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村干部团结 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村干部团结 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完成党中央交给的重大任务中,村干部是第一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村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任务完成的质量和进度。村干部只有加强团结,才能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今天我就围绕“加强村干部团结,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从“团结就是力量”;“村干部在团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团结的重要性”;“团结奋进,务实为民,争做合格的村干部”三个方面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个方面:团结就是力量
有一首歌叫《团结就是力量》,歌词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这首歌曾经激励过一代中国人为争取民族解放而奋斗。团结就是力量是我们民族的时代强音。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要掌握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二是团结是事业的基础;三是团结是价值观升华的动力。
第一个要点: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块块的砖头,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成就高楼大厦,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获得永存,同样。一个人,也只有融入到集体的事业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平时因争权夺利,而互相勾心斗角,一天,老国王把十个儿子叫到身边,拿出十支箭来,让儿子们每个人折一支,十个儿子都轻而易举地将箭折断了。然后老国王又拿出十支箭,并紧紧地捆扎在一起,让十个儿子折,可他们用尽力气,谁也折不断,这时他们才明白老国王这样做的真实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在这个颇有哲理的故事中,使我联想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少则有十几人,多则有数十人,如果是各自为战,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如果团结一心就会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第二个要点:团结是事业的基础。
2006年夏天最热闹的比赛——世界杯足球赛。在赛场上,球员密切配合,奋力拼搏的精神深深的印入了人们的脑海,这正是足球的魅力所在。世界杯的风靡,不仅仅是因为球员们精湛的球技,更重要的是它是团队精神的重要演绎,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精诚团结,互相合作。
由此可见,小到一个村民小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团结互助才能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桃园三结义”成就刘备霸业。居里夫妇携手催生镭的发现。战国时期将相和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成千上万航天人的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托起了嫦娥一号飞向月球。我国历代思想家无不推祟团结互助的理念,给我们留下“礼之用,和为贤”的思想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
现实生活中,团结互助的事迹也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去年上半年,在我们孝顺镇建设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中,全镇、村干部团结一致,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并在“七·一”建党节的党课教育中,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在26个点上2700多名党员同时接受教育。
可以说,团结是同事生病时一句真诚的问候,是遭遇挫折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产生误会、矛盾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用参与、协作、奉献的精神与同事友爱相处,友好共事,共同为农村的远景贡献力量的行动。
在一个团结的集体中,传、帮、带是蔚然成风的,因为谁都明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了村干部的团结精神,村民就会跟着村干部走,全村人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就能稳步向前推进。
第三个要点:团结是价值观升华的动力。
一滴晶莹的水滴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只是苍海一粟,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光彩夺目。团结就是力量,互助凝聚希望,它似三月的春风,吹绿友善的杨柳,它似冬日的阳光,融化了隔阂的冰山。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我们村干部只有团结起来,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团结、实干、进取、奉献,共同创造辉煌灿烂的明天的同时,自己的权利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得到升华。
团结就是力量。村干部的团结能出智慧,出精神,出战斗力。团结是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条件。
第二个方面:村干部在团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团结的重要性
现在有不少村干部闹不团结,造成不团结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村干部中的部分成员不能对自己正确定位。有些村干部认为党是领导一切的,村里的大事小事应当由党支部书记说了算。而另些村干部则认为,党支部书记是有限的几名村党员选举产生的,而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主任才能真正代表村民,从而导致了村干部之间的关系紧张和村两委团结。
二是选举环节中存在不合理因素。
在农村,有些人在选举中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舆论,诬蔑、抵毁选举对手,误导农民的判断力,有的甚至出钱出物进行贿选。这样的人一旦当选为村干部,就埋下了村干部闹不团结的种子。
三是选举工作欠规范。
有的乡镇党委政府在村干部选举的组织工作中,只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追求大民主,而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注意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从而造成了部分村民对选举漠不关心,这样选举出来的村干部不是争强好斗的,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把既讲团结,又讲原则的人排挤出村干部的行列。
三是部分村干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认为自己在村里算是个“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人,比一般村民能干才当上了村干部,这样的人容易放松学习,骄傲自满,不图上进,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力。还有的村干部大局观念差,民主作风差,工作中揽权,蛮干、盲干,听不进不同意见,在遇到矛盾时不善于解决,而是要一争高低,造成冲突。
四是村干部缺乏思想沟通。
缺乏思想沟通,容易引起村干部相互之间的误会。工作中理解支持不够,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由于个人的知识、阅历、经验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差异,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造成认识上的分歧,思想上的矛盾,行动上的不团结。
