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亳州经济开发区工作汇报
亳州经济开发区工作汇报亳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2010年11月11日)近年来,亳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亳州经济开发区工作汇报。
一、亳州经济开发区基本概况亳州经济开发区原称亳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0年地级亳州市成立后,为适应亳州发展新的需要,开发区迁至亳州城区东南部,调整后的规划面积为10.3平方公里。开发区筹建以来,由于体制机制变动和多重复杂的历史因素,起步迟缓,建设步伐不快,几度处于停滞状态。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区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开发区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加强,进一步形成了务实高效的领导管理机制,开发区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内资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累计引进规模以上项目52个,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18个。积极牵头引进康美药业、捷众制药等全市重点药类企业,切实保障丰源汽贸城、奇瑞等汽车4S店顺利建设运营,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迈入快车道。南部新区工业区共承接项目51个,项目总投资53.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5000万至1亿元的项目30个,3000万至5000万元的项目6个。东方帝维项目等22个新开工项目主体工程进展顺利,东方希望和大宅门业已投产运营,众兴食品项目已试生产。计划年底,同辉香料和四通药业机械可投产运营,重庆啤酒、捷众制药可竣工试产。
二、亳州经济开发区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开发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共有7名,2名党工委副书记,5名党工委委员(其中一人现挂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下设机关工委和社区工委,机关工委下设6个党支部,社区工委下设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97名,其中机关党员49名,企业党员28名,社区(村)党员216名,流动党员4名。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近年来,开发区党工委进一步加强了思想建设,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坚持每周学习例会制度,把学习作为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新党章、十七大会议精神及省委、市委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正确地领会把握政策。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工作汇报《亳州经济开发区工作汇报》。加强法制教育,结合“五五普法”活动,定期组织优秀律师到开发区讲授法律知识,邀请市国土、计生、宣传部等市直相关部门业务人员做相关政策讲解,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一是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及相关制度,注重对一线青年干部职工的培养、吸收,全面推行“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和“预备党员跟踪考察制”、“入党前集中培训制度”等制度。2009年以来,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开发区党工委共发展党员19名。二是落实专人认真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工作。按标准足额收缴,并定期公布党费收缴情况,自觉接受监督。三是认真组织好党务干部参加培训,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四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抓好社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基层班子。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处理失职渎职干部,切实打造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开发区征迁等重点工作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整体合力。一是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策,特别是干部任用问题一律由党工委讨论决定,使一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真正会办事、想办事、办成事的干部通过严格程序考核上岗,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二是加强思想交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按期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谈心活动,交流思想,相互勉励,共同促进,在全区上下保持思想不乱、工作不断、作风不散、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一是成立创先争优领导小组,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进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卞介山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管委会副主任魏师、党工委副书记支训海担任副组长。二是研究制定创先争优文件,准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切实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的正确方向。三是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切实保证活动的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安排,有计划、有节奏地持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全面推进联系点结对共建,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党政办公室党支部与木兰社区党支部签署了结对共建活动协议,着重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实现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共同提高。五是制定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五)发挥党员服务中心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上新台阶。一是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各项制度,用制度去约束、引导工作,使党员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并认真做好有关党建和党务知识咨询工作。三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党员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四是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服务作用,为全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自成立以来,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共为65名困难党员发放慰问金,解决实际困难。
三、下一步打算开发区的党建工作,在市委、市委组织部的支持和关心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全面推进党组织建设和广大党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创建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全区上下继续掀起学习的热潮,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营造学习型机关的良好氛围。二是继续抓好堡垒型支部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继续抓好创建服务型队伍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四是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是继续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使党员服务中心能为更多的党员、群众服务。
