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13年展望

时间:2019-05-13 13:5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13年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13年展望》。

第一篇:2012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13年展望

2012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13年展望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6日 】 【来源:原材料司】 【字体:大 中 小】

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有色金属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遵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推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全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趋稳的迹象进一步显现。

一、行业运行情况

(一)产量继续增长,增幅明显回落

1-12月份,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3691万吨,同比增长9.3%,增幅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精炼铜、原铝、铅、锌产量分别为606万吨、1988万吨、465万吨、485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0.8%、13.2%、9.3%、-5.6%,除原铝外,其他品种增幅均出现回落,随着新疆等西部地区产能的逐步释放,原铝依然是有色金属品种中增长最快的品种。加工材方面,铜材和铝材产量分别为1168万吨和3074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1%和15.9%,增幅分别回落7.6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铜、铅、锌、镍、锡、锑等六种精矿金属含量968万吨,同比增长17.4%,与2011年增幅大体持平。

(二)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但利润降幅较大

1-12月份,8057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不含黄金、稀土企业,下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70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利润1558亿元,同比下降

8.9%。其中,有色金属采选、冶炼行业利润分别为411亿元和39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5.1%和34%,在主要冶炼品种中,铝冶炼利润同比下降92.7%,降幅最大,全年仅实现利润9.3亿元。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实现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2.9%,铜、铝压延加工利润均有所增长。

(三)全年价格低位振荡,平均价格同比明显下滑

受境内外市场需求不振以及市场供过于求的影响,2012年有色金属价格低位振荡。从全年看,国内铜、铝、铅、锌现货年均价分别为57339元/吨、15663/吨、15382元/吨和15249元/吨,同比分别下降了13.6%、7.2%、6.5%和9.9%,国际市场LME三月期铜、期铝、期铅、期锌平均价分别为7946美元/吨、2050美元/吨、2393美元/吨、2212美元/吨,同比分别下降了10.5%、15.3%、13.3%和11.2%。

(四)投资增幅回落,冶炼项目投资下降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含独立黄金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516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回落19.1个百分点。其中,矿山、冶炼、加工三个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085亿元、2084亿元、23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4%、-5.0%、44.6%,冶炼投资下降,矿山、加工投资增长,表明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朝着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目标转变。

(五)进出口贸易额增幅回落,主要品种出口额减少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64亿美元,同比增长3.7%,增幅回落24.4个百分点。2012年进口额1149亿美元,同比下降2.0%,增幅回落22.9个百分点,但利用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较低时机,国内紧缺的有色金属矿山原料及初级产品进口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如铜精矿、氧化铝、铅精矿、阴极铜等。受外需市场不振以及贸易摩擦影响,2012年出口额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增幅回落33.3个百分点。从品种看,除铜产品出口额有所增加外,铝、铅、锌产品的出口额均有所下降。

(六)行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2012年产业关键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取得新成果,国内自主开发的超强化悬浮铜冶炼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银合金控制棒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7000系铝合金强韧化热处理创新技术研发成功,突破了航空用高性能铝合金制备的关键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广泛推广,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初步统计,2012年我国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下降到13844千瓦时/吨,同比下降58千瓦时/吨,全年节电约12亿千瓦时;铜冶炼、电解锌综合能耗分别下降到325千克标准煤/吨和912千克标准煤/吨,同比分别下降11.9%和4.9%。同时,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取得突破,缅甸达贡山镍铁项目,以及巴新瑞木镍钴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发利用红土镍矿资源取得重大突破。

二、行业运行存在的问题

2012年,有色金属行业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目前国内大部分行业冶炼产能过剩,尤以电解铝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012年末国内电解铝产能为2765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2%。同时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靠拼产量来摊低成本,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和市场恶性竞争。

二是冶炼企业自有矿山及自备电站比例低,缺乏竞争力。除少数外,目前国内大多数冶炼企业缺乏自备矿山或仅有少量自备矿山,原料绝大多数需要外购,冶炼企业经济效益差,如铅锌冶炼行业利润只占铅锌产业的22%,采选利润占78%。电解铝行业拥有自备电的产能只占总产能的45%,采用网电的电解铝企业亏损严重。

三是生产成本高企,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国内电力、能源等价格上涨以及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2012年有色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16.7%,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加11%和12%,但财务费用增加27.8%,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中东部高电价地区部分电解铝企业已经停产。

四是市场需求萎缩,贸易摩擦增多。随着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减慢,有色金属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滑,铝材、铜材等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量都不同程度下降。同时,各国为支持本国产业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不断,近几年多国对我国出口的铜管、铝型材、铝板带箔、铝轮毂、金属镁等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既有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也有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

五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高端产品开发能力弱,2012年我国出口铜、铝加工材出口平均价格分别为8570美元/吨和3470美元/吨,进口平均价格分别为10100美元/吨和6380美元/吨,自主创新能力及高端产品开发能力亟待提高。

三、2013年行业形势展望

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深度调整期,国际环境依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欧美日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波折。从国内情况看,201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十八大确定了收入倍增目标,城镇化将会继续带动房地产建设活动温和复苏,内需拉动将会明显,出口企稳,支撑有色金属工业运行的环境有所改善。

初步判断,2013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投资仍呈小幅增长的态势,但行业需求明显回升动力依然不足;价格走势仍以震荡行情为主,阶段性的反弹机会将依赖于全球宽松的流动性及我国政策性投资利好,预计年均价将比2012年略高。有色金属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部分无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退出,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总体看,2013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比2012年将会略好。

