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税制优化改革探讨

时间:2019-05-13 14:2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期货公司税制优化改革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期货公司税制优化改革探讨》。

第一篇:期货公司税制优化改革探讨

``

期货公司税制优化改革探讨

田晓军易阳平

摘要:我国现行的期货公司税制存在着税基偏大、税率偏高、税制不清晰的问题。不合理的期货公司税制已经有失税收公平与效率的杠杆作用。本着公平税负、完善税制、对期货业进行适当扶持、保障和促进的原则,应考虑适当降低期货业的营业税税率、取消诸多不合理的计税限制、认同一些比较科学、合理和易操作的期货公司自发性税收筹划。

关键词:期货公司;税制改革;营业税;所得税

作者简介:田晓军,广发期货公司研究部经理;易阳平,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

现行期货公司税制及其优化空间

期货公司涉及的税种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以经纪业务收入为课税对象的营业税(流转税)和以利润所得总额为课税对象的企业所得税,其他相关税种还包括与日常运作相关的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总体上评价,我国期货公司目前的现行税制存在着税基偏大、税率偏高、税制不清晰的问题。

一、流转税制评价

目前,期货公司按照一般社会服务业标准缴纳营业税,并按营业税税额附征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一般税负水平是:(1)营业税税率为5%。(2)城建税税率因期货公司所在区域而不同:在市区的,税率为7%;在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在其他区域的,税率为1%。由于期货公司一般都坐落在城市或县城、建制镇内,实际适用税率多为7%或5%。(3)教育费附加统一按3%的附加率征收。综合考虑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一般期货公司的流转税综合税负在总收入的5.4~5.5 %之间。

据国家税务总局2002年重点税源营业税行业税负测算,银行业、保险业的营业税税负水平分别为5.2%和5.8%,全国营业税平均税负水平为4.0%。表面看来,似乎期货公司的营业税负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金融同业仍显得较为一致,然而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我国期货公司的流转税实际税负会更高:(1)计算营业税的营业额包括期货公司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一些实际上并不构成期货公司收入的代收费用。根据《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和《营业税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期货公司的营业收入为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包括代期货交易所收取的手续费,并以此为计税依据。这显然形成了对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重复征税的不合理现象。(2)期货经纪公司支付给居间人的佣金返还不得在计算营业税时从营业额中扣除。尽管期货公司使用居间人符合国际惯例,但目前我国客户支付给期货经纪公司的手续费中并没有体现出居间人的所得部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这种佣金返还并不属于期货经纪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期货经纪公司应当按手续费全额纳税。这导致期货公司实际实现的收入承担的税负要比法定税率高。(3)征收营业税的同时不能抵扣购进固定资产(如计算机硬件设备等)所含的进项增值税。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在营业税和增值税之间择其一对企业征收。我国是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但由于各种原因,金融、交通、餐饮等服务业目前还没有实行增值税制度,而另外实行营业税制度。由于征收营业税时,不允许作为餐饮类企业的期货公司抵扣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所以期货公司事实上承担了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种税收负担。

与OECD国家比较,我国期货公司的营业税负显得偏重。OECD的大多数国家对金融企业以征收直接税为主。在所得税(即直接税)上基本采取与其他行业一致的税制政策(个别规定上略有区别),在间接税制(即我国的流转税)上,采取的是与其他行业不相同“从````

轻不从重”,甚或总体不征收间接税(大致相当于我国的营业税)的特殊政策。如果按照OECD多数国家对期货公司采取的税收政策和做法,对期货公司取消征收营业税及其附加的话,这部分税款——营业额的5.4~5.5 %转化为税前利润,并对其征收33%的企业所得税,期货公司税后盈利将获得数额为营业额3.62%~3.69%的一个提高。如果期货公司征收的营业税及其附加不变,但以期货公司营业额扣除代收交易所部分(一般为营业额的20%)后的净收入来计税,同时允许期货公司支付给居间人的佣金返还部分(一般为营业额的40%)在计算营业税时从营业额中扣除,这部分税款——60%营业额的5.4~5.5 %——转化为税前利润,并对其征收33%的企业所得税,期货公司税后盈利将获得数额为营业额2.17~2.21%的一个提高。这种计算只是建立在理论推算上,不是精确计算。

二、所得税制评价

目前,期货公司同普通企业一样缴纳税率为33%的企业所得税,期货公司所得税制的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税前扣除项目限制较多,税前扣除限制大大了加重期货公司所得税的实际税负。

原则上,与期货经纪经营有关的支出和费用都应允许在税前如实扣除,但我国对许多期货公司支出项目规定了不合理的税前扣除标准。目前对期货公司影响较大的扣除项目限制主要有三项:(1)不允许税前扣除风险基金。风险基金作为高风险的期货行业赖以自我保护的基础,不仅有必要,而且当不断加强提高,这是国际期货市场通行的惯例。根据《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手续费收入的5%计提风险准备金,专用于弥补风险损失。但是,根据沿用多年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品期货交易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58号)规定,期货经纪机构按财务规定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和交易损失准备金,不能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的依据,期货经纪机构在年终申报缴纳所得税时,应依据税收法规规定将多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和交易损失准备金余额转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得以准备金的形式结转以后纳税年度,这样期货公司的税收成本无形中增加了很多1。(2)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标准过严。由于市场激烈竞争,目前全国各家期货经纪公司的业务招待费都居高不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根据目前企业所得税制度,对于期货公司的业务招待费被限定在主营业务收入的千分之五以下,超过部分课以重税,而一些特殊行业的业务招待费的计税基准为2%,是期货公司的4倍,相比而言企业经营有较大的余地。(3)计税工资标准过低。长期以来,期货公司被归入“餐饮类企业”,按规定的餐饮类企业的计税工资标准扣除,除少数几个地方外,至今许多地方期货公司的现行标准仍为月工资800元,最多可以上浮20%(即960元),对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工资支出,企业只能从税后利润列支。期货行业实质上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期货公司只有通过高薪策略才能吸引高层次的复合性人才加盟,但由于税法规定的期货公司计税工资标准过低,期货公司实际支付的工资福利费用中有很大一部分(一般占按税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的20%左右)不能计入成本,而并入利润计缴所得税,使所得税税基增大,从而提高了期货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

