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阳区精心策划,全力组织和谐杯
朝阳区精心策划,全力组织“和谐杯”乒乓球赛
目前在朝阳区各社区、乡村的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一件事:“和谐杯”乒乓球赛,在全区居民参与体育、科学健身的热情日益高涨的今天,作为朝阳区系列群众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和谐杯”乒乓球比赛覆盖了朝阳区全部的23个街道200个社区和20个乡157个行政村,参与率达到100%,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推动后奥运时期群众体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居民为主体,组织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培育全社会积极投身全民健身活动和共同建设和谐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朝阳区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和谐杯”乒乓球赛的筹备组织工作动手早,起点高,先后三次召开有全区23个街道、20个乡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协调会,贯彻部署此项工作,积极广泛动员辖区居民、中央、市、区领导、各界知名人士、退役运动员、残疾人、来京务工人员、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等参与的同时,朝阳区结合自己作为北京涉外区,住区使馆多、外国友人多的特点,要求各街乡将这一部分特殊居民也纳入到活动参加人员中来。目前,朝阳区的赛事报名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从3月13日起左家庄街道等街乡已经开始了第一轮个人选拔赛,居民们踊跃参加,赛事组织进展顺利。
朝阳区体育局
2009年4月5日
第二篇:2012和谐杯策划书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广播台第四届
校园“和谐杯”
策划书 2012年4月
一、活动背景
校广播台是校党委领导下由学生组成的宣传机构,受党委宣传部直接管辖和指导。一直以来,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沟通师生感情,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在校园文化宣传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广播台是协助我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每日生活制度直接执行、督促的机构。
2009广播台成功举办了首届校园“和谐杯”篮球赛。由校内八大组织组成的参赛队伍,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宗旨的和谐篮球赛在青春的校园尽情演绎。快乐从这里起航,活力在这里迸发,让观众为你们喝彩。展现组织风采,和谐杯篮球赛,运动员在掌声中挥洒汗水,用欢呼声给校园的文化生活带来“和谐”的主旋律—你的舞台由你主宰。
二、活动主题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和谐杯”篮球赛
---活力张扬,生命脉动﹎为和谐喝彩
三、活动意义
加强学校七大组织间的交流与友谊、促进各组织的了解。展现学生的运动风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广播台举办第四届和谐杯篮球赛。增进各学生团体的友谊,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以此培养同学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彰显广州航专各大组织的运动风采和校园文化。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2年4月26日 至 5月6日
开幕式时间:2012年4月26日 15:30pm 闭幕式时间:2012年5月6日 16:30pm 地点:本校新篮球场
五、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广播台
协办单位:校学生会、校团委、校国旗队、校纠察队、校红十字会、校社联
六、比赛规则
比赛共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小组循环赛,第二环节为淘汰赛。
第一环节,七队由抽签分组,一组4队,另一组3队。两组分别进行小组循环赛,每组前两名晋级。注﹕小组循环赛采用积分制,获胜方积2分,负方0分。若产生平局情况采用加时方式。第二环节,四组晋级球队进行淘汰赛。获胜双方进行冠军的争夺,另外双方进行季军的争夺。注﹕交叉淘汰赛比赛两队由抽签决定。
全部比赛共十一场
七、比赛细则
一、比赛说明:
本次比赛采用由国家篮球协会审定的最新篮球规则。全场比赛分为4节,每节10 分钟,每节休息2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每队每节有一次暂停机会。为增加看赏性,比赛第四节最后3分钟内双方都不得叫暂停。每次暂停时间为一分钟。四节比赛之后如出现平局,则加时五分钟,直至决出胜负为止。第四节与加时赛,以及加时赛与加时赛之间休息1分钟。
二、比赛要求:
1、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比胜过程中不得与对手、裁判发生冲突,情节严重且不听劝阻者罚出场外,在比赛过程中严格服从裁判裁定。队员不应有激怒观众或公开对裁判员的裁决表示不满的举动;队长必须以体育道德精神的态度与记录台工作人员交谈,其它任何人员不允许与记录台工作人员交谈,干扰他们的工作;队员和本组织观众若对裁判的判罚有异议,必须由本组织组长向裁判长提出,不得直接与裁判交涉,否则,判为一次技术犯规,情节严重的,取消比赛资格。