五是少数村干部中存在着,谋名利不谋事业,刻薄不宽厚,争功不立功的现象,缺少为人民服务意识。
六是少数村干部中存在着争利夺权,拉帮结派,专横跋扈,工作作风差的问题。
以上六个方面问题的存在,是影响村干部团结的主要原因。
村干部闹不团结,既会影响党在农村的政策贯彻落实,又会损害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形象,还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抓好村干部的团结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
所谓村干部团结,就是指行政村村干部在坚持正确原则和立场的基础上的形成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一致,以及由此产生的行动上的一致。讲村干部团结并不是要求村干部搞你好、我好、大家好,搞无原则的团结,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村干部,从而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把村两委建设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
加强村干部团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村干部要对农村各项工作实行科学领导,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成为一名团结的模范。村干部不但要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还要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人一道工作。只有团结的村干部,才能够带领广大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才能够一个调子,一种声音,一股干劲,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强村干部团结,有利于凝聚人心,充分发挥集体的合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思想汇报《加强村干部团结 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三个方面:团结奋进,务实为民,争做合格的村干部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村干部是村民的“领头雁”,是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是党和人民的联络员,地位极其重要、作用十分重大。
这次镇党委政府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不断加快金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村干部素质,力促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争做“团结奋进,务实为民,争做合格的村干部”讲四个要点:一是团结是准确定位谋发展的前提;二是团结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为民办实事的保证;三是正确处理村两委的关系,增进团结;四是在团结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本领。
第一个要点:团结是准确定位谋发展的前提。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直接组织、发动和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为村干部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机遇和条件。我们村干部必须认清肩负的责任,要不断增强为农民服务的观念。树立尊重农民、相信农民、依靠农民的观点。在做工作时要善于与农民交朋友,平等商量,对农民搞好示范引导,不断适应新形势,创新农村工作方法,力促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时代赋予村干部的使命神圣而艰巨。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党委政府千头万绪的“三农”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我们村干部头上去贯彻落实。村干部每天生活在农民中,工作在农民中,面对的都是大量的具体事、繁琐事、烦心事。事情多、报酬低,而且相当一部分村自然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大家在这样的条件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非常辛苦。同时,也应该看到,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与人民农民紧密相联的桥梁和纽带,对村级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民最大的愿望是盼富、求富、致富,顺应农民意愿,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是村干部实践为人民服务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村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团结奋斗,不辱使命,在带领广大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上有所作为。
(2)要明确村干部的工作着力点,找准路子加快发展。
要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必须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有了好的思路,事业就成功了一半。要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出主意,想办法,以农业产业调整和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为中心,努力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一要破除“唯条件论”。
贫困村大多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农民家底薄,条件落后不要紧,最关键的是怕思想落后,如果我们村干部带头在那里怨天尤人,“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农民就更看不到希望。
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首先要团结一班人,保持良好的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不甘落后、锐意进取,敢想敢干。这样,农民就有信心,心里就会觉得有盼头。
二要因地制宜。
加快发展不能凭经验靠想象,不能盲目决策瞎指挥,必须紧紧把握村情,把握市场,重点要吃透村情,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心里清清楚楚,靠水可以利用水、靠山可以走“山”路,一切都要因地制宜,把握本村的问题,结合本村的优势来进行发展。
三要树立“大而特”的思想。
我们村干部常常说“一村一品”,这最早是一个日本人平松守彦提出来的,对村干部同样有借鉴作用,村干部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时一要有特色,二要有规模。有特色才会有优势,有规模才能扩大影响,增加效益,规模越大销路越不成问题。
(3)关键是要带头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村干部只有凡事走在农民前头,发扬优良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才能出权威、出号召力、出凝聚力,干工作才会一呼百应。
一是村干部要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我们村干部叫农民搞这搞那,如果村干部什么都不搞,家里穷得叮当响,说话就没有号召力。所以说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首先要有自己的产业或实业,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这样在经济上才讲得响,大家才会乐意地跟着你干。实践证明,只要村干部团结一致,带头认认真真为村里办实事,就能够把村民凝聚起来,干事业、谋发展。
二是要注重培养、发展和树立大户典型。
农民最朴实,也最现实,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农民为什么不愿意调整?其实不是农民愚昧落后,主要是害怕担风险,心里面没有底。因此,在思想上要树立市场经济就是能人经济,培养一个能人,就能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一个村能人、富人越多,发展进步就越快。特别是要注重培养产业大户。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扶持他们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组织村民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
