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挂点包村信息
船山区人社局四举措推进“挂点包村”工作
今年上半年,区人社局结合部门实际,在桂花镇槽沙村以“科技带动,智力帮扶,以就业促富裕,以创业促发展”的帮扶理念,多措并举,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
一是组织群众座谈。区人社局干部多次深入基层与村上干部一道找问题,找原因,找出路,鼓励大家踊跃献计献策,畅抒已见。二是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村上信息闭塞、特别是个别特困户当前生活困难的现状,区人社局向村上捐赠了电脑1台,为8名贫困党员捐助生活补贴1500元,为村上捐助20000元整治渠道。三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结合部门自身职能、特点,我局在桂花职中建立了技能培训基地,开设了电焊、家政服务、民用建筑等6个培训班;会同区农业局组建了技术宣传咨询小组,深入村、社通过现场培训会、广播等形式对实用技术进行宣传。1-6月,共培训农村实用技术354人次,已有8名农民获得初级职称资格证书。四是用活用足各种惠民政策。组织人社系统干部职工深入乡镇、村、社,逐户宣传就业、社保、农保等惠民政策,提高乡镇劳保办工作、村社干部业务水平和农民群众对各项政策的知晓率,鼓励农村居民踊跃参保,妥善解决他们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截止6月底,槽沙村已有参加新农保420人。
(遂宁市船山区人社局)
第二篇:度假区“互动联动”挂点包村工作总结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互动联动”挂点包村工作总结
2009年互动联动挂村服务调整后,度假区挂点武夷街道角亭村。三年来,度假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村情民意,发挥自身优势,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协调,积极开展互动联动服务工作,力促挂点村各项建设上新的台阶。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重视,挂点包村工作积极主动
三年来,度假区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角亭村的发展建设,把挂点包村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有效的互动联动工作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到村里解决补救的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常年驻点包村,全年的挂点包村服务工作做到有研究、有部署、常督促、抓落实,扎实有效开展。同时,成立了度假区拆迁征地小组,确定了由陈超副主任任组长,周雄敏主任科员任副组长,吴章盛、周敏、陈玉宝、何杉、邹灵为成员。何主任、陈超副主任先后32次到角亭村开展调研和技术指导工作,与村两委、村民代表共同座谈,召开各种发展研讨会11次,研究村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制定落实工作方案。
(二)制定目标任务
度假区领导始终把角亭村的挂点包村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挂村服务列入单位工作计划,角亭村征迁小组安排全年征迁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同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对重点工作、重要活动都做出详细安排,在贯彻上级部署、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经济发展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并对完善村基础设施,教育发展、治安稳定、班子建设以及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实施
意见,使村两委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利形成合力,工作扎实有效。
(三)日常工作扎实开展
确定了陈超副主任为互动联动工作的分管领导,并确定了一经办人员具体负责挂村服务日常工作,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办人具体负责的一体运作工作机制,做到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二、落实挂点服务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
度假区坚持从角亭村实际出发,按照“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要求,扎实开展挂村服务工作。
(一)自有财力物力支持
角亭村是我市确定的中心村建设试点村,是新村安置区,任务是规划建设面积35亩,建房126栋。在实施安置区建设中同,做到有规划、有具体行动。安置区建设共投入1200万元,支付农民拆迁安置400万元,扶持30万元。
(二)提供资金支持,搞好帮扶共建
度假区自06年以来,没4有出让过1分地,所有资金都是向上级各部门争取来的。为强力推动角亭安置区的建设,度假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无偿提供安置区建设资金1200万元,提供农民拆迁安置资金400万元,各类扶持资金30万元,提供防洪提加固建设资金70万元。此外每年春节我们还与村两委召开座谈会,查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真履行挂点单位的社会职责。
(三)服务项目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角亭村随着度假区的建设,重心工作已从原来的抓农业为主转变为旅游经济。度假区在服务挂点村经济发展思路上求创新,在措施上
抓落实,即做到超前思维,超常胆识,超速运转,超常发展。根据角亭村地处国家旅游度假区所在地的特点,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帮助角亭村提出发展定位:结合中心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服务,使旅游服务业成为角亭村将来腾飞、村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四)“五新” 推广,重就业
随着度假区的建设发展,“五新” 推广已有了新的内容和发展,重点是创造就业,由于度假区的项目多,工程多大部分的用工需求都是由当地的农民解决,同时,度假区的酒店多,也解决了不少的就业岗位。
(五)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经济朝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统一思想,凝聚民心,以人为本,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我们充分发挥城市资源优势,支持帮助村里建设宣传文化阵地,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欢乐茶城指挥部租用了角亭村部,为其进行了全面的装修,新购置了办公桌、空调、电脑等办公设备。开展“爱国卫生、清洁家园”主题活动,建垃圾箱18个,指导村委会制定村卫生公约,建立保洁员队伍,支持村里1.2万元聘请保洁员1名,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六)“六大员”工作
积极协助角亭村认真抓好“六大员”工作,征地拆迁小组常年与村里一起上班工作,日常工作都捆绑在一起。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已建成安置区新房126栋,同时考虑地下排污、排水管道和道路、水和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20万元为村里的自来水的管网进行
了扩充建设。
(八)村财增效和村民增收
通过扶持挂点村烤烟、茶叶种植,提供就业岗位、旅游服务业和征地拆迁等角亭村村财平均每年收入达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7600元,分别同上年比增10%、12%。
