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高分作文指导第三讲
结合课文教学谈作文的立意与选材
确立主题、选择材料是写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一、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什么叫主题?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资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文以意为主”,一篇文章的材料如何取舍,结构如何安排,语言如何遣用,表现手法如何选择,以至标题如何制定,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加以酌定。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主题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
由于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在文章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写作时就要做到“意在笔先”,即在没有挥笔行文之前,先要确定好主题。
二、立意的要求
(一)要正确鲜明。正确是对立意的基本要求。所谓正确,是指所确立的主题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立意正确,文章就有价值;否则,文章就没价值。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示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我们所学的课文,或是通过描摹万物,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或是对人生的叙述,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或是赞扬母爱,激扬爱国之情;或是伦理、道德、情感等主题。朱自清的《背影》主题是通过父亲背影的描写,体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怀念父亲的主题。都德《最后一课》的主题是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表现了法国阿尔萨斯人在被分割的悲痛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鲁迅《故乡》则是我回故乡的见闻及闰土的变化,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及思想统治,进而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则是通过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表现了旧中国北京城市车夫的悲惨生活;王安石《伤仲永》的主题也是表现了一个人如果不注重后天的学习,即使是天赋也会成为平庸之人。正因为这些文章主题正确,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所以它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不事先立意,不确定有生命力的主题,甚至出现不正确的主题。如有学生写《我最敬佩的人》竟然是希特勒。
再如有同学写《难忘的一件事》„„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乞丐的不满。
(二)要深刻、新颖。所谓深刻是指所确定的主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所谓新颖是指所确定的主题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给人以新的启示。深刻与新颖,二者关系密切。
要做到立意深刻,一是要掌握思想武器,独具慧眼,对事物观察得精细,能见人之所未
见;二是要善于思考,将问题想深想透。写叙事类文章,要认真思考,努力探究能反映人物和事件本质特征的闪光点,写议论文,要努力寻求问题的主要矛盾及要言处。例如《变色龙》这篇小说。再如《范进中举》。
初中生写作文很难做到深刻,但只要把握武器,认真思考,善于思考,文章的立意就会达到一定高度,主题也会相对深刻。
选材
选材就是为表现主题的需要所选择的材料。材料有主次、深浅、轻重、大小、精粗、文野、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根据文章的具体要求,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选取最合用的精当材料,才能把文章写好。一般地说,选择材料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一)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无论写什么文章,都不能不顾主题和材料的关系,都不能离开主题的支配而去任意地、片面地选择材料。必须对与主题相应的材料做全面的把握,在主题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是选择材料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
选择材料主要目的是为了用精当的材料把主题表现得充分、突出、深刻,是为了使材料更好地为主题服务。因此,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主次和详略。凡是能够有力地表现、说明、烘托主题的材料,就要选用。而那些与主题无关,不能表现、说明、烘托特定主题的材料,就要坚决舍弃。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经验。
作文要根据自己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若写母爱主题,就应该选择母爱方面的材料。若表现母亲爱劳动的品质,就选择母亲勤劳的事;若表现同学刻苦学习的精神,就表现他学习的事;若表现同学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他刻苦学习的事就不写;若写初中生活二事,就既包括学习中的时也包括团结、友谊、宽容、竞争、成长等方面的材料。《我有一个“坏”妈妈》就要选择妈妈“坏”的材料:如何让你徒步上学;风雨中让你干一件事;代妈妈去超市购物不准坐车回来;妈妈去外婆家让你自己做饭;平时的衣服自己洗等等。写这些事情,充分表现了妈妈的“坏”,后来篇末写出妈妈的这些“坏”恰恰是好,它使自己受益匪浅。欲扬先抑,现出庐山真面目,原来妈妈的这种“坏”正是一种更深远永恒的爱。
若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中的小事就不可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了表现主题,这件小事也不可能真是毫无意义的小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为佳?应选择那些以小见大,透过小事折射时代风貌,展示人物内心,符合事物规律的事情。