第二个要点:团结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为民办实事的保证。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民办实事,是村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增进干群关系、提高自身威信的关键所在。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级组织经济有实力,服务有手段,党组织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干群关系就比较融洽。这样的村各项工作就容易开展并且完成得好,修路、改善村庄环境等农民关心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相反,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没有钱给农民办事,干事就向农民伸手,村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就举步维艰。因此,作为村干部必须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要立足挖掘本地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适宜发展的荒地、水面,盘活村级集体现有资产,努力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
二是要善于用服务的方法推进发展。
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农民经常会遇到自身没有能力办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村干部帮助农民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组织党员和能人大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
三是要学会争取和引进项目。
一般贫困村都有些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道路、电力、水利等,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就要学会策划和包装项目,敢于走出去,跑县进市积极争取。既要“会要”,还要“会引”,立足优势资源,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开发。
第三个要点:正确处理村两委的关系,增进团结。
实行村民自治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处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对新形势下巩固农村政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如果村两委班子不能搞好团结,互相拆台,一盘散沙,加快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有的农村已经出台了《村两委会工作规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大会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村级三项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了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建立了新形势下村两委的协调运行机制。
二是发挥村支部书记的作用。
作为村“一把手”的党支部书记,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善于当“班长”,正确处理好与“一班人”的关系:
首先,党支部书记与委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在讨论决定问题时,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委员一样,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一票。书记和委员都应当认真负责行使自己的权利,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事;
党支部书记与委员的职责不同。在处理党支部书记与支委的关系时,主要方面在书记。党支部书记要热情支持委员的工作,当班子成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关心、协助解决;当班子成员在工作中产生矛盾和摩擦时,书记要主动做好疏导工作,交换意见,沟通思想,搞好协调。
党支部书记要带头维护团结,公道正派,不偏听偏信,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和保持村民依法自治,把一班人团结好,形成合力共同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其次,党支部书记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与村委主任的关系。
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农民性自治组织,党支部、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支部书记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既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持好村两委联席会议,又要支持村委会主任依法行使职权,管理村务,使村两委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坦诚相见。
第四个要点:在团结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本领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干部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坚强有力的保证。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农民做好各项工作。因此,提高村干部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优秀村干部,除应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坚持集体领导。
首先,要坚持集体领导制度。
村党支部要减少决策失误,必须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做到凡是支部内部及村里的大事,都要由村党支部和村两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对集体讨论作出的决定,任何干部无权擅自改变。
其次,要坚持村干部分工负责制。
建立村两委会成员工作目标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失职追究。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在集体领导中负有重要责任,要抓好工作督促检查,做好协调、联系工作,但不要包办代替,越俎代疱。
第三,要尊重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
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保证党员干部行使管理党的事务、参与领导的权利。要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充分听取党员农民的意见。坚持党员议事制度,凡是村两委需要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都要让党员先知道,通过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农民的程序,实行民主决策。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使每位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意愿、主张得到充分表达,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要摆正个人位置。
做一名称职的农村干部,必须摆正个人与组织、与集体、与上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三个服从”:
首先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做到“个人服从组织”。
做一名合格的村干部,最起码的一条就是服从组织的决定,接受上级党委政府的教育和领导,而不能自行其是。
