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秦皇岛市海港区委员会提案 案由: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
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提案人:王国光 组别:九三 联系电话:***
地址:秦皇岛市开发区漓江道2号友谊医院
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
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区社区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由被动医疗服务向主动二位一体服务的改变,改变了服务对象有重点人群向所有人群的服务理念.目前的问题是药品实行零差率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量加大,如果财政补助不能及时到位,直接影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正常运转.据调查,30家试点单位因药品零差率销售每日减少收入133.085万元.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隶属关系和举办形式不同,投入主体不明确,造成有药品销售“一院两价”现象,患者有误解,另外尚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建议:
一.制定可行方案,及时落实财政补贴资金,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二.分类管理不同隶属关系和举办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其他形式,不同隶属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可以缓解政府财力不足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减少,鼓励民营医院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三.将符合医保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四.扩大宣传广度和深度,将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和相关政策家喻户晓.五.新规划小区要预留社区卫生服务用地,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应随小区的交付使用而完工.
第二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思考建议
现在普通民众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不容置疑的。看看大、中城市里看病的有多少是本市居民,再看看大医院里看病的有多少是附近的市民,至少都有40%,这就可见一斑。我国的“看病难”,难在区域医疗卫生水平差距较大、难在地方医疗卫生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难在社区卫生服务的不健全。
现在进行“新医改”,必须实
现结构性调整,这是“新医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新医改方案”确定的近期五个重点中,就有两个是关于基层卫生服务,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其实施主体的重点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农村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城市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健全和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的基础,不健全将直接导致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缺失和生活方式病等多发。为此,笔者就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转变“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误区,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妇女儿童与老人残疾人保健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医疗只是其中的一项,而且是全科医疗服务。这就是称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而非“社区医院”的缘由。
而现在广为传之的“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质内涵会产生两方面的误导:一是使广大群众,包括医疗卫生人员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与大医院是一样的,只有医疗功能,不同的是看不了大病,是离家近、规模小、水平低的医院和药店。因而往往拿大医院的医疗水平一项指标来要求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或者是否就职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是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专业、业务技术能力的配备,也不利于医疗卫生人员从治疗模式转到“六位一体”的思维习惯上来,大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和思想意识仍集中在治疗上,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应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因而距担负相应职能尚存在较大差距。
正确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引导,才能增强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了解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有何不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强化其在防病、养老、保健和康复等健康领域中的“守门人”作用。
2.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按现行法律规定,社区卫生的服务方式是不合法的。国家《执业医师法》第14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即法律规定医师执业仅可在注册的机构及地点内行医。而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的服务方式,是“片区医生团队”、家庭医生、24小时呼叫上门等。这些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也是行之有效的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基层服务方式,但却是与法律规定相悖的。
因此要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法规培训、避免不当医疗行为发生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卫生入户服务也应制定操作规范,细化服务种类、范围、方式和具体要求等,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3.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1)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政府的主导性。但目前是按行政区划由各市县财政负责拨款,许多市县财政安排公共预算执行的零基预算标准中,不包括职工的“四险一金”、取暖费、公费医疗超支款等保障福利性预算;也不包括工会经费、交通费、取暖费、会议费、物业管理费等支出预算,这些支出仍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负担并缴纳。国家给事业单位人员的新增津贴,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无法落实。
基本经费的不足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限制了卫生资源流向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加之受服务人员编制、结构所限,难以承担相应服务职能。卫生资源呈“倒三角”的不合理配置,一直是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建设、医疗设备更新和升级等投入,但硬件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现状。只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才能真正使居民留在基层、“流”向社区,减轻居民和大医院的负担。
改革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将人员应有的待遇和专用业务费全部纳入,这是该管理模式得以实施的基础。二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考核预算执行及工作效率,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相应经济责任和奖惩制度。三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
