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原因的思考及治理对策

时间:2019-05-13 15: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原因的思考及治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原因的思考及治理对策》。

第一篇: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原因的思考及治理对策

针对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村官”腐败现象出现高发态势,而且腐败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而今年中纪委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又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认真思考这些村官们何以产生腐败的原因,不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的监督和管理,这对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小小的村级干部:腐败何以能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愚以为无非以下几种原

因。

一是放松政治学习,不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实施纲要》的出台,从教育、制度、监督多方面、多角度地建立起全方位的反腐败防线,全国上下各地也都制定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和方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学习制度,各级党委、政府也都把理论学习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内容之一。但是在基层乡镇或部门学习中,往往都集中在班子中心组,而常常忽视了村级班子的理论学习。而村级班子和成员,也确实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群众,针尖大的事、芝麻小的事都需要他们去解决,即使偶尔来学习几次也是敷衍了事。这些“村官”们认为只有解决群众的实事,至于什么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那是上面的事,学习不学习,对他们这些“村官”来说都是“无从谈起”的事。所以政治学习不到位,引起这些“村官”们思想上修德律己的严重缺失,把自己看成一方“神圣”,或认为“山高皇帝远”,我就是“土皇帝”,谁也管不着。

二是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制度不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已经搞了好多年,经验也层出不穷,各地也出现了许多好的作法。如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公开,村里重大项目或开支由村民理财小组商量讨论,村级财务实行“双代管”等等。但这些制度虽然齐全,但在一些地方或单位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制度也是墙上挂挂而已。有些地方政务、村务公开栏内容常年不换,审批资金手续不健全,群众意见很大,以至于给少数思想不健康的村级干部钻了空子。

三是监督不能够到位。上级由于工作繁忙,多数注重事务性地布置工作,缺少经常性地开展对“村官”的谈心、谈话活动;既然村级财务实行“双代管”,但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把财务管起来,只是起到代帐保管的作用;一个村支书或村主任,有的地方实行任命,有的实行公开选举。之所以能竞上村干部这个岗位,一般来说他们也是某些主要领导的意中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只要你放开手去干,工作上即便有点失误,也是“情有可原”,上级注重的只是结果。基层工作本身就难搞,有些地方甚至使用一些在当地有一定势力,品德虽然有欠口碑,但能“镇”得住当地百姓的这种人。这样无形放纵了某些行为不端“村官”们膨胀的野心,使之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任其所为。看到“村官”们招来了商、引来资、吸来了税、当地百姓不无事生非,加之别有用心的“村官”们花言巧语,骗取了上级的信任。在这种毫无监督的状态下,“村官”们想不腐败也不能矣。

对于“村官”们的腐败也不是没有办法预防,一些地方好的措施值得我们学习,采取一些措施也十分必要。

一是要加强对“村官”们政治思想的教育。我们的“村官”们直接面对的是群众,小民百姓接触是就是这些朝夕相处的“村官”们,即:村级干部,他们是党和政府基础的基础。要让我们的“村官”们知道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干群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村官”们代表和影响着一方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着一个地方民风的好坏,群众也把他们当作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不要用世俗的看法,即:“乡下狮子乡下跳”,把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当成是基层工作特色。如果经常加强村干部的学习教育,利用农村农闲时候进行冬训班培训,通过廉政文化进农村等活动,对他们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确立正确的荣辱观,提高他们政治、工作水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牢记宗旨意识,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为群众着想,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积极主动创造一种让群众和社会监督的氛围。

二是加大基层权力的阳光操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公开”力度,在村级中把群众关心的财务、人事、宅基地审批、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严格按照公开要求进行公开;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制度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同时推行村民代表质询制,进一步保障对农村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发挥好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把村集体的钱和帐由乡(镇)真正管起来,使“村官”们欲“腐”不能矣。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构建惩防体系,要抓好制度配套建设。当前特别要抓好三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一是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勤廉双述工作作为对村务公开的有力补充,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在公开栏内全景亮相。二是强化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理财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并将理财情况张榜公布,并作为村干部勤廉双述的重要依据,增加群众对勤廉双述的信任度。三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干部任期内要由镇组织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计经济工作目标完

成情况,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要向村民公开,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四是建立村官述廉、考评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改变以前村级领导干部上面管不到,群众管不了这样一局面和监督体系的断层。

