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发展状况分析
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就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摘 要:本文从筛选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假设,即本专科学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更加复杂化,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初次就业发展因学历不同存在明显区别。基于 2008-2012年毕业的本、专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本、专科生的初次就业发展状况从就业结果、求职过程和教育相关因素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验证了假设。关键词:本科毕业生 专科毕业生 初次就业 人力筛选
一、引言
2012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680 万人。《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2011 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 2010 届(89.6%)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 2011 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 90.8%,与 2010 届(91.2%)基本持平;专科院校 2011 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89.6%)比2010 届(88.1%)多 1.5 个百分点 [1]。本科与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这是否意味着本专科学历层次对就业的影响在减弱?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根据筛选假设理论就本科、专科教育与个人就业发展的关系进行研 究。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信号,它是人们向未来雇主传达本来是不可观察到的生产率的一种方式。教育是一种标识个人能力的工具,为雇主选择、识别高能力的雇员服务,以便把雇员安排在不同的职位上。教育成就被用来作为挑选的手段,它是通过一纸文凭反映个人的先天能力,对社会只具有信息价值。随着高校的扩张,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上升。但由于就业机会有限,雇主为更好识别求职者,便把工作对求职者教育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据此理论并联系现实情况,本文做出假设:本专科学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没有减弱,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化,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初次就业发展因学历层次不同仍有明显区别。为验证假设,本文针对毕业时间段为 2008 年-2012 年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根据问卷所得结果并利用已有的就业数据作为参照,从就业结果、求职过程和教育相关因素对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就业结果
对就业结果的分析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的最直观途径,在这一部分主要比较本专科生就业地点选择、专业对口率、就业单位选择、月薪、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
1、籍贯—初次就业地点
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本、专科生,其初次就业地点的选择都与其出生地一致或接近。通过对籍贯与初次就业地点的两配对样本进行 t 检验,Sig.(2-tailed)=0.01,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通过问卷结束后的深度访谈得知,本专科学生回出生地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利用父母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就业机会。
2、专业对口率—初次就业意愿
统计结果显示,本专科学生就业时,专科生更希望找到完全专业对口的工作,其比例为 16.7%,高于本科生 11.6%。另一方面,本科生找到“与专业相关,但不一定要对口”的倾向更强烈,选择此选项的人数超过一半。实际就业时,专科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为 61.9%,比本科生高出 3.4 个百分点。
3、就业单位选择
在就业工作类型选择时,按工作单位性质划分,私营企业吸纳毕业生的人数超过了国有企业。本专科学生中,42.1%的学生初次就业单位都选择了私营企业。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的人数合计才达到此比例。但在三资企业就业的人数,本科生为专科生的 2 倍多,本科生占明显优势。
4、月薪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将本专科生的平均月薪以毕业时间为标准进行比较发现,近4 年,本科
生的月薪总体稳定,2012 年较 2011 年有所下降。专科生的月薪处于逐步上升的阶段。本专科学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在2009年差距最大,约1000元。但差异逐渐减小,至2012年,本专科学生的月平均收入很接近。本科生较专科生在学历上的优势逐渐减弱,这可能是由于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更高的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削弱了本科文凭对雇主的吸引力。
5、晋升机会
对于 “是否晋升” 问题,本专科学生在晋升率上完全相等,均为 31.7%,68.3% 的毕业生则从未在工作单位晋升过。
6、对初次就业单位的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毕业生对所获工作的一种主观感受。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包括上级对待职员的方式、工作的稳定程度等方面。每个人的心理预期不同,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也会不一致。调查中发现,本科生的工作满意度均值为 4.15,专科生为 4.03,本科生对工作的满意度略高。无论本专科生,对“同事间的相处方式”最为满意,而对“要求下属做事的权力”的满意度最低。
7、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
对于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专科生与本科生都选择“至今未换工作”的占了大部分,分别是 39% 和 50%。总体而言专科生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短于本科生,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其自身学历影响,致使难以胜任工作要求。