(二)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所谓真实,就是说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还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这主要是指议论文、说明文而言。写记叙文本来就应该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但真实可靠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不变,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特别是文学作品,作者笔下的人物命运是则杂糅的人物。
材料真实并不是实事的翻版,而是要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将毛皮的东西去掉,留下最本质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东西。如《我怦然心动的时刻》一定要在捕捉到这一场面后加大铺叙描写渲染的力度去扩大化地写。还如《月是中秋明》。
写议论文更要遵循材料真实的原则,该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凭空臆造,议论文之所以有说服力,就在于事实坚实可信。
(二)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就是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典型材料,可能是一个典型人物,一桩典型事件,一个典型场面,一个典型故事,也可能是人物的典型语言或典型动作。凡是典型材料,不论大小都具有普遍意义,用到文章中有助于使主题深化,使文章精粹有力,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善于写作的人,都很重视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根据表达情感、描写人物和景物的需要,去严格而巧妙地精选典型的材料。
例如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就是从千百个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中选取了三个典型材料,分别从英雄主义气概、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不同侧面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在写作中要视主题的需要注意精选典型材料。如写《在中成长》,所填内容一定要有适合补填内容的典型材料。例一次挫折,一场困难的磨砺,一次社会责任,一次误解的消除„„再如写母爱的文章。
(四)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就是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具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材料。“文章最忌百家衣”,选择材料贵在新颖。所谓新,不外是指新发现,新产生,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别人都写老掉牙的材料,你却写了新发生的材料;别人都说“雪,我爱你”,你却写“雪,我恨你”;别人都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你却说“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也无须一定要逆耳”。这种逆向思维只要理论得合理,述说得合辙,也往往能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是指了解得最清楚和感受最深刻的材料。选择熟悉的材料就能找到最佳的反映角度,写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出别人看不见、想不到、没有体会到的东西。这样文章才能显出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且深刻动人。
【写作训练】
一、培养立意的能力是学好写作的重要一环。请根据下面两组材料,各确定一个最佳的主题并说明其原因。
(一)人们喜爱绿树,因为绿树使大地充满生机,为自然调节气候,给人类带来幸福。然而,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深扎根于土壤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曾做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5公斤之多。
(二)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中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声称:“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的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师。”
二、从事物的相互联系说,不同事物可以显示相同的意义。请认真分析下面两组材料,从相同的角度归纳出一个主题,写出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三、下面两题,任选作一个
(一)写一个熟悉而有意义的小故事,题目自拟。
(二)以《我逐渐了解了他(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
1.根据掌握的材料提炼主题。
2.再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严格挑选材料。
3.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描写。
4.恰当地运用一些人物描写手法。
第二篇:初中语文高分作文指导第一讲
第一讲 初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运用语言概要 前言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学习的目的:建立自我主动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充电,课后习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写作技能,真正达到高者更高、中者登高、低者拔高的目的,以稳操胜券的信心,向中考高分作文冲刺!
什么是语文?
“语”就是语言,说,表达方式靠口,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出来;“文”,就是文章,写,表达方式靠笔,心里怎么想的,笔就怎么写出来。如此看来,说和写都是心里活动的反映。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运用语言等训练内容包括:展示自己、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家里的故事、人类的起源、成长的烦恼、戏曲知识、战争与和平、让世界充满爱、走上辩论台、献给母亲的歌、科海泛舟、微笑着面对生活、学会善待他人、走进花季、步入青春随想、好读书与读好书、脚踏一方土、走进小说天地、关注社区、热爱音乐、逐步进入文言文、了解孔孟、回顾岁月如歌的初中生活。这些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初中各年级段,为各年级段的读写及综合训练提出了具体要求。
简介学校的作文教学情况
