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系统工号及授权管理办法
****公司***系统工号及授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系统工号及授权管理,保障工号及授权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有效性,有效控制***系统作业工号及授权的经营风险,结合***公司“***管理系统”的功能及我司的运行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系统工号仅为公司内部作业系统工号等,如***操作工号,不包含***工号、******工号、人力资源系统等非作业工号。
第三条***系统***工号及授权的管理以人员归属为原则,各部门所属人员的工号及授权的申请、清理及变更等均由***公司对口部门管理。***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岗位变动信息的及时提供。
第二章授权管理系统使用
第四条所有工号及授权的申请、变更、清理、审核、授权均在授权管理系统作业,不接受其它方式的申报。
第五条授权管理系统设权限申请人、权限审核人及***公司审核人三个层级。***公司各职能管理部门需设置权限申请人及审核人,负责对本部门(条线)管辖人员的工号及授权进行管理。
-1-
第六条各部门授权管理系统的权限申请人及权限审核人不得随意变动,人员调整需及时上报***公司总控中心授权管理系统管理人,同时向***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七条权限申请人为工号权限设置发起人,负责本部门、条线人员工号的设置申请以及日常管理。权限审核人为权限设置的审核人,负责本部门、条线人员工号权限设置是否适当的审核。
第八条***管理系统涵盖公司所有内部作业系统,其权限设置分为作业角色及非标权限两类。作业角色指***公司已明确角色定位形成统一权限标准的授权;***权限指可授予单个系统权限的授权。
第九条权限申请人及权限审核人在设置人员权限时,原则上仅限于授权管理系统中归属于为本部门的作业角色。
第三章业务工号及授权
第十条权限申请人及权限审核人在接到《***》后一个工作日内,在授权管理系统中完成申请及审核。
第十一条新增业务工号申请流程
一、各部门新入司人员在人力资源部办理入司手续后,人力资源部使用《***工号授权流转表》,在当日通知所属部门权限申请人办理相关手续,对应部门的权限申请人在授权管理系统发起新增用户申请。权限申请人发起申请后需同时通知权限审核人进行权限设置审核,权限审核人审核无误后上送***公司审核。
二、***公司完成业务工号及权限设置后,对应的权限申请人需通知工号所有人进行登录及功能模块验证。
三、登陆验证无误后,由权限申请人及权限审核人在《***》上签字,并作为新人入司资料交由人力资源部归档保存。
第十二条删除业务工号申请流程
一、仅在人员离司的情况下才能申请删除业务工号。
二、人员提出离司申请办理离职移交手续时,人力资源部须同时填写《***授权流转表》,在当日通知所属部门权限申请人。由权限申请人及权限审核人在授权管理系统发起权限清理申请后方可予以签字。
三、待权限申请人及权限审核人签字后,由权限申请人将《***授权流转表》返回人力资源部经办人员,人力资源部经办人员在收到《***授权流转表》后,方可在人力资源系统里删除该人员人力资源系统的相关信息。
四、《***授权流转表》须作为人员离司资料,由人力资源部归档保存。
第十三条***工号权限调整申请流程
一、人员调岗采用授权管理系统工号权限调整申请。
二、各级机构人员岗位(部门)间变动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签发《岗位调整通知书》或《调令》后一个工作日内,将《***授权流转表》发出,通知调出岗位所属部门权限申请人取消申请调岗人员的***工号下所有归属原部门的作业角色及权限。权限取消完毕后,由权限申请人在《***授权流转表》上签字确认,并将其交回人力资源部经办人员归档保存。
三、人力资源部经办人员收到《***授权流转表》后,需在一个工作日内将《***授权流转表》交由调入岗位所属部门权限申请人,授予新岗位所需角色及作业权限。
四、凡属于同一部门内部岗位之间变动的,由权限申请人在收到《***授权流转表》后,一次性进行权限调整申请,取消原岗位权限的同时申请新岗位所需权限。
五、权限调整完毕后《***授权流转表》交由人力资源部归档保存。
