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二十项修炼

时间:2019-05-13 13:2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的二十项修炼》。

第一篇:教师的二十项修炼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它如一缕缕春风,温柔地拂过我的面颊,温馨地停驻在心里,让我不断地反思、学习,让我对教育机智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一)修炼教师的思辨的智慧

反思能够唤起老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问题的关注;反思能为自己实践中的教学行为过程及效果获取“第三只眼睛”;反思能够于同伴、专家多元的精神碰撞交流中形成张力。因此反思也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育上的大小智慧,与“道行”的深浅分不开。“道行”不是仅以工作年限论深浅,而是凭积累论深厚,初理论累积而外,作为实践智慧之一的反思是更为重要的积累,对自己的或他人的教育教学之路形成反思,在笔尖行走,留下痕迹,思辩的教育实践智慧,怎能不与日俱增呢?

(二)修炼教师解读文本的智慧

教师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以文本为媒介,与潜在地存在于文本中的作者见面,发生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解读中,需要有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一是靠逻辑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理”;一是形象思维,读出文章内在的“情”。这两种思维活动交融一体,既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又可以受到感染,也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解读文本,需要教师悟谴词造句之妙;需要教师悟布局谋篇之美;需要教师悟字里行间的意趣。然而可悲的是,现今仍有不少的教师自身不具解读文本的智慧,缺乏老老实实、认真解读的精神,缺乏独立建构的能力,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流诸肤浅,在自身对文本的解读心存恐惧之余,甚至手握所谓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在学生纷纭的解读面前,堂而皇之地学起了“南郭先生”。

教师解读文本当然离不开分析这样的技术性手段,进行理解和把握,但是,更要用体验去触摸、去品玩、去探究,让自己的心灵和智慧都全部激活这样的解读和构建,文本的价值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凸现,同时,教师解读的本质不在于复制历史和文本的原意,而在于质疑、创造性的阅读,更在于用审视的目光关注文本中透露出的思想意义和思维轨迹,捕捉文本对学生能力智慧发展构成影响的着眼点,让学生的智慧经历一个亲历、发现的过程,经历一个与先人智慧相照应的过程。

(三)、修炼教师点燃学生心智的智慧

在学生确实跨不过坎的时候,教师要把握此时学生的“阻塞点”,教会学生去沉思,去倾听,去述说。“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绿荫来”。把教师自己的解读体验和知识背景,用动情的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传递给学生,唤醒学生的心

志,在教师“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的言语智慧下,用激情用心灵点燃学生心智的智慧。

(四)、修炼教师应对偶发事件的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生成的课堂场景或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

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具有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二是教师具有对学生诚恳爱护和尊重的态度。三是教师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教育技能。

应对能力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提高: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或将错就错,或先扬后抑,或借机导航,或巧留空白。发掘与课堂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猝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化害为利,发挥教育智慧;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在师生共同的问题探讨中化解矛盾冲突,展示教学机智;在吸收学生独具慧眼的教学批评意见中提高教学境界;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

此外,教师还要有独立的科研智慧,真诚的爱的智慧等。正如现象学教育家的代表人马克斯•范梅南认为的,教育智慧的核心是指向儿童关心品质的,没有关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智慧。

当今的人类文化正从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教育必须走向智慧的培养,只有智慧的教育才有发展的生命力;只有教师本身有智慧,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人。让我们一路与实践智慧牵手同行。

第二篇:教师的二十项修炼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

第一篇修炼教师形象

修炼之一: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马克·吐温说:“服装建造一个人,不修边幅的人在社会面前是没有影响力的。”的确,人是衣服马是鞍,花想衣裳云想容。服饰影响人的品位。

修炼之二: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意义。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教师的微笑拥有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要面带微笑进课堂。

修炼之三: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本·琼生说:“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修炼之四: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万世师表孔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习惯成就人生,习惯决定成败,习惯是一种成功。

修炼之五:教师的宽容——一种教师美德。古语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严师出高徒。”而宽容,是一位具有人格感召力的优秀教师应具有的一种优秀品质。教师的宽容是一种力量。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

修炼之六:教师的德性——用德性育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德性既是一种品性,也是一种智慧。

修炼之七:教师的智慧——成为一个大智的人。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古希腊时期,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国还有“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之说。

修炼之八:教师的情感——做个多情善感的人。卢梭说:“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悟性。由于情感的活动,我们的理性才趋于完善。”人是一种情感性的动物。稳定的情绪与丰富的情感应成为教师感动力的源泉。“爱”字为先,铸就高尚的师德。

第二篇精炼教师生活

修炼之九: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有谚语说:“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有规划,才能有目标,才能有动力。没有专业发展规划,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成长,是很难想象的。

修炼之十:教师的阅读——过一种阅读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对“读书人”来说,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吗?