简介各年级段的课文内容及写作内容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探索,让你流连忘返。总之,你将尽情地漫游。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你将看到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语文也在学其它学科;反之亦然。
纵观三年语文教科书,从人生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到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从求知欲望的激发到动人心弦的浓浓亲情;从亦真亦幻的奇思妙想到成长过程的足迹;从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到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形式之多样,内涵之丰富,对我们的写作不无裨益。
只有扎实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将所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在写作中厚积薄发,旁征博引。能写出一篇高分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它不仅涉及到语言知识、语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还涉及到写作知识,对生活的感悟及写作灵感。学好课文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写好作文又是学好语文的迁移与运用。为了能在短期内提高写作水平,建议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重点学习作品中的内容及语言运用,揣摩作品的主题、结构、开头结尾。
作业: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1.“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2.我从_____中学到了语文 例文一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如一缕春风吹过心头,似一滴甘露滋润思想,像一记猛雷振奋人心。啊,语文,生活中的语文,你正向我们微笑。
坐在录音机前,听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能想象苏轼那月下独饮的孤独,那杯中斟满的思念。虽欢饮达旦,但曲尽人散,留下的则是孤独思念。兄弟远隔不能相见。是你——语文,为这段千里牵挂画上了一个句号,才有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慷慨陈词。
走在大街上,满眼都是五花八门的广告、标语。精明的厂家只是巧妙地把成语换了个字,商品的功能便显现出来。这足见语文的博大精深。瞧,“咳不容缓”治咳嗽,“爱不湿手”是洗衣机,“灯峰照极”是手电筒,“衣衣不舍”是衣服,“骑乐无穷”是摩托车。还有那数不清的商店名、饭馆名,像什么“孺子牛”餐馆,“三千丝”理发店„„是你,语文,给这平淡无奇的大街增添色彩,使商店琳琅满目,顾客摩肩接踵,商店各具特色。
信步来到宣传栏前,你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优美的抒情诗,充满爱国热情的古今诗句,还有工工整整的对联。贯古今,串未来,汇集各种风韵于一体,创造了美不胜收的宣传栏。
家里家外,大街小巷,城市乡村„„是你,语文,让人们知识更加丰富,让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
语文!生活中处处有你的足迹,生活中处处洋溢着你的芬香。例文二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有人不懂生活,他说生活太繁琐,他不愿多想;有人不懂语文,他说语文太深奥,他不愿多思。不懂生活的人,太单调;不懂语文的人,实为浅薄。其实,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含生活。稍加寻找,它比比皆是,我们又怎能拒绝它呢?
繁华的街道上,语文是标语;高谈阔论地交流,语文是呼之欲出的良言;独自倚窗的孤寞,语文是写在日记本上的心语。
寻觅语文,它在生活中,在一点一滴的交流中,在放飞思想的畅想中,在面对书本的遐想中,在孤独步履的沉思中,在面对人群的高歌放言中,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在自然中,在社会中,在灿烂无垠的月空中„„
发现语文,原来——它隐藏在门边的角落中,桌椅的缝隙中,窗台上的花盆中,在海天相交的天际中,在雨雪交加的夜晚,在雨过天晴的彩虹里,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它竟如此神秘,如此令人神往。
拥抱语文,我感慨,是在狂风暴雨中的酣畅,还是百米冲刺的快感?是聆听心语的享受,还是观赏花鸟虫鱼的自在?当你拥抱语文后,所得的是一七彩光环„„
不懂生活的人,明白了生活,不懂语文的人,领悟了语文„„
生活是大网,语文是群鱼;生活是天穹,语文是明月;生活是甘霖,语文是土壤。生活因语文而精彩,语文因生活而色彩斑斓。奇妙的语文,五彩的生活,美丽的梦。例文三
文学为你打开一扇门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憧憬和狂想。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最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获,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他有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第三篇:初中语文写作第三讲选材
初中语文写作第三讲——选材
大家首先请看《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描写: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咬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细节描写深刻的反映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本质,堪称以一当十的典型范例。它入木三分的表现了这个吝啬鬼的丑恶灵魂。中考作文由于篇幅有限,选材时必须去粗取精,首选那些最能深刻揭示人物、事件本质的素材。
作文内容,包括立意、选材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的灵魂。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立意是关键,选材是保证,中心是把握。选材是整个作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决定文章好坏成败的关键,是写好文章的最重要的物质保证。
口诀: 选材熟悉最重要,材料真实才可靠; 典型事例有意义,新颖有趣为最好; 围绕题旨选材料,感情真挚得分高; 考场作文时间紧,选材原则要记牢。
一、选用材料的标准:
1.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真实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背影》《藤野先生》
2.选材要典型有意义。
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
