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雄省长在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0:2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新雄省长在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新雄省长在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吴新雄省长在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吴新雄省长在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8月27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收听收看了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认真组织好讨论,坚决贯彻落实。

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发布以来,全省各级政府逐步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四个不断提高”:即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制度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监督效能不断提高;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纲要》提出的“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从理念上看,少数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还不强,随意决策、违法决策、决策失误的现象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二是从体制机制上看,制度建设质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尚未深入推进,行政监督还未形成合力。三是从发展进程上看,不同地区、部门和层级之间依法行政工作进展不平衡。全省各级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 服务水平,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运行效能

坚持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机制,提高行政运行效能。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上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能够下放给市县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市县,市县能做的事情交给市县,让市县的工作更加富有创造性。今年6月,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184项,省法制办、省监察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加快制定我省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调整目录,报省政府批准后下发。三是切实加强和改进服务。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切实做到在争取重大项目上主动服务,在争取重大资金上主动服务,在争取重大政策上主动服务,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上主动服务,着力打造宽松透明的市场环境、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

二、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健全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机 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提高行政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一是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程序。按照《江西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要求,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决策事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公开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全局性、长远性影响的,要事先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坚决杜绝行政决策中的擅权、专权和滥用权力现象。二是建立行政决策纠错机制。加快建立决策后的跟踪落实、督办检查、信息反馈、绩效评估等制度,通过民意测验、抽样调查、跟踪反馈、评估审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三是健全行政决策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公民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决策行为,要严肃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三、加强政府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各地各部门要更加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政府立法重点放在事关经济社会运行和政府管理全局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上,放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放在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上,着力抓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市场监管、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 会和谐稳定、规范行政行为等方面的立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逐步建立政府立法评估论证机制,探索开展立法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工作,着力提高立法的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处罚、收费、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未经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不得发布施行。三是定期组织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与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或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进行修改或废止,并向社会公布。省政府已经部署今年在全省开展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各地要按照《清理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工作要求抓好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清理任务。

四、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各级行政机关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一是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不断扩大实施领域。积极推进行政执法级别管辖试点工作,合理划分执法权限,着力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完善行政执法经费财政保障机制,不得将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与行政执法部门的经费挂钩。二是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取证规则,规范取证活动,杜绝违法取证行为。建立行政裁量基准制度,严格规范裁量权的行使,减少行政执法 的随意性。严格规范执法检查活动,坚决防止执法扰民。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评议考核结果要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执法为民的理念。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坚决纠正执法中以权谋私等各种不正之风。

五、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问责

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规范、高效运行。一是加强行政监督。各级政府每年要向本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对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二是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严格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三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拓宽政务公开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联动处理机 制,加大对矛盾纠纷的化解力度。五是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相统一。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依法行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推进依法行政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各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协同推进,力求实效。一是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行政首长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依法行政负总责。要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及时解决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法制工作机构,加大法制干部培养教育,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三是加强依法行政的目标考核。要通过认真研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合理设计考核程序,不断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权威性,切实发挥依法行政考核推动工作落实、检验工作成效、发现工作典型、汇聚工作成果的作用。

同志们,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为完成全市“十二五”规划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一、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充分认识推进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5月,国务院又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提出依法行政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六年多来,我市上下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纲要》和《决定》,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在创新中突破、在拓展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六个不断”:一是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市、县区政府及其多数有关部门都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强化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初步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政府管理方式不断创新。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市政府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527项,占总数的70℅以上。各地相继建立了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两集中、两到位”、“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人民群众。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使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三是科学决策机制不断形成。市政府两次修订《政府工作规则》,把行政决策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深化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听证制度、风险评估制度以及群众公议制度等,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四是制度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六年多来,各地各部门制定了一大批立足实际、促进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42项工作制度,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五是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市本级及各县相继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的问题。六是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健全。注重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力度,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六年来,共审理行政复议案件443件,处理劳

动争议1千余件,调解民事纠纷8千余件,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距离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基层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等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市正处于“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的承上启下时期,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艰巨。尤其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之间不平衡性更加凸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城镇建设等领域问题相对突出,各类矛盾纠纷有所增加,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形势更加紧迫。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同时也要求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第一,推进依法行政是宿州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保障。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要以转型发展、加速崛起、兴宿富民主线。市、县区、乡镇政府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是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只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才能更好地利用法治的力量,把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贯彻落实到基层,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二,推进依法行政是构建实现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稳定社会、有序社会、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及时、公正、公平地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实践中,大量矛盾纠纷往往发生在基层,解决在乡镇、县区。只有切实推进依法行政,以法律的手段、法定的程序来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才能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推进依法行政是确保法律实施效果、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依法是“行政”的基础。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法律、法规由行政机关来执行,其中大部分由市、县(区)、乡镇政府

具体承担。各级政府能否严格依法行政,直接关系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关系能否真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从制度上规范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才能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府管理,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办事,才能保证来自人民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确保各项法律制度得到较良好施行,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推进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的根本途径。依法行政是高效、优质行政的前提和保障。市、县(区)、乡镇政府处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只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才能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取信于民,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继续实施《纲要》和《决定》为着力点,以行政程序法治化和政府服务法治化为核心,把依法行政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努力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行政决策是行政行为的起点和源头,源头不清,其流必浊。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效率,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损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只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才能在实施中减少矛盾和阻力,而决策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此,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健全行政决策程序。各级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程序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决策事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群众切身利益的,还要采取听证等方式公开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重大决策必须由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作出决策。当前要注意克服和解决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等重大决策行为中存在的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等问题,尽力减少决策风险和失误。

