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茶文化递给我们年轻人

时间:2019-05-13 13:1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茶文化递给我们年轻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茶文化递给我们年轻人》。

第一篇:把茶文化递给我们年轻人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令我们年轻人对喝茶失去了兴趣。对于茶我们一定想到的是“我没时间,也完全不懂茶文化,”或者说“我对煮咖啡更感兴趣。

而年轻人更喜欢粉末茶、软饮料和咖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传统茶叫做“老人饮料”。

传统茶的消费在下滑,千年的文化正在被人们遗忘。细想一下,是否要当他被别的国家申请为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再来义愤填膺呢。所以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所知的茶文化。

根据中国的神话传说,茶叶是在5000年前被神农发现的。当他正在喝一罐热水时,一阵狂风把一些茶树枝叶吹到了水里。从此,茶在亚洲成为一种文化,也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在17世纪传到了欧洲。

茶叶是生态健康的饮料,是得到了普遍认可的。茶又因制造中发酵、揉捻、焙火、以及地理环境和人们口感需求不同分为许多种类,有绿茶,乌龙,红茶,普洱等。

中国茶文化,几千年来引申出许多品评技法、艺术鉴赏等。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喜爱者,我并没有更多的讲究这些。我更喜欢泡杯茶水,慢慢欣赏,这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可以想象:绿茶,如婴儿般,像一片秧苗,生命旺盛;清茶如少年般。像一片草原,朝气蓬勃;铁观音就是壮年,像崇山峻岭;红茶又有如秋天的枫树林;普洱就是出家的老和尚,喝它就像走进了深山古刹。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去触碰他吧,我想你一定会深有感触!

第二篇:把先进的人文理念传递给学生

把先进的人文理念传递给学生

什么是当代中学生最缺乏的?为什么有些学生成绩那么好,而思想境界却是那样低?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识与技术。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

人文知识并不是文人素养,必须让知识渗透到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在我们的教育下,很有可能将出现有知识、有技术,但没有文化、没有人文关怀和素养的一代人。

——马小平

一位教育家说,我们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取决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

■本报记者 顾雪林

马小平为什么会引起关注

女企业家王瑛决定自费给一位中学语文老师马小平开新书座谈会;教育家钱理群在谈到“中国真正的教师”时,提到的名字也是马小平„„马小平是谁?他为什么会引起企业家和教育家们的共同关注?

在近日举行的“‘寻找来自一线教师的声音’主题座谈会暨贺《叩响命运的门》新书出版座谈会”上,来自深圳中学的郭慧清老师讲的一个关于马小平老师的故事,让在场的与会者们唏嘘不已。

郭慧清介绍说,马小平是深圳中学的语文老师,他一生中没有获过什么奖项,也没有获过什么荣誉称号,但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考上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今年年初,马小平因为身患癌症而不幸去世,他生前的教学理念是,要把先进的人文理念传递给学生。马小平对学生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他喜欢对年轻人鼓励和夸奖,他主张,要封住一个人向下的路,而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上升空间。为了向学生们传递先进的人文理念,他给自己的学生们编写了《人文素养读本》(即《叩响命运的门》的草稿本)一书,自费印刷送给学生阅读,该书选编了102篇中外著名文章,为的是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毕业时,学生们把许多教科书都卖了、扔了,只有这本《人文素养读本》被几乎所有学生精心保存,一直带到大学,带在身边阅读。

钱理群在听完这个故事后说:“真正的教师应当是一个思想者和学习者,他的教学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他会为学生营造‘扬善抑恶、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而一些‘伪教师’虽然也有高智商,但他们的行为是利己主义的,他们没有什么教育思想,只善于追逐个人名利,这些人是现行教育弊端的产物。”

寻找“活着的马小平”

2012年2月9日,王瑛在微博上读到一篇《南方周末》记者曾鸣发表的文章《一个中学老师的“教育家梦”》,由此知道了一个有着崇高教育理念的中学语文老师——马小平,并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

此后,王瑛开始搜索、阅读有关马小平老师的相关文字,钱理群老师为《人文素养读本》写的序言、马小平老师的同事和学生写的十几篇悼念文章等先后进入了她的视野。

王瑛把陆续搜索到的这些文章通过微博推荐出去,在她为马小平老师发出第一个帖子的当晚,马小平的同事和学生就在微博上评论和留言,告诉她“马小平不孤单”,马老师有同道、有热爱他的学生。王瑛在网上的搜索中也发现和马老师一样长期在教学一线坚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还有上海的樊阳老师、苏州的史金霞老师、西安的杨林科老师、杭州的郭初阳老师等,并在微博上结识了他们。