四、2013年行业重点工作

为保障2013年有色金属工业平稳运行,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同时加强调研,为制定政策和加强行业管理提供支持。

一是加快推进行业准入标准的修制定。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要求,尽快修订铜、铝、铅锌等行业准入条件,研究制定海绵钛、锆冶炼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及时开展企业准入公告管理工作。

二是大力淘汰落后电解铝产能。以淘汰落后电解铝产能工作为重点,做好淘汰产能分解落实和实地检查工作。稳步推进电解铝准入公告管理工作,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准入条件的企业,研究利用差别电价等经济手段,提高要素成本,促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退出。

三是积极支持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大力支持新技术、消纳过剩产能带动性强的新材料、新产品技术攻关,进一步扩大铝材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建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化解过剩产能、扩大消费方面的支撑作用。

四是加大“走出去”支持力度。鼓励国内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项目前期资金补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建成一批境外资源基地,提高国内资源保障水平,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工业园区,促进国内过剩冶炼产能产业转移。

五是加强行业调研,做好“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加强对重点省区、重点品种和重点企业的实际调研,摸清了解行业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部里统一安排,及时开展《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梳理行业现状,理清发展思路,为研究制定政策和指导

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六是积极推进稀有金属立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的制定和上报,为加强稀有金属行业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加快推进《稀有金属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上报国务院工作进程,做好后续的发布、宣贯、解读等工作。

第二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特点及展望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特点及展望

2011年一季度,马驹桥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快速增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同比增长42.32%,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实现了2011年首季度开门红。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上升趋势。全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609.8万元,同比增长42.32%;实现营业收入85526.7万元,同比增长30.40%;整体经济效益扭亏为盈,营业利润达到219.4万元,同比增长107.19%。

2、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产销结合较好。一些农业设备生产企业在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的同时,盘活企业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大幅提高。比如,以生产玉米机为主的北京亨运通机械有限公司,2011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0倍。其余机械制造企业也纷纷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开发新产品,保障了生产订单的增加。

3、医药制造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继非典、甲流、超级细菌等疾病的出现,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成为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利好因素。北京康达五洲医疗器械中心是马驹桥镇医药制造企业的代表,该企业不断提高研发能力,通过创新谋求发展,成为全镇制造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4、获“通州绿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甘李药业有限公司是马驹桥镇唯一一家获“通州绿卡”的工业企业,该企业在享受区政府优质服务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势迅猛。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季度马驹桥镇工业生产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企业实现的收入与营业利润不匹配。受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影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缺乏盈利空间,营业利润仅占营业收入的0.26%。

2、企业发展不平衡,创造的产值差异较大。全镇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41家由于扩大生产规模、享受国家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工业总产值呈现正增长走势;18家由于受市场形势影响,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工业总产值呈负增长趋势,造成全镇工业企业发展不平衡。

3、医药制造企业发展将受药品价格下降和成本压力加大两个因素制约。新医改方案涉及药品价格改革等政策,药品价格下降成为必然。同时,劳动力成本提高,药品原材料、辅料、包装物价格上涨,医药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加大,这些是医药生产企业将面临的重要挑战。

4、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形势严峻。马驹桥镇汽车制造企业实现的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受北京市机动车限号和停车费上涨等政策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形势低靡。此外,汽车制造企业盲目扩张,市场供求不平衡,使汽车制造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三、几点建议:

一季度受自然灾害影响,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数据显示,马驹桥镇工业经济发展为全年走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确保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稳步增长,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时把握市场需求,注重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建立以主导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结构,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医药制造企业要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应对上述两个制约因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2、促进银企合作,帮助企业盘活资金。银行贷款利率增加,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尤其中小企业受市场需求影响较大,甚至主要依赖固定的大客户才能取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可以通过帮助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盘活资金,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加强政府监管,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大力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等大规模工业园区。实践证明,园区企业创造了全镇大部分产值。要继续紧密围绕区政府“工业强区”的战略目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定位、高品位建设的主导思想;与此同时,要加快园区建设,提供更为优厚的政策支持,吸引一批大型制造业产业入驻园区,为马驹桥镇经济发展注入巨大活力。

4、增强企业“通过统计、谋划发展”的意识。随着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各项财务制度和成本控制能力面临着巨大考验。因此要引导企业树立“通过统计、谋划发展”的观念,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做好成本管理和分析预测,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使企业通过统计信息谋划自身发展。

第三篇:全市工业运行分析传达提纲

全市工业运行分析暨“两推进”工作和专项重点工作督

办会主要精神

一、全市工业运行分析暨“两推进”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3月20日,市政府在荆门翠竹园宾馆召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暨推进水泥行业重组壮大、推进中省企业对接合作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是分析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动员各地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安排部署水泥行业重组壮大及与中省企业对接合作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胡道银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各县(市、区)政府、屈家岭管理区、荆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及经信局主要负责人、统计局分管负责人,市经信委、市国资委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市工业经济和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人,葛洲坝集团水泥分公司、钟厦水泥公司、京兰水泥公司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胡道银代表市工业经济和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与各县(市、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经济开发区、部分市直部门签订了2011工业经济工作目标责任书;市经信委主任廖明国通报了1-2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水泥行业重组壮大工作进展情况,市国资委主任施以文通报了与中省企业对接合作工作情况;各县(市、区)政府、屈家岭管理区、荆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就1-2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下步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市人行中心支行、市供电公司等部门及葛洲坝股份公司水泥厂、钟厦水泥公司、京兰水泥公司等三家企业汇报了相关工作。

