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3 13:2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第一篇: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对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而且成果颇丰。现阶段关于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影响的相关研究大多是以各种普查性资料为依据,加以分析或辅以其他类型的研究试验,得出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社会影响效应。他们提出的暴力亚文化影响青少年暴力犯罪理论主要有:

1、美国学者沃尔夫冈和费拉柯蒂所著《暴力亚文化》一书提出了暴力亚文化对暴力犯罪的诱发作用,其主要观点是阐述了暴力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过程以及对人的影响。而暴力则是一些群体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渗透到这些群体成员的心理品质之中,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暴力亚文化氛围下生活的人群在遇到问题时,一般选择使用暴力作为手段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理论证实了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有关,也成功的解释了暴力犯罪突出的现象。而且青少年作为特殊的群体,在暴力亚文化的影响下他们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崇尚暴力,将暴力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且好奇心和模仿力强,易受此诱惑,为达到刺激的目的,不惜进行犯罪。此理论主要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2、科恩《少年犯罪:帮伙亚文化》一书中提出“亚文化理论”,认为少年犯罪是下层社会少年中亚文化发展的结果。下层社会的青少年渴望达到中上层社会的生活目标,但是由于本身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学校或社会上的竞争中经常遭到失败或挫折,但是又无法忍受或妥善处理这些挫折,因而逐渐形成了不同于普通社会的价值观念,以此来克服社会适应中的失败与挫折,并且逐渐认为他们不属于正常的社会。于是,这些青少年自己结合起来,形成亚文化群,共同用反社会的行为来应付社会适应中产生的问题,这样的亚文化群常常被称为“帮伙”。

3、在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所著的《犯罪人论》中,对暴力亚文化之一的大众传媒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述。龙勃罗梭认为:报纸总是报道一些关于犯罪的新闻,有时候这些新闻特别容易刺激对犯罪人的模仿,而且新闻媒介与犯罪相互作用、恶性循环,报刊对犯罪的报道扩大了发行量,也便使更多的人进行模仿,导致犯罪的发生。总而言之,大众媒介对犯罪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其产生的方式就是模仿。

4、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模仿规律理论认为犯罪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学习犯罪的具体形式或寄至就是模仿,即一种就其本来意义上的社会运动方式,借此一个人的思想传播给另一个人。他认为大众传媒缩小了人们心中的空间距离,为人民模仿犯罪创造了条件,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显著。塔尔德的理论为后世研究暴力文化的另一种传播途径----人际传播提供了基础。

5、美国学者贝尔森对传媒与犯罪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实证研究,结论认为,暴力行为在电视上的频繁出现增大了孩子们卷入严重暴力活动的程度。学者c.格伯纳对电视画面上的凶杀和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关系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点是暴力对青少年暴力犯罪有明显的诱发效果,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遭遇犯罪和暴力侵害的概率)的判断,而且电视媒介接触量越大的人,这种社会不安全感越强。强烈的不安全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事物、对社会的态度和行为的选择,有些青少年以暴力的方式去处理一切矛盾和纠纷。

6、美国学家彼得森和瑟斯顿通过实验对电视暴力给儿童带来影响进行研究,认为电视暴力镜头与儿童寻衅行为存在一定关系,还可以改变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同时也对电视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关系做了说明。在m.莱弗科维茨主持的研究中发现,一些爱看电视的青少年比一般的青少年更具有寻衅滋事的倾向,爱看电视的青少年更具有好斗的特点。

7、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不但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交往而获得,而且也可以通过对别人意见、态度及行为方式的认同获得。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聆听周围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言行或直接体验犯罪活动获得的。获得犯罪行为的外部条件是家庭成员的示范和鼓励,亚文化群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中言语、文字、图像等符号的示范;犯罪行为由于得到外部强化而得以保持;犯罪行为由于模仿、不利处境的逼迫、诱因的作用、命令与强迫、妄想、酒精作用等因素而被激发。

