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05年司法工作汇报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
2005年司法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区司法行政工作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要求,以普法依法治理为总揽,以服务大局、维护安全稳定为重点,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为出发点,以加强基层建设为基础,以提高队伍素质为保障,把司法工作寓于“平安海化”创建中,努力实现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面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2005年是“平安海化”建设全面推进、狠抓落实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理最后一年。围绕创建“平安海化”,我们充分发挥普法工作教育、引导、服务、保障作用,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一是抓好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为进一步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开发区党工委印发了《潍坊海化开发区2003-2005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法律培训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采取在岗培训、离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深入学习《信访条例》、《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组织全区副科级(海化集团处级)以上干部按时参加每年一度的普法考试,各级干部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二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学生等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针对我区企业较多的特点,今年把企业人员的普法教育作为重点,组织了各类形式的普法讲座8次,受教育人数达13000人次,订购并下发了3000多套教材及200余套法律法规汇编。海化集团在企业局域网建立了专门的普法网页,宣传法律法规、链接用法案例,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普法教育,企业员工的法律观念、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加强教育和管理。教育部门将法德教育列为“平安学校”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法制课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各学校建立了普法教室,选聘了法制副校长,在学校网站开辟了《普法天地》专栏,通过校园网VOD功能点播“今日说法”、“交通安全”等法律知识,通过邀请法律专家作普法专题报告,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三是抓好农村和社区的普法教育。加快“法制宣传一条街”建设,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栏、赶大集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共发放分发法律明白纸6000余份、法律宣传小册子300余本,修订完善各类合同50余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加强普法活动阵地建设,在每个家委会开辟一个法制宣传专栏、配置一套法律书籍并指导家委会主任系统学习与社区民主管理、调处民事纠纷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了他们依法管理的水平。海化集团还与求是律师所在海化报设置了法律咨询问答,刊发法律咨询稿件80余件,解答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疑问。四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4月份,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组织11个部门单位在全福元超市门前进行了集中宣传活动,对《信访条例》、《土地管理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税法》等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宣传,发放各类法规政策材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多人次,收到很好社会效果。为配合“严打”集中行动的开展,把《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税法》以及打击邪教维护稳定等法律法规作为宣传重点,集中时间、人力和物力,利用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严打”期间,全区共设立宣传站8个,出动宣传车10余次,重点宣传法律法规10余部,有力地促进了“严打”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
(二)不断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治区工作水平。
一是依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区依法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取消、降低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的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区域内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20个系统260项收费项目及经营性收费的10个单位45项收费项目进行了认真清理,取消收费项目10项,降低收费标准13项。同时,进一步放开、放宽政策,先后修订出台了《关于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补充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搭建最优良的政策平台。二是行业和区域依法治理逐步深入。行业依法治理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了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做到了执法责任到位、监督制约到位、保障措施到位和权利义务到位。各部门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各项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有针对性开展了有关打击假冒伪劣、环境污染、市场经济秩序等多次专项治理整顿活动,巩固了行业依法治理成果。三是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各类执法检查行为,坚决制止“三
乱”现象。全区各职能部门(单位)认真履行环境治理责任制,变管理为服务,有效推动了全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为加大对各职能部门(单位)依法治理工作的力度,我们还将依法行政纳入行风评议的重要内容,建立了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制度,组织限额以上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及部分个体工商业户,每半年进行一次评议。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四是加大依法治企工作力度。近年来,企业的法律工作在企业改制、工商事务管理、法律咨询服务、经济合同管理、诉讼和非讼案件等方面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宗产品、原料供销经营都是通过合同连接实施,每年仅海化集团签订的合同就达2万多份。为加大合同法的实施力度,集团法律顾问部坚持用合同法检查、考核、监督各单位合同的谈判、起草、签订和履行,对下属的60多个分子公司、控股公司从法律角度进行监管,从公司注册、年检到企业规范运作,每个环节都加强法律约束与保护,保证了企业健康有效地运转。
二、全面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质量
一年来,我们按照上级部署,全面落实“重心下移、强化基础、落实责任”要求,积极推进调解中心、基层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服务质量,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是加强调解中心建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对调解中心建设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4月份,成立了全区调解中心,并拨款4万余元设立了专门的调解室。为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调解资源,我们在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家洼街道调解中心,明确由分管书记任主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司法所长任副主任,吸纳各职能部门参与,还聘请了一名退休的原司法所所长到调解中心。街办调解中心添置了电脑、传真机等必要办公设施,并配备一辆专用车,确保了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以综治部门组织协调,以调解中心为龙头,司法所为依托,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共同防范和处置社会矛盾纠纷的格局。