8、工作变更次数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 1),专科生中 48.8% 的人至今没有变更过工作;本科生中 52.4% 的人至今没有变更过工作。选择变更工作两次的,专科生比本科生高 10.1%;选择变更工作三次及以上的,专科生比本科生高
2.7%。可见专科生变更工作次数一般要多于本科生。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发现,教育层次对毕业生就业地点选 择、单位类型选择、晋升机会,甚至自我对工作单位的满意度都无明显影响。但在进行就业方向选择时,专科学生更偏向于专业对口的单位。这是因为专科生接受的教育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从而促使其选择专业对口工作的意愿更强烈。此外,本专科生在工作稳定度这一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专科生的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较本科生短,其变更次数也更多。
(二)求职过程
求职过程是高校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其实 践 与 探 索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高校毕业生自身的能力、就业预期等因素决定了他们能否顺利通过该阶段,获得就业单位的认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获得第一份工作所用时间
大部分专科生和本科生都在毕业前就已找到工作,毕业前至毕业后六个月内找到工作的人数比例,本科比专科低4.7%(见表 2)。专科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用时比本科生短,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高职大专院校以职业教育为主,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更吻合;其次,高职大专院校更注重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的效果显著;再次,专科生的就业预期低于本科生,有业不就的现象相对较少 [2]。表 2.获得第一份工作所用时间 专科
毕业前找到工作
53.7%
一个月内
24.4%
一至三个月
14.6%
三个月到六个月
4.9%
半年以上
2.4%
合计
100.0%
本科
毕业前找到工作
47.6%
一个月内
28.6%
一至三个月
11.9%
三个月到六个月
4.8%
半年以上
7.1%
合计
100.0%
2、获得第一份工作的途径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 3),绝大部分的专科生和本科生都通过自己及家庭或朋友关系获得第一份工作,选择“自己争取”的本科生比专科生多 18.2%,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相比专科而言本科的学历层次更高,个人就业竞争力更强,同时目前的就业市场普遍对高学历人才更加青睐。39% 的专科生和 28.6% 的本科生通过家庭、亲友等社会关系获得第一份工作,可见社会资源对于高校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对于通过学校资源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人中,专科生比本科生高出14.9%,这与专科教育更加针对劳动力市场、更加注重就业指导等有很大关联。
表 3.获得第一份工作的途径
专科
自己争取
36.6%
家庭或朋友关系介绍
39.0%
学校资源
24.4%
合计
100.0%
本科
自己争取
54.8%
家庭或朋友关系介绍
28.6%
学校资源
7.1%
其他
9.5%
合计
100.0%
3、自费培训经历
有过自费培训经历的专科生比本科生多 2.8%,说明与本科生相比,专科生更有需求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其它能力,以更好地就业。但专、本科生二者的差异并不明显。
4、第一次求职中最困扰的问题
专科生与本科生在首次求职过程中的困扰问题并未出现较大差异。大多数专科生与本科生都认为第一次求职最困扰的问题是缺乏工作经验。实践经历的不足成为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道路上的普遍障碍,有些被访者就
表示“毕业前做的那些实习感觉都没什么用,那会毕竟还是学生,别人不会主动教你什么。正式上班后还是感觉实践经历不够”。
5、对单位优先考虑因素
专科生与本科生对单位优先考虑的因素并未出现较大差异。高校毕业生最优先考虑的前三个因素分别为:个人发展机会、薪酬与福利、地域。可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最能体现人力资本投入回报的收入和福利,以及工作地域。只有 6% 的专科生、8.4% 的本科生将家庭期望作为找工作的优先考虑因素。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专科生能比本科生更快的寻找到第一份工作。此外二者在求职过程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表现,本科生在求职过程中未表现出学历层次较高的明显优势,专科生也并未表现出实践经历较丰富的优势。
(三)教育相关因素
1、对就业的关注
专科生就业意识萌芽要早于本科生。专科生普遍从二年级开始关注就业机会和相关就业信息,而本科生集中关注就业问题则大都是在大四期间。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专科生较早地就开始接受与专业就业配套的相关技术学习与实践,因此他们会较早地对今后就业方向产生认识。
2、学校教学中的有益环节
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认为对他们初次就业起到帮助作用的有益环节主要是社会实践、担任学生干部和专业学习。本专科生在这三项的选择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对于“参加院级比赛”项目,本专科生产生了较大分歧,本科生认为“参加院级比赛”对就业有帮助的占 31%,而专科生中仅有 2.5% 认为其有帮助。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实行通识教育,因此本科生更多的对各种院级比赛较为感兴趣,而专科生以专业技术课程为主,因此各类纷繁复杂的比赛对其就业或者吸引力并不大。
3、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被访者认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实践环节不够,教学内容方式过于陈旧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虽然一直在强调专科生接受的是较为专一的技术性培训教育,但仍有 68.3% 的被访者认为实践环节不够,这说明目前高校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诸如如何做到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找到适合的实习方向等问题依旧是目前高校实践环节的症结所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专科生在校期间产生明确的就业意识要早于本科生。与此同时在原本以为实践经历会更多的专科生群体当中仍旧有多数认为自己初次就业时的问题是在校期间实践环节不足,那么本科生实践经历缺乏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被调查者多认为实践是最有益同时也是最不足的环节,这足以引起高校教育对相关环节的重视。