会议强调,工业在我市“三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四市”战略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十二五”经济倍增计划中,工业要挑大梁、唱主角。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又一个10年的开局之年,奋力实现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对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十分重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进一步强化措施,坚决遏止1-2月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不利态势,力争一季度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完成全年目标的24%以上,实现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两高一进位”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落实意识和攻坚意识,扎实抓好“六个落实”:一是抓运行调度,落实好应对措施。政府与企业、市里与县里、经信部门与统计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加强团结协作,搞好统计分析、运行监测、预警调度,争取赶上生产进度。二是抓协调监管,落实好要素保障。要加大煤、电、油、气、运和资金等要素协调力度,尽量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三是抓成长工程,落实好新的增长点。要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贯彻落实和执法检查,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对销售收入500-2000万元的原规模企业,要予以重点扶持,争取早日进入新规模企业行列。四是抓企业服务,落实好企业难题化解。特别是对开工不足的企业,要认真调研,查找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五是抓项目建设,落实好发展后劲。要结合“中国光彩事业行”,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六是抓激励约束,落实好责任目标。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对各地及有关市直部门实施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进行考核结账。

会议要求,各有关单位和相关企业要站在推进荆门水泥行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兼顾好局部和整体利益,服从大局,加快水泥行业重组壮大步伐,全面提升我市水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各地要成立工作专班,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在荆中省企业较多的优势,强化项目对接,与央企、省企广泛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争取在今年6月全省央企对接合作签约仪式上,我市能有项目签约。

二、全市专项重点工作督办会议主要精神

21日上午,市政府召开专项重点工作督办会议。会议主要是对投资项目、县域经济、土地供应三项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市长万勇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松青,市委常委、副市长胡铁军,市委常委、副市长、荆门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胡道银,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峰,副市长柯昌军、黄爱国、王志勇,市长助理文孝年,市政府秘书长吴永佩出席会议。

会上,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传达了全省投资项目推进工作座谈会精神,汇报了我市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市经信委主要负责人通报了2010全市县域经济排位情况,并分析了进退位的主要原因;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汇报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和用地计划指标等情况。周松青、胡道银、黄爱国分别就投资项目、县域经济、土地供应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万市长指出,投资项目、县域经济和土地供应三项重点工作事关全局,三者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必须从整体上抓好抓紧抓实。当前,各地的发展形势逼人,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不能关起门来自我满足、自我陶醉,要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感觉好、慢半拍”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强化进位意识,突出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两个重点,要实干和巧干相结合,持之以恒。

万市长强调,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必须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认真做好园区规划和建设等工作;要科学制定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确保每个月有亿元项目签约、开工和竣工;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多争取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要加强银企合作,加大信贷投资力度,建立创业投资平台;要加强以农村规模畜禽

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的农业减排工程建设,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各地要认真分析优势和短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要建立三项重点工作月通报督办制度,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办。

万市长要求,要切实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心无旁骛,只争朝夕,结好三个硬账:一是结好投资的硬账,建立基础性、常态化的统计分析制度;二是结好县域经济硬账,确保实现保强进位目标;三是结好土地供应硬账,一手抓集约节约用地,一手抓重点项目、优质项目用地保障,确保不违规用地,不因土地供应影响重点项目落地。

第四篇: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展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展望

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展望

2013年,是中国船舶工业继续经受金融危机困难考验、应对国际船舶新规挑战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启动之年。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造船三大指标涨落互现

2013年,全国造船完工453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7%;承接新船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1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5%。

全国完工出口船35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9%;承接出口船订单64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3%;1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154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78.8%、92.7%和88.1%。

(二)船舶行业经济效益延续下降态势

201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6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1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船舶制造业4071亿元,同比下降6.2%;船舶配套业932亿元,同比下降2.1%;船舶修理业225亿元,同比增长11.4%。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其中船舶制造业171亿元,同比下降18.3%;船舶配套业47.2亿,同比增长7.8%;船舶修理业4.2亿元,同比增长13.1%。

(三)船舶出口继续下降

2013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26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9%。我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为18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2%。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163.6亿美元,占比61.2%。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的共识和行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针对船舶工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矛盾,抓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提出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全行业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各地区主管部门的积极推进落实,深刻地认识到依靠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控制新增产能是国家从船舶工业实际出发,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重大决策,是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由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二)抓住市场回升机遇,船舶海工接单成绩显著

2013年,全球船舶市场需求有所回升,海工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我国船舶和海工骨干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加强营销工作,全年新接船舶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占世界新船订单14577万载重吨的47.9%,以载重吨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其中骨干船企优势明显,前30家船舶企业接单6279万载重吨,占全部接单的89.9%。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29.5%,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已超过新加坡,位居世界第二。新承接各类海洋工程平台共61座和1艘钻井船,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49座,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

(三)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3年,骨干企业和研究单位,强化市场需求引导,加强绿色环保主流船舶开发,加快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新推出100多型绿色环保船型,优化和研发了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气(VLGC)船、超大型系列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双向不锈钢化学品船、海洋执法船、公务船、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和特种船舶,大多数船型获得批量订单。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自主设计或联合设计多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风电作业平台、15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水高性能物探船、5万吨半潜驳、油田增产船、海洋居住船、风电基础运输船等一批档次较高的海洋工程船。中船工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双高船型、海工产品接单金额比重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持续发展”,2013年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企业集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四)“产学研用”密切结合,设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

