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结合工作和学习情况,主要就如何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做好市(县)级现代服务业工作谈点个人认识和见解。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
目前,对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和范围,无论是在理论、学术界,还是在市(县)服务业务主管部门,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分歧较大。
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盈利高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实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服务业,不断营造服务业 1
发展的良好环境,服务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大,发展总体水
平和产业素质得到提升,服务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传统服务业升级换代、新兴服务业不断破题,生产性服务业已经起步,商贸流通、商务会展、宾馆餐饮业经营稳步攀升,旅游、信息等新兴服务业良性发展,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渐趋明显,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加,全市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GDP的比重25.4%,从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看,服务业从业人员约17152人,与第一次经济普查比增加2806人,增长19.6%。
(二)随着全市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有些行业实现零的突破。第一次经济普查时,现代服务业只涉及房地产业、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业、教育、卫生和体育这5个行业,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像计算机服务业、金融业中的保险投资、商务服务业、家政、旅游地产等一些新兴行业也在我市落户开花,从无到有,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xxx市整体水平及发达地区相比,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一)经济总量还不大。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小,水平低,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低,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散、乱、弱、小的现象,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远远低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求,而且还比xxx市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
(二)结构层次不高。全市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生活消费领域,附加值、层次和科技含量较低,业态和服务方式老化。金融保险、物流、商务信息咨询、中介、科技、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都不大,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企业基本还是空白。城市、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业还不够繁荣,特色街区和特色服务业规模还不大,城市服务功能还不完善。
四、加快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按照“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的要求,以打造商贸物流基地为目标,引进国内外知名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快速培育投资多元化的商业航母,到2015年,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基本建成秦巴地区仓储物流园区,形成“大商贸、大物流、大基地”格局。
五、加快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对策及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引导作用。重点按照《xxx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尽快完善全市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布局规划。在此基础上,抓紧完成物流、旅游、大型市场的控制性
详规编制工作。抓紧抓好“中国天然富硒食品城”等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的标志性工程。完善集镇服务业规划,加快服务业项目开发建设,提升农村集镇配套服务功能,推动城乡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现代商贸物流设施体系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延伸商贸物流配送网点,重点培育xxx物流园、xxx交通运输综合物流园、xxx高速公路仓储物流园区为主的现代物流服务基地,建设xxx农产品仓储货运中心和高速公路进出口商贸区。到2015年,力争形成以市城为秦巴山区商贸服务中心,以xxx镇、xxx镇、xxx镇3个城市组团为商业次中心,以沿高速、快速通道为商业服务带的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格局。规划建设重庆新世纪百货xxx连锁超市,开展“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双百”、“新网”等市场工程,大力发展“超市+基地”、“超市+加工企业”、“超市+批发市场”等模式,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构建现代商贸新体系。提升星级宾馆档次,增强吸引入驻率。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品牌经营经营理念,重点抓好现代零售终端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三)突破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参与联动、旅游品牌带动、大企业大项目拉动,统筹城乡旅游要素合理配置、旅游市场协调发展,突出发展城市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旅游产品改造升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
展模式,统筹规划布局,积极将旅游服务业作为支持我市中长期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建设。认真落实配套优惠扶持系列政策,提高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积极开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倾力打造巴山风光、巴山文化、巴山红军旅游品牌,力争2020年前把我市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全市最大的服务型支柱产业。
(四)加快信息服务业进程。提升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服务和应急通信、数据灾备能力,强化人口、金融、税收、统计和应急防灾救灾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发展移动宽带通信,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框架,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率,力争行政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到2015年,力争全市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广播电视、互联网络覆盖率达4个100%。
(五)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以现代物流、商务咨询、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为重点的第三方物流体系,推进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平衡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现代物流、中介等服务业,引导资源要素集聚,带动产业调整升级。
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旅游、文
化、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社区商业、家政服务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创造宜居、宜业、宜旅的良好环境。拓展服务业新领域,积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建立融资平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力争组建“xxx市农村商业银行”,促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信贷组织建设。发展商务咨询、金融保险、村镇银行、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网上证券交易和保险等等为重点的金融服务业。