二是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体系建设。根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需要和成员变动情况,开发区各部门单位对普法领导小组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从宣传、政法、行政执法等部门以及基层单位中挑选业务素质较好的人员担任普法工作联络员,保证了基层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月份海化集团被省司法厅批准设立了律师事务部,这是继海尔、济钢集团之后的第三个公司律师试点单位。目前该公司专职法律顾问已达10人,其中4名律师,4名法律顾问,一名法律硕士研究生,还配备了130多名兼职法律顾问,法律队伍已达150余人,形成了一支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队伍,为普法工作地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干部队伍、业务工作、基层设施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在对大家洼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管理体制进行理顺的基础上,实行由大家洼街道办和开发区政治部双重管理、以开发区政治部管理为主的体制,重新核定人员编制,所需人员工资按有关规定由开发区财政局统一发放,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四是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机构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年检等各项工作,对法律服务机构进一步进行规范指导,组织和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矛盾纠纷调处中来。一年来,法律服务所接受法律咨询1500多人次,代理民事诉讼案件18起,协办公证15件,法律公证案件40件,代写法律文书81件,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有效机制,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有效的预防化解机制是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加强调解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组织网络。在全区企事业单位、大家洼街道33个村和海化集团各单位设立调委会97个,调处小组216个,调处人员921人,初步形成了包括区、街办(社区)、村(家委会、企业)在内的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三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为确保各级调解机构在调解中心的统一协调调动下有效运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了纠纷排查、上报、协调会等各项工作制度,从机制制度上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规范。全年共排查调解盐田承包、农民负担、征地拆迁等纠纷160余起,其中避免民转刑案件8起,避免越级上访案件12起,进一步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
四、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杜绝脱管失控现象的发生。6月份,我们对全区近三年来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排查摸底,把重点人员纳入管理视线,就业办、民政等有关单位根据分工,共同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好生活出路,避免了重新犯罪。
五、大力加强司法、综治队伍建设
结合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创满意”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大力加强司法、综治队伍建设。通过明察暗访、聘请行风监督员等形式,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今年以来,分2期对全区司法、综治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学习理论、业务知识,更新了知识结构,开拓了工作视野,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由于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区的司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不小距离。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全区工作重
心,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基础建设;继续健全完善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及时率和成功率;搞好“五五”普法规划和2006年—2010年依法治区规划论证工作,加强普法教育工作和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把我区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推向一个新水平。
潍坊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政治部
二○○六年一月六日
第二篇: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05年司法工作汇报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
2005年司法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区司法行政工作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要求,以普法依法治理为总揽,以服务大局、维护安全稳定为重点,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为出发点,以加强基层建设为基础,以提高队伍素质为保障,把司法工作寓于“平安海化”创建中,努力实现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面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2005年是“平安海化”建设全面推进、狠抓落实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理最后一年。围绕创建“平安海化”,我们充分发挥普法工作教育、引导、服务、保障作用,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一是抓好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为进一步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开发区党工委印发了《潍坊海化开发区2003-2005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法律培训作为各级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采取在岗培训、离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深入学习《信访条例》、《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组织全区副科级(海化集团处级)以上干部按时参加每年一度的普法考试,各级干部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二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学生等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针对我区企业较多的特点,今年把企业人员的普法教育作为重点,组织了各类形式的普法讲座8次,受教育人数达13000人次,订购并下发了3000多套教材及200余套法律法规汇编。海化集团在企业局域网建立了专门的普法网页,宣传法律法规、链接用法案例,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普法教育,企业员工的法律观念、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加强教育和管理。教育部门将法德教育列为“平安学校”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法制课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各学校建立了普法教室,选聘了法制副校长,在学校网站开辟了《普法天地》专栏,通过校园网VOD功能点播“今日说法”、“交通安全”等法律知识,通过邀请法律专家作普法专题报告,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三是抓好农村和社区的普法教育。