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处理 (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5: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处理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处理 》。

第一篇:农村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处理

农村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处理

设计者姓名:孙志瑞、马靖佳、林东升、刘颖、赵胜迪

所在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

所在班级:高二

(七)班

研究学科:地理

指导老师:裴翠丽

一、发展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牵动村民收入增长的快速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

二、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08年末,全村建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生产发展:主导产业干鲜果种植面积达到 亩,年销售收入实现 万元,种植干鲜果农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100%,户均 亩。全村工业总收入 万元,人均实现收入 万元,年均增长 %。村集体收入达到 万元。

2、生活宽裕: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 元以上,到2008年达到 元,外出务工人数 人,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 元。基本消灭特困人口。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平方米。

3、村风文明:计划生育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参加合作医疗农户100%。村有活动中心、书报阅览室、文化广场、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创建和谐家庭,培训新型农民。全村无偷盗行为、无犯罪案件,村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100%。

4、村容整洁:全村主干道全部铺上油面,架设太阳能路灯。村路绿化率达到100%。建成垃圾处理中转站,保持全村清洁卫生。初步建成村民集中居住、住宅样式统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定居点。

5、管理民主: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实行村务公开制、财务公开制、一事一议制、重大事项实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制,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到100%,对两委班子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干鲜果种植产业,到2008年面积增加到 亩。引导农户发展“五味子”生产,使玉米等低效农作物逐步退出耕地,到2008年“五味子”生产面积达到200亩。

2、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柏油路6公里,实现组组通油路目标;新修自来水井3眼,自来水入户率100%;治理河道7.6公里;修建桥梁6座;建设蔬菜气调库1000平方米,调节干鲜果及蔬菜供应峰谷;老厂房翻建2000平方米,修渔池3个,增加村集体收入;完成爱河提水工程及蓄水池、管网建设,做到水系畅通。

3、亮化、美化人居环境。架设太阳能路灯,完善亮化工程;搞好村路及庭院的绿化美化;主干道旁设垃圾箱26个,购买垃圾清运车一辆,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完成居民定居点的选址,初步建成住宅样式统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村落。

4、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一个党员(村民)活动中心,建设一个书报阅览室,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建设一个标准的卫生医疗室,增添一批体育健身器材。

通过三年努力,全村100%的农户都有一个5000元以上的增收骨干项目,都能用上清洁干净的自来水,全村实现“八个联”:交通道路联成网、公共汽车联村组、水利灌溉联到山、绿化美化联庭院、技术培训联市场、骨干产业联成片、文化医疗联农户、文化阵地联民心。

三、实施措施

(一)坚持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在新村建设中的积极性。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建设活动的力量源泉。村两委要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群众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规划、建设的过程置于村民的监督中,让村民参与规划,参与建设,让他们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当成家业来办、产业来兴、事业来管,把村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加强领导,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整体氛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引导和服务,明确建设目标、措施和远景规划,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循序、持续推进,按制定的规划一抓到底。用舆论发动、用典型带动、用服务触动、用政策激动全体村民自发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全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把握重点,循序渐进。一是产业建设。增加村民收入是关键,只有村民口袋充实,才有投资建设的能力。干鲜果产业是我村农民增收的核心基础,进一步加大各种果树的发展力度和速度,做大做强干鲜果产业。大力培训村民务工技能,加大转移输出力度,把务工经济建成村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路通、水畅的问题,实现道路联成网、户户饮用卫生洁净的自来水,提高农户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三是努力做好公共、公益事业。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逐步缩小城市、农村在公共设施方面的差距。四是办好户办工程,将规划内容进行分解,逐户规划建设内容,做到户户有项目,年年有事干。

(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转变村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各种载体,深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新风貌。深入开展具有浓郁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家庭、邻里和谐

第二篇:农村耕地抛荒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耕地抛荒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富裕的目标。而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基本生产资料,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耕地与人口,耕地与环境,耕地与粮食安全,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越来越受到国家高层和广大人民的关注。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不少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导致不少地方耕地抛荒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到农业及农村的稳定发展。为此,笔者一行四人深入永兴县**乡,就耕地抛荒的现象走访了各村、组广大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50余份,经调查研究,现以**乡为例,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作以下探析。

