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观的认识与论述

时间:2019-05-13 15:1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权力观的认识与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权力观的认识与论述》。

第一篇:权力观的认识与论述

权力观的认识与论述

江泽民同志在总结中外历史上国家兴衰、政权更替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曾深刻指出:权力观正确与否,决定政权存亡和事业的成败,这是历史兴亡的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正确的权力观的重要性

权力观是领导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权力观上,同时权力观又影响着领导者的权力行为。领导者只有在权力观上定位准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才能真正的做到为党、为人民掌权、用权。

正确的权力观直接关系到党的机体的健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保证权力廉洁、预防腐败的迫切需要 事实证明,一个领导者如果在权力观上出现偏差,把权力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就必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把权力变成中饱私囊的手段。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迫切要求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也体现在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上。在一定意义上,要执好政,就要用好权,也就要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这一切都要以正确的权力观为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树立正确权力观之间这种密切的内在联系,要求我们党必须把领导者队伍管理好、建设好。最根本的是要把他们的思想政治基础打牢、思想政治防线筑严,牢固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必须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掌权为什么、用权做什么。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权力属于谁,掌权为了谁。毛泽东有句名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从权力主体和客体统一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既是国家权力的主人,又是国家权力服务和受益的对象。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各级领导者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这就决定了各种权力归根到底归属于人民,我们党和各级领导干部永远是人民群众掌握行使权力的代表者、引导者和服务者。

从权力的宗旨和目的看,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把它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从权力的运行过程看,必须始终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和制约,这是我们权力的性质和归属所决定的。古今中外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最终必然腐化变质,直至丧失殆尽。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和制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讲都有其逻辑的必然性。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权力观的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解决不好,权力观就会出现偏差,也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者的权力行为需要价值选择,这就是权力价值选择,是权力观上的价值定位。领导者只有在权力观上定位准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真正为人民掌权用权。为此每一个领导者都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焦裕禄、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勤政为民,无私奉献,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接受权力监督

恩格斯说过: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必须防止领导干

部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权力监督则是防止这种权力腐化的有效手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大量事实证明权力监督是权力运行的可靠保证。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党内和社会监督机制,才能有效的防止利用权力违法现象的发生。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权力的监督的措施不得力正是导致以权谋私等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并且权力监督也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是防止权力腐化和权力衰落的有力保证,是提高领导者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责起来才不会人亡政息。

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群众观点是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领导者掌握着权力,而权力首先是一种责任。掌握权力就意味着对人民负有某种责任,就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多数领导者能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但是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问题上并不是所有的领导者都是清醒的。为此,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必须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

我们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负党与人民的重托,为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真正做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第二篇:政绩观的认识与论述

政绩观的认识与论述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人民公仆,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要使群众认可”。“为民书记”郑培民的这些质朴语言,是对创造政绩为了谁这一问题的最好诠释。

追求政绩的几个误区:

一、重近轻远。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

二、重表轻里。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够重视。

三、重虚轻实。不靠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而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四、重显轻潜。热衷于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的工作。

五、重硬轻软。喜欢追求硬指标,轻视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较少顾及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八、重投入轻收益。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胡锦涛同志关于政绩观的有关论述

○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1

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衡量的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一,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所以,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经济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只有国内生产总值才是实实在在的“硬”东西,其他都是软的,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视为追求政绩的唯一指标,结果导致有增长无发展,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眼睛只盯着国内生产总值,一切围绕国内生产总值来创造政绩,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政绩只能是片面的、错误的。只有树立大局观念,善于在全局上谋划发展,把自己分管的工作纳入全局中来思考和部署,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

第二,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如果只管局部不管全局,只管城市不管农村,只管经济不管社会,只管人的眼前利益不管自然生态,即使某一方面的政绩暂时“上”去了,最后还是会掉下来,而且往往得不偿失、贻害无穷,这样的政绩观能说是正确的吗?只有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解决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才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三,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看是否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能否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从现实来看,只有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

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这样创造的政绩才是可靠的,才不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既经受得住现实的检验,又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

第四,政绩观正确与否,归根到底要看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是否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每个领导干部,无论自己感觉为一地或一部门作了多少贡献,无论这些政绩在汇报材料上写得如何辉煌、在各种会议上讲得如何动听,最终都要用人民群众的评价这个最科学、最公正、最无私的“天平”称量,都要看是否抓住了执政为民这一“总开关”。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如何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首先,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俗话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可圈可点的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离开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味地想着自己出风头、争彩头,风光体面,就不是创造政绩而是“做秀”了。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以及教育、医疗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政绩。