王瑛被“马小平们”的追求和顽强坚持深深打动,决定凭借自己的资源和经验,参与到“马小平们”的活动中去,找到并不断寻找“活着的马小平”,和他们一起把马小平已经做的和还想做的事继续做下去。

历时一个月,新浪微博网友共推荐了85位他们认可的好老师。同时,一批志愿者踊跃报名,加入到“寻找”的队伍中来。志愿者中有媒体的记者,有在网络上集结起来的热心人,有王瑛的同事、朋友和家人。志愿者把新浪微博、博客、QQ等网络平台及工具综合利用搭建起了“寻找”的家园,用于沟通交流和工作推动。

4月至7月,王瑛先后在广州和长沙见到了马小平老师的同事、学生,媒体人曾鸣、湘女潇潇,一直着力推动马小平老师《人文素养读本》和《马小平教育文存》出版的卜炎贵先生和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

7月,王瑛找到钱理群教授,了解到钱理群教授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寻找一线老师”的行动,并为他们撰文十余篇,集在自己的《做教师真难真好》一书中——“寻找”其实早已开始。倾听“一线教师声音”的感受

女企业家王瑛决定借马小平老师编纂的《人文素养读本》(出版名为《叩响命运的门》)于近期出版的同时,举办“‘来自一线教师的声音’主题研讨会暨贺《叩响命运的门》新书出版座谈会”,开启“寻找一线老师”的新里程。

座谈会上,有许多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老师,他们因为“寻找一线老师”的行动而互相结识。谈到马小平编写《人文素养读本》的初衷时,郭慧清回忆说,马小平认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要从阅读开始,但现在的教材过于关注高考,文章选择面太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文章选摘太少。为此,他搜集了几千篇中外精彩文章,反复筛选,选了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在内的102篇作为自己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马小平看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一个在精神和心理都健康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是更重要的事情。

马老师的学生黄素珍说:“马老师让我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沉静下来,让我摆脱庸俗,再次审视自己的灵魂,再次重检和重建自己过去的种种观念。或者说,马老师给我指出了许多道门,虽然门还是关着的,但现在及将来,我都将努力去叩响每一道门,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打开它们。”听了马小平的学生们对老师生前事迹的介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崔琪认为:“马小平不宽容虚伪和丑恶,是个敢于追求真善美的好教师。一个人能被历史记录,是因为他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望着台下来自全国的教师们感动地说,教育的希望就在这些心存教育理想的普通教师身上,马小平的事迹说明,能够在现行教育体制内做出一些课堂教学上的改变,是更加了不起的事情!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变革就是在课堂上发生的。”

女企业家王瑛说,“寻找活着的马小平”公益行动是让社会得以倾听到那些自觉、自发坚持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关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和主张,让社会得以了解还有这样一些老师,了解到他们的努力和坚持与我们社会的健康、生活的健康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从而让这样的努力和坚持更多一些,更能够彼此了解、相互激励,让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和人文素养补课纳入我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公民,一个有能力获得幸福的人。

 上一篇 下一篇 

第三篇:把最美的眼神传递给学生——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记得2000年,我接手了初二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当时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很差,每个班约有一半的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及格。学生基础差,厌恶英语,因而上课不爱听讲,或搞小动作,或睡眼惺忪,导致我每节课都完不成任务。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

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任何改变。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位同学的话触动了我。有一天,我刚上完课走出教室,班上的刘欣同学就跟了出来,他低着头,胆怯的对我说:“老师,您以后可不可以不提问我?”我说:“为什么呀?”他就小声地说:“因为我害怕您的眼神,每当我答错题的时候,虽然您嘴上不说我什么,但您的眼神在批评我。”

此时我震惊了,我一直以为对学生只要口头上多表扬,笔头上多鼓励,便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我陷入了深思。对了,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善的语言,那就让我用微笑去唤醒学生们沉寂的心灵吧。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天都是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用最亲切的眼神面对学生,而学生们也慢慢的被我感染,脸上有了笑意,尤其是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也勇敢地加入进来,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课堂上的气氛渐渐的活泼起来。仅仅一个学期,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就赶超了其他班。

或许,正是我的眼神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他们自卑和沮丧的心,他们就是从我的眼神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如今,他们已经毕业,曾经有位当年成绩很差的学生来信说:“上初中的时候,我最讨厌老师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因为讨厌老师,导致我很厌学。只有您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明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您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使我的心也变得明朗起来。您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在安静中透着温和;你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的荡涤着人的心灵。”