现在许多地方实行村官述廉,并针对“村官”执行廉洁自律情况建立一套考评机制。各村聘请一定数量的村民评议村干部代表,每季度由村民评议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和成员开展一次评议,并针对问题进行整改。由镇纪委组织进行每年一次对“村官”的述职述廉和测评,并开展1—2次廉政谈话,针对当前农村存在或可能出现苗头性的问题进行提醒。当然这要根据当地的村官实际状况,结合地方经济实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既要有利于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又要对村干部的廉洁自律进行严密的监督,使他们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和“领头羊”。由于农村情况复杂,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对群众测评结果要辩证看待,既要尊重民意,也不能单一地以票取人。因此,对干部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把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综合评价,科学评价,使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肯定和重用,对那些德差才庸、无所作为的干部及时作出调整。

五是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评议代表的作用,定期召开这三个小组成员会议,明确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通过他们的监督,提高村务公开的质量和对非生产性开支监督;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各级组织必须与下级或下属单位、部门的领导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状,根据这项要求上级部门可以一一对照检查,看是否执行到位,该整改的整改,该追究的追究,比如强化农村村级财务大检查、加大对村务公开的考核力度。如果制度执行规范到位,监督得力,广泛发扬民主集中制,“村官”们即使想要腐败也无隙可乘;加强对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镇纪委组织,审计、经管、财政实施开展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和对村级财务进行“三堂会审”,同时与村民理财结合起来,让群众参与到审计中来,从而增加审计的公开和透明度,并把审计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明白。尤其是将调任新岗位的“村官”,在审计过关之后,才能就任,否则不能到新岗位任职。

今天我们反腐败斗争依然要围绕“一”、“二”“三”进行:“一”就是一个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它不仅是反腐败的指导思想,还是检验反腐败成果的最终标准和试金石;“二”指反腐败的具体内容,借用“两手抓、抓两手”中的“二手”字,即用“一只手”来反位高权重的“权力腐败”(大腐败),用另一手来抓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身边腐败”(小腐败);“三”指“三位一体”,指“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以上分析来看,我们一定要加强对村官们的监督和管理,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内在需要,“村官”之腐败实在不可小觑。

第二篇:浅析农村基层干部腐败

浅析农村基层干部腐败

近几年来,农村基层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造成社会思想混乱,直接危及基层政局稳定。检察机关通过打击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我从解剖基层干部腐败的案例入手,从基层反腐败工作的现状,分析当前基层不稳定的腐败因素,探讨检察机关打击基层干部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对策。

一、引言

某基层检察院2006年至2010年,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案件38件39人,其中查办农村基层干部贪污贿赂案件19件19人,占查办案件数的50%,其中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6件6人,基层站所贪污案9件9人,村干部贪污5件5人,所查办案件起诉到法院均作出有罪判决。这些案件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粮食补贴、退耕还林款、计划生育、拆迁补偿、扶贫项目资金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等问题,这些腐败因素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基层干群关系,削弱了基层政权组织的职能作用,还是越级上访、进京上访乃至暴力事件等情况的导火索,不仅影响恶劣,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检察机关通过查办基层干部的腐败案件,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威望,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检察机关“加大办案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既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巩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的迫切需要。”

二、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成因分析

目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利益的诱惑,少数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追逐利益,因此,分析农村基层腐败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一)经济上的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基层干部的工资收入不断提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他们的工资水平却偏低。基层干部收入偏低,严重地挫伤了其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低收入、高工作量、高素质的要求,在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时,腐败也就成了一种可行的选择。某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得部分人先富起来,巨大的差异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由于这种经济收入与消费支出形成的强烈反差,基层的干部容易产生产生不平衡心态,在思想上萌生权钱交易的念头,进而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该镇出现了分管矿山的副镇长、两名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前腐后继”,在矿山中占有干股和收受贿赂被检察机关查处后获刑。

(二)政治上的因素。基层干部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全面管理农村农民事务,但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痪散,基层干部素质低下,成为农村稳定的一大隐患。由于基层党风不正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削弱,基层干部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和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民主治理流于形式,村务公开内容不实、不详、假公开,流于形式,群众对干部且多心、不放心,有意见,这就使得农民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而采取群访、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等方式来表达诉求,造成基层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三)文化上的因素。腐败文化是一种陋习和糟粕的集合体,可是这种文化却很有生命力和市场,在基层农村,腐败文化像病毒一样感染着意志力和抵抗力较低的基层干部,这种腐败文化的具体表现是:

(1)对不良的习俗以及腐败表示理解和容忍。一些人认为,腐败是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就要容忍腐败的存在;甚至有些人认为,腐败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一件事通过正常渠道也许三个月都办不好,而只要通过托关系、找门路、送票子,也许一天就办好了。

(2)对腐败羡慕和攀比的心理。“笑贫不笑贪”的心理在社会中普遍,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清廉的干部被孤立,原因就是清廉的干部与已经形成的“腐败文化”格格不入。而原本清廉者由于不能忍受这孤立、排斥和无端的打击,最终也可能走上腐败这条不归路。同时在某些人的眼里,认为腐败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认为腐败是一种社会能力,进而有人甚至以腐败为荣,清廉为耻。

(四)组织上的因素。社会控制弱化和监管制度的缺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的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调整,各结构要素之间恒定的关系不复存在,分化与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导致基层稳定难以持续维持,大量非稳定因素产生。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力,监管控制机制落实不到位,为那些滥用人民的公权搞腐败违纪和贪污受贿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就致使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的稳定。

(五)乡镇机构及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乡镇机构及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 基层干部、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明确,会计出纳是同一个人, 钱账不分,坐收坐支,缺乏有效制约,财务从不向群众公开,没有建立起并实施一整套的财务收支审批和经办制度度;虽然实行了乡镇统筹管理制度和村帐站管,但由于乡镇财政所要求各乡镇机构、各村报账要使用正规发票,但基层往往不可能都取得正规发票,就出现了先用正规发票套出资金再白条支出,监管和使用资金出现脱节,使得各乡镇机构、各村依旧将套出的资金作为自己的“私房钱”,个别的甚至直接中饱私囊。查处的14起基层干部及村干部贪污贿赂案件中均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监管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

(六)基层反腐工作机制弱化。基层反腐工作没有形成合力,仅凭检察机关开展反腐败工作就显得力量有限。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新形势基础上做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但从基层实际情况来看,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仍处于一种零散、孤立状态,存在着为搞宣传教育而搞宣传教育、为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为开展监督而开展监督的现象,甚至存在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错误认识。

三、惩治农村基层腐败的意义

(一)检察机关查处基层干部腐败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完成“十二.五”规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管理文明、政治文明的新农村。但是基层干部腐败破坏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民主建设,而农村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因此通过检察机关打击基层干部腐败现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十二五规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检察机关查办基层腐败案件可以稳定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一个安全的粮食环境。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根本中的根本,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在我国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忽略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部分基层干部虚报冒领各种农业补贴等腐败问题,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和社会的不稳定,破坏了既有的生产关系,继而影响既有的生产

力的发挥,也因此对农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检察机关通过开展打击涉农腐败案件,可以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为农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查办基层腐败案件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查办基层腐败案件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着基层的农民,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农民群众大多通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农村干部的言行来认识和评判整个党和国家,广大农村干部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能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查处基层干部腐败问题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打击腐败犯罪分子,使腐败必遭严惩的信息辐射到社会,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其他公民会产生心理效应,给那些欲腐败的分子以儆戒,使之悬崖勒马;另一方面,可以教育和鼓舞人民,使人民相信法律,增强法制意识,提高守法的自觉性,从而自觉敢于同腐败分子做斗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从而达到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和认同,运用法律武器同腐败现象斗争,而不是通过越级上访、进京访等形式表达诉求,同时通过严厉的打击基层村官腐败现象,可以提高基层干部对腐败成本的反思,达到从心理上防腐拒腐的效果。

四、基层腐败防治的具体策略

(一)检察机关继续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坚决遏制腐败,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首要前提。

(1)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检察机关查处基层干部腐败案件事关基层稳定大局,加强基层干部腐败案件查处力度,首先要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在查办案件的同时要与党委配合搞好干部调整、宣传舆论引导及动员发动群众,协调各方的关系,形成反腐败合力。

(2)检察机关应运用“持久战”和 “歼灭战”的策略来查办农村基层干部腐败案件。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与腐败现象根深蒂固的历史根源和深厚的现实土壤有关系,因而,反腐败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把深入查办基层干部腐败工作常态化,突出查办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职务犯罪,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打好持久战。还要结合实际,围绕涉及民生利益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热点行业,适时组织力量打歼灭战,决不能让腐败分子为所欲为、逍遥法外。

(3)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参与反腐败。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开展反腐败斗争尤其应该走群众路线。在多年的反腐败实践中,检察机关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大量的线索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检举揭发。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赢得了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就一定能够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

