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合普法资源加大普法力度
整合普法资源加大普法力度
整合普法资源加大普法力度
依照“四五”普法规划,我们以巩固阵地网络为基础,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以深入宣传教育为举措,以法律服务为支撑,以民主法制示范建设为引导,把学法、守法、用法融会贯通,扎扎实实地实施“四五”普法和进行依法治乡建设、营造了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法制环境。我们的作法,重点在“八个提高”上做文章。
一、以落实保障机制为前提,提高基础水平。把“四五”普法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议事日程,作为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村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格局。期间,针对人事变动的情况,为确保普法教育工作连续性,及时调整了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完善了村级普法组织机构。根据县普法工作要点,结合本乡实际,乡党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11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发了法制宣传工作要点及实施计划。在年度目标考核中,把此项工作与乡村干部工资福利资金挂钩,与评先表模挂钩,与公务员评定挂钩,一季一个督办会,一季一份督办通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具体,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抓到位,确保了工作落实,有人干事。
二、以领导干部学法为龙头,提高办事水平。把普法教育放在创建平安兵营,促进经济发展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了乡理论中心学习制度、法制讲座制度、学法培训制度、自学法律制度。中心学习组每月开展“学法一日”活动,做到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学习笔记、有体会文章,先后聘请县党校老师,举办法制培训班3期,所有乡村干部、乡直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培训,现场进行“普法”考试,成绩在全乡通报。在法制警示教育上,利用正反两面教材组织看录像、听报告。以正面典型激励与会干部依法行政,以反面典型现身说法,警示乡村干部学习法律,保持廉洁清正,遵纪守法。乡人大还把学习贯彻宪法作为工作重点,引导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四五”普法期间,共选派48人次干部参加了各类法制培训班,坚持做到带头学法,发挥表率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的实效性,坚持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把学法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水平。
三、以民营业主管理为抓手,提高行政水平。在食品卫生安全上,通过分类排队,对全乡32户食品摊点、酒坊、餐馆、食堂、药店分别进行食品卫生许可证培训,医药监督管理培训,重点学习行业管理办法,做到持证上岗,让农民群众饮食安全,用上放心药。在民爆物品管理上,严格资质审查,开展了打击偷运、私藏民爆物品行动,对烟花爆竹经营户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事故应急救援和防护知(请登陆政法秘书网)识。在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上,每月25日定为“安全日”,定期对车主举行培训,以讲解、座谈、交流形式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矿山开采上,组织多个部门联合执法,依法对全乡境内煤窑、砖厂、非法矿山全部封停,把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四、以青少年普法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守法意识。依法治乡领导小组对全乡各个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从教育内容、受教育对象、方式方法、组织保障、具体要求和督促检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依法治乡办公室、综治办、中心学校等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学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各中小学校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把法制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基本做到了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并且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各校法制宣传氛围浓厚,依法治校成效明显。在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优势,派出所所长任中学法制副校长,司法所长任中学法律辅导员。各中心小学也分别聘请人员担任“两员”,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了实施方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4年来,未发生1例青少年犯罪。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五、以党员干部为主体,提高普法实效。广泛开展“学法用法”、“送法下乡”、“带法回家”活动,对林业法、农业法、义务教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打印成问答式资料,在全乡范围内致发,做到逢会必讲,不定期利用墙报、专栏展板、咨询等形式让法律知识上街头、入农户。全乡组建3支农村法制宣传队,利用农村传统节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农村普法宣传,丰富普法形式和内容。同时,乡直单位整体联动,派出所设置法制信箱,司法所常年为困难群众实行法律咨询,无偿代写文书,提供法律援助,农技站将种子法落实网点,供电所开通电力设施保护举报电话,都收到好效果。
六、以民主法制
示范建设为引导,提高治理水平。全乡以明家梁、赵家河、四条沟、小泉河为试点,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逐步在全乡10个村推行,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乡村村配齐法制宣传员、信息员,村主职干部兼任“治保、治调”两委主任,不断完善人民调解机制,建立了“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外网络,即村民小组矛盾纠纷信息网,村委会和各单位调解组织网,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委员会工作网,职能部门联调联处网,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批矛盾纠纷得到和解。全乡10个村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坚持“村民事、村民提、村民议、村民定”,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决策权。建立并完成了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和村务、财务、政务公开,做到真公开、全公开、常公开。
七、以“四个到位”为保障,提高整体水平。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普法工作思路,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实行普法工作季度例会,集中听取情况汇报,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分年实施中,制定了年度“四五”普法实施方案,“四五”普法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制、年度普法工作要点、年度培训计划,签订了年度“四五”普法责任书;二是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通讯报道、标语等多种形式,形成强大舆论攻势;三是普法投入到位,先后购买各类教材3000多册,分送到各类普法对象手中,农村基本达到户平一册的要求,全乡还先后投入6万元,建设了规范的普法办公室,用于村级普法经费,确保正常运转,有钱办事。四是督办落实到位,对照责任书,经常性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把普法考试作为干部学法用法的标准,不仅保证学法,而且保证了普法质量,从2001年至2004年,每年集中1个月时间开展普法教育,分别进行学法考试,学法中结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870多件,保证了“四五”普法工作的全面落实。
八、以“四个结合”为手段,提高法律素质。针对农民普法对象多,接受能力参次不齐的现状,乡普法办大力构建“四五”普法大宣传格局,坚持四个结合,即一是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要求各村针对各自情况,以会代训每年开展不少于三次集中教育,对随时出现的涉法涉诉个案,有针对性剖析案例法理,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人,寓教于乐。二是坚持常规教育与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充分挖掘党校、中小学校、电教资源,寻求新的普法教育载体,以阵地为依托,构筑新的普法培训、普法教育、普法学习等阵地网络,深入持久地开展。三是坚持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在干部职工普法中,精选了15个案例,通过警示教训,每人写出经验教训,剖析原因特点,对照检查,同时撰写体会文章。在农民群众普法中,通过分类排队,给重点管理人员开“小灶”,由党员干部“一对一”长期跟踪宣教,均收到实效。四是坚持“必读科目”和“自修科目”相结合,根据普法要点分设必读法律科目、自学法律科目,对必读法律严格督办检查,对自学法律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评选“标兵”进行激励,有效地提高了全民法律素质。
