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县沟和双掌坪村民情日记

时间:2019-05-13 15:3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来自县沟和双掌坪村民情日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来自县沟和双掌坪村民情日记》。

第一篇:来自县沟和双掌坪村民情日记

3月23日 星期三晴转小雨

工作队员在不在岗、工作是否有松懈现象?进村入户到位不到位、作风实不实?访贫问苦细不细、群众是否满意?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随着我县“三万”活动的深入推进,我总感觉有一种声音在不断地叩问我,越想越不瓷实,决定抽出时间进行一次暗访。

上午8:00目的地:观音镇县沟村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暗访的第一个目的地——观音镇县沟村。

村委会办公房的大门上着锁。随行的镇干部说,村干部今天到镇里参加移民工作会了,没有准备。我说:“要是有准备,就不叫暗访了,不要去打扰他们。”在办公房门口,坐着几个乡亲正在打点滴。我询问就医是否方便,他们满意地说:卫生室在家门口,一般的头痛脑热,就地就能解决。“看见我们的工作队了吗?”我接着询问。“今天好象到河对面的老张家了。”老乡热情地指向山后的那片坳地。

上午9:20 地点:村民张德军家

顺着乡亲指的方向,我们沿着通村水泥路,七弯八拐,在路的尽头,远远看到两名工作队员正与老乡攀谈。近前得知是县委组织部的工作队,老乡叫张德军。队员小李看到我们,赶忙起身准备汇报工作。我说不忙,先听老乡的。

老张一家4口人,儿子学的是数控专业,毕业后在外打工,儿媳是安徽芜湖人,家庭条件好,看中了儿子老实能干,远嫁而来。问到农村变化时,老张说:“党的好政策为农村带来了许多实惠,目前水、电、路到家入户,去年来收购生

猪的人把车子都开到门上了,和城里一样方便。”问到中央惠农政策兑现时,老张说:“村里做的很透明,政策贴在墙上,补贴打到卡上,村民记在心上,我家有5 亩来地,每年各类补贴700多元,今年还要增加。”

上午10:30地点:双掌坪村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县老干局的3名队员,队长是副局长詹学军。詹学军介绍,他们此次共包联3个村,目前已经召开了村组干部会、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走访了50多户群众,重点收集了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8·9”自然灾害后农村基层设施恢复过慢;二是组上松林被伐案要求尽快处理到位;三是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寄予厚望,希望水泥路能通组到户。同时,提出了“四个一”的打算,即:走访慰问一批贫困户,扶助一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帮助制定一份发展规划,协助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对詹学军代表村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工作打算,我感觉是真实可行的。要求工作队进一步摸清情况,拿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回去后将根据情况尽快落实到相关单位予以解决。

上午11:40地点:村民杨家坤家

杨家坤今年57岁,原是村干部,因为身患糖尿病,已经退岗了。我问:“到村上治安环境怎么样?”老杨说,这地方治安环境较好,社会风气正,人人都和谐相处。随后,老杨反映了一个问题,令我十分担忧,就是撤乡并镇和并村后,由于村干部变动频繁,交接不到位,一些账目见不到实据,很多没有得到国家承认,债务化解难度大。对此,我交待镇、村干部要想办法把村里的账务尽快搞清楚,待国家有政策时好得到化解。我一再强调: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中午12:10地点:村民查富金家

从老杨家出来,村干部说中午有村民要请我们,问后得知中午的主人是该村2组一个叫查富金的年轻人。村干部介绍,查富金在当地是致富带头人,38岁,以前搞建筑,挣了不少钱。后来看到本地优势产业双洪茶因为工艺落后,产量不大,面临“销声匿迹”的境地,便组织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新建茶园500余亩,吸收50多户农户入社,无偿给社民提供种子、化肥并修路,对当地贡献很大„„

村干部的介绍,让我产生了要见一见这位“能人”的想法,于是只好放弃“原则”,应允前往。

中午的饭菜很丰盛,小杨说都是自家地里的,离县城远,没有准备。我说,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就是要看看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不料小杨接下来的一番话,使我十分尴尬。他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农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我们现在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我们吃的你们也许还吃不到呢,天然无公害的,吃着健康。只要你们多来一些,给我们讲讲政策,说说信息,启发启发思路,解放解放思想,我们是求之不得呀!”