二是建立决策纠错机制。一项决策作出后,对其实施过程要进行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

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纠正和调整决策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对此,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行政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三是强化行政决策责任。从近年来我们审计、监察的情况看,在一些重大工程和项目的立项决策上,个别领导干部之所以敢“拍脑门”、搞“一言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对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因此,今后要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原则,对违反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给人民群众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要实行“谁决策、谁负责”,依法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二)大力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制度建设,优化法制和政策环境

规范性文件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市、县区、乡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制定、规范行政管理事务、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如果“红头文件”质量不高、过多过滥、相互冲突,就会严重影响和干扰依法行政。在这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着眼于服务大局,加快重点领域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主要是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对实践急需、社会关注度高、条件较为成熟的领域,比如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社会保障、节能减排、承接产业转移、社会公用事业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等,尽快制定规范性文件,满足依法行政实际需要。

三是要着眼于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许多改革措施要靠制度来凝聚共识、引领推动,各种利益关系要靠制度来统筹兼顾、调整规范,各种矛盾纠纷要靠制度来定纷止争、化解平息。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检验制度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市政府法制办正在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制定、修改和充实《宿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制度汇编》,有四十多项制度,要尽快编印成册,下发各地各部门参照执行。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行政执法是政府大量的、日常性行政活动,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市政府查处和通报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改制安置等方面的违法事件,就是公开表明政府依法行政、从严行政的态度。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宗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

一要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这是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市本级各县都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下一步要注意拓展工作范围,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由城市管理领域向文化、经济管理等领域延伸;要注意创新执法模式,对于一个部门有多支执法队伍的,如文化、交通、农业等部门要整合执法资源,推进综合执法;要注意下移执法重心,认真抓好我市7个镇(即埇桥区符离镇和朱仙庄镇、灵璧县渔沟镇、泗县草沟镇、萧县杜楼镇和杨楼镇及砀山县周寨镇)的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在城管、环保、工商、劳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领域(即“6+模式),采取委托执法或派驻执法等方式,将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向乡镇一级延伸,破解基层执法难的问题。

二要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如果没有程序公正,就很难保证执法结果公正。各级各部门要注意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工作流程,依法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减少执法的随意性。近年来,市地税局、市烟草局等部门对行政处罚权进行了细化、量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他部门也应该这样做。

三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会上,市公安局、市工商局交流了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做法。这项工作总的要求,就是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严格执行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和亮证执法制度,未通过执法资格认证培训考试、未

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件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对聘用的合同工、临时工,要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要坚持人性化执法,多些换位思考,多些柔性推动,不得简单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随意侵害执法对象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执法违法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已经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各部门要对照评查标准,认真自查自评,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促进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

(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法治政府的重要特征。推进政务公开,就是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交流的连心桥、开启便民为民的服务窗,也是政府自身建设很好的防腐剂。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区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绝大部分乡镇(街道)和行政村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代办点。现在,市里90%、各县区8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进入了中心办理。下一步,要着眼于科学发展和阳光施政,继续深化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一是进一步公开政务事项。针对目前存在的“公开的内容群众不关心、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等问题,贴近人民群众需求,从群众最关切、最期盼、最有意见的地方首先公开,把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补偿、救灾救助、民生工程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把基层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事业领域,都纳入办事公开范围,建立办事公开制度,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这是现阶段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按照“进中心是原则、不进中心是例外”的要求,严格实行“两集中、两到位”,除经批准外,各级、各部门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律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同时,各县、区和各部门今年要抓紧完成行政权力的清理确认工作,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清理审核行政权力,明确管理事项、承办岗位和办理时限等内容,编制好行政职权目录,尽快完善政务公开目录,并逐步把行政执法、重大投资项目管理、审计结果以及财政预算等,纳入政务公开的范围,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以上这些都要适时向社会公开,今后除涉密事项外,未向社会公开的管理事项和权限一律不得行使。

三是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

目前互联网发展很快,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渠道。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既要学会“上网访民意查民情”,更要善于“下网解民忧平民怨”,切实把网民留言、网民反馈和网民监督落到实处。为了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市里准备出台《宿州市网络问政工作暂行办法》,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都要认真贯彻施行,加强组织协调,规范工作流程,设立网络发言人,实行三小时内回应、三日内办结等制度,努力将政府部门网站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和为民办事的平台。

(五)加快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如果行政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就可能导致滥用和腐败。建设法治政府,确保执政为民,必须加强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这些都很重要。这里,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行政复议是政府内部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群众依法寻求救济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逐年增加,仅去年一年市政府就审理近百件,这是群众法律意识、监督意识提高的表现。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垂直管理部门可以“双向选择”,依法受理群众行政复议申请,注重运用现场勘查、听证、和解、调解等多种方式审理,大力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监督行政行为、化解纠纷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是加强审计、监察工作。审计、监察部门依法独立行使专门监督,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各级各部门都要支持和配合审计、监察部门行使监督职能,审计部门要注意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等公共基金的审计工作。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