修炼之十一:教师的研究——专业发展必经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教师是教育研究的生力军。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

修炼之十二:教师的反思——新型教师的必备能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人自我觉悟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教师应勤反思,把教育反思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行为。

修炼之十三:教师的写作——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契诃夫认为:“必须写自己看见的,感觉到的,而且要写得真确、诚恳才成。”一名优秀教师,要学会表达自己,而写作则是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

修炼之十四:教师的幸福——体悟教育之美。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师的幸福之源是学生,是学生的成熟,是学生的理解,是学生的一颗善良的晶莹剔透的童心。

第三篇锤炼教师专业

修炼之十五:以生为本——人的教育。普卢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育的中心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魏书生说得好:“当你把学生看成天使,那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当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就天天生活在地狱里。”

修炼之十六:课程意识——超越书本中心。杜威说:“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一个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就决定了他如何实施教学,他的课程视野,甚至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修炼之十七:跨越边界——知识之后是什么。赵汀阳说:“知识不足是科学的问题,更是与人的命运和幸福相关的问题。”对单一教学局限性的超越,是潜移默化的价值教育。

修炼之十八:教学艺术——学习的革命。佐藤学说过:“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教学是一门艺术。

修炼之十九:寻找声音——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修炼之二十:教育之梦——做个有信念的教师。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快逃出这种境地。”人是要有信念的。没有信念,便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理想的追求。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在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是不能站稳脚跟的。教育信念,是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分水岭。

据说工作有四种状态:第一种,工作是使命;第二种,工作是兴趣;第三种,工作是饭碗;第四种,工作是苦差事。至于想要达到哪种状态,就全由自己选择了。

其实,看待工作不必那样悲壮,那样悲观,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乐趣的。前几天我读台湾学者傅佩荣写的《国学的天空》,书中提到了《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很熟悉,但傅佩荣却抓住了其中的一个细节,当骨肉分离的那一刻,描写庖丁神态的一个词是“踌躇满志”。卑微的工作,卑微的地位,怎么会“踌躇满志”呢?作为哲学家的傅佩荣解释得很好,他说:“人不要在乎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你把事情做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固定的规范中精益求精,从技术提升到艺术,到达出神入化的境界,以至于别人看起来,觉得很美妙,很值得欣赏,你就不妨享受‘踌躇满志’的快乐。”所以说,做老师也好,做其他工作也罢,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工作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并进而去享受其中的快乐!教育,我们从事的神圣事业;教师,我们所选择的崇高事业;育人,我们所承载的终身使命。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附:《教师的20项修炼》读书笔记

1、对没有理想的人来说,现实成为一切拒绝理想的托词,宁愿在平静的绝望中慢慢死去,即使光明的康庄大道摆在面前,他也会把它看作是死路一条。追求理想的过程或许是曲折的,甚至是痛苦的,只要透过现实的迷雾,捕捉到前头的一丝光亮,我们都要为梦想而活着。因为,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2、教育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我们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共享人类的文明成果!

3、教育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可悲的是,陷于功利追求中的教育及其之中的人们,大多麻木不仁了,铁石心肠,没有任何“感动力”。前不久,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女儿初中毕业照毕业合影时,全体校领导没有时间到场,毕业照合影中学校领导的形象是后来用电脑合成的。听到这个故事,我真的十分愤怒,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名校的校领导在忙些什么,学校领导如此的麻木不仁!面对即将毕业跨入人生新阶段的孩子们,连给孩子们一点真实的记忆都那么吝啬,他们能够感动谁?我始终觉得,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家长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4、教育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理想和信念,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使学校真正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发展型、学习型组织的理想和信念。美国教师工会对全体教师发表了一份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饱含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誓言”,使人铭记教育的追求,教育的使命,唤起对教育的美好憧憬以及为之奋斗的动力。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5、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越来越多。譬如,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成为研究者、指导者、合作者、创生者、开发者;讲课的语言像播音员,教学行为像演员;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积极生活的指导者或引导者;要像慈母一样关爱学生、像严父一样要求学生;在处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教师又要像一位社区教育工作者;对待同事,教师要成为同伴互助者、自主反思者、改革实践者。应该说,这些角色的要求是合理的。但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位教师能够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