其次,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来创造政绩。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念;摒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观念,树立全局协调发展的观念;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观念,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再次,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事实表明,贪图安逸、养尊处优创不了佳绩,心浮气躁、急

功近利出不了实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成不了真绩。唯有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科学把握本地区本单位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少一些浮夸攀比,少一些迎来送往,多深入些实际,多体察些民情,真正思考和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同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最后,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考评量政绩。俗话说,政声人去后。考评干部政绩,既要看任内做了些什么,更要看走后留了些什么。由于工作环境和基础条件不同,在衡量政绩时应充分考虑岗位差异和区位差异,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的政绩,鼓励干部打好基础、练好内功。考核班子和干部,既重视“硬件”,更重视“软件”;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尽量把一些潜性成效转化为显性指标,充分重视那些不能用数字反映的成绩。

实践证明:“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也是我们衡量干部的最终标准。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

第三篇:对坚持正确的权力观的认识

对坚持正确的权力观的认识

——参加权力观大讨论活动学习的心得体会

区水产服务中心万建业

权力是历史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着截然不同的权力观。从广义上来看权力集中表现为国家政权,是国家政治的核心和灵魂;从狭义上讲,权力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及个人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责的支配力量,表现为领导者所具有的一定职权。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支配力量。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权力,没有权力,领导工作就无从谈起。

权力观决定着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领导干部对权力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对待权力的态度不同,运用权力的目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权力观,是迄今为止唯一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为了区委作出了重大决策,全区开展权力观大讨论。通过学习,个人认识到坚持正确权力观的极端重要性,有几点体会如下:

一、权力的主体与客体

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越多,责任越大。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见,人民是权力的主体,是权力的委托者,党员、干部是权力的受托者;权力的客体是造福于民,为民造福是行使权力的根本目的。党的干部掌权的目的是借用权力这个工具,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因此,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是党员干部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对人民的恩赐。如果把人民的权力归为己有,用人民

给予的权力去损害人民利益,人民完全可以取消他使用人民权力的资格。剥削阶级的权势欲、升官欲是十分危险的腐蚀剂,它诱发以权谋私、助长个人野心,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为公奉献还是为私索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权力观及其不同的使用权力的目的。服从人民的选择和党组织的安排,是共产党员对待权力的基本态度。党员干部在权力面前应有的态度是:要从党和人民的需要来决定个人对权力的取舍,一切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退。正确行使权力的标志是让人民满意。

二、用权的正确与错误

权力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中国封建君主推崇君权神授权力观,认为皇帝是“天之骄子”,皇帝具有至高无尚的权力,是人民群众天然的主宰,封建社会升官发财是正理;中世纪欧洲封建主推崇神权力观,认为权力来自神的赐予,封建贵族代表神和上帝统治人民;资产阶级信奉金钱权力观,认为资本和金钱具有无穷的“魔力”。最近中东和北非的一些国家政治动荡和政权更替,用事实证明权力用于私欲膨胀而失道寡助。我国少数党员干部乱用权力,失权落马,不仅影响了党和政府和形象,更为人民群众所不耻。当前有几种错误权力观,突出表现为把权力作为获利的工具,以权谋私;利用权力专断独行,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利用职权讲享受,讲排场等等。

是否认为权力来自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一切剥削阶级权力观的分水岭。毛泽东说:“为什么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首先在于人民群众既是共产党打天下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深厚基础和依靠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共产党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就不能执政掌权;其次在于领导干部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代表人民群众执政掌

权。”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精辟表述。

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从唯物史观的高度科学揭示了权力的来源、权力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权力的构成与运行机制、权力的功能,为共产党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则始终认为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因而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否正确地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政权兴衰的根本性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教育,多次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极端重要性。

三、权力的责任与监督

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这是党员干部权力运行中的铁律。权力是领导者拥有的职责权限,职务是职权的组织细胞,是权力的岗位设置,责任是行使职权应尽的职责,是权力行为的内在动力和要求。有职就有权,有权就有责。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只有当领导干部视权力为一种责任时,才会珍惜、慎用权力,才能不误用、滥用权力。官僚主义者缺乏权力的责任意识,把权力当成个人囊中之物和谋私工具,漠视群众利益,避责任而不及,完全背离了权力的本质。克服官僚主义,铲除权力腐败的祸根,就要在强化权力责任上下功夫,围绕权力的责任建立严格的越权渎职、滥用职权的责任追究和惩处制度,形成公正、透明、高效的执政用权体制,使领导干部能够真正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党是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的决策者、制定者,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是权力运作的行为指南和准则。向党负责,最主要的是在掌权用权中讲政治、讲原则、讲纪律,把权力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任务上。要把贯彻党的政策措施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越轨、不出格。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

