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季课堂回顾与反思
公开课讲了不少,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我想是因为自己对学生不够信任以及对低年级的教学没有经验,四季课堂回顾与反思。接到讲课通知,本想让组里有经验的老师来上,我也好学习学习,后来和组里的老师交流,觉得这也是个机会,去别人的课堂学习不如请别人来到自己的课堂。今天讲完课后,确实受益很多,特别是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更是对我今后教学的指导。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品读课文,课外识字、朗读指导、仿写儿歌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力图来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知道一年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二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教学反思《四季课堂回顾与反思》。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我计划借助色彩鲜艳的音像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没有对学生提出怎样听的明确要求。
在第一课时,通过练读,学生对课文已较熟悉了,但他们没有深入地了解文本,读起来没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触阅读课,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读。所以在第二课时中我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读,通过老师的示范读、学生个人练读、展示读让他们有感情朗读的初步意识;二是让学生自己配动作朗读、请同学上台表演读来达到感情朗读的要求,这里也是预设中课堂的一个高潮。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还比较好。
我们常说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所以,我一直努力培养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孩子们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角向课处延伸、向生活延伸。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了生活中识字、认识事物,当小作家编儿歌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我认为这几个环节学生表现真的很棒,倒是我没有注重细节,评价和指导不够及时。
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相信自己的学生,虽然只是一年级的孩子,只要给他们机会,还是会有惊喜的。另外,对于课堂的深度挖掘方面,还需要认真思考,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积累,语文课堂义不容辞是交给学生积累方法,帮助学生拓展积累的主要阵地,回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忽略的正是这一点。
第二篇:《金子》课堂反思回顾
《金子》这一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小编收集了《金子》课堂反思回顾,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子》课堂反思回顾篇1
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彼得说的话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脉络。如在导课初读课文后,让同学们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彼得有没有找到金子呢?学生答案有两种,一种找到了,一种是没找到。导课时老师的引导,这里所说的金子是指金属金子。为什么没找到,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进入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彼得是一个吃大苦耐大牢,勤劳能干的人,为以后找到真金作好了铺奠。说找到金子的同学是从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出的。这时教师出示该段,让学生品读,并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展开讨论:真金是什么意思?彼得怎么找到真金的?他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彼得说他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课文内容迎刃而解。
《金子》课堂反思回顾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繁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______朗读出来。
教学本课时,对语言文字及词汇的积累处理得较好,如读到第六自然段时,出示花图,让学生用词语来形容这美丽的情景,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词语的理解,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理解,如联系上下文,学会查无字词典等。
最后对题目的理解也较到位,真正理解了题目的深该含义。
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在挖掘教材上还需下大功夫。
《金子》课堂反思回顾篇3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__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彼得说的话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脉络。
第三篇:新课改历程回顾与反思
关于我县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的
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分析我县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抓好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完成第一轮课改,新课改历程回顾与反思。我经过一个多月的下乡调研,先后深入到全县的20余所中小学,通过听课、评课、座谈、讲座、送教下乡等形式,对我县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1、校长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方向的领导者。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教师反映在课堂教学上思想观念,无不与校长的领导有关。我们的部分校长长期以来忽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自己成为了学校事务的领导者,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组织不到位,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高,不能指挥和领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心燥事粗,常规管理抓不细,过程管理抓不牢。致使教师囿于传统的思想和模式,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校长要首先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一个积极的学习者,真正成为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方向的引领者。
2、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工作压力很大,但是缺少有效地办法。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学生,迷信补课,迷信题海战术,自己经常加班加点,也迫使学生加班加点,自己不断重复自己,也迫使学生不断重复自己。课上以传授、讲解为主。也不管学生愿听不愿听,能不能听懂,能不能接受,照本宣科地说完自己的教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贯彻落实,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改变,学生学习无兴趣,甚至厌学。我们认为这是当前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学校和教师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办学的唯一宗旨和目标。
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亟待进一步改进。
1、教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听完一节课后,和教师座谈,我们首先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有的教师答非所问,有的教师三维目标确定不明确或不准确,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忽略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直接把目标确定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失去了本学科根本性的东西。这反映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不透,对文本解读不够。教学目标出现偏差,直接导致教学方向性错误。如果把文化学科首要教学目标定为情感态度与价值,学生应学会的知识、该掌握的技能就会被削弱。
2、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如果说课改之前的课堂是满堂灌,那么课改后的课堂就大有满堂问之势。本来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然而现在的课堂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许多问题有没有提问的必要值得商讨,判断性提问、叙述性提问太多,“对不对”“是不是”充斥课堂,而思辨性提问太少,“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不能成为问话的主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很少,似乎每节课都是在引导学生寻找几个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它的意义何在呢?
