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来自大沟村民情日记
5月20日 星期五 阴
茅箭区茅塔乡大沟村是我局的帮扶联系村,5月19日下午,我将驻村的旱情及组织机关干部抗旱的想法向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先锋汇报后,他非常重视,当即同意我们的措施,并要一同前去参加抗旱救灾活动。
今天一大早,我陪同吴先锋局长,带领市会计局、非税局、财务公司、茅箭区财政局的部分财政干部60多人,拉着我们购买的水泵、水管及电缆等抗旱物资,到了大沟村我们帮助新建的茶园基地,与村民们一起将水抽到茶园,再用水桶提着水,一颗颗地浇。吴局长连续提水20多桶,浇透茶苗近300株,尽管汗流浃背,但仍坚持劳作。60多名机关干部和全体村民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把近200亩严重干旱的茶园全部浇了一遍水。
快到中午了,吴局长带领我们一行实地察看钻挖抗旱水井的施工进度。为解决旱灾带来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我们筹资帮助大沟村钻挖一口水井。在打井现场,吴局长说,抗旱保苗是大事,为村里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是更大的事,你们要把好事办好,让农民满意。随后我们到村委会后山察看茶叶基地及茶叶合作社建设情况。
我们走了两块茶叶基地,发现苗子出得比较齐,长势也不错,但由于干旱,杂草也多,管理跟不上。村干部反映,茶叶专业合作社虽已成立,但运行机制还需完善,如农民土地的流转合同,茶叶的生产管理、采摘制作以及市场营销、收益分配等机制尚未建立。我向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兴表示:我们帮助村里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实地指导,加强茶园管理,同时让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建立完善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不知不觉快到中午12点了,由于吴局长要参加市里的会议,我们又抓紧时间去慰问特困户。原计划慰问杨成兴,但被他谢绝了。杨成兴患食管癌近3年,为治病花去了多年积蓄,还外欠不少债务,但他身患重病志不减,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深得村民的好评。他说慰问了其他特困村民,就等于慰问了他自己。他将我们带到一个叫许长辉的村民家。许长辉80多岁,常年瘫痪在床,老伴也卧床多年,全靠继儿继媳精心伺候。我们坐到老人的床沿,观察老人的面容,看他红光满面的,精神还不错。在他床旁小床上躺着的老伴拉着杨成兴的手,感激万分。当得知他家经常得到村里和上级的关怀慰问,吃了低
保,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党的惠民政策在他家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甚是欣慰。更为高兴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在他家也得到体现。许长辉膝下没儿没女,现赡养他们的是继儿继媳,对他们比亲儿亲女还亲。我们看到老人卧室很整洁,床铺也干净。周围村民夸他们很孝顺,说是媳妇每天给他们擦洗身子,接屎端尿,熬喂中药,做可口的饭菜。临走时,吴局长把500元慰问金亲自递给了他的继儿媳。
午饭后,我带领工作队员召集村民进行座谈,再次了解需要工作队解决的困难。对村里移动通讯无信号,与外界联系不便问题;村里垃圾处理问题;茶园管护、茶叶加工和完善茶叶合作社运行机制以及变压器容量小等问题,我都一一记下,准备与市非税局、财务公司领导商议,再筹集18万元资金,帮助村里解决上述困难。
在返回的车上,我在想:农民兄弟收成的好坏要靠天,我们吃的喝的要靠农民,坐在机关的干部就要改变作风,深入农村为农民做点实事。帮了农民也是在帮我们自己。像这样的活动,我们还要经常组织,既可以锻炼干部,也可以随时了解民情,更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好方式。
(作者系市会计管理局局长陈芳德)
第二篇:来自大沟和茅箭堂村民情日记
3月23日 星期三 晴转小雨
9点40分,我们来到了茅箭区茅塔乡大沟村村委会,迎接我们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成兴。简单寒暄后,杨成兴向我们介绍了村里的情况。全村只有90多户、340人,农户大都建有沼气,厕所、厨房也进行了改造。这几年在市局的帮扶下,村里从山东引进了银杏树,还发展了茶叶产业,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从村委会出来,我们走访的第一家是1组的杨成先家。老人今年70岁了,看起来身板很硬朗。对于我们的到来,老杨显得格外激动,他高兴地说:“四间大瓦房都粉白了。屋里以前烟熏火燎,吃饭时,遇上刮风,灰尘全都落在盘子里、碗里,搞得我们都吃不好饭。现在统一装了天花板,既干净又漂亮。”老杨很健谈,总在夸党的政策好。我询问了各项财政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他告诉我,他家享有多项财政政策补助:一是危房改造,村里补了一部分,自己出了一点,房子现在维修好了;二是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减轻了看病负担,老伴去年生病住院,报销了1000多元;三是孙子在乡里上中学,除了免学杂费外,还有几百元的生活补助。我听到这些,觉得村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很好,甚感欣慰。
接着,我们走访了2组的杨成金家。他家比较困难,妻子不幸摔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小孩还在读书,自己得了肺病在市里住院花了一万多元,虽然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但目前很多药品没有纳入报销范围,自己出了一大部分费用。临别时,我一方面安慰他们放下心理负担好好养病,另一方面交代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一家走出困境。