听了小杨的一席话,我顿时感到我们干部到基层太少了,老百姓是盼望着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信息的。这一点,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告诉所有的队员和干部。

本想下午继续暗访,不料,午饭时接到县里电话,下午省里来检查移民工作,要我去联系点,只得作罢。

(作者系郧西县委副书记王定斌)

第二篇:来自安坪村民情日记

5月9日 星期一 阴转晴

竹山县楼台乡安坪村是我们 “三万”活动联系点,位于竹山县的最北端,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高山区,下辖5个组350户1458人,有党员42人,五保户23户,低保户47户,贫困户89户,贫困人口在全村人口中超过三分之一,全村耕地面积4314亩,山林64000亩,已退耕还林1150亩,林权改革已全部落实。2010年,安坪村农村经济总产值862万元,人均收入3076元,在楼台乡属于经济条件中等偏下的村。

一大早,我带领驻村工作组成员竹山县党史办主任,在安坪村党支部副书记胡绪平的陪同下,开始向该村最偏远且不通水泥路的二组进发。此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看望困难户。

我们先来到刘兴华家。刘兴华47岁,其母85岁,其养女12岁,一家三口住在约30平方米的3间土坯房里,屋里因长期烤火熏得黑漆漆的,屋顶、墙面都悬浮着蜘蛛网,堂屋与卧室的隔墙严重倾斜,有倒塌的危险。

随后我们来到吴风成家。吴风成全家7口人,其母76岁,其岳父80岁且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其妻右腿残疾,下面尚有儿女3人。

上午11时30分,我们来到吴风华家。他家虽只有四口人,但吴风华夫妇均弱智,前几年他们移民荆门难以生活,去年底重返故乡,因搬迁,原承包田地尽失,现租三间危房居住,以租种别人的一亩多地为生,两个年幼的女儿与夫妇俩相依为命,生活困难。

下午14时,我们来到刘运文家。刘运文32岁,在家种地,妻子30岁,夫妇俩有两个孩子,岳母60岁,58岁养父在外打工。

这4户均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良种补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优惠政策,除吴风华家外,其它3家基本上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刘兴华家的危房问题、吴风成家劳力不足的问题、吴风华家的生活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给这4家分别送上了农业农村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问答宣传单以及慰问金。

下午,在村委会门前,我们见到楼台乡党委书记陈泓,我向其反映了上述几家贫困户的困难,陈泓随即与村党支部书记张吉伦商议,力争在短期内解决这几家的突出困难。

5月10日 星期二 雨转阴

早上8时许,我们冒雨驱车近半小时赶到沧浪山脚下的五组,走访盛关良、曾德银、王华秀三家低保户,分别送上了宣传单和慰问金。稍后又沿通村水泥路走访了四组、三组和一组的9家低保户,宣传了有关农村政策,送上了慰问金。下午,我组织驻村有关同志,对两天来了解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围绕安坪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寻求解决方案。

19时许,我们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代表召开会议,研究了解决困难和问题的8个途径。一是向市县乡有关职能部门争取,将危房改造纳入计划,着力解决农民生存问题。二是向林业部门争取,将1100亩木瓜基地纳入退耕还林计划,着力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三是向交通、水利部门争取,将修建通村组户水泥路、过水坝、堰渠纳入计划,着力解决农民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问题。四是争取移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解决电视信号、手机网络覆盖等问题,帮助农民了解党和国家政策及信息,加快脱贫步伐。五是争取卫生部门支持,增加网点,着力解决高山区农民就医难问题。六是争取供销部门的支持,将该村农村超市建设纳入规划,着力解决农民购物难问题。七是争取土地部门支持,解决农田整治问题,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八是争取旅游部门支持,将沧浪山旅游开发纳入规划,促进乡村经济良性循环。另外就是希望国家出台解决村级组织“三无”问题的措施、办法和政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作者系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研究室〉主任王钢)

第三篇:来自伍家沟村民情日记

5月10日 星期二 晴

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我决定今天去我局“三万”活动联系点——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村看看。

一大早我们一行5人就出发了,半小时后我们行进在到伍家沟村的山路上。听随行的伍家沟村第一书记韩久棣说,这条路是去年才修好的。以前山路崎岖,狭窄难行,特别是雨雪天气对村里人行路造成很大困难。而现在交通问题基本解决了,道路平坦,直通村委会,伍家沟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起来。