第三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之我见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之我见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城镇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的完善是我国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介绍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随着社会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全科医学教育逐渐地显示出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在逐步地完善,社会对全科医师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笔者就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做一探讨,以期促进学院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师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在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增加社会公平等方面拥有显著的作用,英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和经验被许多国家效仿和借鉴,并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佳基层医疗模式。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具备了提供基本公共卫生产品和基础诊疗服务的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但由于社区卫生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城镇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本方法,是实现“保小病,以预防为主”医保原则的根本,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目前界定为: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但实际上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以医疗服务为主,提供的服务只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他功能的开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具体服务内容有:预防服务。包括:(1)个人、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2)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社区防治,病例发现及报告;(3)精神卫生的咨询,采取有效措施如转诊和康复等,以减轻社区居民的精神紧张问题,缓解压力,及时矫正心理行为问题;(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保健服务。包括:(1)妇女保健:如围产期、产前、产后、更年期保健和妇女病筛查;(2)儿童保健: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等各个不同发育阶段常见健康问题的防治与筛查;(3)老年保健: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状态,发现问题,指导预防,指导自救。健康教育和健康自救。(1)针对主要健康问题;(2)纠正不利于健康的行为;(3)特定健康教育。全科医疗服务。(1)实施首诊负责制,进行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综合性医疗服务;(2)疑难病症、急诊的转诊、会诊;(3)家庭医疗服务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病人教育;(4)上级医院诊断明确或恢复期病人回到社区后的继续治疗。5 社区康复。
6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7社区卫生诊断。
(三)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在各大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在人口众多,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国家,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宠杂的改革,还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科学规范的模式,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社区卫生服务的框架与内容 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以公立机构为主,首先是多数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二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卫生机构功能的拓展;三是一些政府的二、三级医院业务的延伸。各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常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目前界定为: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但实际上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以医疗服务为主,提供的服务只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他功能的开展还存在较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与筹资 尚未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体系,有的地区虽然制订了当地的区域卫生规划,但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然是条块分割,隶属关系不一,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其供方筹
资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地方财政投入或社会力量投入;二是有偿卫生服务收费;三是药品差价收入。服务需方的筹资主要有2个渠道;一是享受公费医疗、老保医疗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部分;二是个人付费。
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投入机制,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数量不足,随意性大。此外,医疗保险覆盖率较低,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0094亿人,覆盖率仅为7.2%[1],而且,有些社区卫生服务没有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筹资能力十分有限。社区卫生服务的规模与政策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生与庞大的人口的数量相比还远远不够。没有建立起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具有约束力的双向转诊制度。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缺乏行政、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有效强制管理手段。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 主要由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医、护、技人员的学历、技术水平较低,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全科医学的正规教育,他们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性的、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赢得居民的信任。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条件简单,设备有限,经费来源不够充足,客观上限制了患者就医和综合功能的开展。
二、全科医学培训及其发展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一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2]。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保健体系的中坚骨干力量,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负责式管理,其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全科医学的定义及目标
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技术人才。其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主要是为社区和基层提供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卫生服务质量水平较高的国家,全科医学发展水平也较高。如英国,全科医师人数占医生总数近50%[3]。美国平均每人每年看病2.59次,其中0.83次是找家庭医生,占1/3[4]。
