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创建方案
杭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创建方案
为了进一步完善三都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的通知》(浙农经发[2013]13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4]2号)文件精神,以及杭州市农业局关于开展杭州市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的通知,三都镇决定开展杭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创建,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市县要求建成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合作社、示范企业、示范场,在已有示范性省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杭州市“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示范乡镇的基础上,完成“五好”建设,创新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服务先进模式和示范机制,努力构建政府引导支持、主体协同参与、机制灵活高效、行为良好规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二、创建内容
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和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加大服务组织培育力度、设施装备力度、平台搭建力度和机制创新力度,以优化农业服务供求协调机制为切入点,着重开展“五好”创建:
(一)服务组织培育好。在建成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按照“1+N”的思路,推动公共服务中心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延伸,培育7家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11家建德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建德市示范等级专业合作社、12家
建德市规范等级专业合作社,我镇“三区四园”中每个产业都有3个以上示范带头作用的大户,鼓励家庭农场逐步替代个体户。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提高合作化服务能力,打造农业合作服务网络。鼓励农民合作组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提升服务力量与水平,加强农民技术的培训;促进形成各类农业主体相互竞争、互相学习、相互合作的服务格局。
(二)服务设施装备好。在我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上,进一步完善条件建设:公共服务大厅、标准化检测室、防疫室、培训教室。按照“3+X”服务模式,建立好农业服务供需信息、农产品质量监测、动植物疫病防控、气象预警、农产品展示展销、土地流转等服务平台。“1+N”服务主体拥有提供产前产后各环节服务的配套设施,主要拥有农机化服务装备、农业科技服务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等。
(三)服务范围拓展好。积极培育农业生产服务业,创新服务产品,鼓励合作社开展机械化作业、统一供种、有机肥配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服务;畅通产前信息发布、种子种苗供应、农资供应、资金信贷服务等通道;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拓展产后农产品收购、加工、仓储、冷链运输等服务,帮助当地农户解决销售问题。
(四)服务行为规范好。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过程有记录、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产品有监管”的“六有”服务规范模式。制定服务内容与标准,完善服务职责,妥善调处服务纠纷,服务中心人员、资金、财务、项目管理制度运行良好。
建立各类服务组织档案,围绕示范创建开展技术辅导和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积极开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争取2014年底新增建德市规范化专业合作社2家。
(五)支持政策落实好。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创建领导小组。强化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支持,争取县市安排落实示范创建专项经费,对服务组织的服务设施建设、生产环节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模式总结推广、服务人员知识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创新服务机制,鼓励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农业公共服务,采用政府补贴服务方式,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相关服务。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示范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我镇创建杭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提高三都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成立三都镇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导小组。分管农业副镇长为组长,农办主任为副组长,农办相关成员为组员,全力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2、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思想,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并引导建设一批多元化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全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3、抓紧工作落实。从实际出发,积极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大力推广实践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做法,示范引导,推进全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监督检查,强化工作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4、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引导科研院所、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共同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及时掌握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过程中的新动向、新气象,宣传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建设的工作成效和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共同营造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都镇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四月
第二篇: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材料
一、创建目标:
以完善农业标准化机制为基础,落实好主导农产品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修订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机制,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信息技术等公共服务。建立以粮食种植和“甬州一号”葡萄为龙头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安全。
二、主要措施
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落实责任制度。我街道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达到了2000万元,旨在能够加大部分产品,特别是特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关注程度,完善2012年我街道农业政策,加大对名牌农产品、农业产业化基地的扶持补助力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
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以街道、村、户“三位一体”的组织网络,保证网络道路连接的畅通。街道还积极加强对现有街道、村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明确职能和责任,形成强有力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同时,重视示范性企业、专业化合作社、劳动积极分子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根据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街道加强农业监测和执法管理,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农产品质量标准监督管理和检测职能,对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监测管理,禁用高毒性农药,限用低毒性农药,选用纯正良种,规范饲料添加剂及兽药使用等措施,杜绝假冒伪劣农用物资投放,确保无公害标准的实施质量。
