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曲艺现状之我见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跃在中国民间的各种曲艺曲种约有400个。他们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群众性,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说的有相声、评书、评话,唱的有鼓曲、琴书,另外还有快板、二人转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主要在北方广为流传。在中部地区有湖北大鼓、常德丝弦、澧州大鼓、潞安大鼓、河南坠子、三弦书等曲艺,这些也是中部地区丰富的曲艺资源。在湖北省民间说唱(曲艺)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能歌善舞,长期以来人们在生产、祭祀中且歌且舞的传统形式,沿传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多样的曲种。现存与原有共计56 个曲种,如湖北大鼓、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等,这些都是湖北文化宝库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湖北大鼓是一种流行于孝感、黄冈和武汉一带的说唱艺术,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1950年定名湖北大鼓后,在湖北省内广泛流传。湖北大鼓的流派主要有南路、北路之分。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问有五字句穿插其间。湖北大鼓的主腔为“四平调”。说唱时,艺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并附以手、眼、身、步的表演。说唱段落问常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以渲染气氖,或借以思考唱文,或得以稍事喘息。1949年后,随着书目内容的更新,唱腔也有新发展,并加入了丝竹伴奏。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在湖北地区演绎湖北大鼓最为出名的就是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明智,他有着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语言幽默,表演泼辣大方,演唱优美而富于韵味,雅俗共赏,独树一帜,是一位公认的德艺双馨的曲艺艺术大师。但是目前湖北大鼓现状不甚乐观,由于张明智的退出,西方流行音乐的冲刷,导致湖北带这项曲艺后继无人。
现在的曲艺作品,内容大都是大同小异,我们不应忘了曲艺是匕首、是标枪的主要作用,在贴近生活的同时也要将生活中黑暗的一面说出来引起民众反响,周立波的“海派青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受到人们的热捧就是因为他敢于将生活中的不平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说出来,既能使人影响深刻又能起到督促作用,讲出事实和人们的心声。在全国范围内,对曲艺传承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日益重视已经初见成效,许多曲种以其独有的民族性、大众性、通俗性和经典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认为曲艺的种种形式,在当今情形下,那些相对兴盛的,已经被赋予更多的这个时代的元素。对于语言或曲艺,不存在进步或者落后之分,只是为了更适应时代罢了。不论是现代的小品,相声,戏曲或是二人转,他们最根本的还是来源于之前的艺术形式,知识在现代意识的作用下,外形变了但其根是不变的只是为了让更多的现代人接受,艺术家们就会在这些艺术形式中融入了时代元素。而要想被越多的人接受,就要不断的使更多的时代元素融入进来,这不仅仅是曲艺的现状,也是众多艺术群体所面临的现状。对于曲艺而言一定要让听得懂的人来听自己的曲艺,因为那里有这个氛围,曲艺艺术把它的特性保持住了,它就有了 地域性了。这样拥有的特色曲艺才能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第二篇:中国教育现状之我见
中国教育现状之我见
姓名:朱莉莉学号:12106012049班级:外语学院12级2班
用政治上的说法,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既然经济是基础,那我从经济方面来剖析: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后,中国开始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持续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下,在这种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的态势下,经济是发展了,而素质,却在不断下降,一个原因:人们现已遵循着“一切向钱看齐”的原则,在竭尽所能的揽收钱财的同时,各种贪污腐败案件也在不断上演。这也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无奈„„在这种社会利益化、商业化的大流中,教育也在逐渐地被同化。其中一个严重现象,即是“师生金钱化”、“学校行政化”。好比现在的高中,虽然行政规定学校不得开办补习班,不得强制学生订取资料,但是学校为了向学生收取高额的补习费用和资料费,还是私下强迫学生补习和订取资料。然后学校从中谋利。但是大部分学生家长还是选择接受这种做法,因为高考事关子女的终生,为了学校的一视同仁,还是选择交钱。只不过,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下,苦不堪言的还是学生„„另一个方面,学校被行政化,在古中国,学校本是独立于官僚体制之外的学术性研究场地,但是21世纪的中国在读公立学校却相当于另一个政治舞台,担任各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级人物都是厅级或部级干部,每个校长都“手握重权”,学校的贪污腐败事件也多不胜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小学校长也可能是开着宝马、住着别墅的大神级人物!