2、比赛要求各队服装统一、颜色鲜明、号码清晰,无号码队员不得上场。
3、各组织自己组织拉拉队有序的观看比赛,为队员们加油。不得在赛场内破坏赛场秩序。
4、保持赛场卫生,各组织所在地由各组长负责组织人员清理干净,不得乱扔垃圾。
5、各队提前10分钟到达赛场,篮球队长提前10分钟到比赛负责人处签到。凡在规定时间迟到十分钟未到的组织按弃权处理。
7、各队不得请外援,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该组织本场比赛资格。
8.如遇天气情况比赛推迟,会另行通知比赛时间
八、活动相关事项 1.宣传方式
(1).有声宣传:制作宣传声带在我台各大节目内滚动播放,并在周五校园新动态的节目内作专题报道。我台在节目中作活动的全程跟踪报道和播放品牌宣传声带。校广播台既相关节目内对本次活动作回顾报道
(2).户外宣传:制作方向标、海报、横幅等
九、参赛队伍
校学生会、校团委、校国旗队、校纠察队、校红十字会、校社团联合会、校大学生艺术团、校广播台
十、经费预算 奖状:80元 水及杯子:130元 裁判:200元 共计﹕410元 十一:本次活动策划
总策划:姚
利
说明﹕此次活动校广播台有最终解释及说明权 十二﹕赛事工作具体安排见附录
第三篇:“和谐杯”拔河比赛策划书
“和谐杯”拔河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为丰富我校课外活动,增强各院系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促进学
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以组织比赛的形式为平时缺乏体育锻的大学生们创造运动机会,提供展现个人、集体风采的舞台。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组织观念、热爱集体、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机会.二、比赛时间:10月18进行抽签,19号开始进行比赛,一天两场。
三、比赛制度:男女混合。采取淘汰制度。三局两胜。当两局即可分出胜负时,比
赛宣告结束。每组获胜者晋级。最终胜利的队伍进入决赛。四、五、六、比赛地点:花坛前。
七、参赛人员:一院(两个队)二,三,四,五,六,院(各一个队)七,八院(合一个队)5男5女。各队一名领队学生(不能参加比赛),一名队长(起监督作用)队长参加抽签。
八、比赛流程:
1.比赛前设立海报,横幅进行前期的宣传工作。
2.审批场地,检查比赛绳索的安全情况。
3.通知比赛院系进行抽签,具体安排比赛进行时间。
4.活动结束后利用校官方网,宣传栏等进行后期宣传工作。
六.比赛规则: 预赛:
1河界为3米,比赛始末,由裁判哨声决定,时间不限。
2各队队员必须提前5分钟入场,迟到10分钟视为弃权。
3各队队员必须服从裁判指挥。
4各班拉拉队必须站在规定的界外。(否则以作弊处理)
5严禁非本班级(班主任除外)人员参加本班比赛。
6严禁队员穿钉鞋参赛。
7、必须听从裁判员的裁判及工作人员的指挥,遵守比赛纪律,友
谊第一,比赛第二。对违反比赛规则,又不听从劝阻的,判输。
8、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不得借助比赛规定以外的物体以至达到获胜的作弊和为,如一经发现将做出该队该局比赛自动认输处理。
9各队伍需努力完成比赛,不可有缩水现象.10胜队伍完成一轮比赛后不得离开比赛现场,必须在比赛现场旁边等候工作人员做出下一轮的比赛安排。
11.比赛以裁判第一次吹哨为号发令表示比赛正式开始,当裁判吹第二次哨时表示比赛已有胜负,该局比赛结束。当完成第一局比赛时,双方交换比赛场地,进行第二局的比赛。
12,班级需努力完成比赛,不可有缩水现象。
13.文明比赛,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14.赛时不得有冒名顶替,拉拉队不可上场帮忙。一经发现立即取消。
决赛:
1.决赛规则与预赛一样。最后一场冠军赛采取一局胜。(决赛时间次周)
七.注意事项:
1、比赛时由于双方都是用力拉,所以拔完后一场后不可立即松绳,以免造成对方队员受伤,各领队谨记,转告给各队员.2.由于比赛场面比较大,维护秩序工作人员数名。
3.同学们配带手套。不得带利器在身上以免划伤。
4.本次比赛要以安全为主,各班主任为第一负责人。
5.学生会干部要认真负责,坚决查处比赛中的不良之风。
6.坚决杜绝在比赛过程中参加者发生集体放绳,打架,漫骂等恶劣行为,各班拉拉队不准有漫骂,侮辱对方队员等不良行为。以上行为如有发生,将取消本队比赛资格,带头闹事者严重处分。
7.尊重裁判及工作人员,如有严重顶撞裁判及工作人员者,取消
比赛资格。
八:物品:需借绳一根,口哨。
八.奖项设置: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精神文明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合作奖,优秀奖。
第四篇:全力构建和谐农村新社区
全力改革村级组织设置 构建和谐农村新社区
作为社会的基层单元,社区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正在成为社会整合、服务和管理的主要载体。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农村新社区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现有的行政村管理体制,建立起以“乡镇——社区”两级为主体的基层组织架构和治理体系,使农村新社区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为何要改革村级组织设置
今年5月经行政区划调整,马站由原马站镇和霞关镇、沿浦镇、渔潦乡、浦城乡合并建镇。现辖10个社区、67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1个盐场;户籍人口9.1465万人,社区党总支10个,132个党支部,党员3539名;镇域面积126.4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建城区人口2.9万人,中心村人口2000多人。