(二)全科医师的培养综合性的医学知识:全科医生应掌握全面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基本知识,除此以外,还应学习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经济学及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卫生健康问题。高尚的品质:全科医生肩负着对生命周期健康照顾的重任,对服务对象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每个问题需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遇到问题必须具备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思想境界,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相对的思想平静,生活安逸,工作舒畅,精神愉快。因此,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医学才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全科医生一生需要不断进取。丰富的工作及生活经验:全科医生面临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织多种问题,是医学知识与社会常识及人文科学边缘的结合。我们生活在社区,工作在社区,距居住人群最近,我们不是在高墙内的专科医院,而是不时的介入个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个人心愿和家庭状况,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我们的头脑,使其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卓越的管理才能:全科医师应该以人为中心,维护公民的利益,站在高层次观察和管理社区内个人和家庭问题,并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共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更要进行细致的业经济管理,才能在工作中施展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才能当好一名全科医生。执着的科学精神:随着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我国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科医师为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具备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断进展和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管理好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城镇医疗公共卫生改革的重点,是居民医保“看小病,保大病”的重要实现手段,是国民健康福利所得的重要体现。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充分为民考虑,做实做好。
本人认为应先搞家庭医生制度,对付得起钱的人先提供到位的服务,再将服务对象扩展到所有人群,由政府提供最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行由差别服务比较好。这样有钱人能得到他愿意付钱换来的更好的服务,普通老百姓也能得到最基本的,不用自己付钱的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方式老百姓容易接受,也能实实在在的为全科医生提高做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提供一个过程和平台。但这也有明显得缺点:1、与国家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政策和思路不符;2、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达不到政府需要短时间内建立
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的;3、不可能靠家庭医生制向社区卫生服务制度过度的模式来解决目前政府希望用尽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来解决的问题;4、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在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不符合中国国情。等等,反正反对意见比较多,反正我觉得由家庭医生制向社区卫生服务制度过度才是正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些问题还在实际探索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 金永红.健康报,2003-07-29(1)
[2]禹学海,朱东喜,王兵.关于建立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5):21-23.[3]杨华,祝善珠.中英美全科医学运行模式的比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3):177.[4]余海.全科医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3(1):3-5.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作的建议
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2001年以来,我市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适时调整政策,简化就医手续,已形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慢性病门诊补助的医疗保障体系。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全市累计参保39391人,收缴基金8303.9万元。累计滚存结余3760.1万
元(其中个人帐户1315.3万元)。形成了31家定点医疗机构(城区8家,镇级23家)和5个定点零售药店的网络。全市医保工作总体运行良好、参保人员逐年增加、医保基金正常运行积累、管理比较规范。参保人员普遍反映较为满意。尽管我市医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参保个人负担较重、大病医保矛盾突出等问题。2004年上半年,市政协组织专题调研,就医保工作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案,引起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还专门签署了批示意见。由于城镇职工医保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客观上给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医保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应切实提高认识,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提高保险水平,真正让医保患者得到更多的实惠。[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城镇职工医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参保个人负担较重
2000年**市医保工作依据国发〔1998〕44号和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形成我市医疗保险的基本政策,即以2000年10月份的工资水平测算,按工资收入的8建立统筹基金。以年工资水平5150元确定二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为50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21000元。起付标准分为三档,分别为3000、10000、21000元,个人自负比例2004年分别调整为18、10、7。退休职工自费为在职职工的70。大病救助限额7万元,基金负担80。
对照江苏其他地区的政策,**政策制定倾向于保证医保基金的使用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参保人员负担比例偏高,基金积累率较高。四年时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8300多万元,而积累3700多万元。四年来,政府对医保投入逐年加大,而参保人员的负担却没有降低。2003年**统计年鉴的工资水平8437元,那么人均缴纳的统筹基金比2001年增加了60,2004年政府进行基本医疗政策调整,其中二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为400元,乙类药物自负比例下降为15,医保统筹部分个人住院费用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我市医保政策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基金积累偏高,医保病人的负担也偏高。
二、大病医保矛盾突出:
我市2003年收入大病医保基金约260万元(人均72元)。2002年医保处以52元/人的保险费用交由太平洋保险公司实施大病救助商业保险。2003年大病救助商业保险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实施,而参保额下调到32元/人,而保险处救助基金当年积累率高达56。由于2003年大病总量增加,大病救助商业保险需赔付250多万元,赔付率高达200多。人寿保险因赔付困难而拖延,病人垫付资金至今难以兑现,个别重病参保人员相当困难。因为商业保险出现的赔付拖延问题,2004年我市决定退出商业保险由医保处进行大病救助操作。带来的客观问题:一是重病参保人员负担大幅度增加,不仅大病救助最高限额从30万元下降到7万元以下,而且个人负担要增加十几个百分点,对大病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二是现行政策执行的难度加大,计算机软件没有及时升级,费用难以结算。
三、医保处软硬件建设薄弱:
首先,目前医保处领导机构缺员(缺少主要负责人),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严重缺乏,16名工作人员中只有一名熟知专业的人员,不能很好地行使检查监督的职能,更谈不上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我市的医保计算机程序结算系统,设计时由于对政策的理解、2004年政策的调整、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等原因,目前软件的支持程度较差,费用结算和原来的政策规定有较大的出入。如大病医疗救助个人自负基数随参保年限变化的问题;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问题;大病救助对退休职工优惠的问题。