其次正确处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做到“少数服从多数”。
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特别注意防止个人包办或个人决定党内和村里的重要问题,一旦村里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全体干部都必须服从。
第三摆正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做到“下级服从上级”。
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各村的具体实
下一页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情况村干部汇报材料
开化县树范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我村的村情介绍
我们村是开化县八个少数民族村之一,距中村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地域面积11.88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317户1117人,其中畲族人口276人,拥有生态公益林3800亩,毛竹1700多亩,名茶300多亩。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前,树范村与不少山区农村一样,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表现在:
(1)经济基础薄弱,村民生活水平较低。由于底子薄、交通闭塞,加之缺乏主导产业,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绝大多数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蔬菜、采摘茶叶和外出务工获取收入,年人均收入仅3500元,远低于中村乡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村集体收入不到2万元,属全县较贫困村。
(2)村民观念落后,业余文化生活贫乏。我们村地处偏僻的山区,长期以来信息闭塞,文化滞后。村民们受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较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村民思想观念落后,留守在家的基本上是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由于受旧的扶贫方式的影响,村民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开拓性,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文娱体育设施和正确的教育引导,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一些村民成天陶醉在赌博里,不少村民虽然有致富的愿望,但苦于缺少技术而无所事事。
(3)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村庄道路弯曲、狭窄,部分路段破损严重,一到雨天就积满泥水;河道被淤泥、沙石堆积,影响河道畅通,生活垃圾及漂浮物严重污染水质,河堤两岸杂草丛生;房屋排列杂乱无序,赤膊墙随处可见;村庄内垃圾倾倒随意,牲畜随地排泄,污水横流;没有可饮用的自来水,村民要走1公里路到小溪中挑水喝,危害村民身体健康;露天茅厕和违章建筑影响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村民怨声载道,我们村干部也十分头痛。(4)管理制度不健全,干部群众积极性不高。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前,我们树范村与不少山区农村一样,存在着村干部情绪低落、群众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少数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问题比较严重。绝大多数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不高,抱着“我种我的田”的想法,致使村子累积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我村新农村建设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市、县统战系统合力共建新农村的帮助支持下,我们村两委重点抓了以下十件实事:
1.抓产业发展,促进增收。一方面抓产业扶持措施。针对我村有发展效益农业的传统,2007年初,统战部领导带领我村干部和部分蚕桑养殖户,前往蚕茧专业村——华埠镇溪东村考察,并指导我村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并逐步建立产业深加工基地,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着手实施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扩大杨梅、吊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力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此外,我村通过“村企结对”这一有效载体,积极争取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我村新农村建设。2006年,经统战部门牵线搭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天童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我村组织农户进行日本品种小黄瓜的栽培种植,共发展订单农产品小黄瓜50亩,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抓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根据我村的传统特点,在村里培育“吃畲家菜,住畲家屋,钓清水鱼”等具有民族特色和田园情趣的旅游发展项目;鼓励村民从事竹木制品深加工业,仅开化县香香木业有限公司就吸纳我村富余劳动力30多名;2007年初新发展了1家竹制品加工企业;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农户做强做大名茶、毛竹等传统产业,规划建设清水鱼、蚕桑养殖、农家乐等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2.抓饮用水建设。由于水塔、管网老化,我们村多数村民自来水不通水,群众只能到离村1里多路的里洪丘小溪中挑水喝,不仅群众 饮用水不方便,而且溪水卫生状况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2007年,我们投资32万元,启动了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实行“一户一表”,全面对网管、水塔进行改造,最终解决全村317户农民的“吃水难”问题。
3.抓留守儿童俱乐部、老年活动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我村借助村口三棵古树的自然优势,将原来废弃的厂房、露天茅厕等进行了整理,建造了一座集留守儿童俱乐部、老年活动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楼和休闲场所,并购置了图书、桌椅、体育器材等。2008年,为改善村里卫生医疗条件,我们积极争取外援,修建了村级甲A级卫生室。
4.抓村庄道路建设。为实施村庄整体规划,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我们将村庄道路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整合农发工程、小流域治理、康庄工程等项目,采取争取上级补助和发动自筹的形式,投资110余万元,完成了村庄主干道建设,实现了村庄道路硬化、亮化、美化、洁化目标。
5.抓村容村貌改善。在市、县统战系统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我村最直观的明显变化就是村容村貌的大变样。新农村建设以来,我村在村庄整治方面下足了力,拆除露天厕所、猪牛栏和违章建筑30余处,新建垃圾分拣场1个,添置垃圾池、桶30只,改造赤膊墙73幢,建绿化带28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21盏,疏导了河流等。此外,我村当前正在实施村庄污水处理工程,建污水处理池2处,工程竣工后,将实现村庄污水达标排放。
6.抓异地脱贫小区建设。2007年,我们村着手实施下山脱贫工程,规划了一期脱贫小区,实行公开招标,对小区的农户建房进行了统一设计、统一要求,村负责小区内亮化、绿化、硬化及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建设,农户全部配套建设了沼气池。去年年底,14户农民实现了异地脱贫,喜迁新居。
