第一篇: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日志
——魏燕子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课前的复习整理,课上交流汇报,已经成了一种模式,学生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对此也就没有了多少热情。因而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
这节课我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百分数应用题的几大类型:
1、甲有50元,乙是甲的50℅,乙有多少?
2、甲有50元,是乙的50℅,乙有多少?
3、甲有50元,乙比甲多10℅,乙有多少?
4、甲有50元,比乙多10℅,乙有多少?
5、甲有50元,乙比甲少10℅,乙有多少?
6、甲有50元,比乙少10℅,乙有多少?
7、甲有50元,乙有40元,甲比乙多百分之几?乙比甲少百分之几? 然后逐一指名当小老师说出每种类型的解题方法。
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复习,每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轮流出题,组内其他同学解答,要求每位出题的同学出题类型不能与前面的同学相同。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自主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用这种形式上课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看着他们一脸的喜悦,我多么惊喜,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学习方式吗?!同伴间的学习和合作对这些孩子是多么有效,学习成为了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
第二篇: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复习教学是这样做的。
1、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只有熟练掌握才应对千变万化的数学运用。例如:口算练习常抓不懈,继续坚持每天做10个口算练习。常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各种数的特点、分类和概念辨析,特别是有关因数、倍数的概念理解;常见公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等。比如几何与图形知识公式特别多,容易混淆,复习时重点在于再现公式推导过程,勾通公式间的内在联系。再结合典型习题精讲多练,力求在运用中深化认知,还可以鼓励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时坚持写公式,用公式指导列算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认真审题合理解答的习惯,又加强了对公式的记忆;数量关系一般多用于解决问题中尽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形象记忆。
2、加强规律的总结和运用。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毕业复习更侧重于规律的运用。例如:图形的转化就有切拼、截段、旋转、裁掉、铸成、削成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规律,学生必须明确每种规律的特点,才能正确运用。
3、注重解题方法的引导和渗透。一个人拥有一套先进的厨具和精美的食谱就能做出丰盛的美味佳肴吗?学习也一样,学生记住了大量的规律和公式就能正确解决问题吗?不一定,特别是对于中偏下的学生来说,他们或许不是没记住规律,而是不知道用哪个规律,如何用?当他们看到一陌生的问题往往无从下手,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我觉得在复习中老师应重点加强分析问题的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会合理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大数的改写,连等算式,平均分,图形的问题,综合运用等题目都有独特的分析技巧,学生只有掌握这些技巧才能正确巧妙的独立分析问题。又如在解决问题时,关键是引导学生想可以用哪些知识来解答,如方程、比例知识、按比例分配、算术法等,弄清题目特征明白适合哪一解法,实在不会,我们可以尝试解决其中的一个小问题,多想想我能求什么?它和其它条件或问题有什么联系,这样抽丝剥茧一样,越来越接近最后的结果。
4.合理利用对比和变式练习拓展学生思维和解题灵活性
设计练习题时,尽量设计一些典型目,通过变式举一反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认真的分析问题能力,又能体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可以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如:大数的认识和改写可以设计各种叙述方式的题目让学生辨析需要取近似值吗?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改条件解决问题。
5、合理利用学生之间互助做好辅导工作。很多老师在复习时都会有这样一个体验,会的学生已经会了,复习得没劲;不会的似乎永远不会,导致老师越复习越无奈,而着重多老师又没有精力去一一辅导,就算老师有时间,学生在校时间基本已被填满,也没那么多机会去辅导。我觉差生之所以没进步可能大部分原因在于听讲注意力不认真,不会听讲,很多时候他们需要一对一的提醒。老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智力发展的能力把学生分给学生排好队,分别就近安排优生帮助学困,在他们做完题目后检查帮助对象是否会做,及时给予讲解,在讲的过程中可以让优生的思路更清晰,学困生也学会了知识。一对一的进行帮助,让学困生学有榜样,学习中解决不了的困难,同学们积极给予帮助,对优秀生又是一种促进,在班级中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6、作业尽量少而精,及时批改。
到了复习阶段由于所学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学生就会出现懈怠的情绪,觉得很没意思,学生就会出现浮躁没心学习的情况,这时教师再布置过多的重复练习学生会更烦,特别是对多数学生来说已会了,不会的因为量大也无法请教学习,同进作业过多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批改讲解,批改主流到位就会有学生不做,乱做,恶性循环。所以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适当增加作业的层次性,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布置综合性强的拔高性的练习题;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布置模仿性强的练习题,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布置一般的基础题,让他们有能力完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在批改时也得有方法。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简略地批改,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要认真地、详细地批改,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精心批改,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讲明白错误的原因。也可以让帮助他们的学生去给他们讲解。
7、加强养成教育。
注意加强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如书写工整,作业格式布局,从上往下做或从左向右做,画图用铅笔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遇到不同的题目时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如图形计算的题目:什么图形,求什么?用什么公式?条件单位一样吗?分数问题:单位一是谁?数量关系式怎样写,求什么?。认真的检查习惯,很多学生做完后自己检查不出错误,我觉得主要是学生不会检查,他们所谓的检查就是反复的看,这样由于思维定势是看不出毛病的,真正的检查要让学生脱离原答案再分析一次,也可以让原答案代入题目看是否合理,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看答案是否符合生活经验。