权力作为一种调整、支配社会各种关系和财富资源的力量,其运作必然给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造成实际影响,这种影响能否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统一,是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对当前负责,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尽职尽责地干出实在的政绩:为官一任,兴一番事业,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多谋爱民、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便民之事。长远是当前的延续,立足当前不能忽视长远,更不能以损害长远来实现当前。对长远负责,就是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做不切实际而又妨碍发展的事情。领导干部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不受制约的权力是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腐败。制约权力一方面需要自律。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自律意识,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和从政道德修养,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严以律己,率先垂范,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一方面需要它律。有效的监督权力既能够维护权力的尊严,又能够使

领导干部不拒绝、不逃避、不远离监督。权力的监督必须依靠人民,动员全社会力量,拓宽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式;权力的监督依靠制度,有了制度才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权力的监督依靠法律,有了法律才有监督的强制性和威慑力。

四、权力对干部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认为,权力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因此,我们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在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都要树立与人民要求相一致的科学权力观,使我们手中的权力永不变质。

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坚持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点。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安全和富强服务,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安宁服务。剖析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权力观上出现了问题。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最终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因此,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使人成为“清官”,为人称道。也可使人成为“贪官”,为人不耻。领导干部要想把握好这个界线,就要靠律己来时刻敲响警钟。

古语云:“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到两袖清风,清正严明,就必须要筑牢律己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苦乐观、荣辱观,不仅仅在工作圈,还要在生活圈、社交圈及亲属圈都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自己。做到“自重”——时刻想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珍重;做到“自警”——时刻想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周围布满了“陷阱”,要处处

把握好道德、纪律、法律这三道防线;做到“自省”——要贵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缺点,敢于挑战缺陷;做到“自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永葆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更要在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做到“慎独”——在没有组织监督独处时能够洁身自爱,力戒贪欲,淡泊名利;“慎微”——从细微处做起,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慎终如始”——要从始到终全过程都一以贯之,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古人讲,修身、治家、平天下。没有一个廉洁的家庭,很难有一个廉洁的领导干部。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从严治家,管好家属子女,防止他们利用自身的权力和影响谋取私利。

作为领导干部,要强化监督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监督,把监督作为一种信任、一种爱护、一种净化,坚决克服“不让监督”、“权威受损”的心态。领导班子要切实负起监督的责任,在班子成员之间形成讲党性、讲原则的同志关系,该提醒的及时提醒,该批评的及时批评,该制止的及时制止,绝不能一团和气,息事宁人,回避和掩盖矛盾。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防止权力无为、滥用和私用。要针对容易出现滥用权力的薄弱环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这是防止以权谋私的根本举措。要增强法制意识,依法行政,克服各种以唯意志论为特征的“长官意志”,保证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第四篇:对树立正确权力观的认识

对树立正确权力观的认识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对于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作了精辟的论述,抓住了执政党如何巩固执政地位的要害问题,对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甚至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深刻认识权力观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对权力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结合这次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的“强化党的意识,正确行使权力”主题教育,就领导干部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谈谈几点认识。

首先,要认清我们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还是某个利益集团、利益阶层赐予的,还是自己谋取的。对此,要有清醒的、正确的认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一切权力都是来自人民,要牢固树立权力人民性的观念。“权力人民给,用来为人民”,任何一级领导干部,不管是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还是由上级委任的,都是受人民的委托和授权,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和工具。领导干部要理解和实践权力的人民性,就必须把为公为民作为自己最高行为准则,从人民群众的期望出发,从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出发,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和责任感,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都绝不以权谋私,侵犯群众的利益。无数事实证明,我们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谁要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谁就会身败名裂,被人民所唾弃。

其次,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力?

