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9: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

第一篇: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由服务和管理两个系统构成,是科教兴农和依法治农的重要载体。突出公益性技术服务和农业综合执法,重点强化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围绕构建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和公正、规范、高效的体系目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摘自农业“七大体系”建

设规划

能力,在强化与创新中提升

最近,适应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部推出了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系列规划,《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2004-2010年)》是其组成部分之一。这份规划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系统体系为蓝图,明确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基本思路,提出了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制、体系建设投入机制等几项具体的保障措施。

转变现状,积极应战,直面WTO竞争规则

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下发过《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初步形成。近几年,农业执法服务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国家已出台了29部农业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显而易见,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这两个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轮子,已经并行运转了多年。然而,这两个目前已基本成型的轮子,在运转中并不是很顺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还很薄弱,与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比,与发达国家水平比,还存在差距;体系本身还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现象。从农业技术服务看,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混淆,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机制没有形成,公益性服务的职能没有落到实处。全国80左右的乡镇农业“五站”缺乏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和培训场所,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40,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从执法管理看,行政审批与监督处罚不分,监督处罚与检疫检验不分,削弱了执法效力;执法主体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效能不高。实践证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迫切要求,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以及转变政府的扶持方式。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扶持载体,便于更好地实施“绿箱政策”,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提升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水平。可以说,建设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在WTO时代的必然选择。从这种意义上说,《规划》正是承担了这一功能。

改善服务,创新机制,迈过“最后一道坎”

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转变不断向前发展。改革与转变的着眼点既有“硬件”,也有“软件”,主要是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农业部门所提供的各项服务中,最为关键也最为出彩的一个环节,就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在动植物新品种和重大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推进了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大幅度提高,增加了粮食、禽蛋、肉类、鱼类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基本形成了以专业为主的事业型推广网络,完善了适合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推广方式。到2003年底,全国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五个系统,县、乡两级共有推广机构15.1万个,其中县级约2.37万个,乡级约12.73万个;县、乡两级推广机构共有农机推广人员100.8万。骄人的业绩,见证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曾有过的辉煌。然而,这一体系日显疲态。由于服务网络断层、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设施落后、经费保障不力、人员素质不高、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致使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推广功能的发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给体系注入新鲜血液,《规划》采用创新农技推广体制与机制、明确农技机构职能、科学设置农技推广机构、优化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需的财政供给等多方面措施,营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打造为农民服务的平台。同时,明确提出政府农技推广机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通过政策扶持,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为农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12月13日,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国农业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科研、开发、推广一体化的新机制,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扩散“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努力提高生产能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力。《

规划》针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突出了政府在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全面建设高效的推广服务网络。《规划》的实施,必将再次焕发出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力。

强化管理,提高效能,全力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前不久召开的农业部党组扩大会议强调,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并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管理方式,提高按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要积极推进依法治农,强化农村社会管理。199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推进综合执法,新修订的《农业法》明确规定,各级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66个县、127个市(地)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浙江、福建、贵州、江苏、重庆6个省、市还成立了省级综合执法机构。但是,总体上看,目前农业执法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依法治农的需要,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执法体系不健全,部分地方尚未建立专职农业执法队伍;二是执法队伍的人员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三是农业执法基础设施薄弱,手段落后,经费不能全部落实。针对这些问题,《规划》策划建设农业综合执法基础设施、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的专业执法基础设施、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基础设施三大板块,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加强综合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执法机构装备,提高农业执法效能,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利益,是提高执法能力,满足执法工作的目标和关键。对此,《规划》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设蓝图。通过加强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执法体系,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改进管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直接管理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的间接调控,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主体错位、缺位,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农。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尤其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执法服务体系的建设已非一日,但为什么还存在那么多问题呢?怎样才能更快地改变状况呢?农业部认为:根源在体制,关键在投入。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源着手。对此,《规划》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新型服务形式和管理方式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比如,在社会化服务方面,主张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分开,形成政府主导、示范带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高效机制;在依法管理建设方面,制定修改相关配套规章、实施细则以及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逐步形成行政处罚综合、行政审批集中、监测检验中立的职责分明的配套约束机制。如此这般,必将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二篇: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之一,是国家对农机支持保护的重要内容。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农机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政府支持和促进农机发展的重要内容。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由服务与管理两部分构成。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是政府