三、结论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可将结论概括如下。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时的月薪水平逐渐趋于持平状态,差距正在逐年缩小。相较于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持续时间短、变更次数多,其工作专业对口率高于本科生。在毕业后六个月内找到工作的人数比例,专科生稍高于本科生。虽然专科的学历层次不及本科,但二者在求职过程中的自费培训经历无明显差异。专科与本科毕业生都表示在首次求职过程中缺乏实践经历是他们遇到的最大困扰,同时社会关系的匮乏、求职技巧的欠缺和个人能力的不足也成为他们在首 次求职过程中的障碍。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环节对其今后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均认为学校给予的实践机会不足。总的来说,综合就业结果、求职过程和教育相关因素三方面的表现,本、专科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发展状况上的差距虽有缩小,但区别仍比较明显,本专科学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没有减弱,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化。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
[2] 岳昌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2003-
2011》,《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
课题组成员:程子航,轩通,高茜夕,王力维,曾田瑶,王娜。
第二篇: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对于警校生的就业状况更是不容乐观。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从警校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剖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使其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扮演好自己的职场角色,使其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高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高效发展,并实现自我价值。警校大学生资源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后备力量。在择业的过程中,每一位警校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可是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警务工作人员综合技能要求的提高等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加剧了本不乐观的就业形势。许多警察学院的毕业生不能进入公安队伍,甚至有的失业。
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一严峻的客观就业现实再次向我们警校大学生敲响了警钟。必须从传统的包分配思想中转变,适应社会现实就业的需求。自1985年开始,大学生的分配制度开始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过渡,尤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极大的挑战,上警校不等于进了就业保险箱,不等于入警。警校大学生也必须接受市场的选择。在2006年底人们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现在我们大概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了,然而警校毕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毕业生群体,所以警校大学生能否拥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就业心态至关重要。
目前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都是人事部的公务员改革造成的,以前大家只需要参加资格考试就行了,现在却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过我认为公安部也会考虑的,不然中国的警校全都办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公安院校前段时间还努力去迎接本科教育水平评估,白景富副部长亲自接待评估专家,说“你们对公安院校的评估就是对公安部的评估”.这些就足以说明部里面还是非常支持警校的发展的.下面笔者就从警校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对其就业进行分析。
一、关于警校大学生就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就业理念滞后
警校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1.“仗着关系不努力”例如警校许多大学生杖着自己有关系而不去努力学习,自身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过硬的文化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毕业后加入公安队伍,而真正品学皆优的佼佼却被拒之门外。
2“非公安队伍不入”许多警校生认为自己上了警校就必须入警,然而这与当前严峻的招警就业是相悖的。
3.“就业难不如在读书”。在警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希望通过再次读书扭转困境,(二)价值判断盲目
1.攀比与求高心理。在攀比心理影响下,警察作为特殊的职业,成为每个警校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趋向。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自己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存在些许差别,有些警校大学生就盲目放弃,事后却又后悔不已。另外,单向考虑自己的择业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各个方面都十全十美,从工资、福利、待遇到住房到地理位置到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这种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往往使自己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例如警校大学生一般不会去某个公司当保安,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进入公安局。