2013年,一批国家重点高技术船舶(海工)科技项目通过验收。超大型集装箱船研制项目突破了船型总体设计、水动力性能综合优化、结构分析和设计、动力系统优化设计、集装箱堆放和系固、货舱通风、建造工艺等关键技术;超大型油轮(VLCC)研制突破了少压载水船舶线型设计、阶梯型压载舱布置、新型底部斜升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科研项目从设计关键技术(总体方案、结构设计、系统集成、三维仿真、柔性构件等)、数字分析技术(稳性技术、动力定位、强度计算、疲劳寿命、耐撞性分析、构件涡振等)、模型试验技术(锚泊定位、动力定位、风洞模型等)、平台总装制造技术(精度控制、系统安装、专业模块制造、整体提升合拢、无余量建造、动力推进水下安装等)、专用焊接技术(焊接规范标准、高强度钢焊接工艺、残余应力控制、高压管线焊接等)等方面均取得进步和突破。有力地支持了先进产品开发,缩短建造周期,提高建造质量,取得明显效益。

(五)海洋保障能力提升,海洋开发装备能力增强

面对日趋复杂的周边海域的行政执法工作要求,适应海上维权执法及调配使用需要,保障我国渔民的海上作业安全,我国船舶企业成功交付了“海监01”、“海巡5001”等新型执法船,并承接了多艘5000吨级、3000吨级大型海监船及3000吨级渔政船的订单;完工多型挖泥船、海洋救助船、打捞船等,使得我国海事部门的航海保障能力及海上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提高。

海洋科学考察装备进一步得到加强,“蛟龙号”深潜器2013年开展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首载科学家完成3个航段21次下潜,取得丰硕科考成果;深海移动工作站“龙宫”完成总装和首次水池试验,极大提高我国深海探测和科研能力;远望5号海上测控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自动交会,远望6号成功完成嫦娥三号登月测控任务,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六)重视配套设备研发、本土化率有望逐步提高

国内首台最大功率电控智能型低速柴油机(10S90ME-C9.2)、首台“绿色”极长冲程电控智能型低速柴油机(7G80ME-C9.2)、首台自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主品牌 6CS21/32高中速柴油机、万吨级海监船动力系统、低压690V(2×1000KW)、中压3300V(2×3000KW)国产化电力推进系统、首台2MW高温超导电机、技术先进的蝶式分离机、燃(滑)油供应系统、水封式焚烧处理系统、自升式平台升降装置、HDP3动力定位系统、大型平台吊机、压载水处理系统、新一代综合船桥系统(IB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船舶操舵仪等一批新产品研制成功,实现产业化或完成样机试制,我国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设备本土化率有望逐步提高。

(七)推进企业重组调整,资源整合迈出新的步伐

贯彻《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的精神,一些企业集团、主要造船地区,积极开展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中船集团公司全面启动内部资源优化工作,14个造修船企业初步整合为8个;整合动力板块,成立动力研究院,组建中船动力有限公司;调整九江地区“四厂一所”资源,改制组建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整合相关单位夯实信息与控制板块、成套物流产业发展平台等,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八)金融支持船舶工业,两大集团募资取得成功

201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各有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视市场研究、加强企业调查,对符合评估要求的国有集团和民营骨干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金融机构与船舶企业签订授信协议2000多亿元,与境外船东签订买方信贷近50亿美元,通过融资租赁形式支持船舶出口,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船舶建造、承接合同和转型升级。

2013年,两大船舶集团创新融资方式,在资本市场募资、发行债券取得成功。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整合军工资源上市,募资80多亿元,有力支持军工船企的发展;中船工业集团公司在香港完成8亿美元债券发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境外发行3年期美元债券的军工企业集团。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交船难,船东推迟接船情况较多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船舶运力严重过剩,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航运费率不断下跌,航运企业亏损严重,加之造船新规频繁出台等因素,船东对前几年订造船舶接船积极性不高,采取提高船舶建造要求,提出修改船舶合同等手段推迟接船,造成船舶企业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节奏打乱、管理成本提高、应收账款增加、资金状况恶化、经济效益受损。据分析,全行业约有一千多万载重吨船舶由于各种原因推迟了交船日期,全年造船完工量下降幅度较大。

(二)盈利难,造船业务基本无利可图

统计显示,2013年1~11月,全行业实现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应收账款1062亿元,同比增长4%,财务费用49.9亿元,同比上升12.8%。尽管全行业仍实现利润252亿元,但主要来自非船产品、物流配套、资本运作等业务,船舶产品生产业务已基本无利可图。

(三)转型难,造船企业面临多种考验

国家提出船舶工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这已成为共识。但在实际贯彻中,企业转型面临多种困难。一是船厂船坞、船台、码头、大型吊机、专用生产线等设施、设备难以用于其它产品;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力量不足,研发能力薄弱,难以应对船舶技术不断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三是调整业务结构,市场开拓难度大,支柱产品难以培育和发展;四是兼并重组收购,骨干企业动力不足,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问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都给船舶工业企业带来挑战,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四)融资难,依然是企业的突出问题

尽管金融机构对部分国有和骨干民营船企给予了融资支持,但对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一直是近几年困扰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由此,一些企业手持船舶不能按计划开工,影响交船进度;一些企业因落实不了贷款资金,丢失了订单,开工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一些企业更是因资金紧张,拖欠职工工资,带来不稳定因素。