可以说,马站是个典型的“依山伴海靠田” 农渔业乡镇,管理幅度偏大。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对于促进人口集聚,促进农村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之而来的村级组织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一是行政村数量多,分布面积广,作为中心镇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建城区和中心村建设上,可能会导致个别偏远村出现管理真空的现象;二是村干部人数偏多,比如,马站现有71个
行政村,466名村干部,除村正职干部报酬由县财政统一安排外,其它村两委干部误工补贴还是由村级统一支付,导致管理成本过高;三是一些村面积过小、人口偏少,全镇71个行政村居中,1000以下的有27个占39%,700人以下的有11个占16%,这些村公共财力投入效益不明显,新农村建设难以提高;四是在资源开发、项目实施等方面,牵涉到几个村的,难以整合发展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五是从最近两届村级组织换届情况来看,选情越来越复杂,激烈程度是越来越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选民意识越来越强;二是候选人冲着利益参选的情况越来越突出。长期下去乡镇党委、政府对村级调控力将进一步弱化。现在,经常强调领导艺术,意味着乡镇对农村基层的调控靠人际沟通艺术管理,这就说明现行管理体制出现问题,党的执政基础需要巩固。
二、如何改革:科学布局,合理架构
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不变更原行政村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本着就近便利、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组织联建的方式,将全镇规划设立成10个社区。设置的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便于管理和服务,将人口基数定为6000-15000人左右、村数定为5-10个左右,交通圈定为20分钟左右,服务半径为2公里,这是考虑山区乡村的实情;二是考虑历史习俗,依乡镇撤并前每个办事处形成的办事习惯和习俗予以划分;三是着眼长远发展,将行政区划调整后马站镇的“1+X规划”来安排中心村和社区选址。
自8月份开展村级组设置改革以来,我镇在社区构架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定位、运行机制、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具体来说,体现4个方面:
(一)组织配套情况。
一是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原则组建社区三套班子,即社区党总支(为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领导管委会、监委会开展工作,在镇党委与村支部之间承上启下)、管委会(与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镇政府派出机构与群众自治组织的“二合一”,即管理行政村、服务老百姓)和监委会(在党总支领导下对社区事务实施监督。)由行政区划调整前乡镇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担任社区工作者,再培养一批文化程度高、办事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员、志愿者充实到社区队伍中,形成一支管理有经验和服务上水平的专职社区管理队伍;二是加强社区群团组织建设,实现10个社区工青妇、关公委等群团组织的全覆盖,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组建提供公益性服务、发展慈善事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协助政府承担事务性工作,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也就是,人员主要依靠区划调整前的干部力量;场所主要依靠每个社区中心村办公楼,或原办事处办公楼,经费目前主要来源县财政核拨的人头费作为运行经费,过渡期间,县级财政按每年每个社区给予3万元基本保障经费,另加每个常住人口补助3元的标准,落实工作运行经费。设立社区独立帐户,实行帐务乡镇代理。今后,则主要依靠有偿服务进社区及企业服务加盟等方式解决运行经费问题。
(二)规范建设情况。
一是建立整体形象标准,社区服务中心的选址原则上选择居民群众较为集中,方便群众办事、活动的地方;在中心门前的显著位置统一设置名称和标识,并附有本中心平面图和服务项目简介;功能设置标牌简洁明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标准,统一设置。二是建立硬件建设标准,严格按照要求“六室六站二栏一厅一家一校一场所”,保证用房建设面积。三是建立软件建设标准,包括组织结构完整,人员配备齐全,管理服务到位,实现统一窗口受理、统一服务规范”和职责、人员、制度、工作、经费、场地“六到位”。我们10个社区规范化建设已全部完成,文体活动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已全部投入使用,二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卫生服务圈”、“文体互动圈”已经形成,真正确保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惠、便捷的服务。
(三)制度保障到位。
