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大学生村官做实“三项工作”全面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5篇)

时间:2019-05-13 15:3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射阳县大学生村官做实“三项工作”全面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射阳县大学生村官做实“三项工作”全面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第一篇:射阳县大学生村官做实“三项工作”全面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射阳县大学生村官做实“三项”工作

全面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射阳县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勇于开拓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做实“三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打造村官文化队伍。组建了大学生村官巡回汇报演出报告团,利用自身文艺特长与工作实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戏曲、歌唱等形式,自编自演自导,在全县镇、村开展巡回汇报演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截止目前,大学生村官们已在各镇、社区、村(居)表演了20余场,为近万名群众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演出。

二是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利用节假日时间,到社区、企业、单位等开展“图书一日捐”活动,共筹集各种书籍近万本,充实了各村(居)农家书屋,引导群众读书学习好习惯;以多种形式开展五好家庭、和谐村组、尊老爱幼户等评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载体;为满足镇(区)中心村居民文化活动需求,大学生村官共建立10个“百姓舞台”,免费提供音响、茶水等,为群众提供早晨晨练、夜间跳舞的良好场所,丰富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夯实了农村文化阵地。

三是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利用远程教育网,定期为农民收集有价值的涉农政策法规、种养先进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组织各类农业技能培训班80余批次,发放农技宣传单2万多份,受惠群众达3万人;共建立了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近千名农户加入,为每户每年平均增收约5000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月活动,借助广播电视节目、文艺下乡等多种载体,以生动的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倡导以和为贵的精神,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树立农村和谐新风。(中共射阳县委组织部)

第二篇:浅论新农村文化建设下大学生村官作用机制

浅论新农村文化建设下大学生村官作用机制

摘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大学生村官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及智力保障,围绕农村文化建设,探析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大学生村官”制度,从操作层面上讲,就是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并派驻到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任职的一项制度安排。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走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新农村,大学生村官,和谐社会

1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背景及意义

国家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推出了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村官”的振兴和拉动农村发展政策,这一政策正是顺应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09年1月,中央1号文件重申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学生村官已经有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这些重大决策及现实表现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村官工作,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走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但是,当前我国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流动和转移。由此出现了人才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几乎成为人才“洼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当代的大学生学有所长,他们一方面能够在技术、信息、教育、卫生等方面为农村发展提供最现实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广大农村寻求到发挥自己才干和智慧的舞台。但是完全靠市场驱动,农村似乎又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通过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搭建通向农村的人才桥梁,在为农村输入管理型人才的同时,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奇缺的问题,这不仅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新路,而且对缓解我国人才结构性矛盾,优化城乡人才配置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利于开辟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的不断递增,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递增,2008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已从2003年的212万猛增至559万,而实际需要就业大学生(即历年未就业人数累计)人数更达到703万,2009年高校计划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19万,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将更加增大。不仅如此,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将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锐减。同时,在全国1.4亿外出农民工中有2000万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这一系列复杂因素胶合在一起,都将相互挤占经济发展所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有限就业机会和市场。“大学生村官”制度也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13万人以上。据2009年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60万个村委会,如按照平均每个村至少配置1名大学生计算,还有约50万大学生可实现就业,这将大大缓解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

(三)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具体实践

2005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争取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村至少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2008年3月23日,经中央同意,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1月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将此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大学生村官”制度不仅旨在为农村提供高素质人才,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机会,并由此缓解就业困难造成的社会矛盾及其政治风险。到2008年年底,全国在任的总数13万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分布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现有60万个村委会一村一名大学生的计划,还有近50万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工作。这无疑将是一个相当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工作状态,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不仅将对农村基层工作及社会政治有重大影响,对于大学生下基层的国家战略、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以及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都将起到重大的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某市2002年4月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2005年7月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目前,该市共有1289名“大学生村官”,这些“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级组织,使村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提高了39%,从而弥补了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偏旧、能力偏弱的缺陷。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增强了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截至目前,该市超过58%的“大学生村官”有致富项目。在750名有致富项目的“大学生村官”中,148人资产超过100万元,42人超过500万元,22人超过1000万元。“大学生村官”共创办各类致富项目810个,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个,年产值12.6亿元,带动9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给农村带来了文明新风,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新、民主意识强,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据不完全统计,某市“大学生村官”参与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42个、标准化卫生室240个、图书室133个,组建文艺宣传队105个,创办农民技校56所、关爱留守儿童学校16所。该市“大学生村官”在全国率先创建了4个农村社工服务站,组织1300名社会义工为群众提供帮扶救济。