第二篇:加大普法力度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随着我国普法教育活动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而依法治国、依法治区的理念,更是对法律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普法力度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需要较高的法律意识为基础。因此对法院而言,不仅是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应当成为法律的传播媒介。总结我院以往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的经验,深刻认识到,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建立良好的雨花法治环境,必须从提高法官自身水平和促进群众的法律意识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法官自身水平,努力实现司法公正作为一名司法者,在普法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其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好法、用好法。
1、深刻认识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统一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国家“四五”普法规划精神,进一步认识法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做好司法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区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辖区内的民主法制建设,促使全区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加强培训力度,规范学法、用法制度。法律工作者是普法队伍的先锋,必须具备高水平、高素质,具有比常人更专精的法律知识和高超的把握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学习和培训,规范学法、用法制度是关键。一方面建立健全法官业务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既鼓励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又注重加强对干警的专业培训,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考核,先后组织干警参加本院和上级法院组织的证券法、票据法等法律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干警的法律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判监督体系。采取庭审考核、文书评比、卷宗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监督,还完善了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督察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以保证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
3、用好法律武器,实现司法公正。作为司法者,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用好用足法律武器。如在刑事审判中,严格执行法律和刑事政策,坚决贯彻“严打”方针,坚持依法从重从快。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理、严之适度,真正发挥震慑犯罪和教育人民的作用。在民事、行政审判中,既维护社会的稳定,更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认真审理好当地矛盾突出的民事、行政案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调整利益关系,减少和防范犯罪的发生。通过“机场高速公路案”、“性权利保护案”、“解除收养关系案”等一批有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增强了群众以法维权的意识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较好的普法效果。
二、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辖区内良好司法环境的形成与群众法律意识提高息息相关,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调查报告《加大普法力度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此,我们将为群众提供法律指导、咨询和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一是建立司法救助体系。努力做到审判工作既要保证弱势群体得到司法救助,也要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通过走访,掌握辖区内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失业人员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等人的第一手资料,建立起司法救助体系,确保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在取得较好社会效果的同时,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使他们对法律、对司法者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二是建立法律服务联系网。我院在对辖区各基层组织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法律服务联系网,31名庭室长以上领导干部分别与10个街道、40个村、20个居委会结成帮扶“对子”,与基层和群众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对其提出的问题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同时,我们坚持上门走访联系点的制度,征求群众对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上的指导,对居民之间的矛盾,协助社区进行调解。我们将通过审判工作,不断促进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形成人人守法、护法的良好局面。三是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我们结合有关节假日,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铁心桥农民物资交流会等,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法律咨询活动。深入基层、街道、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场咨询、院长接待、现场立案、接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等,以面对面的形式给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宣传法律知识,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关于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工作的建议自我国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以来,逐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启蒙教育到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跨越,从单一普法到全方位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跨越,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识,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普法工作已开展多年,难免会存在麻痹思想,工作上往往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推进“四五”普法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开辟创新之路。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普法工作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四五”普法的实际工作中,要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既要汲取以往普法工作的先进经验,又不能拘泥于经验,凭老框框做事,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创造新方法,针对人民群众对法制的客观要求,不断创新,力求法制宣传教育达到显著效果。