房地产业。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在旧城区,加快棚户区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重点发展中端品质住宅。在新城拓展区域,大力发展低密度、智能化生态住宅社区,提高开发档次,打造高端房地产品牌。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等中介服务体系,规范发展住房消费信贷和保险。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中山市人民政府文件
中府„2006‟1号
关于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服务业的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积极打造与“两个适宜”城市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生产服务平台、现代生活服务平台和高效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体制创新、开放有序、活力增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
2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优势,积极参与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旅游市场的分工与合作,整合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努力把中山建设成为以文化、商务、休闲、观光旅游为主导方向,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名城。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按照严控一级市场,放开二级市场,发展三级市场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和房地产开发总量调控制度。鼓励房地产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发展节能型、环保型房地产项目。完善房地产信贷服务和市场信用体系;推进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健全管理机制,培育物业管理品牌,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房地产发展格局。
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发展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服务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区文教体卫服务。加强“村改居”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三)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打造健全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公共服务与非公共服务、自然垄断服务与非自然垄断服务、营利性服务与非营利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城市公交、环卫园林、供电、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行业,要积极尝试特许权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运营方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科技等领域中的营利性服务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继续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逐步推行政府投资公益性服务项目代理建设制。切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
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全面清理和及时废止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和限制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以进入;优惠政策对所有投资主体同样适用。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外,其他一切审批均不得作为服务业企业注册登记的前置审批项目;对具备注册资金、经营场所、人员机构等要素申请设立服务业企业的,除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按有关法规规定予以核定;在出资方式、注册资本、企业冠名等方面适度放宽对服务企业注册登记的条件。进一步简化服务业投资项目审批,凡是不需政府投资又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服务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和核准制。以行政服务在线为载体,全面推进涉及服务业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的网上办理。
(三)加强政策扶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在市场准入、财政税费、土地供应、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设立“中山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对服务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大项目的扶持和对服务业名牌、服务业创优活动和贡献突出部门的奖励,引导资金规模每年1500万元,一定三年。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计划,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和跟踪服务机制,以重点项目带动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五、加强对服务业的统筹协调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中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的编制与落实,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的管理和协调;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指派一名科级以上干部作为工作联络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镇区要相应设立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专责工作机构。
(二)完善统计体系,提高统计质量。完善以属地统计为主,部门统计与属地统计相结合覆盖全社会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坚持服务业统计的季度调查制度,健全服务业统计信息报送系统,提高统计效率。按季度发布行业和镇区服务业统计数据,促进服务业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
(三)加强目标考核,凝聚发展合力。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目标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镇区、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起把镇区服务业纳入经济强镇(区)考核范围,把部门服务业推进工作纳入部门实绩考核范围。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一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服务业
意见
抄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协。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2月6日印(共印15份)
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与此同时,随着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节点站和兰州铁路西货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兰州区域性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功能、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四篇: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江山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发展?这是陈书记的第五问。本人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的重要产业。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一、制约江山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城市化滞后,缺乏规划基础。服务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其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二是要有人口聚集效应,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所以,我市服务业是缺乏统筹规划和促进其发展的体制、政策和法制环境,服务业内在投资环境不畅。
2、投资业主目标性不明晰。往往无中生有做文章,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变数较多,不像投资工业那样,目标、规则、条例有固定格式。目前服务业投资业主往往无法寻找到入门的指导部门。