(五)修船难,单船修理工程价低量小

国际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对修船企业也形成直接的冲击。2013年船舶行业重点监测修船企业完成船舶修理3608艘,同比增长2.9%,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但船舶修理产值129亿元,同比下降1.7%。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尾轴、舵系、机械工程等修理项目明显减少,大部分为换板、打砂、特涂等附加值不高的工程,单船修理工程量大幅降低。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修船行业缺乏自律,竞争激烈,修船价格报价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六)配套难,产品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国际造船新规的频繁出台,对船舶海工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可靠、智能化、集成化的船舶、海工配套产品不断出现,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日韩、欧盟等发达国家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加强对我国技术封锁,为占领船用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等策略;我国船舶配套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设备、系统长期依赖引进和进口,与日韩相比,本土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国际造船配套业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国家的竞争策略,给处于不利地位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带来严峻挑战,建设造船、海工强国,配套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四、预测和建议

(一)预测

2014年,专家们普遍预测,全球新造船市场难以全面复苏。乐观分析,新船成交可能维持2013年水平(约1.4亿载重吨)或会略有回落。从船型分析,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汽车运输船、客滚船、化学品船,以及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型主流船舶市场相对看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仍将保持活跃,特别是浮式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前景相对乐观。

受航运市场低迷、完工船舶价格较低、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等影响,预计2014年我国船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处于低位,全年完工船舶约为40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也会略有下降,手持订单量将保持在1.2亿载重吨左右。

(二)措施与建议

1、继续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加强对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环保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二是加快海洋保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造好行政执行船、应急保障船、科学考察船、远洋渔船和工程船舶,满足海上维权执法、应急救援、勘察监测、工程施工、资源开发的需要;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海工企业(集团);四是加大对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系统的开发,努力提高本土化水平。

2、抓紧实施《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是工信部组织行业专家,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形成的成果,是船舶工业加强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协会建议行业内船舶企业能按照自愿原则,积极做好申报工作;各地方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也都要组织做好申报企业材料的初审和评估工作,使船舶行业当前这项重要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通过规范条件的贯彻实施,推动企业改进和完善生产条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3、深入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以获得低成本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建造修造船厂的时机、条件尚不成熟,但以获得技术、品牌、人才资源,提高营销水平,贴近海外本土市场为方向,通过自建、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海外布局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营销维修网络和生产制造基地,是行业内大型企业集团需要深入研究和积极贯彻的重要问题。

4、关注中小企业的调整发展

中小企业在船舶行业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1664家中占1541家,占比达92.6%;其中船舶制造中小企业717家,船舶配套企业549家,是船舶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协会建议,各级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调整发展给予积极关注、分类指导。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要从产品研发、金融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支持,引导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企业;对已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要引导企业果断调整,帮助解决调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中的风险防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引起有关省市、有关行业的高度重视,不少企业将海洋工程装备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涉足海工装备制造企业20余家、海洋工程船制造企业近100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进入门槛高的产业,全球市场规模有限(约为600—800亿美元),国际竞争相当激烈(与韩国、新加坡、巴西等),国内外产能过剩矛盾已开始显现。因此,协会建议,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一定要加强统筹规划,培育骨干,重视市场、技术、质量、产能、法律等风险分析,严格控制新增产能;要重视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加强前端设计,基础技术研究,关键配套系统开发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供稿)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2011—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运行分析与展望

2011—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运行分析与展望

在2011年国际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国内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信贷管控比较严格、流动性趋于紧张以及宏观、微观审慎监管进一步改善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注意把控好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克服影子银行、民间借贷和资金外流对存款分流的影响,努力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后续整改工作,防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用风险,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推动转型和开展创新来逐步满足新监管标准的要求。银行净息差继续显著反弹,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创近年新高,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盈利继续快速增长,保持了平稳运行、总体向好的态势。

2012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将势继续动荡,国内经济增长将有所减速,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动性问题仍应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存款增长仍将是银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应新监管标准的要求确保资本充足、继续提高拨备率仍将是商业银行的现实任务。2012年银行业资产增速较为平稳,息差基本保持稳定,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微幅上升,但资产质量不会显著恶化,有望实现平稳运行的局面。

银行盈利连续快速增长后将温和回落

1.盈利增速与上年持平,2012年将降至20%左右

2011年,主要得益于生息资产平稳增长、净息差继续反弹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等因素,商业银行净利润连续第二年持续较快增长。按照银监会口径,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长35.4%;A股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6920.54亿元,同比增长31.86%,预计2011年全年增速在30%左右,与2010年基本持平。

预计2012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将下降至20%左右,具体原因是:受银行贷款增速保持稳定、银行体系外资金回流有所增加、境外资金流入放缓等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息资产增速可能略有放缓,但仍是拉动盈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此轮加息周期结束,货币政策比2011年相对有所宽松,经济增速下行使得信贷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净息差基本稳定,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贡献度有所下降;由于信贷供求环境的变化,信贷替代型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可能有所放缓,手续费收入对盈利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由于收入增长放缓而管理费用增长稳定,前期持续下降的成本收入比已经达到历史新低,未来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对银行盈利增长产生明显贡献;“拨贷比”监管要求为信用成本率设置了“底限”,银行进一步降低信用成本率来释放盈利的空间将受到限制。

2.生息资产增速显著放缓,2012年继续略有回落

受货币政策收紧、贷款新规深入实施、跨境资金流入放缓和理财产品迅猛增长等因素的影响,银行生息资产增速持续放缓,其中债券资产增速降幅最大。2012年,预计生息资产增速将小幅下降到14%左右,对净利润的拉动作用将从2011年的17%下降到15%左右。