6、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有一位教育家曾经做过一个因素分析,该研究表明,如果要把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需要涉及108个因素,而要把一个儿童培养教育成人,则涉及1019个因素。处理如此复杂的因素,教师不去承担多重角色职责,行吗?当然,这里涉及一个“度”的问题。角色冲突无度、角色负荷无度、角色期待无度。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把一切的失误都归于教育或教师,不能把一切的成败归结于教师。人们对教师、对教育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种等待。

7、面对角色冲突,中小学教师需要真正进行教师规划,学会教师智慧,具有教师德性,坚定教师信念;面对角色负荷,需要中小学教师真正养成教师习惯,关注自己身心健康,经常保持微笑的心态,缓解教师压力,感受教师的幸福;面对角色期待,需要中小学教师真正坚持教师阅读,形成教师思想。

8、“蜡烛”“春蚕”“园丁”的隐喻本意是用来赞美教师,却也存在忽视教师自身利益、成就需要的问题。“水桶”“炮手”的隐喻暗含着教师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容器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前流行:你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显然把教师的角色单一化了。英国有位数学家在批判中小学教育中功利主义现象的时候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中小学教育里,每个学生就是指向大学的一门大炮,12年的基础教育就是由教师不断地往炮筒里塞火药的过程,教师就是炮手,12年准备期到了,炮手点燃了每一门大炮,结果,有的大炮打到了目标,有的没有。无论是否打到目标,那一门门大炮剩下的都仅仅是空壳。无论教师是什么的角色,都不要失去了人性。只要他真正把学生当成人,把自己作为一个有思想、有价值、有情感的人,他的角色职责就会得到践行。

9、人是要有信念的。信念是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是人在自我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信奉的观点,是需要坚守的理念。信念与理想、理念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没有信念,便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理想的追求。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只能像风中芦苇墙上草,没有根基和方向,没有坚持和坚韧,完全听任风吹草动的摆布,听任流言蜚语的支配,受制于他人的蛊惑,受制于落后陈腐的思想,丧失自己的处事立场。

10、教育是一种需要信念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没有信念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否还属于教育的范畴,真令人怀疑。教师的信念是教育场景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的思想和教育的理想。人们通常所说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质是指去除或消解教师误以为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去信奉并坚守正确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11、美国教育家杜威从1896年创办他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就一直坚守着他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应该说,无论是一位大家的教育信念,还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信念,大抵都内在地蕴涵着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及其发展的理解。就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来看,教师信念的核心是教育价值观和学生发展观。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教师的信念首先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它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其次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它包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信任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再次是教育本质观,它涉及对教育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即关于“教育究竟是什么”的看法。在教育本质观上,教育即解放儿童个性,教育即培育儿童生命价值。这些信念是教师信念的内核。当然,教师的信念可以分成若干层次,新课程中强调的体验观、建构观、生成观,都是其内核的具体化。对每个教师而言,其信念可能是非常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命题。

12、为信念去投身辛苦的、繁琐的教育工作,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教师的信念蕴涵着教师的信誓,蕴含着教师的激情。成都磨子桥小学的教师誓言就蕴涵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激情:教育,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教师,我所选择的崇高职业;育人,我所承载的终身使命。我宣誓:我将全身心投入我的工作。我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孩子,我都能改进他的现状,都能让他受益,都能让他爱上我。我将努力钻研教学内容,用崇高的价值准则去引导学生刚刚萌生的意识,为此,我将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示范者。即使非常辛苦,我也将坚定不移地实现这些承诺。并时刻准备着,责无旁贷地鼓励我的同事们做到这一点。我将存幸福从教之心,立振兴教育之志,扬教育改革之帆,育天下之英才。当桃李芬芳之时,我的青春就展现在孩子们灿烂的脸上,我的希望已铸成孩子们人生的辉煌。