3、服务业办公室权力有限,人员有限,财力有限,同时也无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无明确行业发展的重点和支持方向,缺少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体系。
二、加快江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要强化服务业体制建设,各乡镇及主要经济部门设立服务业办公室,派专人负责,便于全市服务业工作的开展。
2、要尽快研究完善产业政策。
3、要在税收、供地、金融服务、价格等方面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4、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
5、要强化服务业办公室的职能。
6、要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7、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遵循“用文化引领发展,用智慧带来实惠,把创意变成生意”的发展理念。
第五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淮海街道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事迹材料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重大增长极,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淮海街道认真贯彻落实 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以城区服务业发展为龙头,研究发展思路,选定发展路径,突出发展特色,强化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城区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地引领带动了全区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我街道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占全街道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街道区服务业提供地方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占街道区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
一、加强宏观引导,合理布局配置
城区具有人流旺盛、物流集聚、商业繁荣、交通发达的优势,是一个地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龙头,近年来,该街道高度重视辖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制定发展办法、召开专题会议、强化考核、加大政策扶持、建立工作机构等措施,切实加强对街道服务业工作的宏观引导与组织指导,增强了街道上下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为进一步促进城区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城区服务业对全街道服务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力,2009年,街道坚持科学定位、优化布局、发挥特色、培育骨干、提升层次的原则,立足打造长三角北部地区最佳商贸街道总体目标,对服务业重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从抓大扶强、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努力将淮海辖区打造成服务业发展的强势板块,引领带动全街道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
二、突出发展重点,培育新兴产业
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该街道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并重,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餐饮、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文化传媒等五大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城区重点产业规模不断膨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兴、高端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涌现出新的增长点和亮点。2009年,辖区内品牌商贸企业、品牌餐饮企业运营取得突破性发展,金融保险、文化传媒产业等稳中有升,全年税收同比增长40%以上,增幅列全区7个同内街道、办事处之前列。
三、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近年来,该街道积极优化辖区投资结构,引导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把服务业领域作为投资重点,不断加大服务业投入,2009年,街道区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0.1%,为进一步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人流物流载体建设,该城街道围绕基础设施、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传媒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先后引进淮安龙游城、金发豪苑、尚客优连锁等全国知名品牌企业、集团落户淮海,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列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考核项目,落实责任部门,强化协调调度,加大政策扶持,加快项目建设。目前,金发豪苑项目已拿到土地规划用地许可证,即将进行拆迁和安置公告;其他项目也正在顺利推进。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对推动重点城区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快开放步伐,提高发展水平。
为尽快扭转我街道服务业开放滞后的局面,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该街道紧紧抓住国际服务业资本加速转移、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领域以及国内发达地区调整服务业结构的有利机遇,加大国内外招商引资力度。近年来,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目前,由浙江客商投资10亿元的淮安龙游城项目,建成后的服务档次和水平必将引领长三角北部商贸服务业潮流。
五、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为加大服务业支持力度,该街道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办法》、《关于街道服务业重点项目若干激励措施》、《关于鼓励和引导特色商业步行街发展的几点设想》等文件,从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实行规费减免、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土地供应等方面,积极主动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并认真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建设资金方面,街道积极协同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召开银企对接洽谈会,为银企合作提供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街道每年对城区服务业重点项目、示范工程、服务名牌和特色商业街等加大扶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主城区重点区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下一步:该街道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淮海辖区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一是搞好规划引导。以国家和省、市服务业规划为指导,与国家和省、市服务业布局搞好对接,组织制定好《淮海街道服务业发展规划》,使辖区服务业率先突破发展。二是加大服务业投入。继续把加大投入、培植载体作为服务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提高服务业投入占全部投入的比重,加快推进辖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三是提高发展水平。以高端化、国际化、规模化为目标,依托城区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传媒、动漫创意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带动整个服务业优化升级,逐步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四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引导大企业、大集团按照存量结构调整、增量结构优化、扩大地方税基、壮大地方财力的思路,搞好二三产业分离工作。抓住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的有利机遇,主动参与去政府组织的在国内外开展各类专题招商活动,加快与国际服务业大企业、大财团的合资合作步伐,积极引进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促进我区服务业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