再次,面对众多的定点单位,监督管理难度较大。医院处于地区医疗资源价格的相对垄断地位,患者普遍反映我市定点医院的医疗护理费用和药物价格偏高,甚至高于上海和北京等地的较高等级医院。个别定点医院存在医疗服务费用名目繁多,使用价格高昂而效果雷同的药物、抗生素;大剂量、大处方问题突出;药品价格普遍接近国家指导价上限,或者是药品进价的好几倍;造成住院费用居高不下,既增加了医保基金和患者的负担,也助长了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对城镇职工医保工作的建议
一、适时调整政策,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负担。
1、调整医保费用结算系统,确保2000年政策的落实。2000年医保费用结算系统由于软件设计的差错,造成政策不落实,沿用至今。四年以来,既增加了参保病人的负担,也加大了医保处的工作量,造成了各方面的矛盾,特别在2004年矛盾尤为突出。建议本次结算系统软件升级时能把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应考虑以后政策再作微调时,能够人工调整参数以满足政策需要,而不需再花费几十万的升级费用,避免严重的浪费。
2、进一步降低医保个人承担比例,切实减轻参保人员负担。要统计分析三年来统筹基金使用情况和个人缴纳费用的增长,找出一般规律,在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结合参保人员缴纳费用的增长幅度和周边地区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3、确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我市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应按政策规定实施并建议逐步提高。不能以2000年测算的医疗费用达到21000元,而以统筹基金支付21000元后进入大病救助。农村合作医疗的支付限额已经提高到30000元,而每人支付的基金才40元。城镇医保每人支付近千元,基金支付限额不到21000元明显偏低。
4、退休职工大病医保也应享受规定70的自费政策。退休职工的医保政策是按低于本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的30进行测算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退休人员自费按在职职工的70支付。在大病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退休职工不再享有70的照顾,那么退休人员的大病医保还是应该享受70的照顾政策。
5、推进和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措施,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要落实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尽快将工伤、女工生育纳入医疗保障范围,使我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二、实行商业保险,使大病基金得到良性循环。
大病医疗救助实行集体商业再保险是减轻重病患者负担的有效措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是国务院、省政府文件提出的大病救助指导意见。全省95以上、徐州其它各县(市)对大病救助实行了商业再保险的方式。
建议我市的大病救助政策要与全省的医保政策同步。2003年的大病救助商业保险遗留赔付问题要妥善解决,在此基础上,继续实行大病救助商业保险。建议:1.调整大病救助政策。以往我市大病救助商业保险的救助上限30万元明显高于全省水平,可以适当下调;个人自负部分适当增加。
2、建立审查制度。对于大病外出治疗建立由医保处、卫生局、保险公司、医院、专家等参与的审查、监督机制,促进救助基金的有效使用。
3、调整投保金额。总结大病救助费用的使用情况,虽不能把个人大病保险的72元全部投入商业保险,造成没有积累,但也不能形成过高的积累,这样有助于大病救助商业保险的健康运行,也体现对大病参保人员更多的关心。
三、加强与部门的配合,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职能。
医保处作为定点医院和定点药房的审批管理部门,工作的侧重点应该转移到对定点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上。
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监管,形成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有统计、分析和预警机制。在住院总费用、单种病费用、人均床日费用、三类治疗药物费用比例、个人负担费用率等方面有原则的规定,以规范医疗行为,切实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治疗、合理收费”。
药价猛如虎是全社会的反应,保证医患双方合理的负担和利益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也是医保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应会同物价部门,根据国家政策、地区消费水平、医院的合理利润,制定地区性的常用药物的最高限价,外地已有采取此措施的先例。
扩大医保定点药房的网点。在规范医药市场的同时,通过引进民营平价药房作为定点药店,促进药品价格趋向合理,这样既能方便患者,又能减轻医保基金的负担。对定点零售药店,实行“准入准出”的优胜劣汰机制,抑制我市居高不下的药品价格。
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鼓励患者举报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医疗机构及医保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医保处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部门,代表政府对每年3000万元医保基金的使用进行管理,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面对众多的定点单位,监督管理难度大,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医保管理系统是一个对医疗技术和计算机管理要求较高的系统,工作量很大。为此,我们建议:第一,尽快补充专业技术人才。医保处应该具有一批熟悉医疗、医药和计算机管理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医保处主任应具备专业知识。建议在人事变动时优先考虑补充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尽快调整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要将因时间推移和政策变化的原因原程序未考虑的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第三,加强队伍建设。要强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切实强化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对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树立医保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为参保人员提供满意服务。第四,建立公示制度。医保基金的形成是来自全社会的参保人员,为了提高医保工作的透明度,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医保费用的使用情况应该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以上发言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进一步健全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几点建议
进一步健全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几点建议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人以为本”构建民调机制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政法、综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平安天水”的核心。近年来,天水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政治稳
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机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确保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2001年以来的4年间,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056起,疏导化解7768起,调处成功率达96.4。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人以为本”,从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入手,坚持“标本兼治、创新机制”,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才能实现社会政治的持续稳定。为此,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机构统一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已建立的各项工作制度,严格实行责任制,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天水市各级党委、政府认识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已开始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党政领导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矛盾纠纷认真加以解决,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司其职,积极主动地做好本系统、本部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他们学习“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进一步健全完善反映矛盾纠纷的基层信息网络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及时发现和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动向,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他们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主动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按照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诉求,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努力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向法制化轨道推进。
