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巨峰省长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时间:2019-05-13 15:0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蒋巨峰省长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蒋巨峰省长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第一篇:蒋巨峰省长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蒋巨峰省长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就是结合我省实际,对全面贯彻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进一步做好全省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作出部署。魏宏同志将对贯彻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黄泽云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把编制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近年来,全省机构编制战线的同志们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行政机关编制和人员清理工作顺利完成,机构编制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正着手加以解决,机构编制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机构编制工作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完全到位,条条干预屡禁不止,机构编制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增加职能就要增加机构、越权超限审批机构、党政机关混用事业编制、超编进人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仍然存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关键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我们的一些同志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机构编制工作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现,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日渐深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机构编制工作任重道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如何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如何依法加强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如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高效便捷的行政管理体制等等,都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今年2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已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1997年《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颁布后,国务院又一部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条例》填补了50多年来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的立法空白,结束了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地方政府机构和编制管

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它科学总结了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着眼于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内容、权限、制度、程序、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和要求是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规范,也是机构编制工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3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机构编制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同时根据机构编制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和要求。强调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严格行政机构编制管理,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加快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力度。《条例》和《通知》的若干规范性条款和禁止性规定,有助于解决当前地方政府机构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机构设置、编制核定随意性大,违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以及条条干预机构编制工作等突出问题,有利于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条例》和《通知》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权限和责任的明晰,为机构编制部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严格执纪、秉公办事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健康发展。《条例》和《通知》的颁布实施,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编委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工作,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律”的意识,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条例》和《通知》精神,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权和规定的程序办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认真解决靠主观判断决定机构、编制的问题,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

《条例》规定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通知》更是要求“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这就告诉我们,机构编制工作不允许政出多门。各级各部门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和“三个不”,即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坚持把好机构编制审核关,坚持从紧从严管理机构编制的原则,不越权、不违反程序、不在限额外审批机构编制。

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关键在充分发挥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作为党委、政府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凡涉及职能配置和调整、机构设立与变动、编制与领导职数的核定、单位性质的确定与变更等机构编制事宜,必须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统一由主管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一支笔”审批,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行文,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

编制事项。按照《条例》和《通知》的要求,今后,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不得要求下级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或提高机构规格,不得要求为其业务对口的机构配备或增加编制。各级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不得作为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各部门对下级工作的检查评比不得以是否设立机构或增加编制作为达标条件。除专项机构编制法规、规章和文件外,各级各部门拟定法规、规章草案不得就机构编制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制定规范性文件和起草领导同志讲话确需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必须事先征求机构编制部门的意见。确需增加和调整机构编制的,必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

《条例》作出了1个“禁止”性规定,提出了6个“不得”的要求,《通知》也提出了15个“不得”、4个“不准”的要求,其中既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也涉及机构编制事项处理的职权划分,还涉及对擅自调整机构设置、违规核定编制、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违规干预下级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等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和要求是我们在依法行政中不可逾越的红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四个规范”:

一要规范党政机构审批。《条例》规定“禁止擅自设置机构”。《通知》再次强调:“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党政机关副厅(局)级以上机构设置的审批权限在中央”。省委、省政府也曾经规定:“各市、州设立副县级以上党政机构必须报省委、省政府审批”。但是,个别地方不按规定权限批准设置机构,有的不仅副县级机构不报批,甚至正县级机构也不报批,这是严重的违规行为。各地各部门必须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规定,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审批设置党政机构。未按管理权限审批设置的机构,都是擅自设置机构。这里要特别强调,我省正在进行的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是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给试点县(市)多下放一些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管理权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开展扩权强县试点不涉及行政管理体制改变,不要求试点县(市)政府部门与省政府部门一一对应,试点县(市)不能借试点新增机构编制。

二要规范机关行政编制管理。《条例》规定“禁止擅自增加编制”。《通知》也强调:“行政编制的审批权在中央”。但是,个别地方以各种名义为党政机关自定地方编制,致使一些党政机关超编。当前,要结合落实中央下达的行政编制,坚决纠正党政机关混用编制和自定编制等问题,坚决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需要指出的是,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和民主党派机关公务员必须使用中央批准的行政编制,群众团体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行政编制,也可以使用事业编制。去年,中央编委为解决地方公务员登记涉及的行政编制问题,为我省下达了一批行政编制,我们为了解决市、县机关编制和人员的突出矛盾,又调剂了一部分行政编制,多数市县应该能够解决混用编制和自定编制的问题。各地在落实中央下达的行政编制时,必须将过去的混用编制予以冲抵,将自定编制予以核销。今后,各级各部门都不得在中央批准的行政编制总额外自行确定用于党政机关的编制,不得擅自调剂不同层级间的行政编制,也绝不允许再出现新的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特别是目前全省进行的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中,要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确保中央提出的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

人数只减不增目标的实现。

三要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事业单位是财政负担的重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和《通知》明确了要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根据《条例》和《通知》的要求,省编办要会同省法制办、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我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省和市(州)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全省和各市(州)事业编制总量的控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行政执法类事业编制、乡镇事业编制总量的审定和调整,由县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市(州)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省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事业编制全省性的标准,由省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四要规范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没有监督的管理不是科学的管理。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已成为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编办、监察部颁布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对监督检查的原则、程序、范围、内容、处罚措施及权限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要按照《条例》、《通知》和《暂行规定》的要求,会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不断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把监督检查工作贯穿于贯彻实施《条例》和《通知》的全过程。对违反《条例》和《通知》的做法,要坚决纠正,依法依纪处理。

同时,要按照《条例》和《通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建设,试行机构编制实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机构编制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考核考评制度,完善机构编制统计和报告制度。当前,首先要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实名制和公示制。

三、扎实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机构编制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完成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我省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小康,并向现代化迈进,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十分重要。省第九次党代会强调,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指出,要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机制创新解决不落实、不认真落实和落实不好的问题。完善目标责任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行政效能机制。我们必须坚持以《条例》和《通知》精神为准绳,科学审视省情,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工作,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更好地发挥机构编制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作用。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纳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考核内容中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要关心、支