第二篇:亳州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亳州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2015年7月)
一、基本概况
亳州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2013年7月,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壮大发展平台,加快发展步伐,原亳州经济开发区和亳州市南部新区进行整合,成立了新的亳州经济开发区。目前,全区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含亳芜产业园区及规划外面积),经济区域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11.1万人。
管委会内设工委管委办公室、纪工委、经济贸易发展局、招商局、投资促进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事业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局、征迁办公室等12个部门,下设6个管理区,辖19个村(社区),184个自然村。目前,市城管执法局、公安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土局、环保局等9个市直单位在我区设立了分支机构,除环保分局正在筹建外,其余部门都已成立运行。
二、经济发展情况
亳州经济开发区经过2013年的磨合,2014年的融合,在2015年迈入了快速发展轨道。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6.1亿元,同比增长114.4%;实现工业增加值11.53亿元,同比增长
2老片区。
目前,我区建成区面积约27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的54%。一方面,着力打造的工业园中园——占地11.2平方公里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已驻满100余家企业,中医药产业的集聚优势已初步显现;规划建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和标准化厂房正在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我区已建道路26条,总长度101公里,路网建设已具规模;市政公园、龙凤新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已初见成效,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购、鲁班等高档小区拔地而起,康美中药城一期已投入使用,万达广场正在加快建设,未来核心商圈已具雏形;高标准建设的市人民医院南院、市委党校、亳州师专新校、华佗技师学院、一中南校、九中等社会事业项目投入使用,教育、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在产城一体的规划思路引领下,我区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功能越来越齐全,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三、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一是网格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区刚整合成立,就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划分5个责任网格,26个单元网格,89个基本网格,共进驻897名经开区各部门、管理区、社区村工作人员和55名市直部门工作人员,并首创研发了集“发现、交办、整改销号、检查验收和考评奖惩”五大机制为一体的城管智能考评系统,累计跟踪管理和快速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12万件次,在全市18次网格化管理考评中取得了15次第一的佳绩。
二是数字化管理模式初显成效。今年以来,依靠全市数字化大城管模式,对辖区内井盖、路灯、停车场等上万个城市事部件办理了“身份证”,建立起数据库,一一明确相关的权属责任单位,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确化。安排6名专职坐席人员在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专职负责违规现象的派单、审核和销号,实现小问题即时办、大问题一日办、较大问题限期办的工作目标。同时开通了“亳州经开区12319”微信随手拍公众平台,方便和鼓励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全民考评。
三是控违拆违持续高压态势。建立起“113”快速控违拆违反应机制,即“包村干部第一时间上报,城管执法人员一小时内到达现场拆违,第三方全方位、全天候考评”的工作机制,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内清除违法建设雏形,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共拆除违建400余处1.5万平方米,实现了经开区违法建设“零新增、负增长”的目标。同时,利用无人机平台组建了“空中城管”,此为全省首创,对辖区内建筑物进行空中航拍巡查,极大提高了违法建设勘察取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是渣土污染治理扎实有效。对所有在建工地出入口进行标准化改造,密闭改装渣土车辆320辆,整合成立渣土运输公司7家;交警、公路、城管24小时不间断巡查,联合执法、同步处罚,严查违法运输车辆750台次,“三车”(渣土、砂石、商砼运输车辆)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6作在纪检一线,同时参与征迁协议的审核;13人工作在招商一线,分配到3个驻外招商组;5人工作在项目建设一线,负责做好包保项目的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干部培养提拔也向一线倾斜。经开区整合后提拔的10副科级和10名正科级干部全部来自于征迁一线和城管执法一线。在遵守组织人事制度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党工委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打破了干部身份限制。这20名提拔的干部中,受职数限制,有12人是享受副科级或正科级待遇,其中5人是工人身份。同时,为有力推动征迁工作,我区还制定了村干部奖励政策,对于完成整村拆迁任务的村干部予以奖励聘用。整合以来,我区共有16名村干部被奖励聘用,享受事业单位待遇。
第三篇:经济开发区工作汇报
汇聚发展型人才 建设发展型党组织 走科学发展之路
———毕节经济开发区发展型党组织建设暨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毕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
毕节经济开发区于2011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自筹建以来,紧紧围绕“园区发展”主旋律,努力探索“汇聚发展型人才、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服务发展型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路子,有效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和“双赢”。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毕节经济开发区位于毕节市小坝镇,东接大方县八堡乡,西邻毕节市海子街镇,北毗毕节市小吉场镇,南以青龙山为界,总规划面积为20.13平方公里。2010年,这里河谷深切、耕地破碎、植被稀少,人民穷困,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边缘化。2011年,这里党员干部形影匆匆、高端人才逐渐汇聚、重型机械轰然鸣响、大小车辆往来穿梭、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园区公路不断延伸,一座以力帆时骏振兴集团汽车制造产业为龙头,集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导,配套现代物流、商业开发、生活居住等多功能复合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已初见雏形。
目前,经济开发区征地4623亩、建成面积3459亩、拆迁安置300余户,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金额175亿元,实际投资近36亿元。在工业项目方面。年产31万辆载货汽车的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已于9月6日建成并正式投产。为汽车配套零部件的23户企业正有条不紊地建设,其中:兴国金科灯具公司、汽车货箱公司已正式投产。华锐风电、九天高原等8户独立企业已陆续