(二)要建立侦防一体化机制。

检察机关要建立侦防一体化机制,加强与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协作配合,结合办案加强职务犯罪犯罪预防,“充分利用已经查处的农村职务犯罪案件,抓好警示教育,检察院把办理的影响农村稳定,侵农、害农案件进行梳理,编选典型案例,在广大农村进行巡回警示教育。” [3]提高基层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筑牢清廉防线。引导基层干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教育基层干部认识清醒、行为清廉、干事清正,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在广大群众心中牢固树立基层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使老百姓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

基于农村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惠农政策出台,但是到最终的执行端就变样了,一方面是执行端的村官或者基层干部为利益诱惑,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

因就是农村大部分人是不了解政策,因此针对这个特殊的情况,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方法来解决,即建立国家政策直达农村的网络体系,五峰检察院尝试在扶贫联系村采花乡白溢坪村建立了覆盖全村的广播系统,每天定时为农民广播农村政策信息、科学种田方法,农民最大可能的知晓国家关于农村、农民的惠农政策,将给农民的惠农资金臵于阳光之下,让基层干部腐败无处藏身。

(四)健全基层财务管理制度,让人民监督。

目前基层和村级的财务公开制度是有的,但关键是执行制度流于形式,尽快建立基层、村级财务审计机构和制度是有效解决基层干部腐败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基层和村级财务管理权责不明、力量薄弱的问题,从实际出发,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基层财务监管制度,如民主理财小组审查报账单据、农村报账员要实行聘任制等。

其次加强财务审计。认真开展对基层干部的目标责任审计和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制度,检验基层干部任期目标履行情况,针对土地征占收入、农民负担、争取项目、集体资产处臵等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并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

(五)建立有效实用的举报网络,让人民参与。

目前农民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信访,但是信访是一种被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检察机关可以将举报信访工作的重心前移至农村基层。从农村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选聘部分信息员,结合建立乡镇检察室(办事处)的契机,定时在乡镇集中办公,接待来访和下访农村基层群众,真实掌握农村群众对基层敏感问题的意见和诉求,把收集的涉及基层干部腐败信息适时梳理,对成熟的举报信息进行初查,并定时向党委、纪委通报。

五、结语

腐败是文明社会毒瘤,基层腐败的危害更大,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造成社会思想混乱,直接危及政局稳定。加大对基层腐败的惩处力度,就是要做到“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心理上后悔莫及”。只有重拳反腐,才能让腐败分子认识到腐败的高成本,才能更有效地遏制基层腐败的发生。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广大村民法制观念的增强,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防控腐败的社会力量。”[4]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的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群众幸福生活。只有保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因此查处基层干部腐败、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和谐的新农村,从而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履行检察职能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水道口村党支部书记:陈占定2011-8-29

第三篇:浅谈社会中群体腐败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浅谈社会中群体腐败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主体特征,提出了“群体腐败”的概念,并从法律,道德和社会学的角度分别剖析其实质,阐明这种腐败现象的特征及危害性。通过对群体腐败与一般腐败现象产生原因的共性分析以及产生群体腐败的具体原因的进一步探析,提出了遏制这种腐败现象的治理方法。关键词:社会群体腐败腐败现象治理对策

正文:当前,理论界依主体不同将腐败划分为个体腐败和集体腐败。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在揭露出的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中占有相当比例的“窝案”、“串案”却无法简单归属于其中任何一种类型,这个问题不解决便无法对各类腐败现象“对症下药”。事实上,“窝案”、“串案”都是典型的群体腐败。对这一点人们尚未充分认识,这与反腐倡廉形势发展要求有很大差距。本文旨在对群体腐败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认清其本质和成因,探求遏制住这种极具危害性的腐败现象的理论基础和治理方法。

一、群体腐败的概念和特征

㈠群体腐败的概念

群体腐败同其它腐败现象一样归根结底就是以权谋私,只不过在行为主体和手段上与众不同:它的行为主体是群体,手段是联合、互利。从法学角度看,群体腐败本质上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共同腐败行为,构成犯罪的群体腐败在法律上归属共同犯罪。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通过的新《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1〕。构成犯罪的群体腐败适用于此,原因在于满足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对犯罪有共同的故意,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在群体腐败犯罪行为中,尽管各个行为人所处的地位、具体分工、参加程度和时间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行为都是围绕着共同犯罪目标——谋私利,通过彼此联系、相互配合,对所产生的危害结果都起了一定作用。从社会学角度看,群体腐败本质上是一种集群行为。社会学意义上的集群行为是指人们在相对自发的、未经组织和不稳定情况下,因某种共同的影响和刺激而发生的行为〔2〕。个别腐败分子在相对自发、不稳定情况下,因谋求私利的刺激而联合行动,这便是群体腐败。㈡群体腐败的特征:

1.终极目的个体化

它的首要特征是:在群体的形式下追求个体的最大私利。

2.谋利形式群体化

群体作为群体腐败的行为实施主体,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正所谓“成员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使得群体腐败的谋利形式呈现群体化特征。

3.成员的互利性

互利性是群体腐败最鲜明的特征,腐败群体的成员往往是或主动或被动地结合,因为在这种结合所产生的联合行动中他们彼此利用、各自得利,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为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4.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群体腐败具有隐蔽性,主要是指它的发现和处理困难、复杂。

5.渐趋恶化性

群体腐败的发展会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形成恶性发展。集群行为的特征使其质的恶性发展表现在,成员间的相互联合经过屡次反复后,便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较紧密的结合,导致群体稳定性加大。这样发展的结果,便会最终产生一个有组织性目标、有实体形式的腐败集体。

二、群体性职务犯罪成因

群体性职务犯罪是指在同一单位、机构或案件中,拥有公共权力的一些人或集体成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团体成员或个人私利的犯罪行为。通过对此类案件的调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道德修养的不足

由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价值观、道德观还未形成,加之近几年来,由于许多地方和单位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致使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价值取向发生错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导致一些人私欲膨胀,滑向腐败的泥潭。群体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二)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抱着“别人能捞,我也能捞”的错误心理,将手中权力资本化、商品化,肆无忌惮地进行贪污受贿等犯罪。如某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所长何某、副所长蓝某和黄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上便利,通过订购挂历虚开发票、虚拟拨款等手段,违法套取本单位所管理的国有资产23万余元私分给全所职员。

(三)认识上的误区

发生群体性职务犯罪案件的单位,其单位的负责人和单位职工都是事后才知道他们侵吞私分国有资产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事前均认为是为单位职工谋“福利”,而且是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的,人人都有份,不会构成犯罪。某县电业公司虚列无电村工程款42万余元,在春节前以发劳务费、奖金名义集体私分。直至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该公司领导干部职工还不认为是犯罪行为。

(四)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打击不力

有的检察机关在查办的私分国有资产以及共同贪污等群体性职务犯罪案件中,除了依法追缴非法所得上缴国库外,数额不是很大,影响不是很坏的,能够作不诉的就在检察环节消化掉;数额较大,影响较坏的,就诉到法院。而法院也是能轻判就轻判,首先是考虑免除刑事处分,免不了的即考虑判缓判;数额很大,影响很坏的,法院也只是在最低量判幅度内判决:量刑幅度3至7年的,判3年而不是判7年。打击不力助长了个体性职务犯罪和群体性职务犯罪的发生。

(五)管理制度薄弱

一个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严密或执行不力,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成为引发和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因。从查处的案件来看,虽然单位内部各方面也有一些规章制度,但大都不完善或形同虚设,内部管理混乱,财务账目不清。主要表现在小金库仍然屡禁不止,致使单位资金监管失控;财务制度形同虚设,领导个人说了算,资金体外循环现象普遍。近年来,某县所查处的涉嫌群体性职务犯罪的单位,无一不设有小金库。

三、预防与治理群体性腐败的对策

㈠国家层面

1.加强思想教育

应该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逐步构建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一是要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二是充分运用典型的案例和本地本部门查处的案例,积极开展法纪教育。三是要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实践证明,要保持党的作风建设与时俱进,务必“苦”字当头。四是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体系。

2.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遏制权力的滥用

要防止权力的滥用,遏制群体腐败,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健全、完善和强化权力制约机制,构建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

建立外部制约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意把握好四点:一是广泛性。凡是群众办事经常碰到的制度,要全部向社会公开;二是科学性。制度要切合实际,简便易行,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彻底性。凡是与群众直接有关的制度,无论对部门利益有无影响,都必须公开;四是严肃性。注意抓制度的检查落实,出台一项,落实一项。

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环境条件。为了消除这一弊端,我们先后建立了亲属回避、干部交流、岗位轮换等制度,通过调整干部的工作领域,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社会基础,有效地限制了权力的滥用。二是适度分解权力,形成相互制约的新格局。针对一些基层单位、部门和个人集权过重又缺乏制约的情况,对人、财、物等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的权力进行适度分解,改变单一的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从而达到遏制或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目的。三是实行管理交叉。即对同一工作分别给不同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以一定的管理或检查职能,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