13、有教育思想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要通过抗争来坚守它,承诺它,实践它。是什么因素在干扰着教师的信念,消磨着教师坚守教育信念的意志?答案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知识授受主义的教育倾向、功利主义的教育评价、控制主义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混血儿。有目共睹的是,当下的中小学和教师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和发展,谈教育的信念并践履信念何其不易。面对渴求尊重与理解的幼小心灵,面对祈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稚嫩少年,我们不少的教师怀揣教育良知,艰难地信守“为每个孩子提供一生都值得回味的优质基础教育”的诺言。但总有魔鬼现形,试图泯灭教师的信念。当下的基础教育,教师的信念模糊了,失落了!与其说“救救孩子”,不如说“救救信念”!教师信念的危机才是基础教育最深重的危机!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拟或教育行政官员及教育理论工作者,可能都得反思心中的教育信念,召回教育信念。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许是教师的信念。

14、教师的课程意识不是可有可无的,明确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教师角色乃至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是以自己对课程的独特理解为基础,从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等维度来整体规划教育活动和行为方式,从而为课程的动态生成者,因此可以说,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一方面,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如何看待课程的本质,如何理解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教学质量观以及教育评价观。从而也反映着不同的教育观。另一方面,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对整个教育活动体系的认识与理解,也影响着教师对整个课程系统的认识、理解与处理方式。教师如何处理教育活动体系中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与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他的课程理解。

15、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只是教给学生知识的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注定是关注知识之后的价值、意义和目标的。

16、知识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人们通过它能够了解与知道事物、事务和世界是怎样的,更在于通过它,人们能够形成了解与知道的方式方法,养成智慧,并获得处世的感悟。如果说,知识对于人认识与理解外部世界的价值属于外在价值的话,那么知识对于人认识、理解并觉醒自我内部世界的价值则属于内在价值。真正具有伟大力量的知识是兼具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知识,真正优质的教学是内外价值兼具的教学。

17、任何知识,都具有三个内在的构成要素:一是内容,二是形式,三是意义。内容即知识的内容,是指知识所反映的事物内在规律。形式,即知识的形式,是指知识自身内在体现的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形式。意义,是指知识所具有的与人生存与发展存在的关联性,是对人处理问题所具有的启迪作用。知识的内容是以符号的形式表达的,人们谈及知识,往往所说的仅仅是知识的表层内容。有些文字,带着深邃练达和智慧仁爱,从古代走来,在我们的头脑中沉淀出仁者和智者的品性与形象,令人终身受益。有些文字,蕴涵思辨哲理和生命活力,从遥远的国度涌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恰似盏盏明灯,照亮人们的生命行程。这些颇具内蕴和魅力的文字,从遥远的时空远行而来,我们无需穿越时空隧道,便能体悟到它那永恒的力量。

18、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是现的,但不知有多少个教师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这些文字在学生的一生中,究竟能够走多远?也许只有那些伴随学生一生的生命旅程的文字,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在教师向学生所传递的信息中,究竟有多少文字能够陪伴他们的整个人生旅程远行?我们每个人在中小学时期都学习过大量的符号知识,但究竟还有多少符号知识能够终生受用?其实,真正让人终生受用的不是那些符号知识本身,而是符号知识背后所隐含的内在价值,是其内具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大凡能远行的文字,都是思想的嫁衣。与其说教给学生文字,不如说教给学生思想;与其说教给学生知识,不如说教给学生德性和智慧。文字的远行,其实是思想的远行。人类获得与创造文字的方式,其实是人类成长与发展的方式。短视的教育,往往教给学生文字,却忘却了启发学生思想。

19、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还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情感交融、观念沟

通的活动。学习方式最核心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升华的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建构方式。要达成思维品质优化、情感升华、价值观建构等深层次目标,必须实现学习方式的整合与优化。学习方式如果把教学活动或学生的学习仅仅看作是获取符号知识的活动,那么接受性学习是最主要的方式。但面对符号知识获取以外的目标而言,仅仅采取接受性学习,显然有问题。因为接受性学习难以满足师生情感交融、观念沟通,尤其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发展学生所经历的学习方式越单一,越表层化,其获得的发展机会就越小。

20、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来的,更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他们鲜活的教育生活中来,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责任中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的!

