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劳动就业权益指导讲座大纲[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13:4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秋劳动就业权益指导讲座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秋劳动就业权益指导讲座大纲》。

第一篇:2011年秋劳动就业权益指导讲座大纲

2011年秋季劳动就业权益指导讲座大纲

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一、兼职、实习、见习

在校生在兼职、实习、见习中的权利义务,注意事项。

二、就业歧视

1、什么是就业歧视?了解就业歧视对大学生求职有什么作用?

2、大学生毕业求职中遇到的哪些情况可能构成就业歧视?

3、如果因为乙肝携带、相貌、身高、性别、残疾、血型等原因被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如何应对?

4、大学生毕业入职报到并签订劳动合同后,如果用人单位以乙肝携带、相貌、身高、性别、残疾、血型等原因将其辞退,如何应对?

三、求职

1、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有什么不同?

2、如何做好求职过程的自身安全保护?

3、做好毕业离校与工作单位报到的衔接,避免“找不到组织”?

4、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求职者哪些信息?

5、求职者哪些问题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哪些问题可以拒绝回答?,5、制作求职简历时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

四、入职

1、怎样才算成功入职?

2、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哪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3、什么叫试用期?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有哪些权利义务?

4、违约金相关问题

五、劳动关系

1、工资由哪些部分构成?加班工资、病假工资如何计算?

2、工作时间有什么规定?劳动者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年假期间有什么权利?

3、社保的基本内容

4、什么叫劳务派遣?劳动者在劳务派遣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什么?

六、权益意识与维权技巧

1、如何培养正确的权益意识

2、依法理性维权的基本方法

第二篇:大学生劳动就业与权益保护

大学生劳动就业与权益保护

大学生在实习、求职以及就业过程中要签订各种协议,如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等,如何在签约时保护好各项权益,这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及时了解和注意的问题。

实习协议:一般是指在校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进行实践学习,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对用人单位而言,实习只意味着企业给在校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并不存在着应聘和聘用关系。学生参加实习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实习一般属于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所以,实习的大学生与学校有着教育的关系,接受实习生的单位不与实习大学生建立劳动关系。特别是实习期间的学生并不能享受到工资、最低工资、工伤、社会保险等劳动法法定的保障,双方权利义务基本靠实习协议来自行约定,只受《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合同法》等民事法规的保护。

因此签订实习协议,要明确以下几点:学校、企业及学生的权利和责任;实习期限、作息时间、工作地点、实习内容以及预期效果;住宿、饮食、劳务费、安全责任、用人单位有关管理规定;发生争议时解决办法等。特别提醒的是企业以提供实习机会收费的做法应当是被禁止的,学生参加这样的实习需要警惕,要做好自我保护,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得到相应赔偿。

就业协议:是指在校学生毕业前与学校、用人单位3方签订的协

议,是为了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3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作为办理报到、迁转档案和户口关系的依据,并起着约束学生和用人单位在毕业后建立劳动关系的作用,该协议受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的保护。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明确单位是否具备办理学生落户和接收档案的资格。明确到用人单位报到前有关违约的责任,还要对报到日期、未来劳动合同的期限、试用期、薪酬、岗位、福利等涉及未来劳动合同的内容给予尽量详细的说明。

劳务合同:学生从事自由职业,如家教、翻译、软件设计等类似的工作,一般要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劳务合同通常意义上是指雇佣合同,是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是受雇人为雇佣人提供服务的合同,是当事人平等协商一致的结果,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一般受雇方只获得劳动报酬。发生争议时,法院可直接受理,适用民事法规,如《合同法》;合同解除时,双方均可随时根据合同的约定解除雇佣关系。签订劳务合同时,应本着合法以及平等自愿的原则,要搞清楚合同每条条款的确切含义,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疑问和咨询,在涉及个人利益时,一定不能马虎从事。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即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同时,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这样才构成了双方的劳动关系。

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程序、形式以及内容(权利与义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实习期、见习期就是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动合同法》还对签约、违约、劳务派遣等方面都给出了详细的限定,因此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要及时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以便必要时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决纠纷: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劳务合同的本质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劳资双方发生纠纷时在学校或相关鉴证部门调解不了的情况下可直接诉请到法院,法院处理的依据是《合同法》及其他民事法律,不适用于劳动法;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必须经仲裁前置程序后,司法机关才能介入,争议应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处理,特别是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又做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

我国今年相继施行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加上现行的《劳动法》以及《合同法》等诸多

法律都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了重要规定。因此,同学们只有提前对相关法律有所了解,才能在签订各种协议的时候明确其性质及法律适用性,在践行义务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第三篇: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益是新生代农民工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的经济基础,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实现其他权益的物质保障。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却难以获取劳动就业权益的相关保障,反而会处处受限和遭受歧视性的差别待遇。为此,研究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与不平等性。