一、耕地抛荒现状

**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0262.12亩,其中水田5982.52亩,旱土4279.6亩,全乡总人口18626人,人均耕地面积0.5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1.5亩的水平,是一个耕地资源匮乏乡镇。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以及实地勘察的方式,了解到全乡各村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现象,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

1、在季节分布上,季节性抛荒多,长年性抛荒少。**乡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和烤烟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红薯为主。而易家、坪乐、高城、公平、五陵五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实行烤烟加晚稻的种植方式,**、柏树两村除了种植烤烟外,有40%的水田都是种植一季中稻,而土桥村基本上没有种植烤烟,有60%的水田是种植中稻,中稻收割后,基本上也就不再种植农作物或经济作物,造成了部分水田的季节性抛荒。全乡90%的旱土是种植花生和红薯,一般收获后便不再复耕,造成大部分旱土存在季节性抛荒。而长年性抛荒的耕地除了在易家、土桥两村一些用水极其匮乏的地域存在外,全乡其他地方还是比较少见。

2、在耕地分布上,旱土抛荒多,水田抛荒少。调查发现,全乡70%以上的抛荒都是旱土,村子前后、山坡山脚经常可见荒芜旱土,而水田搁荒则较少。**乡人均水田面积本来就非常少,不到0.3亩,加上传统的烤烟及水稻种植方式已为大部分村民习惯,在很长一段时期,也是这里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因此,水田基本上村民都自己种植,即使外出务工,也会由在家的老人耕作,或者转包他人,所以水田抛荒很少。而旱土虽然耕作劳动强度低,但是由于耕作季节性强,经济价值不高,加上水利设施建设难以维持耕作等 一些原因,大面积的出现抛荒现象。

3、在区域分布上,交通便利处抛荒多,交通不便处抛荒少。通过调查发现,**乡耕地抛荒基本集中在柏树、土桥、**等几个交通便利的村组,由于交通便利而耕地少,大部分村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或者从事其他商业经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而出现抛荒现象,而交通比较闭塞的几个村子,部分劳动力选择了留在家中种植烤烟等经济作物,一般也是等到晚稻收割以后才会出去打几个月零工,所以,劳动力相对来说比较充裕,抛荒现象相对较少。

二、耕地抛荒的原因

近几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先后取消了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这些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进步。但在耕地并不富余的情况下,农民种田积极性仍然不高,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仍然严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劳动力弱少。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一方面促进了“打工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在在很多农村,50岁以下的农村劳力基本上在外打工或从事其他职业,一个或两个老人带一群孙儿、孙女在家组成隔代组合 家庭的越来越多,几家的田地集中到老人手中,要种好和种两季确实比较困难,子女多的老人改种一季都吃力,实在做不了,只好搁荒。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对于青壮年劳动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工资水平也在不断增长,据调查,平均工资纯收入每年在5000元以上,许多农村青年选择了去沿海发达城市打工,即使部分在家的农村中青年,也忙于打短工,以从事其它营生为主,根本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乡隶属于郴州市永兴县,邻近广东省,这些年来,全乡去广东及周边省市打工的劳动力日益增多,如土桥村,全村共354户,1896人,18岁以上劳力有800余人,实际在家的劳力只有300余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只占整个劳动力的40%,且这些在家的劳动力有20余人以打短工、做零活为主,另有10余名20岁左右的青年小伙子人虽在家却不务农,游手好闲,实际上种田的都是50岁以上的老弱农民。我们在与这些老农交淡中,深感他们不是不愿做,确实是因为年纪大,又要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拉扯一大群孩子,显得力不从心。

2、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低。农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生产积极性。在粮食生产上,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了各项粮食生产补贴,表面上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各种生产物资价格的不断上涨足以抵消国家对农民的补贴,特别是耕种费用的增长,大大降低了种田的 经济效益,通过对**乡的主要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及收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我们作了以下统计:

**乡主要农作物成本收入统计表

农作物类别生产成本收入纯收入

种子农药化肥劳务其它成本小计产量价格收入

稻谷30120 3805304501.6720190

烤烟 3606006501610***15

花生 60200 XX800540

红薯 300 10000.8800500

通过上面的统计表可以看出,相对而言,**乡的老百姓种植烤烟的收益较高,也仅仅为1015元/亩,而全乡人均耕地比较少,农户辛苦耕作一年,能得到的收入非常少,基本上负担不了全家一年的支出。**乡坪乐村梓江岭组村民邓康平一家四口人,共有耕地面积1.92亩,其中水田1.26亩,旱土0.66亩,妻子刘玉容在家种植烤烟及晚稻,旱土种植花生红薯,全年农业纯收入大概2100元,两个小孩都在读书,全家的生活支出来源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邓康平一年5000元的工资纯收入,刘玉容表示,等孩子再大点,要是读书行的话,就她出去打工,要是读书不行,就带着他们一起出去打工。在走访调查中,这样的家庭不胜枚举。农民都反应对农业不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不高,生产周期长,耗费劳力多,见效时间长,而且现在生产 物资的价格增长幅度远远高出农产品价格增长幅度,国家发的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还抵消不了生产物资价格的增长额,因此还不如去广东或发达地区打工,工资水平高而且相对而言轻松一些。正是因为这一社会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将来的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埋下了隐患。

3、种植水平规模低小,收益率不高。我国南方的农村农业生产与北方的规模农场生产相比,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水平低,产量偏低,投资高,造成了劳动力人均收益率低,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在**乡,不缺种田种烟能手,他们愿意承包大面积者的田地种植,比如**乡易家村上白组村民刘芳郴是一名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全家有劳力6人,他就十分想规模种植烤烟,却苦于无田可种,儿子、儿媳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由于农村土地隶属千家万户,调整困难,再加上耕作上很难机械化,成本增加,所以农村土地抛荒多。

4、农业生产技术低下,产业结构调整进度慢。现在在广大农村,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实行了机械化,但是在南方一些山区,由于地势崎岖,实行机械化的程度不高,更多的是“牛耕人种”的小农生产局面,再有就是农村科技普及率不高,由于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农,尽管政府这些年来在先进生产技术的 传播上加大了力度,然而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农来说,很多先进生产技术学习掌握不了,因此导致了农业生产技术低下,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来。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村民觉得种粮收益率太低,种植西瓜、药材等经济作物相对收益高,见效快,但是却苦于一没有生产技术,二没有市场销路,只能是空想。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农民不能种植自己想要种植的产品,种植出来又销售不了自己的产品,大部分村民只能是循规蹈矩的按照传统模式去生产,造成了耕地抛荒局面。

5、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乡是一个山区,旱灾、水灾时有发生,再加上有些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既不能灌,也不能排,原本旱涝保收的双季稻田变成了“望天坵”,使部分农民不得不抛荒。**乡最大水库桃花水库,是一座小二型水库,蓄水量

立方米,正常的年景能够保证五陵、公平、高城等村的灌溉,但是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右干渠基本损毁,左干渠严重淤塞,茅草丛生,导致库水流量小,上游水量过剩,下游基本灌溉不了,降低了水库水资源的利用率。**乡政府这些年来也对部分的失修的水利进行了修复,还积极向上级争取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但是由于乡镇自身财力有限,而向上级打报告争取财政支持又迟迟没有到位,导致了大部分水利设施还是没有得到修缮,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去年的“7.15、7.26”两次洪灾中,大部分靠近水渠的田地被冲毁,共造成了烤烟、水稻以及经济作物损失达到300多万元,并造成了灾后田地抛荒现象。这些年来气候异常,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上部分干部群众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病虫危害加剧,特别是这几年,大面积的稻飞虱危害,给全乡中晚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烟叶花叶病、青虫病也给烤烟生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造成了耕地抛荒。

三、解决耕地抛荒的建议

1、落实农村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实现“十一五”宏伟规划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体现党和政府关爱农民、支持农业,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开展劳动致富教育,减少部分游手好闲人员,让他们回归沃野,培育出一代新型农民。

2、推动耕地流转步伐,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各级党委、政府及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耕地流转机制,充分发挥在耕地流转过程中的引导和管理作用,积极探索耕地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办法,进一步完善耕地流转的有关政策。对于常年抛荒的耕地,可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的规定终止承包经营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集体发包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经营。对因外出务工、无劳动力耕种而抛荒的耕地,可由村组组织代耕或请他人代耕,或组织大户进行承包,或动员农户将经营权转让。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承包抛荒耕地从事农业开发、进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建议县政府组织全县各乡镇进行耕地抛荒大普查,对农村抛荒耕地建立流动台帐,全面掌握乡村土地抛荒情况,充分发挥村、组两级基层调控作用,将抛荒耕地及时发包给劳动力富余的农户,从而做到切实控制耕地抛荒。