(九)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核心作用增强
该村68名党员同志都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尤其是村两委班子带头实践科学发展观,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对涉及村里大多数群众利益重要事项必须经村两委集体研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表决,并征求大多数群众的意见,然后作出决定,确保了村务党务公开,工作透明,群众参与,民主决策,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等其他工作都顺利的完成。
(十)创平安,保稳定
以“平安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村”活动,通过贴标语、出专栏小报进行普法宣传,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平安创建工作,化解村民纠纷,构建和谐社会。丘屯安置区违章搭建、外嫁女等部分村民的上访,度假区都积极参与接访和事件的处理。
第三篇:“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总结
“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
总结
根据南顺委办[2010]56号文件精神及司法局“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安排,认真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11年的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狠抓责任落实
此次帮扶的对象为油院路社区的6户困难户,一是年初将此项工作纳入我所工作日程;并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帮扶活动职责、任务;并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二是与该社区所在的居委会取得联系,细化了2011年的帮扶方案,并争取到了社区的支持,推动了活动扎实、有序、深入开展。
二、帮扶工作扎实,帮扶成效明显
2011年以来,帮扶工作在前期进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与村民沟通,一是向帮扶户宣传党的帮扶政策,及时了解被帮扶户及所在村的生产生活现状,掌握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急需。二是结合实际分村制定了不起2011帮扶方案,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三是倒排时间,启动帮扶项目。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主要完成了以下帮扶任务:
1、开展了对所在帮护对象社区的大走访活动。为全面掌握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做到帮扶工作有的放失,今年春节及五月对帮扶社区进行了大走访,大摸排,充分了解帮扶对象的困难情况。
2、帮助此6户所在的社区资金5000元,购买书架两组,图书300余册,捐赠图书200余册,建立社区“图书一角”。丰富了该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进行法律帮扶。由于帮扶对象涉及拆迁和搬迁困难问题,急需这方面的法律帮助和指导,本人主动上门,随时对他们拆迁和搬迁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说明和解释,并主动调解拆迁和搬迁产生的纠纷 起。既维护了帮扶对象的合法权利,又保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4、开展节日慰问。利用春节、五
一、中秋国庆、元旦对6户帮扶对象进行了慰问,全年共送去了米 斤、面 斤、油 桶。
5、帮助联系技能培训。帮助帮扶对象3人联系技能培训,并实现了再就业。
三、主要措施
把输血式帮扶与造血式帮扶结合起来,贯穿于帮扶过程的始终。
(一)强化职责。主动参与挂、包、帮工作,多次与社区联系帮扶工作,帮扶工作组主动与被帮扶镇、村领导沟通,定期总结帮扶工作,保证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形成长效机制。在制定了三年帮扶方案的情况下,稳定帮扶制度,加强沟通,注重培养帮扶户明白人,保证了帮扶工作的连续性。
第四篇:2011“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总结
罗江县国土资源局
2011 “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
帮户”工作总结
县委组织部:
根据中共罗江县委组织部《关于报送2011“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总结和有关工作情况统计的通知》(„2011‟—55)文件要求,现将我局2011“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开展好“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重点在领导,关键在落实。我局将此项活动列入局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联系领导率先带头,扎实抓好村、社帮扶工作,大力推动活动顺利开展。强化责任落实。分管局长带头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采取“一帮一”和“支部帮”的形式,落实帮扶资金、确定帮扶项目,扎实开展帮扶活动,确保帮扶不走过场,活动取得实效。
二、帮扶措施三结合切实做到真帮实扶
年初,我局按照中共罗江县委办公室、罗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罗江县“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罗委办发„2010‟6号)文件要求,局党组成员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结对帮扶。认真落实
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今年6月,局党组成员分别到金山镇安家村、吴家陵村、千鱼欢村、新塘村四个联系村20户帮扶贫困户和万安镇麓峰社区各送去慰问金2000元,共计10000元;10月,我局结合罗江县建设精品村工作投入农田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共15000元。一年来,我局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帮扶任务。我们将继续努力,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力争在明年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1年12月12日