持、理解机构编制工作,关注机构编制工作队伍建设,积极为机构编制工作创造条件。分管领导要狠抓机构编制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做好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机构编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领导要带头研究,亲自出面协调解决,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部门要服从大局,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做好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的相关工作。

(二)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控制机构编制盲目增长的治本之策。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改革取向,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管理的创新,通过强化管理巩固改革的成果。一要紧紧围绕全省“十一五”规划的总要求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精神,深入调查研究,针对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上下功夫。二要注意与其他相关改革协调配套,把握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和步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其他领域、行业的体制改革密切相关。我们既要按照中央的部署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又要密切关注其他体制改革的动态,适时调整完善相关行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好改革中涉及的机构编制工作。三要深入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加快职能转变,理顺职责分工,完善机构设置, 减少机构重叠和职责交叉,整合资源,挖掘潜力,通过改革不断整合机构设置、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效率,切实减轻机构编制增长的压力。四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要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推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既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保护好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又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防止矛盾集中和激化,避免顾此失彼,出现大的波动。

(三)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2002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提出“完善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套协调制约机制”的要求,这次《条例》和《通知》又进一步重申和强调“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纪检监察、人事、财政等部门间的综合制约监督机制,丰富了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的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好建立健全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的领导工作,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把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作为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的重点,积极向党委、政府和编委汇报,主动与组织、纪检监察、人事、财政等部门协商,争取理解和支持。省编办要按照省委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办法,规范组织、纪检监察、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在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办事程序,使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落到实处。各级组织、纪检监察、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和行政成本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机构编制工作。

(四)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方法。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开拓创新,务求工作实效。要加强学习。既要学理论,又要学业务,还要学习经济管理、现代科学知识以及各行各业的基本知识。特别要吃透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分析把握大局和趋势,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我们的每一项改革措施、每一项机构编制审批、每一个建议意见,都符合改革的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坚持统筹安排。在体制设计、机构设置和编制布局上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重点解决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司法公正、劳动保障、应急管理、食品安全、土地监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涉及民生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努力消除不和谐、不协调现象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创造条件。要注重前瞻性。着力方法创新,改变那种“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管理方式,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全面拓展机构编制工作的内容,从传统工作内容的圈子里走出去,把工作面涵盖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领域的一切相关事项。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跟踪督查重大改革方案的实施,定期研究机构编制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决策参谋水平。特别要主动研究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的新情况,提出职能、编制管理等方面如何更好适应的新对策。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规定,不断提高廉洁自律、依法行政的意识,着力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工作中要依法办事、敢抓敢管,树立和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

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依法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苏树林省长在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苏树林省长在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海西规划》,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上水平。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孙春兰书记多次强调,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指南针”,在规划上要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切实把规划搞好。近年来,在全省各级政府及规划建设部门的努力下,我省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区域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但是,我省城乡规划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规划的层次和品位不高,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特色不够鲜明,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需求;第二,规划的协调性和兼容性不足,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之间、相邻行政区的规划之间衔接不够;第三,规划的执行不到位,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违反规划的行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问题制约了城乡建设,影响了区域发展。我们要从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城乡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切实遵循城乡建设管理规律,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做好城乡规划工作。

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跳出规划,认识规划

规划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认识规划,不能局限于规划本身,必须从规划的本质、规划的规律、规划的效应上来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编制好规划,真正把规划贯穿到城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规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日益复杂化。城市规划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逐步形成了现代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可以说,城乡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像许多欧洲国家的都市、街区和景观,都堪称艺术品,既有使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充分融合了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体现了高度的文明成果和智慧结晶。我们编制城乡规划,就是要着眼于传承历史、弘扬文化,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忆。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取使福建成为能够充分展现其文化、历史以及其发展层次和品位的地方。

(二)规划是城乡建设经验与技术的集成。城乡规划涉及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像东京的江户川工程,被誉为全世界最先进的下水道系统,集引导、收纳、运输、调节、排放于一体,最高每秒可泄洪200立方米。在设计之初,设计师们借鉴了巴黎和伦敦下水道规划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东京地势低洼、台风暴雨和地震多发等因素,采用了独特的建造方法来减少洪水的冲击力、增强工程的抗震性,有些工程的误差甚至是以毫米来计算的。迄今为止,经受了数十次暴雨和洪水的考验,解救东京于危难之中。相反的案例是,今年泰国曼谷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除了自然灾害本身的因素外,与城市规划经验不足、规划水平不高、前瞻性不够也有很大关系。人类正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提高建设水平,优化生活环境的。我们编制城乡规划,要善于借鉴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的气

候、区位等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着力做好综合交通、给水排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并将其成果体现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到市政工程设计中。

(三)规划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规划是龙头,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生活。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时间,就建设成为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称。它的核心经验就是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我们编制城乡规划,要做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使每一寸土地都包含在规划中,每一个项目建设都有规划依据,要通过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空间品质的提升,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规划是管理者组织领导水平和居民素质的综合体现。规划是评价领导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标尺。一个地方规划、建设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当地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水平,其次取决于当地老百姓的素质。我们要牢固树立“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指南针”的理念,切实增强规划意识,切实提高规划水平,切实按规划来建设和管理。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下决心纠正边规划边建设、有规划不遵循的陋习;二要坚持先谋划后规划,注重前期研究,找准发展定位,落笔之前想明白、构思好;三要坚持先整体后局部,统筹考虑区域布局,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力争开发一片、成功一片;四要坚持先环境后建筑,把人居环境摆在首位,完善功能配套;五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推进管网缆线下地,大手笔建设地下综合管沟;六要坚持先专家后官员,邀请国内外一流团队参与规划设计,促进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制定出来的规划能够满足未来50年需求,力求100年不落后。

二、土洋结合,做好规划

土洋结合,就是要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与本乡本土的实际和传统有机结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切实提高城乡规划水平。