教育机构本是清正廉洁的育人场所,是获得知识、不掺杂利益关系的地方,但是我们现在关注的却是形式和结果,为了文凭,为了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和收入而考入大学,这样的我们也不能说不堪,只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方向。
因为政府过于对经济建设的注重而忽视了对教育的投入和对素质教育的关注,这也是商业化中国过后的悲哀„„而我们——大学生,作为具有高等学识的群体,也即将全面包围80、90后,我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体,更应该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灌输给新一代!(字数统计:872)
第三篇: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
浅谈曲艺的从前、现状和未来
<庄稼>
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艺术“曲艺”,是何年何月形成的?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从出土的秦汉陶俑中,可见到滑稽可爱的说书俑人,由此可见,曲艺的形成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辉煌的过去
曲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结合各地民风民俗和语言特色,到了新中国成立时,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三百多个曲艺品类。就拿我们安徽省皖北地区来说吧,也有各类曲艺三十余种。笔者所在的宿州市,原为宿县地区,下辖八个县,1980年我做过一次统计,共有曲种十三个,职业和半职业艺人1058人。那时期,正是曲艺繁荣兴盛时期,每逢农闲季节,集镇皆有锣鼓响,村村能闻弦板声。每块曲艺场地上,听众都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他们随着说书人所讲的情节,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愤怒不已,时而惊讶万分,成了听书迷。因而,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曲艺在历史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了农村的文化市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简言之,有以下三点:
(一)使广大群众了解了中国的历史
众所周知,解放前我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但是他们也知道我国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这是曲艺的功劳,他们是从听书中知道的。例如听过《楚
汉相争》、《云台中汉》的人,知道了我国曾有过西汉、东汉;听过《隋唐演义》、《响马传》的人,知道了有荒淫无道的隋炀帝和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听过《杨家将》、《包公传》的群众,基本上了解了北宋的历史;听过《英烈传》的人,知道了凤阳出个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大明……,没学过一天历史书的人,能基本通晓中国封建王朝的演变,这不是曲艺的功劳嘛。
(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喜欢听曲艺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忠、孝、节、义等品德。听了《岳飞传》、《碧血扬州》,知道了什么是忠君爱国,抵抗外族侵略;听了《苏武牧羊》、《文天祥》后,知道了什么叫民族气节;看过《鞭打芦花》、《王祥卧水》后,大都学习他们敬爱父母,做个孝子;听了关羽保皇嫂,千里走单骑的人,知道了什么叫义……总之,忠、孝、节、义的民族美德,是通过曲艺传承下来了,这点恐怕没有人质疑吧?
(三)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全国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广播、电影、电视尚未普及之前,是谁在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是曲艺!大家都会记得,一部《白毛女》的演唱,能激起解放军战士杀敌报国的勇气;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鼓舞了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心;《小女婿》推动了我国婚姻法的顺利实施;相声《如此照相》,批判了“四人帮”的极左思潮和害人的路线;喜剧小品《超生游击队》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例子不胜枚举,总之一句话,曲艺在历史是立过大功的,不该忘记的。
二、尴尬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事业日新月异,广播、电视进了千家万户,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上剧场的人少了。再加上引进的西方狂歌劲舞的冲击,曲艺事业每况愈下。现在学曲艺的人少了,老艺人死的死了,中年艺人改行做生意挣大钱去了,曲艺队伍急速萎缩,大有曲终人散之势。就拿我们宿州市来说吧,能坚持说书唱曲艺的不足十人,怎么办?能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辈手中消亡吗?真令人忧心重重呀!