英国作家伊冯.朱克斯所著《传媒与犯罪》一书,从传媒在犯罪原因系统的位置、传媒与犯罪的关系和传媒对犯罪发生作用的机制都有详细的论述,探讨关于传媒对犯罪和暴力的影响,探究包括文化犯罪在内的、总体上可以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正在形成的新理论。而且对传媒与犯罪的关系和传媒对犯罪发生作用的机制都有详细的论述。

二、国内学者对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李锡海《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一文,从暴力文化和暴力犯罪的表现形式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来论证暴力文化对暴力犯罪的影响,证明暴力文化是诱发暴力犯罪的机制。从文章中知道暴力亚文化和暴力犯罪的概念,表现形式,两者的关系、发展趋势,最后提出遏制暴力犯罪与暴力文化的措施。

吴宗宪所著的《西方犯罪学》作为国内第一本西方犯罪学教材,本书不仅详尽介绍了西方犯罪学的基本问题,而且全面论述了西方犯罪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学说观点,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西方犯罪学研究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理论成果。从塞林的“文化冲突论”到巴伦的“犯因性社会理论”都是有关亚文化与犯罪的相关理论,除了表述学者的理论,同时也学除了学者理论所存在的缺陷,让读者可以根据所提出的理论或者对照理论中的缺陷来完善自己的观点。

吴鹏森《大众传媒与犯罪》一文中,对大众传媒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做出了分析,他认为,大众传媒中渲染暴力行为的内容不仅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具有重要的有因作用。

梁莉和甘泽华《暴力文化与青少年犯罪模仿》从青少年心理方面分析暴力文化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由于人格尚未定型,思维批判性差,模仿性强.特别是对暴力文化中的黑道人物、犯罪方式、人物矛盾的暴力解决方式等,进行有意或无意地模仿,酿成暴力犯罪行为,重视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危害,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姜川的《美国暴力文化何时了》一文,他认为,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少年享受资讯带来的便利,他们在电脑、网络等环境下成长,但是在网络背后却是他们骚动的心态和浮躁的人生态度,并且养成了他们自我中心的孤傲,慢慢地缺乏同情的心理,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更注重于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在今天的美国社会,大众传媒处处充斥着暴力,在耳闻目染间使青少年形成一种扭曲的价值体系,再加上美国的家庭暴力,校园暴力日益增多,把青少年推向暴力犯罪的边缘。

在国内既有的文献研究中,笔者发现目前,国内研究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文献,对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在暴力亚文化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来说比较少,学者之间互相借鉴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且观点都大同小异,没有新的论点,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

第二篇:浅谈如何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

有关校园暴力的思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生活中我不断读到有关“校园暴力”的报道,每读这样的报道,心总会不寒而栗。学校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与制度来疏导管理学生,以预防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这是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校园暴力的症结分析

由于校园暴力的根源在于青少年内心机制的发展,所以预防校园暴力的基本措施首先应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着手。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家庭。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对青少年心理机制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或监护人一定要更加重视孩子的发展,要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并时刻注意孩子的变化,多和孩子沟通,并让孩子知道他们和其他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可以幸福,避免孩子孤僻,偏激。同时,家庭的性教育也非常重要。很多家长羞于给孩子传达正常的性教育知识,并一味地想要隐瞒,压制孩子去了解他们应该了解的性教育知识,这就使得孩子可能从不正当的途径去了解,导致产生一些不良行为,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2、学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对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宣传和知识咨询,同时最好能将心理测量、心理矫正纳入教育教学的轨道,这样一来可以帮助教师对症下药,避免因臆断处理而带来不良后果,同时也可以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避免学生出现严重的行为偏差。

学校的性道德教育和性知识教育也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性教育十分落后,这一问题不应回避,因为学生已逐步显出了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性知识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性问题,排除不健康的好奇、恐怖、甚至模仿心理。

3.社会。社会文化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发展不容忽视。家庭和学校是直接的影响,社会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则对预防校园暴力有辅助作用。青少年是最易受心理暗示的群体,社会的风气的好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对于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推动作用。

