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水平的论文界定
①高水平的论文界定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JCR REPORTS检索源期刊中一区、二区(和三区)期刊收录的论文
②什么是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
③什么是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影响因子及JCR给出的以上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对以下各类人员具有多种实用价值。
1、图书馆员: 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
2、编辑: 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
3、出版商: 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做出新的出版决策。
4、作者(科研人员):
a.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b.确定论文投稿期刊,c.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
a.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b.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
c.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2]。
d.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④什么事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分类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际三大索引: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1生物学
Homogeneous label-free fluorescent assay of small molecule-protein interactions using protein binding-inhibited transcription nanomachineZHOU DianMing;WU YiDan;LIU Pei;BAI HaoTian;TANG LiJuan;YU RuQin & JIANG JianHu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o/Bio-Sensing and Chemometrics;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期刊】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1-08-01
适配体传感器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文晓棠;李华;邓乐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生命科学研究2011-10-30
2自动化技术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毛俐;袁若;杨霞;袁世蓉;廖玉红;牛欢;刘慧静;曹雅玲;甘贤雪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合成与污染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期刊】化学传感器2011-09-15
Study on an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thrombin recognition based on aptamers and nano particlesZHENG Jing1;LIN Li1;CHENG GuiFang1;WANG AnBao2;TAN XueLian1;HE PinGang1 & FANG YuZhi1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2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0050;China【期刊】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7-06-15 3化学
Solid-stat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protein biosensor with aptamer substitution strategyXU Ying;DONG Ping;ZHANG XiaoYan;HE PinGang* & FANG YuZh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期刊】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1-07-01 基于核酸适体与互补核酸和目标蛋白之间竞争反应的PDGF蛋白特异性识别郑静;秦佳华;龚晨;黄焕;何品刚;方禹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11-10
4材料科学
金纳米棒制备、修饰及与寡核苷酸适配子的耦联杨淑华;王怡;周勇;詹林盛;钱小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期刊】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12-25
Aptameric SERS sensor for Hg~(2+)analysis using silver nanoparticlesGuo Qing Wang;Ling Xin Chen~*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Yantai 264003;China【期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9-12-15
5基础医学
靶标诱导变构解离SELEX技术筛选皮质醇特异核酸适体张岭;王新兴;战锐;弓景波;钱令嘉军医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全军军事认知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 【期刊】军事医学2011-10-25
Selection of DNA aptamer that specific binding huma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in vitroLifeng Wang Baorui Liu~* Haitao Yin Jia Wei Xiaoping Qian Lixia Yu Department of Oncology;Drum Tow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8;Jiangsu Province;China【期刊】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2007-09-15
第二篇:如何发表高水平论文
在经历了将近两年的努力后,终于迎来了我的第一篇文章。说来惭愧,作为一个读了两年的博士,我的师弟也早已有好几篇SCI,可我还是在有和没有之间徘徊。不过我的目标就是高质量的paper,在当前有2片SCI就能毕业的大前提下,我毅然决然的坚持了我的理想,没有放弃我的追求而对付几篇一般的SCI就走人。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文章发表在ACS nano 上(IF 7.5).我想也许还有许多像我这样的,为了追求文章的品质而不惜花上时间和经历的人,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或许就会对你们有所帮助。希望你们少走点弯路,早点毕业(毕业才是硬道理)!