三、振兴曲艺事业的几点浅见
古老的曲艺艺术,日渐没落,让我这个写曲艺、研究曲艺的老曲工作者痛心,对目前状况曾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可惜无有良方找到出路。最近我从中国文艺史上发现一个问题,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中国的文学艺术样式,一向是崇尚改革而不断进取的。比如说唐诗,唐初有王勃、骆宾王、卢照邻等初唐四杰、中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家,晚唐有刘禹锡、皮日休等名家,他们把唐诗推到最高境界,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意境上能超越他们的几乎难于上青天。怎么办呢?到了宋代,聪明的文学家改革了,不专门写诗,而作词了。宋朝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挑灯看剑”可谓气势磅礴;而柳永的“晓风残月”,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又写的委婉细腻,把宋词推到了顶峰,使后人难以超越。到了元代,文人们知道写诗写不过唐,写词又难以胜宋,怎么办?他们把词戏曲化,即编个故事唱出来,写成元杂剧。所谓元杂剧说白了就是编
个感人的故事,把词用到故事里,让演员在舞台上既表演优美身段又用清脆的歌喉把词唱出来,这在当时可是个时髦的玩艺儿,吸引了无数的达官贵族及平民百姓,元杂剧也因此成为当时戏曲的高峰,出了像关汉卿、王实甫、高则成、白朴等一大批大作家,写出了《窦娥冤》、《西厢记》、《琵琶记》、《墙头马上》等传世名著,这就是元代文学改革的成果。
到了明代,文人罗贯中、施耐庵等人知道,写杂剧不行了,比不过元代四大家,怎么办?改写白话小说吧,让更多的老百姓也能听懂更明白,于是出现了一批通俗的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在此时诞生的。后来又出现了名家冯梦龙,他搜集了许多民间传说,编辑出版了“三言”“二拍”,把白话小说推向高潮,也给后世留下了精美的文化遗产。到了清代,文艺还是在不断改革创新,徽班进京吸收了皮簧、秦腔才创出了京剧,梆子戏传到各地吸收了不同地域文化,才形成了河南豫剧、山西晋剧、河北梆子、山东柳子等剧种,使祖国戏曲更加丰富多彩,受到不同区域群众的喜爱。
从以上事实说明,中国文艺是在不断改革中延续下来的。现代曲艺如何改?我认为应考虑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内容贴近群众生活
现在的曲艺作品,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宣扬好人好事,这只是一方面,我们不应忘了曲艺是匕首、是标枪的主要作用,如果写一
些群众特别关心的作品,如中央政策到了下面就变样,官僚阶级腐败成风;各地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我相信群众是喜欢听的。为什么侯宝林大师的“关公战秦琼”、姜昆的“如此照相”久演不衰,道理就在这里,光写些假、大、空的口号式作品是难以吸引听众的。最近我从电视上看到,我们中国曲协以刘兰芳主席为首,组织编写、演出了“感动中国”五十人的故事,到各地演出,由于内容生动感人,演员技艺高超,而且演职员只有十来人,好接待,费用低,深受各地领导和群众欢迎。这是个好兆头。如果各省曲协也能组织一批人照这个路子走下去,我以为不失为振兴曲艺的一个良方。
(二)形式要改
大家发现没有,这几年曲艺总的情况是不景气,但快板却很红火,不少晚会上都有它的身影出现,其原因是它改了。由单人或两人唱的快板,现改成音乐快板,演员上十二人或十六人,配上音乐,边唱边舞,有现代舞味道,群众当然喜欢。我还看过苏州评弹上场十几人,四川清音也是美女一群,演员数人,既演唱又变化队形,辅以舞蹈,给人以美的感受,观众怎么会不喜欢?因此我认为,我们省的琴书、大鼓、坠子等曲艺形式要想存活下来,也要向他们学习,在人员、音乐编排上下功夫,搞成群唱群舞,预计也会获得观众的认可。
(三)要给人以美的感受
老曲艺在演出时的服装、化装都不讲究,台上脏兮兮的,冷清
清的,现在青年人谁还愿意看呢?要想吸引年轻人必须在服装、化装上严格按美学观点包装起来,演员也要下功夫,在身段上、手势上及表演上给人以美的感觉,这样年轻人才愿意看。比如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我参加几场大型晚会,在省住房建设厅举办的庆祝活动中,安庆市把“洪湖水浪打浪”改用黄梅大鼓调演唱,那服装光彩照人,演员靓丽可爱,边唱边舞,获得阵阵掌声。我以为这也是曲艺发展的方向,照此改下去,曲艺还是有振兴的前景的。
(四)要加强与现代传媒结合,扩大影响力
我们想想,刘兰芳怎么从鞍山市一个普通评书演员而名扬全国的?赵本山是怎么从铁岭曲艺团出来的?他们都是靠媒体炒作出来的,没有现代传媒炒作,想让观众认可,困难就大了。安徽省电视台花戏楼栏目,去年底至今年初,大力炒作我省民间十大业余戏剧明星,效果很好,使我们认识了不少民间戏剧艺人。我们曲艺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也来了十大曲艺明星演出,岂不是有利于曲艺和电视台的双赢方法。对曲艺的振兴也有难以估量的好处。