3.加大群体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

以查处大要案为着力点,逐步构建不敢腐败的惩处机制。一是要多渠道多层次深挖案件线索,扩大案源。二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从对象上讲就是要把管钱管物、管人的部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作为打击的重点,因为这类案件影响大、危害也大;从行业上来讲要把垄断性行业和执法监督部门作为重点,从问题上讲要把反贪污受贿、行贿诈骗、严重以权谋私和挥霍浪费作为查处的重点。三是要动真碰硬,一查到底。查处群体违纪案件是一项艰苦任务,特别是查处“能人”、“红人”、“名人”存在的群体腐败问题,困难多,难度也大。解决这个问题,党委要支持纪委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既要敢于碰硬,坚持原则,秉公执纪,又要善于办案,讲究政策和策略,提高办案水平。

㈡大学生方面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遇到腐败现象是,拒绝诱惑并且勇于与其作斗争,在强权、利益前做到不低头,永远坚持廉洁修身。现在的大学遇着小社会志称,而这小社会有着与大社会一样的腐败。父母给予的学费、生活费用在大吃大喝、赌博等事上面着实令人汗颜。大学生不仅要动的学习廉洁修身知道,也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教育他人。具体应做到:

1:围绕学生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作为学生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理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宗旨,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袭击、加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学生个人成长结合起来。

2:加强思想教育

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依法实行自己的权利。为反腐倡廉做出自己的努力。

注释:

〔1〕新《刑法》第25条。

〔2〕《当代社会科学大词典》社会学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第四篇:村官腐败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3000字

村官腐败问题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村官,村干部,腐败,贪污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农村的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村财政的“腰包”开始鼓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村干部法治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自律意识不强,存有“升官发财”的思想。由此也出现了“村官”腐败的现象。

正文:村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村干部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发生在社会生活相对贫困的人群中间,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且大大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由此引发了群众上访、举报,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尽管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查处了一些案件,但村干部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村干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日趋严重,从对查处案件的调查分析看,“村官”腐败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是贪污挪用公款相当突出。从近年查处的“村官”腐败案件来看,村干部腐败的主体80%以上为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系贪污、挪用公款居多,贪污挪用公款来源主要是土地承包费,隐瞒人口差额款,占地赔偿款,低价私自出租、转让、发包集体所有耕地、林地、荒地款等等,几乎遍布支村两委职权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此外,部分村干部同时涉嫌贪污、挪用两个罪名,贪污、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村官”犯罪涉案数额呈上升趋势。从过去的几百元、几千元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万元以上的经济大案比例明显提高。

二是编造事由虚报开支相当严重。查处的案例中,大大小小涉及“村官”公款吃喝问题,部分村每年用于吃喝的费用达到几千元或上万元的已属平常,一些“村官”将吃喝费用视为正常的财务支出科目,并认为公家的钱财装在兜里是犯法,但吃在肚里不犯罪,便以待客、跑项目、购物资等各种事由吃喝招待,虚报吃喝招待开支,贪污公款中饱私囊。愈演愈烈的吃喝风为“村官”损公肥私创造了便利;有的“村官”隐瞒收入或虚列支出,侵吞公款。

三是失职渎职现象相当明显。查处的案例中,“村官”在工作中失职渎职时有发生,处理村级事务不按照议事程序办,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借宗族势力滥用职权,恃强欺弱或偏亲向友,肆意侵犯村民人身权利。部分村官还利用村里公共事项为机会,不经集体讨论,私自将事项交给自家族人办理,发放误工补贴,群众反应很强烈。

四是违法违纪手段多种多样。从的手段看,有的“村官”挪用公款,用于临时还贷、注册验资、炒股等经营性活动;以各种名义虚报冒领土地补偿款;有的利用集体资产出租、出售和工程发包过程中暗箱操作,收受回扣;有的设账外账或小金库任意侵占、截留、私分或挥霍等;有的是违反财务规定,公款私存或转借他人获取利息,或为企业、亲友提供经济担保;还有的是财务管理混乱,坐收坐支,吃喝玩乐,随意开支等。

这些村官的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的甚至造成村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导致“村官” 违法违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村官综合素质不高。部分村官为官“动机不纯”。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则更加直接,为了捞几个钱;有的甚至认为,村集体的财物就是我的财物,我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有的认为当上村官就有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上任捞一把,捞完就走人;有些村官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国家干部,即便贪点钱财受点贿,也构不上职务犯罪等等,归根到底是法制观念缺乏、思想素质不高的表现。