科研有没有目标?应该是要有的。有的源自好奇心(自己的问题),有的源自实际问题(别人的问题)。搞科研的人都需要查文献,但是文献不是根本,文献只是起到一个交流的作用(有的文章里面结论里会提出展望,那么你可以借鉴别人的研究目标;有的文献给你灵感,那么你能产生自己的研究目标;有的文章可以直接挪用它的方法)。如果把科研比作树,那么文献就是除根以外的其他部分(越原始越接近根),如果只是盯着文献看,那么只能做跟踪研究(顺着它走,弄出点树叶来),只是给别人解决问题添砖加瓦。现在没有上山下乡了,我们大学生到硕士到博士,很多比较脱离实际问题,然后一路教育下来好奇心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所以我们很多研究就是跟踪研究。当然,跟踪着跟踪着,我们是有机会走在最前面的,但是然后呢?我们发现我们不知道要干啥了;好吧,再看看别人的方向换个地方跟踪。脱离实际和缺乏好奇心限制了我们开宗立派。
1.选题。
如果你已经选好了或者被导师定好了题目,请略过这一段。如果说现在你还有选题的自由,那么请你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一般来说,好的问题就是热点问题,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和最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好杂志都喜欢研究热 点问题的文章,因此这种题目做的人很多,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过不要不敢想,别人能做的你也能做。另一种好的选题就是别人基本没涉足过的,全新的领 域。做这种开创性的工作,会增加工作的难度系数。但是如果你做出成果来的收益也很丰厚:引用你的文章就成为了此领域后继研究者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以上两点 最少占其一。最理想的选题是在热点领域做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题目。不过这样题目已很难找到,如果有也可能是因为难度太大而无人问津。如果你选的题目即不热 也不新,那你就要重新考虑你的文章适合哪个杂志了。所以大家要自己权衡。在选好的大方向内,具体选择哪一方面去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研究对像会让你的工作水平有巨大的差别。我认为,高水平的选题在于研究出来的东西能对本领域能产生深远所影响,即改变某些人的已形成的观点,或者让人们进一步认识某个东西等等。如果你有时间就多读读文献,尤其是综述性的文献,然后你才能清楚什么课题是别人关注的,什么课题是有发展潜力的。如果你没有时间,就听导师的安排。导师一般来说的阅历丰富,而且对自 己从事的领域也基本有所把握。我的这篇文章的方向就是导师给定的,当时糊里糊涂就往下做了,等到文章读多了才发现这个其实是个很不错的题目。总之选题很大 一部分决定了你文章的层次。
2.Introduction.记住,introduction 必须精彩,并且要能把握住读者的好奇心。好的introduction 要让编辑读完了要感到如果你的结果得不到发表,就是对此领域的一大损失。我的文章在起草的时候先写的是introduction部分, 到最后投稿之前的修改的还是introduction部分。如果你的introduction写的朗朗上口,层次分明,要点突出,那文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你不知道该怎样写introduction,那就随便找一篇你从事领域的高水平文献,反复精读人家的introduction,看看它是怎样抓住了你的心里。Introduction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为
止。
3.内容。
在构思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文章的内容要充实,完善,最好让人读完了有一种满足感。内容多文章就不会显得单薄。有人说我这么多的idea能发好几篇文章呢。这种想法是很不明智的。idea会一直有,文章读多了idea也会多。千万不要因为保留idea而使你的文章显得单薄无力,除非你只追求文章的数量。高质量的文章是全面而完整的。增加内容来充实你的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对一个结果进行重复性的分析,那样会使你的文章显得冗长和空洞,读者会认为读你的文章是在浪费他的时间(废话都写到Supporting Information里去)。总之,语言要简洁,内容要丰富。尽量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角度之间的区别越大越好。例如一个现象,你可以分别从力(物理)和能量(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样会显得你的工作全面和到位。然后尽量加入些许的理论联系实际。请注意,这部分非常重要,通常应该放在你对结果的深入分析之后,也就是discussion的结尾,conclusion之前。你要做的就是对当前的某些现象根据你得出的结果作出机理性的解释,或者讨论你的结果对当前的某种应用有何等的影响等等,联系越广越好。然后再预测一下发展趋势,说明你的结论对本领域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对同行有什么帮助。例如我是做分子动力学的,但我的文章后半部分几乎都是在把我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相联系,对试验现象作出解释,并说明我的结论能对那些实际应用方面做出指导。最后一个审稿人在评语中直接写道I like the manuscript and do think that it will be of general interest to readers in both the basic science community and engineering side of world as well.记住你的文章不光是给本领域人看的,和你专业相关的人都有可能是你的读 者(占绝大部分比例)。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你文章理论联系实际的部分,只有极少数人会认真读完你的全文(通常都是那些想模仿你工作的人)。让更多其他领域的 科研工作者来了解你的工作以便能得到应用,是发表文章的终极目的,也是搞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是为什么有SCI这样一个系统,它的存在大大加速了科学向前发展的步伐(what am i talking about?)。总而言之,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或其他人的工作,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更有意义,给你的文章增加更多被引用的机会,让编辑更喜欢。