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优势。通过制定政策等方式鼓励各合作社人们不断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如水稻种植业、葡萄种植园等等。建立以葡萄种植园与水稻种植为核心的产品生产链,以特色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稳步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推进信息化服务。依靠科技部门和上级农业主管部门,争取掌握国内外农业标准化活动的最新动态,收集尽可能广而精的科技农业信息。充分利用好农经网,农民信箱等途径,深化标准化的意识,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三、发展思路
1、以产品为纽带,推进无公害产品及产地的认证。产品质量是标准化生产的核心,我们要更好地结合无公害生产的章程,使产品认证更为规范。
2、做好宣传工作,增强社民的标准化意识。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监督引导工作,在此过程中,广泛宣传标准化的重要性。
3、了解国内外市场准入机制,利用好市场的调节作用。在保证产品标准化的同时,我们还是需要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结合实际,生产优质产品。
第三篇:食品药品示范乡镇创建方案
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镇食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2009年决定在全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按照省、市、区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以食品药品安全各环节全过程监管工作为主线,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大力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专(兼)职监管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监管网络。着力提升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整体水平,有效控制事故发生,为建设和谐平安雷官,提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二、工作要求与目标
1、有效预防和减少一般食物中毒事故,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药械不良事件及药害事件发生。
2、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3、建立和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
4、配合有关部门全面推进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
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管。
5、积极推进连锁超市和农村连锁店便利店创建。
6、实现行政村、学校食品安全卫生达标制度,食品品种配送率达到85%以上。
7、农村餐饮食店、公共场所食品卫生抽检办证合格率达95%,对学校食堂、食品行业100%实现量化分级管理。农村聚餐办宴5桌以上备案待查。
8、卫生院、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全覆盖;规范村持证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药品规范化管理。
9、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健全,药品供应覆盖率达到100%,统一配送率达到100%。
10、做好食品药品监督员、消费维权监督员等的整合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完善镇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机制。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食品药品监督员、信息员等“多员合一”等整合工作,进一步健全网络。
2、明确职责,落实经费。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明确的工作分工,确保工作职责明确,同时确保每年不少于5000元的经费投入。
3、建章立制,工作规范。建立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责任追
究制度;制定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将食品安全事故纳入预防范围,防范于未然。具体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日常监管有记录,各类台帐健全。应做到“十二个有”:有机构牌子,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办公经费,有工作任务,有管理制度,有考核办法,有培训计划,有激励机制,有工作档案,有办公微机。
(二)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1、进一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一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农药、兽药及其它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严禁药物的滥用和药物残留超标;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农产品检测。
2、规范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监督。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镇与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督促企业按食品质量标准生产;认真组织开展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小作坊监管覆盖面达到100%,有效遏制无证照生产加工现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实施肉制品、卤制品、豆制品和水产品放心工程。
3、规范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在“千乡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实现全覆盖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鼓励发展连锁加盟,引导“食品安全示范店”进学校、进医院、进农村。加强对超市、小食品店等食品经营单位的商品市场准入管理,提高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深化保健食品和校园食品的专项整治,依法取缔无证照非法经营摊点,抓好消费维权投诉站建设。
4、规范食品消费领域安全管理。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抓好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管理创建和规范化管理。加强餐饮业、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监督检查,加强农村厨师培训,全面实施农村聚餐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依法维权意识,使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大力抓好药品安全工作
1、开展药品经营户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药品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
2、抓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行药品统一配送,从源头上把好药品质量进货关。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督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所和持证卫生室及个体卫生所加强药品质量监管。
3、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药品打假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无证照经营药械和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
4、健全网络,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机制。加强安全用药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安全用药的知晓率。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1、建立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年终的考核目标,与各村(单位)签订责任书,同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2、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快速反应制度。制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和投诉举报制度。建立群众监督的网络体系,设立投诉和举报电话,发动全社会参与,实施群防群治。