部门、农机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以农机生产资料为主的产前服务,以完成生产作业劳动为主的产中服务和以农产品初加工运营为主的产后服务;农机管理,主要是农机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对农机销售、作业服务、维修等农机市场的监管、农机户权益的维护等农机执法和管理。

本规划依照农机部门的职能,针对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突出政府在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着力解决执法管理方面执法人员水平低,执法手段差的问题;解决农机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功能欠缺、结构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创新运行机制,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以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兴机方略,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省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陕政发[2004]47号)和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结合我省农机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省政府主管领导非常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1995年以来,在多次全省农机专业会议上明确要求农机部门大胆尝试、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产物,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在农机技术服务方面,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农机推广机构为主体,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据统计,2005年全省共有县乡农机推广机构95个,推广人员1419人;有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76.77万个,从业人员87.26万人;跨区机收作业服务队就是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当年全省共组建跨区机收作业服务队554个,较上年猛增了107个;广泛开展了技术和作业服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农机执法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农机管理、监理执法体系,农机执法人员已达人,承担着3部法律法规和10余部部门规章的执法监督任务,为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和农民、农机户合法权益履行了职责。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治机方略的重要载体。

但是,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还很薄弱,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水平比,还存在许多差距。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服务层次低、运作不规范、运行机制不灵活等。从农机技术服务看,定位上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混淆,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职能没有落到实处;结构上出现断层,一些地方农机技术服务延伸不下去,难以到村到户,特别是多元化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育滞后,难以满足新阶段农民增收致富的多种需要;功能上手段落后,技术传导能力弱,全省80%左右的乡镇农机机构缺乏工作所需的办公及试验示范设备、机具等,我省目前农机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40%,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不足30%(如农机节本增效、保护性耕作技术),远低于我国发达地区的水平。从执法管理看,定位上重行政审批轻监督处罚,监理上重罚轻管,消弱了执法效力;结构上执法主体较为分散,手段差,素质较低,执法效能不高;功能上监管薄弱,只收费少监管的现象多。因此,加大投入、推进改革、改善结构,完善功能、规范运作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成完善的农机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

(一)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要普及先进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农机先进适应技术传导下去,把各项农机服务开展起来,搞好技术引进、试验、示范,进行农机技术信息交流和传播,组织农民农机技术培训教育,有利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机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抗御市场风险,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技术信息传递,降低农机生产经营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有利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在农机结构调整中的多样化需求,带动和促进农机户增收。

(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国家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要求

今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要求“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建

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属扶持加强之列。去年底下发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陕政发[2004]47号)也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

系建设是国家对农业实施支持与保护的重要渠道和改革农机管理方式的切入点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转变政府的扶持方式,是应对加入WTO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更完整更全面更科学的扶持载体,便于更好地实施“绿箱政策”,开辟了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又一重要通道。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符合农机管理方式改革的方向,有利于逐步形成职责明确、运转灵活、有序高效的农机管理体制,避免政府对农机管理的“越位”与“缺位”,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依法治农方略,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以强化载体为重点,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巩固支撑为根本,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突出公益性技术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突出农机综合执法,健全农机执法监督网络,逐步形成服务与管理协调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构建适应新阶段农机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为我省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公正、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一要结合区域农业及农机发展特点;二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农机服务具体需求状况;三要协调农机内部管理、科技、教育培训、推广、安全监督等之间的关系。

2、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3、营利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的原则。