(一)以战略眼光制定规划。就是要着眼全局,突出前瞻性、系统性,增强灵活性、适应性,实现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更高发展阶段的需求相协调、相衔接。一要顺应城镇化趋势。当前和未来几十年,我省和全国一样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城市和乡村布局一旦形成格局,就会深刻影响资源能源利用、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效益,而且难以改变。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镇化的机遇和挑战,全面落实《海西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的“一线、两点、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细化落实好,为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二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两千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是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聚集在一起。这是城镇化最初也是最终的理念。目前,人们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交通不顺畅、出行不便利、环境不宜居、交往不方便等问题有切身感受,对“道路拉链”、“停车难”等现象反映强烈。我们要更多地从人的生活感受里去研究和考量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切实预防和破解“大城市病”等问题,及时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各项规划之中。三要适时修编调整规划。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规划也应该是动态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城乡建设的因素在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规划随之

不断加以修改或补充;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水平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提升,这也要求及时将新的认识成果转化为新的实践。要正确处理不变与变的关系,既最大限度地强调规划统一指导,又适时地加以修编完善,确保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时效性,促进各层次规划的稳定和衔接。

(二)以最终结果衡量规划。城乡规划的质量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官员说了不算、专家说了也不算,最终要根据其指导城乡建设的实际成效来衡量,要接受老百姓的评议和历史的检验。福建号称“东南山国”、“闽在海中”,自然山水优美、景观资源丰富,具备做好规划十分有利的条件,规划不好、建设不好非常可惜,是我们的失职。我们要真正对祖先负责、对子孙负责,进一步编制、完善、提升各个层次规划,加快改善福建城乡面貌。一要构建魅力大都市。高标准、高水平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特别是要以大气魄、大手笔加快编制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加强对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和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城镇空间和土地配置、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使用的研究,优化整合都市区空间,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镇化紧凑、集约和协调发展。最近漳州提出建设“田园都市、生态宜居”的目标,符合漳州的实际,各地也要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城市发展定位。二要打造宜居县城。围绕推进实施“大城关”、“大县城”战略,统筹安排县城空间发展次序,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城,按照设区市的城市标准进行规划,思路可以拓宽一些,标准可以更高一些;对用地紧张的山区县城,推广集约发展模式;对具备发展潜力的县城,适度建设新区,拉大城区骨架,充分发挥县城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三要发展特色乡镇。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指导,明确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重点抓好42个省级试点小城镇,今年底前完成试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扩大示范和带动作用。四要建设美丽村庄。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更好地发展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应当抬高起点、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地下管线、排水等现实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目前全省还有4178个村庄未进行规划编制,明年底前要全部完成。要进一步优化省域乡村布局,加强农村建房引导,推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有效保护自然生态,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新农村,全面提高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前不久,我到长泰县调研,发现那里的田园风光很不错,如果能把规划做好,把景观整治好,不会比欧洲的田园风光差。可以先在长泰开展试点,做一个示范。

(三)以民俗新风融汇规划。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对空间资源进行配置和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只有为广大群众所认识、理解和支持,才能事半功倍地加以推进,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要顺应群众意愿,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大力树立民俗新风,使科学规划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愿行动。一要加强对传统“风水”观念的引导。福建民间很重视“风水”,这个民俗特征十分明显。“风水”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风水”在学术上对应的是堪舆学,堪即天,舆即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它具有科学性,只是在民间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迷信色彩。对待传统“风水”观念,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势利导、推陈出新。特别要把规划设计大师和民间“风水大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理念、能够代表党和政府意志的“红色风水大师”,赋予传统“风水”

新的时代内涵,科学有效地引导广大群众的居住观念和建设行为。比如,我省很多农村有钱人不少,即使是在外地发了财、安了家的闽商,往往也回到家乡“起大厝”、“盖大房”,并且以“大”为荣、相互攀比,不仅浪费钱财,也破坏环境。要引导这种建房观念和行为由“求大”、“比阔”向“求优”、“比好”转变,讲求局部与整体协调,重视营造宜居环境。二要大力挖掘人文资源。文化是根、文化是魂,一个地方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底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自信心、自豪感的活水源头。福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地域文化。要把城乡规划与人文研究、文化弘扬结合起来,注重挖掘、整理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和汲取福建民俗和民居的文化精髓,加强对传统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既赋予规划富有地域文化的灵魂气韵,又促进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三要注重塑造时代风格。建筑是时代的镜子,见证并熔铸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要把握城乡建设和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善于“与时俱进”、“无中生有”,精于推陈出新、洋为中用,以“百年慧眼”创造出反映时代潮流、具有现代气息的设计精品。比如,深圳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硬是靠改革开放的熏陶和锻造,把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具有深圳风格、深圳特色、深圳气派的现代化城市,很值得各地借鉴。

(四)以技术标准支撑规划。没有先进的标准,建设就上不了层次。目前,我省城乡面貌之所以景观差、品位不高,从规划建设上找原因就在于执行的标准偏低。要加快推进地方性规范标准工作,根据我省的气候、区位、条件等实际,在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等规范标准,适当提高日照间距、开放空间、道路交通、公共绿地、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等规划标准。比如,我省采取大寒日照不低于3小时的国家标准,但各地在实际执行中新区往往就按低限3小时来掌握,旧区改造只满足国家最低标准1小时日照的要求,导致城市建设密度长期居高不下。今后这类标准要适当提高,特别要根据住宅、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类型的建筑,提出不同要求。又如,我省城市路网密度偏低、停车设施不足,道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6.4公里,与山东9.2、江苏9.7、浙江7.3等的差距较大。要按照设计高标准的道路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要求,切实提高道路、停车场用地等相关标准。再如,现行规定,园林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项目用地的比例,在新区建设中不低于30%,这一指标已落后于目前全省37%的建成区绿地率的实际水平,也必须进行合理调整。