第五篇:关于部门包村领导挂点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部门包村领导挂点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中心,以打造“富裕、文明、和谐”新恭城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转变干部队伍作风为契机,深入开展“部门包村领导挂点”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6年以来,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我县由41名县领导分别联系9个乡镇和41个行政村,同时从县直部门选派101名、从乡镇政府选派117名干部进驻全县117个行政村,指导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确保每村都有2名以上国家干部联系、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实施部门包村和领导挂点工作责任制以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得到不断提升,各级包村单位和领导带领联系村党员干部群众,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以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做好帮扶工作。据统计,2006年以来,各级机关党员干部共建立党建扶贫对子3670个,共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新建和完善村级办公楼45座,实现村级办公楼房化,修筑村道820.1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30处。形成了县委抓全面指导、政府全力支持、乡(镇)抓具体落实、县直部门和乡直站所抓“帮扶联带”、县基层办抓督促检查这一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在实施部门包村和领导挂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不够解放,认识上存在偏差
认识上存在偏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门领导和少数包村队员认为给钱了事,包村吗?我给你钱得了,其它的我就不管了,至于怎样发展生产,怎样把经济搞上去,你们村干部自己去琢磨,自己想办法。二是少数村党组织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单位包村就是要单位多拿一些钱下来,帮本村多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甚至个别村在修路的时候还向包村单位提出要人工补助,没有人工补助就找不到人来修,这种“等、靠、要” 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当然也严重的挫伤了包村单位和包村工作领导、队员的积极性,这是部门包村双方都存有的认识上的偏差。
(二)单位性质有差异,帮扶力度参差不齐
在包村驻点工作中,有的单位是党群部门,有的单位是政府职能部门,也有的单位是市直、区直单位,不同单位间的性质有差异,如党群部门都是靠财政下拔办公经费维持单位运转的,经济实力不强,重点倾向于智力扶持和引导群众发展生产等方面,而在对驻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帮扶力度上显得较弱。而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除有财政下拔办公经费外还有一定的业务性收费,相对党群部门在经济上要雄厚些,因此在包村工作中,对包点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帮扶力度上较强,基础设施的改善相对较大。
(三)帮扶不平衡,考核难
由于包村单位性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对挂乡包村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显得尤为重要。前几年,我县对包村工作的考核进行了许多探索,但效果不佳,难以服众。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重刚性
指标的考核轻软性指标的考核。考核的主要项目为帮扶了多少资金、争取了多少个项目、资助了多少名帮困对象等刚性指标,缺乏群众满意率等软性指标的考核;二是重显性指标的考核轻隐性指标的考核。考核的重点侧重于修路、建桥、打井等实绩,而缺乏隐性指标的考核,如通过整治软弱淡散党组织,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原动力,这是解决“三农”工作的根本,但在考核中被忽略了。基于以上两种考核方法和方式,而导致了经济部门等实权部门评先评优多,党群部门评先评优少,市直一级单位评先评优多,而二级单位评先评优少等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驻村帮扶单位和挂乡包村工作组的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流于形式,“雷声大,雨点小”
在包村单位中,有的认为所包的村比较贫困,如果扎实的扶持贫困户,成本高,并且难以见到成效,倒不如扶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这样容易出成绩,容易得到上面领导的认可。正因为存在这样的思想,导致了“扶富不扶贫”现象,一旦有一定的成绩,就用大量的版面来总结、提炼、宣传,抓好一个点,就是抓了全村的工作,致富了一户人就是全村致富了,就版面而言,看是硕果累累,其实不然。在调研中也出现有发展规划只能挂在墙上,项目只能写在纸上,科技示范户只在统计上的形式主义现象。
三、主要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四种突出问题,我们要发挥进一步解放思想作风,切实做到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稳步前行。
(一)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意识
要加强基层干部对“部门包村领导挂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要把“部门包村领导挂点”工作摆在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开展工作。包村人员要放下架子,进村入户,与联系户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联系户自然的交往、交谈中把准他们的思想脉博。同时要密切配合,发挥整体优势,把我县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集体,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组织班子建设
班子是一个队伍的灵魂,俗话说“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子”,因此在班子的建设中,我们必须要选好人,用好人,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选入到组织中,选入到班子之中,以便更好的发挥班子的“双带”作用,更好的会同包村部门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三)建立健全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包村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建立好日常工作管理制度,下村制度,考核制度,评先评优工作制度,议事制度。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村务、政务、财务要定期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乡镇党委、县基层办要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违反制度的,要严肃处理。
(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即解决当前实际困难与谋求长远发展相结合。对联系村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难以自我解决的困难,我们要慷慨解囊,送钱送物,让他们度过难关。而关键的是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给他们灌输新观念、新知识,传授新技术,针对他们的实际,为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出点子、找出路。要以市场为导向,帮助联系村、贫困户制订好3-5年内切实可行的家庭经济发展规划,选准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具有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项目,并帮助他们沿着认准的路子坚持不懈地发展下去、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