2.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当前,绝大数村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账目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村官权力过于集中,所有支出全凭一把手说了算,白条自批自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较为常见。有的村官为谋取私利方便,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担心群众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应该让群众明白的事情却含糊其辞;有的虽然公开了,但公开的内容隔靴挠痒,应付上级检查。有些村会计管账又管钱,干部批钱又花钱,为村官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

3.乡镇监管机制缺失。部分乡镇领导有“村官不算官”的思想,认为只要他们把工作搞好,社会稳定就行了,至于廉洁方面,反正村干部手里没什么权而且实行村账乡管了,出不了什么事;有些领导即使发现这方面的问题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包庇、袒护有经济问题的村官,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村官的腐败。

4.村民监督意识淡薄。首先是自治意识、自治观念淡薄。村民奉守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只忙于自家发展生产,对村里事务不闻不问,只要自己利益不受损失或者能过得去,对村官的违纪违法行为也就视而不见,就不愿意去得罪村官;有的村民虽然发现村官的越轨行为,但找不到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又怕村官打击报复,也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有些村虽成立了村级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小组,但其成员往往是村官的圈内人,裙带关系比较严重,再加上理财小组每年的报酬还要由村里发放。由此,这种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了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使村民无法监督,也无从监督。5.查处力度不够。涉农案件涉案金额一般不大,关系错综复杂,村民因乡里乡亲、拉不下面而不配合,取证特别困难,在客观上助长了村官职务犯罪的侥幸心理。法院对村官职务犯罪的“缓刑”判决率较高,刑罚的威慑功能有所削弱。被判处缓刑的村官返回村后,还炫耀自己是被冤枉的,甚至扬言要打击报复。而纪检监察机关因职务犯罪的村官没有职级,又非党员,只能查处,惩治乏力,无法起到威慑作用。

防止“村官”腐败,1.加强思想教育,使村官不想腐败。要把村官廉洁教育工作列入党政干部教育体系之内,形成经常性的和有针对性的教育。乡镇党委作为村干部的直接管理者,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干部的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村干部依法施政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从根本上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进行曝光。

2.完善监督机制,使村官不能腐败。坚持和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在党组织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监督,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自觉抵制利己主义思想,预防腐败。村党组织、村委会负责人,每年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述职、述廉一次。通过进行述职、述廉,加强对村官的监督。发挥村级纪检监察信息员的监督作用。由县纪委在各行政村聘请村级纪检监察信息员,并规定村纪检监察信息员对村组重大事项拥有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反映权;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全程监督,特别是对村干部勤政廉政情况进行深入监督检查。

3.强化财务管理,使村官不易腐败。一是完善村账乡管制度。二是完善民主理财制度。理财小组成员不能由村干部指定而必须真正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其年终报酬由乡镇统一发放,以摆脱对村里的依附关系,进行独立、有效的监督;加强督促和反馈,对不按时公开或公开不规范的,应弄清情况,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三是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经管和审计部门要对各村的财务进行一年一审计和一任一审计,把村级财务纳入审计和任期审计的范围内,强化村级财务的监督。另外,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4.完善用人机制,使村官不愿腐败。当前要着力在农村建立起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是公平公正选人。选任村干部要实行公推公选,真正实现民主,让那些能力强,作风正,品德好,群众信得过,能真正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人担任村级干部。村干部在选任途径上,重点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高中、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挑选知识型人才;面向私营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种养专业户和致富能手,挑选经济型人才;面向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挑选管理型人才。对本村找不到合适人选的,可从邻村物色合适人选或从乡镇干部中选派。二是充实年轻力量。要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入农村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一整套面向村官的激励机制,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村官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工作成绩突出,清正廉洁的村官,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五篇: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从近年来出现的部分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看,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是主观因素所致。他们从人民信赖的公仆退变为腐败分子,成了人民的敌人,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失。笔者试图对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的分析,研究拒腐防变的对策措施,并告诫领导干部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一、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

(一)、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他们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再次深刻说明,不讲学习,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二)、目无党纪国法,不受监督制约,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重要因素。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最近党中央查处的陈良宇等案件再一次警示人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对那些严重践踏民主集中制,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恶劣行径要进行坚决的斗争,决不姑息迁就。