7.抓沼气池建设。作为村庄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我们村开展了节能环保的沼气工程建设,通过村党员、干部的典型示 范作用,带动48户村民建造沼气池。沼气池建设既净化了环境,又解决了能源,同时也有利于森林保护,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民心工程。
8.抓畲族特色文化建设。为保护、传承我村畲族民俗文化,2007年初,我们开展了畲族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利用村集体闲置房,修建了畲族民俗文化陈列室,对畲族的渊源、服饰、宗教、歌舞、体育等民俗特色文化及畲族群众生产、生活用具以文字、图片、实物的形式展出。同时,我们邀请了民间艺人教唱畲族山歌,2008年初,我村的畲族山歌被开化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们正积极筹划以畲族民俗特色为主题的农家乐项目,努力使民族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9.抓乡风文明建设。2006年,我们村开展了以“树文明新风,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在家村民开展为期3天的村民素质教育,并开展了全民卫生大扫除,评选“10家卫生示范户,10家好婆媳、10家特色家庭”等,各项活动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人人参与、户户争先。为确保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村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创评领导小组、乡风转变、村容整洁检查小组等机构,制订村规民约、卫生包干、定期检查等制度,加强平时的监督与检查,对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能人能事进行评选及表彰奖励,鼓励群众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
10.抓农民技能培训。大力推进“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家政服务、生产操作技能等培训,着力培养一代新型农民,共350余人次参加了各类培训,一部分村民实现了外出就业。
以上十件实事的顺利开展,都是在市、县统战系统的指导、支持、帮助下,有的是直接组织参与下推进的。他们为我村新农村建设出思路、制规划、定措施、助资金、供信息、送技术,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三、这些工作做了后带来新变化
通过两年多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树范村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迈进,树范村从原先一个欠发达乡镇中的中下游落后村,转变为县、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和收获。
1.生产发展的路子拓宽了、农民增收步子变快了。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起点高、速度快,村民信心足,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有所改变,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收入稳步提高。2008年,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余元,人均纯收入也达到4965元,比2005年时足足增加了1500元。全村现有名茶400多亩、毛竹、2100多亩,部分村民成为了名茶、蚕桑种养大户;已连片发展桑园100亩,并决心以此为基础,做强做大;村办木制品企业初具规模,并已迈上竹木制品深加工之路;清水鱼、蛋鸡等养殖业将作为我村的新兴产业。
2.乡风民风根本转变,村民自身素质显著提高。在统战部指导下开展的“树文明新风,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我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如结合农村传统节日,开展村民“大扫除日”活动,组织在家的村民进行卫生大扫除,提高村民的保洁意识,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开展“三十佳”评比活动,调动了村民争当先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统战干部在工作中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也促进了当地民风的转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2006,树范村被市委、市政府评定为“市级文明村”。
3.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新农村建设以来,我们先后完成了农民休闲场所、赤膊墙改造、沼气池,饮用水、防洪堤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仅切实解决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难题,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了当地优良的人居生态环境,同时为今后更好地开发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创造了条件。
4、村两委战斗力明显提升,党支部凝聚力明显增强。由于长期来村里面貌没什么变化,村干部在村民中也平平淡淡,无事相求,可有可无,村干部对当初要建设新农村也不敢有什么期望。当初,市委 统战部将我村列为“浓乡情、促发展、合力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联系村,并带领市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到我村联系结对时,村党员、干部对市、县统战系统联系我村能否取得成效也心存疑虑,认为统战部门属于“清水衙门”,与交通、财政等强势部门相比,经济实力非常有限。但在两年多来实践中,市、县两级统战系统 “合力共建”,不图形式、不事张扬、不做表面文章,整合资源,发挥各联系单位的优势,引导统战系统资源,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我村的新农村建设,如县民宗局积极协调、具体指导树范村建设;工商联帮助联系点进行经济发展规划的设计,通过包装项目,开展村企对接;侨联发挥海外联系广的优势,引进公益性捐赠;民主党派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开展送医、送技术下村等活动;市、县统战系统还帮助联系协调市县国土、水利、交通、规建、团委、妇联等部门及海外资源参与项目包装、建设。在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下,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许多村民常说“两个没想到”,即:没想到两年来村建设有如此大的变化;没想到统战系统有如此大的能耐。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村的新农村建设迈开了大步、开了个好头,但任务仍然很重,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仍是重要任务。
今年年初,在县委统战部的帮助下,我们村两位确定了今年6项重点工作:
1、发展清水鱼养殖业,以此作为我们树范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征地10亩,发展20口清水鱼塘,目前已经进行了动员,现在正着手进行土地流转工作。此外,我们还计划通过土地、山林流转,发展6户名茶种植大户,3户果树种植大户,通过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力气发展我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规划“共建小区”二期工程。按照新区规划,我们准备在明年动工建设“共建小区”二期工程,今年工作重点就是抓好前期的规划、动员工作。
3、里洪丘康庄工程。工程全长2.7公里,投资75万元,目前工程进入测量、预算阶段,计划今年10月动工。
4、岭后、姜吉自然村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工程全长700米,总投资35万元,目前道路已拓宽,今年8-9月份着手浇筑。
5、结合农民素质工程和县特色文化村创建工作,举办一期民族歌舞培训班,在现有场地上建成村级文化室,时间安排在9-10月。
6、开展村级卫生室建设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海联新农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初步达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
今后,我们将在市、县统战系统的指导下,依靠广大村民群众,沿着“合力共建”的路子继续走下去。我们相信,我们树范村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能迈上新台阶,树范的明天会更美好!