一制度形成机制,由党委领导、政府各部门负责在广泛吸收社区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的一意见后,制定具体的制度内容和工作流程,二、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定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制度、首问负责制度、AB岗工作制度、社区工作人员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切实保障社区工作人员职责到位。
三、建立制度监督渠道,公布社区投诉电话,制定了办事群众投诉流程,要向双方出具投诉处理结果。社区管理制度已全部上墙,并向社会公布,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四)便民服务情况。
着力构建便民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共对73项与
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便民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分成即办代办咨询三类(即办两类,代办44类,咨询27项),组织社区工作者学习培训便民服务工作内容,使办事流程进一步缩短,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社区改革前置因素多,难以水到渠成。
(1)“三分三改”难到位,农村无法真正撤销,长期“双轨”并行无疑会阻碍政府扁平化管理改革,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2)人口集聚既是社区改革的目的,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但人口集聚离不开土地要素制约的破解,在农用地建设指标“僧多粥少”的今天,人口集聚推进难度较大。(3)按现行温州推行的“转并联”改革模式,联是主渠道、核心骨,启动的难度最小,涉及矛盾最浅,但要真正整合为一,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隔阂则是最难的。一方面,在过渡期,社区身份尴尬,无法统揽社区各村进行自治,调控力不强;另一方面,“镇——社区(办事处)——村”多点多线管理阶层,便民服务体系不够顺畅。
(二)权力下放、审批许可不够充分不够到位。
一是不够充分。涉及老百姓的事项下放的还不够,一些执法权、城市管理权没有真正下放。二是不够到位。有些权限下放形同虚设,还多了办事环节。三是不够合理。一些部门自己也无法实施的权限,把包袱推到乡镇。四是合法性需要法制把关。这些,将导致便民服务、便民审批难以真正便民。
(三)社区功能不完善
全镇1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六站一室”,已经投入使用并发挥其功能,但个别社区由于条件限制,社区内的资源没有得到整合,而部分已经建设的设施又出现闲置的现象。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四)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偏低。
社区活动开展好不好,运行情况如何,社区干部素质也是一个决定因素。大部分社区干部认识到位,工作主动。但也有部分的社区干部存在观看心理;对所出台的一些制度抱怀疑态度,不能全身心地融入到社区创建工作中;改革思维没跟上,未将“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意识融入到社区建设的工作中去。
(五)社区里的居民群众参与度不高。
对社区这个新事物的成立,大部分的村民还认识不深,还没有真正融入社区生活中。通过走访发现,不少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不太关心,认为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牌子走形式而已。
四、对策
针对上述困难与问题,如何让社区运行地更好,我们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强化工作职责。要把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思想上真正重视,全力抓好。一是强化办事机制。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廉政建设管理制;实行办事结果评价制,每件办理结果都由委托人在办结后签字作出满意度评价。二是强化考核机制。将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
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定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考核机制,将村代办员、社区干部坐班考勤、代办满意度、管理运行情况与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相挂钩。三是强化督查机制。利用“周二集中服务日”督查机会,定期组织人员对办事大厅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不到位的办事大厅一律通报,对不在岗及服务态度差的工作人员一律予以书面效能告诫,确保便民服务中心有效运行。另外,还必须通过各种培训教育渠道,不断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2)落实配套政策。在保持原有新农村建设项目、村民原有权益、村干部待遇等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及时研究出台财政投入、建设用地审批、资金补助、社区建设等政策,加强和引导各方资源投向农村新社区,保证村级组织设置改革深入推进。