4.图表。
有些人觉得好杂志的文章其实就是图漂亮,其实内容也很一般。但事实 是:图漂亮不一定能发好杂志,想发好杂志图不能不漂亮。简单的来说就是图对文章很重要,就像你穿的衣服对你也很重要一样。人人都爱美,编辑和审稿人也不例 外。除非你的文章在内容上有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如果真是那样你可以完全不在乎图的好坏,因为所有杂志都会抢着接受你的文章;要不然你还是乖乖的把图做漂 亮一些吧。文章的图要做的美观,大方。现在有丰富的做图软件,我建议大家学比较专业的做图软件,这样其实会大大的提高做图的效率(我无法想象用word做图)。我一般用adobe的illustrator做示意图,用origin做二维曲线图。矢量图还是比像素图要清楚一些。精美的图片会让人感到你的文章也是精品;图的美观会使你的文章更上一层楼。
5.审稿。
如果你的稿子没有一开始就被编辑拒掉而是进入了审稿阶段,那么恭喜 你,你的文章很有可能发表,只要你认真的听从编辑和审稿人给你提出的意见,并仔细认真的作出相应的改动。一般每个审稿人都总会提出那么一两条意见,有的可 能是象征性的,但很少有人不提意见(有个审稿人竟然没有给我提任何意见:)。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耐心的逐一作出解答。对于修改意见,即使是颠覆性 的,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动,无论你愿意与否。除非审稿人
提出了一个非常外行的,毫无道理的问题。这种情况你可以和编辑解释,和他摆道理。一般来说编辑是通 情达理的,并且他有极有可能处理过类似的情况。审稿人毕竟也只能给出参考意见,你的文章最终能不能发表还是由编辑来定。当文章被接受了后,剩下的就按照编 辑的指示来做吧。
综上所述,尽可能的抓住多的重点,使你的文章在每个地方都有不俗的表现,不要留下任何漏洞,这样编辑和审稿人就会被你的文章所折服!
第三篇:如何发表高水平论文
如何发表高水平论文(转载)
2008-04-02 09:22
SCI/EI/ISTP/一级期刊的基本知识;
如何利用数据库和查找文献;
如何寻找领域前沿;
如何撰写高水平论文和投稿;
把握数量和质量的平衡。
SCI索引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拥有的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
SCI是SCI的光盘核心库;而SCI-Expanded(简称SCIE)是SCI的扩展库。国内高校在统计论文索引情况时一般对SCI和SCIE都认可为SCI索引。
ISTP会议录索引
ISI Proceedings(ISTP-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是美国ISI编辑出版的查阅各种会议录的网络数据库。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在统计ISTP索引的数量。
一般而言SCI索引的会议必然会被ISTP同时索引,但是反之不然。
影响因子IF
期刊引用报告JCR(Jorunal Citation Reports)是ISI对其SCI索引的期刊进行的参数化评价,影响因子IF(Impact Factor)是其中一项最有代表性的参数。IF是当年其它SCI论文引用该刊此前2年所发表文章次数除以该刊前2中发表的文章数目,其值越大,说明该期刊越重要。
影响因子IF举例
2004年计算机软件工程大类方面的76种期刊中,影响因子最大的是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5.952),最小的是COMPUTER GRAPHICS WORLD为0,国内最高水平的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TECHNOLOGY为0.28,2004年LNCS的影响因子为0.513
需要强调单篇文章的引用次数问题,自引与他引的问题。
SCI收录期刊分区
随SCI在国内的普遍使用,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刊发量逐渐成为学术评价的关注重点。但是一个刊物的影响引子每年有变动,各个领域刊物影响引子也不具可比性。因此,中科院根据影响因子大小,按学科对SCI收录期刊进行分区,水平从高到低分为1234四个区。这样对一个刊物水平高低的认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定义上。不论什么领域,只要论文发表的刊物在同一分区上,就可以认为这些论文水平相当。2004年版SCI分区目录http:
//10.11.32.135/cglw/scie_2004FQ.asp
会议是否SCI索引
最直接的方法是看会议主页上的说明。如果说明中没有明确肯定,则可以写信给会议的组织方咨询,一般老外答复都是比较含蓄的(例如我师兄的ICCS经历),而国内的答复就会非常直接(其实国内会议如果是SCI的都会在主页上隆重注明的)。
另外还可以直接查询看这个会议前几年是否都是SCI索引,但是有的会议会隔年
索引,所以这个办法不是非常可靠。使用这个办法还要注意SCI索引中会议的缩写格式,以免漏查。
EI索引
美国《工程索引》 EI(Engineering Index),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创办,主要收录工程技术期刊文献和会议文献的大型检索系统。
EI-Compendex和Page One
Ei Compendex标引文摘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主题词和分类号,进行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
据说2006年起EI取消光盘版,只有EI Village2,即 Compendex和Page One合并。
Ei PageOne
Ei PageOne题录不列入文摘,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不进行深加工。有的PageOne也带有摘要,但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请注意学校里面说的EI一般是指前者!在数据库中检索时,要主要看清楚检索结果中的检索序列号是否11位,并且数据库源是否Compendex。