上午9点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伍家沟村故事堂。伍家沟村是全国有名的故事村,伍家沟民间故事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堂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精心设计,去年竣工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对故事堂赞不绝口。整体感觉古色古香,显得格外有生气。故事堂内设办公室、会议室、陈列室、故事讲堂等,接待着八方游客,介绍着故事村的发展情况。

随后,我们来到了我局近期帮助伍家沟村新改造的农家书屋。伍家沟村农家书屋被改造一新后,村里的农民慕名从各处赶来,对现在的书屋情况赞不绝口。谈起农家书屋的好处,正在翻阅科技图书的村民罗成林说:“我家有片柑橘林,去年由于不懂得如何防治病虫害,很多果树发生了大实蝇,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在来到农家书屋,找到了这本 《柑橘病虫害防治手册》,一定要好好学习,对症下药,这样才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周培云说:“农闲时乡亲们都爱聚到这里看书。种植、养殖方面的书最吃香,很多书刚还回来又被借走了。农家书屋改造之前,虽然有不少人来借阅图书,但是由于编号不规范,很难在大量的图书中找到合适的。由于没有专门的阅览室,很多人只能蹲着看书。而且没有报刊架,报纸很难分类,给借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你看现在还有推荐图书书目,做得真周到。”她指了指门外的展板笑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故事篓子罗成双家。老人家已年过七旬,但仍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语言流利,能讲出300多个故事。他说:“很感谢政府,感谢文体局,将伍家沟村故事发扬光大。特别是评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来听故事的人就更多了。村里还经常召开故事大会,评选优秀故事家,最近又增加了非遗传承人的经费补贴,这都是为伍家沟村的发展做的实事。现在我想把我能讲的所有故事

都记录下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说到这里,老人家幸福地笑了。

吃过午饭后,我们来到了养猪大户葛永山家,他正在往猪圈加饲料。通过聊天,我们了解到他家去年办理小额贷款,借贷10万元,购买了20多头种猪,重新建造了猪圈,进行科学化养殖。他说:“以往养猪没有经验,经常为猪生病发愁,而且对小额贷款不熟悉,也不敢贷款。现在村里成立了防疫站,为村民讲授科学养猪知识,而且免费给猪打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疫苗。现在还有能繁母猪补贴,小额贷款的门槛也放低了,让我们普通农户能放大胆子做事。按今年的行情,如果顺利的话一定能赚到不少钱。”

下午4点,我们召开了村民代表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一组罗成理说:“近几年橘子价钱相当不错,村民的种植热情很高。但是去年,大实蝇虫害多发,导致橘树大面积枯黄、死去,橘子大幅减产。希望政府能提供防治柑橘病虫害的技术和资金,帮忙找到销售的渠道。”三组严忠是村里的养猪大户,希望农村小额资金贷款门槛能够再低一些,手续能更简化一些。三组村民刘成连要求提供农田机械化种植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希望改善村组的交通问题等。农民的诉求很实际,也很紧迫。通过这次“三万”活动,有关部门收集到了很多农民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我局将在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

紧张而忙碌的一天过去了,走访调研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作为市文体局的当家人,对伍家沟村建设和非遗保护,我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将充分利用文体局的资源优势,帮建农家书屋和村民健身广场,从而更加丰富村民的文体生活,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故事村的建设中来。

(作者系市文体局局长 牛孝文)

第四篇:来自下茅坪村民情日记

4月20日 星期三 晴

全市“三万”活动启动后,本着培养年轻干部的想法,我局选派了4名年轻干部(包括去年公开招考引进的研究生干部),进驻房县军店镇下茅坪、何家、刘畈、官桥等4个村,开展“三万”工作。今天我决定早早动身,去我局驻点村深入了解一下村情民意,帮助解决一些困难。

上午8点30分,我来到了军店镇下茅坪村。下茅坪村是我局“双联双助”帮扶村,我局先后投入50多万元帮助该村建设村级群众服务中心、修建村小学操场、硬化村组道路、建沼气池等。

据工作组报告,该村比较偏远的10组30余户100多人饮水问题亟需解决。这就是我今天调查走访的重点。下茅坪村10组在一片地势较高的丘陵上,距村委会有一段路程,步行约40分钟。一路走来,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该组村民取水用水的艰难。此行之前,通过我局工作组介绍,我得知离该组较远处的山上有一小水库,当即请房县环保局的同志对其水质进行了检测,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于是,我立刻与房县自来水公司联系,与村干部们讨论好了管线铺设方案。我局将设法扶持部分资金,并组织人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管道铺设工作,尽快解决该组群众的饮水问题。