临近中午,我提出再去村茶叶基地看看。近年来,该村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目前已初步建成茶叶基地860亩,今年打算再建200亩,实现千亩基地。我走了两块茶叶基地,发现苗子出的比较齐,长势也不错,但杂草严重,管理不善。同时我在村民中也了解到,茶叶专业作合作社虽已成立,但运行机制还需完善,如茶叶的生产管理、采摘制作,以及市场营销、收益分配等机制尚未建立,还需认真研究。于是,我与村干部一起商议:一方面,帮助村上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实地指导,加强茶园管理;另一方面,让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建立完善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午饭后,这里下起了小雨。因局里另外一个驻村工作队在茅箭区东城开发区
茅箭堂村,我们决定到茅箭堂村再走一走、看一看。
在村委会一落座,村党支部书记李启龙便向我们简要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接着,我们就失地农民生活、小孩上学、通村道路建设、建房办证手续、留守妇女就业等问题与村民们进行了交流。
随后,我们开始走访农户。在3组老党员罗付英家,我们了解到,她家的土地被征用了,后来村里补偿了一笔钱,自己筹集了一部分,盖起来三层楼房,二、三楼自己居住,一楼出租了,每月出租收入2000多元,生活没有什么问题。在2组村民陈微菊家,她告诉我,村里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很重视,每年除了拿出一些集体房屋出租收入分不同年龄段、按不同标准给予生活补助,还安排了一些如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但是目前因为村里失地农民较多,集体收入有限,不能全部给予照顾。尽管有的家庭享受低保政策,但是标准还有待提高。
今天的日程安排得非常满,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直接听到了老百姓的心声。夜很深了,我却难以入眠,眼前总浮现出村民们期盼的眼神。作为财政工作者,如何做到为民服务?如何将纳税人的钱用在刀刃上,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到实处?我深切地感受到,坐在办公室光靠开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农户家中,摸民情、解民忧、抓落实、促发展。改善民生,财政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一,要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资金落实到位,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把财力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山区倾斜,真正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其二,要变“财政输血”为“杠杆给力”,通过财政政策资金手段调控,完善农村事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帮助广大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实现农民增收;其三,要探索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就业、养老尤其是医疗保障水平,使农民得到广泛、持久、可靠的保障,促进农村长期稳定和谐发展。
(作者系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先锋)
第三篇:牧场沟村民情日记
牧场沟里民情暧
5月7日星期六晴
按照省、市、县开展“三万”活动工作要求,我们郧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驻牧场沟村工作队在前段时间做好访民问情、入户调查宣传上级有关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为了更好的了解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把“干部进万家、五访全覆盖”工作做细做实。考虑到单位工作人员较少、业务工作量大,决定利用周末和工作队员一起走访部分重点农户,增进与村民感情,感受村民所愿所盼。
上午8点刚过,我和办事处工作队员一起驱车来到牧场沟村,迎着初升的阳光,吮吸着乡村清新的空气,望着宛若巨龙的汉江依村流动,顿感心旷神怡。牧场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北部,毗邻汉江,离县城中心3公里,301省道穿村而过。良好的区位优势,却没有形成村级经济发展的强势,也是我们这些天走访中的感受和疑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进一步深入了解。
一路走来,沿途遇到热情的村民开始一天的劳作,我们一边 打招呼亮明身份,一边送上农村政策和法律知识宣传单,把农村政策和实用法律常识送到更多的农民手上。随后,我们来到村民杨道礼家小院中聊起了家常,老杨今年79岁了,但精神矍铄,身板很好,我们先问了老杨的家庭情况,老杨有7个子女,都在外工作,一个儿子在十堰做汽配生意很成功。谈到惠农政策,老杨喜悦心情溢于言表,这些年来免了农业税、种粮还有补贴、还 1
能享受新农合,老百姓只要勤奋,生活是没得说的。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儿女条件都不错,不愁吃不愁穿,可我们种了一辈子地,对农村、土地有很深厚感情,你们看,我在门前消落地和承包地种了五六亩经济林和风景树,都是儿子这些年从外地买回来慢慢发展起来的,看到老杨兴奋地叙说,我也不忍心打断他的话题,顺着他的话题,看到门前大片香樟、银杏映入眼帘,想到刚才路过看到的意杨林,我接过老杨的话茬儿,问到,那也是你种的吗?是的,后山上、左边沟里也是的。那一年可要增加不少收入呀,我又问,老杨此时含蓄了一把,我这些投入也不少呀,你看,前边那两棵银杏,去年儿子花了8000元从郧西买的请吊车运回来的,说完,我俩都会心地笑了一笑。然后,我又转了个话题,问老杨对农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钱袋子了,笑说。稍定会,老杨说道:一是农民养老问题很迫切,要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二是农民子女就近就业问题也很突出,许多家庭子女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妇少现象,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机会较少。不知不觉已聊到快11点了,想到还牵挂着上次走访的困难户祝士清一家,便起身和老杨握手言谢辞行,老杨客气地留我们在家吃午饭,我们许诺下次再来,看到老杨依山临江住的两层新式楼房,小院花草飘香,门前绿树成荫,还有老杨舒心地笑容,这是多好地意境呀,这就是中国农村农民的幸福指数吧!来时匆忙,忘了带上相机拍下这美好地瞬间。我看出,老杨惬意生活里还有期待,老人除了儿女亲情,还希望党群、干群更贴心一些,多些情感交