SCI和EI会议
目前学校更认可SCI索引,虽然很多很高级别的会议也只被EI收而不被SCI收。从这一点来说,其实文章最好先投SCI的会议,以免“浪费”。
对期刊而言,SCI有一个评价标准例如影响因子等,而EI则不然,所以这对EI也是一个不太好的因素。
索引的周期
对会议来说,SCI的索引周期前面说过一般是三个月左右,而EI就没有固定规律,从一两个月到将近一年的都曾经碰到过。
确定会议是否EI索引
对一个会议来说,是否确定EI收很难,即使是会议的主办方,一般也不可能百分百确定本届全部几册都会被索引(依据:我师兄投CE2004时电话咨询的过程)。但是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会连续几届都被EI全收,那么这届就不会有问题。另外,有些会议会在海报上注明自己是会被EI收的,这种也是可以投的。
注意:同一个出版社的其他会议论文集系列不一定会被SCI收!例如Springer的Lecture Notes i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推荐的一些国际会议
周围同学和一些老师公认的评价原则(重要性依次递减):针对性、届数、录用篇数、录用率、特邀嘉宾的影响力。
网络上大家公认新加坡南洋理工的一个帖子,网址如下:
http://www.xiexiebang.comP: Intl Conf on Network Protocols
以上都是本人关注的网络、系统和安全的顶级会议,许多论文后来都被推荐到IEEE 或ACM Transactions系列。
中文期刊级别
一级与A类,一级要比A类的范围小些。一级其实是校人事处定的,估计最初是定给学校的教职员工的;而A类是明确定给研究生教育的,所以从两者的选取原则上有一定差别。请注意,这里列出的一级是某高校的一级,各个学校和单位的目录可能会有所差别
本学科一级名单
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电子学报(中、英文版)、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自动化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英文版)、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去年学校新增加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控制与决策。
其它相关学科一级名单
科学通报(中、英文版)、中国科学(A-E辑)(中、英文版)、制理论与应用、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具体目录可参考学校人事处文件。
如何使用文献数据库
IEL:即IEE和IEEE,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On Site(SDOS):荷兰的一个出版集团,也极其影响力;
ACM Digital Library:ACM的所有文献;
CNKI:清华的中国期刊网,能全文检索。
SCI数据库的使用
ISI Web of Knowledge:即SCI检索库;
熟练使用SCI数据库非常有用,请务必掌握;
除查找被收录的文献外,还可以使用JCR;
JCR和影响因子
Journal Citation Report,包括各类期刊的影响因子。
建议找到一个学科,按影响因子IF排序,一般来说,IF高的难度大,低的难度小,不过太低的,如<0.1比较危险,可能被淘汰。
注意IF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国内有些期刊如《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得出自己的IF,但我们所谈论的是SCI期刊间的引用,不可同日而语。利用GOOGLE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GOOGLE也很有效。直接输入全部或部分文献名,作者名等均可;
我来浙大前,在自己这个方向搜集了大约200篇文献,95%从因特网上获取; 无法从因特网上直接获取的文献,往往被引用率也不高,因为别人难以得到。建议至少读500篇外文文献,其中100篇精读。
如何寻找领域前沿
确定方向,读一些国内一级或IEEE Magazine的综述
熟悉本领域最具影响的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和顶级会议(Rank 1); 在最近3年的期刊或论文集中寻找自己感兴趣方向的文章5篇左右;
认真反复读懂(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如何寻找领域前沿
跟踪国际会议,把握前沿脉搏;(Hotnets)
熟悉领域大牛,争取和他们建立通信,定期访问他们的主页,了解最新动向;(我的体会);
如何撰写高水平论文
话题要新,紧跟前沿;
文献要新、丰富、高水平;投国外一般不引用国内期刊,投国内则必须; 最好有数学公式,体现理论深度;
试验环境和结果要介绍清楚;
性能最好和前人方案比较,有说服力;
投国外多用图表,投国内多用定义。
如何投稿
找到网站,国外一般可以电子投稿;国内则一般电子和书面文档均需要;
国外无需审稿费,国内期刊要审稿费,一般100-200元,会议一般不要发表费用,国外期刊基本不用,国内一级一般>1000元,国际会议一般2000-4000,学生注册可以便宜些。投稿后,隔1、2个月可以催一下。不论是否要求,建议另起一页,写清所有作者的学校、身份、简历和研究方向;
如投中文一级期刊,不妨写一份简单的说明,如文章成果的一些解释等,言词尽量客气。
如果投会议,可以自己选择一些会议并设定时间表,投A如被拒改B,接着CDE等,时间安排好一年至少可以投6-8轮。
和老板沟通投稿事宜
有些老板希望发高水平国际期刊或顶级会议;
有些老板可能不在意,只要SCI/EI就行;
无论如何,投稿前务必和老板沟通一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把握数量和质量的平衡
清楚老板对自己的要求;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发1-2篇会议,再1-2篇国内期刊,最后1-2篇国际高水平期刊或顶级会议。
多发文章:损失太多经费、一稿多投道德风险、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注意事项
不要一稿多投,但尚无明确定义,一中一英?一个会议一个期刊?