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遇见不少村民热情地和工作组打招呼。我先后走访了73岁老人任世德、79岁老人任传宝和24岁双目失明的谭启超,把我局党员募捐的8000余元现金分别交到他们手里,并和他们唠点家常,问问生活情况,谈谈解决饮水困难的方案。乡亲们热泪盈眶,不停说着感谢的话语。那迫切而真挚的眼神,让我心里沉甸甸的。群众工作怎么做,不在于给钱给物,关键是思想上贴近群众。只有实地接触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所想;只有真正为群众做实事,才能密切干群关系。

在种粮大户王兴道家中,年过半百的他告诉我:“现在国家政策好,农业税取消了,还出台了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每亩地能补百余元,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去年我家种了40多亩田,每亩田产1000多斤糯米,1斤糯米市场价是

2.5元,仅此一项就收入5至6万元。”据了解,村上像老王这样的致富能手并不多,虽然党的政策很好,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也很大,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市偏远贫困山区致富项目还是不多,脱贫难度还是较大。

回到村委会,我们召开了村领导班子、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就我局“三万”工作交流了意见。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四点帮扶工作:一是积极帮助下茅坪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环境优美生态示范村。我向他们宣传了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和国家级、省级生态村创建政策将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详细介绍了江西鹰潭农村综合环境自治的经验,建议他们强化组织上、制度上的执行力,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同时,我局将借助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生态示范村项目,指导和帮助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全面推进该村新农村建设。二是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组织我局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联系帮扶该村困难群众,帮助他们理清致富思路,提高致富技能。三是联系一些企业到该村进行考察,促进村级企业发展。四是加大农村科技知识普及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使每户至少有1个掌握1-2门种养技能的科技明白人,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一天走访结束,回来的路上,我深感“三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万”活动是我们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工作途径。当前处于改革的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需要我们更多的干部深入农村,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通过细致的工作发现并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作为环保部门,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将更多的环保惠农政策落实到每个农户,争取为全市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成昌)

第五篇:来自藏王沟村民情日记[模版]

4月12日 星期三 晴

市畜牧兽医局工作组3月8日进村以来,按照市委要求,主要开展了发动群众、入户走访、“三送”服务、为民办实事等工作,而集中对村组干部的专访还不够。所以,我借村组干部为我们引路之机,重点了解郧西县安家乡藏王沟村几位村组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其中有无奈和苦闷,也有责任和快乐。

早上,我从十堰坐车1小时到达郧西县城,再从县城坐摩托车30分钟就来到藏王沟村。因为第二天乡里要进行综合治理检查,需准备有关材料,所以村治保主任李运来在村委会值班。李主任已经54岁了,以前在乡政府干过治安员,农村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我向他说明《湖北省“三万”活动调查问卷》的任务后,他根据各村民小组在家农户数,把我这几天的日程基本安排好了。问他一般每年乡里都组织开展哪些检查时,他说:“常规的除综治外,还有计生、党建,一般每季度检查一次,因为涉及农村的事包罗万象,上面千条线,下面就村委会一根针,其它的工作检查就不一定了。”当我问他这些检查能不能应付一下时,他说:“我们村是贫困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也没有任何项目,经济工作我们不能与其它村相比,但常规工作也不能拖全乡的后腿呀,2009年是综治先进,2010年是反邪教先进。再说很多面上的工作与我们村干部的工资挂钩,平时检查不过关要扣分,我们的工资每年才5000多元,本来就少,要争取全拿回来。”

下午,由村党支部书记黄书贵引路在4组走访,首先来到村民黄书发家,但大门已上锁,院落有好长时间没打扫了,看样子是全家外出打工户。通过名册知道该户4口人,儿子叫黄华伟。黄书贵介绍:“黄华伟中专毕业,是个好苗子,2009年6月把他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负责计生、文档、内勤工作,快两年了,各项工作已经完全进入角色了,我正想给他压担子,可是今年3月突然不干了,可惜呀。”问起原因,黄书贵说:“2010年工资及电话等各种补贴才领了6000多元,嫌工资太少,年轻人出门打工随便每年挣一万多,收入差距太大了。”我要了黄华伟电话号码,欲进一步了解他的具体想法,可是已经停机了。