当然,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客观作用,主体在于青少年本身,青少年自身应努力提高自己,建立自信,有问题多向老师家长请教,正视自己面对的问题,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正确的认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方面的引导就尤为重要了。

二、学校方面的应有措施

1、学校在思想管理上要做到旗帜鲜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立场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行动走向,这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谈的问题,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学校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主义和享乐主义,使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要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人,一个具有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

2、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校园管理。学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切实转变学风。而转变学风的关键,在于以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为本,确保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良性转变。在心理学看来,态度是指对某种对象作出的前后一致的反应,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学习态度可以视为学生预先对学习中的种种情况作出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态度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持久性。但这并不等于说态度是一成不变的,当形成态度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态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学校有效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实现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校园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建设文明校风。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育人环境。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孟母教子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提出一定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发挥专业课老师的教书育人作用,让他们的人格、修养和敬业精神影响学生。

4、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现在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放弃了很多认为不重要的科目,尤其是中小学,因法律法规不作为考试的科目,一些学校甚至于虚设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安排。在现代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学校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要用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此外,对违法犯罪的学生,不要因为害怕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会助长其他学生的阴暗心理。

5、对违纪违法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处罚也是一种教育。现在一些教育家认为处罚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我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违法违纪者给予一定的纪律处分,可促其反省思过,吸取教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受益。当然,实施处罚之后,还要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使受处罚者放下思想包袱,振奋精神。

6、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让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活动占据学生的业余时间,吸引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有益的活动上,从而减少“闲则生非”。

此外学校要时时与家长保持关系。家庭是学生的小校园。除了开好家长会之外,对有“苗头”或是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引导学生,关心学生,从而学生避免极端情绪的发生。

学校这方静土是学生心灵沉淀的温床,只要我们学校方面上下一心,一定能从源头上削除校园暴力。

第三篇:青少年叛逆暴力的原因与对策

青少年叛逆暴力的原因与对策

甘灵杰 刘米

【摘要】青春期是青少年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是其心理成长的正常和危险阶段,极易出现叛逆心理,引发暴力问题。文章在阐述青少年叛逆暴力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暴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青少年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急风暴雨”式的变化,易出现心理生物性紊乱,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偏差。如何理性看待、有效应对青少年的叛逆暴力问题,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叛逆暴力的表现

心理学上认定的叛逆的鉴定标准为:持续半年以上固化的情绪、行为失控,经常出现攻击性语言行为,对自己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无自责反省,反对主流价值,不认同主流生活模式。其典型心理特征是反抗,具体表现为反家长、反权威、反老师。青少年反抗的形式有两种:1.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且具有突发性,难以自控。2.将反抗内隐于心,以冷漠相对。在我国,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表现为不服管教、缺少理想和信仰、早恋、追星、网瘾、暴力、离家出走等现象。近年来,问题更为复杂,交织着诸如毒品、偷盗、性、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

二、青少年叛逆暴力形成的原因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叛逆期又叫成长危险期,一般出现在12—16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其次,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习惯性地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往往倾向于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动机采取行动。他们强烈要求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但在行事过程中又经常遭受挫折。一旦需求不能被家长和老师理解,便会采取极端不成熟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加上心理抵御能力脆弱,缺乏自控能力,这使他们情绪波动,逆反心强,容易冲动,甚至导致矛盾的激化。[1]

(二)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

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缺乏情感接纳和情感认同,导致青少年缺乏归属感和存在感。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者更多的是关注孩子智能和身体方面的发展,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则容易被忽视。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情感交流极少,或是负面交流多(习惯性地盯着孩子在学业、行为习惯上的不足并予以批评、处罚),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每况愈下。很多家长表示,到了青春期,感觉孩子越来越陌生了。这是由于孩子进入了成长加速期,滋生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教育者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叛逆与反抗。调查显示,青少年叛逆的个体差异和教育方式有关。民主、理性、宽容、积极的教育方式,孩子表现出的叛逆期短,且表现和缓。简单粗暴、冷漠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叛逆期长,且语言和行为都表现得较为激烈。