我想,只要我们有一个满浸着人间爱的灵魂,我们就能传递给学生最美的眼神,这样的人,才会生长出最人性的枝蔓,才会漫溢出爱的芳香

第四篇: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它多睡懒觉的!六亿五千万人商量好了,用各种洪大的声音和震天撼地的动作来把它吵醒。

大雪纷飞。砭骨的朔风,扬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了春天。

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几万年来,都是我睡足了,飞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冻的河流,用万紫千红的香花来触动你们,唤醒你们。如今一切都翻转了,伟大呵,你们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

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

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黄河,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

这无边的大地,让几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机,几亿把上下挥动银光闪烁的锄头,把它从严冬冰冷的紧握下,解放出来了。它敞开黝黑的胸膛,喘息着,等待着它的食粮。

亿万担的肥料:从猪圈里、牛棚里、工厂的锅炉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来了,一车接着一车,一担连着一担地送来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伸出坚强的双臂来接抱千千万万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

这些是米的孩子,麦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挤在这松软深阔的胸膛里,泥土的香气,熏得他们有点发昏,他们不住地彼此摇撼呼唤着叫:弟兄们,姐妹们,这里面太挤了,让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隐隐地他们听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声音;从千万扇细小的天窗里,他们看到了金雾般的春天的阳光。

他们乐得一跳多高!他们一个劲地往上钻,好容易钻出了深深的泥土。他们站住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春天的充满了欢乐的香气,悠然地伸开两片嫩绿的翅叶。

俯在他们上面,用爱怜亲切的眼光注视着他们的,有包着花布头巾笑出酒涡来的大姑娘,也有穿着工作服的眉开眼笑的小伙子,也有举着烟袋在指点夸说的老爷爷

原来他们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春天在高空中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笑着自言自语地说:这些把二十年当作一天来过的人,你们在赶时间,时间也在赶你们!

春天掮上春幡赶快又走他的云中的道路。他是到祖国的哪一座高山、哪一处平原、或是

哪一片海洋上去做它的工作,我们也没有工夫去管它了!

横竖我们已经把春天吵醒了!

第五篇:传统文化是我们年轻人最该学习的经典

将文化学以致用才能铸就自身的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被称为“汉文化圈”,文者是宇宙自然规律理律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的根本。

以上节选自百度词条,显而易见,网络是现代人搜集和知晓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于新鲜事物的从妄想到陌生再到熟悉,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经历的过程。那么新鲜的事物尚且如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西方的文化更加快速的被年轻的一辈所接受,而中国传统文化却一度被忘在脑后。我想可能某种程度上西方文化象征着超前的自由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让人联想到过时的腐朽的。

哈佛教授约瑟夫·奈曾最早提出“软实力”,并且认为软实力和孙子有关联。2008年,更是在他的新书《领导的实力》中把软实力与《孙子兵法》画了一条连接线。那么何为软实力?比如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

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倔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把它引用到我们个人身上,暂把它浅显的理解成:一个人要想全面提升,既要有健康的体魄,礼貌的举止和整洁的仪表,也有学以致用的文化和脑中扎根的进取意识。

鉴于此,我想就此文来谈谈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可是我不想将此文命名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或者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就让我们一起想想中国传统文化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又要如何铸就自身可靠的“软实力”?

我们生在祖**亲的怀抱,长在祖**亲的怀抱,却因为什么而不去追溯和传承我们祖**亲给我们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国外留学生在中国潜心学习书法、茶道等等,她在文章中写道:“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摒弃了他们原本就有的优秀传统,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她觉得中国年轻人喜欢的星巴克和中国的茶道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故事的真假,无从知晓。但是让我们来冷静的看待星巴克和中国茶道的事儿,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我自己先做回答:

问:你喝星巴克吗?

我:我喝,星巴克不单是咖啡,我更觉得它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我很爱咖啡,可是我更喜欢COSTA的咖啡,我知道咖啡豆因为山羊才被发现。

问:你喝茶吗?

我:我喝,我也很爱茶叶,我知道红茶和绿茶其实是茶叶的品种,茶叶总共分为六大类:黑茶、青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传说始于神农。

问:那么,非要你做决定选一个呢? 我:我觉得没有必要。

这是我写到这里心中涌出的想法,作为中国的年轻一代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很多。要明确的是,我们不需要在西方文化或者其他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作出选择。我们要做的只是去学习和致用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对于其他优秀的文化,也要学习和致用!因为优秀的文化是互相联通的!