三是进一步加大行政问责力度。没有问责,行政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就没有威慑力。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行政问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大了行政问责的实施力度。近两年来,我市共有27名干部被问责,有效防止和减少了行政过错,提高了行政效能。今后,要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大对领导干部

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违法行政行为的查处,督促和约束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履职尽责。

(六)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促进政府正确履行职责

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如果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会使得依法行政的认识难以提升、改革难以深入、制度难以确立、成效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切实解决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政府要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当前,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际金融危机倒逼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要求政府自身的改革,尤其是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要强化和改善经济运行调节职能,尽量减少对企业和市场的微观干预,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换代,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宽松、平等竞争的环境。要强化和改善市场监管职能,从全国范围的奶粉事件,到我市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等,都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还人民一个干净、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强化和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放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上来,切实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

二是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管理权限下放。总的原则是,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下放管理权限、减少中间环节,做到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去年,省政府决定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第一批下放143项,今年又下放144项,市直各部门应该言而有信、全部下放,不能明里放、暗里收,不能搞变相审批和权力上收。

三是以扩权强镇促进执法重心下移。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决定,我市符离镇、朱仙庄镇等7个试点镇行使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主要是试点镇需要上报市级以上审批的项目,县级只需“见文行文”或“见章盖章”转报即可;同时,按照“6+”模式,依法委托试点镇行政部分县级行政许可和审批权,并可成立综合性的行政管理执法机构具体处理相关事宜。各县、区要指导各试点镇用足用活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化试点镇

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增强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依法行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推进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难点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对此,国务院刚刚发布实施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大力贯彻落实。

一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各县区、乡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辖区、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一把手”要带头依法行政,切实担负起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依法行政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局(委)务会议要经常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本地依法行政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具体任务和举措。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现在,我们行政机关特别是基层机关仍有一部分同志不熟悉、不习惯于新形势下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因此,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促进各级干部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三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依法行政工作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支持,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提高“五五”普法的经验,抓好“六五”普法,继续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学习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公民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要形成依法行政合力。依法行政既是政府全局的工作,也是职能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必须齐抓共管。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研究解决依法行政重大问题,安排部署依法行政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履行职责任务,抓好本系统、本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注意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确保依法

行政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要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法制干部,乡镇(街道)应配备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与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当好政府或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

第三篇: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为完成全市“十二五”规划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一、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充分认识推进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

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5月,国务院又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提出依法行政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六年多来,我市上下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纲要》和《决定》,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在创新中突破、在拓展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六个不断”:一是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市、县区政府及其多数有关部门都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强化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初步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政府管理方式不断创新。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市政府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527项,占总数的70℅以上。各地相继建立了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两集中、两到位”、“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人民群众。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使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三是科学决策机制不断形成。市政府两次修订《政府工作规则》,把行政决策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深化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听证制度、风险评估制度以及群众公议制度等,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四是制度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六年多来,各地各部门制定了一大批立足实际、促进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42项工作制度,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五是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市本级及各县相继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的问题。六是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健全。注重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力度,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六年来,共审理行政复议案件443件,处理劳动争议1千余件,调解民事纠纷8千余件,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距离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基层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等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市正处于“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的承上启下时期,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艰巨。尤其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之间不平衡性更加凸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城镇建设等领域问题相对突出,各类矛盾纠纷有所增加,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形势更加紧迫。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同时也要求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第一,推进依法行政是宿州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保障。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要以转型发展、加速崛起、兴宿富民主线。市、县区、乡镇政府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是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只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才能更好地利用法治的力量,把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贯彻落实到基层,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二,推进依法行政是构建实现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稳定社会、有序社会、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及时、公正、公平地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实践中,大量矛盾纠纷往往发生在基层,解决在乡镇、县区。只有切实推进依法行政,以法律的手段、法定的程序来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才能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推进依法行政是确保法律实施效果、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依法是“行政”的基础。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法律、法规由行政机关来执行,其中大部分由市、县(区)、乡镇政府具体承担。各

级政府能否严格依法行政,直接关系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关系能否真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从制度上规范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才能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府管理,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办事,才能保证来自人民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确保各项法律制度得到较良好施行,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推进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的根本途径。依法行政是高效、优质行政的前提和保障。市、县(区)、乡镇政府处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只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才能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取信于民,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继续实施《纲要》和《决定》为着力点,以行政程序法治化和政府服务法治化为核心,把依法行政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努力提高行政决策水平

行政决策是行政行为的起点和源头,源头不清,其流必浊。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效率,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损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只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才能在实施中减少矛盾和阻力,而决策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此,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健全行政决策程序。各级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程序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决策事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群众切身利益的,还要采取听证等方式公开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重大决策必须由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作出决策。当前要注意克服和解决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等重大决策行为中存在的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等问题,尽力减少决策风险和失误。

二是建立决策纠错机制。一项决策作出后,对其实施过程要进行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纠正和调整决策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对此,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行政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三是强化行政决策责任。从近年来我们审计、监察的情况看,在一些重大工程和项目的立项决策上,个别领导干部之所以敢“拍脑门”、搞“一言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对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因此,今后要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原则,对违反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给人民群众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要实行“谁决策、谁负责”,依法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二)大力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制度建设,优化法制和政策环境