(三)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

进入青春期,同伴的影响逐渐取代父母。青少年惧怕被同伴排斥,害怕被集体拒绝,所以,许多叛逆行为是在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如若亲子关系冷漠,青少年则更容易向外寻找归属感。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的甘灵杰老师在谈论到家庭与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时说,家庭和同伴就像是在拔河,青少年往往只会感性地去判断谁给予的诱惑更大则会倾向于谁。家长往往是采取理性说教的模式,而同龄人往往更能尊重和理解自己,让人找到归属感和温暖。所以,如何让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找到归属感,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四)社会环境方面

独生子女现象和不良社会氛围是引发青少年叛逆暴力的主要社会原因。独生子女现象使得当代青少年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心理特质。生活环境优越,让其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他们见多识广,个性张扬。长期在长辈的宠溺下长大,较之以往,他们更显自私、敏感、脆弱,更易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

此外,一些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KTV等罔顾相关法律规定,向青少年开放,传播暴力、色情文化,让青少年误认为叛逆暴力是自我保护的最佳形式等。这些不良的社会氛围都在无形中助长了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三、青少年叛逆暴力策略分析

(一)完善自我认知系统

青少年应理性看待青春期和自己。一方面,可阅读一些关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方面的书籍,克服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可积极向老师父母求助,理性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认知系统,建立科学的三观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建立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教育者的忍耐和等待十分重要。有些青少年是因为不受家庭重视,在叛逆心理的推动下才过早进入成人社会,产生暴力犯罪等问题[2]。因此,要构建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鼓励、信任和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1.尊重与信任。教育者与孩子之间应真正做到人格平等,民主交往。教育和引导孩子时,要尽量忍住自己的价值观,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待孩子更好地成长。此外,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当众让孩子难堪。

2.建立安全感。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不同的情境会酝酿不同的心理氛围,不同的心理氛围将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3]。因此,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可以倾吐烦闷、释放压力的场所,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帮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感[4]。

3.积极关注与宽容鼓励。青少年涉世未深,难免犯错。若教育者习惯性地给予批评和惩罚,则容易导致孩子滋生自卑心理。教育者要用非评判性的态度去接纳孩子的叛逆行为和表现,对其进行积极关注,少一些挑剔,多一些鼓励,获得孩子的心理认同,有效减少反感和抵抗。

4.学会倾听。如若亲子关系不融洽,父母就应做到“少说多听”。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倾听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倾听可以帮组孩子释放压力、缓解情绪问题,从而能有效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激化。

(三)社会方面

加强对不健康网络、影视作品等的监控,正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青少年对待社会上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健全法制,加大惩罚力度。尽量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青少年叛逆是一种正常且普遍的心理现象,应得到理性地对待和及时疏导。尊重个体、关爱理解、帮助指导、守候成长是每一个教育者所必须坚守的准则。只有个体、父母、教师、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帮助青少年安全度过叛逆期。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2年修订版264页。

[2]刘荫.从高胖雇凶杀亲看青少年综合素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中学时代,2013,10:28.[3]徐士元.张英《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调试》.《江西教育》2004年第8期 [4]罗元 初中生叛逆心理初步探究及应对策略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年4月

(本文发表在《湘潮》)

第四篇:青少年学生应充分认识暴力犯罪的危害

少年学生应充分认识暴力犯罪的危害

一、少年暴力案件频发

6月21日傍晚,一段“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初中生暴打残害一小学生”视频在网上曝光,引发网络疯转和评论。视频显示,至少有两名年纪稍大男生殴打一名矮个小男孩,其中一人甚至将点燃的烟头丢进小男孩上衣里。