(五)以绿色低碳引领规划。绿色低碳是城乡建设的潮流,打造生态省是福建的目标。为此,我们在城乡规划中,一要维护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坚持生态规划与城乡规划协同共进,充分保护山体、河流、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尽量不搞“削山工程”、“砍树工程”、“填湖工程”、“截流工程”,坚决守住“绿、蓝、紫、黄”四条底线,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要加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赋予城乡“水”的灵性,优化水网布局,充分考虑防洪排涝要求,结合滞洪区规划人工湖、湿地公园。要推进城乡“四绿工程”,突破传统“以路划地”的思维,推行“以绿隔地”的新理念,拓展农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让城市在优先建立的生态绿地网络间有序发展。要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绿地,借鉴国内外“绿道”建设的经验,以人行道、自行车道为纽带,结合山边、路边、河边、渠边等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绿道”网系统。三要落实节约环保的要求。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污染

源整治、搬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削减、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落实城乡建设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倡导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推动城乡建设从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变。

(六)以优化设计细化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建设的效果、影响规划的成败。一要深化城市设计。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景观,做到依势而建,注重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真正使建筑和自然景观互为衬托,互相添彩。要着力营造由街头绿地、景观带、景观水体、中心广场、城市公园、商业街、十字路口组成的公共空间体系,重视勾勒和显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天际线、山际线、水际线,构建形成大气敞亮、清新和谐的城市形象。二要优化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城市立交桥、桥梁、过街天桥以及老旧建筑物、构筑物等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通过创意设计、合理摆布,变不利为有利,达到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和视觉艺术的有机统一,形成城市的新地标。三要美化建筑设计。充分发挥真正高水平的建筑师、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的作用,倡导先进科学、积极向上的建筑理念,鼓励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等新技术新材料,建造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建筑、标志性建筑,使每一座建筑都成为艺术品。

三、一以贯之,实施规划

做好规划是贡献,执行好规划也是贡献。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能抓好实施,也只是一张废纸。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要坚持规划、尊重规划、执行规划,用严格的法规制度保障规划的实施。

(一)确保“一个地方一张图”。前不久,我到泰宁调研时,那里的规划建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泰宁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做得很好,这是当时洪捷序同志在建设厅工作时抓的试点。同时,县里几任党政领导规划意识都很强,对规划很重视、很熟悉、很执着。他们把城区当景区建,显山露水、透绿见景,严格执行产业发展“三限”、城市管理“四禁”和城市建设“五不建”。为了保护尚书第,在旧城改造中采用地方民居建筑风格,运用“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和灰、白、黑色彩等元素,而且规定县城所有新建建筑都要采用这种建筑风格,形成和保持自己的特色。还有龙岩的洋畲村,也是洪捷序同志抓的试点,请骆中钊老建筑师做方案,村支书带头实施,通过五年多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泰宁县和龙岩洋畲村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各级政府要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一是市、县长要对本级城乡规划实施负起行政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城乡规划法》中关于“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的规定。抓紧完善配套法规和技术规范,将规划编制、审批、调整、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推广应用高科技监测手段,实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省里每年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真正使城乡规划成为“铁律”。要强化建设、国土、工商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三是强化规划工作的要素保障。把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收益用作规划编制的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切实加强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引进高层次规划和建筑设计等专业人才,努力打造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的规划设计队伍。

(二)充分发挥规划效应。规划是生产力,好的规划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坚持“遵循规划、有序释放、依法运作、注重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和土地使用的投资强度,适当超前或同步改善城市基础设

施。强化土地使用的合同约束,防止多占少用、只占不用。在加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中,要注意科学合理选址,既不要安排在闹市区和商业地段,也不能安排在偏僻地段,尽量方便居民生活、入学、就业。二是通过规划推进招商引资。路从哪里走,钱就从哪里来。要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合理安排功能组团,有计划地把“生地”变成“熟地”,吸引资本流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是通过规划引导和扩大消费。要以城乡新型业态、商业设施、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促进就业、创业、置业、兴业,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新的消费形态、消费模式、消费环境、消费热点。

(三)加强规划编制实施过程的组织动员。以执行公示制度为核心,主动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网上征集等方式,积极运用设区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及县镇规划展示图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让公众更好地参与规划过程、了解规划成果、监督规划实施,形成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合力,使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以上是就城乡规划工作讲的三方面意见,概况起来就是:规划是个好东西,编不好规划是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没本事,执行不好规划是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没规矩。我们要有本领、讲规矩,把规划这个好东西运用好。这里要特别强调,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必须体现在尽快改变城乡环境和面貌上,这是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迫切要求。改变城乡环境和面貌的关键,就是抓好“点”、“线”、“面”三个层次的攻坚突破。“点”就是抓好城乡社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打造完整社区;“线”包括快线和慢线,快线就是抓好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和整治,慢线就是抓好自行车和步行道系统的建设,打造人居环境走廊;“面”就是加强各地的小流域治理,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为此,要结合打好五大战役,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明年开展试点,第二年全面铺开,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明年的试点工作要求,(1)每个设区市抓两个以上城市社区和一个以上农村社区,每个县抓一个城市社区和两个农村社区;(2)每个设区市抓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每个县抓一条过境公路,每个设区市加快形成市区慢线环网、每个县抓一条慢线;(3)鼓励每个设区市结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抓好一个小流域治理。这次会议一结束,省直有关部门就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专项计划、建设标准、保障措施和考评奖励办法,各市县要抓紧选好试点,组织力量尽快启动。明年“拉练”检查要实地察看“点”“线”“面”试点项目,年底省里将统一组织检查考评,并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推动全省城乡环境和面貌尽快取得看得见的变化。

同志们,城乡规划工作牵动全局、关乎长远。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新一轮城乡规划工作,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蒋巨峰在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用稿)

在省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蒋巨峰

(2011年8月4日)

(送审稿)

同志们:

今年上半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和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安排部署,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步伐,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从经济运行看,经国家统计局审定,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9.8%,保持了高位求进的发展态势。从民生保障看,上半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民生支出117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总额的67.07%,比上年同期提高0.3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8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10元,增长20.1%。从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看,上半年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29692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94.3%,完成投资占概算总投资的93.2%;6个重灾市州经济增速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应该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省政府组成人员和各部门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深入研究部署‚两化‛互动工作,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刚才,各位副省长对分管工作进行了具体总结和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