2.自卑与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往往使毕业生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甚至把自身的长处也退化成了短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以前通常流行着一种大学生“五靠”的说法,即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这种依赖心理,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年青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少数学生,在就业择业中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当然,对就业择业这样的大事,适当的征询意见,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生本人一定要有成熟而理智的思考。俗话说“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毕竟,工作是要我们自己长期亲自去体验参与的,若是缺乏兴趣,势必会影响创新,不利于日后发展。若是对工作有所抵触,后果更为严重。总之,不舒心的工作,对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害无益的,所以我们更要“量体裁衣”。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或因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自身社会背景缺乏,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个时候往往不正确归因,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其对社会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不利于大学毕业生以后的就业及生活。相反,有不少大学生利用自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或通过网络提供的便捷条件,或通过社会融资等手段,在不断的打拼下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这种自主创业的心理,非常符合 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
总之,大学生在正确地评价自己之后,要树立自信心,要摆脱依赖和不平衡心理,用积极的态度和努力来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可[3]。
(三)要正确地评价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就像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大学生都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每个毕业生在择业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获得理想的职业。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个人的择业目标应当和自身能力相符合,这样才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目标适当,取决于知己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择业成功的一把钥匙。
2.避免从众心理。毕业生处在择业的洪流中,择业目标的确立会受到其他择业者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择业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
3.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有些大学生在 择业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而是盲目攀比,只求得一时心理平衡,孰不知这样往往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4、避免理想主义。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尤其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同学,在择业中,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刻意追求最美满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许多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了就业困难。
5.克服依赖心理。有些警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这些警校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在择业中树立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四)树立继续学习的心理
用句古话说“学无止境”。就业之后,仍不断系统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学习是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
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小的学校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在就业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所以我们要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问题,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三、关于警校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生活,毕业就业与继续深造,往往使大学生手足无措。其实很简单,如果真的想继续在科学的殿堂里学习,而且具备相应的物质等条件,不妨安安心心地学习,但同时不要脱离社会。但如果是因为就业的压力而选择考研或者就业,这种选择并不可取。考研可以使我们增长更多的学识,但是不纯粹的求学心理也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警校大学生就业到了大三才开始准备,难免会由于时间仓促,导致准备不足,而显现出捉襟见肘的情况,最终不利于就业。所以,警校大学生入学就应做职业生涯规划。如果选择了警察这门职业,就应该在大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练就过硬的身体,擒敌技能,查楫战术。彻底的消除现在民警队伍中存在的“说不过”“打不硬”“追不上”。掌握三年级有目的提升个人素质修养,二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4]。通过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和提高完善,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主要从公安警察院校毕业生中录用,不足部分从国家统一招考中录用。”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给了当代学子们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使他们看清形势,摆正心态,以积极的心境和行动去面对,感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在磨练中更快地成长。而且家长的支持、学校的努力、国家政策的协助(比如今年教育部人事部出台的五项举措、劳动保障部的四大措施),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就业空间。就业形势虽然并不乐观,但是大学生仍有理由相信自己——微笑着面对一切!