第三篇: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上新集镇小吴丽芳
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我也回顾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经历,真正地在教学领域里面专门研究复习课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成为教师教学的“盲点”,我只是把自己的一点思考同在座的领导、同事们交流一下。
首先是复习目标定位问题。复习课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备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缺什么,就应该复习什么,就把复习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目的。让学生经历了回顾、梳理、应用和拓展,把着眼点放在知识的联系上,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回顾学了些什么,同时还利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把各部分知识串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第二是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梳理就是指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这节课就成了练习课。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还有方法的提升。比如用怎样的方法整理?各种方法有什么优点与不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在比
较鉴别中了解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整理方法,这不仅是本节复习课的要求,对于学生继续学习也是终身有益的。第三是知识的应用问题。即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是多采取举例说明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借助网络图反思,提出问题,鼓励质疑,让学生自评、互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评价等活动,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很好地落实了“双基”,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也得以提高。
第四是拓展。复习课不能“老调重弹,机械练习”,而应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达到“旧中求新”的效果。这个新的收获,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引导学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怎样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对于如何上好复习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很重要:回顾、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开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五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为了准备这节复习课,我已是几易其稿了,其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到课堂上进行,会“浪费”很多时间,但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缺乏知识的系统化。经过一翻思想斗争后,我还是决定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该给学生些什么?是题海战术吗?不,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能让学生一生受用。事实上,无论哪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同一门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复习重在转化思想,计算复习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习课重在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浪费”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之,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知识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复习研讨课心得体会
复习研讨课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听了何老师的《立体图形复习课》,使我受益匪浅。何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把学生学过的零散的知识通过梳理,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和共同点与不同点。同时既照顾到知识的整理归纳,又能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很好的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课堂上能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一节复习课不显得枯燥,而是有声有色。
复习课绝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认识的继续、深化和提高。何老师把复习过程组织成学生再认识的过程,从更高的角度掌握和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做好了完事。
何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注意了练习题目的变式性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做到“训练题目最优化”。闯关题由易到难,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接着听了张老师和婧老师的经验分享,使我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有了一些思路,也更懂得在教学中应怎样去教,学生才能更好的去学,这两位老师把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其他老师,使我受益颇多。
最后王主任分享了复习课应该怎样整理与复习,数学复习时是把一至六年级的知识全部融会贯通,很多学生好多知识已经忘记了,所以可以课前布置,有备而来,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强化算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精心设计习题,习题要有综合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时要突出复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整理,大胆展示,充分表达思考与表达,关注到学困生的兴趣和基础知识的掌握。
通过这次复习研讨学习,我的收获很大,最后阶段我会继续奋进,带着收获的方法和经验努力前行。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
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执、可笑的想法,这是一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这堂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全课的展开就围绕着一张综合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那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7.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你在耍我们!”