1动工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毕海大道、小坝大道、力帆路、骏马路、振兴路、主三路、次五路已开工,次一路、主一路、主二路正在设计。投资8000万元的小坝输变电工程变电站已投入使用,中屯-力帆1500吨/日供水工程已投入使用,开发区4200吨/日供水工程已完成设计。
二、经济开发区主要做法
一是选强领导,配齐发展型班子。领导班子是开发区建设的火车头,地委着力在“能发展、会发展、敢担当”上下功夫。围绕发展需要,紧扣发展大局,不拘一格,选拔具有发展眼光,具备发展潜力的干部充实到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里,当前开发区有发展型领导班子有5人,其中引进工学博士2人,规划博士1名。
二是培养党员,带好发展型队伍。我们既强调“火车跑得快,全凭机头带”,也懂得“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的道理。将培养发展型党员作为党建的基础,在发展中注重从发展能手、工作业绩能手等培养,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2010年以来,开发区共吸纳新党员7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人,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引进人才,培养发展型干部。开发区现有干部19人,其中,本科学历的有16人,占84.2%。在引进人才,培养发展型干部方面,党工委不拘一格,调、借、聘、考、挂等多措并举,简化手续,超常规调入综合人才2名,高薪聘用急用人才、高端人才3名,挂职兼用专业人才1名,计划公开招考对口人才30名,形成一定规模的博士、硕士、学士群体。另外,选调方式进入的3名(工科类),青年志愿者服务计划引进7名(工科类5名、行政管理1名、数学教育1名)。
开发区在抓好党工委、管委会、各职能部门人才,干部建设的同时,还
积极指导、帮助入驻企业做好人才规划、引进、培训、使用等工作。目前,开发区超前完成10万产业工人的规划,并和毕节技术学校达成共识,根据企业所需,已开始筹划建设的力帆汽车职业学院,将形成一万余人的培养规模,将源源不断地向开发区企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为企业解除人才后顾之优。在建成投产的三户企业中:毕节力帆时骏振兴集团达产后需员工20000人,现已上岗的员工有1185名,其中机械高级工程师人才3名,机械类本科47名、专科69名,中专438名。毕节兴国金科实业有限公司已于2011年8月建成投产。现有员工160名,其中研究生人才1名,高薪聘用机电专业类本科以上人才20名。
四是抓“两新”党建,强化发展型基础。开发区党工委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作为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基础工作,与抓招商、抓服务同安排,同部署,积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党的建设。目前成立的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党委,直接参与工厂的建设和管理,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亮点。在贵州省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集团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的李豫滇说:“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在毕节投资取得成功,让我感到,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不仅要做,而且大有可为”。为有效保障了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委每月为下属8个党支部落实活动经费16800元。党委书记说:“比起党组织作用发挥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花这点钱那是太划算了。”
以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在开发区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发挥在职党员在企业发展、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了党建和发展双轮驱动、同步发展。
三、经济开发区下一步人才工作打算
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和省、地人才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根据其“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24字方针,结合经济开发区发展实际:
(一)规划人才,科学发展。科学预测人才需求,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做好人才规划。通过技术合作、协作、讲学、咨询、学术交流、科研流动站、科技项目招标等非落户型的服务形式引进一批;通过请地委组织部,地区人事局按干部考试录用的相关规定、程序考录一批;从相关单位抽调一批等多种方式充实力量,为开发区的科学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规范管理,合理使用。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分类使用办法,对于尖端人才实现柔性流动,加大对干部交叉任职的力度,政府部门的企业相互挂职学习锻炼,比邻工业园区相互挂职学习锻炼,地直各部门和经济开发区互相交叉挂职学习锻炼;选派开发区干部到发达地区开发区挂职学习锻炼等。既要有引进人才,又要有意识地从现有队伍中选拔培养优秀人才。
(三)教育培训,提升素质。一是建立和完善“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培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培训效果纳入经济考核,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二是以“干工作的过程就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不善于培养人才就不是合格的管理”为基本理念,从实际出发,组织干部到高等院校、发达开发区进行脱产培训,使其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第四篇:2012年经济开发区工作汇报
近年来,xx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始终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xx经济开发区基本概况
xx经济开发区原称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 1993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XX年地级xx市成立后,为适应xx发展新的需要,开发区迁至xx城区东南部,调整后的规划面积为10.3平方公里。
开发区筹建以来,由于体制机制变动和多重复杂的历史因素,起步迟缓,建设步伐不快,几度处于停滞状态。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区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对开发区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加强,进一步形成了务实高效的领导管理机制,开发区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内资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累计引进规模以上项目52个,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18个。积极牵头引进康美药业、捷众制药等全市重点药类企业,切实保障丰源汽贸城、奇瑞等汽车4s店顺利建设运营,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迈入快车道。
南部新区工业区共承接项目51个, 项目总投资53.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5000万至1亿元的项目30个,3000万至5000万元的项目6个。东方帝维项目等22个新开工项目主体工程进展顺利,东方希望和大宅门业已投产运营,众兴食品项目已试生产。计划年底,同辉香料和四通药业机械可投产运营,重庆啤酒、捷众制药可竣工试产。