在整个权益保障体系中,就业权益无疑是新生代农民工最重要、最根本的基本权益,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流动就业,却常常遇到种种就业歧视。许多城市出于就业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禁止和限制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村外来人口在某些岗位就业的政策,同时对城镇下岗职工则给予照顾、优惠政策。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和城市生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限制和就业歧视,新生代农民工未能进入城市社会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与就业体系。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在非正规就业领域,从事脏、乱、差、险等收入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缺失福利待遇等工作。事实上,当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不是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而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身份的歧视。进城农民工流动就业的限制较多,需要办理各种就业证件或手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加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负担。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歧视性和限制性就业政策,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从职业、工种、收入、待遇等方面,处处受到限制和制约。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流动就业途径较窄、职业分布单一。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等流动就业具有盲目性、不稳定性,一般以血缘、人缘和地缘为基础,通过亲朋好友、老乡同事等关系介绍工作。当然,新生代农民工也有自主就业、自荐单位,通过招工广告、劳务市场、招聘会、老板和包工头招募以及电视、报纸和广播等媒体寻找工作。从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职业分布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分布单一,主要从事生产服务、技术服务、家政环卫、个体工商户等职业。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以体力劳动为主、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民工体力付出和劳动时间紧密相联。由于政府部门工作不足、新生代农民工较低文化素质和就业信息的滞后性,致使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难以满足城市社会的现实需求。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仍未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分布与就业途径状况。如何准确地向新生代农民工传递就业信息,至今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重大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

2003年,国务院第一号文件曾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虽然新生代农民工与用工企业的劳动合同是合理规范用工行为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权益的前提条件,但是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时却很少签订劳动合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并不理想,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用工企业不依法同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很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是非正规就业,劳动合同签订问题较多。

(三)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报酬缺乏保障。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就是指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等标准,享有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和利益。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备受歧视,用工企业和单位屡屡侵害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主要表现在劳动报酬偏低、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酬和恶意拖欠与克扣工资等几个方面。

1.劳动报酬偏低。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收入要比农村农民务农收入高,但仍然比城市市民收入低很多,且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近年来,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增长缓慢,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市职工的工资水平;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仅为城市正式职工的一半左右,实际工资收入基本上没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实际劳动小时工资也只有城镇职工的1/4左右。可见,与城镇职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工资等经济收入水平明显偏低。

当前,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规定普遍偏低且调整缓慢,与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差甚远。大部分用工企业和单位往往会参照本地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工资与劳动报酬。然而,这些工资收入仅能维持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的生活消费,较低收入的新生代农民工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综合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收支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主要用于住宿、食品和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开支,剩余款项都寄回或带回老家了。

2.同工不同时。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时间严重超时,很多用工企业常常加班加点却没有相应的加班费等经济补偿。城市市民普遍享有法定节假日、每周双休日和8小时工作制,而新生代农民工一般难以享有这些权益,法律规定的加班报酬与加班时限几乎形同虚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用工企业、单位或包工头往往会违反国家工时制度规定,故意加班加点等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以剥削新生代农民工和榨取其剩余价值。

第四篇:婚姻法讲座大纲

离婚财产的分割

一、离婚财产分割的前提——区分夫妻的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 夫妻共同所有(婚姻法第17条)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1)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2)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3)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

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姻法第18条):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案例1 夏某与岳某于1991年经人介绍相识,1993年3月登记结婚。结婚时,岳某在外省部队机关工作。婚后,夏某的父母赠与两人名人字画1幅、纯金项链1条、金戒指1枚,共价值7万元。婚后不久,岳某复原回家,带医疗补助费5000元,高原补助费4000元。因夏某与岳某的父母相处产生矛盾,便与岳某商量以3万元购买平房3间,搬出另住。买房款中包括夏某父母资助的2万元,另1万元从父母共同财产中支付。双方约定3间平房为夏某个人财产,并签订有两人签字的房产约定书,房产登记在夏某名下。2003年夫妻两人感情不和,夏某起诉要求离婚,要求3间平房及结婚时父母所赠财产归其所有,并平均分配岳某从部队带回的医疗补助费、高原补助费及其他财产。

问:1.3间平房是夏某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2.夏某父母赠与的财产可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3.岳某从部队带回的各种补助费是岳某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 问题分析:

1.该3间平房属于夏某个人财产。

婚姻法第第19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2.夏某父母赠与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结合婚姻法第17条第1款第4项及第18条第3项可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获得赠与的财产若未明确只归一方所有,则该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3.岳某的补助费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第13条规定: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 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

二、离婚财产分割的主要原则

1、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原则既反映在《婚姻法》的各条法律规范中,又是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办案指南。该原则体现在离婚财产分割上,就是夫妻双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

2、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这里的“照顾”,既可以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也可以在财产种类上将某项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比如住房,分配给女方。同时注意,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能列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3、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不应损害财产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产资料进行分割时,应尽可能分给需要该生产资料、能更好发挥该生产资料效用的一方;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活资料进行分割时,要尽量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需要,以发挥物的使用价值。

4、少分或不分、赔偿原则。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对其可以少分或不分。对于因一方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5、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共同生活中消耗、毁损、灭失的,另一方不予补偿。这是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符合夫妻关系和婚姻生活本质的要求,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案例1 原告雷某(女)和被告宋某于2003年5月19日登记结婚,未生育子女。双方婚后因琐事感情失和,于2013年上半年产生矛盾,并于2014年2月分居。2015年1月,雷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并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雷某称宋某名下银行账户内有共同存款37万元。宋某称该37万元,来源于婚前房屋拆迁补偿款及养老金。