3、加快生产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要走出种田不赚钱的误区,关键是怎么种、种什么、种多少的问题。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针对主要的季节性抛荒,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行“中稻+玉米”、“中稻+马铃薯”等种植方式,提高农村抛荒耕地的复耕率。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互补”机制,使农业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有效避免和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业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象**乡这样的烤烟生产大乡,可以组织广大烟农成立烤烟协会,通过协会组织实现信息、技术、生产资料的资源共享,在做大做强这一产业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市场风险及自然灾害的防御力,从而有效保证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4、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持续及时的对农村进行新型农业技术的指导和推广,促进农户进行科学种植,以达到最高经济效益。县农业、科技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各村指导农业生产,将先进实用生产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意识。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可以借鉴周边省市的先进经验,通过在劳动人口比较集中的村组建立“农村科技书屋”、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农村授课等方式,为广大农民朋友学习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提供一个良好平台。要通过加大投入来引导和促进社会多渠道投资农业,政府在这项工作方面既要做好组织者,更要做好协调者、实施者,通过增加农业投入,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切实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管理和保护力度,保证农业生产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对于一些急需修缮、影响面又很广的水利设施,县政府应该未雨绸缪,拨出专款及时予以修缮,不要等到出现灾情之后再采取发放救济的“亡羊补牢”办法。乡、村两级则应积极组织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的民主方法,派钱派工,对各村一些水利设施进行清淤、加固等维护工作,切实增强农民“水利设施谁受益,谁维护”的大局意识。此外,政府还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推进农 业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营规模水平;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做好防灾、抗灾、救灾。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农业自然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稳定性。

6、完善市场导向制度,增加农业产品收益。要减少土地抛荒,必须解决农产品价格低的问题。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为农民跑市场,坚持市场导向制度,健全基层收购网络,降低种植风险。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实行区域化生产,提高粮食以及经济作物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引导农产品走精深加工道路,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鼓励他们创优质、树名牌、占市场,不断增强外销能力。

第三篇:农村垃圾现状和处理

农村垃圾现状和处理

--农村垃圾的特征及危害

目前农村垃圾构成正发生一些新变化:由于塑料袋和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丢弃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同时,建筑垃圾的迅速增加,不仅侵占了土地,还影响了农业生产。而随意将垃圾倒进河里,导致河水严重污染。随意焚烧垃圾、秸秆等,对空气也造成严重污染。垃圾的露天堆放,导致蚊蝇滋生,老鼠猖獗,垃圾渗滤液污染水体和土壤。农村医疗垃圾不经处理乱倒,极易发生病原体传染事件。这些都为目前农村垃圾的集中整治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徐海云认为,新农村建设中生活垃圾应逐步实现垃圾清运容器化、密闭化和处理无害化的环境卫生目标,建立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的收运是垃圾处理系统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其耗资大,操作过程复杂。因此,对于我国大多数村镇,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首先要建立低成本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即:把能够回收的废品分类收集起来,把相当部分的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只是把不能回收、不宜堆肥处理的垃圾收集起来或进行简单筛选处理,集中运到规范的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这是实现低成本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一条途径。

一、利用秸秆气化及固化成碳工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是以各种秸秆为主要气化原料,通过集中供气的方式向农民提供炊事燃气或粮食烘干热能。秸秆固化成碳,主要是对生物质进行机械加工挤压、碾压成型,成型燃料可直接燃烧用于家庭或暖房,也可以加工成木炭棒、木炭块、木炭颗粒等作为民用烧烤木炭或工业用木炭原料。据农博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秸秆气化及固化成碳工艺目前可以在广大农民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二、单独收集的有机垃圾可结合树叶、草进行露天条形堆肥,堆肥场地可选择在田边或林地旁,也可建设简易遮雨棚,进行室内堆肥。事实表明,村镇比城市更容易进行垃圾分类收集。