二、xx经济开发区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开发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共有7名,2名党工委副书记,5名党工委委员(其中一人现挂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下设机关工委和社区工委,机关工委下设6个党支部,社区工委下设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97名,其中机关党员49名,企业党员28名,社区(村)党员216名,流动党员4名。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近年来,开发区党工委进一步加强了思想建设,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坚持每周学习例会制度,把学习作为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新党章、xx大会议精神及省委、市委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正确地领会把握政策。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强法制教育,结合“五五普法”活动,定期组织优秀律师到开发区讲授法律知识,邀请市国土、计生、宣传部等市直相关部门业务人员做相关政策讲解,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一是严格落实发展党员 “十六字”方针及相关制度,注重对一线青年干部职工的培养、吸收,全面推行“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和“预备党员跟踪考察制”、“入党前集中培训制度”等制度。XX年以来,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开发区党工委共发展党员19名。
二是落实专人认真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工作。按标准足额收缴,并定期公布党费收缴情况,自觉接受监督。
三是认真组织好党务干部参加培训,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四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抓好社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基层班子。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处理失职渎职干部,切实打造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开发区征迁等重点工作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整体合力。
一是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策,特别是干部任用问题一律由党工委讨论决定,使一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真正会办事、想办事、办成事的干部通过严格程序考核上岗,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
二是加强思想交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按期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谈心活动,交流思想,相互勉励,共同促进,在全区上下保持思想不乱、工作不断、作风不散、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
一是成立创先争优领导小组,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进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卞介山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管委会副主任魏师、党工委副书记支训海担任副组长。
二是研究制定创先争优文件,准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切实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的正确方向。
三是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切实保证活动的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安排,有计划、有节奏地持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全面推进联系点结对共建,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党政办公室党支部与木兰社区党支部签署了结对共建活动协议,着重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实现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共同提高。
五是制定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五)发挥党员服务中心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各项制度,用制度去约束、引导工作,使党员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二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并认真做好有关党建和党务知识咨询工作。
三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党员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四是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服务作用,为全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自成立以来,开发区党员服务中心共为65名困难党员发放慰问金,解决实际困难。
三、下一步打算
开发区的党建工作,在市委、市委组织部的支持和关心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全面推进党组织建设和广大党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创建学习型机关建设。在全区上下继续掀起学习的热潮,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营造学习型机关的良好氛围。
二是继续抓好堡垒型支部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继续抓好创建服务型队伍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是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是继续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使党员服务中心能为更多的党员、群众服务。
第五篇:经济开发区人才工作汇报
加快建设人才特区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XX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时不我待、求才若渴的精神和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加快建设人才特区,着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不断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高度重视、措施有力、推进有序、成效初显的良好工作局面。
一、XX经济开发区基本现状及发展前景
XX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是XX省沿江地区重点发展的15大园区之一,并先后被评为“中国精细化工开发园区”、“全球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基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重点物流基地”和“XXXX新材料产业园”。
产业基础十分优越。开发区按功能定位划分为精细化工园、高新产业园、港口物流园、化工装备制造园及行政商务中心,形成了氯碱产业、煤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农药、油脂加工、光电能源、港口物流、化工装备制造等多种支柱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其中,氯碱产业在全国化工园区中最具特色,上下游配套齐全,产业链较为充分,其下游产品已延伸至医药、农药、化学助剂、工程塑料等多个领域,经济规模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0%以上。