粗略估算,如果对期货公司实行所得税集中征管,而且使期货公司享受15%的特区优惠所得税率的话,期货公司的赢利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15%)/(1-33%)-100%=26.9%。如果期货公司的所得税率保持为33%,但是放松诸多期货公司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限制如风险准备、业务招待费、应税工资等,估计期货公司的赢利将获得数额为营业额7%*33%=2.3%以上的一个增加。

三、地方税制差异导致期货公司被重复计税 1我国一些地方的税务部门把期货公司当作普通工商企业对待,我国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只能根据期末应收款项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而期货公司为了弥补经营风险而计提的5%的风险基金数额超出了10倍(约略而算)。

由于全国各地税制改革步调不一,各种特区和特殊税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完成了国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地税(营业税、流转税、个人收入所得税)分离,有的仍然实行统一征税,有的甚至实行包税制。地区税制差异导致了期货公司及其各地营业部的纳税困惑,期货公司和其下属的营业部容易因注册地和经营交易地不同,被不同的税务征管部门重复征税,增大了期货公司的经营成本。以所得税为例,期货公司的营业部是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不具备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资格,不应该按现行制度在属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但目前公司集中纳税的审批比较困难,每年需要重复审批;分支机构在当地按季预缴,到年末如果出现亏损,需要退税时,当地不予办理,如果公司整体亏损,汇缴地税务部门也不认外地的应退税额,将导致多缴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对不同期货公司在汇缴比例上不统一;汇缴时不同情况下亏损和利润如何抵冲,不同税率在抵冲中的影响等具体操作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在不同及同一城市注册的营业部分别接受不同税务分局的管理,不同分局对税务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尺度不一致,导致不同营业部的会计处理不一致。

税负不合理对期货公司的不利影响

期货公司税制是否科学、完善直接影响着期货公司的经营效率,而且也会由此影响到期货市场的发展,不合理的期货公司税制已经有失税收公平与效率的杠杆作用,阻碍着我国期货业的增长潜力,这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削弱了期货公司的积累能力

不合理的税收规定和较高的税负降低了期货公司的税后利润,不利于期货公司通过自身持续积累满足发展的要求。期货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雄厚的资本实力是期货公司开展业务、抵御风险的坚强后盾。经过前几年期货业的治理整顿,期货公司出资不实现象普遍已有所改观,但目前资本充足情况仍不容乐观。事实上,期货公司日后将越来越面临来自于监管者的资本充足要求压力,以确保经营的稳健与审慎。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政策框架下,期货公司没有融资能力,自我积累和增资扩股是期货公司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自我积累必须是在首先向政府缴纳与企业经营利润无关的高比例流转税之后才能加以完成的,目前过高和不合理的实际税负减少了期货公司的可支配利润,削弱了期货公司自我积累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货公司的持续发展。以风险准备金为例,这笔费用是用来抵御因市场不可测的剧烈变动或发生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等原因所导致的意外损失的备抵金,是保证期货市场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理当不属于纳税所得。在我国期货市场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对本已不足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所得税,只会进一步恶化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此外,较高的资本回报率是资本参投期货公司的基本要求,但税负过高使期货公司实际的资本回报率难以达到资本的要求,也影响了期货公司通过吸收资本来实现资本扩张。

二、不利于期货公司吸纳高素质人才

计税工资标准过低对期货公司成本影响很大,不利于期货公司吸纳高素质人才。随着期货业开始进入强劲的复苏阶段,高素质人才已经开始稳步回流期货业,而计税工资标准过低则客观上造成了期货公司在吸引人才上的高成本开支,不利于期货公司大规模吸引高素质人才。对于同样是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期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国家的税收政策有着很大的差别。国家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允许其实际支付的工资全部计入成本,而对期货公司则只能按计税工资标准将支付的工资计入成本,超过计税标准的部分要并入利润缴纳所得税。较之与人才需求素质性质最相近的证券公司,许多地方期货公司在计税工资标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有失金融同业的公平性

当前期货公司税制使期货公司在金融业中处于十分劣势的地位,有失税收公平性。与同样主要依靠经纪人展业的期货业和保险业比较,期货经纪公司支付给居间人的佣金返还不得

在计算营业税时从营业额中扣除的规定有失公平性。事实上,目前期货公司在经纪人佣金报酬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瓶颈,不仅存在着经纪人返佣是否合法的问题,还存在着公司佣金计提数额的限制,国家财政部《商品期货交易财务暂行规定》明文规定:期货公司用于销售回扣、佣金的总金额不得超过主营业务收入总金额的4%,国税发【2000】08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第五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支付给个人的佣金不得超过所服务金额的5%,这显然与现实差距巨大,而且根本无法解决经纪人报酬和激励机制问题,更何况期货公司的“服务金额”还存在着如何认定的问题。与期货行业形成鲜明对比,金融保险业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保险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906号)第五条规定:“金融保险业按照规定向客户收取业务手续费,以折扣(折让)方式收取的,可按折扣(折让)后实际收取的金额计入应税收入。”其他如业务招待费等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同业公平性问题。