开化县树范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
2009年6月2日
第三篇:推进新农村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村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
农村建设
一、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迅速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若照搬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对于脆弱的农村环境和退化的农村生态将是灾难性的打击,势必造成永久性不可恢复的环境和生态灾难。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目标就是建立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农村,实现农村的生态文明,达到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实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些目标应体现以人为本,切实使农民得到实惠,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成败。
二、新溪乡概况
新溪乡位于新余市渝水区最东部,与新干、樟树、西地隔河相望,辖区总面积46.34平方公里,总人口15272人,辖泗溪村、城头村、明星村、复兴村、西江村、后溪村、珠坑村、均溪村、稍凌村、龙尾洲村、楼下村13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113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6689亩(其中水田24132亩,旱地2908亩),水面面积18977亩,山地21780亩,其中湿地松13000亩,松林1500亩,油茶1500亩,果园3950亩。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已逐渐树立起整个新溪乡工农业优势特色品牌。新溪的优质稻米,三元杂交猪,土鸡、柑、红桔、新余蜜桔、萝卜、板鸭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产品供不应求。
新溪乡自然优越,物产丰富。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极短,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近50%。渝水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7℃,7月份是全年最热时期,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高气温40.0℃。1月份是全年最冷时期,月平均气温5.4℃,极端最低气温-7.2℃。由此可知,气温的日年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即一种最高值出现在14时至15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
年中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新跨跃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一是发展支柱产业。该镇适宜食用菌的栽培,经过3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开拓进取,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食用菌正朝着产品的质量化、生产的标准化、品种的多样化、销售的市场化发展。目前,新溪乡主要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六大产业链:一是以种植业、养殖业、销售业为纽带的立体农业开发产业链;二是以后溪千亩油茶,稍菱、均溪、珠坑三村委千亩莲藕为龙头,发展高效种植为纽带的种植业产业链。三是以精制米厂为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优质大米的加工和销售,形成优质稻生产订单农业产业链。四是发展以农副产品购销公司为纽带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点向外扩展和延伸的销售产业链。五是发展以砂轮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纽带的个体私营经济产业链。六是发展以优质 柑、新余蜜桔为龙头的果业和生产销售产业链。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食品加工、磨具制造具有较大优势,全乡有工业企业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初步形成了以新余市砂轮厂、新溪磨料厂为骨干的磨料磨具制造,以新余市龙珠米业有限公司、新溪粮油加工厂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以新渝泗溪南风酒厂为代表的酒业酿造等产业集群。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6885万元,比2005年增加1065万元,年均增幅8.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实现销售收入3313万元,比2005年增加2204万元,年均增幅80%。
(二)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在构建和谐新溪实践中,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关键环节,从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起,走构建和谐、善待百姓之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经费,通过乡财政配套,着力抓好“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寻常百姓。出资150万元,兴建新溪小学综合楼,开设了阅览室、活动室、盖设了食堂,新建了水塔和无公害厕所;出资100万元完成了以江仔口为重点的3座排涝机组改造与更新; 出资200万元在新溪乡周公山兴建了一所占地面积30亩,两栋两层主体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环境舒适优美集养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敬老院;出资32万元对集镇进行“三位一体改造”将旧街换新颜;出资20万元完成了农贸市场顶棚翻新。
为了给新溪的经济发展提供一条致富之路,乡党委、政府两年共融资900万元,先后拓宽改造了珠城公路(珠坑至城头)拣龙公路(拣家坊至龙尾洲)等二条主干道国债路建
设,累计完成村水泥路建设45.5公里,是有史以来“村村通”公路建设投入最大、建设里程最长的一个时期。目前全乡已通水泥路的自然村有56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面率达到了100%,总投资约700万元的珠易二级公路2007年底正式开工建设,逐步构成了乡内循环交通圈。为了提高水利服务农业,造福百姓的水平,两年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900万元,完成了袁河南堤新屋下险段、内江南堤均溪段两处共1550米堤圩除险加固,新建山塘水库4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座,改造中低产田2800亩,农业抗灾除灾能力不断增强。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年来新溪乡按照“抓住工作重点,以点带面,适当奖励帮扶,村民自主运作”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乡13个试点自然村354户村民不仅自家的房屋装饰一新,而且房前屋后进行了硬化。同时乡党政班子想方设法筹集了20万元作为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此举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大搞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全乡11个行政村根据各自的特点,纷纷争报试点自然村,目前已申报了13个,其中省级试点村9个,市级试点村 4 个,新农村建设可谓全面开花,初具规模。
(三)围绕“规范运作、管理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抓好班子的组织建设,以一公两强为标准,建设群众信任好班子。所谓一公两强,就是有公心,两强是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这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标准,贯穿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从逐步建立起来一个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群众信任的好班子。二是组织各村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学美岭,创五好”活动,采取指定1名党员科级领导挂钩,安排1名党务干部业务指导、确定1个以上培育项目,落实1笔以上专项经费等措施深化示范村培育工作、努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三是健全完善村级“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及村务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行为,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