推动2012年生息资产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与2011年相比略为放松,推动信贷资产的稳定增长;二是随着物价增幅的回落,负实际利率的情况缓解,理财产品增速放缓,民间融资较为有效地被规范和疏导,部分资金回流银行表内。制约2012年生息资产增长的因素,一是流动性宽松程度和新增信贷总量不能与国际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后的2009年相比;二是外汇占款的增速和增量均可能显著下降;三是贷款收回再贷后适用贷款新规,对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形成制约;四是人民币存款增速可能仍显著低于近年平均水平,影响到生息资产的增速和结构。

3.净息差继续显著反弹,2012年基本保持稳定

2011年,银行净息差继续显著反弹。前三季度,净息差因素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从2010年的4.6%提升到8%左右。推动净息差反弹的主要因素是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显著提升和本轮加息。2012年,预计银行业的净息差将基本保持稳定,年平均净息差会比2011年提高5个基点左右,净息差因素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贡献作用将下降到1.5%左右。

2012年推升银行净息差的因素,一是一些长期贷款特别是按揭贷款将在2012年年初完成重新定价;二是利率水平较低的贷款在到期后收回再贷时,适用上浮水平较高的利率;三是信贷投放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缓解但依然存在,银行的议价能力仍然较高;四是银行会进一步加大利率较高的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2012年抑制银行净息差上升的主要因素是:信贷管控的略微放松将使处在历史高点的贷款议价能力受到一定的削弱,货币政策略有放松也将降低同业资产收益水平,存款定期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

4.信用成本基本稳定,2012年部分银行有增提拨备的压力

2011年,商业银行的信用成本基本稳定。前三季度信用成本因素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贡献是-0.3%,平均信用成本率为51个基点左右,与2010年大致持平。虽然2012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可能小幅波动,不良贷款绝对额可能有所上升,但增提拨备的整体压力并不显著。预计信用成本因素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将从2011年的1.4%下降到0.4%。第一,从贷款实际损失率即不良贷款生成率看,虽然2012年整个银行业可能出现不良贷款“一升一降”,少数银行甚至“双升”的局面,但银行不良资产的变化是较为温和、可控的。第二,拨贷比达标压力是目前决定一些银行信用成本率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银行,进一步提高信用成本率的压力较大。

5.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再创新高,2012年增速将有所回落

2011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整体同比增速达到45%左右,为2009年以来的新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也从2010年的不足1%显著提升到2011年前三季度的3%以上。传统的支付结算类业务,新型的投资银行类业务以及与表外融资相关的担保承诺费用等业务的增速都明显提高。预计2012年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增速会明显放缓,从2011年前三季度的44%下降至30%左右,手续费收入对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也将从2011年的3.3%降低到2012年的2%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信贷供求形势的变化。随着经济增速和物价增长水平的回落,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将有所下降。而由于货币政策具体操作中的调整,预计2012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量将在3年来第一次出现回升。信贷供求关系将比2011年有所改善,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将有所削弱,由利息收入外化而来的财务顾问费用收入的增速将比2011年明显降低。同时,信贷供求形势的变化也将导致表外融资回流表内,相关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速也会相应走低。

第二,理财业务供需增速的变化。从需求方面看,随着CPI的逐步回落,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将有所缓解。由于货币政策趋于放松,与理财产品挂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将下行。因而理财产品的旺盛需求将会放缓。从供给方面看,银监会正在进一步全面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对理财产品的期限、销售、风控、披露等方面的规定已经或者即将付诸实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将更加审慎、规范,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势头将难以再现,包括理财、代理等在内的相关中间业务的增速也都会有所回落。

2012年新增贷款规模将有所扩大,存款增速回升 1.2011年贷款增速明显回落,贷款收益率上升

2011年,主要在稳中偏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信贷余额增速持续回落,新增贷款同比少增较多。截至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6%,较2010年末降低4.3个百分点;1至11月累计新增贷款6.84万亿元,较2010年同期少增6000亿元。此外,存款增速大幅放缓、监管机构加强存贷比考核以及房地产相关贷款需求下降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尽管信贷增速下降,但由于银行倾向于将资金配置在收益率较高的信贷资产上,并减少其它资产的配置,信贷资产占银行总升息资产的比重小幅上升。截至2011年9月末,上市银行信贷资产占总升息资产的比例为52.9%,较2010年末提高了0.8个百分点。

2011年,新增对公贷款的期限结构变化引人注目。新增票据融资经历了由负转正、再转为负的运行变化,新增对公短期贷款维持在较高水平,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从二季度开始持续较低。考虑到中长期贷款多用于企业扩大投资,其规模持续较低表明企业盈利预期下降,是经济增速放缓的信号;票据融资持续正增长和短期贷款增加较多,则表明企业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非常迫切。受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强烈、银行信贷供给能力明显受限的影响,2011年以来信贷供求偏紧,实际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断扩大。2011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收益率达到5.9%,较去年全面提高了0.66个百分点。分类型来看,中、小型银行的贷款收益率相对提升较快。