上半年工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好的基础,但绝不能掉以轻心。省政府组成人员和省直各部门,都要根据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分析工作、目标进展情况,尤其要针对薄弱环节、滞后指标,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保持全省经济向好发展的势头,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对下半年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四点要求:

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研判。无论是确定目标、研究措施,还是出台政策以至落实政策,都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特别是中央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确定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取向,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最近美国债务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虽然美国会两党最终达成协议,同意削减赤字,提高政府债务上限,但这也只是把债务问题往后拖延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同时全球经济增速回落、通胀压力加大、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金融体系风险隐患、政府债务风险积聚等问题,使世界经济复苏进程非常脆弱。对我国经济形势,前段时间国内外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国外唱空我国经济的声音不小,认为可能出现滞涨的问题,形成‚硬着陆‛。目前,全国和各兄弟省区市上半年的经济指标都已经出炉,使我们对经济形势的把握有了更多数据的支撑。从全国数据看,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拉动都在正常水平。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消费增长16.8%,内需支撑作用增强。进出口增速虽然回落的幅度较大一些,但是20%左右的速度还是不低的。在三大需求的带动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GDP增速从去年三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稳定在9.5%到10%之间。这些情况说明,中央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有 效的,也使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得以消失。但是,经济增速缓慢回落和物价较快上涨交织在一起的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国家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动摇,同时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具体而言,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坚持,同时强化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对于稳健的货币政策,近期国内外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综合6月央行报告和近期国内外专家观点,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研究把握:一是中央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8月1日央行表示,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旦政策松动就有反弹可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此番表态也打破了市场上关于央行可能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和猜想。但将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重视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特别是加大对农业和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中央更加重视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加大,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 生过大的负面影响。合理调节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比例,防止短贷长用、挤占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紧张。三是中央将进一步推进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同时合理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宏观审慎等多种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各地各部门要时刻关注国家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各项政策措施,正确理解、准确把握,用足用好各种政策资源,提升谋略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巩固传统优势,发展新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

二要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要继续扭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需要我们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天津、重庆、西藏、贵州、内蒙之后,排全国第6位,总体还不错,但从结构来分析,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居第1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第26位、出口额增速第23位。我们GDP总量9370.57亿元,还不到广东、江苏、山东的一半,这三个省半年已经超过了两万亿元。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看,需 要我们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要实现全年GDP两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的目标,下半年全省必须完成生产总值10629.43亿元,比上半年多出1258.8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32.8亿元,比上半年多出665.6亿元。必须用好发展机遇,坚持加快发展,才能确保实现预期目标。从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看,更需要我们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上半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全国的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占比有所提高,为全国的94.7%,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状况,缩小同东部发达省市的差距,真正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三要准确把握主题主线的工作要求。我们所说的加快发展,是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基础上的加快发展,否则,资源支撑不起,环境承受不了。其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优化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推进节能环保等方方面面。上半年,我们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工业结构,装备制造、医药制造等10个重点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7%;水泥、化工、煤炭、电力等高耗能行业比重分别比年初下降0.1、0.4、0.1、1.6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幅比上年同期减缓8.59个百分点,前5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在区域发展方面,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开发的规划,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按照国家正式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制订了实施意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有了良好开端。在节能环保方面,我们一季度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2.87%;减排的数据国家正在核定,从国家核查组检查情况看,效果还不错,获得了核查组的肯定,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下一阶段,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里的部署,继续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好地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好的条件,特别是体制机制条件。

四要切实控制物价保障民生。物价关乎民生,关 乎社会稳定。当前,物价上涨对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央行今年6月发布报告称,68.2%的居民认为物价高得令人难以接受,物价满意度持续走低。从我省来看,今年上半年CPI上涨连续6个月超过5%,上半年达到6%,居全国第6位,其中食品、居住价格上涨分别达13%、7.9%。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测算,按保持原有生活水平计,上半年由于食品价格上涨使低收入群众人均生活成本增加约200元,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增支82元,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很大压力。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并没有根本消除。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在受监控的29个规格品中,7月上旬有23种较6月下旬有所上涨;猪肉价格涨幅虽然逐步收窄,但总体仍保持继续上涨。我们要充分认识稳定物价总水平的艰巨性、复杂性,把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方面,尽可能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力争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并为明年稳定物价打下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二、抓紧细化落实任务

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已经明确,现在关键是细化落实。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抓紧将工作目标和任务细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人头。

(一)“两化”互动工作。7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各部门要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把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摆在突出位臵,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贯彻落实。要尽快建立省‚两化‛互动联系会议制度,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要派出精兵强将,组成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形成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分工协作、责任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按照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决定,细化制定配套文件,为‚两化‛互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抓住两化‚互动‛的关键环节,抓紧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确保开局顺利。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保厅、民政厅、教育厅、卫生厅等相关部门要按照‚两化‛互动的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经验,扎实抓好筹备工作,年内对市县分管领导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二)成渝经济区规划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省里研究制订的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决定和贯彻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实施意见也经省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省发展改革委要按照会议要求抓紧修改完善,提请省委决策审定下发实施。8月10日左右,省里还将召开一次会议专题部署,相关部门要做好筹备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化委、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等部门要围绕规划,认真梳理国家相关政策和重大项目,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汇报,做好相关政策和具体项目对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快速启动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及重点园区建设项目。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会同地方政府按照《规划》要求,组织编制成都城市群、经济区南部城市群、经济区东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省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制定推进‚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的分类指导政策,推动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要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包括川渝两省市高层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省内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和规划实施的督查机制。同时,“天府新区”的总体规划正根据前不久省政府组织的规划论证会意见,抓紧修改完善,天府新区领导小组规划委员会要积极跟进总规的编制工作,加快编制重点功能区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等,都要加快制订;政策委员会要研究制定促进“天府新区”建设发展的支持政策;协调督导委员会要加快建立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启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实现快速启动、重点突破。