宋某称雷某名下有共同存款25万元,要求依法分割。雷某对此不予认可,审理中其提交交易明细,显示至2014年12月该账户余额为200元。审理期间,应宋某的申请,法院调取了雷某的该账户早前的银行流水,显示雷某于2013年4月30日通过ATM转账及卡取的方式将该账户内的195 000元转至案外人名下。宋某认为该存款是其婚前房屋出租所得,应归双方共同所有,雷某在离婚之前即将夫妻共同存款转移。雷某提出该笔存款是其经营饭店所得收益,开始称该笔款已用于夫妻共同开销,后又称用于偿还其外甥女的借款,但雷某对其主张均未提供相应证据证明。问:上述财产应如何分配? 问题分析:

1.宋某婚前房屋拆迁款转化的存款,应归宋某个人所有。宋某婚后所得养老保险金,应属夫妻共同财产。

2.雷某名下银行存款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收入,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雷某于2013年4月30日将该账户内的195 000元转至案外人名下。雷某始称该款用于家庭开销,后又称用于偿还外债,前后陈述明显矛盾,对其主张亦未提供证据证明,对钱款的去向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可以认定雷某存在转移、隐藏夫妻共同财产的情节。根据婚姻法第47条规定,对雷某名下银行账户存款,雷某可以少分。在该案中,由雷某对宋某作出补偿。

案例2 岳某与曹某经人介绍于1999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二子。婚后双方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夫妻感情破裂。岳某要求与曹某离婚,曹某认可夫妻感情破裂,同意离婚。双方就子女抚养和部分共同财产的分配达成了一致意见。经调查,曹某系农村家庭主妇,平日里下地干活、照顾一家老小,但没有工作及固定的经济收入。法院经审理认为,岳某与曹某感情破裂,应准许离婚。曹某作为家庭妇女,对家庭付出较多,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离婚后将导致生活困难,根据婚姻法有关规定,判决岳某给付曹某经济帮助两万元。问题分析:

在婚姻关系中,女方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她们出于照顾家庭的考虑,往往以牺牲自己的工作甚至事业为代价;另一方面,在出现婚姻纠纷时,女方往往由于没有为家庭带来直接经济收入导致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于此类案件要充分考虑女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抚育子女、照顾老人、有无固定收入等情况,具体的补偿金额也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

案例3

王某与金某2003年10月登记结婚,2004年11月生一女金小小。婚后初期夫妻感情尚好,后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并多次发生殴打现象,于2009年7月起分居至今。2006年5月4日,金某写保证书一份,载明:“兹保证再也不打王某,否则女儿和房产归王某所有。”2008年7月30日,当地派出所接到王某报警后赶到双方住地,发现其被金某打伤。王某以金某实施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诉至法院,要求与金某离婚,依法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和分割财产。诉讼过程中,王某提供证人出庭证明金某曾多次殴打自己,他们的女儿也对法官表示不喜欢爸爸,原因是爸爸金某经常殴打其和妈妈。诉讼中王某还提供了医院病历和照片证明金某存在家庭暴力。问:案中金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婚姻法中实施家庭暴力?该种情况下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如何分割? 问题分析:

1.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王某提供的病历、照片、金某书写的保证书、证人、女儿的证言及派出所的出警记录,已形成一系列证据锁链,足以证明金某对王某多次进行殴打,实施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王某的离婚请求应予准许。因金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过错较大,双方的共同财产按照7:3的比例分割。王某分得夫妻共同财产的70%,金某仅分得夫妻共同财产的30%。

2.家庭暴力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因此取证比较困难,近亲属尤其是子女的证言往往成为家庭暴力案件中重要的证据形式。受到家庭暴力一定要保留好证据,针对正在进行的家庭暴力可以申请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对有家庭暴力情形的,根据《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要求施暴者进行损害赔偿,并在财产分割时适当多分。

三、婚内财产协议 1.婚内财产协议:夫妻双方可以自愿约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还是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婚内财产协议一经签订,对夫妻双方均有法律效力,除非能证明签订该协议时存在欺诈或胁迫等情形,否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反悔,夫妻双方一旦发生离婚纠纷,可以按照协议约定的内容履行。

3.特殊情况:夫妻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在没完成房屋变更登记前,是可以反悔并撤销赠与的。

1.婚内财产协议的无效约定 1.财产归子女

很多伴侣在作财产约定时,会考虑日后子女的抚育问题,会约定某一部分的财产归子女所有。但在实际的生活中,虽然做了此类财产约定,但这些财产仍然是由父母掌控着。也即从法律上来看,赠与没有履行。当然,没有完成的赠与便不生效。实践中,此类无效约定屡见不鲜,争议较多,当然均以无效认定而告终。2.不动产归一方但未作产权变更

将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未办理产权更名手续,同样是一种赠与未完成的行为。在最终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确认。3.谁提离婚谁无财产