经济实力不断壮大。随着新浦、爱森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落户和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区内现拥有超亿元企业47家,其中,超30亿元企业2家,超2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12家。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工业国税开票销售收入284亿元、工业总产值529亿元,完成协议利用外资3.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531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亿元、国税开票销售收入178亿元,完成协议利用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34万美元。
发展前景:“十二五”期间,XX经济开发区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开发为核心,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力求到“十二五”期末,在现有区域范围内,围绕氯碱、高端精细化学品、煤化工等优势产业,打造工程塑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新材料和煤化工新材料三大板块,最终实现由基础化工向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工产业向非化工产业的重大转变,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总量翻番,进入XX省级经济开发区第一方阵,努力创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跻身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行列。
二、人才开发工作情况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近年来,作为XX市“人才 特区”试点区,开发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全力打造“人才特区”。目前,全区共培养引进各类人才3000多名,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130多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对象2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泰州“311”工程培养对象7名、泰州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XX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对象9名。各类人才作用发挥也日益明显,近两年共申报专利211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部分成果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1、以优化配套政策为关键,不断夯实人才特区建设的发展基础
一是高起点搭建政策平台。2008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市经济开发区(园区)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一指导性文件,区工委也先后出台了《XX经济开发区 “人才特区”工作实施办法》、《XX经济开发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及《X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等操作性文件,正式启动了“人才特区”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准入、优待和重用等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高起点搭建了政策平台。
二是高标准出台配套政策。为进一步推动开发区“人才特区”建设,我们主动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如发放人才待遇,在子女入学、家属工作安排、技术职务评审、科技项目资助及奖励申报等 方面给予照顾,初步形成了“人才特区”建设的政策服务体系。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切实增强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实绩明显的优秀人才,打破人员身份界限,选拔他们进入园区重点岗位,并享受事业人员工资待遇。
三是高水平加大资金投入。舍得“大手笔投入”,设立了开发区“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除市里给予的各种津贴外,对引进的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再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如顾焕博士来区创办XX晶化天成新材料公司,我们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和资金的扶持。公司创办三年来,已拥有研发人员28人,2011年产值为3亿元,今年产值预计可翻番。2009年获市、区财政资助的李军秀硕士创新团队“牵手”XX凯力克公司,其研发产品年产值超十亿元。
四是高要求做实基础工作。我区制定了《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双创人才计划”《资助申报工作流程》、《XX经济开发区“十二五”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了《XX经济开发区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并在开发区网站设立人才政策和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了人才项目的在线引进。
2、以形成集聚效应为目标,努力建立广揽高层次人才的良好平台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活动。我区依托非公企业服务中心,每年财政列支6万元,邀请省内外各大院校的 专家学者对区内各大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强化培训,涉及“战略管理、纳税筹划、绩效管理、品牌营销”等内容。近两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海外博士泰州行、省内博士XX行、浙江工业大学博士XX行,组织参与了XX“上海招商会”、“深圳招商会”和“银杏艺术节”等活动,16名博士与7家企业签约合作项目14项。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中丹集团在南京工业大学建立了“药物研究院”,江神药物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凯力克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新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各企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定向引进了施波博士、冯亚兵博士等一批知名高层次领军人才。
三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近三年,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创办省级技术中心3家、泰州市级技术中心4家、精细化工检测中心1家、产学研合作企业21家,共柔性引进技术专家80人次。去年底,我们与中国石油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筹建精细化工研究所,一个投资1亿元的油气综合站项目将落户开发区。
四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创业引领工作。目前,我区已建立济川集团等见习基地8家。这些见习基地共提供了涉及医药、化工等见习岗位,今年初步确定100名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根据“企业主导、政府扶持、鼓励发展”的创建模式,我区初步选定了新浦、卡万塔等几家大的企业,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将现有的大学生资源加 以有机整合,形成团队,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在企业创业创新中发挥作用。
3、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人才引进工作的制度体系
按照“指导有方、协调有序、保障有力、运转有效”的要求,积极创新特区建设联动模式,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初步构建了“人才特区”人才引进的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明确XX经济开发区“人才特区”建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施,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及开发区组成的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决策重大事项;区内也相应成立了“XX经济开发区人才特区工作领导小组”,承担高层次人才具体工作协调的职责,负责“双创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人才特区”建设。通过健全领导体制,提供组织保障,形成“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人才特区”建设工作“特事特议、特事特批、特事特办”。