3、教师要不断的提醒、追问自己教学的实质是什么,教学反思《新课改历程回顾与反思》。教学的实质是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积极的、能动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教学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在调研中看到的课例有些依然是教师在统治课堂、教师依然是课堂主角,教师没有由“演员”变为“导演”。所以,课改后的课堂首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选择以交流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运用激励、表扬、欣赏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持久发展,让课堂充满活力。对课改的新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从口号转变为行为,由行为形成我们的习惯,成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行动。
4、教学手段需要更新和改进。在我们走到的很多农村学校,许许多多教师上课还是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手段还很落后,图书室的图书数量不足,图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仪器也需要更新补充。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配套设施基本齐备,但是能够充分利用的很少,这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利用好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利用好教学仪器,使我们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不断改进。
三、进一步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让每位教师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热心去从事好教育事业。
2、提高校长的专业引领水平。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进一步抓好校长队伍建设,提升校长引领新课程实施的水平。进一步明确实施新课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有责任、有义务实质性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增强校长的责任意识。
3.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着力解决课改中的问题。校本教研是伴随着新课改诞生的一种教研形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以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们通过合作、交流、互动的方式共同解决,共同发展。
4.突破课改瓶颈,探索发展新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这次新课改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课改发展进程的瓶颈。为此,各学校要把开设、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并逐步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考核机制,使其顺利健康发展。同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学生,取代“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
5.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断更新完善教学设备。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水平,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大资金投入,补充图书和仪器设备,适应教学需要。
6.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教师培训。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培训,开办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学科教师等多层次的培训活动,特别是小学科、薄弱学科的培训。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了解和掌握学校实际情况,与广大教师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
第一章《回顾与反思 》 教学设计
河北远洋希望学校;张艳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本章所学主要内容,即所学各部分知识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己梳理本章所学知识的过程,发展总结概括能力;
反思学习过程,对蕴涵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与抽象”、“借助平面图形来认识几何体”等思想、方法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丰富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网络结构及相互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交流式教学法。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小组活动为主,尽可能在回顾与思考的几个问题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引导、启发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归纳、总结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因难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2张
第一张:(记作§1.6 A)回顾与思考 第二张:(记作§1.6 B)知识框架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我们已经学完,课本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我们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下面我们根据这一章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
1、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举例说明。
3、你喜欢哪些几何体?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
4、找出两种几何体,使得分别用一个平面截它们,可以得到三角形形状的截面。
5、举出一种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一样。你能举出几种?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小组汇报展示
1、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 投影片(§1.6B)
2、学生回答2---3题
[师]从上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这一章我们从认识了几种最常见的几何体后,接下来就是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的方向看这三个途径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实现了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发展空间观念;最后我们又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了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四、典型例题
[例1]右图中五角星状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得到一个几何体,你在生活中见过和这个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分析:先让学生想象,然后可以操作。
解:沿虚线折叠后的几何体是一个五棱锥,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物体,如某些房顶,某些日用品的外包装、金字塔等。
[想一想]你能设计一个三棱锥、四棱锥吗?