6月22日,又一起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几个女孩用脚踹打下跪女孩。打人的刘某一方共有9人参与,起因系被打女生黄某身为学生会干部,因在校管理与刘某发生矛盾。目前,涉案人员有7人接受了调查,2人在逃,其中年满16岁的刘某被刑拘。

22日晚,有网友发帖称,四川资阳乐至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图片显示,一赤裸上身少女被另外三名少女包围,有两女孩还对镜头摆剪刀手。有网友认出,两个女孩系乐至某中学初中生,另两人已辍学;受害者为在校学生。乐至警方已介入调查。

6月24日,@江南都市报V微博发布了一段视频,曝光江西省南丰县初二女生暴打初三学生。视频显示,被打女生一直低头,旁边几个女生围着看,不时发出笑声。

本月曝光的另一起未成年人暴力事件,更为触目惊心。6月10日,广东深圳六年级学生小韩被打,导致脾破裂并出血,进行了两次手术。24日,警方通报称,涉案学生蒋某(15岁)、邓某(14岁)、许某(14岁)被抓获,蒋某被刑拘。

6月29日,陕西商洛双语学校十多名女生在校外殴打一女生,这一幕恰好被市民拍到。7月1日,华商报记者走访核实,被打学生为双语学校7年级女生。目击者崔姓学生说,十多名女生对一名女生拳打脚踢,并不时大骂该女生,人群中有男生但未动手,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

二、少年暴力案件手段残忍,触目惊心

近期发生的多起少年暴力事件出现这样的情节: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摄裸照、持刀威胁……人们很难将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未成年学生联系在一起。他们为何要如此暴力地对待同学呢?他们应该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2014年5月29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公诉厅厅长陈国庆介绍,近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文化程度较低、外来未成年人所占比重较高、所犯罪名比较集中、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倾向、共同犯罪居多等六大特点。

针对学龄期(7至18岁)少年暴力事件频发现象,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对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 力事件进行了分析统计:有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占比42.5%、32.5%,前者比后者高出10个百分点。初中生一般处于13岁至15岁,高中生16岁至18岁,这一阶段未成年人多处于易冲动的叛逆期,缺少基本的罪恶感与罪责感。从对暴力事件的处臵结果看,因严重危害社会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不到三成,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罚居多。

三、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有关规定

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可见,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分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阶段,不满14周岁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行为,均不负刑事责任。

四、少年暴力犯罪的危害

一句话:害人害己。害人,就是伤害了对方,给对方的身体和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害己,就是同时伤害了自己及父母家庭,伤人者还能无忧无虑地好好学习与自由自在地生活吗?有的尽管够不上法律刑事处罚,也就是说判刑,但是,赔偿是跑不掉的,加重了父母家庭经济负担。

五、少年暴力案件成因

青少年暴力犯罪虽然有偶然性、突发性等特征,但是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受一定因素支配的,有其必然性。这些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等,其作用的发挥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的。

我们主要讲青少年自身因素 :

积极要求进步、学习认真的同学基本上都能遵纪守法。大多未成年人,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受父母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他们自尊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争强好胜,不易受外界拘束,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喜欢和别人攀比,有强烈的好胜心,做出成绩时自高自大,产生较强的虚荣心;失败时则灰心丧气,易自卑,自暴自弃。同时他们又渴望成熟,不受现实羁绊,但是由于受自身知识及社会经验匮乏的局限,他们又容易盲目蛮干,缺乏自控力。因而在外界诱惑刺激下,无力用正确的道德观法制观调控自己。因此当前青少年暴力犯罪多呈盲目性、情绪化、好冲动的特征。

六、少年学生如何预防暴力犯罪

一要把心思与精力用在学习上。学知识,长本领,努力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把心思与精力用在学习上的同学,基本上是没有时间与心思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的,知识积累的越多,是非对错的判别能力越强。

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以及小伙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谅互让,不要斤斤计较,心胸狭隘,也就是说小心眼。与人发生矛盾纠纷时不能冲动,要忍让为先,千万不要呈一时之勇、一时之快。矛盾激化时要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人三分就是高尚。