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
3.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喂——出来》
4、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
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亏他想得出来”的事件,是写出来一定能打动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凡是考场上的满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选材的成功。所以说,选好了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二、材料来源:
1、从生活中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亲身经历 校园生活 亲眼所见 家庭生活 亲耳所闻 社会生活
2、从阅读中挖掘,做阅读的有心人
历史 → 著名的人物和事件 文学作品→典型的形象及经典的描写 报刊杂志→人物及故事
3、从媒体中感悟,做媒体有心人
电视→新闻、民生、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的人物等。网络→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三、选材的方法
1、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2、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3、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4、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把合适的材料配起来。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组合,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取得上佳的表达效果。比如,可以是主辅搭配,展示面广;可以是同类列举,凸现主旨;可以是正反对比,强调差异;等等。注意:搭配时,要考虑各自不同的代表性。
5、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6、选历史经典素材。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风流人物、志士仁人,更不乏英雄事迹、动人“史诗”。司马迁忍辱负重,著成《史记》;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岳飞精忠报国,赢得世人景仰;文天祥威武不屈,丹心一颗照千秋;谭嗣同舍身求法,用鲜血为后继者铺就道路„„这些人和事是生动的教科书,或点燃信心,鼓舞斗志;或激起共鸣,催人泪下;或发人深思,启人智慧。作文时,准确扣住题目要求,生动演绎其中一个或几个精彩故事,以事寓情理,定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
片段:
当吴王夫差的人马攻入越都,当五湖大战以越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会稽山上的五千残兵败将令勾践掩面长叹。拔剑自刎欲以死谢罪。但大夫文种苦苦的哀求、贤将范蠡坚定的眼神、五千将士不屈的斗志让他明白:不能轻言放弃。他登高远望国土,那是他祖先的土地、子民的家园啊!回首,他毅然脱下龙不顾一国之君的尊严,主动向吴国求和。当他那高贵的双膝跪在冰冷的地上,当夫差的双脚踏在他坚硬的背上,当吴国的士卒把他当奴仆一样地使唤,他心中有恨,眼中有痛,但脸上却挂着笑。(选自《选择》)
7、选时事新闻素材。
文章和诗歌要反映时事,为现实生活而作。的确如此,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因为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而永垂不朽。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学会从时事新闻中开掘写作素材:我国南方遭受雪灾,汶川遭受地震,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神七”飞天梦想实现,三鹿劣质奶粉事件,新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些时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由身边的人和事写出对时事的看法,这样的文章才有看点。
片段:
就这样袭来,没有任何征兆,灾难就这样笔挺挺地躺在我们面前。瞬间,天堂与人间,白天与黑夜分界模糊不清。那张张惊慌的面孔,那饱含辛酸的泪水.那双双无辜的眼睛,把人们的心拽得生疼,不可名状的痛已深深地植根于汶川这片土地上,更永远地烙在四川人民善良的心田里。废墟、尸体、泪水„„ 不知道这痛苦有多深。温家宝总理来了„„救援人员来了„„无数志愿者来了„„文化艺术界人士了„„
就这样默默地伸出你的手,把更多的阳光给予那些受难的人们。我们昂起头,不哭!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灾难定会过去。抬头望天,依然是湛蓝湛蓝的。(选自《昂起头颅,我们不哭》)
8、善于跳出第一人称
许多同学写记叙文,之所以选材思路狭窄,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局限于第一人称中。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想像进行 艺术加工。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面对“换位”这一话题,有一考生独辟蹊径,将想像的触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围界,停留在白宫——他以一个伊拉克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要求布什与伊拉克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的蹂躏,您的子民正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您会作何感想?„„请听听伊拉克儿童的呼声吧!”如泣如诉的文字,反映出作者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像力。
【选材导练】
文题一:以“良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 点拨 ] 虽是全命题作文,但既无提示,又无其他限制,只要所写突出“良师”即可。这道题开放度很大,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要在选材上闪出创新的亮色,应把握以下几点。
1、多学生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的“良师”这类“第一构思”,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
2、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最具美丽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