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副局长李民真先生分析,现在有这种情况,警校的毕业生在其他岗位,比如保安岗位等其他岗位上也是可以发挥他的才干的。现在国家人事部对这方面情况做了一些规定,以后公安机关还要从有工作实践经验的人中,招收一部分警察,而且这样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不光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如果愿意到人民警察部门来工作,通过必要的公务员考试,我们也是欢迎的。警校毕业生的情况我们也很重视,一是提高教学水平,使警校毕业生尽量都考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另外我们也适当缩减警校生的规模,你会发现现在警校生的规模比过去有很大的减少。也就是说,各省、各地级市的公安机关警校一律不从事学历教育,只搞培训,现在只有国家一级办了、省一级办了几个警校。近年来国家也不断的删减临时工作人员,不段地从警校招收学生,因此警校毕业生还是有希望的,主要在于自身素质的培养。
第三篇:浅谈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策
浅谈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策
摘要: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以至于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竞争也日趋增大。对于大多数的专科毕业生来说,由于其专业技能知识相对薄弱,加上其专科文凭不被某些职业和岗位所认可,导致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大,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专科毕业生应准确的给自己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早日就业。该文章就目前的就业体制下,对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就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及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日益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学府的数量日益增加,各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造成了目前的大学生数量连年上升,以至于使得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无法认识到当前的形势,一味的追求高薪,安逸轻松地工作,对自己定位不够准确,导致了诸多的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不能够顺利的就业。笔者根据自己三年来学习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以及自己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一些感悟,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加以总结,对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对策。
一、就业状况
1、目前整体的就业形势严峻。数年来全国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造成了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多。2009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为610万,2010年,我国的应届毕业生增加至630万,而2011年,其应届毕业生达到660,加上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待就业人数将突破1000万,由此可以看出,就业队伍是如此的庞大啊。自1999年以来全国第一次大规模扩招到现在,整整十年来各类人才的积聚,计算机教育行业渐露疲态。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竞争日益激烈,加之行业的调整、经济的转型和计算机本身的局限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将长期面临着就业困难。近两年来,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此造成的就业率下降,失业率攀升,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还有我国仍处在发展阶段,就业机制相对不完善,还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各方面的因素都造成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基础素质不够过硬。目前的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基础素质薄弱,主要体现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眼高手低,工作能力匮乏和缺乏诚信意识”等方面。
(1)、吃苦耐劳精神。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就把自己定位为“白领”,甚至是“高级白领”,由于他们并不了解“白领”工作性质,只是简单的理解为“拿高薪,吃闲饭”的那样的一个轻松自在的一个团体。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就幻想着自己毕业后就可以享福了,过着坐在办公室中,敲敲键盘那样悠闲地生活,以至于这些同学在学校中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学生毕业后,很难担起
自己就职公司交给自己的任务,还会经常抱怨工作累,这样就使得这些同学缺乏竞争力,甚至有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顺利的找到了工作,却因为工作比较辛苦而辞职,所以基于这些因素,那些需求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人事单位宁愿花高一点的薪金雇佣那些有工作经历,能吃苦耐劳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发挥巨大的力量。
(2)、眼高手低,工作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工作能力不足”是目前新一代大学生的通病,特别是沾有“高新科技”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总认为自己是畅游网络世界,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小事杂事不屑一顾,殊不知,“眼高手低,工作能力不足”成为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生致命弱点。有的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只想做大事情,可是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却没有掌握,由于其能力的局限性,这些忽略基础技能的计算机专科毕业生总是做不成大事情,小事情也干不好,这样到头来什么也干不成,这些毕业生很难被人事单位认可,注定要在求职的过程中被淘汰。
(3)、诚信意识。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当前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受到置疑。例如:很多学生在毕业推荐函上对于自己的能力都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了解的”被夸张成“熟练的”,“熟练的”被描述成“精通的”,企业不经意中“上当”了,结果招来的毕业生与期望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很多单位不敢贸然聘用应届毕业生。所以,学生必须树立诚信意识,这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只有强化诚信意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才能使自己长久的具有竞争优势,才能被企业所认可,自己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
3、缺乏核心技能。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其核心技能,用人单位对应聘的毕业生的要求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核心技能的要求。在当今科技社会里,最主要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有取决于起技术水平的高低,一个掌握着真正技术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步,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之间脱颖而出,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但由于当今的高校年年扩招,过度的追求利益,使得现如今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很多的自身素质达不到标准的学生迈进了大学的校园,由于其基础相对的薄弱,或者其自身学习的意识不高,使得他在大学的期间没有掌握真正的专业技能,显然这些学生是不合格的,他们的综合素质达不到有个人单位对专科毕业生的要求,那么这些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就缺乏竞争优势,很难顺利的就业。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数量也是连年增加,很多新办的大学办学实力薄弱,师资力量匮乏,再者缺乏办学经验,教学条件也比较有限,以至于这些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并没能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很多的学校没有对口的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只接受了理论教学,而没有相关的实践机会,这就造成学生的理论只是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技能。我们都知道在学校学的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还相隔着一段距离,学生必须通过相关的实习教学才能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显然目前的很多的专科院校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去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拥有合适的实习机会。这样以来,很多的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没有经过实习就毕业了,他们没有任何的工作经历,有的甚至会在工作中不知所措,这就使得刚毕业的专科生工作效率低,用人单位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培训这些员工,显然很多的用人单位为了追求效益而不会雇佣这些毫无经验的毕业生,这就造成了这些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由此可见,毕业生的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是否