解:如下图所示,沿着虚线折叠便可得到三棱锥、四棱锥。
[例2]用平面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吗?用平面截长方体,截面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吗?与同伴交流。分析:让同学之间充分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后,得出结果。解: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3]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由右图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下:
五、.课时小结
本节的重点归纳了本章内容的各知识点及其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培养了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1.复习题:A组、B组
2.自己再独立完成一份小结,回顾自己在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篇:数学教学回顾与反思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1.情境+问题串
“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问题串”指的是基于“情境”,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2.试一试
在一些内容中安排了“试一试”的内容,安排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3页,一般需要2课时完成;没有这一内容的课节都是2页,一般需要1课时完成。3.练一练和独立练习
每个课节都安排了“练一练“,供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练一练”按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设计,题目的比例大致为7:2:1。其中基本练习、变式练习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练习为问号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更不做考试要求。变式练习可以从问题变式、情境变式、方法变式等角度来设计。拓展练习力求体现在对于重要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繁杂度或者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削弱的地方进行拓展。“独立练习”按照(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数学理解、解决(常规)问题、联系拓展四个维度设计。其中前三者是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联系拓展为问号题,不作为统一要求。特别注意了习题层次设计,尤其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习题,同时在保证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前提下努力控制计算练习的数量和复杂性,教材练习传递明确的信息“不以计算速度论英雄”,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对数学核心概念理解和运用、更加注重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
4.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在一册教材大约中间的位置(相当于学期期中时段)安排了“整理与复习”,在学期末安排了“总复习”。
5.数学文化
按照《标准(2011版)》教材编写建议中的要求,教材需要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对于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教材首先关注的是尽可能结合正文和练习加以体现,也就是说,教材努力从数学发展史中挖掘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和问题情境(参看一下教材第25页说一说,读一读。你知道吗)。
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使用的题材不断丰富,教材也设置了“你知道吗”的栏目,供学生阅读,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对数学的认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量,这一栏目从三年级开始出现。
6.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
每册最后设计有“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和“问题银行”。“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旨在帮助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问题银行”是鼓励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
第一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加与减
(一)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剪发的意义。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口算。
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并达到并了一定的熟练,积累了大量关于数的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易错点
不理解算法,计算有误 在数线模型上画线表示减法
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不准确,导致列式错误 提出问题并解决,困难。训练点
通过小棒、计数器、数线模型深入理解算理 加强口算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通过摆小棒、画图等方法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 练习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点
写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含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尽量多写 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发现规律。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后续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第二学段三个方向观察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体会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单元目标
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 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力。
积极参加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为本单元观察物体积累了知识基础。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缺乏。
易错点
在物体的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是哪幅图,连线 辨认图片的样子是在实物的哪个方向看到的。训练点
在物体的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是哪幅图,连线 辨认图片的样子是在实物的哪个方向看到的。
拓展点
从实物的多个方向(如4个方向)看到的物体是哪个图片
第三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2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生活中的数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大数的意义及估算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在具体情景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目标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体会百以内各数的意义理解计数单位“百”、“十”的意义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数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20以内的数,初步感受自然数的意义,会比较大小,认识了个位、十位两个数位,感受了“满十进一”。
易错点
数拐弯数,如,29,(30)。31. 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相对大小。 理解数的意义 填数表 训练点
练习数数,填空、填数线等练习。 加强数的意义理解,填空练习 比较数的大小练习。
设计练习比较数的相对大小。拓展点
填数表练习
用三个数字组成不同两位数,并比较大小。
第四单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趣的图形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名称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欣赏、设计图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单元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进行设计。
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易错点
数图形,易漏掉。
点子图上画图马虎,不准确、美观。 找规律画图形。 设计美丽的图案。训练点
数图形练习。
点子图上画规定的图形 找规律画图 折纸练习拓展点
数较复杂图形的个数。如书37页5题
整理与复习(一册书的中间位置)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巩固应用
“整理与复习”分为“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巩固应用”四个版块。
“我学到了什么”帮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来整理学习内容。“我的成长足迹”体现了学生的成长过程。
“我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后提出新的问题。
“巩固应用”,题目维度仍然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解决问题、联系拓展。
第五单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加减法
(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二年级下册乘(除)加、减的两步混合运算万以内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
单元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并正确计算
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且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理解了100以内数的意义,为100以内的加减积累了经验。
易错点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列竖式 改竖式错题
根据数学信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训练点
竖式练习,进行变式练习。 改错题练习 解决问题 填数线 拓展点
根据加法、减法算式的规律填算式。
第六单元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及运用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减法
(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单元目标
在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算理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通过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学习了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为本单元的学习积累了经验。
易错点
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 列竖式计算退位减法 改错题(森林医生)
估算题,如80页队员乘车 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点
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理解算法,改错题(森林医生)。 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点
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理解算法,改错题(森林医生)。 解决实际问题
“总复习”分为“回顾与交流”和“练习”两个版块。“回顾与交流”按知识版块复习,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等,内容是提出某一知识的一些关键性的思考问题,供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整理所学知识。“练习”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全部题目均为基本要求。
总复习
回顾与交流 练习
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