困扰期货公司税制调整的因素

造成期货公司税制现状的因素有多方面,一方面,期货市场多年来处于政策紧缩时期,长期低迷,税务部门对期货公司的税制不太重视;另一方面,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几次财税体制的重大调整,基本上都是从短期财政利益考虑,出于保持总体税收规模不变来设计企业税制的,期货公司税制也只能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有限调整。最为重要的是,由于历史、体制和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长期以来,期货业的行业属性模糊,期货公司定位不明确,这种名份的缺失,使得期货公司的纳税层次始终较低,长期被按照一般社会服务业标准实施税收征管,采用的是旅游饮食服务行业的会计准则,迄今尚未能享受税制上的“金融国民待遇”,这在中国金融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

现阶段,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仅限于商品期货,比较狭隘的认识往往顾名思义,仅仅视期货市场为一个充分沟通商品交换的现货市场的衍生市场,其性质应与远期商品批发市场相当。另有认为则是:期货可以分为金融期货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从严格意义上说,以金融衍生品为交易标的的金融期货完全属于金融范畴;商品期货市场向上联接着金融,向下联接着贸易,虽具有一定的金融性质,但不能完全属于金融范畴;只有以金融期货为主要特色、金融期货占绝对优势的现代期货市场才可以笼统视作金融市场体系的组成之一。更有甚者,提出期货根本不能称之为行业,更不能成为产业。在众说纷纭之中,期货业未能被等同为金融业,而是与旅游业、餐饮业等视为同类。这种社会身份和公司性质属性的扭曲,造成了期货公司发展的诸多障碍,在有关政策和制度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利于期货公司发展的规定,期货行业曾经很长时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行业标准体系,缺少适宜行业发展的一系列配套制度,这其中就包括税收政策和制度。

那么,期货,特别是商品期货到底是否属于金融范畴,期货公司到底算不算得上是金融机构呢?

现代经济学认为,期货市场的首要功能是风险管理,而不是传统认识上的价格发现,因此越来越倾向于将期货界定为衡量和表现单位货币价值量变化的风险金融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期货市场无疑当定义为一种风险金融市场。即使就商品期货而言,期货市场也已不再是一个充分沟通商品交换的市场,而是一个沟通不同数额、不同时点上货币交换的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的金融属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期货商品的基差变化上,也就是说,同一商品有可能同时在期现两个市场的某时段内,它的价格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种金融属性的变化形式——价格变化快、幅度大、交易流通性高等,在远期合约商品上表现尤其突出。正是由于商品期货市场的这一金融属性,从国际上看,作为资本市场一个组成部分,商品期货市场也是金融投资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没有交易成本的经济环境中,期货交易可以通过投资者“两两”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不需要任何正式的经济中介组织。但在现实世界中,投资者在期货买卖过程中存在着搜寻交易对手方、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违约等一系列的交易成本,如果没有一些必要的经济中介组织(如期货经纪商、期货交易所等),那么投资者彼此之间就必须相互寻求接触以确定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然后才能完成交易。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与交易环境的日益复杂,投资者要达成合意交易的搜寻成本越来越高,而同时,要真实地了解交易对手方资信状况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样,交易过程中的种种违约事件也势必会频繁发生。显然,这样的交易方式是极其缺乏效率的。相反,如果存在一系列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强化交易契约效力、建立集中的交易设施的制度安排,如期货经纪商、期货交易所等,则会显著改善期货交易效率,使投资者从交易促成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交易决策。事实上,这些制度安排已成为今天期货交易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是有效率期货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而期货公司与期货交易所在这一中介过程衍生出的时态中介、规模中介、信息生产和风险中介等金融性职能,已使得期货公司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中介(即零售商)已经有了本质区别。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期货业理应列入金融业,期货公司应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一种,被纳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范畴,按照金融业的标准交纳税负。

优化期货公司税制的政策路径

目前,期货市场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政策操作可行性上看,期货公司税制优化调整正面临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时机。首先,2004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完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正本清源,首次在高规格文件中把期货公司提高到与证券公司同等的地位,标志着期货公司从此将昂首进入金融企业范畴。纠正了理论误区,摆脱了思想束缚,期货公司税制调整的最大障碍已经被清除了。其次,中国期货市场2003年已经进入强劲复苏和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期货品种的波动已经与国际市场同步,投资理念也受国外成熟市场的熏陶在发生变化,期货市场交易量已经创了历史新高,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期市生机蓬勃的时代又回来了!随着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渐被社会经济各阶层所认同,政府决策层的信心逐步增强,相信会支持期货公司税制的调整,以减轻期货公司发展的税负约束,加快期货公司的发展。再次,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期货业税收对全部税收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这也为优化期货公司税收环境提供了较大空间。

本着公平税负、完善税制、对期货业进行适当扶持、保障和促进的原则,笔者以为,期货公司税制调整可以分以下几个层面考虑:

从根本的制度建设上,应将包括期货公司在内的金融业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2OECD的大多数国家对交易性业务等多数金融服务企业实行不可抵扣的免税政策,即不征收增值税,同时对金融企业购进固定资产也不能抵扣其所含的增值税款。实行这种政策的主要理由是,金融企业的服务具有特殊性,难以确定它们的增值税税基,实行不能抵扣的免税政策,其不能抵扣的购进品的进项税接近对金融服务的“正确”征税,所以可视同对金融企业的征税。如果对金融企业同样实行发票抵免型增值税的话,一方面难以操作,另一方面可能会重于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征税。总之,随着各种条件的逐步成熟,目前我国期货公司的税制结构应适时从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模式转向以单一所得税为主体的模式。