三、利用沼气工程,将村镇生活垃圾中厨余类有机物与人畜禽粪结合进行厌氧消化。第六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展示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以单个农户为生产单元,将沼气池、猪舍、厕所、蔬菜温室进行有机组合,全部设置于塑料大棚内,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既使得人畜粪便得到了合理、有效利用,又改变了农村庭院卫生“脏、乱、差”的状况,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效。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对土地、空气、光热、动植物废弃物等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垃圾焚烧处理。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地选择将越来越困难,垃圾填埋处理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包装废弃物等不易腐烂的可燃垃圾进行适当集中焚烧处理,对减少垃圾填埋量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五、适当推行“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区)集中处理”的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各乡镇应在适当的位置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备运输车辆,各村设垃圾收集站,并建立保洁员队伍,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垃圾处理方式应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镇垃圾管理系统,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垃圾管理的无序状态。逐步形成“属地清扫,统一清运,监管一体”的管理模式。

第四篇: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新疆省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0日~8月26日

调查地点:新疆省

调查对象:新疆省农民及市民

前言:新疆省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也是我过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新疆农业的主要特点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大部分地方干旱少雨,农业灌溉用水矛盾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展开了调查,调查内容是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现将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新疆省农村用水现状分析

新疆每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的水资源量为4.8万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数(29.4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的1/6但从水资源全理开发利用角度看,新疆是全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调查问卷显示:

据1995年人口及耕地资料#新疆人均水资源量为56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2322立方米)的2.3倍,居全国第四。新疆水资源承载现有人口耕地和经济社会规模应当是不成问题的,而新疆近年来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实际上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特别是对水资源长期不合理利用的结果。新疆对水资源不合理地利用与浪费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5%以上“由于渠系渗漏,大水漫灌,农田灌溉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4以下&田间水利用率只有70%~80%农业毛灌溉用水量为15000立方米/(公顷·年)南疆高达18000立方米/(公顷·年)~22500立方米/(公顷·年)高出实际作物需水量1倍多”

二是工业用水浪费惊人。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乌鲁木齐为707吨,全疆只有乌鲁木齐的工业用水重复率达45%&而处于沿海地区的山东省1990年全省平均万元产值耗水量只有123吨。

三是生活用水浪费严重。

二.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疆各地水资源的利用主要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占总供水量的89.1%,这导致下游河道内径流量锐减,引起生态严重恶化。但准噶尔盆地地区地下水已超采.而塔里木盆地地区地表水实际利用量均已超过了其合理开发利用量。

(2)农业用水所占的比重较大,人均用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用水占到了95.15%,生态用水仅占了3.6%。

(3)河流上、中游盲目大量垦荒,造成下游严重缺水或断流,生态环境恶化,大面积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如塔里木河流域上、中游的大量用水,造成下游河道断流、下游湖泊台玛特湖干涸。

(4)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用水集中。管理粗放.高消耗、低产出。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之一,种植作物过于单一,用水时间集中,用水量大。

(5)缺少控制性调蓄工程,为抗春旱,新疆各地大量兴修平原性水库,平原性水库占全疆水库总数的95%,蒸发、渗漏量较大。

(6)根据有关文献,新疆现状缺水量为1590000000 m3,北疆部分地区(如伊犁河干流)属工程性缺水,天山北麓属资源性缺水;南疆塔里木盆地缺水的主要原因为用水管理滞后,水浪费现象严重。

三.

(1)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解决水资源紧,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动员向全社会增强惜水和节水意识。农业要节水,工业要节水,生活要节水,整个国民经济要向节水型经济发展,要使“节水经济,节水社会”的观点深入人心,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

(2)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积极开发利用水资源,兴建必要的调蓄水库,可提高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新疆现在许多河流目前缺乏骨干调蓄工程。大型水库13座,总库容量21.5亿立方米,占全部库容量的36.2%,仅占全国大型水库库容量的2%中型水库92座,总库容量29.91亿立方米,占全部库容量的50.2%仅占全国中型水库库容量的3.7%要在河道上选择条件好的河段修建骨干调蓄水库。为农业,城市用水提供水源。

(3)合理调整农、林、牧比例,经营多样化,减少各业的用水量,重点是大力开展农田节水灌溉,加大生态环境的用水量。

(4)建立和完善水价及收费制度

实行新水新价,超用水加价,水费保值等办法。合理确定水价和收费制度。

(5)依法治水,管水

通过立法,尽快完善《水法》的配套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形成完整的水法体系,实现依法治水,加强水利执法工作,建立水利执法队伍。

第五篇:秸秆利用与现状

雾霾来源之一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摘要:我国是秸秆产量大国,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种方式,以及各种利用方式存在的优缺点,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利用方式