“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会成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恩爱信诺,以使任何一方都打消离婚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经营好婚姻。实际上,此类约定往往会认为限制离婚自由权,而被认定为无效。

2.婚内财产协议的三类效力限制 1.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除

此类约定的效力,不能说完全无效。但是当承诺全额承担孩子抚育费的一方经济上陷于困顿,无力独自承担孩子的抚育费用时,另一方显然有共同承担的义务。2.对第三者的债务由一方承担

婚姻生活中形成的债务,一般会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在婚内财产协议中,可以约定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由其本人承担。但这类约定,只有在有证据证明债权人知道该约定时才有效。否则,债权人可要求夫妻俩承担连带清偿责任。3.对夫妻间扶助义务免除

婚内财产协议中,约定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不等于不承担家庭生活开支。对于家庭生活的开支,若协议上没有约定,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更需注意的是,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并不能因此而免除夫妻间的扶助义务,因一方患病等需要救治时,另一方应积极地承担。

案例1 婚内财产协议约定必须要明确

有一对夫妻,男方婚前拥有多套房屋,价值1000万。女方婚前拥有一家公司60%的股权。双方因为均系再婚,所以写了个《婚前财产协议》。协议约定男方婚前房屋归男方所有;女方公司股权归女方所有,与男方无关。婚内,男方房价涨了五倍,变成了5000万。女方公司经营的也不错,婚内分红、增值总计有6000万。

那么根据双方的《婚前财产协议》,离婚时财产怎么分呢? 问题分析:

房价尽管涨了五倍,涨价后的房屋仍然归男方所有。股权分红、增值的6000万却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要对半分割。

因为:

1、双方的《婚前财产协议》只约定了房屋和股权的归属,没有对婚内由于该财产而产生的收益进行约定。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按照法定的夫妻财产共有制处理。

2、男方婚前房屋婚内增值部分,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属于自然增值,依法归房屋所有权人所有。女方股权婚内收益和增值属于投资收益。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婚内产生的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案例2 带有财产分配性质的夫妻忠诚协议

2006年5月,原告与被告登记结婚,婚后无生育,2008年6月共同购买某小区商品房一套。因工作原因,原告经常出差,被告无聊之际便参与朋友的麻将活动,久而久之,被告便与其中一女麻友关系甚密。原告发现后,被告亦承认错误,双方签订一份协议,约定夫妻双方若有一方出轨,出轨方便“净身出户”,无条件放弃全部财产,并向对方支付5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金。协议签订后,被告趁原告外出出差时机继续与女麻友来往,直至发生不正当关系。原告发现后,认为夫妻感情彻底破裂,起诉至法院。被告同意离婚,但认为协议无效,应均分夫妻共同财产。

问题分析:

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均同意离婚,法院应予支持。原、被告间签订的忠诚协议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且该协议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符合我国婚姻法中夫妻应相互忠实的精神,亦有助于社会公德,该协议有效。经调解,原告同意放弃要求被告支付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诉请,其他按协议内容执行,被告亦表示认可。

案例3

纯粹以感情为条件的夫妻忠诚协议

甲与乙从小青梅竹马,2010年10月份结为夫妻后,甲因工作需要在外跑业务,不能天天与乙相伴,乙怀疑甲有外遇,甲每次休班回家,乙总是无端与他呕气、吵架,致使双方感情出现裂痕。为了维持婚姻,2012年2月份,甲在乙的要求下,订立了忠诚协议,约定如果甲在婚内出轨,则需赔偿乙50万元。后甲与她人出轨,被乙当场发现。乙遂至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甲支付50万元。

问:该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如何? 问题分析:

法院判决甲、乙双方离婚,驳回乙要求甲支付50万元的诉讼请求。就该忠诚协议的具体内容而言:

第一、忠诚协议”的内容不适合用法律来调整。感情是无法用法律来调整或评价的。第二、就实体法而言,夫妻忠实协议的内容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对象。“忠诚协议”的内容并没有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夫妻忠诚协议中的补偿并不是婚姻财产约定,而是一种损害赔偿。对于侵权民事责任的适用,属于法律的强行性规范,不得预先通过约定予以排除适用,因此不得在侵权损害尚未发生时预先约定赔偿数额。

四、离婚房产的分割

夫妻出资购房的分割主要情形:

1.婚前A出全款买房,婚前或婚后房屋登记在A名下,为A婚前个人财产,2.婚前A贷款买房,婚前或婚后房屋登记在A名下,婚后AB共同还贷。

为A婚前个人财产。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相应财产增值部分为A和

B的夫妻共同财产,AB离婚时可分割。

3.婚前A全款买房,婚前房屋登记在B名下,带有赠与性质的归B所有。4.婚前A全款买房,婚前或婚后登记在双方名下,为夫妻共同财产。

5.婚前A和B为今后生活共同出资购买,婚前或婚后登记在A名下的,为夫妻共同财产。6.婚前A买房且登记在A名下,婚后在房产证上添加B的,为夫妻共同财产。若双方没有约定出资比例或约定不明确,视为共同共有。