(三)建设目标

围绕我省种植业、果业、畜牧业三大区域布局规划,在2006年一2010年的建设规划期内,逐步建成一支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装备精良、运转灵活高效,能分别承担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执法职能的服务与管理体系。

——农机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构建起以国家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科研教育单位、企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广泛参与,上下连贯、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行有序、结构开放的基层农机服务网络,成为提供公共性、一般性农机技术服务的有效组织载体,拓宽科技下乡渠道,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满足农民对农机服务的多种需求。

——农机公共服务设施有明显改善。农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较大进展,服务功能有较大提升。

——农机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大力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实现40以上的主要农业劳动通过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完成。

——农机执法监督能力有明显增强。建成一支以综合执法为基础、法律法规授权的农机管理、监理、质量监督等专业执法相配套的专职农机执法队伍,执法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执法监督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履行好规范农机市场秩序、保护发展环境、保障农机产品质量及农机安全生产的职责,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重点

要全面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规划期内,重点实施好四大工程。通过基层农机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工程,畅通科技下乡渠道,提高成果转化应用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农业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依法治农进程,提高农业执法监督能力。

(一)农机推广机构服务功能提升项目

充实、改造,提升县级和区域农机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要以农机项目实施中的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形成区域范围内的新型技术扩散网络,开展关键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先进机具的配备、升级,指导农机户进行各项农机生产服务。扶持建设20个县及区域站,完善、建设50个农机化信息工作站,通过信息服务设施和培训场所的建设和完善,增强收集处理农机技术、政策、市场等各类信息的能力和培训能力,使先进的农机技术更快更好地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

(二)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及科技进村入户建设项目

依托区域或乡镇农机服务机构建成一批标准规范的农机科技示范基地,成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基地,农机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基地”,形成上联农机科技教育单位和农机生产企业,中间依托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下联千家万户的农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绿色通道,引导结构调整向深度广度进军。规划期内扶持建设50个农机科技示范基地。

同时,在部分有代表性的行政村,选择农机技术员或专业大户,补贴配备一定的设备或新型机具,建设农机科技进村服务点,扩大农机技术发送辐射网络,在农民中培育一大批农机科技应用带头人,形成新的推广力量,沟通推广服务机构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实现农机服务驻村入户。培育10000个农机户。

(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及服务网建设项目

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以为主导产品和名特优产品服务为纽带,建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营销服务网,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配建服务场所、农机产品经营网点以及开展信息、培训、仓储、运营服务的必要设施。强化农机专业户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机大户,引导发展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中介组织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以农机大户为龙头,农机专业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与中介、合作服务组织、经纪人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新模式。发挥农机专业户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农机专业户达到15万户;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作业服务能手和致富标兵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农机大户1万户;因势利导发展以利益为纽带、以自愿互利为原则的各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把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机规模经营与维护实现农民自身的利益和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发展农机合作社120个(其中,省级认定和扶持60个),规划期内计划扶持5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销网点,农机专业协会300个,农机中介服务组织700个;加快乡村农机站队改革并提高其服务能力。

(四)农机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推进执法体制改革的要求,通过项目建设的引导,整合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理顺执法体制,健全专职执法队伍,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能,确保农机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农机管理机构、监理机构行使相关执法职能。规划期内,支持建设10个市级和30个县级(市、区)的农机管理、监理局(站、所)。执法基础设施要突出重点,分类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广泛开展农机普法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更好地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建设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体系,发挥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应以体制创新为动力,资金投入为保障,在机制改革上有大的突破。

(一)改革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明确职能定位,完善运行机制,构建新型的县乡村农机技术服务网络。

1、明确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

改变目前基层农机管理(推广)机构政、事、企不分的状况,逐步分离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职能。农机推广机构要定位准确,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逐步退出经营性服务领域。切实例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所赋予职能,承担好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机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等公益性职能。分离营利性服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2、调整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设置