流,我想以后要多来走走,我相信,下次来时一定拍到老杨更自然朴实的镜头,也会有更多的“老杨”存储到我们的记录相册中。五月阳光因久旱温暧而略显焦躁。我们来到祝士清家中,老祝是外迁入村户,三个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两口住在一间低矮平房里,靠种一点消落地维持生活。言谈中没有看出老祝因生活清贫而有丝毫的畏难情绪。现在农村政策又好,又有领导支持,只要勤劳,生活会很快好起来的,老祝充满信心地说道。听到老祝的话语,我的脑海浮现了这样的词:穷且欲坚,心中有希望生活就会富有,不知谁的词„。已过响午,我们祝愿老祝生活明天更美好,也和老祝道别返程。
在车中,回想一上午的行程,收获很多,感慨良多。纯朴的村民,美丽的村落,再有一个好的致富带路人,落实好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借势南水北调宏大工程发力,牧场沟的明天必将成为一个生态自然美丽的现代化新城„。
郧县办事处魏东
第四篇:来自伍家沟村民情日记
5月10日 星期二 晴
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我决定今天去我局“三万”活动联系点——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村看看。
一大早我们一行5人就出发了,半小时后我们行进在到伍家沟村的山路上。听随行的伍家沟村第一书记韩久棣说,这条路是去年才修好的。以前山路崎岖,狭窄难行,特别是雨雪天气对村里人行路造成很大困难。而现在交通问题基本解决了,道路平坦,直通村委会,伍家沟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起来。
上午9点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伍家沟村故事堂。伍家沟村是全国有名的故事村,伍家沟民间故事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堂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精心设计,去年竣工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对故事堂赞不绝口。整体感觉古色古香,显得格外有生气。故事堂内设办公室、会议室、陈列室、故事讲堂等,接待着八方游客,介绍着故事村的发展情况。
随后,我们来到了我局近期帮助伍家沟村新改造的农家书屋。伍家沟村农家书屋被改造一新后,村里的农民慕名从各处赶来,对现在的书屋情况赞不绝口。谈起农家书屋的好处,正在翻阅科技图书的村民罗成林说:“我家有片柑橘林,去年由于不懂得如何防治病虫害,很多果树发生了大实蝇,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在来到农家书屋,找到了这本 《柑橘病虫害防治手册》,一定要好好学习,对症下药,这样才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周培云说:“农闲时乡亲们都爱聚到这里看书。种植、养殖方面的书最吃香,很多书刚还回来又被借走了。农家书屋改造之前,虽然有不少人来借阅图书,但是由于编号不规范,很难在大量的图书中找到合适的。由于没有专门的阅览室,很多人只能蹲着看书。而且没有报刊架,报纸很难分类,给借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你看现在还有推荐图书书目,做得真周到。”她指了指门外的展板笑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故事篓子罗成双家。老人家已年过七旬,但仍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语言流利,能讲出300多个故事。他说:“很感谢政府,感谢文体局,将伍家沟村故事发扬光大。特别是评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听故事的人就更多了。村里还经常召开故事大会,评选优秀故事家,最近又增加了非遗传承人的经费补贴,这都是为伍家沟村的发展做的实事。现在我想把我能讲的所有故事
都记录下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说到这里,老人家幸福地笑了。
吃过午饭后,我们来到了养猪大户葛永山家,他正在往猪圈加饲料。通过聊天,我们了解到他家去年办理小额贷款,借贷10万元,购买了20多头种猪,重新建造了猪圈,进行科学化养殖。他说:“以往养猪没有经验,经常为猪生病发愁,而且对小额贷款不熟悉,也不敢贷款。现在村里成立了防疫站,为村民讲授科学养猪知识,而且免费给猪打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疫苗。现在还有能繁母猪补贴,小额贷款的门槛也放低了,让我们普通农户能放大胆子做事。按今年的行情,如果顺利的话一定能赚到不少钱。”
下午4点,我们召开了村民代表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一组罗成理说:“近几年橘子价钱相当不错,村民的种植热情很高。但是去年,大实蝇虫害多发,导致橘树大面积枯黄、死去,橘子大幅减产。希望政府能提供防治柑橘病虫害的技术和资金,帮忙找到销售的渠道。”三组严忠是村里的养猪大户,希望农村小额资金贷款门槛能够再低一些,手续能更简化一些。三组村民刘成连要求提供农田机械化种植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希望改善村组的交通问题等。农民的诉求很实际,也很紧迫。通过这次“三万”活动,有关部门收集到了很多农民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我局将在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