二是建立督办落实机制。制定《领导干部与重点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关于建立实施“双创人才计划”目标责任制的意见》、《重点高层次人才定期回访制度》、《重点人才项目引进工作督办落实制度》等规章制度,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约谈、座谈了解和上门慰问等方式,经常性地倾听 人才心声,了解人才需求,收集人才建议,推进人才成长,将工作落实完成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范围,切实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4、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总量偏少,整体素质还不够高。虽然近年来在加大引进力度后,我区高层次人才有所增加,但与兄弟园区特别是苏南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总量过少的问题较为突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如,现代管理等行政人才比较充实,而新技术与现代化知识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比较匮乏,而且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外资及大型企业,在一些成长型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三是存在人才断档现象,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各大企业,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高层次人才,如高水平研发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方面,现有人员与需求现状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在专业技术领域中,领军型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科技项目带头人和学术界知名人士比较稀缺。
三、下步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
目标任务: “十二五计划”期间,全区人才总量达到5000人,新引进高层次“双创”人才项目100名,形成人才综合竞争优势,吸引和促进各类人才快速聚集、快速生效,使XX 7 开发区成为人才层次高、体制机制活、创新能力强、科技贡献大、产业发展快的区域人才高地。
1、着眼“引得进”,进一步优化人才招引平台
一是实现信息对接资源共享。协调省市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依托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XX经济开发区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主动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与他们的信息库联网,逐步实现信息对接、资源共享,建成规模较大、专业齐全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
二是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通过深入动员,进一步宣传国家及省市有关引才政策;积极发挥政策杠杆的导向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不断加大引才育才投入;重点跟踪服务有关人才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引才困难等方式,深入了解重点企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调动企业引才积极性,增强企业引才信心,充分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
三是拓宽各种识才引才渠道。充分利用前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各种关系,积极荐才引才;依托专业人才中介机构的信息优势和渠道优势,开展海外高端人才寻访活动;发挥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紧密的优势,通过专家教授推荐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
2、立足“留得住”,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平台
一是创新人才服务措施。我区将依托投资200万元的非公企业服务中心,设立 “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服务中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落实“双创人才”相应的科研资助、创业扶持、贴息贷款、购房资助、生活津贴以及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优惠待遇。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载体。鼓励和支持高新企业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博士后科研基地,设立工作站科研补贴资金;优先推荐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入选省市“333工程”、“311工程”、“XX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科研基地、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择优对引进的创新人才和团队进行重点培养。
三是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对“双创人才计划”引进的领军人才取得的省市政府奖励或奖励性津贴及取得的一次性补助,视同国家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引进的领军人才在开发区创办的企业从事技术转让,并在省内产业化的,其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保证“用得好”,进一步优化人才创业平台
一是抓好产学研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在现有校地、院地合作的基础上,强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推进产学研合作,并搭建化工科研实验室等科技公共平台,最大程度整合优质创新资源,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科研工作条件。
二是大力强化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开发区企业与国际国内资本接轨的渠道,重点通过风险投资、政府资助等多种途径,增强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激发风险资本、民间 资本投资高科技企业的积极性,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化新型科技投融资体制。
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型人才服务环境。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机制,在人才引进、使用、流动等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保护好、发挥好科技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切实营造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环境。
四是大力加强发明专利保护。积极实施专利和标准战略,增加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补贴,鼓励原始性发明专利,重点支持有望形成新兴主导产业技术标准的项目,不断推进专利成果迅速转化。
四、请求支持事项
1、在拓宽识才引才渠道上给予支持。请求上级部门通过掌握的高层次人才信息,为开发区引进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提供帮助。
2、在搭建科研平台资金上给与支持。请求上级部门给与在搭建区公共科研平台一定的资助,解决初建的资金短缺的难题。
4、在人才项目科技项目上给予支持。请求上级部门,在“333工程”、“311工程”、“XX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项目上给予一定倾斜,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