加快“法制宣传一条街”建设,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栏、赶大集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共发放分发法律明白纸6000余份、法律宣传小册子300余本,修订完善各类合同50余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加强普法活动阵地建设,在每个家委会开辟一个法制宣传专栏、配置一套法律书籍并指导家委会主任系统学习与社区民主管理、调处民事纠纷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了他们依法管理的水平。海化集团还与求是律师所在海化报设置了法律咨询问答,刊发法律咨询稿件80余件,解答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疑问。四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4月份,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组织11个部门单位在全福元超市门前进行了集中宣传活动,对《信访条例》、《土地管理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税法》等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宣传,发放各类法规政策材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多人次,收到很好社会效果。为配合“严打”集中行动的开展,把《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税法》以及打击邪教维护稳定等法律法规作为宣传重点,集中时间、人力和物力,利用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严打”期间,全区共设立宣传站8个,出动宣传车10余次,重点宣传法律法规10余部,有力地促进了“严打”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
(二)不断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治区工作水平。
一是依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区依法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取消、降低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的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区域内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20个系统260项收费项目及经营性收费的10个单位45项收费项目进行了认真清理,取消收费项目10项,降低收费标准13项。同时,进一步放开、放宽政策,先后修订出台了《关于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补充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搭建最优良的政策平台。二是行业和区域依法治理逐步深入。行业依法治理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了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做到了执法责任到位、监督制约到位、保障措施到位和权利义务到位。各部门积极推
第三篇:关于印发《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11年工作要
点》的通知
各街道党委、办事处,区直各部门、事业单位,垂直各部门,驻区各单位:《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2011年工作要点》已经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发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继续围绕更好更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高效生态滨海新城“一个目标”,抓好项目建设、开发建设、和谐建设“三大任务”,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生态建设“五项投入”,强化体制创新、优化环境、财政金融、人才强区、党的建设“五大支撑”,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确保实现“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突破。
发展目标是,实现“两高于三确保”。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全国东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人口控制、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刚性目标;确保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改善民生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在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位次前移。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财政总收入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3.5%。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力争多干多超。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开发建设水平
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和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定位,不断强化“蓝色、高端、高效、生态”理念,坚持综合开发、特色发展,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滨海新城建设档次。实施高效高质高端战略,坚持低碳绿色发展,转变招商理念,加快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与黄河三角洲、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对接,进一步优化提升“一城四园”的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坚持高点定位,创新开发模式,提升建设档次,高标准推进设施配套和项目建设,加快聚集现代化城市要素,增强特色优势和集聚功能,努力打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魅力独特的现代化、国际化高效生态滨海新城。
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一)加快转调步伐,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明确转调方向,突出重点领域,强化推进措施,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一是狠抓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准入门槛,加大招商力度,注重引进战略合作者,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突出引进投资过五亿、十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调整完善考核办法,引导“招大商、大招商”,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由追求数量向“量质并举、更注重
质”的方向转变。年内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00个以上。二是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好潍柴滨海产业园、瑞弛汽车系统、弘润石化、中海油、国电风电等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引进配套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鼓励支持大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和战略扩张,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年内新增股份制企业10家以上。继续推行企业动态划型管理,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以上。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件。三是优化投入结构。准确把握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实施的方向和重点,优化投入方向,提高投资效益。发挥财政资金在调整结构、开发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生态建设、重大设施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投入,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四是加快推进自主创新。高标准建设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抓好创新平台、创新联盟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十大蓝色经济公共研发平台,建立企业云计算服务平台。规划建设高科技创业园,研究制定重点产业调整发展规划,围绕优势产业及重点企业,争取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和支撑计划,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以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现代管理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5%以上。五是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化出口结构,努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境外上市,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年内力争2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新增外资企业10家以上,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亿美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以上,增长35%以上。