能顺利就业。
二、思考和对策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行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IT行业仍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行业,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就业就会不多,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模式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难以接轨,待就业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市场的要求,通过这几年学习计算机专业,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求职锻炼,我认为计算机专科毕业生就业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就业观念,突破就业专业化思想,加强可迁移技能的培养,提高自身竞争力。很多的学生对学了专业但没有从事对口的工作而感到惋惜,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普遍存在着希望找到自己对口的工作,这样的就业观念就使得自己的就业面变得狭窄,就业就会减少,而根据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专业限制较严格,很多同学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当时被调剂,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的并不是自己十分擅长的专业,这样即使找到对口的工作,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不会有很大的成就,如果毕业生认真的分析自己的兴趣,以及自身存在的某些潜力,确定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就业面就会扩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自己也会全身心的投入,是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适应工作环境,这样便能很顺利的实现就业。
计算机专科毕业生还应该注重挖掘自己的可迁移技能,尝试涉足其他的行业。因为目前的很多公司招聘也不再过分的注重专业,很多岗位招聘时已不限专业,这些公司更加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很多时候那些非本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挖掘了自身存在的可迁移技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从而大展宏图。所以对于那些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如果其对口的职业所要求的技能较高,自己达不到要求,不妨换一个角度,选择其他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在工作中锻炼自身的素质,积累一些人脉,等待机遇,也许过不了多久,你就能如愿被介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中去,或者你在现在所选择的职业中发展的更好。我相信,大学的教育是交给我们方法,很多的知识需要实践中我们亲自去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期的拥有竞争力,不被社会淘汰。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就业,这对于那些专业技能不强的毕业生更有帮助,只要我们有很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能力,过硬的身体素质,就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这样的具有潜力的毕业生更受市场的青睐。
2、加强创新。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整个计算机行业呈现出空前的活力,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市场更新的速度极快,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更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在发展的潮流中才能不被淘汰,面对这样迅速发展的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时刻掌握前沿的技术,否则,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也会面临着人才的革新,自己的技能跟不上形势就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如何才能使自己长久的立足于计算机行业中而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那就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己在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能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工作,否则长此以往我们就会丧失工作的兴趣,循环的干着自己的工作,这样技术革新之时就是自己被淘汰之时,只有勤于思考,认真学习,不断地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跟上科技前进的步伐。另外,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我们应该掌握技术去创造财富,去改变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着创新的意识,大胆的挑战自己,挑战科技,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或者专利,这样的我们才能一步步的超越自己,获得成功。
3、强化自身素质。目前人才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技能的竞争,还有各方面素质的竞争,所以说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必须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让企业公司放心的录用自己。其内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做一个市场要求的合格的求职者。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内涵的要建立以下的观念:
竞争观一一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扬长避短.时刻保持竞争的观念,在竞争只能够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督促自己时刻努力奋斗。
质量观——定要本着对企业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高标准的要求自己,时刻带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工作,做出让公司企业满意的成绩,得到它们的认可。
服务观——本着为公司服务的观念,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向别人请教。
创新观一一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也是一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拥有创新的人才才会时刻受到欢迎。
信息观一— 要有信息观念,与时俱进,时刻注意科技发展的动向,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法律观一一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不能损害他人及公司的权益。
效益观—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做每件事都要有效益的观念,尽量降低成本,为公司谋发展。
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专科毕业生就业难,从毕业生本身来讲,只要自己注重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顺应市场的需求,注意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向着高端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而努力。就业过程中,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加强技能培训,抓住实习和企业培训的机会,加强实践,迅速的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际,并要识时务,适时的发挥自己的可迁移技能,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己,这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会困难的。
参考文献:
[1] 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计算机教育,2007,(2):76-80.[2] 刘双双,于娜.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3]陆慧娟,高波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0).[4]冼广铭,曾碧卿,冼广琳.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4).