(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贯彻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乡党委、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兴建了中学综合楼,新溪小学学生公寓,均溪小学教学楼等一大批基础教育配套设施;投入资金130万元对新溪中学实行校园建设,美化了教学环
境、改造了中学厨房、兴建了学生澡堂,分别为新溪中学,新溪小学安装锅炉各1台;为全乡10个村级小学添置了办公设施,有效地改善了全乡师生生活和学习条件。
三对新溪乡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制定规划。要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广大乡、村干部群众增强规划、意识建设新农村,应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探索适合当地农民生活特点的建设模式,而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建新村或村容村貌的改造,没有规划的建设就是乱建设。要因地制宜编制详规,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管理的作用,配齐配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站人员,加强规划建设方面的执法监督力度。
2、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要根据本县、本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注重挖掘和延续城乡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等特色资源,突出城郊的村落、规划建设应与将乐文明古县、旅游县城、杨时故里等个性特征、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重点乡镇的大街的规划建设,应提升较高的档次和品位。乡村农民的住房建筑应规划出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有利于村容村貌整治和管理的附属房、院子。
3、解决重点问题,创新审批机制,当前应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实施以村容村貌整治、清理村内闲置的宅基地乱搭乱建的现象,加大投入,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沟渠)净化、垃圾处理,环境美化为重点,解决好农村的公共事业的设施建设。要创新建设土地审批机制、提高新村规划建设办证效率,建立地籍资料档案,妥善解决农民建房“一户一定”,落实好简化住宅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和住房规划设计费用优惠等政策。
4强化农村整治,建设宜居环境。结合“家园清洁行动”和“小康环保行动”的开展,全面实行改水、改厕、改路、改灶和改圈,彻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头堆和粪堆,对大街小巷、居民庭院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完成村级人饮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问题,精心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客运和广电“村村通”工程。
5培育新型农民,提高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设新农村,抓好教育是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以被列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县为契机,以农村科技文化园为主阵地,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科技文化水平,把有一定科技文化基础的农村种养大户,培养农村科技创新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骨干力量,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三是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四是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通过机制创新,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发展。五是实施农民教育引导工程。要切实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村民以正确的观点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执行政策;加强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奠定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加强科普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破除迷信、远离邪教、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农村居民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6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广泛征求和吸纳村民和基层干部的意见,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和村民大会等形式,请村民为建设规划出谋划策,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使规划更贴近实际、切合民意;规划初稿完成后,要召开村民大会经2/3以上的户主同意认可后,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定。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在规划村庄的空间调整上,更要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对于那些农民群众总体富裕程度确实较高、且旧村改造的意愿非常强烈的村庄,应鼓励其在高水平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拆旧建新进行整体改造;对于大多数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村庄,切忌不切实际和不顾群众意愿的大拆大建,不搞“劳民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尊重农民意愿,把立足点放在环境整治和局部改造上,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综上所述,新溪乡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组长:王兵兵2008101308
成员:刘婷2008101276陈艳茹2008101277邓钟梅2008101286
第四篇:建设新农村村干部是关键
建设新农村增收致富是基础
农历正月十五,伴着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来到容城县北部的城子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旁,一排排白色的大棚一望无际,天气虽然依然寒冷,但吃完早饭的种植户们已经开始施肥、翻地,为移栽西瓜苗做准备。
城子村有3000多人口,全村3447亩耕地,瓜菜大棚面积达到3100亩,村民个个都成了瓜菜种植的行家里手,2011年人均收入12000多元。依靠瓜菜种植,城子村由十年前的穷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瓜菜种植专业村、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
谈到村子的变化,市人大代表的村支书刘建乐说:“村干部只有让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好项目,农村才会有新变化,建设新农村,增收致富是基础。”
为带领村民致富,2000年,身为建筑公司老板的刘建乐为村民引进了大棚葫芦嫁接西瓜项目。为消除乡亲们的后顾之忧,村“两委”成员带头种植,并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如今该村的大棚采用瓜菜间种的模式,集中采摘,统一销售,一个大棚的纯收入达到7万余元。“因为大棚管理时间相对集中,到忙时,村民们自发的结成互助组,建棚、整地、施肥、栽苗、采收统一行动、分工合作,大棚经济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增加了村民们的感情,让家庭变得和睦,村风和谐,乡亲们就把大棚亲切的称为“互助棚。”谈到让人们富起来蔬菜大棚刘建乐说。
生活富裕了,村内环境就要有新变化。为了改善村内环境,村里硬化了包括田间地头的所有道路,成立了村内保洁服务队,建立了农村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前柴草乱堆、粪便遍地的现象再也看不见了,真正有了新农村的样子。
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2010年,村委会建起了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和健身器材齐全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春节农闲时,村里的人们有的到农家书屋读书,有的到活动中心打球、下棋、扭秧歌,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近几年,随着新农合、新农保和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推进,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农民们幸福感越来越强。
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按村民们说法:没有村支部的带头,就没有城子村的大棚西瓜,没有党员干部们的多年扶持,就没有城子村今天的新面貌。