领导干部是把手中的权力用来为党和人民谋取利益,还是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个人的特权,用来为某一特殊利益集团服务或为个人捞得好处。江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保证人民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每个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对人民负责的观念,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

立党为公、掌权为民,切实增强公仆意识,自觉树立正确的“官”念。“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把掌权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奉献”的观念,要和别人“不比职务,比奉献;不比权力,比能力”,力争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真正扎入基层,深入一线,沉到群众当中,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同人民群众形成“鱼水关系”、“血肉关系”,而不能弄成“油水关系”,更不能搞成“水火关系”。要脚踏实地,懂民情,合民意,摸着老百姓的脉搏干实事。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创新巧干,而决不能照抄照搬、阳奉阴违地干,不能哗众取宠、投机取巧地干,更不能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和强迫命令、违反科学地干,要勤奋从政,做艰苦创业的开拓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考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真正做到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第三,对手中的权力如何看待?

领导干部是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一种责任,还是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与监督于不顾,滥用权力,胡作非为。领导干部对权力本质的认识如何,直接决定了他对自身地位的认识,决定了他对各种利益的态度。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一份权力,一份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干部不管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领导干部需要树立什么样的责任意识,毛泽东同志讲得非常明白,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领导干部有了这样的责任观念,就会在思想上、言论上、行动上、决策上充满责任感,就会以忠于职守,夜以继日的工作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建功立业。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为党工作视为终身的责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的义务。

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断提高自己。形势任务的变化对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务提升,权力大了,并不意味着个

人能力素质的提高,而往往是干部自身素质的增长不能迅速适应形势的变化,即使一时适应,但不会永远适应。因此,必须把不断提高自己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和第一位的责任。二是不要因为职位高了、权力大了,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级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自觉抵御名利、金钱、美色的诱惑,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三是不负重托,努力争创一流业绩。权力是地位,更是责任。责任越重,自身压力应该越大,要时刻感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可有任何懈怠和放松,要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的强烈责任感,殚精竭虑地为党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无愧于时代的重托,无愧于共产党人的称号。

正确权力观的树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有矛盾、有反复、有痛苦、有挫折,即使树立了正确的无产阶级权力观,由于环境的变化,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不断侵蚀,也会面临新的考验。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论述,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有了权,用好权,一定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第五篇:论述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论述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且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思想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人的正确思想、科学认识都是由于实践的需要,并且在实践中产生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成为认识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直接动力,人的认识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不断发展的。实践还不断地给人们提出新的课题;实践创造出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使认识的发展成为可能,使人们能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认识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实践也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自觉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又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表现在:

认识对实践有导向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着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的实践才能充分发挥人对世界的能动的改造作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认识对实践的导向、预测、促进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认识有相对独立性认识是主体以观念的形式把握客体的活动。认识遵循着自己特有的逻辑和规律。由于认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可以与实践同步进行,也可以不同步进行,这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的体现。

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知与行、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只有正确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知与行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从事实践活动。

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性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论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4.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使认识物化、对象化,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从认识的角度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般性的东西,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个别的、具体的事情。一般与个别、理论与实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从实际出发,把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要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同主体需要相结合,形成合理的实践观念。理论向实践转化,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事物,以满足人的需要。

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付诸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要使理论为群众所认同,必须采取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坚持理论创新。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科学实践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创新”的内涵:客观世界是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社会实践也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此,人的认识也应该是发展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和认识反复性及无限性的统一的原理是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人类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与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群众,一切要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才能高效健康的进行下去。

王本海 2010041316

2011年10月24日

下载权力观的认识与论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权力观的认识与论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权力观心得体会

    树 立 正 确 权 力 观 (韶关市港行所 梁艳) 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基本看法或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权力问题上的集中反映。胡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

    权力观心得体会(模版)

    权力观心得体会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我们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对领导干部能否正......

    权力观心得体会

    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我们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的执政环境的深刻......

    警察权力观

    当前,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作为特殊群体的人民警察,在国家正处于经济转轨、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不同意识形态、东西方文化及各种思潮的碰撞、冲击......

    职业道德和权力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遵守职业道德 (摘要: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事业观主要是关于事业方向和事......

    名词解释与论述

    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

    权力观教育心得体会

    权力观教育心得体会太中银房建供热车间——许刚通过学习路局《关于对客车防滑器等重要配件采购违规违纪有关问题处理的通报》,给我本人上了一堂意义深刻的廉政教育课,其中涉及......

    权力观教育演讲稿

    懂得感恩学会奉献翩跹春风舞,盎然春之魂。承载着新洲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精神引擎”重任“权力观主题教育”活动的画卷正在新洲大地上缓缓展开,面对未来,我们正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