引言

秸秆是农作物子实收获后剩余的茎秆和残留的叶片。我国是产秸秆大国,秸秆种类有近30种。秸秆中隐藏着巨大的资源,作物吸收的养分有将近一半会留在秸秆中。高利伟等[1]研究表明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数量超过7.6亿t,其中蕴含的氮(N)、磷(P2O5)、钾(K2O)养分资源数量分别达到776万t、249万t、1342万t。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没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它,大量的秸秆被丢弃、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可归纳为4个方面:肥料、饲料、燃料、其它。秸秆还田

1.1 秸秆还田的方式

一般来说,秸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1.1.2堆沤还田

堆沤还田就是指将农作物的秸秆制成堆肥或者是沤肥等,等待农作物的秸秆发酵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再将其施入土壤之中。1.1.3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顾名思义,就是指借助于牛、马、猪或者羊等这些常见的家畜作为特殊的“中介”,将小麦、玉米、水稻秸秆等进行简单如切割之类的处理之后,作为饲料喂给家畜,然后将这些家畜的粪便施入种有农作物的土壤之中。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优点就是省时、简单,而且也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科学和最具生态性的秸秆还田方式。

1.2 秸秆还田的优缺点

秸秆还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在实际应用中不注意的话,效果可能不明显,甚至会对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1.2.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元素,这些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李继福[2]等研究表明,短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和中钾土壤田块,秸秆还田钾素可不同程度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施用。张静[3]等研究表明,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缓解土壤氮流失。陈冬林[4]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提高体现在水稻生育后期。秸秆还田不均匀,易引发由秸秆转化来的微生物与农作物之间的争夺养分现象,应及时补充施加相应肥料。秸秆直接还田的时候,一定要适当补充施加氮肥和磷肥,以保证农作物幼苗的健康成长。1.2.2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良土壤结构。同时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的作用。李传友[5]等研究表明,粉碎并氨化秸秆施入土壤后, 能显著降低耕层土壤的体积质量, 增加土壤孔隙度, 但对耕层以下土壤体积质量及孔隙度改善效果不明显。张鹏[6]等研究表明,在宁南半干旱区采用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团聚体含量具有明显作用。田慎重[7]等研究表明,免耕秸秆还田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和稳定性。秸秆翻压或者压碎还田以后,就会导致土壤松弛,土壤孔隙的大小不均匀,尤其以大孔隙居多。土壤孔隙的增大往往会导致种子与土壤间的接触减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种子的发芽与生长,尤其会对农作物根系的生长产生影响,严重的话会出现吊根现象。

1.2.3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杨滨娟[8]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能够增加根际土壤总细菌、放线菌、真菌、氨氧化细菌、好气 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磷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做好的秸秆还田后的水分补充工作。由于秸秆还田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这种活性的增加不仅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挥积极的效用,同时也会大大加快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最终导致除草剂有效期的大大缩短。秸秆直接还田,秸秆中携带的虫卵、菌体、杂草种子等就会留在土壤里,导致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秸秆作饲料

秸秆中的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含量低,直接饲喂期消化率低且营养价值差。一般在饲喂动物前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一般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2.1物理法 秸秆的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机械、水、热等的作用,使饲料变碎、变柔软,便于家畜咀嚼和采食,同时清除其中混杂的泥土、沙、石等物质。目前常用的物理方法主要有切碎与粉碎、浸泡、蒸煮、碾青等。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增加,近年来利用机械压粒(压块)和热喷处理在秸秆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还看到一些利用辐射来处理秸秆的报道。然而, 利用物理方法将秸秆颗粒的减小, 加快了秸秆在动物肠胃通道内通过的速度, 以致动物肠胃没有足够的时间去 收秸秆中的养分, 造成秸秆中养分的白白流失。因此, 要在秸秆颗粒的大小与其通过动物肠胃的速度之间寻求平衡, 以使秸秆中的营养物质被动物高效吸收利用。而利用机械处理秸秆又会增加投入,在小型的养殖户中不适用。

2.2 化学法

秸秆的化学处理主要包括碱化处理、氨化处理等。2.2.1秸秆的碱化处理

碱化处理主要是利用碱性化合物处理秸秆,打开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对碱不稳定的酯键,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使纤维素膨胀,从而使瘤胃液易于渗入。这样处理,可以提高秸秆的适口性,增加家畜的采食量,同时也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和含水量。