强化县级农机推广服务能力,整合人员力量,充实乡村基层,不断增强县级技术传导能力;改革乡镇(区域)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本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地方财力的实际,选择适宜形式设置乡镇一级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试办服务于几个乡镇的农机推广服务区域站,承担公益服务职能。原有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可在国家扶持下逐步改制为农机技术推广、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探索派出管理的新模式。

3、实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定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实行聘用制。录用人员的考试、考核要体现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比重,大力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农技人员进入基层的农机推广队伍。

4、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发展群众性村级农机服务组织,造就一大批农机技术人才;加强农机各部门之间的联合,推动跨地区、跨专业推广服务机构之间的横向协作;推动多元化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开展农机服务,推动服务队伍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相协调,互为补充、互为依托的农机合作服务新格局。

(二)改革农业行政执法体制

要围绕深化农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农业经济法律制度,改革农业行政执法体制。

1、创新农业执法管理方式

逐步实现农机执法管理“两个相对分开”,即:审查审批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罚没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以罚代法。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逐步形成行政处罚综合、行政审批集中、检测检验中立三方面职责分明的配套运作机制。

2、实行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全面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执法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农机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上岗。将专职农机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服务三农。

(三)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改革投入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投资引导作用,努力使投资水平有较大提高。

1、明确投资主体。各级政府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投资的主体。对于公益性农机技术服务和农机执法监督,应按《农业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中央“一号文件”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列入财政预算,纳入建设计划,保证设施建设经费和运转经费,并逐年增加。对于经营性部分及农村各类合作服务组织,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从2006年起,每年在各级财政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增量。用于支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品牌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质量标准制定、会员培训等工作。有关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各级农机部门在标准化生产、农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机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技术、新机具等项目资金中,重点扶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在项目安排上,也要向运转规范、管理严格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从事的农机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项目,经过论证和筛选,凡符合条件的,各级科技部门要列入科技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予以扶持。用于扶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资金要设立专户,加强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

政府农机技术推广项目资金要对社会开放,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农机技术推广实体参与申报。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资农业社会化服务设施建设,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分层次形成配套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3、切实落实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税务部门要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对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主的各类经营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和劳务所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机作业、修理、排灌、病虫害防治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4、发挥投资效益。整合资金资源,调整资金存量,集中力量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步伐。项目实施要先行试点,在试点成熟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项目安排应引入竞争机制,采取竞投标方式确定扶持对象;项目建设实行责任制,确保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任务艰巨,缺少可借鉴的成功成熟经验,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因此,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负责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到位的组织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

第三篇: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思考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思考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其核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很少站在整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度来认真地考虑问题,借此机会,对当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鉴于时间有限以及所站角度的局限,认识比较粗浅,思路也并不清晰,主要针对我们所能接触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现状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是农民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服务组织主要包括公益性服务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及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协会、涉农企业、农资生产经营组织等)。

1、公益性服务组织:当阳的农技推广体系服务种植业的机构包括植保站、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农业

110、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财政全额拔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数24人,现在岗干部职工20人,其中三支一扶2人。内设种植业站、蔬菜站、土肥站等业务站室。加挂“农广校”牌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主要负责全市100多万亩粮食、40多万亩油料及30多万亩蔬菜的培训、推广、试验示范等任务,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是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根据重点推广的“三新”技术、项目建设的需求等,对农技人员每年轮训2—3次;各业务站根据各专业工作任务和计划,直接培训到村组农户;结合现场、样板及项目实施,开展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开展科技入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接受农民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等。每年开展技术培训50多场次,培训各类人员1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万余份,接受农民咨询5000人次以上。培训工作连续三年获省农广校系统先进单位表彰。