4、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公开栏及时公开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提高消费的透明度。
5、督促经营户实施商品准入制度,质量承诺、消费者投诉处理以及不合格产品下架、召回和销毁制度。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动员阶段(2009年4月下旬-5月4日)。动员部署召开会议,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做好广泛宣传、对辖区内的村(单位)、相关食品企业和个体户签定责任书。同时,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食品药品安全、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参与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5月5日-10月底)。按照创建方案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结合本镇实际,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将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创建指标监控体系,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1月底)。及时做好示范创建工作资料的整理、归档,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的经验和主要的成效,对照《评价标准》开展自评,在2009年11月15日前上报工作总结与自评情况,全面做好上级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工作是全面提升我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有效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村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在上级统一领导下,由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2、加强指导协调。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同时要注意研究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反映。
3、加大创建经费投入。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重在建设,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信息、应急处理、宣传教育、检验检测等体系建设,都需要一定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要加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的投入,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创建任务的落实。
4、加强宣传教育。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按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农家、进学校的要求,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的目的意义,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和信息,形成良好的相互机制和社会氛围。
第四篇:创建餐饮服务示范乡镇实施方案
简阳市三岔镇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资阳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
全示范乡镇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各有关单位:
现将《三岔镇镇创建资阳市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镇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岔镇镇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镇实
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根据《简阳市关于印发简阳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2012年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简食药监[2012]24号)的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
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放心安全消费。
二、工作目标
(一)完善餐饮服务业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镇、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
(二)规范餐饮服务业各项投入品的使用,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三)规范餐饮服务的生产加工行为。各式小饭馆、乡厨一条龙得到全面整治,当地餐饮服务业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80%以上。
(五)餐饮服务业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
(六)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得到整合,检测计划和信息发布实现统一。
(七)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对餐饮服务业各家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八)对餐饮服务业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
(九)加强对餐饮服务业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确保从业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以及积极的响应,提高群众对餐饮服务业的食品安全满意率。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8月)
1、成立三岔镇创建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及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镇食安办人员、个村(居)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地点设在镇食安办,办公室主任由镇食安办负责人兼任。
2、召开镇、村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1月)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由各个村(居)主任为监督员,加强对本辖区内所有餐饮服务业参与者的监督力度,加强村(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软硬件建设,保证食品安全工作正常开展和工作经费。强化日常监管,开展协助执法或专项整治活动。
2、强化餐饮服务业食品生产加工监管。全面掌握辖区内餐饮服务员从业者基本情况,组织开展餐饮服务业专项整治,全面提升餐饮服务业从业者食品生产加工的质量、卫生等的控制能力;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企业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卫生标准组织生产,杜绝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3、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违法行为,严格规范经营主体资格。落实城乡集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集贸市场蔬菜快速定性检测,并及时公示。督促食品经营者实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和质量承诺制度,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可溯源制度,以确保餐饮服务业从基础上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4、开展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推进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严格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审查发证和年检,开展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强餐饮业卫生日常监管,落实餐具消毒、保洁和防蝇措施。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管理,落实备案制度。
5、加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镇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指挥机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演练。形成镇村应急救援网络体系。