常用的碱化剂有:熟石灰、KOH、NaOH、NaHCO3等。湿法碱处理需要大量的水冲洗,会造成养分流失。干法碱处理更易应用于实践,但处理的秸秆中钠离子含量高,家畜饮水量大,且排除的粪尿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会污染环境。2.2.2 秸秆的氨化处理

氨化可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常用的氨化剂有:氨水、液态氨、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由于氨有毒, 饲喂前应充分挥发, 以免产生毒害作用。但挥发氨会造成氨的损失和一定的环境污染。

2.3 生物法

生物处理是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和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于被家畜消化吸收的部分,增加菌体蛋白、维生素及其它对家畜有益的物质,并软化秸秆,改善味道,提高适口性。张立霞[9]等研究表明,用合理的微生物组合处理玉米秸秆可以有效提高其利用率。秸秆的生物处理法主要包括青贮、酶解和微生物分解等。青贮除了具有上诉优点外,还可以解决饲料作物和牧草季节性生产与全年稳定供应的矛盾,在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秸秆能源化

农作物秸秆纤维中的碳占绝大部分,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秸秆的含碳量约占 40 % 以上。秸秆中的碳使秸秆具有燃料价值,目前对秸秆这一特性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3.1 秸秆直接燃烧。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利用秸秆做生活燃料。直接燃烧具有经济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特点,可以为中小型企业、政府机关、巾小学校等提供生产、生活热水和用于冬季供暖。秸秆还可以替代部分煤来发电。

3.2 秸秆气化。

秸秆气化是在气化炉内完成的。秸秆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当秸秆被燃烧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还原区赤热的炭层反应,转换成含CO、H2、CH4等组分的可燃气体。秸秆气化经济方便、清洁卫生,但也存在着投入较高、燃气热值偏低和燃气中氮气和焦油含量偏高等问题。

3.3 秸秆发酵制沼气。

秸秆发酵制沼是多种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秸秆降解成沼气,并产生副产沼液和沼渣的过程。沼气含有50%—70%的甲烷,为清洁燃料。秸秆可直接投入沼气池,也可用做牲畜饲料转化成粪便投进沼气池。秸秆发酵后的沼渣可以用作肥料,产生的沼气无色无味且抗爆性能好。但是前期需要先修筑沼气池,并且常常后期的维护也跟不上。

3.4 秸秆固化成型及炭化。

将秸秆粉碎后,送入成型机械中,在外力作用下,压缩成块状、棒状或颗粒状等需要的形状,即可直接用作燃料直接燃烧。也可再利用炭化炉将其进一步加工处理便成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生物煤”秸秆成型燃料。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比重大、热值高,可替代部分煤炭。同时其硫含量低、灰分小且可再生,是一种清洁能源。其还具有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生产设备价格高,配件使用寿命短,缺少专用高效户用炉具等。

3.5 秸秆液化。

秸秆液化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转化为醇类、可燃性油或其他化工原料。根据生物质液化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直接液化、高温高压液化、微波液化3种形式。

直接液化是指在中低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参与情况下,将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的热化学反应过程,通常有还原性气体参与反应。根据液化目的不同,可将直接液化细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应产物保留植物纤维原料的大分子结构,主要目的是制备天然高分子材料;另一类是破坏原料的大分子结构,将植物纤维原料转化成小分子后再加以利用,如生产乙醇等。高温高压液化是指在高压下发生热化学反应的过程,典型的液化工艺是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以及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此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对设备耐压要求较高,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有秸秆制柴油等技术。

微波液化是指利用微波辐射使小分子极性物质产生物理效应,从而加速反应、改变反应机理或启通新的反应通道的一项技术。

秸秆液化优点明显,但缺点也同样显著。目前国内外对秸秆液化机理和数学模型的研究还很欠缺,秸秆预处理技术有待发展,高效催化剂的筛选方面有待提高,液化产物的分离、提纯技术有待发展。其它应用

秸秆除被用作肥料、饲料、燃料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用途,如用作工业原料、用作基料、用作生产和建筑材料等。