【精彩回放】上课伊始,老师宣布进行一次5分钟比赛。随着一声口令,全班伏案疾书,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完成这张试卷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满脸期待。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一个都没完成?”看得出,老师心有不甘。沉默片刻,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传来:“老师,你在耍我们!”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老师一脸迷惑:“我怎么耍你们了?”“你看,第6题„„”随着他的提醒,大家将目光聚焦于试卷的一处——“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
学生们恍然大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连忙追问道:“真是我耍了你们?”这一追问引发了学生的自我反省:
“不是,因为第1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我连名字都没写!”
“我把名字习惯性地写在了右上角了!” “如果我们按要求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的话,我们当然能看清第6题的要求。”
“我们又上当了!”
【精彩回放】“既然大家觉得这张试卷很有意思,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请把其中的第4题、第5题和第7题做完,时间为6分钟。”„„开始交流了,一位矮个男孩首当其冲:“第4题的算式是300-60×4”,其余学生纷纷颔首点头。老师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另一位眉头紧锁的女孩,他注意到刚才这位女孩曾迟疑地举了一下手。“我觉得应该是60×4”,她吞吞吐吐地回答道。“奇怪!一般来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法,现在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老师一脸惊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渐渐地,举手的人多了:“我们又上当了,问题是‘离甲地多少米?’”
“300-60×4求的是‘离乙地多少米?’” “求‘离甲地多少米?’实际上是求‘已经行了多少米?’”
“这好比要我们去某个地方,地址都没听清就撒腿便跑,结果南辕北辙。”老师适时点评:“错得好,说得更好!只要我们有收获、有长进,那么刚才的错误就有了价值!”
在交流第5题的感想时,很多学生觉得:“题目太长,理解题意比较费劲。”“是啊,题目的确很长!”老师启发大家:“你们觉得这道题绕来绕去关键在哪?”“小狗在不停地、来回地跑。”学生的回答一针见血。“既然如此,那该怎么解答呢?”老师顺水推舟。“应该用55+65=120(米),1200÷120=10(分),10×240=2400(米),理由是„„”听了他的分析,老师点头赞同,随后又问:“还有不同意见吗?”“有!应该再用2400×2=4800(米)”一位瘦瘦的男孩坚定地说。见大家不明所以,他继续补充道:“题目上说‘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问题是‘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可以理解为求一只小狗跑的路程,也可以理解为求两只小狗跑的路程。”这样的解释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而且很显然,老师并未预设到这种“生成”,他激动地询问了这位学生的名字,然后大声承认:“我原以为刘梁丰同学错了,所以才让他交流,事实上他是完全正确的,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这题没有答案!”
【精彩回放】第7题的交流非常热烈。第一位学生说:“用4×3.2=12.8(平方米),12.8+2.8=15.6(平方米),15.6×0.4=6.24(千克)。”“错了,错了!”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传来此起彼伏的否定声。老师连忙摆手:“别说‘错了’,说不定有对的道理呢?应该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另一位学生回答道:“粉刷墙壁时要把窗户的面积去掉,所以应该用12.8-2.8=10(平方米),10×0.4=4(千克)。”他的分析有条有理,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正当大家的观点趋于一致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因为要求南墙的粉刷面积必须知道长和高,而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高是多少,所以这道题目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大家满脸震惊,而后再次恍然。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一是佩服他发现了这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环节,二是佩服他能在大家的声音特别高、特别一致时,有勇气站起来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条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船上装了75头牛、45头羊,问这条船上的船长年龄多大?”学生哄堂大笑。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教学案例
宝山一小 高丽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