规范性文件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市、县区、乡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制定、规范行政管理事务、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如果“红头文件”质量不高、过多过滥、相互冲突,就会严重影响和干扰依法行政。在这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着眼于服务大局,加快重点领域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主要是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对实践急需、社会关注度高、条件较为成熟的领域,比如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社会保障、节能减排、承接产业转移、社会公用事业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等,尽快制定规范性文件,满足依法行政实际需要。

二是要着眼于法制统一,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以来,市政府共审查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16件,前置审查规范性文件76件,对其中39件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促进了规范性文件质量提高。今后,要继续严格遵守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制度,乡镇、县(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十五日内,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应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并在原文中注明,有效期届满规范性文件自动失效;起草部门认为需要继续实施,应当对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进行重新修订,并按程序要求重新报送审查。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规范性文件每隔2年集中清理一次,与法不容、与情不符、与时不进的,要进行完善或予以废止。

三是要着眼于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许多改革措施要靠制度来凝聚共识、引领推动,各种利益关系要靠制度来统筹兼顾、调整规范,各种矛盾纠纷要靠制度来定纷止争、化解平息。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检验制度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市政府法制办正在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制定、修改和充实《宿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制度汇编》,有四十多项制度,要尽快编印成册,下发各地各部门参照执行。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行政执法是政府大量的、日常性行政活动,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市政府查处和通报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改制安置等方面的违法事件,就是公开表明政府依法行政、从严行政的态度。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宗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

一要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这是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市本级各县都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下一步要注意拓展工作范围,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由城市管理领域向文化、经济管理等领域延伸;要注意创新执法模式,对于一个部门有多支执法队伍的,如文化、交通、农业等部门要整合执法资源,推进综合执法;要注意下移执法重心,认真抓好我市7个镇(即埇桥区符离镇和朱仙庄镇、灵璧县渔沟镇、泗县草沟镇、萧县杜楼镇和杨楼镇及砀山县周寨镇)的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在城管、环保、工商、劳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领域(即“6+模式),采取委托执法或派驻执法等方式,将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向乡镇一级延伸,破解基层执法难的问题。

二要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如果没有程序公正,就很难保证执法结果公正。各级各部门要注意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工作流程,依法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减少执法的随意性。近年来,市地税局、市烟草局等部门对行政处罚权进行了细化、量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他部门也应该这样做。

三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会上,市公安局、市工商局交流了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做法。这项工作总的要求,就是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严格执行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和亮证执法制度,未通过执法资格认证培训考试、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件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对聘用的合同工、临时工,要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要坚持人性化执法,多些换位思考,多些柔性推动,不得简单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随意侵害执法对象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执法违法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已经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各部门要对照评查标准,认真自查自评,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促进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

(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法治政府的重要特征。推进政务公开,就是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交流的连心桥、开启便民为民的服务窗,也是政府自身建设很好的防腐剂。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区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绝大部分乡镇(街道)和行政村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代办点。现在,市里90%、各县区8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进入了中心办理。下一步,要着眼于科学发展和阳光施政,继续深化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一是进一步公开政务事项。针对目前存在的“公开的内容群众不关心、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等问题,贴近人民群众需求,从群众最关切、最期盼、最有意见的地方首先公开,把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补偿、救灾救助、民生工程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把基层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事业领域,都纳入办事公开范围,建立办事公开制度,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这是现阶段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按照“进中心是原则、不进中心是例外”的要求,严格实行“两集中、两到位”,除经批准外,各级、各部门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律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同时,各县、区和各部门今年要抓紧完成行政权力的清理确认工作,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清理审核行政权力,明确管理事项、承办岗位和办理时限等内容,编制好行政职权目录,尽快完善政务公开目录,并逐步把行政执法、重大投资项目管理、审计结果以及财政预算等,纳入政务公开的范围,让老百姓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哪些事;以上这些都要适时向社会公开,今后除涉密事项外,未向社会公开的管理事项和权限一律不得行使。

三是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目前互联网发展很快,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渠道。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既要学会“上网访民意查民情”,更要善于“下网解民忧平民怨”,切实把网民留言、网民反馈和网民监督落到实处。为了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市里准备出台《宿州市网络问政工作暂行办法》,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都要认真贯彻施行,加强组织协调,规范工作流程,设立网络发言人,实行三小时内回应、三日内办结等制度,努力将政府部门网站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和为民办事的平台。

(五)加快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如果行政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就可能导致滥用和腐败。建设法治政府,确保执政为民,必须加强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这些都很重要。这里,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行政复议是政府内部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群众依法寻求救济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逐年增加,仅去年一年市政府就审理近百件,这是群众法律意识、监督意识提高的表现。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垂直管理部门可以“双向选择”,依法受理群众行政复议申请,注重运用现场勘查、听证、和解、调解等多种方式审理,大力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监督行政行为、化解纠纷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审计、监察工作。审计、监察部门依法独立行使专门监督,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各级各部门都要支持和配合审计、监察部门行使监督职能,审计部门要注意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等公共基金的审计工作。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

三是进一步加大行政问责力度。没有问责,行政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就没有威慑力。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行政问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加大了行政问责的实施力度。近两年来,我市共有27名干部被问责,有效防止和减少了行政过错,提高了行政效能。今后,要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大对领导干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违法行政行为的查处,督促和约束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履职尽责。