3、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你可以写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你可以写扫帚——同污秽赃物势不两立,必欲扫除之而后快,而当人们在赞美优美清洁的环境时,在议论该给谁一个荣誉称号时,它却躲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墙角;你可以写橡皮——宁可天天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当然你还可以写坚忍不拔的小草,写任劳任怨的老牛,写团结互助的大雁等等,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写何物为“良师”,你都要揭示你对它独特的感悟,亮出有个性的视角。、你如果对“良师”的判断标准有切身的体会,如果你对校内外“良师”的个案材料比较熟悉,那么你不应该“随”写记叙文之“大流”,写一篇观点和材料都较有个性的议论文,说说你对何为“良师”的独特见解
文题二: 以“心中的美丽”为话题
[ 点拨 ] :可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美、历史中的情感美等等。有,二泉映月的凄美,高山流水的情美,霸王别姬的壮美;有,长江黄河的奔腾咆哮之美,林间夜月的幽静雅致之美;有,歌坛上一展歌喉的婉转动人之美,舞台上千姿百态之美,赛场上叱咤风云之美,等等。
典例精析“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一曲《母亲》让多少人热泪盈眶,感怀不已。在你的心目中,母亲又是怎样的呢?请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病文展示】 我家的“总管”
一个家庭,柴米油盐、吃喝拉撒、亲朋故友、迎来送往、一家老小,大事小事,千头万绪,琐琐碎碎,总得有一个人来打理,这个人就是家里的“总管”。
我家的“总管”是我妈。事无巨细,她无一不管。每逢新学期开学前几天,妈妈每晚都管着我,只肯让我看一会儿电视,然后叫我回房睡觉。妈妈说她想让我提早进入学习状态。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是爸妈想独享“电视之乐”。想着想着,我进入朦胧状态中,依稀听见爸爸的鼾声,而妈妈却在独“管”电视。每天晚上,妈妈反复唠叨的一句话就是:“别看了。快去做作业吧!”“这„总管‟真行,看一会儿电视都管。”我心想。“好啦好啦,别再看了。”“我的好妈妈呀。”我边说,边暗示爸爸,“让我再看一会儿吧。”“是啊.就让她再看一会儿。”真好,我的好爸爸,我心里暗喜。“唉,我亲爱的妈妈,这下总不要再管了吧!”我的嗓门大了起来。“嗯——不行。这样吧,明天星期六,放假看电视.好不好?”“明天?”我又向爸爸投去求援的目光,爸爸也很无奈。
我家的“总管”,里里外外一把手,大事小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前天一同学过生日,我准备买件礼物送去。但“总管”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让我亲手做一张精致的生日贺卡送给同学。我家的“总管”忙得很,3 一日三餐,营养搭配;一年四季,衣服加减;日复一日,卫生清洁„„哪一方面都有“总管”操不完的心,哪一天都有“总管”管不完的事。
在“总管”的教育下,我走出失意的低谷,重新找回自我;在“总管”的严厉批评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让我傲然崛起„„ 病情诊断
这篇习作以“我家的总管”‟为题,从妈妈“事无巨细,无一不管”的角度切入,比较有新意。但是全文读下来,总觉得“总管”的个性特点不够突出,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
一是选材不够精准,不能多角度凸显“总管”的个性特点。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写了“总管”不许“我”看电视这一材料,并以“开学前几天每天只让我看一会儿电视”和“开学后只许我星期六晚上看电视”这两件事为例,来表现“总管”对“我”学习的关心,笔墨过多。为能全面反映“总管”的个性特点,建议删去其中一件事,再从其他角度精选一事来写,例如对家里其他人生活上的“管”,从而突出“总管”关心照顾家人的性格特点。
二是开篇比较哕唆,点题迟缓无力。建议删去一些无关紧要的话,甚至可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中心人物,并概括揭示其个性特征。
三是结尾稍显拖沓,缺少点晴之笔。文末两段罗列了一些事,虽切题,却给人冗赘之感,有 蛇足之嫌。修改结尾,以写好点睛之笔为主,尽量做到言虽少而意无穷。
这篇习作以“我家的„总管”‟为题,从妈妈“事无巨细,无一不管”的角度切入,比较有新意。但是全文读下来,总觉得“总管”的个性特点不够突出,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一是选材不够精准,不能多角度凸显“总管”的个性特点。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写了“总管”不许“我”看电视这一材料,并以“开学前几天每天只让我看一会儿电视”和“开学后只许我星期六晚上看电视”这两件事为例,来表现“总管”对“我”学习的关心,笔墨过多。为能全面反映“总管”的个性特点,建议删去其中一件事,再从其他角度精选一事来写,例如对家里其他人生活上的“管”,从而突出“总管” 关心照顾家人的性格特点。二是开篇比较哕唆,点题迟缓无力。
建议删去一些无关紧要的话,甚至可开门见山,直接交
代中心人物,并概括揭示其个性特征。
三是结尾稍显拖沓,缺少点晴之笔。文末两段罗列了一些事,虽切题,却给人冗赘之感,有蛇足之嫌。修改结尾,以写好点睛之笔为主,尽量做到言虽少而意无穷。作业:
1、请在“诚信”“爱心”“坚持”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然后写出一个选材内容,并且用两三句话简述你的选材
2、以“你在我心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请开动脑筋完成立意和选材的构思,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看谁的构思最能得到大家的赞许。
文中的“我”是,“你”是,中心(立意)是表现,我的选材时
(用两三句话简述选材的内容)
第四篇:第三讲指导孩子学会学习
第三讲指导孩子学会学习
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大多来自家长,学习自觉性波动性大,家长应刻意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等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思考的过程是一种辨疑解惑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三方
面: ①勤思(做个多“疑”的人)。②苦思(不做思想的懒汉)。③巧思(找到思考的切入点)。
作为家长应从方法上给予指导 学会学习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指导
初中作文指导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呢?我认为,关键是指导学生在审题构思、选材取料、写作角度、修改润色上下功夫。
1.审准题眼好下笔——指导学生从审题与构思入手作文