三要慎重交友。特别是要与那些品行端正、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伙伴玩在一起,要远离那么不三不四的人,特别要远离那些有不良习气的人,坚决杜绝“哥们义气”、“江湖义气”,千万不要受别人蛊惑和怂恿,千万不要为虎作伥。

四是心情不好、压抑时,要主动找人倾诉。要相信老师、相信同学、相信亲友,不要藏着掖着、闷闷不乐,不要自我封闭,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释放烦扰情绪。

五要积极参加学校以及社区组织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特别是一些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不该出入的场所坚决不去,比如酒吧、网吧、歌舞厅等。特别要远离网络暴力游戏,网络暴力游戏如同精神毒品,我们千万不要沉溺于此。

六要做到不随身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

第五篇:论文 文献综述

广告英语语言特色探析

摘要:广告英语作文一种应用语言,已经逐渐从普通英语语言中独立出来,发展为一种具有创新、精炼、生动、活泼等风格的非规范化的专用语言,它不仅在词语的运用‘句型的谋划上巧妙精细,在修辞的运用上也颇为讲究,从而产生独特的宣传效果,有效地影响受众对产品的态度,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关键词:广告英语;词汇特色;句法特征;修辞手法

广告即“广而告之”,它是广告主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向公众传播信息,以推销商品、劳务、宣传各种启事或观念的信息传播手段。广告除了有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的作用外,还有诱发消费者感情,引起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行动的心理功能,并能给消费者以美感享受的美学功能。

中国加入WTO后,中西方贸易的日益频繁,大量的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同时大量的中国商品也出口到国外市场,市场的竞争使广告的使用更加频繁,广告大战几乎趋于白热化,忧郁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而成了许多国家推销商品的广告语言,形成了广告英语这一比较特殊的英语文体,它也成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广告英语作为这种应用语言,受多门学科的诸多影响,使其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从英语语言学角度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它在选词撒会难过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这些语言特点使广告词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说服力强。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别具一格,如语意双关、文字游戏等,使人感到幽默中见智慧,平淡中显新奇。广告语言在形式上极具鲜明特点,或行文平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或一鸣惊人、耳目一新,有耐人寻味、久久不忘之效。广告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商业性的艺术。做为一种应用语言,广告英语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语体,广告英语作为一个独立体系已成为一个语言表达的重要方面,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研究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人通过收集大量的有关广告英语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探析英语语言在广告词中的有关资料中,通过本人的总结得出:多数资料主要从广告英语的词汇特色,句法特征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与普通英语的区别,并慎重对待英汉广告语在遣词造句方面存在的差别。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首先,一则绝妙的广告是设计者匠心独运,精心雕琢的心血之作,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一字传神。它在有限的空间、时间、篇幅内

传播信息,建立形象,刺激消费。因此,阅读和欣赏精彩的广告,了解其语言特色,对我们提高语言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对英语语言的审美意识。其次一则成功的广告可以吸引人们对商品的兴趣,便于消费者根据广告提供的信息及时找到自己需要购买的商品,丰富、活跃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引导人们的消费潮流。最后,广告作为争夺市场的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拓宽国内、国际市场,有效地宣传企业的产品,增加厂商的利润。

正是在这种背景和研究意义之下,本人在数据搜索中,主要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在搜索过程中,本人主要采取输入“题名”为主要的搜索方式,如需要广告英语方面相关的文献、论文及观点,本人就会在“检索词”里输入“boby language”,通过网络搜索和图书馆查阅者两种途径,本人就可以获得756篇有关文献资料,但实际上课提供本人实际需要的可能最多只有50篇。

在所借鉴参考的文献几书目中,本人根据需要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细分,对此主要将它们分为以下几方面分别进行简述:

<一> 论证广告英语语言的词汇特色方面的文献、论文及相关观点简介 这一部分涉及的文献主要是为了研究广告用语的词汇方面具有的特征,为了寻求强有力的实例支持,相关主要文献有:

1.Leech.Geoffrey N.:《Advertising in English》

在本书中英国语言学家G.H.Leech(1966)对广告英语中的形容词和动词分别做了研究,其中动词按其频率高低依次排列,前二十个分别是:make, get, give, have, see, buy, come, go, know,keep, look, need, love, use, feel, like, choose, take, start, taste。这些高频动词均为单音节词(monosyllable)。这些单音节动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可以说是英语中的核心词汇,易读易懂、意义明确。易于为人接受。同时让受众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很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合兴趣,又有助于强调广告的主题

2.陈贇贇: 《广告英语的高频动词及其词组的研究》

作者指出,动词是增加广告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试图探究广告英语中高频动词的特点以及动词词组的相关特征。该项研究结果试图为两个问题提供实证依据:(1)广告英语中最常见的动词有何特点?(2)为什么广告英语中的动词词组多以一般现在时和主动语态出现?这一分析结果不仅可以给英语广告的创作者以及英语学习者增进知识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增强对语言的认知和运

用能力。

3.郭贵龙 :广告英语中造新词的时效、方法及汉译

笔者对如何体现现代广告英语中生造新词的时效性;如何生造新词,翻译生造新词要注意哪些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概况了广告英语模拟新造词的几种方法:简化拼写创造广告英语新词、巧用错拼创造英语新词、使用前缀和后缀生造广告英语新词、合理组合创新广告英语新词组、虚构复合前置修饰语创新词、借用外来语创造生词。拼凑广告生造词增强了广告的“记性价值”、“审美价值”及“情感价值”。

<二> 论证广告英语语言的句法特色方面的文献、论文及相关观点简介

1.韩礼德,哈桑 ::《英语的衔接》

广告英语语篇的构成机制不同于其他语篇的构成机制广告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引人注目,通俗易懂,并且要使人读后印象深刻。正是这些需要使广告语篇的衔接机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语篇的衔接机制,而是形成了自己的衔接风格。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两种。语法衔接又分为四种: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词汇衔接也分四种:重复(repetition)、同义P反义(synonymyPantonymy)、上下义P局部—整体关系(hyponymy mer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王小芳 :《广告英语标题的句法探析》

本文旨在从句法层次方面对英语广告标题的特征作出分析探讨,在句型方面作者具体表现在简单句、主动态、祈使句、陈述句、省略句及感叹句等运用,使广告英语具有文字简洁别致、措辞独特新颖,句式精彩纷呈。

3.古玉芳、雷云 :《广告英语主题句的简约原则》

作者认为广告主需要承担广告费用,因而简约就成为经济原则在广告业中具体体现,经济原则是人类行为的一条根本性原则,对于语言而言,主要是尽量使用较少的、省力的语言单位来尽可能多的传递信息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广告语言的常用手段之一就是省略。本文从词汇、句法及文化语境方面进行了省略句式的分析,在简约原则指导下的省略,是英语广告主题句中非常常见且值得重视的现象。

<三> 论证广告英语语言的修辞手法方面的文献、论文及相关观点简介

1.布占廷 :《广告英语口号中头韵修辞探微》

作者指出,为达到最佳宣传效果,广告口号中大量运用头韵的修辞手法。文中把头韵修辞细分为词首辅音的重复、词首辅音连缀的重复、词首元音的重复、词首音节的重复、词首字母的重复、词首字母重复但是发音不同、相近发音的重复、非重读音节中或音节的中间或末尾。同时还阐述了构成头韵多用力量强的爆破音、摩擦音等,具有一定的语音象征性。本文结合大量的语料,就广告英语口号中头韵的种类几押韵辅音的分布特点展开讨论。