2.2011年存款增速大幅回落,存款成本率上升 2011年,存款增长明显放缓。截至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1%,较2010年末大幅回落了7.1个百分点。这一是因为作为存款最主要和直接来源的新增贷款规模下降,其创造出的存款规模自然随之下降。二是货币乘数明显下降,存款创造能力减弱。货币乘数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因贷款新规实施、要求实贷实付而导致存款派生速度下降,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三是2011年以来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直接导致居民存款下降,这些存款通过各类理财产品最终转化成了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而同业存款不计入总存款。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中小银行存款回落速度更快。这主要是因为受网点数量少、存款客户规模相对较小的影响,中、小型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更大。受存款增速相对贷款增速回落更快的影响,上市银行的存贷比呈现上升趋势,部分银行的存贷比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2011年,资本市场总体低迷,企业盈利预期也有所下降,居民和企业均减少了活期存款的持有,活期存款占比降低。截至10月末,居民户总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非金融企业总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分别较1月末下降了2.7个和0.2个百分点。在存款总体增长放缓,加之准备金率连续提高的情况下,存款已经成为制约银行放贷能力的主要因素。各家银行纷纷加大存款吸收力度,存款市场竞争激烈致使存款成本率上升。2011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为1.62%,较2010年提高了0.25个百分点,包括无法统计的因素,实际提高的幅度远远大于这一水平。3.2012年信贷投放规模有所扩大,贷款收益率趋于下行 综合考虑供需两方面因素,预计2012年全年新增贷款在8万亿~8.5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4.5~15.5%。同时,受供需形势变化的影响,预计贷款收益率趋于下行。

2012年,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不低。首先,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仍将稳步推进,保障房建设持续推进,以及继续推进在建、续建项目,预计投资增速将趋稳,这将带来一定规模的贷款需求。其次,在收入增长和鼓励消费政策的带动下,2012年实际消费增速有所上升,从而带动相应贷款需求增加。第三,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表外融资转移到表内,导致一部分融资需求转移到银行信贷上。第四,对小企业、“三农”、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最后,预计2012年房地产市场难有明显反转,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需求难有明显增长。综合考虑正反两方面因素,在经济增速不会大幅回落的情况下,2012年贷款需求依然维持在一定水平。

从供给方面来看,2012年政策适当放松环境下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增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考虑到控物价不再作为首要任务,2012年的货币政策总体上较2011年适当放松。其一,2012年信贷环境较之2011年宽松。2012年,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可能会根据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不低的实际情况,鼓励银行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步伐。但信贷投放显著放松的可能性也不大。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高达9.59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超过30%的余额增速是在全力保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实现的,而这些条件在2012年显然并不具备。其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下调有助于银行扩大信贷投放。预计年底和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4次,每次0.5个百分点。这将释放8000亿至16000亿元左右的资金,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相应增强。

从期限结构来看,2012年,在加大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推进在建、续建项目建设以及稳步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带动下,预计对公中长期贷款增长有望改变今年的低迷态势,新增规模有所扩大。从部门结构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个人贷款难有显著增长,对公贷款仍将是贷款增长的主力。主要受政策适度放松、银行信贷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影响,贷款供需紧张的局面在2012年将有所缓解,预计贷款利率上浮占比保持稳定甚至有所下降,贷款收益率也可能略有下降。

4.2012年存款增长有所回升,存款成本率有所下降

2012年,综合考虑信贷投放规模有所扩大、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外汇占款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存款余额增速有望回升,但迅速、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12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4%至15%。同时,存款市场竞争有所缓和,存款成本率有所回落。

首先,信贷投放规模扩大,相应贷款创造出的存款规模也会随之增加。预计2012年新增贷款规模8万亿至8.5万亿元,则将直接推动存款增加8万亿至8.5万亿元。其次,新增外汇占款规模下降限制了存款扩张。2012年,从其三大组成部分来看,预计外汇占款增长将显著放缓。在主要发达国家复苏前景暗淡、我国外需不振的影响下,2012年出口增速将放缓,贸易顺差有所收窄;国外企业自身资金不足,预计FDI规模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在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大环境下,总体短期资本流入将明显放缓甚至流出。综上考虑,预计2012年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将从今年的3.2万亿元左右显著下降到2万亿元左右,月均1600多亿元,增速与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上半年相当。

因此,以上两方面因素将带来10万亿至10.5万亿元规模的新增存款。但实际新增存款规模高于或低于上述水平都有可能。每当在政策收紧、信贷控制较严时,由于银行信贷供给减少,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融资就会快速发展,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也扩大,进而导致资金流出银行体系,新增存款少于新增贷款和外汇占款之和,反之,则会有相反的情形出现。展望2012年,由于企业从银行融资难度下降,加之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和规范,预计“影子银行”融资规模将有所下降,从而有利于存款资金留在银行体系。理财产品市场将进入平稳、健康运行的轨道,难以再现今年爆发式增长的局面,加之实际负利率缓解甚至消失,都会减少理财产品对存款的分流。此外,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或适度下调推动货币乘数回升,也有利于存款扩张。因此,总体来看,2012年的情况与2010年较为类似,新增存款规模会高于新增贷款和外汇占款之和,预计在11.5万亿至12万亿元左右。

从期限结构来看,2012年,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预期下降、经济活跃程度降低的情况下,企业仍将倾向于减少活期存款的持有。尽管股市可能有阶段性行情出现,但在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股指难有持续大幅上扬,再考虑到实际利率回升,居民户也将倾向于持有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占比将维持低位。受存款增速回升、新增存款规模扩大的影响,加之准备金率下调增强了银行的可用资金能力,2012年存款市场竞争将有所缓和,存款成本率趋于下行。不过,在贷款新规持续加强实施、要求实贷实付的影响下,存款继续向客户基础好的大型银行集中,中小银行依然面临一定的存款增长压力。

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2011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上延续了近年来稳中有升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不良贷款整体上呈现“双降”趋势,不良生成率进一步下降,拨备覆盖率继续上升。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出现一定反弹,不良贷款绝对额的下降趋势开始减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体风险状况稳定、透明度有所提高,平台贷款整改工作有利于风险化解,上市银行平台贷款质量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显著,相关贷款占比略有下降,贷款增速开始放缓,但不良率继续保持稳定。银行小企业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小企业贷款质量承受一定压力但总体可控。