不要伪造数据,胡编乱造。
如果今后想在学术上继续发展,更要注意文章质量而非数量。(SCI删除的例子)。
第四篇:论文抄袭的界定
论文抄袭的界定(参考)
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要利用一些文献资料,这样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应用别人的文献资料,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规范,避免抄袭。这在现在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但是我们许多同学缺乏严格的训练,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是抄袭,什么情况下是引用别人的文章。
什么是抄袭行为?简单地说就是使用了别人的文字或观点而不注明就是抄袭。如方舟子认为“照抄别人的字句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表示是别人的话,都构成抄袭。美国现代语言联合会《论文作者手册》对剽窃(或抄袭)的定义是:‘剽窃是指在你的写作中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表述而没有恰当地注明出处。„„这包括逐字复述、复制他人的写作,或使用不属于你自己的观点而没有给出恰当的引用。’可见,对论文而言,剽窃有两种:一种是剽窃观点,用了他人的观点而不注明,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观点;一种是剽窃文字,照抄别人的文字表述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表述。当然,由于论文注重观点的原创性,前者要比后者严重。至于普及性的文章却有所不同,因为并不注重观点的原创性,所以并不要求对来自别人的观点一一注明,因此只看重文字表述是否剽窃。”
那么如何使用别人的文献资料呢?美国哈佛大学在其相关的学生手册中指出,“如果你的句子与原始资料在观点和句子结构上都非常相似,并且结论与引语相近而非用自己的话重述,即使你注明出处,这也是抄袭。你不能仅仅简单改变原始资料中的几个词语或者对其进行摘要总结,你必须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结构彻底地重塑你的总结,要不就直接引用。”
可见,对别人的内容的使用必须进行全面的重写,否则就有抄袭的嫌疑。但这里要避免胡乱拼凑和揉合。总之来说,我们必须尊重别人的智力成果,在文章中反映出哪些是你做的哪些是别人做的。
抄袭行为总结
1)观点抄袭
不引用别人的文献 好象观点是自己的 严重抄袭 2)句子抄袭
不重新组织别人的观点,照抄原话,不加引号,即使加的参考文献,也是抄袭 3)过多引用别人原话
即使加了引号,也算抄袭,比如三句以上
4)句子重新组织,但是整个段落和别人的非常相似 尤其关键动词几乎一样,句子结构也一样,算抄袭
以上这些要特别注意,除了整段拷贝,以下处理后仍然属于剽窃 1)铲除其中几句 2)把句子顺序颠倒 3)增加几句
4)只改变一些动词和少量的词,但是整体结构一样
凡引用他人文字资料连续超过250个字符而无注明出处者,可视为抄袭行为。
第五篇:论文抄袭剽窃标准的界定
http://www.xiexiebang.com/
论文剽窃标准的界定
更多关于论文抄袭检测的文章,请查看520check官网。
美国《电化学学会杂志》最近发表一篇社论,对剽窃行为做出了严厉的批评,特别提到吉林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王金忠博士等人去年在《晶体生长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抄袭了《电化学学会杂志》和《应用物理通讯》上的论文,并已将这篇文章撤销。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初王金忠等人的论文刚发表时,就有人向我反映过这起剽窃案,而该论文的其他作者也曾写信给我澄清说这篇论文是王金忠一个人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写的,署名和投稿都没有经过其他作者的同意。
这是今年以来国际学术期刊第三次揭露、批评中国研究人员剽窃。另两次是:《模式识别通讯》发表撤销论文声明,指出北方交通大学袁保宗、文富荣去年发表在该刊上的一篇论文为剽窃之作,应予撤销;《电子学通讯》发表社论,揭露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宋阳、胡光锐去年发表在该刊上的一篇论文几乎完全剽窃自哈穆·勾德曼(Haim Goldman)在1988年和1990年发表的两篇论文。
这些剽窃论文,有的是从文字表述到研究成果都全盘剽窃,例如宋阳、光锐的论文;有的则是在引言、分析部分大段大段地抄袭别人的文字表述,研究成果倒可能是自己得出的。后一种情形在国内研究人员中相当普遍,在我们揭露的剽窃案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此类,而剽窃者往往来函辩解说,他们是因为英语水平有限,所以借鉴、套用了国外论文的表述,但是实验数据和结果是自己的,因此不算剽窃。例如最近我们披露今年院士候选人、南开大学廖代正等人发表的论文被国际期刊揭发抄袭之后,其学生代表廖教授发表声明理直气壮地声称:
“因为英文水平有限,所以我写英文文章时借鉴了那些母语为英语的同行发表的相关文章,甚至原封不动地摘抄了一些语句,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以后我肯定会多加注意!与文科类文献不同,即使在化学专业学术论文中原封不动地借鉴了文献中的某些语句,但只要报道的是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就和抄袭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化学文献注重的是实验方法、数据和结论,而不是个别单词或者语句的写法。”
其实,不管什么学科的论文,照抄别人的字句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表示是别人的话,都构成抄袭。美国现代语言联合会《论文作者手册》对剽窃(或抄袭)的定义是:“剽窃是指在你的写作中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表述而没有恰当地注明出处。……这包括逐字复述、复制他人的写作,或使用不属你自己的观点而没有给出恰当的引用。”可见,对论文而言,剽窃有两种:一种是剽窃观点,用了他人的观点而不注明,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观点;一种是剽窃文字,照抄别人的文字表述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表述。当然,由于论文注重观点的原创520check 论文查重改重一站式服务 http://www.xiexiebang.com/ 性,前者要比后者严重。于普及性的文章却有所不同,因为并不注重观点的原创性,所以并不要求对来自别人的观点一一注明,因此只看重文字表述是否剽窃。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文件对论文剽窃区分得更为详细,出剽窃有5个层次,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惩罚:
一、未注明出处地全文复制一篇论文,将导致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并吊销违规者在IEEE刊物上的发表权利达5年。
二、未注明出处地大量复制(达一半的篇幅)一篇论文,处罚同上。
三、未注明出处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图。可能导致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并且必须提交向原始作者的书面道歉以避免被吊销发表权利达3年。
四、未注明出处地不恰当地复述整页或整段内容(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或重排句子顺序)。要求做出书面道歉以避免被吊销发表权利和可能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
五、注明出处地复制一篇论文的很大一部分,而没有清楚地表明谁做了或写了什么。要求书面道歉,并且必须修改论文以避免被吊销发表权利。
中国那些声称“照搬文字不算抄”的研究者事实上犯了IEEE所规定的第三严重的剽窃。还有人以为,只要注明了出处就可以照搬文字,也是不对的,他们犯了第五严重的剽窃。即使注明了出处,也必须对引用的内容做复述而不能照搬,如果照搬,则必须用引号引起来表明是原文。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戴维·莱特(David Wright)认为科学家们之所以造假,有四个基本原因:某种心理失常;外国研究者所学到的学术标准有所不同;监督程度不够;最常见的原因则是巨大的发表压力。
中国科学家的心理素质未必比国外的同行差,发表压力也未必更大,但是剽窃之盛行却到了自己见怪不怪、国外同行群起而攻之的地步,则只能归咎于另两个原因了。要改变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标准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这只需有关部门制定出学术规范,并对学生进行学道德教育,改变“照抄不算剽窃”的错误观念,就可以避免因为错误的认识而犯下的错误。
要防止明知故犯,却只能加大监督力度,这要困难得多。勾德曼曾写信问我,上海交通大学校方是否对宋阳、胡光锐如此恶劣地剽窃他的论文的行为采取了任何处罚措施,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他据我所知交大校方对此不闻不问,宋阳将在今年年底用剽窃文章如期获得博士学位,而胡光锐则继续当他教授、博士生导师。事实上,几年来,在被我们揭露出来的众多剽窃者中,极少有人受到任何处罚,即使在媒体上、国际学术期刊上出尽了丑,也对他们毫发无损。有这样的榜样,任何规范都是一纸空文,任何道德教育都成了话。
520check 论文查重改重一站式服务 http://www.xiexiebang.com/ 本文献由520check论文检测中心整理提供,更多关于论文抄袭检测的文章,请查看520check官网。
520check 论文查重改重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