(三)投资和项目工作。上半年,我们克服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大幅减少、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等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67.2亿元,总量列全国第6位,较去年同期上升2位;1-6月单月投资均超过了1千亿,其中6月当月投资达1567.2亿元,创历史新高,要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一要加强协调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重点办等部门要收集汇总重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层次、分类别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特别是对60个重点推进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要逐一落实责任,限期协调解决。在做好在建项目工作的同时,下半年要抓住重大机遇,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比如利用成渝经济区规 划实施的机遇启动一批项目,利用国家大兴水利的机遇启动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利用国家推进扶贫连片开发的机遇启动一批扶贫项目。同时要继续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更新项目库,及时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省直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规划笼子和投资盘子。二要加强动态督查。省重点办要会同省政府督查室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投资和项目进展情况的督查,分市(州)、分行业、分项目统计通报。对没有按计划开工的项目,要逐一分析原因、落实责任、研究措施。三要强化要素保障。当前,资金、土地、征地拆迁等问题对项目的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化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协调,解决问题,为项目推进搞好服务。据有的市县反映,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项目结余资金长期滞留于单位往来账或项目资金专账,未及时向财政报批竣工财务决算,造成结余资金无法有效使用;部分单位对已竣工验收经审计后有结余的专项资金,未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上报财政作重新安排。对这些问题,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部门要作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四)产业发展。总的来看,上半年三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生产稳定,工业增长较快,服务业发展平稳。但具体分析,也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抓紧研究解决。

农业:要突出解决农民群众持续增收问题。当前农资价格上涨、流通环节多,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高,尽管目前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但农民从中受益少,农业比较效益依然偏低。各农口部门和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研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农业厅要指导各地抓好大春作物田间管理,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和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本身促进农民增收的功能。省畜牧食品局要积极开展夏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防止价格巨幅波动对农户造成损失。前不久,我对资阳、眉山、遂宁现代畜牧业试点工作作了些调研,从了解的情况看,成效比较明显,对农民增收作用突出。回来后,我请省政府研究室、省畜牧食品局会同相关部门对三市的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待工作方案、政策举措成形后,我们将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对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工作作安排部 署。林业厅要深入研究林业产业增收问题。这几年我省林业产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50元,同比增长15%,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并且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产业基地规模,提高林产加工水平,努力使林业产业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领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结合‚两化‛互动,研究改进农民技能培训、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增收的能力。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各涉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

工业:重点是针对资金、能源、运力和市场等制约问题,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帮助服务。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在中小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据了解,现在大企业以7%至8%的成本借贷,而中小企业不得不以30%至50%的利率融资,甚至不得不以年化200%的利率短期拆借。省经济信息化委、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要认真落实既定的工作举措,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 究新的支持帮助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引导力度,努力缓解资金难问题。要抓紧下拨园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技改资金,尽快落实到项目并加强监管,切实提高使用绩效。对于煤电气运等问题,省经济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的沟通,切实抓好天然气供应协调、科学利用;加强铁路及大件运输的协调,保障省内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需要,特别是省政府物流办要采取强有力措施,解决好承接重大产业转移的物流问题。省电力公司、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要抓好电煤产运销协调,切实保障电煤供应。要组织力量深入重点困难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省经济信息化委等部门要尽快完善《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实施计划。科技厅、国防科工办等部门要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举措,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服务业:要突出抓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近年来,我们就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切实加大了工作力度。制定实施了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民生性 服务业和服务外包的政策举措,就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旅游“重振工程”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等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又召开了第三方物流发展会议,出台了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规定,省委组织部和省商务厅还联合举办了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研讨班。但从实际成效来看,服务业发展虽然加快了步伐,但总体仍然滞后,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呈下降态势。这除了统计体系方面的原因外,各地对服务业发展的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省商务厅、省政府督查室要对各地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情况进行一次综合督查,对落实情况较差的地方进行通报批评,并‚发点球‛要求限期解决。省统计局要会同商务厅,抓紧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我省服务业发展情况。

(五)民生和社会事业。上半年,民生工程实施总体上卓有成效,但121个项目中还有15个项目进度相对滞后、6个项目未启动建设;各地资金执行进度也不平衡,除攀枝花、广元等8个市(州)外,其余市(州)资金执行进度均低于50%;项目管理运行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已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社会效益未能得 到充分发挥。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省政府督查室要加强排查,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要‚发点球‛,督促有关方面找原因、添措施,把进度抢回来,争取项目早建成、群众早受益。二是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教育厅、卫生厅等部门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争取国家补助资金早下拨,一旦国家项目资金下达,务必及时分解落实到位,抓紧组织实施。三是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对涉及民生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招投标、资金等,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简化程序,缩短时间,加快进程。四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近些年来已建成项目效益发挥情况进行摸底,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项目运营管理长效机制,确保长期发挥社会效益。

同时,要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按照年初省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发展。要深入推进藏区综合整治工作,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分子相互勾结进行捣乱破坏,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以更加有力有效的维 稳工作保障服务全省发展。

(六)物价工作。为了减缓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前不久省里已经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明确要求当月度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一定幅度时,各市州政府适时启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并要求各市州政府在今年8月底前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民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落实。受输入性通胀、洪涝灾害、猪肉价格上涨以及电煤涨价压力影响,下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还是很大。农业厅、商务厅、省畜牧食品局、粮食局、工商局等部门要切实抓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供应等工作,加强重点商品市场价格监管,提前做好保供稳价应急预案,防止出现断档脱销等情况。省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等部门要定期会商、重点监测,关注结构性价格变化,强化主副食品尤其是生猪、粮油等敏感品种的监测、预警和调控工作,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七)节能减排工作。今年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按照国家下达给我省的目标任务,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已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行业、企业和市(州)。省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切实抓好本部门、本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等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动态把握各地、各行业节能减排情况,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进行有效管理。要总结松潘电解锰厂尾矿渣污染事故教训,对全省类似企业进行一次彻底摸排,采取切实措施消除隐患,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水利厅、省经济信息化委、农业厅等部门要围绕中央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决策部署,明确工作措施,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八)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开放合作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到位金额居中西部第一。特别是电子信息、汽车和油气化工三大产业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强力推进。今年上半年全省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3760亿元,同比增长31.1%,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为紧紧抓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 重大机遇,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省招商引资局要按照会议意见抓紧修改完善,尽快报省委审定。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请大家高度重视。一个是省直部门要加强与市州的沟通协调,统筹布局引进项目,坚决防止市州之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另一个是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要慎重承诺,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承诺了的就要不折不扣地兑现落实,树立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形象。