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前,在目前的税制下,可考虑降低期货业的营业税税率,使其同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等行业的低税率保持一致。为了避免产生大的震动,建议期货业的营业税税率可以逐步调低降到1.5~2%。企业所得税按照国际通行及我国的改革思路,与其他行业的税制相同,总体不做特殊规定,建议实行15%、20%、25%三级超额累进税2值得说明的是,目前国际上对金融业这种征收增值税的办法,也存在一些讨论和异议,认为需要寻求更好的征税制度,如已经有人提出对金融企业征收“现金流量税”的办法。

率。

如果2~3年内内难以降低税率,则应重点从现在开始取消诸多期货公司不合理的计税限制。营业税的征收应当以扣除为期货交易所代收部分后的净收入作为计税基础。期货业应该比照金融保险业,在按照规定向客户收取业务手续费时,以折扣(折让)方式收取的,可按折扣(折让)后实际收取的金额计入应税收入。对企业所得各扣除项目的处理办法也应做重新的规定。原则上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支出和费用都应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允许风险准备金作为期货公司的税收成本据实扣除;放宽计税工资限额和业务招待费支出,准予按实际发生额扣除。统一实行全额集中汇缴的企业所得税缴纳政策,制定便于操作的汇算清缴实施细则,对具备条件的期货公司实施所得税集中征管。

近期内,税收征管部门则应尽快领会落实《意见》精神,认同一些比较科学、合理和易操作的期货公司自发性税收筹划,明确税收管辖范围,避免出现多头征税或重复征税现象。例如有关营业税的问题,应考虑允许期货公司在记录手续费收入时,直接把扣除交易所收取部分后的净收入记入“手续费收入”科目。这是因为在一次期货交易中,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客户是必须同时参与的角色,缺一不可,它体现的是一次交易中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同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三方收入分配关系,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只应对各自的收入纳税,期货公司只记录自己的净收入充分体现了这种关系,否则会让人误解为是两次服务,即期货公司给客户提供服务、交易所又给期货公司提供服务,造成期货公司被重复征税的窘境。

参考文献:

[1]刘惠萍,程乐礼.期货经纪行业呼唤均衡税负(上、下)[N].证券时报,2003-6-26~27.[2]张必珍,曹胜.期货业渴望制度环境[N].中国证券报,2003-4-10.[3]张保华.浅谈期货经纪公司的税务筹划[N].期货日报,2002-9-12.[4]党剑.信息中介和金融中介:期货公司的未来定位[N].期货日报,2003-12-30.[5]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税收政策研究”课题组.关于我国金融税收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J].财贸经济,2002,(11).[6]阿兰•J•奥尔贝希、罗杰•H•戈登.金融服务领域增值税的征收[J].税收译丛,2003,(2).

第二篇: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税制改革的几项主要内容是增值税要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鼓励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同时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以往缴纳营业税的金融保险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等行业,将改为缴纳增值税。遗产税也有可能被推出。

休掉旧税制

入世带来的压力是旧税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加入WTO之后对中国税收的影响,会通过贸易这个纽带传递到中国的税制变革上,在市场经济国家所广为接受并且长期通行的一套税收的理念及其运行规则,也要随之带入中国,这对中国的传统理念及其运行规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目前的税收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所以税改的重点将是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税种。”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系副主任刘桓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刘曾参与中国税制改革方案制定工作。

“增值税设计向欧洲方式靠拢”不仅仅意味着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将被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以鼓励企业的投资,而且还将使更多的行业被纳入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如农牧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房地产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以前没有纳入增值税的课税范围的将被包容进去。这可能会增加相关企业税负。

目前中国的企业所得税还是两张面孔,对内一套,对外一套。中国的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都是33%,但 是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多,实际上外资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这等于把内资企业放在不平等的位置。两税合并后的统一税率,尚无定论,但不会超过30%,为照顾 外商实际利益和平稳过渡,两税合并不排除分步并轨或一段时间内保留一定优惠待遇的实施方式。

化妆品和护肤品等现在不再代表消费阶层的商品将从消费税中剔除,但如果你要买一艘游艇,那就对不住你了。消费税的消费对象是奢侈品;另外一类是政府政策上想予以控制、限制的一类特殊消费品。

弥补个税制度缺陷 国家税务总局的资料显示,个人所得税是1994年税改后增长最快的税种,8年来平均增幅达48%,2001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达995.99亿元,但仅占2001年全国税收总额的6.6%。有专家推算,个税税金漏洞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

本来个人收入调节税并非针对普通百姓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配制度由过去的国家拿大头,个人拿小头发展为现在的个人拿大头,国家、集体拿小头。但个税的结构调整并没有反映出分配结构的变化,税法的立法滞后了。

最近的查税风暴就是针对中国个税的流失而发生的,个人收入的多元化,支付过程中现金量过大,征管手段相对落后,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中国个税的缺陷是税制本身缺陷和征收制度的缺陷。税制缺陷表现在对富人收入的监控上没有健全的制度。其次,在个税征 收管理的制度上,中国目前采取分类分项征收税制,这个措施的好处在于不容易逃税,但弊端是多次征收造成免税量很大。而国外采取的是综合征收方法,把收入放 在一起,统一收税。

中国现行的税制将收入分成11类,按不同税率征税,也使同样数额的收入因其来源不同而税收不同,也就是说赚同样多的钱,交不一样的税。如果采取综合征收办法,可以避免这种不公平。