(六)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促进政府正确履行职责

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如果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会使得依法行政的认识难以提升、改革难以深入、制度难以确立、成效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切实解决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政府要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当前,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际金融危机倒逼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要求政府自身的改革,尤其是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要强化和改善经济运行调节职能,尽量减少对企业和市场的微观干预,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换代,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宽松、平等竞争的环境。要强化和改善市场监管职能,从全国范围的奶粉事件,到我市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等,都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还人民一个干净、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强化和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放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上来,切实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

二是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管理权限下放。总的原则是,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下放管理权限、减少中间环节,做到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去年,省政府决定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第一批下放143项,今年又下放144项,市直各部门应该言而有信、全部下放,不能明里放、暗里收,不能搞变相审批和权力上收。

三是以扩权强镇促进执法重心下移。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决定,我市符离镇、朱仙庄镇等7个试点镇行使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主要是试点镇需要上报市级以上审批的项目,县级只需“见文行文”或“见章盖章”转报即可;同时,按照“6+”模式,依法委托试点镇行政部分县级行政许可和审批权,并可成立综合性的行政管理执法机构具体处理相关事宜。各县、区要指导各试点镇用足用活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化试点镇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增强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依法行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推进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难点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对此,国务院刚刚发布实施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大力贯彻落实。

一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各县区、乡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辖区、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一把手”要带头依法行政,切实担负起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依法行政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局(委)务会议要经常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本地依法行政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具体任务和举措。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现在,我们行政机关特别是基层机关仍有一部分同志不熟悉、不习惯于新形势下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因此,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促进各级干部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三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依法行政工作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支持,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提高“五五”普法的经验,抓好“六五”普法,继续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学习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公民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要形成依法行政合力。依法行政既是政府全局的工作,也是职能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必须齐抓共管。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研究解决依法行政重大问题,安排部署依法行政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履行职责任务,抓好本系统、本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注意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确保依法行政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要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法制干部,乡镇(街道)应配备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与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当好政府或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

第四篇:吴新雄省长在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总结表彰暨发展提升年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吴新雄省长在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总结表彰暨发展提升年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1-01-0

5(2011年1月4日)

同志们:

新年好!

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总结表彰暨发展提升年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总结2010年创业服务年活动,表彰先进,部署今年在全省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

刚才,尚勇同志通报了去年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从通报的情况看,去年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重点,坚持以服务创业、富民兴赣为主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开展了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省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投资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省委、省政府对获得创业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称号的6个设区市、33个省直单位,以及获得创业服务年活动单项工作先进的5个设区市和25个省直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在此,受省委苏荣书记的委托,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全省优化发展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级机关和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为巩固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活动成果,进一步提高机关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创优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在全省乡镇以上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中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省委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省委常委会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下面,我就开展好这次活动强调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全省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根本途径。虽然这些年来我省发展明显提速,但经济欠发达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既面临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任务,又面临提升发展质量的巨大压力。江西要在新一轮区域发展和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切实把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是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反映了时代特征,凸现了江西特点,得到了全省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科学发展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进位赶超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应有地位的衡量标准,绿色崛起是实现江西崛起的路径模

式。我们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就是要动员和引导全省各级机关和广大干部职工,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提高服务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在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建功立业。

(三)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是巩固提升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成效的重要举措。我省自2009年以来,连续两年开展了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从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随意执法、执法不公、“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小鬼难缠”、“中梗阻”、“吃、拿、卡、要、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问题仍时有发生,机关效能建设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们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就是要在前两年活动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机关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创建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最优的发展环境。

二、着力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刚才,智勇同志宣读了《全省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目标、重点、步骤和要求,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工作措施,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着重就开展好发展提升年活动,提高各级机关和广大干部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着力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省基本方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坚决克服和纠正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重利益轻服务的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相统一。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共参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正确处理依法依规办事和创造性工作的关系,既要坚持依法依规办事、规范有序操作,又要做到事在人为、创造性工作,不能不作为,不能乱作为,要有大作为。

(二)着力提高高效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坚决克服“松口气”、“歇一歇”的松懈思想,坚决克服“应付了事”的厌烦情绪。要在巩固扩大机关效能年活动和创业服务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和规范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不出事的能力。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行政服务体系,全面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统一受理、项目代办、快速转办、并联审批、办结告知”制度,有效缩短重大项目的审批时限。要通过发展环境监测、“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活动、明察暗访、受理和办理效能投诉等形式,整治各种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要定期通报一些损害发展环境、影响机关效能典型案例的督办和查处情况,发挥典型案件的教育警示作用,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

(三)着力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当前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现实的严峻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各地各部门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乘势而上,尤其要善于攻坚克难,以创造性的工作争取突破性进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把握倾向性、苗头性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重大资金、重大项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对协调会议确定的事项要建档立卡,加强跟踪督查,确保落到实处。当前,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突出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等中心工作,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真正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薄弱点问题来检验活动效果,以帮助基层、帮助群众、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来