2、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就是说要依法治国,但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即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是相输相成的,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是我们普法教育努力的方向。在“四五”普法中,我们既要加强法制教育,发挥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强制规范作用,又要加强德育建设,发挥道德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作用,并以此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营造出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良好氛围。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普法工作稳步发展。为了推进“四五”普法向纵深发展,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普法干部队伍。因为我们知道,法制宣传是普法的重要阵地;制度建设是普法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这些都是开展普法活动的基础,必须抓紧抓好。而要开展宣传活动,建立制度体系,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普法干部队伍是实践“四五”普法的基本力量,是骨干。只有加强队伍建设,才有可能营造声势,推动“四五”普法工作稳步发展,才能使“四五”普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03年,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年,也是“四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总结以往普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努力把审判工作与普法教育活动融合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雨花依法治区工作贡献力量。······ 2005年2月20日
第三篇:加大普法力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随着我国普法教育活动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而依法治国、依法治区的理念,更是对法律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法治环境需要较高的法律意识为基础。因此对法院而言,不仅是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应当成为法律的传播媒介。总结我院以往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的经验,深刻认识到,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建立良好的雨花法治环境,必须从提高法官
自身水平和促进群众的法律意识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法官自身水平,努力实现司法公正作为一名司法者,在普法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其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好法、用好法。
1、深刻认识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统一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国家“四五”普法规划精神,进一步认识法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做好司法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区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辖区内的民主法制建设,促使全区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加强培训力度,规范学法、用法制度。法律工作者是普法队伍的先锋,必须具备高水平、高素质,具有比常人更专精的法律知识和高超的把握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学习和培训,规范学法、用法制度是关键。一方面建立健全法官业务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既鼓励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又注重加强对干警的专业培训,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考核,先后组织干警参加本院和上级法院组织的证券法、票据法等法律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干警的法律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判监督体系。采取庭审考核、文书评比、卷宗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监督,还完善了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督察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以保证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
3、用好法律武器,实现司法公正。作为司法者,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用好用足法律武器。如在刑事审判中,严格执行法律和刑事政策,坚决贯彻“严打”方针,坚持依法从重从快。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理、严之适度,真正发挥震慑犯罪和教育人民的作用。在民事、行政审判中,既维护社会的稳定,更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认真审理好当地矛盾突出的民事、行政案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调整利益关系,减少和防范犯罪的发生。通过“机场高速公路案”、“性权利保护案”、“解除收养关系案”等一批有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增强了群众以法维权的意识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较好的普法效果。
二、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辖区内良好司法环境的形成与群众法律意识提高息息相关,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将为群众提供法律指导、咨询和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一是建立司法救助体系。努力做到审判工作既要保证弱势群体得到司法救助,也要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通过走访,掌握辖区内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失业人员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等人的第一手资料,建立起司法救助体系,确保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在取得较好社会效果的同时,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使他们对法律、对司法者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二是建立法律服务联系网。我院在对辖区各基层组织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法律服务联系网,31名庭室长以上领导干部分别与10个街道、40个村、20个居委会结成帮扶“对子”,与基层和群众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对其提出的问题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同时,我们坚持上门走访联系点的制度,征求群众对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上的指导,对居民之间的矛盾,协助社区进行调解。我们将通过审判工作,不断促进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形成人人守法、护法的良好局面。三是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我们结合有关节假日,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铁心桥农民物资交流会等,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法律咨询活动。深入基层、街道、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场咨询、院长接待、现场立案、接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等,以面对面的形式给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宣传法律知识,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关于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工作的建议自我国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以来,逐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启蒙教育到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跨越,从单一普法到全方位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跨越,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识,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普法工作已开展多年,难免会存在麻痹思想,工作上往往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推进“四五”普法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开辟创新之路。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普法工作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四五”普法的实际工作中,要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既要汲取以往普法工作的先进经验,