(四)“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干部队伍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某市1289名“大学生村官”中,有522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为农村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突破了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为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激发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五)“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大学生村官”计划拓宽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毕业生找到了一条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的新途径。目前,全国共有在岗“大学生村官”20万。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60.4万个村委会。按照中央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全国将至少选配60多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办的项目也吸引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前往就业。

3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

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毋庸讳言,从全国的实施情况来看,这一计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政策措施不完善,“大学生村官”有后顾之忧。

“大学生村官”是择业者而不是志愿者待遇如何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于受地方财力制约,“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多为补贴性质,而且数量有限。在当前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制编制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的编制也很难落实。由于“大学生村官”没有正式编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村级组织一名岗位特设的“合同工”,对于合同期满后的出路,许多“大学生村官”感到前途迷茫。

(二)“大学生村官”缺乏明确的身份定位,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大学生村官”是党委组织部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吃的是“皇粮”,有别于土生土长的村干部,但他们又没有被纳入公务员体系,不同于在岗在编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他们既不是学生,又不是农民,也不是公务员,身份问题没有解决,法律地位极不明确,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三)“大学生村官”地位尴尬,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目前,很多“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局限于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做好各项工作,基本上成了村支书、村主任的“秘书”,工作范围和权力十分有限,甚至属于村级组织的“边缘人”,无缘决策层,没有话语权,在其位但难谋其政。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村官”名不副实,长期被“借调”在乡镇机关,农村“村官”变成了乡镇“干事”,难以对农村发展产生实际效果。

(四)“大学生村官”的知识储备与“三农”工作差距较大,学非所用现象普遍存在。

“大学生村官”在大学阶段所学专业各异,很多专业和“三农”相去甚远,与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农学类人才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据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追踪调查,具有农学背景的“大学生村官”仅有4%。“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不仅增加了他们融入农村的难度,而且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

(五)部分大学毕业生把当村官作为跳板,缺乏在农村建功立业的长远打算。

为了激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有部分“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主要是冲着优惠政策去的,目的是通过曲线方式获得今后自身发展的机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考录公务员的“大学生村官”高达83.2%,选择留任村干部的仅为10.1%。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所作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长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必须统筹把握,综合考虑,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目的是选拔培养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在经济待遇、政治待遇、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等方面制定科学办法,配以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动力,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期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二)要明确定位“大学生村官”,有效解决其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问题。要用统一规范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设置专项编制,并上升为全国统一执行的政策,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逐步实现“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保障社会化。要根据各地农村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标准,保障“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大学生村官”在政治上也应享有和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一样的权益。“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应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相关费用要纳入财政范围。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选拔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一定的比例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北京市为2010年合同期满的3000名“大学生村官”定向提供300个基层公务员招考名额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三)要搭建平台,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要鼓励“大学生村官”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村官”多接触村里事务,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强应对村里事务的能力。要注重调整“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让他们独立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注重营造他们干事创业的环境,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拓展“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功立业的渠道。

(四)要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真实需要。

要对拟任“大学生村官”进行任前培训,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农村、融入农民。要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加强岗位培训和跟踪

培养,将其知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还要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进行专题集中培训,加大农村实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农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五)要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程序,尽量实现“大学生村官”的本土化。成长于农村的大学生,不但热爱农村,而且熟悉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这是他们开展农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重要保证。实践证明,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历程来看,本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更能发挥作用,选拔本村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回村任职应成为首选。实在不能做到本村任职的,也要尽可能选择近的村任职。这样做,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又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和“大学生村官”的稳定性。