21、做个有思想的教师,需要心中有梦想,胸中怀信念,需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需要与现实和困境抗争,需要尊重儿童的地位、儿童的人格、儿童的潜能,需要关注教学的细节并反思教学的问题,需要确立正确的核心教育价值观,需要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生命火种!需要激发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切实赋予他们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2、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重要的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成为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对待任何教育问题,首先要想一想:我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我对此有自己的基本观点吗?我的观点合乎教育的本质吗?是否具有清晰的价值观?对待重要的教育行动和策略,也要想一想:这样行动合理吗?是否有更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更优化的策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通过观念的积累,便成为自己的思想。你想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吗?赶快去读书,赶快去研究,赶快去反思,赶快去总结,赶快去提炼,赶快去合作,赶快去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赶快去找回梦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赶快去成为你自己!

23、即使你还没有自己的思想,但你同样拥有思考的权力,即使我们经过努力也难以成为刘翔,但我们同样能够享受奔跑的快乐。心还在,梦就在!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不要说什么为时已晚,只要行动,就会有思想的灵光,就会有美好的未来!

24、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真正优秀的教师,是个理想主义者;真正的教育家,是个理想主义者;真正的教育理论家,是个理想主义者。因为教育是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活的,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事业,面向未来是教育的基调。理想主义的教师、教育家、理论家,绝对是个富有前瞻性、先进性的教育工作者,是个具有批判精神、反思意识的教育工作者,是个不安于现状、追求卓越的教育工作者。

25、理想主义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拥有教育信念和梦想。没有教育的理想、信念和梦想,只可能被教育的现实所蒙蔽、所困扰、所束缚,逃不开现实的藩篱甚至枷锁。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工作者,大多数是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他们只可能在这种令人可怕的境遇里无谓地消磨精力甚至整个生命。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多少人还有自己的教育梦呢?一个彻底的教育现实主义者,是难以达到教育应有的精神境界的。

26、理想主义者,一定是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所谓完美,始于追求,止于至善。理想主义的教育者,总是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现实,不限于条件而拒绝卓越,而是创造条件去体验追求的过程,感悟创造的激情和喜悦。所谓理想,乃对未来有所憧憬,对现状有所超越,对生活有所感悟。理想主义的教育者,应该是对教育充满激情的,对明天有所希望的,对学生的成长有所期待的。

27、理想主义的教育者不是空想主义者,不是幻想主义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急躁冒进,不是理想主义的教育者。因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实践,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积累和耐心。要追求教育理想,就要有所改变,有所行动,有所对改革的亲历,有所思想。处于理想和现实冲突中的教师,一定要努力寻找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教育思想。要知道,开始寻找自己声音的时间越晚,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三篇:《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

书中有一句话: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多一点微笑呢?这也唤醒了我过去对微笑与生气的思考。人最好不要生气,因为生气会让一个人生病,很多老师不微笑,往往选择的是生气,一走进课堂,那种气就产生了,一看到孩子顽皮,那种气就出来了,一看到孩子考试不好,那种气就大了……老师真的应该微笑,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微笑呢?浪漫的诗人说,微笑是一缕阳光,每个人都像需要面包需要空气一样需要它。教师的微笑,是一盏灯,照亮暗淡的心灵,驱散学生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学生还不够坚定的脚步。微笑能在我们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情感交流、心灵感应的桥梁,能使我们的孩子像如饮甘醇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虽然无声,但它代表着一种宽容、一种认可、一种接纳,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使人产生心灵的相通。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是扑面的春风,它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但是当你每天遇到的是同样琐屑的事情,压力颇大的工作,你怨天尤人,怒气冲天,你的脸上还会有微笑吗?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们对教师真诚的赞美,但从教十几年来,我也深知教师是个劳心劳力的职业,课堂四十分钟滔滔不绝的讲解,课后批改成堆的作业,还要钻研教材、辅导学困生、接待来访的家长,殚精竭力,身心疲惫,脾气与压力成正比,微笑这一自然的表情好像越来越与我无缘,然而,在读了这本书,经历了几件事情后,我深知微笑是每个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表情,它是让学生倍感亲切,倍感温馨的良好的教育方式。