7.婚前A买房且登记在A名下,婚后变更登记在B一人名下的,有赠与性质的通常认定为B个人财产。

8.婚后A用自己的工资买房,登记在A或B名下的,为夫妻共同财产。9.婚后A用婚前储蓄买房,登记在A名下的,为A个人财产。父母出资购房的分割主要情形:

1.婚前或婚后A的父母出全款买房,登记在A名下的,为A个人财产。2.婚后A的父母出全款买房,登记在A和B的名下的。

视为对双方的赠与,为夫妻共同财产。

3.婚后A和B的父母共同出资,登记在A名下的。

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无特别约定,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4.婚后A的父母付首付买房,登记在A名下,A和B共同还贷的。

房屋归属A所有,夫妻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相应财产增值部分为A和B的夫妻共同财产,AB离婚时可分割。

案例1 房屋增值了90万,法院按还款比例分割给夫妻

2001年,张某(男)和孙某(女)经人介绍,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双方居住在由张某婚前购买的房屋。如今,双方因家庭琐事闹得不可开交,直至诉至法院。双方争议的焦点便是房产归属。该房产系婚前张某签的购房合同,首付由张某支付,但该房存在银行贷款,婚后双方共同归还了部分贷款,目前还有贷款没有还完。当年50万买的房子如今已经增值到140万了。

该房屋该如何分配呢? 问题分析:

1.《婚姻法解释(三)》第十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离婚时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的款项及其相应的财产增值部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2.法院将房屋判给了张某,而共同还款部分作为债权债务处理,增值部分根据双方婚后还款比例予以分割,张某需按比例将共同还款部分及房屋的增值款补偿给孙某,并承担未来还剩下贷款的还款义务。

经查夫妻双方共还了40万左右,双方还款比例大约在3:2,按照这个比例,增值的90万,男的要给女方补偿约36万,加上共同还款中女方出的16万多,最后一共给女方52万。

3.注意问题:个人财产的自然增值也属于个人财产,若一方个人所有的房屋婚后用于出租,其租金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案例2 婚后一方父母支付房屋首付款

周某与张某于2010年1月29日登记结婚。2010年10月,周某父母购买商品房一套,登记在周某个人名下。首付款18万人民币由周某父母出资,剩余房款以周某的名义按揭贷款,周某与张某共同偿还贷款24万余元,尚欠贷款40万元未还。张某于2014年1月诉至法院要求离婚,主张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张某主张虽然该房屋的首付款由周某父母支付,但是后期银行贷款由夫妻俩以夫妻共同财产共同还贷,该房屋应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有权主张分割一半房款;周某则辩称该房屋由自己父母出首付购买,并登记在自己一人名下,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张某无权要求分割。

问:该房产如何分配?

问题分析:

《婚姻法解释

(三)》第7条第1款: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上述规定只是针对一方父母支付全款给子女购房且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情形。若婚后一方父母只是支付首付款购房,夫妻共同还贷,产权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首付款可以认定为只赠予出资父母的子女,离婚时该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对首付款部分应认定为出资人子女的个人财产。婚后共同还款部分及其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婚后出售该房重新购房,离婚时新购房屋仍为一方个人财产

宋某与李某经人介绍相识,并于2010年登记结婚。在登记结婚之前,宋某全款购置了新房并登记在其个人名下。婚后两人慢慢有了点积蓄,后寻思换个位置更好一点的房子,就把现在这个房子卖了,价值120万,两人又添了80万元购置了一所位置更好的房子,购买时共计200万,同样也登记在宋某名下。后两人因感情不合打算离婚,但两人就该房产的分割问题一直未达成协议,遂诉至法院。问:该新购房产应如何分配? 问题分析:

一方婚前个人房产婚后变卖,双方又添加若干夫妻共同财产购买新的房产,离婚时应考虑婚前房产变卖价款在新购房产价款中所占的比例,公平合理地予以分割。该案中宋某婚前购置的房产属于婚前个人财产,其在婚后变卖价款120万元及该部分房产增值部分属于其个人财产。后两人添加的80万元及对应房产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由两人按协议分割或均等分割。若没有夫妻共同资金或另一方个人资金的再投入,则该房屋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

同理适用: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因拆迁获得的补偿及用补偿款购买的新房属于一方个人财产。

案例4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偿还购房贷款

2001年李某以银行按揭贷款形式购房且登记在其个人名下,共需偿还银行贷款30万元。2003年李某与王某登记结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2003年至2009年间,双方共计偿还银行贷款12万元。2010年1月李某母亲以银行转账方式向李某账户转入17万元,李某遂用这笔钱提前清偿银行贷款。2011年双方因性格不合诉至法院。王某主张对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的财产增值部分予以平均分割。李某主张其父母支付的17万元的还贷款项是其个人财产,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问:李某父母所支付的17万元的还贷钱款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还是李某个人财产? 问题分析:

依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上述系争钱款获得于本案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故该钱款原则上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但值得注意的是:假设李某父母在向李某支付该笔17万元的款项时,李某与王某已处于分居状态,在司法实践中,处理该争议钱款时,要综合考虑其父母支付该钱款的动机、双方在当时的夫妻关系等。在夫妻双方分居期间一方父母部分出资为子女偿还购房贷款,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情况,可将该出资部分视为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

协议离婚时夫妻双方约定将房产赠与子女,后一方反悔请求撤销赠与

李某与王某2009年9月协议离婚,双方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约定:双方的共同房屋一套归未成年的儿子所有,儿子随王某生活,该房屋暂由王某与儿子生活。李某离婚后不久又再婚,因经济因素李某拒绝将房屋过户到儿子名下。后李某起诉至法院称因与王某离婚时考虑不周,加之目前生活拮据,因赠予儿子的房屋尚未过户,请求撤销离婚协议中的房产赠与条款。王某辩称:自己当初之所以同意离婚,就是因为李某愿意将两人共有的房屋赠与未成年的儿子,法院不应支持这种反悔要求撤销赠与的不诚信的行为。

问:李某要求撤销赠与的要求能否得到支持?

问题分析:

一审法院认为:两人离婚协议约定将房屋赠与儿子,但因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赠与的物权一直未发生变更。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故判决李某主张撤销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成立,该房产仍属于两人共同财产。二审法院认为:两人自愿将共同所有的房产赠与未成年子女,该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没有欺诈、胁迫的情形。子女抚养、房产赠与和协议解除婚姻关系是一个整体问题,在双方离婚已成事实的情况下,李某对房产赠与问题反悔,其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根据《婚姻法解释

(二)》第九条“男方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撤销的,经审理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遂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

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

一、法院判决孩子抚养权归属的一般考量

1.孩子的年龄。根据《婚姻法》及其相关规定,2周岁之内的孩子一般归女方抚养;如果孩子在幼儿期,同等条件下,法官判归女方抚养的可能性会相对大一些。十周岁以上会尊重孩子意愿,但一方有吸毒、家暴、传染病等不宜照顾孩子的除外。

2.孩子的性别。如果孩子是女孩子,且年龄将近十岁,因为女方对于指导孩子的青春期更为有经验,故同等条件下,法院判归女方的可能性更大。

3.双方的经济条件。如果父母一方收入较高,可能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抚养条件,在同等条件下,法院就有可能将孩子判归收入较高的一方。

4.孩子一贯的生长环境。比如,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或者孩子一直住在某套房屋中,上学也在该房屋周边等,这些都是法官考虑孩子抚养权归属的因素。

5.当事人情况。当事人是否有较为充足的时间照顾小孩;当事人是否有婚外情等道德问题;当事人的收入情况;当事人是否绝育;当事人双方的家庭接纳意愿等

案例1 抢孩子,遭遇法院惩罚性判决

张蕾和李志2006年结婚,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然而在2012年时,夫妻两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张蕾诉至法院要求离婚,但因孩子抚养权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张蕾离婚的诉讼请求未能得到法院支持。

为了防止李志带走孩子,张蕾偷偷帮孩子办了休学手续,把孩子藏了起来。李志多次联系张蕾想看孩子,但张蕾都拒绝了。半年过后,张蕾第二次向法院起诉离婚,此次双方仍在儿子的抚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

庭审中,张蕾认为自己才是照顾儿子的最佳人选,想起自己日夜辛苦照顾的儿子,她对着法庭哭诉:“我十月怀胎生下儿子后全职在家带了2年,后来上班了也是主要由我照顾,我离不开儿子,儿子也离不开我。何况这半年孩子都是和我共同生活,孩子应由我抚养”。而李志对张蕾的行为相当嗤之以鼻:“以前都是我们一起带孩子,我付出的心血并不比你少。这次你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硬把孩子从家里带走,人为地让孩子脱离我长达半年的时间。不管怎么问你都不告诉我孩子在哪儿,连视频都不同意。恶意阻挠我和父母探望孩子,你以为这是对孩子好吗?”。问题分析:

经过审理,法院准予双方离婚,并对财产作出分割。在儿子的抚养权问题上,法院认为,父爱与母爱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该案中男女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当,但在分居期间女方妨碍阻止男方及其家人对孩子的抚养与探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双方矛盾的缓解。为此,法院对女方在儿子的抚养权问题上作出了惩罚性判决,判决儿子由男方抚养,女方按月支付儿子抚养费1000元,至其能独立生活时止。

案例2 有过错,有钱老爸争不到孩子

王坤前年有了外遇,妻子陈辰发现王坤与小三的合影后知道了一切,于是便向法院提起离婚。陈辰通过调查取证,获得了王坤与小三共同居住的小区的物业证明、酒店入住登记记录、航空记录以及王坤给小三打款的凭证等。面对妻子的离婚要求,王坤没有异议,但是双方对于孩子跟谁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分歧。

庭审中,陈辰认为王坤与他人同居,导致夫妻双方感情破裂,王坤对离婚有过错,缺乏家庭责任感,不适合抚养孩子;何况孩子年仅3周岁,与母亲相处的时间较多。因此陈辰请求法法院判决孩子归自己抚养。同时,陈辰要求王坤每月支付抚养费6000元,鉴于王坤有给付能力,要求其一次性付清。