(六)要完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实现出口多元化。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并不是要把某一个大学毕业生一辈子拴在农村。2009年4月,中央组织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随着“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有人离开村官岗位寻求新的发展是正常现象。要从制度上科学制定“大学生村官”流得动的退出机制,有效缓解出口堵塞,保证“大学生村官”常量不变,确保农村村级组织能够及时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参考文献

[1] 万银锋大学生村官:一种值得推广的的制度安排[J],中州学刊,2011,2

(1):10-12

[2] 杨发.新农村文化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23-37

[3] 郭淑敏.北京大学生村官调查[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10.40-50

[4] 河南新乡5000多名大学生角逐400个“村官”岗位.[5] 张键.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海.2010(5):1-8

[6] 高放.李景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73-377

[7] 马葆青.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探讨与实践[M].鹤壁:中共鹤壁市委组织部编.2005,12-20

第三篇: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农村人多地广,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个广阔的舞台。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从思想认识入手,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克服纠正忽视廉政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一是“不必要”论。持有这种认识的人认为,税费改革前,乡村两级在收取农民统筹提留、农业税、生猪税、土地建房费等过程中,容易滋生少数干部腐败现象,税费改革后,这些收费取消了,少数腐败干部的腐败来源也没有了,腐败机会少了,因此,在农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也没有必要了。二是“无效果论”。持这种认识的人认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能力差,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不会有什么效果。以上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予以纠正。虽然广大农村没有了农业税等收费项目,但仍有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工作仍要依靠乡村两级开展等等。农村可以产生不廉洁的领域仍有很多,就是村委盖个章也有可能产生“吃拿卡要”的不廉洁行为。因此,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仍任重道远,在农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还极其重要。我们要通过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思想观念。对于第二种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只要在具体工作中掌握好时机和方法完全可以取得廉政文化建设的好效果。

其次,要高度重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一是要组建好队伍。在乡镇要组建廉政文化建设义务宣传队,在村级组建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分队,在村小组和自然村落确定一批廉政文化宣传中心户和宣传员,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作用,成立“五老”宣传队。二是要成立机构。在乡镇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三是要抓住重点。要制定好适合本地实际有操作性的活动方案,使方案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具体,活动形式多样有新意,方法步骤周密可行。在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内容上要突出“八荣八耻”;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先行试点,逐步推行,分层推进”的方法,选择人文和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先行试点,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提出经验,再全面推行;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中既要有“软”的指标,也要有“硬”的要求。

二、从阵地建设入手,努力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

1、把廉政文化进农村与廉政文化进农村学校、进农村家庭结合起来,构筑廉政文化建设平台。廉政文化进农村家庭就是要将廉洁意识渗透至每个农村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廉政文化进学校就是要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各项富有特色的活动,与课堂相结合,与学校校园文化相结合,与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通过构筑“三进”(进农村、进农村家庭、进农村学校)平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取得一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形成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网络和综合效应。

2、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乡村廉政文化设施建设。圩镇可设立廉政文化一条街,村级可建立“一亭”(清风亭)、“二室”(廉政文化阅览室、廉政警示教育室)、“三廊”(廉政宣传廊、廉政书画廊、廉政故事长廊),宣传党纪国法,展出廉政书法、漫画、故事等作品。“三廊”可与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等结合起来。“清风亭”可与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在“二室”购设廉政文化图书、影视设备,并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活动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廉政文化大院。

三、从创新形式入手,努力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效果

一是寓教于乐出“亮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内容要生动活泼,特别是要适合群众的口味,抓住群众的心理,让群众主动参与。要广泛利用电影、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广告、标语等途径传播廉政文化,通过影视文学作品、电教片、地方戏曲、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表现和反映廉政文化。在乡镇机关和学校还可开展廉政讲座、廉政书法、廉政绘画、廉政征文、演讲、演唱等活动。在村级可以利用群众婚嫁喜事或过年过节机会,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村喜庆气氛,又可以增强群众廉洁观念。切合实际,寓教于乐。