检验活动效果。

(四)着力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千条理万条理,加快发展是硬道理;千个变万个变,事在人为是关键;千条路万条路,真抓实干是唯一的路。作风实,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作风浮,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地真正落到实处。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难,注重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知实情、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要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庆典、论坛和研讨活动,坚决制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抓发展、促崛起上来,把资金和资源放到惠民生、助民富上来。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每项工作都要实行“四定两保”责任制,即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确保顺利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三、切实加强对发展提升年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好直接领导责任。要严格实行工作责任制,把活动各项任务及相应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各级效能办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把活动抓好。各牵头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牵头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职能,其他责任部门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坚持多渠道、立体式、高密度地深入宣传、广泛发动,使发展提升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形成典型示范效应。对那些群众深恶痛绝、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公开曝光。

(三)加强督查,务求实效。各级效能办要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措施、工作进度及工作成效。特别要注意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对“雷声大、雨点小”、光说不做、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加强考核,兑现奖惩。各级效能办及各牵头部门要采取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开展活动的绩效考核。特别要注重突出平时考核,防止出现不掌握平时情况,而靠年终集中打分、“一锤定音”的现象。要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发展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要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单位,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责令开展专项整治,并限期整改到位。

同志们,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确保发展提升年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谢谢大家!

第五篇:苏树林省长在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苏树林省长在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海西规划》,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上水平。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孙春兰书记多次强调,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指南针”,在规划上要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切实把规划搞好。近年来,在全省各级政府及规划建设部门的努力下,我省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区域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但是,我省城乡规划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规划的层次和品位不高,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特色不够鲜明,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需求;第二,规划的协调性和兼容性不足,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之间、相邻行政区的规划之间衔接不够;第三,规划的执行不到位,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违反规划的行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问题制约了城乡建设,影响了区域发展。我们要从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城乡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切实遵循城乡建设管理规律,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做好城乡规划工作。

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跳出规划,认识规划

规划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认识规划,不能局限于规划本身,必须从规划的本质、规划的规律、规划的效应上来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编制好规划,真正把规划贯穿到城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规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日益复杂化。城市规划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逐步形成了现代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可以说,城乡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像许多欧洲国家的都市、街区和景观,都堪称艺术品,既有使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充分融合了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体现了高度的文明成果和智慧结晶。我们编制城乡规划,就是要着眼于传承历史、弘扬文化,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忆。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取使福建成为能够充分展现其文化、历史以及其发展层次和品位的地方。

(二)规划是城乡建设经验与技术的集成。城乡规划涉及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像东京的江户川工程,被誉为全世界最先进的下水道系统,集引导、收纳、运输、调节、排放于一体,最高每秒可泄洪200立方米。在设计之初,设计师们借鉴了巴黎和伦敦下水道规划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东京地势低洼、台风暴雨和地震多发等因素,采用了独特的建造方法来减少洪水的冲击力、增强工程的抗震性,有些工程的误差甚至是以毫米来计算的。迄今为止,经受了数十次暴雨和洪水的考验,解救东京于危难之中。相反的案例是,今年泰国曼谷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除了自然灾害本身的因素外,与城市规划经验不足、规划水平不高、前瞻性不够也有很大关系。人类正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提高建设水平,优化生活环境的。我们编制城乡规划,要善于借鉴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的气

候、区位等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着力做好综合交通、给水排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并将其成果体现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到市政工程设计中。

(三)规划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规划是龙头,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生活。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时间,就建设成为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称。它的核心经验就是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我们编制城乡规划,要做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使每一寸土地都包含在规划中,每一个项目建设都有规划依据,要通过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空间品质的提升,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规划是管理者组织领导水平和居民素质的综合体现。规划是评价领导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标尺。一个地方规划、建设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当地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水平,其次取决于当地老百姓的素质。我们要牢固树立“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指南针”的理念,切实增强规划意识,切实提高规划水平,切实按规划来建设和管理。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下决心纠正边规划边建设、有规划不遵循的陋习;二要坚持先谋划后规划,注重前期研究,找准发展定位,落笔之前想明白、构思好;三要坚持先整体后局部,统筹考虑区域布局,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力争开发一片、成功一片;四要坚持先环境后建筑,把人居环境摆在首位,完善功能配套;五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推进管网缆线下地,大手笔建设地下综合管沟;六要坚持先专家后官员,邀请国内外一流团队参与规划设计,促进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制定出来的规划能够满足未来50年需求,力求100年不落后。

二、土洋结合,做好规划

土洋结合,就是要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与本乡本土的实际和传统有机结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切实提高城乡规划水平。

(一)以战略眼光制定规划。就是要着眼全局,突出前瞻性、系统性,增强灵活性、适应性,实现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更高发展阶段的需求相协调、相衔接。一要顺应城镇化趋势。当前和未来几十年,我省和全国一样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城市和乡村布局一旦形成格局,就会深刻影响资源能源利用、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效益,而且难以改变。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镇化的机遇和挑战,全面落实《海西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的“一线、两点、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细化落实好,为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二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两千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是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聚集在一起。这是城镇化最初也是最终的理念。目前,人们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交通不顺畅、出行不便利、环境不宜居、交往不方便等问题有切身感受,对“道路拉链”、“停车难”等现象反映强烈。我们要更多地从人的生活感受里去研究和考量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切实预防和破解“大城市病”等问题,及时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各项规划之中。三要适时修编调整规划。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规划也应该是动态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城乡建设的因素在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规划随之

不断加以修改或补充;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水平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提升,这也要求及时将新的认识成果转化为新的实践。要正确处理不变与变的关系,既最大限度地强调规划统一指导,又适时地加以修编完善,确保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时效性,促进各层次规划的稳定和衔接。