2.刘晓霞 :《论广告英语双关语语用功能与技巧》

作者认为在众多修辞手法中, 最受欢迎并且引起广大学者与研究者注意的的是双关语,作者把双关分为一词多义双关、同音异义双关、仿拟双关、语法双关等。双关语的运用, 能打动人心, 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但从语用学的角度去分析双关语,它违背了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中的第四种, 即说话人公然不执行某一准则。运用恰当的双关语能产生幽默、风趣、经济和警告的作用, 使人享受语言的美。

3.周结:《广告英语中的修辞特色》

广告英语中修辞手法运用频繁,本文着重探讨了广告英语中比喻、仿拟、双关押韵夸张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特色。广告英语的词法和句法以多种不同形式表现,构成了广告英语语言浓缩精炼简洁扼要创意新颖生动别致富于幽默韵律优美等他的,使广告语言成为人类社会展现语言艺术的重要方面。

以上是本论文作者研究撰写论文时一些参阅借鉴的书籍专著、相关文章及学术期刊,这些资料主要是与广告英语相关的一些知识,与本论文研究广告英语语言特色的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这些资料大部分涉及到具体的广告英语并提供了许多的实例。本人对广告英语语言特色不得不参阅和综合这些专业大家的文献资料,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资料多是专业人士或行业权威的成功论著,也是众多相关课题研究的主要参阅借鉴对象,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在这些资料中,相关到广告英语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包括词汇特色、句法特征和修辞手法都对本论文以后极大的参阅价值。广告英语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其研究范围和角度都很宽。就目前来说,无论是专业人士或行业权威对广告英语的研究都全面且深刻,但是广告英语复杂且多变,对其研究空间还是相当大。

参考文献

[ 1] 陈贇贇.广告英语的高频动词及其词组的研究[J].安徽。安徽文学。2009

[ 2] Leech G N.Advertising in English [ M].Lond on: Longman ,1966.[ 3]郭贵龙.告英语中造新词的时效、方法及汉译[J]培正商学院报.2004

[ 4] 赵静.广告英语[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 5]韩礼德,哈桑英语的衔接[M]外遇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 6] 布占廷 广告英语口号中头韵修辞探微[J]东方论坛 2010

[ 7]古玉芳、雷云 广告英语标题句的简约原则[J]网络财富 2010

[8]周结 广告英语中的修辞特色[J]咸宁学院学报 2010

[9]刘晓霞 论广告英语双关语用功能与技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0]王小芳 广告英语标题的句法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1]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下载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文献综述

    一、马克昌的观点。马克昌在《刑法学》中认为两罪的区别主要有:“1、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必须是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4种人;而诬告陷害罪......

    城市规划论文文献

    关于加强中小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探索与思考摘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城镇化......

    论文文献综述

    武汉纺织大学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院系名称外语系 专业班级 英语21002班 学生姓名XX 指导老师_ XXX 文 献 综 述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与世界......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论文大全

    论水稻基因组测序的进展及意义 在我刚刚确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课题的答案应该很简单。中国水稻基因组测序的意义无非就是,扩大中国粮食的产量,进一步解决中国光大人民......

    音乐文献与论文写作1

    《音乐文献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业——文献综述浅谈和声分析在曲式分析中的作用音乐系 0级(2)班姓名:学号:219得分:[摘 要]在学习曲式分析之前都或多或少的学习过和声学,在分析作品......

    反恐反暴力论文

    反 对 暴 力 恐 怖 维 护 民 族 团 结 近期,新疆连续发生多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给新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这些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充分暴露了暴力恐怖分子反社......

    克林顿总统关于青少年暴力的演说

    克林顿总统关于青少年暴力的演说名人演讲稿THEpRESIDENT:Goodmorning.AsIenterthefinalweekofmypresidency,I'mextraordinarilygratefulforalltheprogrewe'vemadetogetherth......

    克林顿总统关于青少年暴力的演说

    克林顿总统关于青少年暴力的演说名人演讲稿THEPRESIDENT:Goodmorning.AsIenterthefinalweekofmypresidency,I'mextraordinarilygratefulforalltheprogrewe'vemadetogethe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