(二)培育蓝色高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按照“先进制造业抓集群、现代服务业抓规模、新兴产业抓培育、传统产业抓升级”的思路,加快培育蓝色高端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膨胀壮大先进制造业。以海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海洋装备制造业,以潍柴重机、国电风电设备工业园、华东游艇等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以船舶发动机、风电设备为主的海洋装备制造业。潍柴滨海产业园,新引进配套企业15家以上。石油化工产业,弘润石化储备罐区部分建成投用,积极推进与中化集团合作,启动500万方储油罐和1000万吨炼油项目。以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为突破口,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潍坊瑞驰汽车系统、陆地方舟等项目为重点,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城”,形成集教学、研发、生产、配套、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汽车全产业链。瑞驰汽车系统项目年内实现批量生产,力争新引进配套企业30家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丰富发展业态,加快规模扩张和水平提升。临港物流业。依托临港优势,引进大型物流项目,培植骨干物流企业,重点抓好交通枢纽物流、中棉物流、鲁中交运、海关监管区等项目建设。打造环渤海地区大型交通枢纽。科教创新产业。以职业教育为特色,以蓝色经济为突破口,加快科教创新区建设,积极组建海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滨海国际职业学院,年内引进院所15所以上,总数突破35所。高端服务业。突出发展金融业,着力发展高品质商务地产,加快企业总部、楼宇经济、城市综合体等,推进现代城市要素加快聚集。休闲旅游业。依托滨海水城,高标准规划建设黄金亲水海岸,发展海上休闲运动项目,培育壮大滨海旅游业。同时,积极发展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企
业非核心业务剥离。三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和海洋开发五大产业,实行有限选择、催生壮大,努力在发展新兴高端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以中国国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为载体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歌尔声学滨海生态科技园等项目为载体发展新信息产业;以和美软磁、康福特非织造等项目为载体发展新材料产业;以华春药业、新和成药业等项目为载体发展新医药产业,以重庆康达环保产业园为载体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注重发展涉海产业,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崛起。同时,加快突破软件与服务外包业,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三)坚持城乡一体,着力提高镇村发展水平。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和功能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镇村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镇村产业发展规划,搞好两个街道中小项目区规划建设,重点发展五大镇村特色产业,依托滨海渔港,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推进渔业加工、生产、服务业发展。继续对村居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完善村居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稳妥地推进迁村并点和农村社区建设,严格质量标准,提高建设质量和配套水平。放宽城镇落户条件,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聚集。健全农村社区组织、管理体系,促进社区一体发展、融合发展。
三、实施重点突破,高标准推进滨海新城开发
按照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定位和“一城四园”的空间布局,创新开发模式,提升建设档次。今年计划安排各类工程项目170多项,加快现代化城市要素聚集,提升滨海新城建设档次。
一是着力突破水城开发。
1、希望城(科教创新区)。按照实施“3350”工程要求,加快院校引进和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完成一期基础设施配套,实施二期基础设施配套,尽快启动商业步行街、公共实训基地、体育中心、教师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业大厦建成投用。
2、太阳城(中央商务区)。完成起步区设施配套,启动西区、北区的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配套。综合商务中心、金融中心、企业总部基地、五星级酒店、学校、移动传输中心、商住区等项目全面开工。
3、幸福城(高档商住区)。完成生态城控规,启动5平方公里起步区配套,引进影视、商务、商业、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项目,沿海惠路两侧规划配套商住区。
4、欢乐海(旅游度假区)。对黄金海岸高标准规划,尽快编制完成局部控规。完成海惠路海上段建设,沿道路两侧进行造型吹填。启动港丽湾、好莱坞国际影城、奥威斯海上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风筝冲浪基地设施,筹备办好第三届中国潍坊滨海风筝冲浪邀请赛暨第一届中国潍坊滨海风筝冲浪公开赛。
二是推进重大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原则,构建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支撑滨海新城开发的保障能力。沿海防护堤,完成二期后续工程,搞好两个防潮闸运行管理,实施高标准绿化和坝体硬化、亮化,启动一期疏港公路以西部分建设。森达美港,完善万吨级码头设施,加快3个2万吨级泊位和乘潮3.5万吨级航道建设,森达美修造船厂修造船能力达到10万吨。全面加快渔港建设,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滨海大街、临港南路、海惠路、海港支路北伸等道路建成通车,启动创新街东伸、海河路建设。加快城海轻轨、疏港铁路、德大黄大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配合推进环渤海大通道、潍坊机场、潍日高速的前期工作,规划建设滨海综合交通枢纽,尽快构建滨海立体交通体系。三是配套完善重点园区。集约资源、强力突破,加快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完善,打造项目聚集平台。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园西区北扩、临港工业园北扩、海
港物流园、绿色能源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设施配套,提升项目承载能力。突出抓好专业园区的规划论证和开发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歌尔滨海生态科技园、潍柴重机产业园、高科技人才创业园、国电风电产业园、渔港经济区等专业园区要尽快破题、重点推进,努力打造新亮点,增创新优势,构建特色发展、差异竞争新格局。
