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如何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第二篇:我对差生的理解
谈谈我对“差生”的理解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一样。另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班内出现部分学习落后的学生,情况纯属必然,作为教师首先应正确对待。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越是差生,越需要我们加倍呵护。所谓差生也有不同的具体行为和心理表现。一般来说,中规中矩的差生在心理上都有较脆弱的一面,他们遵循的仍然是向好学生学习和努力的行为标准,但因知识基础、群体关系、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无法摆脱差生的标签,因而内心常较为压抑,故心理创伤感也较多。有些玩世不恭,放弃好学生评价标准观念束缚的学生则相对较轻松,他们不再只认定学习这一条路,但对家长、老师的强迫其认真学好知识,则会有抵触甚至对抗心理。一提起他们,一直令老师束手无策,有的老师干脆置之不理,任其发展。这样就导致部分差生,通过上课破坏纪律等,寻求老师的关注,以求得受到关注的心理满足感。
分析“差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原因:
(一)没有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原因非智力因素构成了学习的内驱力,包括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虽然这些不能像智力因素一样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它也属于动力系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差生的智力水平一般都在中等以上,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学校老师的事,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自己的学习活动是被迫的行为。他们对学习也没有兴趣,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习不好,玩电脑游戏却是高手,因为感兴趣,所以他们会投入其中,而学习不能。意志力表现薄弱,他们在学习上畏难,爱玩,因为玩的过程不需要意志力的维持。
(二)学习方法欠缺随着年级上升,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孩子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的应对学习上的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的现象。在高中阶段,要求孩子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孩子还只是一味的依赖老师,没有自己的方法,那么当这种依赖关系变得稀松时,孩子就无所适从。所以有的孩子表面上看并没有调皮捣蛋,但成绩也总是上不去。学习成绩落后,不爱学习,但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并非智力因素引起的。
(三)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步伐。学习过程是有着连续性和继承性的,教学中的知识也是有一定的系统性,如果刚开始没有学好,很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会很明显的影响后续的学习。
分析差生心理特点,我们应该认识到:
(一)自卑心理在传统观念中,差生被当作坏孩子,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或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没有信心,消极,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形成后,会影响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同伴交往、亲子关系等。
(二)戒备心理差生因为成绩不如意而受到的批评较多,这样人们容易在心目中将这点不足扩大化,认为差生喜欢做坏事。即使他们做了一些好事,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周围环境的信任缺乏使得孩子将委屈感慢慢转化成戒备,表现对关爱的不理会与漠视,不轻易的接受别人也不向别人示好,这其实正表明他们需要关爱,需要理解和信任。
(三)逆反心理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有上进心的,差生也是如此,但取得了不理想成绩后,由于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成绩缺乏理性的思考,武断的将一些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理解与情感需要被忽视了,他们从心底里开始“抱怨”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处处对着干。
(四)惰性心理差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很少能获得学习成功的经验,学习成了无趣的事情。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丧失,是差生惰性心理的根本原因,他们变得贪玩,偷懒,害怕学习。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和鼓励差生,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给他们更多理解,帮他们建立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才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差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落后状态,赶上或超过先进。
第二,要相信差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差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差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因此,他号召全校教师对差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和物质力量感化差生,让差生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差生在心灵上虽然受到了创伤,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尽管这种心理需要有时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动力。
第三,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差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实效。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第四,对差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差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差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差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第三篇: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专题
敬爱的党组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认识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入党动机,明确了党员的条件级基本要求,对党的纲领和党的核心人生价值体系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就必须要促使自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在实际行动中付诸实践活动。