(二)以最终结果衡量规划。城乡规划的质量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官员说了不算、专家说了也不算,最终要根据其指导城乡建设的实际成效来衡量,要接受老百姓的评议和历史的检验。福建号称“东南山国”、“闽在海中”,自然山水优美、景观资源丰富,具备做好规划十分有利的条件,规划不好、建设不好非常可惜,是我们的失职。我们要真正对祖先负责、对子孙负责,进一步编制、完善、提升各个层次规划,加快改善福建城乡面貌。一要构建魅力大都市。高标准、高水平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特别是要以大气魄、大手笔加快编制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加强对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和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城镇空间和土地配置、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使用的研究,优化整合都市区空间,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镇化紧凑、集约和协调发展。最近漳州提出建设“田园都市、生态宜居”的目标,符合漳州的实际,各地也要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城市发展定位。二要打造宜居县城。围绕推进实施“大城关”、“大县城”战略,统筹安排县城空间发展次序,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城,按照设区市的城市标准进行规划,思路可以拓宽一些,标准可以更高一些;对用地紧张的山区县城,推广集约发展模式;对具备发展潜力的县城,适度建设新区,拉大城区骨架,充分发挥县城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三要发展特色乡镇。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指导,明确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重点抓好42个省级试点小城镇,今年底前完成试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扩大示范和带动作用。四要建设美丽村庄。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更好地发展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应当抬高起点、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地下管线、排水等现实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目前全省还有4178个村庄未进行规划编制,明年底前要全部完成。要进一步优化省域乡村布局,加强农村建房引导,推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有效保护自然生态,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新农村,全面提高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前不久,我到长泰县调研,发现那里的田园风光很不错,如果能把规划做好,把景观整治好,不会比欧洲的田园风光差。可以先在长泰开展试点,做一个示范。

(三)以民俗新风融汇规划。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对空间资源进行配置和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只有为广大群众所认识、理解和支持,才能事半功倍地加以推进,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要顺应群众意愿,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大力树立民俗新风,使科学规划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愿行动。一要加强对传统“风水”观念的引导。福建民间很重视“风水”,这个民俗特征十分明显。“风水”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风水”在学术上对应的是堪舆学,堪即天,舆即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它具有科学性,只是在民间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迷信色彩。对待传统“风水”观念,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势利导、推陈出新。特别要把规划设计大师和民间“风水大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理念、能够代表党和政府意志的“红色风水大师”,赋予传统“风水”

新的时代内涵,科学有效地引导广大群众的居住观念和建设行为。比如,我省很多农村有钱人不少,即使是在外地发了财、安了家的闽商,往往也回到家乡“起大厝”、“盖大房”,并且以“大”为荣、相互攀比,不仅浪费钱财,也破坏环境。要引导这种建房观念和行为由“求大”、“比阔”向“求优”、“比好”转变,讲求局部与整体协调,重视营造宜居环境。二要大力挖掘人文资源。文化是根、文化是魂,一个地方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底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自信心、自豪感的活水源头。福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地域文化。要把城乡规划与人文研究、文化弘扬结合起来,注重挖掘、整理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和汲取福建民俗和民居的文化精髓,加强对传统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既赋予规划富有地域文化的灵魂气韵,又促进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三要注重塑造时代风格。建筑是时代的镜子,见证并熔铸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要把握城乡建设和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善于“与时俱进”、“无中生有”,精于推陈出新、洋为中用,以“百年慧眼”创造出反映时代潮流、具有现代气息的设计精品。比如,深圳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硬是靠改革开放的熏陶和锻造,把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具有深圳风格、深圳特色、深圳气派的现代化城市,很值得各地借鉴。

(四)以技术标准支撑规划。没有先进的标准,建设就上不了层次。目前,我省城乡面貌之所以景观差、品位不高,从规划建设上找原因就在于执行的标准偏低。要加快推进地方性规范标准工作,根据我省的气候、区位、条件等实际,在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等规范标准,适当提高日照间距、开放空间、道路交通、公共绿地、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等规划标准。比如,我省采取大寒日照不低于3小时的国家标准,但各地在实际执行中新区往往就按低限3小时来掌握,旧区改造只满足国家最低标准1小时日照的要求,导致城市建设密度长期居高不下。今后这类标准要适当提高,特别要根据住宅、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类型的建筑,提出不同要求。又如,我省城市路网密度偏低、停车设施不足,道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6.4公里,与山东9.2、江苏9.7、浙江7.3等的差距较大。要按照设计高标准的道路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要求,切实提高道路、停车场用地等相关标准。再如,现行规定,园林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项目用地的比例,在新区建设中不低于30%,这一指标已落后于目前全省37%的建成区绿地率的实际水平,也必须进行合理调整。

(五)以绿色低碳引领规划。绿色低碳是城乡建设的潮流,打造生态省是福建的目标。为此,我们在城乡规划中,一要维护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坚持生态规划与城乡规划协同共进,充分保护山体、河流、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尽量不搞“削山工程”、“砍树工程”、“填湖工程”、“截流工程”,坚决守住“绿、蓝、紫、黄”四条底线,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要加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赋予城乡“水”的灵性,优化水网布局,充分考虑防洪排涝要求,结合滞洪区规划人工湖、湿地公园。要推进城乡“四绿工程”,突破传统“以路划地”的思维,推行“以绿隔地”的新理念,拓展农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让城市在优先建立的生态绿地网络间有序发展。要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绿地,借鉴国内外“绿道”建设的经验,以人行道、自行车道为纽带,结合山边、路边、河边、渠边等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绿道”网系统。三要落实节约环保的要求。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污染