四是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水平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强环境监管,落实目标责任,筛选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突出抓好重点流域、区域的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确保区域环境明显好转。完成崇杰污水处理厂和渤发水处理厂工艺升级改造,规划建设水城污水处理厂,完成海洋化工产业园“一企一管”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园集污管线改造,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实施耗能排污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等量淘汰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能,坚决杜绝“两高一低”项目入区。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认证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发展低碳建筑。强化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统筹推进白浪河、弥河、围滩河综合治理和“南一横”、“北一横”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绿化重点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四、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公共投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劳务市场和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群体、农村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抓好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争取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纳入国家试点范围,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体系。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降低起付线。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补助标准,建立困难群众临时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调整优化幼儿园布局,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重大疫情防控,探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三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制定引导扶持政策,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壮大具有滨海特色的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完善文体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设施。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全力打造“数字滨海”。加强精神文明和诚信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凝聚弘扬“滨海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四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认真落实全省群众工作会议精神,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增强群众工作实效。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健全落实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
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健全覆盖全区的安全
维稳责任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切实抓好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烟花爆竹、企业生产、食品药品、学校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深化和谐创建活动,构建和谐创建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以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建立潍坊滨海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引进金融机构。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进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住房所有权等各类产权交易机制, 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发展和规范各类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创新填海造地和海涂围垦土地利用机制。加强与市直部门的协调互动,建立资源承接平台。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和机关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激励机制。
六、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全面加强党建工作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面创先争优。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争创目标,突出实践主题,强化典型带动,做到纵向上争当先进、争创一流,横向上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着力在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上创先争优,实现赶超跨越;在新城开发、工程建设、项目推进上创先争优,提升标准水平;在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工作创新上创先争优,提高工作实效;在职责担当、谋事决策、工作推进、项目落实上创先争优,发挥表率作用;在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奉献社会、促进文明和谐上创先争优,努力形成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二是强化党的组织建设。深化结对共建内涵,扎实做好党组织书记党建创新项目。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抓好班子建设和软弱涣散班子整顿转化。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在非公企业、在建院校、重点项目设立党组织。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六支队伍建设,实施七项重点工程,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站,抓好青年企业家培训发展规划。继续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不断提升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改革创新、攻坚破难的能力水平。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研究制定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政治保障。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领导干部下基层、到一线、临现场,加强工作指导、调度和督查,确保完成责任目标。落实开发区领导和部门抓项目责任制,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推动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制定党务公开实施细则,加大科技防腐力度,完善纪检监察网络组织体系,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是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对重点工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片区,建立领导牵头、责任清晰、目标量化的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坚持分类指导,实行分类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建立符合新的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考核的导向性、约束性,充分调动各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第四篇:经济开发区工作汇报
汇聚发展型人才 建设发展型党组织 走科学发展之路
———毕节经济开发区发展型党组织建设暨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毕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