2改革热点

2010年中国税制改革热点

物业税

热议不断 谜局待解

从2009年到2010年,“物业税”这一字眼每次出现在各大网站、报纸上都会占据显要的位置,一方面是业内人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另一方面是权威部门的三缄其口,只字不提。物业税距离百姓是远是

物业税

近,这一问题就如同现在的房地产行业一样,迷雾重重、让人匪夷所思。

物业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的保有环节征税,在我国目前房价日渐高涨的背景下,物业税自“破题”之日起就注定了其不平凡的经历,作为房地产调控的一大“重器”,很多业内人士更是认为:物业税才是对付目前“土地财政”“炒房热” 两大房价“推手”的杀手锏。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开征物业税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分税制财税体制从中央践行至地方,物业税在设计上应该考虑与市场机制结合以发挥长效机制作用,促使地方政府行为进一步合理化。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的财政预算报告称,要完善消费税和房产税。可以预见,无论是有关部门各种文件中数次提及的改革方向,还是作为国际上通行的调整收入分配的手段,物业税的确有望推出,现在的问题更多的在技术层面。2010年,关于物业税的疑问可能会得到答案。

资源税

酝酿成熟 呼之欲出

“推出的时机已经到来。”这是目前业内对资源税改革提及最多的一句话。的确,无论是来自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共识之声,还是理论和技术等层面的成熟度都说明一点:资源税改革在酝酿多年之后,目前已经具备了推出的条件,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推出的时机。

我国自1984年开征资源税以来,于1986年和1994年进行了两次改革和完善,本次改革的核心是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可以说,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完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并可以实现通过提高税负成本限制企业对资源的过度使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说,当前是推出资源税改革的较好时机,首先是当前我国经济处在回升向好时期,这是有利时机,其次是近几年实施的结构性减税,也有利于改革实施,再有就是相关行业已具备了承受能力。

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称改革资源税制度。可以预见,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也将会更多的调控,2010年,资源税改革有望正式推出。

环境税

大势所趋 积极推进

当绿色、低碳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词,当西方国家进入全面“绿化”税制的新阶段;当我国面临的“节能减排”目标日益艰巨,当单靠法律和行政干预已不能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时候,税制“绿化”在我国也成为大势所趋。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研究开征环境税”。2010年,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亦明确表示,要加快理顺环境税费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可以看出,开征环境税的相关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始积极推进。

“环境税的开征将来肯定是大势所趋,很多西方国家各方面的基础好,可以通过税收的手段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从我国来看,一些地方开征环境税是可行的,可以更多的给地方一些小税种的权力。”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苏道俨说。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出台一个新的税种难免会引起税负增加,所以如何积极的推进环境税、究竟采取怎样的征税模式,将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成为开征环境税问题的焦点。

个人所得税

目标清晰,已在改革的十字路口

个人所得税可以称为是根敏感的神经,每一次的触动都会引来极大的关注。尽管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只占全部税收收入的较少部分,但因为与亿万百姓切身相连,所以备受关注,很多人对税制的了解甚至都是从个人所得税开始的。

个人所得税

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清晰的,就是从目前实施的是分类税制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很多业内人士指出,解决目前个人所得税存在的所有问题都需要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体系来实现。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高培勇说:“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已经处在改革的十字路口,这项改革首先要破题,改革的步伐能不能在2010年加快,要看相关部门的准备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可以在调整收入分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从现在来看,这种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完善。

3改革影响

房产税改革对税制改革的影响

首先需要明白,“房产税”与“房地产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一个税种,后者是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与房产、土地相关税种的总称。

在 房地产调控过程中,依据中国近两年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情况,政府采取了限购的措施,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由于限购是一种行政手段,于是,人们总希望用经济手 段来替代,房产税被认为是可替代限购措施的最佳手段。房产税扩大试点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人猜测限购措施是不是要撤了。

其实,限购和房产税 是不同性质的手段,房产税即使能发挥出调节作用,也难以替代限购措施。在房地产市场投机预期浓厚的情况下,限购是最有效的措施,也是不得不采用的权宜之 计。当游资、民间资金更多地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房地产市场恢复常态时,限购自然就会取消,不必再幻想用房产税来替代限购措施。房产税改革的必要性

依据中国的国情,房产税扩展到个人住房的必要性是:调节个人住房消费,节约住房资源,同时对住房投机有一定的预期性抑制作用。

4取得成效

1994年我国进行税制改革取得的最大成效,就是初步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税制改革后,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此后,我们又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税制,特别是针对税收征管体制滞后于

我国历次出口税调整

税制的状况,加快了税收征管改革步伐。一个健康有效的税制,必须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征管制度来保证实施。1998年以来,进一步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和以“金税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税收征管信息网络的建设运用,建立海关缉私警察制度,这对于加强税收征管,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走私等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一批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税收征管力度加强,保证了税收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全国税收收入(此为国家统计局统 计口径,已冲减了出口退税部分)比1993年增长了3.14倍,年均增长17.1%,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数基本同步,其中1994——1997年年均 增收995亿元,1998——2002年年均增收1880亿元。税制的重大改革和不断完善,为持续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支持经济和社会 事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改革年表

1993年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改革财政

税收体制,理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会议批准了上述报告。

4月1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国务院机构设置的通知》,将国家税务局更名为国家税务总局,并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原国家税务局局长金鑫继续担任局长。

4月23日和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听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税收工作的汇报,研究税制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并提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要求。

4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听取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鑫、副局长关于税收工作的汇报。

5月18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发出《关于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设置的意见》,其中提出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国家税务总局设立派驻纪检、监察机构。

7月20日~26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北京召开全国税务局长会议,重点研究加强宏观调控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会讲话。