(九)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当前我省正处于主汛期,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的风险较大。气象、国土、水利、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等部门要认真总结前段防灾避险经验,进一步查堵工作中的漏洞,确保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出台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完善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要充分发挥省级防灾减灾指挥体系的功能,这一指挥体系是我省‚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开展的一项创新型工作,除了使用正常 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常规的技术手段外,还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比如卫星、遥感、无线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要对这一体系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通讯、方便指挥和救援,能够经受住实践考验。各相关部门要立足防大汛、抗大灾,统筹安排日常工作和防灾减灾工作,从组织领导到技术保障到专业救援,都要准备几支队伍,确保多地同时发生灾害时都能拉得出、打得赢。国土部门要立即派出工作组驻在地震重灾区,指导市县再次排查整治地震灾害隐患,督促完善防灾减灾预案,落实群测群防措施,把各项准备工作和应对措施做得更加扎实有效。震后这三年,国道213线都汶段年年遭毁,频频中断,《南方周末》更以‚‘生命线’成‘生病线’‛报道了这一现象。要从根本上寻求化解之策,切实改变目前这种年年修年年毁的被动状态。包括报道中反映的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承建单位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近期,我国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和建筑物、桥梁垮塌事件,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27日对安全生产工作作了专门部署。我省近期也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安全事故,包括数起火灾 事故。省安办和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部署,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措施,坚决将火灾事故、较大事故起数降下来,坚持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十)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目前离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时间节点不到两个月,省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等部门要对照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项目,要组织力量指导帮助市州切实增添措施,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为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牵头起草了《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复函同意,并表示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继续给予积极支持。7月26日,省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已审定《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2011-2015年)》和《关于组织实施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的意见》。省直部门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汇报衔接,在落实国家已明确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并制定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大支持力度。要巩固完善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好机制、好办法,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市县的协调配合,形成整 体合力,共同推进灾区发展振兴。

三、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

全面完成‚十二五‛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是政府各部门职责所系。必须遵循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大局,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扎实推进管理创新,务求工作实效,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

一要强化主体责任。一项工作能不能干好、干到位,有能力问题,更有责任心问题。要使一个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对每项重点工作,都要根据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市县政府作为抓落实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市县该放的权力要放到位、该给的政策要给到位、服务指导落实到位。要进一步畅通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动和部门会商机制,建立完善省政府部门间高效有序的横向协调、协同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定期协商、信息共享等方式,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政府的整体功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意愿,把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二要坚持依法行政。当前,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没有严格依法行政,没有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经济建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为此,必须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不断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对各类市场主体,都要依法监督、依法提供服务、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要自觉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谋划,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依法服务发展、依法保障发展。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在新的形势下,政府工作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用好用足政策,做到碰顶不出头,并在国家法规政策框架内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着力化解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要不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充分集中民智,体现民意,使政府工作 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注意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主体行为的界限,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

四要讲求工作实效。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适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法规制度固定下来,形成常态化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扩大工作成果,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加强对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督查落实,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书面报告整改结果,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机制,认真落实对省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办法,严格逗硬奖惩,实现督事、评绩、考人、查纪‚四位一体‛。

同志们,下半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大家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全省跨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篇:蒋同富局长在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蒋同富局长在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8月2日

同志们:

刚才,朝阳同志通报了近期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的情况,并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全省水上交通安全态势虽然还处于可控状态,但各类水上突发事件和险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上升态势,尤其是运输船舶事故增加了32件,另外还发生水上险情及意外事件19件,可以说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能掉以轻心。分析事故和险情多发的原因,除了船公司和船员安全意识淡薄,驾驶人员技术不高,恶劣气候下应急能力不够等因素外,主要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得到有效落实,安全体系执行不好,隐患整改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责任链,进一步明确任务,将各项工作认真落到实处,维护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的稳定。

下面,我就安全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高度重视,安全思想绝不松懈。

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必须狠抓思想认识落实,切实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深刻理解和领会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安全第一、坚持从“零”做起、坚持常抓不懈,不能有丝毫的麻痹、侥幸和懈怠,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第二,加强教育,安全意识绝不放松。

强化全员安全教育,教育职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落实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要按照船员培训管理规则和船员培训机构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加强培训的过程控制。要督促各船员培训机构、航运公司加强对船员事故案例的教育,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和综合素质提高,重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全面提高船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港口作业人员要强化操作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健全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制定更严格的要求,实行更严格的监管和责任追究,以更加严厉的措施强化大家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尽最大努力从根本上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态势的稳定。