二是推广关键技术:一是推广优良品种。水稻主推超级稻、优质稻;油菜主推中油杂系列、华油杂系列“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基本实现油菜品种“双低”化;棉花主推鄂杂棉系列、湘杂棉系列和抗虫棉;小麦主推郑麦系列、鄂麦系列;薯类主推高淀粉薯、鲜食薯等,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二是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水稻以塑盘抛秧、旱育保姆育秧和工厂育秧为主;油菜以直播为主,配套组装免耕、化学除草、机械作业等轻简化栽培技术。三是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四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微肥应用技术。五是推广秸杆覆盖、秸杆还田为主的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六是推广蔬菜春提早、秋延后和设施栽培技术。七是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是开展试验示范:试验、示范、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必须遵守的原则。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引进了一批“三新”技术最新成果,在我市开展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总结经验,举办样板。每年进行“三新”技术展示,举办各种样板20余个,为各级领导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现场,辐射带动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其中“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肯定。2014年全省秋冬播生产会议在当阳召开,四个现场均由农技中心提供,充分展示了我市农业生产的新形象和农技人员的新风貌。2014年获一项农业部丰收奖,一项科技厅科技成果奖。

四是积极争取、实施好农业项目:包括“粮食产能”、“高产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示范推广”、“蔬菜标准园创建”、“玉米、小麦全程机械化”、“水稻集中育秧”、“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丰产工程”、“油菜产业工程”、“水稻籼改粳”、“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宜昌城郊蔬菜基地建设”等一批项目落户当阳。通过项目建设与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科技成果的应用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据统计,当阳市农技中心2014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总额达到3669万元,同比增幅达32%。

五是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指导农业生产当好参谋。一是搞好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农情苗情,提出田间管理措施和意见,及时为领导当好参谋。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调研任务,每年向省厅及宜昌市局上报农业生产情况20余次。二是承担农业部农情调度系统,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农业部农业基点调查,蔬菜生产信息监测,肥料应用信息统计等任务。上报各类调查表150余次,采集上报各类数据2万余个。三是在关键季节环节提交技术措施和生产指导意见;四是定期和不定期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年保持与中油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宜昌市农科院等教学科研机构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与心目中的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有一定的差距。

2、经营性服务组织:截止目前,当阳市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5家;各类专业合作社673家(其中种植业合作社109家,果蔬专业合作社20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51家),另有农资经营主体257家。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特别是合作社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专业合作社2008年只有29家,短短6年时间就发展到现在的673家。二是覆盖领域广。涉及粮棉油、蔬菜、林果、水产、畜牧等各大主导产业。以及养殖,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指各级、各类服务组织在为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过程中结成的相对比较固定的服务模式。大致归纳如下:

1、农技推广部门+农户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是我们相对熟悉的模式,也是一直以来我国农技推广的主体,近几年,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技术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新模式。对这种传统模式的批评一直存在,以个人的观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改进意见:一是要改进科研、教学与技术推广脱节的现状,整合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推广机构,形成科研、教学、推广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二是改五级推广机构为三级推广机构;三是强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真正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2、其它服务组织+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以合作社+农户,农资经销商+农户的模式相对成熟。合作社虽然归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都应该算做经营性服务组织。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当阳市的蔬菜有60%左右都是由合作社组织销售,同时也引领了蔬菜品种的发展方向及开始拥有了少部分的定价权,对菜农的增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再比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我市机耕水平接近100%,水稻、小麦机收率超过95%,油菜机收超过60%,玉米机收超过30%;小麦、玉米、油菜机播率均达到30%左右,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离不开这些农机合作社的巨大作用。在粮食专业合作社当中,以“褚家湖”为代表的粮食烘干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合作社更是起到了引领玉米、小麦大规模全程机械化的龙头作用。

3、企业+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失败而告终,即所谓的订单生产,其中面积最广的是粮食订单收购,在多年以前就认定为一种失败的模式。但近年来,小规模的粮食订单收购重新兴起,而且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普遍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百亩面积,能否进一步发展还有待观察。最失败的是“新世纪”食品的朝鲜蓟订单收购,最终以朝鲜蓟完全退出当阳而告终。最成功的是红薯加工龙头企业“龙之泉”,该企业对签约农户全程服务,加价收购,充分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使当阳的红薯面积由1万多亩发展到4万多亩。当然,红薯产业的发展与“窖藏”鲜食红薯的合作社也密不可分。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目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程度和组织形式还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分析如下:

1、公益性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略)

2、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有冲突的部分:这一点在农资市场表现相对突出。比如种子市场,市面流通的品种数量过多,远远超出了省厅主导品种公告的范围,每年因种子问题造成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农资经销商作为公益性技术推广的补充,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他们在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以自身的产品为导向,造成了一些矛盾和损失。

3、企业过于注重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农民的收益:在这一点上“新世纪”与“龙之泉”刚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朝鲜蓟的退出与红薯产业的发展也刚好验证了两家不同的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可以说,像“龙之泉”这样的企业太少,而其企业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4、农技部门与经营性服务组织之间的合作渠道不畅: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全市果蔬菜专业合作社208家,其中蔬菜究竟有多少很难分清,但与农技部门真正交流较多的只有10几家。在技术上,合作社对市场比较敏感,在推广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上有天然的优势,但在土肥、植保特别是在涉及农产品安全方面的技术相对缺乏。合作社与我们之间的合作往往是通过项目才能找到合作的机会,另外会有少数有远见的社长考虑主动请我们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

5、三方合作机制很难看到:以企业+农技部门+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技部门+农户的三方合作模式很难见到,仅仅在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才能出现三方合作的局面,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的合作模式也有类似的情况。而每年“蔬菜标准园创建”等类似的项目数量有限,相对于众多合作社、企业来讲,实在太少。

6、新型经营主体有待进一步发展:除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外,目前已有家庭农场190家、种植大户468家,发展非常迅速。以我们对草埠湖种粮大户调查的情况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确有可能对现有的服务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包括公益性技术服务也可能因此产生较大的变革,但新型经营主体仍然远远谈不上主流。但农技部门包括其它各类服务组织对这种趋势及发展速度应该高度重视,提前做好调整服务方式的思想准备。

四、建议

1、完善现有的公益性服务体系,探索科研、教学、推广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特别是要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2、打通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的合作渠道,扩大项目扶持覆盖范围应该是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三方合作模式的建立。

3、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探索土地大规模集并条件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

4、组织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服务模式进行专题调研(如褚家湖、信达农防),掌握祥实的第一手资料,下发给我们学习。如有可能,组织我们进行现场观摩。

第四篇: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劳动服务业是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具体说来包括: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五大方面。

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信息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常见的名词,其使用渗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这里所指的信息是消息、情报、知识、资料的总称,即通过某种方式可以被传递、传播、传达,可以被感受的声音、图像、文件、图表特征,并以某些特定的事实、主题或事件相联系的消息、情报、知识。

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劳动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由服务农业生产的各部门、组织、行会、团体等组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开发农业生产的新科技,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农业科技服务综合系统。由于自然资源享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因素差异,不同国家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3.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农产品流通是自农产品生产后,通过商品交换手段实现从农业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全部过程。现代农业服务的流通服务功能是指各种流通性的服务组织在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生活消费)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中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供应和农产品销售服务。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4.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农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是为发展农村经济筹集和管理资金、抵抗农业风险、执行经济补偿职能的机构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功能就在于通过直接服务和支持服务两条渠道得以实现的。从本质上来讲,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实质是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金融组织结构方面所需要建立的一系列金融制度。所谓直接服务渠道,就是金融部门通过发放农业信贷对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服务。

5.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以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为基础,通过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引导等途径,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到市场准入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基础支撑体系。它是在建立和健全各相关的子体系(如法律法规体系、检测检验体系、标准体系、认证与市场准入体系、示范推广体系、信息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和诚信体系)的基础上,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实施对贯穿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

第五篇:农业社会化

科技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升级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开经营性职能的要求,把经营性服务机构推向市场。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以区农业局为主建立南海农业信息网,初步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具有较强功能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