以上意见当否?请专家和同志们指正。
作者简介:庄稼,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原安徽省曲协副主席,曲
艺作家
第四篇:中国现状之我见
时政之我感
------读《共话时政》心得体会
闭关锁国之后,中国就渐渐进入了贫穷、弱小的行列。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被别人欺负、蹂躏得体无完肤。在这过程中,虽然有过反抗,但是一位长期落后于世界,根本就是用鸡蛋在击打石头。在这百年来,中国人受尽了屈辱,让人不堪回首。不过,还好中国人不甘落后、不甘一直被欺负,拿起了反抗的武器。终于在1945年之后,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更是另辟蹊径,历经各种小成功和失败,在1978年确定了我们的党的领导道路,艰难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道路,更是开始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几年来,中国的进步速度令人瞠目结舌。直到今天,外国对我们中国更是刮目相看,东亚病夫等称呼已经很少出现了。在各个国家的高级岗位,更是经常出现中国人的身影。中国人甚至汉语已经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有不少的问题。
一、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江泽民同志1991年的“七一”讲话提出了三位一体,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经过胡锦涛确定四位一体的方针之后,2012的十八大上,更是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从初中开始,我们就背起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等。而这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位一体的二三四分别是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最后一个最后提出的就是生态建设。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生态建设也在渐渐加强。
经过几年的理解,我终于理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句话的意义,撇开别的不说,经济不搞上来,政治文化所有的都是纸上谈兵,在这个用钱说话的年代,没有经济为基础,中国根本就不会有在国际上立足的机会。可喜可贺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打开了大门,别人能进来,我们也能出去。中国人在国际上有了说话权,经济市场上出现了色彩纷呈的现象。这都归功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坚持了中国特色。
现在,我们的GDP已经有了让发达国家都颤抖的增速,但是人均GDP还排在世界100位以后;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贫富差距还很大,所以社会问题很突出;经济发展得太快,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正如温家宝所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跌跤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头撞地发展经济,而是把另外四位发展起来,五个方面齐头并进才不会踏发达国家的后尘,这就是五位一体提出的意义所在。
在经济问题上,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只能靠在国际上打价格战获得微薄的利润,或者是为外企打工。中国经济已经到了瓶颈,要打开这个瓶颈,只能创新。只有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才能真正稳定地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你是愿意选择在臭气熏天、无情的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抱着一堆钱像钱的奴隶一样活着还是想在人与生态和谐、早上买一杯咖啡走在林荫大道上去上班、听听鸟叫的环境中生活?