第三,齐抓共管,安全监管绝不疏忽。

牢牢夯实安全基础工作,反复抓、抓反复,关口前移,预防在前,防患于未然。一是强化客渡运船舶的安全监管。认真组织开展好全辖区的水上交通安全大检查,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尤其是要加大对客渡运船舶的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关注湖区、库区旅游船舶、偏远地区船况较差及通航密集区的客(渡)船的安全。二是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监管。关口前移,严把签证和进出口检查关,落实现场签证责任制,把安全隐患消除在开航之前。对于发现的船舶安全航行缺陷的,要限期严格落实整改措施,防止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和水上环境污染。各港口管理部门也要对危险品码头安保措施认真进行一次检查,加强对危险品卸运规程的监管。三是强化重点时段和旅游水域的安全监管。要加强暑期群众休闲度假旅游、学生返校水路客运小高峰和“十一”黄金周旅游休闲客运高峰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便捷。四是强化重点通航水域的安全监管。各级港航和海事机构要结合辖区的实际,重点开展桥梁建筑物等重点通航水域的安全排查,严防发生碰撞事故。五是强化汛期、“防台”的安全监管。各市海事局要加强与气象、水行政、渔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关注各种极端天气,及时发布预警预防信息,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特别是要对“三无”船、农用船、渔船和超载运输船要严厉打击,确保内河高水位时期船舶航行安全。六是强化水上治超的安全监管。要在认真总结前一段成效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力度,防止反弹,形成治超长效化的管理机制。对砂石运输船舶要落实现场签证责任制,杜绝超载航行,把安全隐患消除在开航之前。按照省政府和水利部关于依法整治淮河采砂工作会议精神,沿淮各海事局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联系,积极配合水主管部门落实各项禁采措施,打击参与非法采砂运输的“三无”船舶。七是强化水上应急处置。各管理单位要进一步检查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准备,保证各类应急装备和人员能动管用,确保第一时间领导到位,应急到位,处置到位。

第四,严格追究,安全责任绝不脱节。

要明确部门、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安全管理第一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依法严厉查处每一起水上交通运输事故,认真追究事故责任,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全省各级海事、港航管理机构立即行动起来,要将中央和省部领导的指示及时传达到一线执法人员和航运企业,确保安全责任不脱节。

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和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各单位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坚决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稳定局面,努力实现“十二五”水运发展的良好开局。

第五篇:市长在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军分区王司令员、郝政委分别总结了我市去年征兵工作,并就全面做好今年有关工作,确保征兵工作顺利进行作了安排部署。两位领导讲的都很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确实的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今冬征兵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形势,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征兵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征兵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法律赋予军地双方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征兵工作抓紧、抓好。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难的战略机遇期,加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已成为全国上下的主旋律。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面临着各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改变,周边国家与我国围绕着领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加剧,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日益猖獗,同时新世纪、新阶段军队不仅要应对传统的安全威胁,还要应对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非传统的安全威胁。事实证明无论是当前国内经济建设还是国家战略意义的拓展,都离不开强大的国防保障和支撑。征兵工作是国防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

重要的政治任务,任务完成的好坏也是一个干部、一个班子、一个地方是否具备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两年全国征兵形势出现了趋冷趋难的现象,我市征兵工作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从前一阶段征兵调研结果看,国防观念淡化、适龄青年人口基数下降,优抚安置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矛盾问题,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市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今冬的征兵任务。

二、严把新兵质量,抓住关键环节,努力营造征兵工作良好氛围。

在今冬征兵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紧急围绕着提高新兵质量这个核心,抓住关键环节,完善工作制度,狠抓工作落实,高质量完成今冬征兵任务。

一要不断深化国防教育。十月份,各级要组织协调宣传、文化、新闻等部门和单位,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深入开展征兵宣传工作。各乡镇(街道)要在村、社区设立宣传员,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有效开展基层征兵宣传工作。要加强兵役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公民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和权利,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适龄青年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二要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征兵工作的各项规定,条件标准和程序方法,把今冬新调整的政策规定理解

透、掌握准,把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紧紧落到实处,加强征兵办公室的建设,坚持依法征兵、按程序征兵,要切实抓好征兵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实施,确保征兵工作顺利进行。

三要严格把握政策标准。要深入贯彻落实今冬调整改革的征集政策,对今年上半年预征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高校在校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实行优先征集政策,从源头上提高士兵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始终把新兵的政治素质摆在首位,认真组织征兵政治审查,坚持谁政审、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确保新兵政治上不出任何问题。要严格体检标准、严密组织体格检查,加强相关力量建设,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保证体检工作质量。

四要严格廉洁征兵工作纪律。各级要深入开展廉洁征兵专题教育、法制教育,认真学习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征兵的有关规定。不断强化政策观念、法纪观念,坚决杜绝以权谋私、权权交易等不廉洁行为。要坚持公开公示、责任追究、检查督导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及时向群众公布征兵政策、条件标准、拟定名单等,确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指定专人接待和处理群众的来访来信,主动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做到依法征兵、阳光征兵、廉洁征兵。

五要加大优抚安置力度。做好优抚安置工作,解除适龄青年参军的后顾之忧,对激发适龄青年参军积极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各县市区义务兵优待金必须足额、及时兑现,并随着经济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圆满完成今冬征兵任务。征兵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部门广,工作头绪多,标准要求高,各级政府和兵役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把征兵工作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今冬征兵任务。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是征兵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抓好征兵工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分管领导是征兵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同时要将征兵工作纳入到各级领导责任指标考核、考评的内容。

二是形成军地合力。要紧紧围绕提高兵员质量这个核心,军地之间搞好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形成军地联合抓征兵的工作合力。公安部门要认真组织政治审查,确保新兵政治合格;卫生部门要严密组织征兵体检,保证新兵的体检质量;财政部门要依法搞好征兵经费保障,做到足额、按时划拨征兵经费;教育部门要搞好学历、电子档案和学籍档案的审查,确保每个新兵文化程度符合征集条件;民政部门要创新工作举措,认真落实好国家优抚安置政策,宣传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有计划开展拥军优属,组织好新兵欢送活动,营造参军光荣的浓厚氛围;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检查督查力度,4

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三要制定有效措施。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兵工作的意见》,将对组织领导、工作程序、优抚待遇、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范和明确。各级各部门要在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的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相应的、且实在的、管用的措施和办法。

四要实行奖惩机制。对执行征兵命令坚决、在征兵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我们将大力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完不成征兵任务的单位及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不得参加“双拥模范城”、“党管武装好书记”、“关心国防建设十佳单位、个人”、“兴武建功先进单位、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对拒绝服兵役和逃避兵役登记、体格检查的要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惩处。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征兵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征兵命令,按照省、市两级征兵会议要求,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精心部署,扎实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今冬征兵任务,为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维护和谐稳定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下载蒋巨峰省长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蒋巨峰省长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