6、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食品安全信用基本情况调查,选择条件较好的3个餐饮服务业从业者作为试点,各单位要加大帮促力度,帮助其完善信用档案,统一信用信息发布,落实激励措施,形成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经营的社会氛围,推动全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7、强化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建立镇食品安全信息网,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定期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建立固定的宣传教育阵地,利用各种媒体、永久性标语、公益性广告等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在村、(居)委会开辟食品安全宣传栏,定期刊出食品安全常识。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和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培训。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列入中小学生教学计划,开设食品安全知识课程。
(三)验收评估阶段(2012年12月)
镇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领导小组按照上级的评估标准,对各村(居)委会、各有关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模拟评估检查,解决存在问题,完善各类资料,巩固创建成果。同时,全力迎接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我镇开展创建工作情况的验收评估。
四、工作要求
各村(居)委会、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创建目标,明确职责和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村食品安全工作机构要切实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落实任务和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及责任人,并给予经费保证,确保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工作协调。镇食安办要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各村(居)委会、各有关单位要按时完成镇创建办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密切联系,齐抓共管,每个月未向镇食安办书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三)加大宣传力度。要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创建内容和工作成效,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督查考评。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工作方案要求,要把督查工作、档案资料整理贯穿于整个创建活动过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组织人员对各村(居)委会、各有关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找出问题,做好拾遗补缺工作。适时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村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第五篇: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思考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思考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其核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很少站在整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度来认真地考虑问题,借此机会,对当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鉴于时间有限以及所站角度的局限,认识比较粗浅,思路也并不清晰,主要针对我们所能接触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现状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是农民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服务组织主要包括公益性服务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及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协会、涉农企业、农资生产经营组织等)。
1、公益性服务组织:当阳的农技推广体系服务种植业的机构包括植保站、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农业
110、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财政全额拔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数24人,现在岗干部职工20人,其中三支一扶2人。内设种植业站、蔬菜站、土肥站等业务站室。加挂“农广校”牌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主要负责全市100多万亩粮食、40多万亩油料及30多万亩蔬菜的培训、推广、试验示范等任务,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是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根据重点推广的“三新”技术、项目建设的需求等,对农技人员每年轮训2—3次;各业务站根据各专业工作任务和计划,直接培训到村组农户;结合现场、样板及项目实施,开展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开展科技入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接受农民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等。每年开展技术培训50多场次,培训各类人员1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万余份,接受农民咨询5000人次以上。培训工作连续三年获省农广校系统先进单位表彰。
二是推广关键技术:一是推广优良品种。水稻主推超级稻、优质稻;油菜主推中油杂系列、华油杂系列“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基本实现油菜品种“双低”化;棉花主推鄂杂棉系列、湘杂棉系列和抗虫棉;小麦主推郑麦系列、鄂麦系列;薯类主推高淀粉薯、鲜食薯等,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二是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水稻以塑盘抛秧、旱育保姆育秧和工厂育秧为主;油菜以直播为主,配套组装免耕、化学除草、机械作业等轻简化栽培技术。三是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四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微肥应用技术。五是推广秸杆覆盖、秸杆还田为主的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六是推广蔬菜春提早、秋延后和设施栽培技术。七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是开展试验示范:试验、示范、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必须遵守的原则。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引进了一批“三新”技术最新成果,在我市开展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总结经验,举办样板。每年进行“三新”技术展示,举办各种样板20余个,为各级领导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现场,辐射带动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其中“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肯定。2014年全省秋冬播生产会议在当阳召开,四个现场均由农技中心提供,充分展示了我市农业生产的新形象和农技人员的新风貌。2014年获一项农业部丰收奖,一项科技厅科技成果奖。
四是积极争取、实施好农业项目:包括“粮食产能”、“高产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示范推广”、“蔬菜标准园创建”、“玉米、小麦全程机械化”、“水稻集中育秧”、“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丰产工程”、“油菜产业工程”、“水稻籼改粳”、“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宜昌城郊蔬菜基地建设”等一批项目落户当阳。通过项目建设与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科技成果的应用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据统计,当阳市农技中心2014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总额达到3669万元,同比增幅达32%。