虽然从小我们就学习诗词背诵古文,可是才疏学浅的我当时未能参透其中蕴含的深意,直到看到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光盘,才对于老祖宗留给我们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有一知半解。但是仅仅这一知半解便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简单的十二个字,所蕴含的深意足以让我对于过去的自己忏悔不已。初中之前的我都比较乖巧,品学兼优,中考考上家乡最好的高中,父母在这之前从来没为我的学习什么的担心过。可是在上高中之后,特别叛逆的我,总被找家长,处分甚至停课。那时候真的就是理解不了父母的那种心情,根本就做不到《弟子规》中这简短的几个字!有幸参加第六届传统文化论坛期间我就给家人打电话,虽然以前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还是想跟家人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收获,并且急切的想在现在和以后的日子里学以致用,就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我很庆幸能够接触并且进一

步深入的学习和致用传统文化,在我的父母尚还健康,在我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家庭之时,就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带给我生活的巨大变革。

在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前,我看了很多西方关于成功学的书籍,亦是获益良多。可是当我对传统文化有了这一知半解,在我读着《弟子规》和《道德经》的时候,真是醍醐灌顶般的觉醒。这是之前所读书籍所没有的顿悟,这是我生命里从未受到过的震撼!仅仅是这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让我对于之前多数的错误有了完全颠覆的认识,因为我意识到一切的根源都是我自己,并且在某些时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亦会豁然开朗。这样的“软实力”会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无所畏惧,一直向前。

《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在学习的路上从不止息,他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是源自于多种不同文化迸发的火花。他对自己的思维方式释义是涵盖了生活态度、哲学、思想、伦理观、人格等因素。然而他仅用一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来阐述自己的商业理念。可见,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于无论中国传统文化亦或其他优秀文化的学以致用是多么值得我们深思和敬佩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积淀,是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最宝贵的文化。现在的我,并不能断言传统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我只是想在我有限的时间里,点滴的学习和积累,哪怕只懂了一丁点,但是这一丁点对我起到了最大的作用,就是我所希望的!

手中拿着星巴克咖啡的你精神百倍,可是不要忘了在电脑前工作学习了很久的时候来一杯绿茶冲淡疲惫。我们成长在一个飞速进步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和过去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有人为此感到兴奋,有人为此而变得浮躁不安。所以请在当下的生活里将优秀的文化学以致用,水滴石穿的铸就自身强大的软实力。

下载把茶文化递给我们年轻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茶文化递给我们年轻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我们心中的灯点亮

    把我们心中的灯点亮 2008-11-14 14:45:29 王 天 琦 十一月七日,睢宁中学礼堂,突破睢宁辩论赛,又一次集体的感动。上一次是四月二十六日,睢宁,再一次出发。 一般而言,辩论赛的受众......

    把孝心献给我们的父母

    把孝心献给我们的父母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将会有两个人为我们的成长倾注毕生心血——父亲和 母亲。 也许,我们过早地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义,却淡忘甚至忽视了......

    《我们来把门儿敲》教案(推荐)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懂得要有礼貌的敲门。2、能大胆、愉快的和同伴一起游戏。3、感受边唱歌边玩敲门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1、歌曲《我们来敲门》磁带及录音机。2、......

    父母一辈子把我们培养成人不容易

    父母一辈子把我们培养成人不容易!在陪伴他们的时间里,你有没有说过下面这些话,却不知道伤了他们的心呢? 1、好了,好了,知道了,真罗嗦! 2、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

    把热爱工作当成我们共同的信念

    把热爱工作当成我们共同的信念 ——写在学习《你是上天堂还是入地狱》之后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种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作为一名鲁南人我们应......

    如果我们都能“把信送给加西亚”[推荐5篇]

    如果我们都能“把信送给加西亚” 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初读《致加西亚的信》是《读者》上,从作者推荐的言辞中得知这是一本风靡世界的书。于是我开始到书店中寻觅它的身影......

    [名校志向塾]把诚意传递给对方——考取明治大学大学院的留学生姚一

    把诚意传递给对方——考取明治大学大学院的留学生姚一 人物简介:姚一,出身江苏常州,2012年毕业于一所本科大学的日语翻译专业,之后来日留学。2013年1月进入名校志向塾学习大学院......

    大学毕业留言:留不住的时光把我们分离

    毕业了,多么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但又多么渴望着能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