(3)抓好典型示范。着重在“精选”、“培育”和“推广”上做好文章,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可看可学、过硬管用”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先进典型。如,组织部近日提出的“精品社区创建”,马站创建一个,对此,镇委相当重视,要求从人员,活动场所等角度多调研,确定典型示范点。
(4)统筹推进改革。社区组织组建后,要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农房改造集聚、“三分三改”工作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逐村制定“三分三改”工作方案,并积极稳妥抓好实施,为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
(5)搭建活动平台。社区要为居民群众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居民群众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和便利的条件,为居民群众参与
社区建设提供保障和服务。这就需要社区建好“为民服务”的窗口。“社区搭台,居民唱戏”。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创造条件。一要搭建服务保障平台。即推行三大服务体系。(1)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按标准化建设集市容环境、社会救助、党群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司法工作、计生和社教工作服务场所(站点)以及社区警务室,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2)社会服务(重点为孤独老人,残疾人,优属对象提供服务),(3)志愿者结队服务(围绕结对帮扶、扶贫济困、法律援助、技术信息、医疗卫生、治安维稳、环境保洁、文体娱乐、爱心捐助、便民公益等十类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二要搭建文体活动舞台。社区要抓住打造和谐社区、精品社区的契机,投资建设社区活动广场和室内活动场,常年活跃舞蹈、腰鼓、军乐、健身操、门球、太极剑、科普电影放映等文体活动。组织居民举办的家庭邻里和谐日活动,如邻里包铰子活动,“家庭运动会”等;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便民组织、维权组织、妇女援助中心,儿童保护协会等,要注重其公益性。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吸引社区居民群众的参与,丰富社区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实践表明,社区民间等组织必将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成为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因素。
(6)创新服务方式。一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明确4大类服务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入调研,以“利民、便民”为着力点,确定社会保障、计生服务、党员服务、涉农服务等4大类服务内容。二是加强协调,督促部门下放事权。按照“一般事项不出村,复杂事项不出镇”的要求和“能放则放”的原则,实行审批、服务、管理权限“上提下授”,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党建、计生、社会保障、综治、卫生、农林等,全部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办理。三是网络审批,同城办理。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共享网络为基础,以行政办公,党务办公电子化为手段,以完善社会管理为目标,旨在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功能。通过整合传统的政府OA办公系统和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依托中国数字认证管理中心认证的数字证书和电脑控件,强化网络服务功能,建立了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网上审批系统。办事群众只需将办事所需材料交户籍所在镇任何一个代办员或任何一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后,即可直接在办事承诺时限内到最后一个办事环节窗口领取办理结果,而中间的如社区(村)审核、职能科室审核、镇分管领导审核、镇主要领导审核等环节全部在网上完成,不再需要办事群众多头往返。同时,建立群众办事短信查询系统,办事群众只要发短信即可查询所办事项所需材料,也可查询所受理事项的当前办理进度。
(方小卫)
第五篇:全力做好农村和谐稳定工作
全力做好农村和谐稳定工作,切实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23、提高基层预防和妥善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农村信访网络和处理机制,建立对信访员报告制度。坚持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日和每天专人接访制度,建立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村信访热线,建立农村信访督查工作制度,有关领导要亲自接待上访群众,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