二是要推陈出新出“特色”。我国有几千年的廉政和腐败史,廉政文化的素材取之不尽,关键是如何加以挖掘整理。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资源和革命历史题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政文化乡土教材。如整理出本地过去和现在的高风亮节、勤政廉政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格言,或编印成册向群众发放,或张贴在墙形成“道德墙”,或树立“道德功名碑”让后人传颂,以身边的典型教育自己。还可以组织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廉政山歌戏曲节目,在农村群众休闲时传唱演出,使农民群众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自然景观好的地方可将廉政文化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优美的生态廉洁景观村落,创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三是要整合资源出“合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在乡、村,但乡、村

两级无论在文化设施还是文化人才队伍等软硬件方面都相对薄弱。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就必须整合乡镇和市县文化资源,通过送廉政戏下乡、送廉政书刊下乡、送廉政设施下乡以及联合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等方法,形成市、县、乡、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四、从机制建设入手,努力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长远效应。

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做到有人组织农村廉政文化活动,有钱投放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当地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职,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性局面。

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督查机制。乡级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要建立当地廉政文化建设的台账,并实行廉政文化建设“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制度。还可通过办《简报》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督促检查,落实具体措施。

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评估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效果带有“不确定性,滞后时间长”的特点。如果不正确进行评估,就有可能助长新的形式主义。评估的指标包括:廉政文化的设施是否完备、廉政文化活动是否正常开展、群众对廉洁和腐败的基本态度、乡村干部的廉洁程度等。

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好的要及时总结表彰,对差的要提出改进意见。要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十佳标兵、十佳家庭、优秀廉政文化艺术作品、优秀廉政主题教育、优秀廉政文化建设阵地、优秀廉政文化建设基地、优秀廉政文化建设宣传中心户、宣传员等创评活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增添内在的动力。

第四篇: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农村人多地广,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个广阔的舞台。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从思想认识入手,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克服纠正忽视廉政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一是“不必要”论。持有这种认识的人认为,税费改革前,乡村两级在收取农民统筹提留、农业税、生猪税、土地建房费等过程中,容易滋生少数干部腐败现象,税费改革后,这些收费取消了,少数腐败干部的腐败来源也没有了,腐败机会少了,因此,在农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也没有必要了。二是“无效果论”。持这种认识的人认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能力差,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不会有什么效果。以上两种不正确的认识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予以纠正。虽然广大农村没有了农业税等收费项目,但仍有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工作仍要依靠乡村两级开展等等。农村可以产生不廉洁的领域仍有很多,就是村委盖个章也有可能产生“吃拿卡要”的不廉洁行为。因此,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仍任重道远,在农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还极其重要。我们要通过开展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思想观念。对于第二种不正确的认识,我们只要在具体工作中掌握好时机和方法完全可以取得廉政文化建设的好效果。

其次,要高度重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一是要组建好队伍。在乡镇要组建廉政文化建设义务宣传队,在村级组建廉政文化建设宣传分队,在村小组和自然村落确定一批廉政文化宣传中心户和宣传员,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作用,成立“五老”宣传队。二是要成立机构。在乡镇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三是要抓住重点。要制定好适合本地实际有操作性的活动方案,使方案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具体,活动形式多样有新意,方法步骤周密可行。在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内容上要突出“八荣八耻”;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先行试点,逐步推行,分层推进”的方法,选择人文和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先行试点,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提出经验,再全面推行;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中既要有“软”的指标,也要有“硬”的要求。

二、从阵地建设入手,努力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

1、把廉政文化进农村与廉政文化进农村学校、进农村家庭结合起来,构筑廉政文化建设平台。廉政文化进农村家庭就是要将廉洁意识渗透至每个农村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廉政文化进学校就是要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各项富有特色的活动,与课堂相结合,与学校校园文化相结合,与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通过构筑“三进”(进农村、进农村家庭、进农村学校)平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取得一致,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形成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网络和综合效应。

2、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乡村廉政文化设施建设。圩镇可设立廉政文化一条街,村级可建立“一亭”(清风亭)、“二室”(廉政文化阅览室、廉政警示教育室)、“三廊”(廉政宣传廊、廉政书画廊、廉政故事长廊),宣传党纪国法,展出廉政书法、漫画、故事等作品。“三廊”可与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等结合起来。“清风亭”可与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在“二室”购设廉政文化图书、影视设备,并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活动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廉政文化大院。