毕节经济开发区于2011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自筹建以来,紧紧围绕“园区发展”主旋律,努力探索“汇聚发展型人才、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服务发展型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路子,有效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和“双赢”。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毕节经济开发区位于毕节市小坝镇,东接大方县八堡乡,西邻毕节市海子街镇,北毗毕节市小吉场镇,南以青龙山为界,总规划面积为20.13平方公里。2010年,这里河谷深切、耕地破碎、植被稀少,人民穷困,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边缘化。2011年,这里党员干部形影匆匆、高端人才逐渐汇聚、重型机械轰然鸣响、大小车辆往来穿梭、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园区公路不断延伸,一座以力帆时骏振兴集团汽车制造产业为龙头,集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导,配套现代物流、商业开发、生活居住等多功能复合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已初见雏形。
目前,经济开发区征地4623亩、建成面积3459亩、拆迁安置300余户,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金额175亿元,实际投资近36亿元。在工业项目方面。年产31万辆载货汽车的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已于9月6日建成并正式投产。为汽车配套零部件的23户企业正有条不紊地建设,其中:兴国金科灯具公司、汽车货箱公司已正式投产。华锐风电、九天高原等8户独立企业已陆续
1动工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毕海大道、小坝大道、力帆路、骏马路、振兴路、主三路、次五路已开工,次一路、主一路、主二路正在设计。投资8000万元的小坝输变电工程变电站已投入使用,中屯-力帆1500吨/日供水工程已投入使用,开发区4200吨/日供水工程已完成设计。
二、经济开发区主要做法
一是选强领导,配齐发展型班子。领导班子是开发区建设的火车头,地委着力在“能发展、会发展、敢担当”上下功夫。围绕发展需要,紧扣发展大局,不拘一格,选拔具有发展眼光,具备发展潜力的干部充实到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里,当前开发区有发展型领导班子有5人,其中引进工学博士2人,规划博士1名。
二是培养党员,带好发展型队伍。我们既强调“火车跑得快,全凭机头带”,也懂得“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的道理。将培养发展型党员作为党建的基础,在发展中注重从发展能手、工作业绩能手等培养,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2010年以来,开发区共吸纳新党员7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人,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引进人才,培养发展型干部。开发区现有干部19人,其中,本科学历的有16人,占84.2%。在引进人才,培养发展型干部方面,党工委不拘一格,调、借、聘、考、挂等多措并举,简化手续,超常规调入综合人才2名,高薪聘用急用人才、高端人才3名,挂职兼用专业人才1名,计划公开招考对口人才30名,形成一定规模的博士、硕士、学士群体。另外,选调方式进入的3名(工科类),青年志愿者服务计划引进7名(工科类5名、行政管理1名、数学教育1名)。
开发区在抓好党工委、管委会、各职能部门人才,干部建设的同时,还
积极指导、帮助入驻企业做好人才规划、引进、培训、使用等工作。目前,开发区超前完成10万产业工人的规划,并和毕节技术学校达成共识,根据企业所需,已开始筹划建设的力帆汽车职业学院,将形成一万余人的培养规模,将源源不断地向开发区企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为企业解除人才后顾之优。在建成投产的三户企业中:毕节力帆时骏振兴集团达产后需员工20000人,现已上岗的员工有1185名,其中机械高级工程师人才3名,机械类本科47名、专科69名,中专438名。毕节兴国金科实业有限公司已于2011年8月建成投产。现有员工160名,其中研究生人才1名,高薪聘用机电专业类本科以上人才20名。
四是抓“两新”党建,强化发展型基础。开发区党工委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作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基础工作,与抓招商、抓服务同安排,同部署,积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党的建设。目前成立的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党委,直接参与工厂的建设和管理,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亮点。在贵州省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集团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的李豫滇说:“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在毕节投资取得成功,让我感到,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不仅要做,而且大有可为”。为有效保障了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委每月为下属8个党支部落实活动经费16800元。党委书记说:“比起党组织作用发挥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花这点钱那是太划算了。”
以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在开发区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发挥在职党员在企业发展、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了党建和发展双轮驱动、同步发展。
三、经济开发区下一步人才工作打算
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和省、地人才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根据其“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24字方针,结合经济开发区发展实际:
(一)规划人才,科学发展。科学预测人才需求,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做好人才规划。通过技术合作、协作、讲学、咨询、学术交流、科研流动站、科技项目招标等非落户型的服务形式引进一批;通过请地委组织部,地区人事局按干部考试录用的相关规定、程序考录一批;从相关单位抽调一批等多种方式充实力量,为开发区的科学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规范管理,合理使用。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分类使用办法,对于尖端人才实现柔性流动,加大对干部交叉任职的力度,政府部门的企业相互挂职学习锻炼,比邻工业园区相互挂职学习锻炼,地直各部门和经济开发区互相交叉挂职学习锻炼;选派开发区干部到发达地区开发区挂职学习锻炼等。既要有引进人才,又要有意识地从现有队伍中选拔培养优秀人才。
(三)教育培训,提升素质。一是建立和完善“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培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培训效果纳入经济考核,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二是以“干工作的过程就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不善于培养人才就不是合格的管理”为基本理念,从实际出发,组织干部到高等院校、发达开发区进行脱产培训,使其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第五篇:关于山东新闻网潍坊频道
关于山东新闻网
山东新闻网(英文版名称为“网上山东”(shandong on internet))山东新闻网络媒体的缔造者和领航者,1997年创办。拥有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独立新闻采编资格,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主管,山东省记者协会主办,是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确定的省委、省政府重要信息发布平台、山东省新闻资源整合平台和山东省对外宣传平台。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唯一指定英文网上直播媒体。同时山东新闻网还负责山东省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平台建设维护工作。
经潍坊市人民政府研究于2006年11月1日开通山东新闻网潍坊频道(网上潍坊http://weifang.sdnews.com.cn/),成功设立山东新闻网潍坊新闻中心,全面负责网上潍坊的新闻报道工作。
山东新闻网潍坊频道以市委宣传部为依托,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省内及全国各重点媒体、网站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新闻、信息、专业、门户”为目标,形成了新闻报道、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广告服务和专业频道五大特色板块联动格局。如今,山东新闻网潍坊频道已经成为潍坊市委、市政府重要信息发布平台,潍坊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县市区和各高校等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成为鸢都大地上最有权威性的综合性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