到晚上8:00,共走访了4户,其中问卷调查了1户。来到黄书贵家,他妻子已经把饭做好了等着我们。饭后,他要帮他妻子加夜班搞点副业,就是把竹子加工成花圈架子。我问他收入情况,他说:“平均每天100个,扣除成本每个0.8元,平均每天80元。”我说他妻子比他收入高时,他妻子说:“他就是吃软的,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外到处跑,每年才5000元的工资我一点都没见着,一年到头都是我挣点钱养家糊口,还供儿子上学,有的人还以为他占了公家的便宜,真是出力不讨好。”黄书贵沉默不语。我问他们是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了有关情况时,黄书贵说:“像这样类似的事情,每年都要公开公示,不了解情况的只是个别人,大多数人还是理解我们的,这一点也是我感到欣慰的。”

4月13日 星期四 晴

今天上午,由新任村计生主任王则成引路在5组走访。走访了3户农户后,来到王则成家,他86岁的父亲正在地里锄草,看到我不解的眼神,王则成连忙说:“没办法呀,全家5口人,大儿子从小得病没及时治疗,智力低下,快30岁了也不知道干活。二儿子今年23岁,外出打工。妻子身体又有病。自己以前当过多年村干部,谁知今年55岁了,黄书贵三次找我做工作,要我支持一下村委的工作,把村里计生工作接下来。老人眼看地里没人干活,只好去帮帮忙。”我说难道全村就再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吗?王则成说:“年轻人倒是有几个,都不愿干,出门打工了,我是共产党员,就算尽义务吧。”

下午,由中心户长丁演成引路在2组走访。丁演成今年69岁,老伴已去世,儿子在本县外乡工作,一个人过。路上问起他每年有多少天算为工作,年终能拿多少工资,他说:“中心户长没有固定工资,每年至少也有20天在为村里工作,年终补助100多元,平均每天不够一包烟钱。”

两天下来,我有几点体会:村官虽小,但工作头绪多,工资待遇低,群众不理解,家属还抱怨,要当好一名村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三万”工作队员,不仅要访好民情,力所能及为农民办点实事,而且也要关注村干部的工作与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大胆地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找准本村脱贫致富的路子,制定全村发展规划,坚定他们的工作信念和决心。同时,还要学习他们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甘于清贫的奉献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作者系市畜牧兽医局“三万”工作队队员程抱林)

下载来自县沟和双掌坪村民情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来自县沟和双掌坪村民情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来自舒家沟和梯子沟村民情日记

    3月20日 星期天 阴有小雨 工作日事情繁杂,少有机会走进农户,我就养成了星期天走访农户的习惯。一大早,叫上司机老黄在食堂简单吃过早饭,我们就驱车赶往今天的目的地之一——郧县......

    来自石鼓村民情日记

    5月25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一大早,我带领局机关工作人员从十堰出发,驱车前往我局 “三万”活动驻点村——丹江口市石鼓镇石鼓村。 10点整,我们来到汉江以北、丹江口水库旁边的石鼓......

    来自王家村民情日记

    5月8日 星期日 阴天 十堰日报社“三万”活动工作组带着铺盖行李进驻茅箭区茅塔乡王家村,转眼两个多月了。来的时候,报社党委把我们召集到一起,提出了很高要求,一定要达到“机关......

    来自小河村民情日记

    3月21日星期二小雨白浪街办小河村是我区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个村在集体经济发展、新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搞得有声有色。下午2点,我前往小河村,想看看村里的搬......

    来自桥儿沟村民情日记

    3月23日 星期三 多云 “三万”活动动员会召开后,我就打算好好利用这次难得机会,下乡进村看看村庄变化,听听村民的意见呼声。今天,我终于抽出空儿来,决定先到城郊的村去走一走,看一......

    来自津城村民情日记

    3月18日 星期五 晴 郧西县上津镇是旅游名镇,津城村就在镇中心,我为能在古城开展“三万”工作而颇感欣喜。 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从十堰到了上津镇。这座镶嵌在大山深处的......

    来自竹溪县新洲乡双龙村民情日记

    4月8日星期五晴 竹溪县新洲乡双龙村是市公路局对口帮扶点。每年我都要到这个村去四五次。对这个村,我心里很有感情,每去一次都感受到新的变化。 我一大早就从十堰出发,今天天气......

    来自韩溪河村民情日记

    3月24日星期四晴 开展“三万”活动,竹山县委办联系的宝丰镇韩溪河村,是潘口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大村。作为一名曾经的移民乡镇干部,我亲身感受了移民群众故土难离的不舍、顾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