(三)、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认识不足、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案的温床。腐败案件的发生,与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行为,而腐败行为又使各种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干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一些党政干部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一是送礼金问题,二是一些领导干部生活奢华、吃喝玩乐问题,三是与工程老板过于亲密问题。领导干部中的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纠正,其影响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正之风必然会带坏风气,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长久污染下,丧失了是非鉴别力,不但不抵制,还认为这是“时尚”。因此,要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着力提高同各种违反规定、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制度约束,真正做到违纪必查,违法必究。

(四)、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不到位,是“一把手”轻而易举就能腐败的主要原因。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我们看到,很多重特大职务犯罪案件的涉案人员都是单位的“一把手”,这说明在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上,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同级监督机关难以监督,上级监督机关又无法监督。一个地区和部门,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选好一个清正廉洁的班长,至关重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的对策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清醒的头脑,加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不断增强党性锻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性原则,不为亲情友情所动。真正做到强化自律意识,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自己,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抓学习,提高拒腐防变的防线。许多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等到被立案审查,被绳之以法,被关进牢狱,一个个才如梦初醒,痛哭流涕,懊悔自己平时不注意学习,怪罪自己放松了思想改造,其实这里有许多讲的是假话。究其原因,根本还是一个学风问题。被金钱腐蚀了灵魂的他们,只相信金钱和权力,根本不相信组织、不相信什么教育,长期放松学习,必然导致思想政治素质低下,因而就不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就容易善恶不分、美丑不辨,就很难避免被腐朽思想侵蚀,中箭落马。因此,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让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同时,要系统学习党内的有关纪律和国家的有关法律,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做了会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抓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着眼点,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要完善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坚持教育为先的方针,充分利用党课教育、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活动等,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观念,认真抓好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纪律作风、道德法治、科学文化等教育,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观念、市场观念、创新观念、效能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保证领导干部在改革前列,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要在工作中有所作为。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要做到爱岗敬业,工作上有特色、有成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全力促使经济社会发展。

(三)、抓制度,用制度有效遏制权力的腐败。党风廉政应从制度上规范权力运行,通过一系列制度,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规范。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和领域,必须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强化科学管理,强化民主决策,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的铺张浪费和腐败行为,真正实现按制度行政、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理的有效机制。

(四)、抓监督,规范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规范从政行为意识,增强廉洁行政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在公务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人事调动、选拔干部、资金运行、工程招标等方面,勇于接受纪检机关和社会的监督。要构建“不敢腐败”和“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到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制度监督与法律监督、公开监督与隐蔽监督相结合,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保证权力行使公平、公正、公开,做到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五)、抓预防,做到警钟长鸣。要注意防微杜渐,千里长堤,往往溃于一蚁之穴。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表明,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偶然发生的,他们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放松到滑坡再到崩溃的这样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腐朽思想对一些手中有权的领导干部侵蚀更多,更直接,更广泛,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对党的肌体的侵蚀无孔不入,相当严重。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坚持从我做起。既要廉洁自律,做好表率,又要大胆工作,敢抓敢管,认真负责,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把事业、权力、矛盾“三个中心”统一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总之,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改革开放和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管好干部、爱护干部,每个领导干部都能自觉用党的纪律规范和约束自己,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下载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原因的思考及治理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原因的思考及治理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析腐败原因找准治理对策不断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分析腐败原因找准治理对策不断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分流和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属性中的不良现象也不可避免的在侵蚀我们的干部队伍,少数领导干部......

    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五点思考(精选)

    农村干部队伍是干好工作的基础,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的扎实程度,关系到党和国家在“三农”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能否得到深入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

    浅谈我国农村基层干部腐败与预防措施

    网络高等教育 专科生毕业大作业 题目:浅谈我国农村基层干部腐败与预防措施 学习中心: 重庆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高中起点专科专 业: 行政管理年 级: 10 年 秋 季 学 号: 1015052......

    当前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腐败原因及对策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行政伦理研究》课程结业论文题目:当前我国国家机关人员腐败原因及对策 学院:机电工程 专业:测......

    农村文化原因及对策

    论文概要:本文通过作者的深入调研,提出连云港市农村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农村文化站投入、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有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就如何大力推进我市社会主......

    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 近年来,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

    XX县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精选五篇)

    近几年来,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屡屡发生,它破坏了国家法令和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民由对少数村干部的憎恨变成对基层党组织的不信任,极大的损害了......

    浅谈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村级组织腐败成因及治理对策 村级组织是我国现有政治体制中的最基层自治组织,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