第五篇: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从农村环境出发
撰稿人:蔡智 单位:治河渡镇乡镇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政策开始向农村倾斜,如农业现代化的提出,及新农村建设方案的推行。无论是农业现代化还是新农村建设,都旨在发展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
然而,经济发展向来被看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往日几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开始受到冲击。环境恶化问题开始在广大的农村蔓延,逐渐成为了困扰农村发展问题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对于消除贫困、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均有重要作用。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长期制约着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环境基础设施具有规模小与分散、实用技术缺乏、运行成本高、回报少、基础条件差、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无法吸引外来资金进驻,因此,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集体投入 和农民自身筹资和以工代资。然而,中国所有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由于资金不足,集体作用弱化,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也面临着严重的维护缺乏、运行不足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
(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我国每年产生约1.8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多为简单堆放,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以及农民主体自身的局限性,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地区的田头、路旁、水边以及干涸的河道均成了天然垃圾箱。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不仅侵占了农村的大量土地,而且还会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在雨季,农药、化肥残留物等有害成分随垃圾渗入环境,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加之,农村基本上没有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条件和设施,致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越来越糟糕。
(三)耕地数量减少,土壤恶化
在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工业、企业在农村圈地建厂的现象普遍增加,而农村的圈地多为占用耕地开设工厂,由此导致农村耕地数量剧减。在耕地数量下降的同时,我国耕地质量也在下降。长期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土壤矿化,秸秆还田率低,植物吸收的土壤养分不能还田,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战略安全。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非降解性农膜的大面积使用等严重污染着土壤。
(四)农村水资源缺乏保障
我国水资源存在时空不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近年气候变化无常,降雨量递减,干旱加剧,如今年我国南方遭受百年难遇的干旱,地表干裂严重,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缺水问题凸显。
在政策的推动下,许多企业开始涌入农村,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盲目引进外资而忽视污染问题,对进驻企业缺乏严格的污染制约,导致许多重度污染企业进驻农村,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有增无减,在工农业的双重污染下,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农村现有浅水井和水窖问题突出,它们或紧邻污染源,或受工业废水污染,卫生条件非常差,大量水井周围10米以内,有厕所、粪坑、牲畜圈和污水沟等污染源。由于农村饮用水多数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水污染问题给饮用水水质和水量带来了双重威胁,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
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提供资金扶持
农村建设中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加强政策引导,确保在发展的过程中 “有人干事、有经费作保障、有制度来约束”,因此,要求建立和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建设的引导机制,理顺农村环境管理的关系,明确职能,强化农村管理,让管理与建 设同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提前规划的战略举措。在招商引资方面,地方政府要遵循以“环境保护为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进低耗能、低污染的朝阳产业。同时,通过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科技政策和政绩考核机制,对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行为进行引导,对环境友好的实践加以扶持和鼓励。
农村环境建设最核心问题是资金。国家必须调整财政支出,建立支持性和保障性投入并举,形成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联动机制、社会资本的引导机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财政、集体、农民和社会力量共同帮扶的资金长效机制。
(二)改进垃圾处理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利用效率低,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尚未形成。因此,从源头抓起,建立垃圾分类集中处理机制,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要制订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管理制度。以乡镇、村庄为单位制订环境保护村规民约,指导村镇因地制宜地进行垃圾处理,尽可能在本区域内消纳本地垃圾。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乡镇和村庄建立生活垃圾堆放点,集中处理。县域内的乡镇垃圾处理场要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要在合适的地点建立区域性垃圾填埋场,对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处理。二要实现垃圾就地分类。建议尽快在乡镇建立完善的环保队伍,为农村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收集车、垃圾桶等,做到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生态处理、综合利用,实现大部分垃圾就地消化不出村。
(三)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始终是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农村环境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加大对环境保护意识与理念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民错误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提升当地民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使农村环保宣传教育进入学校、社区、家庭,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四)防治污染,保护水源
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的治本之策。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第一,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水源涵养。第二,大力防治工业污染。要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第三,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第四,抓紧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第四,加强对有机农药和生物废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减少农药、化肥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可降解农用地膜或其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