幸福的诠释是微笑,快乐的意义是微笑,温暖的真谛是微笑,挫折的鼓励是微笑,坚强的象征仍然是微笑!”让我们用“微笑”这个纯真而自然的表情,来浸染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吧!微笑着面对同事领导,面对事业;微笑着面对亲人朋友,面对人生……

第四篇: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书笔记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书笔记

读《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这本书就感觉到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每位老师内在的品质和修养的程度。本书的作者用了10年时间写完的这本书,是很值得所有教师去细心品“读”的。因为此书中有许多的细节、许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是需要我们去追逐、领会;去反思和品悟的。应该说,每一项修炼对我们教师而言,都是能受到启发和值得深思的。

而我对第一篇中的教师的微笑这一节,感受尤为深刻。书中所言“微笑是教师的一种积极肢体语言”。我很赞同。众所周知,世上最美的微笑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因为它的亲切与神秘,让全世界的人为之倾倒,蒙娜丽莎也因此神化成美的象征。我想这就是来自微笑的魅力!微笑是一种亲切的语言,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微笑是一缕柔和的阳光,温暖别人,明朗自己;微笑是一曲无声流淌的的音乐,能调节紧张的气氛;微笑是心灵相通的七彩阳光,可融化你心中的冰雪,使生命更加灿烂。我们的教育最需要微笑,学生也需要微笑的老师。因为教师的情绪,教师的脸色,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的这一书告诉我们,微笑是一种力量,教师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学生看来,老师的笑容就是对他

们的理解、信任和宽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曾做过调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总效应=14%的文字+35%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一公式足以说明教师面部的亲切表现(如微笑)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微笑是和蔼的体现,微笑是亲切的象征,微笑是师生交流的和谐方式。微笑是教师教学基本功内涵的自然流露,它能给学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微笑已作为一种现代教学艺术潜入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要把美丽的微笑留给可爱的学生们!因为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是一句不学就会的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若是人人都擅长运用这美丽的语言,让微笑成为连接人际关系的纽带,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确实,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令人尴尬的僵局,沟通彼此的心灵,使人产生安全感、亲切感、愉快感。当你向别人微笑时,实际上就是以巧妙、含蓄的方式告诉他,你喜欢他,你尊重他。这样,你也就容易博得他人的尊重与喜爱,赢得大家的信任。生活中多一些微笑,也就多了份安详、融洽、和谐与快乐。美国的卡耐基说:“微笑,他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它丰富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它产生在一刹那间,却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虽然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永恒、是经典,没有人能与之比美,但是只要你露出真诚的笑容,你就是最美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善意的微笑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所以,教育教学中运用微笑的艺术,就能使教育教学管理犹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古希腊有个杰出的哲学家叫德莫克利特,总是笑脸迎人,不摆架子,被人们称为“含笑的哲学家”。由此受到启发,现在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服务业如商店、宾馆的服务员都开展了“微笑服务”,目的是取得良好的情绪效应。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微笑是大家都喜欢的一种表情,能在心理上给人一种不错的感受。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微笑更是教育的语言,它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语,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平时在和学生交流时,我问过学生,(有的是学困生)“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多数学生都说,不喜欢凶巴巴的,会讽刺伤人的体罚的老师。喜欢和蔼可亲与他们有共同语言的老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大都喜欢面带微笑的和蔼可亲的老师。如果教师讲课时心情舒畅,态度从容,表情安详,面带微笑,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活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阴沉着脸讲课,学生的心情也会变的压抑,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教学质量就一定会受到的影响。由此可见,把微笑带进课堂是教师上课情绪的最佳选择。

从《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这本书中,本人不仅看懂了微笑是教师应必备的重要的外在表情,更读懂了微笑在教育教学中内在的深刻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管自己的心情是如何的,我都要告戒自己,面对学生时,露出自己真诚的微笑,因为微笑是教师最美的语言。教育者的微笑具有魔幻的效力。要相信再顽皮的学生,再喜欢挑错的学生,再怯懦的孩子,再自卑的孩子,都不会拒绝微笑的。如果,每堂课教师都应以微笑为主旋律贯穿始终,以微笑开始,以微笑结束。即便是课堂有违纪者,老师也依然保持微笑的面容,微笑教育,微笑批评。这样再顽劣的学生都会因微笑的利剑砍断恶性的枝丫,再冷漠的学生都会因微笑的火光温暖缺爱的心灵。不难想象,当老师时时都是微笑讲课,微笑待人,自然而然,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与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无处不微笑,的图景是多么美好。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自然就靠近了,就会齐心协力的为学校的发展奋力拼博的!