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审题就是用敏锐的眼睛,精深的思想,仔细分析,推敲辨析给定的作文题目,从而正确地理解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或怎么写。审题不清,往往可能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也会大打折扣。而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性词语(即“题眼”),审准题目,确定好中心及立意,选择好材料及写作角度,安排好文章结构。同时,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或引言,领会其内涵,并看清楚题目在字数、体裁等方面有哪些要求,有哪些附加条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克服题目都未看清、要求都未弄明白就仓促动笔写作的毛病。
同时,在审题时还要做到“三定”。
一是定体裁。
审题要思考这个题目适宜哪种文体、本人长于哪些文体、材料宜于哪种文体,从这三者中去寻找相一致的、最善于表现文章思想内容的文体。
二是定立意。
作文要“意在笔先”,文章的结构是根据“意”(即中心思想)来安排的。确定了中心后,写作时所有的事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先要确定好中心思想再动笔,不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三是定人称。
审题时,必须弄清人称,否则,文章的语气、角度和内容,就有可能出现混乱。在审题中一旦确定了人称,作文时,就要按照一定的人称去写,做到前后一致,文章才能角度一致,前后连贯。
2.匠心独具选好材——指导学生慧眼选取写作材料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因此,每次的作文练习,都应该注重作文选材的指导,引导同学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而在写作中,不少学生存在选材单
一、范围狭窄的弊端。因此,教师应尽量避免只限于学校生活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突破校园樊篱,自觉走出校园这个圈子,深入到社会中去,用自己手中的笔去写社会上的人,叙社会上的事,让作文的内容鲜活起来。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并指导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平凡之中看出它的不平凡,使之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即使是写自己十分熟悉的学校生活,也要学会选择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典型画面,给人以新鲜感和真实美。
学生的写作材料大多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还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积累材料方面的指导。一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如何观察人物、动物、静物,如何确定观察的角度,如何撰写观察记录等等。此外,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观察方面的训练。如让学生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进行观察,以积累写作素材。二是要教育学生注意收集。如组织学生根据写作训练的要求,到图书室、网上查找、筛选、分析材料,并制成卡片,使收集的材料为己所用。三是要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累材料。如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课外活动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动态,关注人的生命与人生的价值,并就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提炼,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和写作素材。
3.立象以尽意——指导学生找准写作角度和情感倾向
在教学中,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写作角度的指导,引导他们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认真思考,选好、找准写作角度,安排好写作结构,做到写作角度新颖独特,结构形式有所创新。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有两个要点:
一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
所谓“从自我出发”,就是选择的写作角度一定是自己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
二是要符合“小”和“新”两个要求。
角度要小,选择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小,集中一点,走笔成文,效果就好;角度要新,就是不落俗套,我们说,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写出来一看面孔就很熟,似乎在哪儿见过,这除了材料陈旧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无法议论出新意来。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分析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的认识。写作角度的选择和确定也要运用眼力,“独辟蹊径”。
4.文章不怕改——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润色习作的技巧
俗话常说:“文章不厌百遍改。”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润色,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端正修改的态度。
老师经常向学生介绍文学大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作品与草稿的差别就在于——作品是反复修改之作。
二是提供修改的范例。
学生完成试写后,就指名学生朗读习作,师生倾听。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师指出不妥的地方及原因,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进行修改,久而久之,使学生明白怎样修改文章。
三是提供修改要求。
作文修改是作文修改的一把尺子,即文章的一般要求和各次习作的要求。要以此对照各自所写的文章,使修改后的文章努力达到感情真挚、中心明确、详略得当、条理清楚、语言表达正确、没有错别字的好文章。四是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默读,修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轻读,修改文章的词句;朗读,全面修改提高。自读自听,发现拗口、不自在的地方,就得考虑修改,这叫三读三改。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