源整治、搬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削减、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落实城乡建设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倡导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推动城乡建设从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变。

(六)以优化设计细化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建设的效果、影响规划的成败。一要深化城市设计。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景观,做到依势而建,注重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真正使建筑和自然景观互为衬托,互相添彩。要着力营造由街头绿地、景观带、景观水体、中心广场、城市公园、商业街、十字路口组成的公共空间体系,重视勾勒和显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天际线、山际线、水际线,构建形成大气敞亮、清新和谐的城市形象。二要优化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城市立交桥、桥梁、过街天桥以及老旧建筑物、构筑物等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通过创意设计、合理摆布,变不利为有利,达到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和视觉艺术的有机统一,形成城市的新地标。三要美化建筑设计。充分发挥真正高水平的建筑师、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的作用,倡导先进科学、积极向上的建筑理念,鼓励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等新技术新材料,建造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建筑、标志性建筑,使每一座建筑都成为艺术品。

三、一以贯之,实施规划

做好规划是贡献,执行好规划也是贡献。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能抓好实施,也只是一张废纸。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要坚持规划、尊重规划、执行规划,用严格的法规制度保障规划的实施。

(一)确保“一个地方一张图”。前不久,我到泰宁调研时,那里的规划建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泰宁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做得很好,这是当时洪捷序同志在建设厅工作时抓的试点。同时,县里几任党政领导规划意识都很强,对规划很重视、很熟悉、很执着。他们把城区当景区建,显山露水、透绿见景,严格执行产业发展“三限”、城市管理“四禁”和城市建设“五不建”。为了保护尚书第,在旧城改造中采用地方民居建筑风格,运用“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和灰、白、黑色彩等元素,而且规定县城所有新建建筑都要采用这种建筑风格,形成和保持自己的特色。还有龙岩的洋畲村,也是洪捷序同志抓的试点,请骆中钊老建筑师做方案,村支书带头实施,通过五年多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泰宁县和龙岩洋畲村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各级政府要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一是市、县长要对本级城乡规划实施负起行政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城乡规划法》中关于“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的规定。抓紧完善配套法规和技术规范,将规划编制、审批、调整、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推广应用高科技监测手段,实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省里每年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真正使城乡规划成为“铁律”。要强化建设、国土、工商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三是强化规划工作的要素保障。把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收益用作规划编制的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切实加强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引进高层次规划和建筑设计等专业人才,努力打造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的规划设计队伍。

(二)充分发挥规划效应。规划是生产力,好的规划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坚持“遵循规划、有序释放、依法运作、注重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和土地使用的投资强度,适当超前或同步改善城市基础设

施。强化土地使用的合同约束,防止多占少用、只占不用。在加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中,要注意科学合理选址,既不要安排在闹市区和商业地段,也不能安排在偏僻地段,尽量方便居民生活、入学、就业。二是通过规划推进招商引资。路从哪里走,钱就从哪里来。要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合理安排功能组团,有计划地把“生地”变成“熟地”,吸引资本流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是通过规划引导和扩大消费。要以城乡新型业态、商业设施、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促进就业、创业、置业、兴业,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新的消费形态、消费模式、消费环境、消费热点。

(三)加强规划编制实施过程的组织动员。以执行公示制度为核心,主动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网上征集等方式,积极运用设区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及县镇规划展示图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让公众更好地参与规划过程、了解规划成果、监督规划实施,形成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合力,使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以上是就城乡规划工作讲的三方面意见,概况起来就是:规划是个好东西,编不好规划是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没本事,执行不好规划是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没规矩。我们要有本领、讲规矩,把规划这个好东西运用好。这里要特别强调,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必须体现在尽快改变城乡环境和面貌上,这是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迫切要求。改变城乡环境和面貌的关键,就是抓好“点”、“线”、“面”三个层次的攻坚突破。“点”就是抓好城乡社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打造完整社区;“线”包括快线和慢线,快线就是抓好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和整治,慢线就是抓好自行车和步行道系统的建设,打造人居环境走廊;“面”就是加强各地的小流域治理,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为此,要结合打好五大战役,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明年开展试点,第二年全面铺开,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明年的试点工作要求,(1)每个设区市抓两个以上城市社区和一个以上农村社区,每个县抓一个城市社区和两个农村社区;(2)每个设区市抓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每个县抓一条过境公路,每个设区市加快形成市区慢线环网、每个县抓一条慢线;(3)鼓励每个设区市结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抓好一个小流域治理。这次会议一结束,省直有关部门就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专项计划、建设标准、保障措施和考评奖励办法,各市县要抓紧选好试点,组织力量尽快启动。明年“拉练”检查要实地察看“点”“线”“面”试点项目,年底省里将统一组织检查考评,并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推动全省城乡环境和面貌尽快取得看得见的变化。

同志们,城乡规划工作牵动全局、关乎长远。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新一轮城乡规划工作,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下载吴新雄省长在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新雄省长在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