4.1工业原料。

秸秆用作工业原料,主要利用了如下几个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并转化成小分子物质再加以利用,如生产乙醇、丁二酸等物质;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分解秸秆但保留秸秆中的大分子结构,如利用麦秆制聚氨酯多元醇和利用玉米秸秆制备高吸水树脂等;也可以直接利用秸秆中的纤维素等结构物质,如造纸等。

4.2用作基料。

将秸秆粉碎并添加其它原料可以作为部分微生物的营养基质。目前生产中最常见的是栽培食用菌。除此之外,秸秆还可以作为其它一些微生物的基料,王月明[10]等利用玉米秸秆制备饲用乳酸菌培养基。

4.3生产和建筑材料。

人类使用农业秸秆纤维建造房屋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秸秆作为生产和建筑材料应用再次被重视。传统的秸秆利用,一般作为墙体和屋面的建筑材料。现在对秸秆的利用方式更加多样,周定国[11]报道了关于稻秸人造板的一些问题,郑凤山[12]等进行了关于玉米秸秆制造刨花板的实验研究。这些秸秆人造板具有无醛环保的,但是也存在成本高、价格高的缺点。,可以制造无醛家具、建筑和室内装饰。陈海涛[13]等研究了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发现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的植株高度和产量显著高于裸地,与传统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李霞[14]等总结了秸秆绿色环保餐具与传统的一次性餐具的比较优势。无论是秸秆纤维地膜还是秸秆绿色环保餐具,都具有无毒无害、绿色环保、易被环境降解的优点,可减少生产和生活中白色污染的产生。结语

中国是世界第一秸秆大国,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和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等原因,我国的秸秆表现为过剩,造成秸秆的焚烧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秸秆资源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始全面展开。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一定会做到既有效利用资源,又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高利伟,马 林,张卫峰,等,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7):173-178.[2] 李继福,鲁剑巍,任 涛,等,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292-302.[3] 张 静,温晓霞,廖允成,等,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4] 陈冬林,易镇邪,周文新,等,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量对晚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5] 李传友,杨立国,熊 波,等,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土壤结构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6] 张 鹏,贾志宽,王 维,等,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8):1513-1520.[7] 田慎重,王 瑜,李 娜,等,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33(22):7116-7124.[8] 杨滨娟,黄国勤,钱海燕,等,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4,51(1):150-157.[9] 张立霞,屠

焰,李艳玲,等,不同微生物菌株及其组合处理对玉米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26(8).[10] 王月明,刘宇峰,张正海,等,玉米秸秆制备饲用乳酸菌培养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3.[11] 周定国,关于稻秸秆人造板的几个问题[J].林产工业,2008,35(1):3-6.[12] 郑凤山,李月芬,丁占来,玉米秸秆制造刨花板的实验研究[J].人造板通讯,2002,12:9-10.[13] 陈海涛,张 颖,陈泓睿,等,秸秆纤维地膜覆盖栽培哈椒试验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45(11):1-6.

下载农村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处理 (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处理 (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耕地利用状况调查实践报告(含五篇)

    通过此次参与实践活动,我深深了解到农村土地利用状况,并使我对国家耕地现状有了新的认识。面对日益减少的耕地面积,我们更应该学会去珍惜每一粒米饭,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而不应......

    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现状调查

    板桥镇清洁能源利用现状调查 清洁能源也称绿色能源,是坏境保护和良好生态系统的象征和代名词。它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

    农村耕地承包合同

    农 村 耕 地 承 包 合 同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经协商,甲方将位于亩耕地承包给乙方经营,冰订立协约如下......

    农村耕地承包合同

    耕地承包合同 发包方:甲方  承包方:乙方 一、土地的面积、位置 甲方同意将位于关家亮子面积亩耕地承包给乙方。 二、土地用途及承包形式 .土地用途为耕地。.承包形式:个人承包经......

    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

    关于城镇化建设下的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摘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这与耕地保护在一定......

    浅析我国耕地保护现状

    浅析我国土地保护现状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土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土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土地面积,维持和提高土地......

    浅谈改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

    农村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喻建宏单位:山阳县中村镇下河小学邮编726403摘要: 现代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普及工作推动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但因师资水平低、部分领导及......

    浦南镇农村能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浦南镇农村能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浦南中学八年级能源利用研究小组 能源是现代工农业生产,运输业的原动力,是国民经济的食粮和血液。没有能源机器就不能运转,飞机,火车和轮船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