三、从创新形式入手,努力增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效果

一是寓教于乐出“亮点”。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内容要生动活泼,特别是要适合群众的口味,抓住群众的心理,让群众主动参与。要广泛利用电影、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广告、标语等途径传播廉政文化,通过影视文学作品、电教片、地方戏曲、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表现和反映廉政文化。在乡镇机关和学校还可开展廉政讲座、廉政书法、廉政绘画、廉政征文、演讲、演唱等活动。在村级可以利用群众婚嫁喜事或过年过节机会,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村喜庆气氛,又可以增强群众廉洁观念。切合实际,寓教于乐。

二是要推陈出新出“特色”。我国有几千年的廉政和腐败史,廉政文化的素材取之不尽,关键是如何加以挖掘整理。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资源和革命历史题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政文化乡土教材。如整理出本地过去和现在的高风亮节、勤政廉政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格言,或编印成册向群众发放,或张贴在墙形成“道德墙”,

第五篇:采取三项措施做细做实创先争优工作

采取三项措施做细做实创先争优工作

一、组织党员推。在筛选确定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工作中,广泛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组织各县市、州直各学校进行层层推荐。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党支部分别召开党员会议,采取党员个人推荐、联名推荐和党组织集体推荐等方式,推荐确定除本支部外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本支部的优秀共产党员。二是各县市、州直各学校审核把关,确定各基层党组织推荐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能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经过广泛讨论、审核后报局党委复核。三是局党委会议讨论确定各县市、州直各学校党支部上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严格按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素质、带头维护团结稳定、带头争创一流佳绩、带头服务基层群众、带头遵守党纪国法)的标准,坚持优中选优,确保推荐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典型性,对推荐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反复酝酿,最终确定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4个和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人选各8名。

二、组织党员学。深入开展“学先进、比贡献”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创先争优活动成效。一是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王彦生、李林森等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党员干部之间进行了相互交流,书写了心得体会,提升了思想。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开展了“学优感动”座谈交流。各级各类学校分别召开党员会议开展了学习先进事迹活动。局党委组织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活动,通过发言、写心得的形式让学教活动入眼、入脑、入耳、入心。同时,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导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发扬“退岗不退色、退职不退色”的风格,发挥老同志应有的“传、帮、带”作用,力所能及地把工作中好作风、好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二是充分发挥典型的帮带作用。在开展向先进、向典型学习活动中,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考核,选树了教育系统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明显的16名优秀共产党员、8名先进工作者作为学习、赶超的对象。组织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先进事迹影响大家、感召大家、引导大家,以先进为导向,让每个基层党组织、每名党员干部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岗位比贡献,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组织党员行。将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各党组织、每位党员切实履责诺。一是开展“党员干部公开承诺”活动。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围绕“五带头”具体标准,在爱岗敬业、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等方面自行确定提出2-3项承诺的具体内容,签订《公开承诺书》,以个人承诺、会议宣布、上墙公示等形式进行公布,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检验和评判。共有94个党组织的1420名党员进行了公开承诺,占在职党员的84%。二是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工程。狠抓教育系统窗口部门自身建设,通过开展各项各类工作业务水平测试,努力提高每位党员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引导党员干部严谨细致工作作风的养成和磨炼,提高局机关整体工作效率。三是落实“从严治教育”各项制度。全州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局机关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考勤管理、病事假管理和休假管理。严格落实“上班签到、下班签退、纪检书记途查岗”制度,把平时出勤与年底干部考核相挂钩,细化,量化考核项目,促进机关作风的改进。四是开展“立足岗位创佳绩”活动。要求每位教职工立足于本职工作,广泛开展比贡献、创佳绩、争做教育业务标兵和教学专家活动,通过教职工相互之间一帮一形式,在全州教育系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形成学习先进和优秀、争当先进和优秀、赶超先进和优秀的浓厚氛围。

下载射阳县大学生村官做实“三项工作”全面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射阳县大学生村官做实“三项工作”全面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