7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税收管理和严格控制减免税收的通知》。

8月底~9月初,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先后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税务总局起草的税制改革方案和财政部起草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即日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

11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修订发布《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作出了有关税收的规定。

11月1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组建国家税务总局在各地的直属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局有关问题的通知》。

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取消产品税、盐税、特别消费税、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

12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12月20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将国家税务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12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即日起施行。

12月2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税务总局报送的《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自1994年1月1日起适用国务院发布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

1994年

1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工资调节税和将屠宰税、筵席税下放给地方管理的通知》。

1月27日,中共中央同意成立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组,金鑫任书记。

1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即日起施行。

2月5日,国务院任命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兼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鑫等人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

2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税务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6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意见》。

1月6日,中共中央任命项怀诚为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

1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北京举行庆祝建局45周年大会。

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决定》,即日公布施行。

5月3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严厉打击出口骗税违法犯罪活动工作会议,国务委员罗干主持会议,朱镕基、李岚清副总理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到会并讲话。

8月8日~11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北戴河召开全国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会讲话。

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即日公布施行。

1996年

1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严厉惩治金融和财税领域违法乱纪行为的决定》。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出了有关税收的措施。

12月17日~21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北京召开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会讲话。1997年

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报送的《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

2月1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税务总局报送的《关于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强化查账征收工作的意见》。

2月1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调整金融保险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2月2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者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

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修订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增设了第三章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和其他若干涉税条款。

7月7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自10月1日起施行。

同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即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局征收。

9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论述了有关税收问题。

10月2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地方税务机构管理体制问题的通知》。

1998年

3月1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依法治税严格税收管理权限的通知》。

3月18日,中共中央任命金人庆为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

3月31日,国务院任命金人庆为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4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国家税务总局,听取该局关于税收工作的汇报。

6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税务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1月22日,国务院发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其中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

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致信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号召全国大力开展税收宣传活动,增强全民纳税意识。

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9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修订以后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试行)》,自10月1日起施行。

2000年

1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

1月12日~19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出席研讨班开班式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分别为学员作了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研讨班结业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报送的《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意见》。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其中作出了有关税收的规定。

9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等文件。

10月22日,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12个单位报送的《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实施方案》。

同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1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交通部和海关总署发出《关于将船舶吨税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11月17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会议。会议由国务委员、国务院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仪主持,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副总理李岚清和国务委员罗干、王忠禹出席会议,朱镕基作了重要讲话。

2011年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改革拉开序幕。

2013年

5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文,对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作出规定。

第三篇:我国税制改革

我国1994年进行的全国税制改革,以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政收入为指导思想,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税制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税制框架。但这么多年来,新税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我国税制现状

第一,流转税占主导地位的税收体制。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中占主体税种的是流转税,包括对销售货物进口货物及提供加工、修理分配劳务征收的增值税;选择部分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特定行业征收营业税等。在近10年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的税收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400多亿元。1994年全国税收收入5126亿元,1999年突破

10000亿元,到了2001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了150000亿元,2003年达到20000亿元。在连续增长中,流转税的增长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001年流转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9.3%。

第二,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个人所得税法并存。1994年税制改革时,将原先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三税合并成一税,统一开征个人所得税;将原来的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统一开征企业所得税,以适用于内资企业。同时,原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继续执行,形成了“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种所得税并存的现状。将所得税分设为内资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主要是考虑我国开放初期,有利于吸引外资,鼓励外资机构来华投资。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中处于与流转税并重地位。2001年,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3.9%。

第三,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农牧业税为流转税及所得税的必要辅助税种。

第四,税务征管实行分级财政管理,由中央与地方两级税收征管体系和金库体系分别负责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征收管理及收入入库工作。

二、我国税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包括简化税制、提高税收比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建立双主体税制模式。可是,简单的税种合并,并不能代表征纳制度、程序、手续的简化;税收比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例)仍然连年下滑;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鼓励技术更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碍潜在的经济增长;流转税比重过大,并没有形成双主体税制,特别是增值税一项收入就占整个税收收入的43%(1995年),税收很难成为稳定经济运行的杠杆。在所得税会计制度尚未建立,个人收入福利化的情况下,全面实施自行申报纳税制度是否行之有效值得怀疑。地下经济活动猖獗,工资之外的福利分配日益普遍,逃税行为有增无减,特别是假造、倒买倒卖增值税发票行为屡禁不止,这些都说明了新税制的副产品是不合意的。

首先,生产型增值税抑制投资增长,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内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流转税中消费税及营业税的有关政策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和经济结构调整。

其次,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税制造成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公平,不符合世贸规则,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抑制国内投资,影响企业深化改革。

再次,个人所得税税制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很不适应,其组织收入与调节分配的功能受到抑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收入阶层调节不力;二是在个人所得税制中,还存在着应税所得额确定不合理,不能适应收入形式分配多元化的现实及申报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税收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表现是税法立法层次低、权威性差。多数税收法律法规是以条例的形式发布,很少有正式立法;同时,由于立法层次低、立法程序难以保证,法律漏洞问题严重。

三、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税制改革是否成功,需要用三个标准来判断:

第一,税制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确立的目标。

第二,税制改革的可持续性。

第三,税制改革产生的合意的或不合意的副产品的程度,这些副产品是指税制改革所产生的(可能预测到也可能没有预测到的)主要影响,在估价这些影响时,加之判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税制改革明显地加重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那么,这项税制改革是否成功,就取决于对这种收入分配状况的价值判断。

从这三个标准来看,我国要真正实现成功的税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下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税制模式。根据税收理论,一般认为商品税有助于提高效率,所得税有助于促进公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仍然是主要政策目标。