第四篇:加大普法力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加大普法力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加大普法力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2007-12-12 14:24:3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大普法力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加大普法力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2)随着我国普法教育活动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而依法治国、依法治区的理念,更是对法律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法治环境需要较高的法律意识为基础。因此对法院而言,不仅是公正的司法机关,更应当成为法律的传播媒介。总结我院以往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的经验,深刻认识到,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建立良好的雨花法治环境,必须从提高法官自身水平和促进群众的法律意识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法官自身水平,努力实现司法公正作为一名司法者,在普法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
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其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好法、用好法。
1、深刻认识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统一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国家“四五”普法规划精神,进一步认识法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做好司法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区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辖区内的民主法制建设,促使全区各项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加强培训力度,规范学法、用法制度。法律工作者是普法队伍的先锋,必须具备高水平、高素质,具有比常人更专精的法律知识和高超的把握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加强学习和培训,规范学法、用法制度是关键。一方面建立健全法官业务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既鼓励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又注重加强对干警的专业培训,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考核,先后组织干警参加本院和上级法院组织的证券法、票据法等法律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干警的法律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判监督体系。采取庭审考核、文书评比、卷宗检查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监督,还完善了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督察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以保证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
3、用好法律武器,实现司法公正。作为司法者,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执法指导思想,用好用足法律武器。如在刑事审判中,严格执行法律和刑事政策,坚决贯彻“严打”方针,坚持依法从重从快。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理、严之适度,真正发挥震慑犯罪和教育人民的作用。在民事、行政审判中,既维护社会的稳定,更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认真审理好当地矛盾突出的民事、行政案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调
整利益关系,减少和防范犯罪的发生。通过“机场高速公路案”、“性权利保护案”、“解除收养关系案”等一批有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增强了群众以法维权的意识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较好的普法效果。
二、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辖区内良好司法环境的形成与群众法律意识提高息息相关,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将为群众提供法律指导、咨询和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一是建立司法救助体系。努力做到审判工作既要保证弱势群体得到司法救助,也要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通过走访,掌握辖区内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失业人员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等人的第一手资料,建立起司法救助体系,确保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在取得较好社会效果的同时,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使他们对法律、对司法者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二是建立法律服务联系网。我院在对辖区各基层组织调研的基础
上,建立起了法律服务联系网,31名庭室长以上领导干部分别与10个街道、40个村、20个居委会结成帮扶“对子”,与基层和群众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对其提出的问题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同时,我们坚持上门走访联系点的制度,征求群众对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上的指导,对居民之间的矛盾,协助社区进行调解。我们将通过审判工作,不断促进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形成人人守法、护法的良好局面。三是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我们结合有关节假日,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铁心桥农民物资交流会等,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法律咨询活动。深入基层、街道、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场咨询、院长接待、现场立案、接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等,以面对面的形式给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宣传法律知识,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和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关于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工作的建议自我国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以来,逐步实现了从法律
知识启蒙教育到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跨越,从单一普法到全方位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跨越,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识,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普法工作已开展多年,难免会存在麻痹思想,工作上往往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推进“四五”普法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开辟创新之路。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普法工作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四五”普法的实际工作中,要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既要汲取以往普法工作的先进经验