第四篇: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据了解, 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我们面临着很严峻的问题,例如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这些都是我们医学生的现状,这写情况是怎么引起的呢?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不予考虑。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一家医院的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博士将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 “聘用制”。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在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的选择,考研人多,落选的自然也多,因此连续考几年的也大有人在。“不就业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现在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留在大医院,他们要通过考研摆脱现有就业困境。许多同学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来自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千人医师数为1.67,而在英国这一数字只有1.37,日本也不过1.96,这说明中国的医生不是不够,而是分布不均。据统计,像北京、武汉、广州这些医学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医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低于70%,有的地区甚至居于当地各类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末几位。在去年广东一些医学类学生的就业招聘会上,记者注意到,硕士、博士比较受欢迎,本科生则备受冷落。中山大学医学部在读博士生柯尊富告诉记者,大医院只要硕士、博士的现象目前已是全国皆然。只有像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的本科生有部分医院接收。而这些专业,要不对医生身体健康有影响,要不就是医院的边缘科室,很难招人。
现在还有很多本科生宁愿考研也不入乡镇小医院,他们认为毕业生担心,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后,既没病患上门,也没手术可做,更缺乏各种交流机会,他们的医术水平难以提高,大部分人还担心工资的问题。其实医学生找工作难,本质上是医疗资源不均衡,是需求倒挂。政府应该为农村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大部分农村医疗机构现有的医疗设备很旧、很差,检查结果出来了,病人看了都不信,只能到上一级医院去看病。所以我觉得应该加强乡村医院的建设,医学生可以选择农村和社区。、我们医学生应该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思路,增强自信心。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医学生学生自身素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医学生要明确社会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充实、完善及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包括参加学校,社会举办的各项实践、辅导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正确指引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就业的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以更好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来促进就业。
看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我认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的人都还是热爱学习的,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否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掌握的更多,无疑可以给予工作和生活更多的便利,也使得我们通往职场的道路更加地顺畅。所以我们应该认真上好职业生涯与规划课!
第五篇: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11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0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10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10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10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XX-2010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比例分别占到29.98%、29.10%和43.29%,专科学历各比例分别占至 41.33%、43.55%和56.37%。
从调查来看:2010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10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10届、XX年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10年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促进就业措施: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XX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3、连续提高粮食价格,扩大需求,稳定就业。每逢经济调整,农村转移人口会自然减少,为城镇就业减轻不少压力。最近国家宣布从2010年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可使全国农民一年增收2600亿元,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经济调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会回到农村,粮食提价将提高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切实帮助他们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这项政策也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鸟之功。如果能在已经宣布的提价之外,宣布2010、2011年每年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5%以上,有利于让农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稳定预期,使扩大农民消费的效果更显著。
调查结果表明,我们毕业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困难重重,但是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我们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