紧张而忙碌的一天过去了,走访调研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作为市文体局的当家人,对伍家沟村建设和非遗保护,我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将充分利用文体局的资源优势,帮建农家书屋和村民健身广场,从而更加丰富村民的文体生活,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故事村的建设中来。
(作者系市文体局局长 牛孝文)
第五篇:来自小峪村民情日记
3月29日 晴 星期二
早上7:30,我们一行4人从十堰出发赶往房县军店镇小峪村。10点钟,我们到达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任世新介绍了小峪村基本情况。该村是军店镇一个较大的村,由原土坎村、土城村、小峪村三村合一,面积10平方公里,共9个村民小组760户3000多人,共有70名党员,耕地面积2505亩,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村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组公路没硬化、农村教育质量不高、村民小孩上学较远、农田水利设施损坏修复量大。
我们首先察看了正在施工的3条村级公路建设情况,村民们有的拌料,有的抬石头,干得热火朝天。我停下脚步和村民们交谈得知,建村级公路由村委会出资、村民出工,都是受益户,村民们热情高涨。我叮嘱任世新,既要集全村之力,还要争取国家政策,一定要保质保量把路通到村通到户,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让老百姓满意。
午饭后我们开始走访农户,首先来到村民任传生家。他和妻子胡凤蓝都是年过六旬的人了,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他告诉我们:“现在国家政策好了,以前我当干部的时候每天的工作就是向村民收款、收税,现在国家出台了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农业税取消了,不仅不收农民一分钱,每亩地还要补上几百元,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种粮的积极性也高了,也不再怕见到村干部了。家里人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在村里打针,每针优惠8元钱,到镇上住院还能报销50%呢。家里还用上了沼气、太阳能,都是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安装的,又干净,又方便,真是感谢共产党!”同时,他建议村两委要立足当地资源,大力招商,合资兴建一个页岩砖厂,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创办红薯粉条加工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起身告别后,在路边的田里看见一位正在挖莲藕的村民,我和他搭上话来。他叫尤发启,今年60岁,家里种了10亩地,每年收入2万多元。为了支持村级公路建设,他把靠路边的藕田让出1米以加宽路面。他这种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崇高品质令我敬佩。我问他对村里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他笑着说:“不是什么意见,谷竹高速经过我们村,正在施工,对通村公路、地下水管、村民房屋损坏比较严重,村委会应及时协调。我们支持国家建设,但也应该维护我们的权益。”我嘱咐工作队员,群众利益无小事,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保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下午4点,在村委会我们与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座谈,就深入开展“三万”活动交流了意见。我说,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市委的要求认真访民情,扎实做好规定动作,同时还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推进全村工作。首先是结合当前春耕生产为每户培训一名技术人员,定于4月15日举办农资科技服务培训,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授课,并现场进行操作指导,使农民更好地掌握科学施肥用药的知识。其次,请相关部门支持,并设法筹备一定的物资支持小峪村村级公路建设。第三,支持小峪村发展核桃基地和兴办新型材料页岩砖厂,发挥资源优势,让农民增加收入。第四,对几家特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干好这些工作,需要我们真正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扎实做事,与群众增进感情,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紧张的一天过去了,山村宁静而祥和,春天的气息正浓。躺在床上我想,省、市开展的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就是要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农村发展添后劲的目的,要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联系,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供销社的宗旨是服务“三农”,我们能以驻村干部身份投入到这次“三万”活动中,既是使命,更是职责所在,需要担当精神。(作者系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上官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