第五篇:《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

2015年暑期师德培训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心得体会

武当路小学 徐家玲

2015年暑期师德培训会上,我们学习了《中共的政治规矩是什么》《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茅箭区教师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二十项修炼》等内容。下面我就学习《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谈谈我的体会。

文章从18个方面阐述教师的修养,感悟,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信任,教师的大智慧,教师的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教师的自我规划,教师的宽容,教师的以生为本——人的教育,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等,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也在协助家长,协助社会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正如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上名牌大学,出国等,但是孩子的能力有限,就像我们的五指伸出来也不是一样长的,特别是我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我们除了知识技能的教育,更多的是做人的教育,成长有序――先成人,后成材。“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需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的感触颇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作为教师,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也是人际交住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师生关系的和谐还是紧张,往往由于教师有意无意的言行所造成。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句话可能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学需要激情,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够引领学生有好的精神去学习。曾经有人这么说过“搞教育的人,首先不是看他的学历,而是要看他是否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孩子。” 我想,其实就是教师的激情。一个不热爱教育的人,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哪怕他已身在教育。的确,教学工作不能缺乏激情,只有有了工作激情,才能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作为老师,教学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在课下,如果你没有对工作的激情,就不能融入到学生中去,就会缺乏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也就体会不到与学生同行的快乐.如果你对工作没有激情,也就懒于去专心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也就不会有所创新.如果你工作没有激情,课堂上你也不能满怀激情的带领学生去攻克知识的堡垒。在课堂上,老师就象领兵打仗的统帅,试想一个没有激情的统帅,一个没有斗志的统帅会带领他的士兵打漂亮仗吗?有了激情,每天虽然辛苦忙碌着,但我快乐。有了激情,我辛苦,我忙禄,但我快乐,我收获。

一切成功取决于态度,因为态度就是一种能力。对教育工作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态度本身是一个师德问题,正所谓思想照亮行动。一个态度端正的人才会不断加强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才会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才会保持一份平常心,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善待每一个孩子;才会用阳光般的心去发现学生心中的“阳光”。好态度让我们执着,执着让我们投入,投入使我们成功,我们的成功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只有这样,不断反思,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自我的对话和超越。有一个好的态度,自我反思才会主动和深刻,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不断通过自己的“成熟”带给学生更好的教育模式。

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教育,便决心勇往直前,用现代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武装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甘愿为学生奉献我们的一切。

下载教师的二十项修炼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的二十项修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 漳澎小学陈建色 我在这个学期里阅读了《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一书。这本书是郭元祥用10年时间才写完的一本书,但却是教师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一本......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

    读《教师的20项修炼》有感 本学期,学校发了一本书,要求教师学习。是郭元祥教授的《教师的20项修炼》。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我都会尽量抽出时间细细品读,虽然很辛苦,但收获很大,可......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书笔记

    做一名有魅力的老师本书共包含三篇: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和锤炼教师专业。这三篇里共有二十个主题,这二十个主题就是作者所阐述的教师应该进行的二十项修炼。 打开这本......

    读《教师的二十项修炼》有感

    修炼教师形象,做合格幼儿教师 ――读《教师的二十项修炼》有感 梁才实验幼儿园王芹芹 我认真阅读了郭元祥教授《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中的第一篇修炼教师的形象,他用10年时间才......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五篇范文)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之读后感 石楼中学何素萍 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一书,觉得受益无穷,里面的每一个篇章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反复翻阅,我尤其对其中的第三篇深......

    读教师的二十项修炼有感

    读《教师的二十项修炼》有感 中国有句谚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有一条重要的建议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1200字

    翻开郭元祥教授十年磨一剑著成的《教师的20项修炼》,起初并不觉得厚重。三篇二十个小章节,从教师的常态案例开始作为引子,然后依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许多的案例读来亲切、......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5篇范例]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 武威四中赵水琴 假期我利用空余时间读了两本书籍,其中一本叫做《教师的20项修炼》,是郭元祥教授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的一部著作,是从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