坚持“严打”方针高压刑事犯罪
“严打”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也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保持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的有效措施之一。多年来,天水市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有效地遏制了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保持了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总结数10年来“严打”斗争的经验,要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针对这一问题,天水市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决定从五个方面予以突破。
一是建立及时准确的治安形势分析预警机制。准确把握刑事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及时准确打击犯罪提供客观依据,增强打击和预防犯罪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科学的工作决策机制。不断改进“严打”方式,坚持把集中打击与经常性打击紧密结合,适时开展必要的集中行动和专项行动,把“严打”方针体现在日常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审判和刑罚执行等各个环节,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三是建立正确的运用刑事政策机制。坚持依法从重从快原则,对严重刑事犯罪既要做到按照法律程序快捕快诉快判,又要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据,严之适度,严之有效,增强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震慑力。同时,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实行轻缓的刑事政策,以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四是建立和完善政法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规范政法部门的执法行为,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协作配合机制,形成协同作战的整体合力,使“严打”日常工作高效运行。五是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和完善政法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内部监督。同时自觉接受权力机关监督、法律部门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努力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好范文版权所有
坚持群众路线筑牢防控体系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组织统一协调,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区和单位内部防范工作为基础,以案件多发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综合运用防范、管理、控制、打击各种措施,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控制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具有治本效应的预防犯罪战略。近年来,天水市各级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初步实现了思想观念、工作部署、力量配置、工作机制、考核评估等方面从以打击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人防、物仿、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工作格局,治安防范和控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平安天水”对这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治安防控能力,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为此,天水市提出:要继续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严守治安防控前沿阵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地采用多形式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充分调动人
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治安防范群众化、社会化、职业化的新路子。公安机关要在整合警力资源,调整警力结构上下功夫,要做到精简上层,充实基层,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把警力最大限度地推向社区、街面和要害部位,努力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警务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继续建立健全和完善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治安防范工程、以“110”报警服务系统为依托的“点、线、面”结合的社会面控制工程、以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单位内保工程、以农村基层组织为骨干的农村治安防范工程和公路、铁路沿线、旅游景点为重点的治安防控网络,同时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各级综治部门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治保、调解员、民兵和治安积极分子的作用,加强专业保安队伍、专职治安巡逻队伍、社区综治员队伍、楼院看护队伍、治安信息员队伍等群防群治力量,实行义务巡防、联户联防、邻里守望、轮户值日等治安防控模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打击犯罪。
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平安”基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推进“平安天水”建设的着力点也在基层。天水市明确指出,要努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委的要求,切实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办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治安防控体系的指挥协调机制,发挥整体工作效能。切实加强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以及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的机构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使全市逐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综治队伍为骨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要建立健全综治工作机制,使基层综治工作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锐意创新,积极进取。要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妇联、教育、工商、文化、公安、司法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切实做好青少年重点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要强化出租房屋和流动暂住人口的管理,进一步整合综治办、公安、工商、极生、民政等部门的力量,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坚持经常性管理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努力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好范文版权所有
天水市综治委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把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村”、“平安大道”、“安全文明铁道线”、“安全文明校园”、“无毒社区”和企地共建、军地共建等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创建质量,巩固创建成果,确保“平安天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