但在生态环境方面,我觉得做得还远远不够。政府报告出来的数据是我们这些年来环境整治得到的成就,但是树林锐减、频临灭绝的物种还在增多等等一系列的现象还很严重。植物动物也有生命,它们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这么多,也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有很多人在做着不合法的交易,以残害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为代价。对于这一类的人,应该要严惩,决不能姑息养奸。事前防范也很重要,做好各种制度的完善,决不能等生命已逝才放马后炮,不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二、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这个部分,我最想说的就是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国门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倡导文化多样性。所以我们的视频首页总是充斥着各个国家的文化。开放而简单粗暴的美剧、狗血但制作精美的韩剧、无厘头又温暖的日剧等等。还有各种热播的国产剧。这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好事,抱着屏幕过日子的我们,不用出家门就可以了解这个世界。通过百度搜索到的世界终究不完善、不贴切。于是,电视剧电影中的世界就成了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最简单接近的方式。因为各个国家的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国家的缩影,有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习俗。
但是最近广电总局在中国特别是内地打压各种国外引进的电视剧和电影。理由是尺度太大、太暴力、影响国产剧的兴旺发展等等。虽然有一定的理由,但是在文化要发展多样化的今天,打压外国文化终究是不近人情。
中国文化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问题依然还很多,但是不能因为还不够优秀就自暴自弃,用中国大陆的国产电视剧做例子。最近出现了大量小说和外国电视剧的翻拍,在还没开播甚至开拍前就被人骂得体无完肤,但是依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有很多小说和国外原创的电视剧和综艺在观众心目中已经留下了经典的回忆,接受不了任何新的修改。在骂声一片中,还有一种电视剧叫做“雷”。它们的收视率是被“雷”骂上去的。但是还是有不少优秀的电视剧。
在这种形势下,更是要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在文化中突出中国的特色,以优作为目标而不是多作为目标。其实中华文化中有很多令人惊艳的部分,像是汉服和古风文言文,美得令人陶醉。这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古老国家,有着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文化,只是我们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放弃了优秀的文化,盲目崇洋媚外。
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是必要的,只是不能盲目,等到中国文化不需要在复制和修改中发展,或许我们就成功了。
三、民生大于天
民生这个词在千禧年之后就大量被提及,这里要说的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建设中的民生建设。
所谓的民生,其实要从很多方面提及。像是现在在风口浪尖的教育、就业、医疗、环境污染等问题。社会建设必须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人民是中国的骨头,没有了人,中国就是一个躯壳。书中提到:政府和党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说明了,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从教育上来说,政府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做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最近出现的小学校长事件、幼儿园的各种问题,最重要的,是全民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问题,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学校的硬件已经跟上经济了,但是软件还不行,老师的素质和质量还有待考量。有人说,西方人的教育宗旨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一样,而中国的宗旨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中国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被批判了很久了,但是改变毕竟要慢慢来。要改善教育质量问题,必须要学会改变,在保留中国优秀的方面比如中国人聪明、有条理的前提下,加入更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时间。其实,我认为中国人不笨,甚至更聪明。
还有一个就是人们权益的保障问题。315权益日过去不久,其实制定这些日子都是为了人民的权益更好地实现。在人民权益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下,人民的权益已经得到日益完善的保障,但是还是出现穷人被打压的情况。对于不识字的文盲,没有权利地位金钱的农民等等,都是不利的,他们的权益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被剥夺,又有人为他们说过话吗?权益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钱人说了算。以为保障权益打官司为例子。打官司的金钱和时间代价很大,穷人承受不起,所以宁愿吃亏,也要私下解决。所以,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公平正义的理念,健全机制,最重要的是行动落实到实处。
总的来说,党和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后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很多的成就,但毕竟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很严峻。未来发展的矛盾一定会存在,但是,要坚持解决各种矛盾,在解决矛盾中前进。中国的未来还是一片光明的!