王坤听到陈辰陈述的诉请,鄙夷地发出了一声冷笑:“你每月就赚那么几千块,凭什么养孩子?”相反,王坤认为自己是公司老板,每月营收十几万,能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最合适的人选,希望孩子归自己抚养。

问题分析: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的证据已经证明被告与他人同居,在婚姻中存在过错,缺乏家庭责任感。再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状况及以前的抚养情况等,判决孩子归原告抚养。对于抚养费,法院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及对方的给付能力,判决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3000元,按月支付至孩子18周岁止。

二、抚养费的确定

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当地生活水平和父母的收入情况等因素确定。

若有固定收入,按照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若无固定收入,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一般可以要求一次性支付抚养费,但也要考虑对方的支付能力。抚养费的支付期限至子女年满十八周岁之日止。

案例3 抚养费给付标准能否随物价而提高?

原告余某的母亲和父亲2008年经调解离婚,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余某由母亲抚养,其父亲余某望当庭一次性给付抚养费23000元。2013年余某在某双语实验学校上小学二年级,年学费3600元,其母亲无固定收入,主要收入来源为打工。后余某诉至法院请求其父余某望每月给付抚养费1000元,到2023年6月30日其满18岁止。

问题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的数额的合理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费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八条规定,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子女可以要求增加抚育费。

本案中原告余某父母离婚时间是2008年,当时双方协议余某父亲当庭一次性给子女付抚养费23000元,平均每月62.5元。而根据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032.14元,平均每月419元。根据上述情况,余某父亲原来给付的抚养费目前显然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因此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余某要求增加抚养费的请求。

案例4 婚姻存续期间能否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

原告付某桐的母亲韩某与被告付某强于2012年12月7日结婚,于2013年9月18日生育一子付某桐。韩某住院生育原告付某桐的医疗费用由被告付某强支付。自原告付某桐出生后,其母亲韩某即带其离开单独居住至今,被告付某强亦未支付过原告付某桐抚养费。被告付某强现无固定收入。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

问题分析:

法院经审理认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本案中,原告出生后,原告母亲即与被告分开居住,原告母亲带原告单独生活,被告未支付过原告的抚养费,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抚养费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遂判决被告按照每月人民币400元的标准一次性支付原告付某桐自2013年10月份至判决生效之日的抚养费;被告付某强于判决生效后按每月人民币400元的标准支付原告付某桐的抚养费至其满十八周岁。

三、未直接抚养一方对子女的探望权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2.探望权的行使不能影响未成年人的正常生活。

探望权的行使一般应按照约定的或判决的方式与时间、地点行使,不能随意变更,不能影响未成年人的生活与学习。其他时间等的探望经与直接抚养人协商一致也可。3.失独家庭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可以主张探望权。

4.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可以随着未成年子女的成长需求而改变。

如在子女较小的时候可以是接回家共同居住的方式,而在大些之后可以是陪同出游的方式等。

案例1 协议约定探望权后父亲反悔

2013年12月3日陈先生与李女士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女儿小陈由李女士抚养,陈先生每月可探视女儿1次,仅陈先生本人探视并在李女士监护下进行,探视权的行使不得影响孩子及李女士的学业、工作、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陈先生认为,其多次要求探望女儿小陈,均被李女士以各种理由拒绝,故起诉至法院请求判决准予陈先生每月探望孩子四次,具体方式为每周五下午由陈先生至幼儿园或学校将孩子接回陈先生住处,下周一上午上学之前,陈先生自行送孩子返回学校。

问:陈某对子女探望权约定的反悔行为能否得到法院支持?

问题分析:

法院审理认为,陈先生作为女儿的父亲,基于血缘关系形成的父女情感不能因离婚而发生变化。离婚后,虽不直接抚养女儿,但仍享有探望权,通过行使该权利,不仅能维系父女感情,令子女感受到父爱,亦能通过与子女交流达到继续教育子女的目的。离婚协议中约定的探望时间和次数不利于女儿与陈先生父女间的情感培养和交流,也不利于女儿的健康成长。故对陈先生要求探望女儿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案例2 离婚后一方不允许另一方行使探望权

张某诉王某离婚纠纷一案,法院判决孩子又王某抚养,张某每月可探望一次,定于每月第一个星期日,由张某接送。由于王某阻挠张某行使探望权,张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另两人经常因孩子探望权问题发生争吵、辱骂甚至威胁。

法院审查后认为:两人因孩子探望之事经常争吵、辱骂甚至威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依据《婚姻法》第38条第3款规定,裁定中止张某的探望权,待日后矛盾缓解后,再恢复张某的探望权。

问题分析:

《婚姻法》规定离婚后子女的探望权可以依法强制执行,强制执行只能对负有协助探望权行使的人或单位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而不能对子女的人身及探望行为实施强制执行。

谢谢观看!