1、合理调整直接税和间接税,建立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

(1)优化流转税体系

第一,改革增值税。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将固定资产购入时所支付的增值税纳入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并允许一次性全部扣除,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加速更新设备和积极采用新技术,也有利于减少资源配置中的税收扭曲、公平税负。目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八个行业已经开始试行消费型增值税,待总结经验和时机成熟后,便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同时,要拓宽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将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并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使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能够顺利连接。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前提下,逐步降低税率,以充分发挥税收中性的作用。

第二,改革营业税。调整营业税的征收范围,按照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将第三产业(主要是单环节经营的服务业),全部征收营业税。同时简化税目税率,以促进从事第三产业的各类企业平等竞争。但为了保持对某些行业的特殊税收调节,可以对这些行业实行幅度比例税率,其中奢侈性消费项目税率还应当从高。

第三,改革消费税。调整征税范围。对酒精、汽车轮胎、护肤护发品等普通消费品停止征税;对一些收入一般的消费者极少问津的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和不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消费品征税,并课征高税率,这不仅符合优化商品税理论的原则,也能加强消费税的调节力度。

(2)优化所得税体系,增强其经济调控功能

首先,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适当降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使企业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地展开竞争。税收优惠应按照产业性优惠政策为主、区域性优惠政策为辅,间接优惠方式为主、直接优惠方式为辅的原则,把优惠的重点放在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并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特定扣除、亏损弥补等多种优惠方式,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经济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次,改革个人所得税。一是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二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将纳税人界定为中等以上收入者。费用扣除项目应综合考虑纳税人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情况,以及子女受教育支出等因素,同时适当考虑纳税人配偶收入的情况,并设置费用扣除随物价变动而相应调整的规范方法,以便更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三是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逐步扩大征收范围,拓宽税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同时简并税率档次,并适当调低最高边际税率,适度降低税收负担,更好地体现税收的公平和效率。

再次,开征社会保障税。彻底取消各种社保的统筹收费,设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障项目,以雇员的工资总额为计税依据,由单位和单位雇员按同一比例税率共同承担,个体经营者以其收入总额计税。社会保障税的开征,为财政实施转移支付提供了稳固的资金来源,是配合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良好工具。

2、规范税费改革,进一步优化我国税制

名目繁多的收费,严重侵蚀了税基,不仅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而且对经济产生了极强的扭曲作用,不利于税收公平和效率两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对某些具有合理性但不宜改为税的费,可继续采取收费形式,但管理办法和制度一定要加以完善,而且要尽可能转为预算内的规费形式。对具有税的性质的合理性的收费,加快创造条件改为开征新的税种。

3、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它以知识、技术、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带动经济高速发展,而中小企业则是个人创新和创业活动的主要载体。但现行的科技税收政策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各个阶段的发展要求,也无法有效地调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在税制改革时,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创建必须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如中小企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税收抵免;允许企业设立科研开发费用和风险准备金,并可在税前扣除;加速先进设备的折旧等等,其实这些优惠政策的制定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改革方向是不谋而合的。另外,要大力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制定企业对科研人才培训投入支出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个人的专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因科技创新所获得合法的个人高收入不采取税收歧视,适用低的边际税率,这也是符合优化所得税理论最高收入边际税率应下降的理论。

4、建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如何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可考虑建立绿色环保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污染,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环保税在设计上要充分发挥税收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减少污染,进行绿色产品生产,提高环保生产技术,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此外,在我国税制改革配套措施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权。划分税权必须先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使税权与事权相适应。税权的划分和下放也必须通过宪法或建立相关法律加以固定,并制定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

(2)加强征收管理。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能力对税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十分重要,因此,强化征收管理能力也是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抓住改革机遇,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是依法治税的前提条件,因此,税制改革为依法治税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把促进依法治税的要求贯穿改革始终和改革的各个方面,以带动全面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构建依法治税的监督制约和保障体系,从体制和制度上彻底解决依法治税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篇:税制改革感想

税制改革砥砺前行,携手奋进践行使命

在税务机构改革的澎湃浪潮中,新老税务人又一同站在了历史的节点。作为一名基层税务人的我此刻感慨良多,既有见证历史的自豪感,又有回望深耕热土的缅怀感,更多的是一份砥砺奋进的使命感。

初闻合并,心中不无疑问,幸而一直紧跟上级组织有条不紊的部署,很快便“稳定军心”。“干好本职”的四字真言使我很快跟上了国地合并雷厉风行却也稳打稳扎的步伐。

回想过去几个月,国地税合并远非牌子的一摘一挂那么简单,而是税务人一双双手收堆砌出来,纳税人一对对脚丈量过来,税务部门一项项举措落实下来的。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合并的进程如润物细雨却又不可逆转地往前推进。早在“国地合作”阶段,某某国地税就启动了合作党建模式,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一起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得益于紧邻而居的“近水楼台”,在实行互驻工作人员的同时互设办税终端,早早让纳税人品尝到“只跑一次”的“头啖汤”;随着省电局统一上线、联合清税等举措的贯彻,组建起一个个业务微信群,线上线下高效沟通合作无间……

当然,看到纳税人对合并带来的办税体验不吝“点赞”,也成为了我们日常忙碌工作中的“小确幸”。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机构改革承载着国富民强的希望,而我们正亲手推动历史的巨轮前进。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厅一网”办税带来的优质高效办税体验将使征纳关系更加和谐;税务执法“一把尺”将使税收执法风险更加可控;制度交易成本降低将更加有利于服务营商环境……对美好前景的畅想最终要落地为八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税务人的光荣使命,携手砥砺前行。