加大普法力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第五篇:加大普法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加大普法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提升普法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工作水平,XX县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加大普法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平法办发〔2019〕9号)文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构筑立体化法治宣传格局,培育农村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增强广大农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法治素养,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为“振奋精神、兴县富民”,推进“两个转变”,奋力谱写新时代XX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工程,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民讲习所等阵地作用,广泛运用各类媒体和横幅标语等载体,采用小品、歌曲、顺口溜、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树立宣传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人员、“三农”干部、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先进典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乡村生产生活各方面,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责任单位:文化站)
2.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发挥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发挥村级“两会一约”作用,发挥乡村“五老人员”等新乡贤的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文明志愿者及社会各界在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深入持久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责任单位:文化站)
(二)深入开展精准普法
1.构建法律进村(居)常态化机制。以“法律进村(居)”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推动宪法法律进村居常态化。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宪法法治元素融入乡村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利用各种平台、阵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宪法法律宣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村民创作宪法法律文艺节目、法治故事、农民画、剪纸等文艺作品,利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村民微信群推送转发宪法法律学习相关内容,推动宪法法律学习宣传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责任单位:各站所)
2.有针对性的加强精准普法。针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多发性、规律性矛盾纠纷,开展订单式普法。重点加强对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土地征收征用、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等领域,辍学青年、失地农民、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涉毒人员以及易受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危害群体的普法宣传,引导村民正确解决生产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助力贫困户安居乐业、脱贫增收。(责任单位:各站所)
3.加强基础教育普法。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强化控辍保学联动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为提升乡村适龄儿童教育水平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责任单位:文化站)
(三)深化基层法律服务
1.提升“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建设水平。在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微信群,让群众在家即可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服务,为法治村(居)、平安村(居)建设加油助力。(责任单位:司法所)
(四)创新普法方式
1.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结合乡村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乡村法治舞台”建设,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在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享受公共法治文化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深入推进村(居)“四个一”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实现村村有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宣传橱窗、法律政策超市、法治图书室,全力提升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水平。(责任单位:各村(居)、站所)
2.创新普法机制和载体。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手段,及时发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解读,播放法律短剧、法律生活剧、微电影等,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对村民的吸引力,提升村民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普法与政策宣讲宣传结合起来,将法律带到基层、带到农村、带回家庭、带给其他家庭成员,使普法由“传授式”向“交互式”转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元化普法格局,提升“送法下乡”工作实效。(责任单位:司法所)
(五)大力加强农村普法队伍建设
1.提高村(居)管理法治化水平。依法开展村民自治,落实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实“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制度,“两委”干部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法律知识考试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民生服务中心、司法所、各村(居))
2.培养“法律明白人”。围绕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从实际出发,通过登记造册,采取分类培养方式,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建立“法律明白人”学习培训机制,做到培训计划、对象、师资、教材、课时、场所“六落实”。将“法律明白人”培训纳入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针对农村常见的法律问题,采取以案释法、案例教学等方式,通过各种培训、自学等方式传播和普及法律知识,以“法律明白人”的培养普及提升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整体工作水平。(责任单位: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司法所)
3.加强普法队伍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扩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同时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普法队伍人员素质和普法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责任单位:司法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村(居)、站所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结合工作实际和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措施落实,注重协同配合,做到保障有力,形成普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指导。各(村(居)、站所要积极发挥各自优势,逐步推进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积极解决问题,努力推进各项工作项目落到实处。
(三)强化保障。各村(居)、站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严格执行现行涉农法律法规,推动各类组织和个人依法依规实施和参与乡村振兴,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营造氛国。各村(居)、站所要建立普法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为法治XX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生动实践,认真总结推广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好普法助力乡村振兴的XX故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普法工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