2012年各项因素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有限,资产质量会基本保持稳定,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微幅上升,但部分领域的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相对稳定的宏观形势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正面支持作用会继续存在,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概率不大,系统性风险可控,但局部隐患仍应引起关注。房地产贷款质量将面临一定的挑战,房地产组合的不良率会略有上升,但总体风险不会很大。随着监管机构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民间借贷问题对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被弱化,小企业贷款仍将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一,该业务会承受一定的风险压力但与收益基本平衡,对整体风险状况的影响不大。

银行理财业务在规范中稳步发展

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呈现六大特点:一是发行数量和规模创新高,发行节奏明显;二是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竞争更为激烈;三是产品期限更短,整体收益率却明显上扬;四是投资风格更趋稳健;五是表外扩张的态势明显;六是针对性监管政策更加严格。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高速发展不断触发监管高压线,如违规高息揽存、资金池类理财产品黑箱运作、表外资金监管真空等问题,监管机构密集出台各种有针对性的规范措施和政策。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变化的原因,从需求层面看是通货膨胀和负利率催生了居民的投资理财热情;从供给层面看,则是可替代投资品的竞争力减弱,凸显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此外,存款增长乏力也激发了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揽存的强烈动机。

预计2012年银行理财市场将呈现以下变化:一是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产品余额增速将有所放缓。二是理财业务的资产配置结构将发生相应变化。信贷类和票据类资产存量将进一步下滑,债券类资产占比将保持相对平稳或稳中有升,利率产品占比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高风险的股票资产比重有望出现微幅上升。三是理财产品期限将有所拉长,收益率下降。1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发行数量将明显下降,3个月至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将占主流。2012年一季度后收益率将逐步下行。四是资金池类理财产品将更加规范,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变化显著

2011年4月,央行首次公布了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该指标正式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监测指标。2011年社会融资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社会融资规模有所下降,表外融资波动剧烈。从结构上看,银行表内融资仍是主渠道;银行表外融资占比上半年增长,三季度大幅回落;表外融资的主渠道由银行承兑汇票变为委托贷款,直接融资占比略微下滑后又继续增长。第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发展较快。信托发展较快但又出现迅速下滑,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业有较大发展。第三,民间借贷在局部地区迅猛发展并出现风险,但总体风险可控。

制度性和周期性因素共同催生了社会融资结构的显著变化。2011年银行表外融资占比的大幅波动,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适度微调,监管部门为维护金融稳定对表外融资进行规范所致。民间借贷的畸形发展,其深层原因在于金融结构的失衡,即我国没有一个和中小企业融资相匹配的金融体系,缺乏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小型商业银行体系。

预计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将稳步增长、结构趋于改善。第一,社会融资总量将稳步增长,表外融资占比有所下降。预计2012年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将达到约13万亿至14万亿元,比2011年增加1万亿至2万亿元。从结构上看,预计银行贷款(含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约8万亿至8.5万亿元,直接融资约3万亿元左右,表外融资约2万亿至2.5万亿元,表外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将继续下降。第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仍将维持较快增速。信托业务2012年仍处于景气周期,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融资租赁业务、小额贷款业务仍将持续较快增长。第三,经过2011年爆发性增长和局部风险之后,民间借贷的需求和资金供给增速将有所下降。

新监管框架搭建成型

2011年,银行业监管机构加强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监管,引导银行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发展,规范引导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落实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借鉴巴塞尔III全面搭建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银行监管新框架。新监管标准有助于提高单个银行的清偿能力、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对银行的资本管理和盈利能力带来一定压力。商业银行资本金要求大幅提高,部分银行缺口较大,杠杆率监管使银行表外业务和衍生产品业务的快速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流动性风险监管将降低盈利资产占比,拨备要求推升银行经营成本。

多渠道补充资本、调整发展战略、推进业务转型、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银行满足监管要求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实选择。在资本补充渠道上,商业银行应考虑增加内源资本比重、多形式补充外源资本,积极进行风险管理和业务转型以节约资本,同时通过开展业务创新提高杠杆率,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充分利用过渡期和监管调整降低拨备监管冲击。

2012年监管重点将集中于对现有政策的完善和执行方面。具体包括:统筹实施巴塞尔II和III,完善动态损失拨备和动态差异准备金等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明确和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修订流动性监管规则,防范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的信用风险。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银行业监管政策将会适度灵活。

下载2012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13年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2013年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2012年运行展望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受国内宏观调控和欧美债务危机影响,钢铁工业运行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上半年,钢铁产量保持较高增长,钢材价格震荡上行......

    2012年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2013年运行展望[范文大全]

    2012年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2013年运行展望【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8日 】 【来源:原材料司】 【字体:大 中 小】2012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等......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分析及走势展望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分析及走势展望今年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都呈现出积极的复苏和回升态势,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进一步巩固。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C08402105姜珊珊目前,我国冶金及金属制品产业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布局比较合理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上半年市工业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模版)

    一、基本情况今年以来,我市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培植地方财源、壮大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特色优势产业,优化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名牌......

    2013年半年工业运行及下半年分析

    2013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 工作思路汇报 一、我团现有工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1)阿拉尔天诚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上半年生产地膜机等4372台/套,实现工业总产值4050.8......

    2012年工业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2012年工业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2012年一季度,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29万元,同比增长36.9%,增幅列全市9县(市、区)第一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

    规模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共五则范文)

    xx市1-8月规模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贯彻“优先发展工业”战略,部分行业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提高,效益逐步改观,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