第五篇:税制改革

浅析我国分税制改革

关于分税制 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分税制,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还需要根据新形势的不同进行探索和完善分税制改革。

一、我国分税制改革基本概况

(一)主要内容

1993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同年12月18日,财政部下发了《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暂行规定》,12月25日,财政部核定了各地消费税和增值税资金费用管理比例。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8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配套措施有: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进行了工商税制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相应改进预算编制办法;建立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并规范国债市场等。

(二)现行分税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结合我们学习的相关知识和近期内税制改革的有关新闻报道。总结出了以下中国现行分税制改革中出的问题。

第一,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还不够清晰合理。事权划分上出现越权操作的现象,一些应当完全由中央承担的支出责任,地方也承担了一部分,比如气象,地震,防洪等管理职能;而完全属于地方的支出责任,中央也承担了一部分,如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基础教育等。

第二,转移支付不当,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目前财力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体系。但是东部地区扩大的基数规模及能力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导致双方的财政收入差距加大,地区间的财力收入两级化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转移支付资金无法及时到位,转移支付资金的效益评估有限。

第三,没有建立一项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地方税收的税基窄,税收潜力小,主体税种较少,税收立法权过于集中于中央,导致地方税权受限制,地方没有被授予相应的税收立法权、税收减免权。导致税收的操作缺乏灵活性,反应迟缓。

第四,分税制体制的立法层级较低。在立法模式上,我国目前尚未一部能够统领、协调

各种税收关系的基本法。从真正关系纳税主体的权利、义务的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法、营业税法、消费税法等,只是由国务院通过的暂行条例,采取行政法规的形式,停留于试行阶段。缺乏各种有效的税收基本法,使得地方税收无法可依,税收行政管理越发困难。

二、中国分税制与国外分税制的比较

美国,分税制的办法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的。美国的最高法律《基本法》,有国家宪法的地位,其中,不仅详细的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指责(国防,货币发行,邮政等),而且,各级政府间以及各级政府于非政府团体及企业间“分工协作”的事项,也都通过法律的形式落实到可准确操作的程度上。另外,与财政法律体制有关的《反赤字法》、《国会预算法》等等,法律的层级都很高。日本地方税立法,除了在宪法第84条规定了地方税,还专门制定了《地方税法》更加详尽地做了规定。

简析造成我国现行分税制改革弊端的原因:

第一,分税制核心内容是要做到分权、分税、分征。没有“分权”就不算处于真正意义上的分税制。我国现行的分税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划分税种和管理权限,收支挂钩的一种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属于不彻底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常常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

第二,划分财权是分税制的核心。分税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分权制度。然而,我国属于***,多党派合作的国家结构形式,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中央大一统思想鲜明。这样就产生了一对矛盾——分税制“税权”的划分一直以“集权”为核心,部分权力无法准确落实到地方税收部门,导致无法可依,无权可施的情况。

税收改革关键在于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完善分税制立法迫在眉睫。

第三,我国用行政权力的国家机关来制定税收法,扩大了“法定”的外延,致使法的制定、法的执行都存在着任意性。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人治”“集权”的观念很深,显然地,法被政治主宰着,法制过于集中化。

二、有关完善我国分税制的对策

(一)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

第一,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的决定权、调整权从中央政府转到立法机构。

第二,有关中央与地方事务划分原则性问题,有必要在宪法中或宪法性文件中规定:(1)明确界定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事权范围;(2)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标准内容;(3)明确规定各级立法机构税收立法权限,立法原则,立法程序。

第三,尽快制定关于分税制的法规。

(二)缩减预算级次,简化财政层级

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一个原因在于财政层级过多,从而加重财政负担。我国现有财政分级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而国际经验表明,较普遍的财政分税分级制度安排是不超过三级的。

当前我国加快推进包括“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在内的财政体制改革,正是体现了政府简化财政层级的意图。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制定科学的费用标准的基础上,以确保政权正常运转、履行公共福利承诺、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减少项目类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和数量,逐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推动落后地区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

总的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分税制,但是要根据新形势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要标本兼治,安稳民心,安定官心,积极稳妥,治本为上,实现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进。

下载期货公司税制优化改革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期货公司税制优化改革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下一步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作出了营改增扩容的决定,并要求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 2.房地产税改革。下一步应及时总......

    税制改革四大重点

    税制改革四大重点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近日表示,税制改革将本着“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从四个方面继续推进。在24日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谢旭人说,今......

    公共财政与税制改革

    公共财政与税制改革 作者:汤贡亮 07-05-05汤教授首先指出自己在学术研究上的一点体会,即财政税收和法学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他认为财政税收的理论研究应当和法学研究联系起来。......

    证券税制改革交流材料

    内容提要:我国证券税制应按照税负公平原则进行改革,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现行证券投资所得重复征税,以及目前差异化的征税范围等方面,剖析了我国目前证券......

    “十二五”税制改革问题研究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讲稿“十二五”税制改革问题研究周开君(网络培训处处长教授)0514-8780299***一、 “十一五”税制改革的主要成绩与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一)......

    论中国的税制改革(最终定稿)

    论中国的税制改革 发表日期: 2008-04-18 17:45:46 阅读次数: 1099 论中国的税制改革(2008年定稿,2014年修改) 王明yi315315@126.com 鉴于《宪法》(19821204施行)第二条第一款“中......

    展望2014年的税制改革

    展望2014年的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将以立法先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未来的税制改革提出了目标和任务,特别强调了依法治税,体......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建议(合集五篇)

    [摘要]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今我国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明显偏低(2001年1.5万多亿元税收中个人所得税估计不到1千亿元)。因此,在今后5至10年中我们应逐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