我觉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广大劳动人民使我们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才能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艰辛劳作着。农民一年四季忙碌在土地上,工人夜以继日的在工厂的车间里挥洒汗水,教师则365天都奋斗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三尺讲台;清晨,清洁工人在我们酣睡着的时候已经开始清扫街道;深夜,医生在我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或许还在紧张地给病人做手术……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衣物、知识,他们用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使我们得到健康和充实的生活。难以想象没有他们,我们的社会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而光荣的,我们面对他们应该肃然起敬!同时,我们应该反过来,尽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不是一种补偿,也不是为了报答,而是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深深热爱而生发出来的情感。
那么,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探讨。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我们正在求学途中,我们的知识技能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我们能做的事似乎很有限。我们提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严格要求自己不乱扔垃圾,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去孤儿院货敬老院开展爱幼尊老的活动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很小,而且是在社会道德的要求之中,也就是说,人的良心也要求人们这样做,那这些小事也可以被列入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范围之中吗?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疑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得出了可定的答案——这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应该做的,这是人类的美德,也是共产党员的美德。因为是小时,所以即使社会公德对每个公民有这样的要求,很多自私自利的人也不会主动做这些小事。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就不能够假装看不到,因此,我们要去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给那些心存私念的人树立一个榜样。
我们现在能做的,的的确确是小事,一方面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使自己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并且为将来能做为人民服务的大事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虽然是小事,但如果人人都做,人人坚持做,就会积少成多,对国家和人民是有很大作用的。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我对安全的理解
我对核安全的认识与理解
核电因其物理本质决定了“核安全是核电厂的生命”。在核电厂、核电管理和监督部门以及相关产业,营造和培育不同层次的“安全文化”才是保证国家核电安全的“命根”。
安全文化即是企业内部形成的良好的安全氛围,企业全员同心同德、朝着一个目标——安全生产而努力,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行为习惯,而且与单位的组织机构及行政管理政策有密切关系,要建立好的安全文化,必须自上而下,从高层开始贯彻,运用政策及规定来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发挥员工自身的积极性,天长日久形成企业固有的安全习惯以及员工头脑中固有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是引导单位工作作风、个人工作态度及思维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通过研究单位和个人的种种具体表现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是种责任,作为一名从事核电行业的工作人员,安全高效地运行核电厂,确保人员不受伤害、设备不受损坏是我们的责任;保证工作质量、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是我们的责任;一旦发生事故迎难而上、保护民众生命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是一种态度,我们经常讲“安全第一”,这就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的原则。安全是保证我们事业顺利完成的法宝,安全是我们取得效益的前提,不重视安全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是要付出沉痛代价的。不能把安全第一只放在口头,要实实在在的在思想里刻上安全第一,在做每件事前都要考虑安全,在工作的每时每刻不忘安全,严格按照按规章制度办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核电无小事,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充分发挥自己的屏障作用。
安全是一种经验。每出一个事故,都能总结一些教训,日积月累,就成了我们的规章制度。换一种说法,血的教训换来了我们的规章制度,我们靠规章制度来保证我们的安全。事故都是违章造成的,我们要树立防事故、保安全的思想,处处想在前、安全关口前移,真正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防止事故的经验,这样我们才会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们经常在追问安全是什么,其实安全就是我们从事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与准则,是我们人生平安幸福快乐的基本保障,是一道永远也不能跨越的防线。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安全,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无论在何种岗位,都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在工作中遵章守纪,按规操作,善于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只有这样,安全才会永远与你相伴。只要你不经意的忽视了安全,事故就会悄然而至,不经意的一瞬、一念之差、一个小小的隐患,都会酿成很严重的后果。
无知者无畏,不懂或似懂非懂的人犯了错误而茫然不知,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是很严重的安全隐患。现阶段我们正处于培训学习的最佳时机,只有切实掌握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五篇: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周总理曾经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出生在战火中,成长在革命中,在那个刚刚解放的困难时代,身为共产党员,他深刻的体现出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当代,我们这些90后在小学依然接受了“雷锋精神”的学习,这说明“雷锋精神”的重要性。
在国家、人民受到灾难时,总有那么一些人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帮助那些处于灾难中的人民。或是留名,或是默默的奉献…无论怎么说,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现在这个经济时代,能做到无私奉献是多么难能可贵,作为90后的我们,不能将“雷锋精神”这个宝贵的先进文化衰落下去。
即使,我们不能象雷锋一样为了人民奉献一生,但是,我们要做到在困难时为人民服务,不让自私占据我们思想的重要地位。
我们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