第五篇:农村幼儿教师现状之我见
农村幼儿教师现状之我见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孩子学前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幼教事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村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一战略目标,同时也是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任务。农村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根据农村幼儿园的现状,我认为有五大方面制约着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
一、身份不被认同
目前,学前教育未被正式纳入基础教育范畴,很多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够。随主流将幼儿送入学前教育机构,仅仅只是为了能有一个安置孩子的地方和一个照看孩子的人。幼儿教师理所当然就承担起了阿姨和高级保姆的角色。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着天气骤变、亲戚之间的走动以及一些外来因素,影响当天的幼儿入园的问题。家长的不重视不认同以及幼儿的入园情况,影响了当天工作正常开展,也影响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工作难,强度大,教师结构不合理
农村教师多是在1人担任1个班或是3个人2个班的工作环境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幼儿教师要开展教学活动,保护他们的安全,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农村人口出生率与农村幼儿教师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差距呈螺旋线上升趋势,教师负荷加重,劳动强度增大。我们农村教师是身兼数职,既是班主任、教师,还是保育员。幼儿园的大事小节都由现任的教师完成。现在的农村幼儿园还在盲目追寻别人的脚步,艰难前行,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生存条件,去管理和经营。使农村幼儿教师整天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
农村幼儿教师结构现已呈现严重的不合理,潜在着较为严重的危机。
例如:我园教师年龄结构分析,7名教师中40岁以上3人,30岁以上4人,出现老龄化和幼教工作中间断层。然而,就是这些教师在幼教工作岗位上一干几十年,十几年,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军功章里记录着老教师的兢兢业业,农村幼教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她们的付出。农村幼儿园中,无一人获得高级、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数占极少数。这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不利于调动农村幼儿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缺乏必要的教学激励机制,也大大挫败了大多数教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
农村幼师队伍专业师资缺乏,师资学历参差不齐,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意识浅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欠缺,导致农村幼儿教育整体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极其低下。
三、培训机会少,专业发展困难
农村幼儿园教育经费有限,教师数基本等于班数。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再说即便有机会也难于脱身,只得作罢,实属无奈。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少,教师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例如,县教育局举办了一次农村教师轮流培训活动,每位农村教师都有到县城幼儿园学习的机会。并且必须参加,老师们早出晚归、风雨无阻、记录满本、满载而归,其积极、热情人人可见。农村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少,我们知道这样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少之甚少。
四、幼儿园收费偏低,办园经费短缺,办园条件简陋,工资低 长期以来,幼儿园收费一直偏低,随着物价的上涨,办园经费支出越来越大,收取的保育费难以支付日常开支,使得幼儿园无力再拿出资金改善办园条件。一些设备得不到充实,玩教具、教学材料、图书数量不足,保教质量、管理效果自然受到影响和制约。
2、农村幼儿教师一年的工资甚至比不上一个农民的年收入,极低物资待遇的她们很难长久地支撑起高涨的教育热情来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更谈不上推动农村幼教的发展。
五、家长的错误想法
幼儿园如果没有财力的支撑,生存都是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幼儿园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家长,所以家长的想法、意愿和观点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众多农村家长心目中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与科学教育规律是有距离的。而且这个距离常常是幼儿园同家长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他们往往更注重孩子能够认识多少字,会做多少数学题等基本的显性学科知识。而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等学前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漠不关心。使之与教育规律的遵守在短期内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立。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现状都不容乐观,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困难,这也正是幼教事业的魅力所在。想方设法,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之能爱孩子,更好的教育幼儿,全身心的为家长服务,对社会、家长的负责任。幼儿教师对幼教师事业的热情来自于右脚的管理者。
1、规范管理增强主人翁精神,让每位教师成为幼儿园的主人。
2、定期组织每位教师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切实提高教师驾驭幼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纲要》精神,要求学习有目标、有笔录、有心得。
3、确立目标意识,激发动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我们创造关系融洽、善于沟通、乐于合作的工作环境,增强教师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教师们能自觉地认同担负并愿意为此而共同努力。
4、注重师德管理,提升教师服务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强化内部管理。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还认识到要改变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加强农村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开展农村教师全员培训。
2、探索城乡交流和农村教师本土化。
3、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
4、注重专业培养,加强师德修养,坚持职业道德标准。
5、积极推进幼儿园收费制度改革,适当放开收费价格,提高收费标准。
幼儿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幼儿教师是这个工程的设计者,也是施工者,因此,她们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工作态度,都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程,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不断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农村幼教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做教育幸福的创造者和幸福教育的享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