我区以科技为动力,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农业科技推广,以及加强农科网络、举办各种培训班、发放绿色证书、市、镇成立各种协会、农业服务咨询站等,不断提高我区种养业的科技含量,使农民科技素质水平有所突破,促进了我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多渠道强化农产品流通服务

我区已成立佛山市南海区农产品商会,立足南海区,依托大佛山良好的种植、养殖、流通环境,在区政府、区民政局、区工商联、区农业局、罗村镇政府的关怀指导下,不断发展扩充会员,至今,会员单位总数已超过100家/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农业综合协会,农产品商会在会员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注重发挥农业专业引导作用,服务会员,服务农业。为会员与政府的沟通起桥梁作用,在“爱国、敬业、守法”的基础上,积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协助政府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管理和关注。

建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如桂江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占地面积500亩,批发市场内设置三鸟、蔬菜、塘鱼、冰鲜海鲜、粮油日杂干货、花卉苗木等多个交易区,同时配套先进的三鸟屠 宰场、检疫监测中心,为农民商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南海区农业信息网络开通,加快农业信息传播和利用一年来发表有关农业新闻100多条,转登农业政策法律法规80多条,以及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图片、供求信息等600多条。最近,动员种养大户上网,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促进我区农业发展。

桂城现代花卉盆景种植区

以桂城盆景园和桂城花卉苗木交易市场为立足点,维持现有种植规模(盆景园160亩、花卉苗木交易市场30亩),适当扩大种植区域,配备大棚、滴灌设施等现代化生产设备,完善停车场、道路绿化等基础建设。

南浦农业生态园

规划建设面积3000亩,通过农业园整合农业资源打造当地农业品牌,以发展葱蒜、蔬菜为主。改善区内生产条件,对排灌渠、涵洞、泵水站进行修整,整治重点干河涌,增设必要的机耕路、桥。同时进行区域内生产基地的水、肥、气综合治理,减少环境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生态园分为引种育种基地和生产基地。引种育种基地包括引种试验田、播种车间和智能型育苗温室,为南海区域内和周边地区提供各种优质水稻、蔬菜名优品种。生产基地包括建设连栋温室、钢管大棚的设施生产区和采用喷灌、滴灌设施的露天生产区,该基地既可种植叶菜类、茄果类蔬菜,还可种植反季节蔬菜。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将对周边地区起到现代化示范、推广作用,并带动当地及周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强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增加市场竞争力

西樵产业化水产养殖区

该区位于西樵镇西樵山以南地区,开展优质水产产业化养殖。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和进行鱼塘标准化整治,打造“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带动该区及周边农户进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养殖。

烟南水产综合贸易区

该区位于九江镇烟南村,面积为300亩。该区以龙高公路烟南路段的冰鲜批发市场为基础,临近建设鱼药贸易区,种苗贸易区,生产设备贸易区,扩大饲料贸易区,充分利用交通便利优势,贸易品牌优势,把该区建设成为珠三角水产综合贸易集散地。

下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切农业社会化服务与12316同仁共勉(合集)

    关切农业社会化服务与12316同仁共勉 一、渊源与呼唤说起来,我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结缘也近30年了。早年在日本求学时,与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先后......

    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创建方案

    杭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创建方案为了进一步完善三都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的通知》(浙农经发[2013]13号)和杭州市人民......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附件2 辽宁省2017年农业生产社会化 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组织实施好我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政策落到实处,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双井办事处2010年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 工 作 总 结 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是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生产......

    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益体系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益体系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8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 由......

    美、德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的启示

    [摘要]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集体农业服务体系和私人农业服务体系。公司+农场、公司+农户以及合作供销是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种形式......

    GB_T 33748-2017_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供给规范

    GB/T 33748-2017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供给规范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service―Supplying spec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

    开展土地托管服务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开展土地托管服务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近年来,济宁市顺应“三农”工作形势,推进以土地托管服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探索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解决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