第五篇:指导朗读讲座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讲座稿)

高锦秀

请大家先看看从新课标中摘取的几条目标(出示幻灯):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说,新课标对学生的“读”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教材中也是这样要求的,老师们在教学中也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去实践的,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相对来说很容易,但如何指导学生读得有感情,读出怎样的感情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共同探讨一番。(出示题目)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从而做到扎实、有效呢?

(一)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基调指的是课文的基本情调,它是一种整体感,是各个局部的有机综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基调,就是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感。一般地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写景状物的文章可读得抒情优美些,如六年级上册的《山雨》;儿童诗歌可以读得欢快有趣些,如一年级上册的《四季》;有的文章感情基调是悲伤、凝重的,如六年级的《最后一头战象》,有的是充满趣味性的,如四年级的《白鹅》;但有的文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还要依其行文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写圆明园的“辉煌”部分应怀着“自豪”的情感读,而“毁灭”部分就应怀着愤恨的情感来读。

我们在备课时就应准确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借助课文背景

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差距较大时,提供课文背景,便于理解,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感知文本,为学生的想象创造空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做好铺垫。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引用了《中国青年报》当年75岁的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照片,再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同样是教《二泉映月》,特级教师孙双金和王崧舟就有不同的方法:孙双金老师是从“听“切入的,听《二泉映月》乐曲,谈感受,然后让学生“拿出笔来,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文本细读,乐曲、人物、景色融为一体,最后以小泽征尔听《二泉映月》的感受——“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进行拓展、提升。王崧舟老师则是由“景”切入,“《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王老师用课件播放“二泉映月”的风景。并引导学生打开课本大声地朗读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然后由景入情,沿着“发现一片风景——体验一段人生——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的思路去感悟课文。

(三)有效创设情境

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以下是几点创设情境的途径:

1、情真意切的语言

主要表现在导语、过渡语和总结语三方面。

(1)精心设计导语,以教师深情的叙述激发学生的情感。

(2)过渡语言的设计与表达。

再如《再见了,亲人》指导第四段的朗读前可以这样过渡:

如果说读完第一段,我们的耳边会回荡起一首慈母的赞歌,那么,读完第二、三段,我们的眼前就会呈现一束美丽的金达菜花。作为志愿军战士,要离开这些美丽善良的朝鲜妇女,怎么能不依依难舍?所以,在这即将分别的有限时刻,战士们只有在心底一次次地呼唤:(感情朗读第四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这个过渡语,揭示了课文情感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思绪,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且激发学生准确表达的欲望。

(3)情真意切的总结语能升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回味无穷。

2、美丽动人的画面

3、渲染气氛的配乐

4、声情并茂的引读

(四)寻找“提示语”

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所以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提示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练读,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如,《做风车的故事》第4自然段根据提示语再读:“(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学生的感受不一样,朗读的效果也就不同。又如,《火烧云》第4自然段加上几个词再读,感受也就不一样:“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哇!)腿伸开了,(哦!)脖子也长了,(唉!)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五)教师范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的范读要把握好时机:

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范读;

课文重点词、句、段学生理解不透时,教师要范读; 较长的句子学生无法读通、读顺时,教师要范读;

在文本的情感升华处,学生无法用读来表达情感时,教师要范读; 学生对文本内容各有独特体验而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教师要范读;

把握范读时机,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范读中获取与文本价值取向不发生矛盾的信

息,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一句话,教师的范读,应该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下进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下载2011年秋劳动就业权益指导讲座大纲[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秋劳动就业权益指导讲座大纲[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指导讲座

    题目 本报讯(记者 xxxx)4月24日 15时40分,虽然仍然下着小雨,但在劝b102的教室里,专注的听着经济学院用心举办的金融就业指导讲座。来自中山学校现任校长开发区副主任的特邀讲师......

    妇女权益保障法律讲座

    妇女权益保障法律讲座————————山西清泽律师事务所王永生律师主讲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七年来,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妇女的实际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但妇女就业......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讲座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讲座 为促进老年人学法、懂法,提高社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2016年4月15日,先锋公寓居委邀请到上海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倪迎佳律师在睦邻屋为社区40多位老年人开展......

    讲座新闻稿写作指导

    走进新基论坛 感悟大学人生 P 新基论坛综合部新闻稿写作指导 ART1 例文及指导 《环球时报》著名战地记者邱永峥、英文版记者林美莲做客新基论坛 (标题交代嘉宾,擅用定语抓人......

    心理指导讲座听后感

    心理指导讲座听后感 在星期四下午, 班委组织我们去听讲座。讲座的内容大概是教我们怎样适应大学生活,为我们做心理讲解的是一位姓丁的女老师,她用她以前读大学的自身经历来讲解......

    初二写作指导讲座

    写作指导-----作文要有目的性 一个人,一个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思维正常的人,即使他没念过书,大字不识一个,也不妨碍他正常的人际沟通与交往。因为他总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需......

    毕业论文指导讲座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指导讲座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大学4年的生活匆匆走过了4分之3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基本已经算结束了,在大三期末的最后时光中,我们有幸能够听到李老师的毕业论文指导讲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视讲座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视讲座朋友们大家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健康发展的一部法律。该法共分8章63条,1993年出台,历经2009、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