五是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指导农业生产当好参谋。一是搞好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农情苗情,提出田间管理措施和意见,及时为领导当好参谋。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调研任务,每年向省厅及宜昌市局上报农业生产情况20余次。二是承担农业部农情调度系统,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农业部农业基点调查,蔬菜生产信息监测,肥料应用信息统计等任务。上报各类调查表150余次,采集上报各类数据2万余个。三是在关键季节环节提交技术措施和生产指导意见;四是定期和不定期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年保持与中油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宜昌市农科院等教学科研机构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与心目中的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有一定的差距。
2、经营性服务组织:截止目前,当阳市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5家;各类专业合作社673家(其中种植业合作社109家,果蔬专业合作社20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51家),另有农资经营主体257家。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特别是合作社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专业合作社2008年只有29家,短短6年时间就发展到现在的673家。二是覆盖领域广。涉及粮棉油、蔬菜、林果、水产、畜牧等各大主导产业。以及养殖,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指各级、各类服务组织在为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过程中结成的相对比较固定的服务模式。大致归纳如下:
1、农技推广部门+农户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是我们相对熟悉的模式,也是一直以来我国农技推广的主体,近几年,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技术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新模式。对这种传统模式的批评一直存在,以个人的观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意见:一是要改进科研、教学与技术推广脱节的现状,整合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推广机构,形成科研、教学、推广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二是改五级推广机构为三级推广机构;三是强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真正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2、其它服务组织+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以合作社+农户,农资经销商+农户的模式相对成熟。合作社虽然归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都应该算做经营性服务组织。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当阳市的蔬菜有60%左右都是由合作社组织销售,同时也引领了蔬菜品种的发展方向及开始拥有了少部分的定价权,对菜农的增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再比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我市机耕水平接近100%,水稻、小麦机收率超过95%,油菜机收超过60%,玉米机收超过30%;小麦、玉米、油菜机播率均达到30%左右,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离不开这些农机合作社的巨大作用。在粮食专业合作社当中,以“褚家湖”为代表的粮食烘干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合作社更是起到了引领玉米、小麦大规模全程机械化的龙头作用。
3、企业+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失败而告终,即所谓的订单生产,其中面积最广的是粮食订单收购,在多年以前就认定为一种失败的模式。但近年来,小规模的粮食订单收购重新兴起,而且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普遍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百亩面积,能否进一步发展还有待观察。最失败的是“新世纪”食品的朝鲜蓟订单收购,最终以朝鲜蓟完全退出当阳而告终。最成功的是红薯加工龙头企业“龙之泉”,该企业对签约农户全程服务,加价收购,充分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使当阳的红薯面积由1万多亩发展到4万多亩。当然,红薯产业的发展与“窖藏”鲜食红薯的合作社也密不可分。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目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程度和组织形式还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分析如下:
1、公益性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略)
2、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有冲突的部分:这一点在农资市场表现相对突出。比如种子市场,市面流通的品种数量过多,远远超出了省厅主导品种公告的范围,每年因种子问题造成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农资经销商作为公益性技术推广的补充,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他们在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以自身的产品为导向,造成了一些矛盾和损失。
3、企业过于注重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农民的收益:在这一点上“新世纪”与“龙之泉”刚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朝鲜蓟的退出与红薯产业的发展也刚好验证了两家不同的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可以说,像“龙之泉”这样的企业太少,而其企业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4、农技部门与经营性服务组织之间的合作渠道不畅: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全市果蔬菜专业合作社208家,其中蔬菜究竟有多少很难分清,但与农技部门真正交流较多的只有10几家。在技术上,合作社对市场比较敏感,在推广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上有天然的优势,但在土肥、植保特别是在涉及农产品安全方面的技术相对缺乏。合作社与我们之间的合作往往是通过项目才能找到合作的机会,另外会有少数有远见的社长考虑主动请我们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
5、三方合作机制很难看到:以企业+农技部门+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技部门+农户的三方合作模式很难见到,仅仅在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才能出现三方合作的局面,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的合作模式也有类似的情况。而每年“蔬菜标准园创建”等类似的项目数量有限,相对于众多合作社、企业来讲,实在太少。
6、新型经营主体有待进一步发展:除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外,目前已有家庭农场190家、种植大户468家,发展非常迅速。以我们对草埠湖种粮大户调查的情况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确有可能对现有的服务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包括公益性技术服务也可能因此产生较大的变革,但新型经营主体仍然远远谈不上主流。但农技部门包括其它各类服务组织对这种趋势及发展速度应该高度重视,提前做好调整服务方式的思想准备。
四、建议
1、完善现有的公益性服务体系,探索科研、教学、推广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特别是要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2、打通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的合作渠道,扩大项目扶持覆盖范围应该是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三方合作模式的建立。
3、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探索土地大规模集并条件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
4、组织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服务模式进行专题调研(如褚家湖、信达农防),掌握祥实的第一手资料,下发给我们学习。如有可能,组织我们进行现场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