第十四条因特殊情况需授予跨部门角色权限的,权限申请人发起申请时,需附情况说明并由申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由被申请的角色权限归属部门权限审核人提交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由权限审核人在授权管理系统中审核并签署意见。
第十五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管理系统经***公司授权完成后,还需***公司授权管理员进行再次权限分配。新增权限以及权限变更中涉及以上系统的,对应部门的权限申请人须在***公司授权完成后一个工作日内,通知***公司授权管理员进行二次权限分配。***公司授权管理员需在一个工作日完成二次权限分配。
第四章处罚
第十六条 对于未严格按权限申请时效处理的各环节经办人,每查实一件处以50元罚款。
第十七条 对于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的操作流程,对应环节经办人,每人次处以50元罚款。
第十八条 因授权不当导致业务经营中的违规操作或合规性事件发生的,除按***公司相关规定对权限使用人予以处罚外,对于相应作业权限的审核人员处以200元罚款。
第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的处罚由营运部发起,人力资源部审核,***部进行监督,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 本管理办法(试行)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制造公司工号标记管理办法
制造公司工号标记管理办法
1.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车间操作工与检验员工号的设定与管理要求,实现产品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金属切削加工、衬塑的产品及零部件加工工序。
2.职责
2..技质科负责全公司的工号标记管理;
2.2生产车间负责本部门的工号管理与使用;
2.3操作工在完成本工序零部件加工后,在规定的位置作好工号标记;
2.4检验员在对操作工自检合格的有工号标记的产品进行检验后,做好检验的工号标记。
3.管理办法
3.1公司内的工号标记由技质科统一管理,根据零部件的特点,使用钢字码进行工号标记,具体情况见第4条“工号核发与标记规定”。
3.2车间根据本部门人员状况,参照第4条“工号核发与标记规定”向技质科申报本部门使用人员名单,并由技质科统一发放。
3.3工号标记按人进行核发,由使用人保管。
3.4实行工号管理的工序,若工件无工号的,检验员不得验收,也不得办理入库手续。
3.5后工序发现无工号标记的工件,视检验员漏检工件。
3.6工号标记按规定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标识,做到工号字迹清晰。
3.7工号磨损的,由操作者去技质部门以旧换新。
3.8工号丢失者,处罚如下:
第一次丢失,按每只10元罚款;
第二次丢失,按每只20元罚款;
第三次丢失,按每只30元罚款;以此类推。
3.9新上岗人员,由所在部门申报,到技质科领取工号,转岗、下岗人员的,原工号交回技质科,否则按3.8条处理。
4.工号发放与标记规定。见附录。
附录:
工号核发与标记规定:
产品名称
工序
工号标记
选择范围
标
记
位
置
备注
铸件泵体
车
钢字码
A~N
泵体的外止口处表面
钳
钢字码
A~N
泵体出水口处表面
刨
钢字码
A~N
泵体底脚处表面
塑件泵体
车
钢字码
A~N
泵体的外止口处表面
叶轮嵌件
车、铣
钢字码
A~N
嵌件花盘处表面
塑件叶轮
车
钢字码
A~N
叶轮的口环处表面
铸件泵盖
车
钢字码
A~N
泵盖的止口处表面
钳
钢字码
A~N
泵盖的出水口处表面
铣
钢字码
A~N
泵盖的止口处表面
塑件泵盖
车
钢字码
A~N
泵盖的塑层止口处表面
悬架体
车
钢字码
A~N
悬架体的止口处表面
钳
钢字码
A~N
悬架体的止口处表面
轴承盖
车
钢字码
A~N
轴承盖的止口处表面
钳
钢字码
A~N
轴承盖的止口处表面
泵轴
车
钢字码
A~N
泵轴的顶针孔处表面
铣
钢字码
A~N
泵轴的顶针孔处表面
磨
钢字码
A~N
泵轴的顶针孔处表面
底板
刨
钢字码
A~N
底板的加工表面
钳
钢字码
A~N
底板的加工表面
第三篇:计量授权管理办法
计量授权管理办法
(****年十一月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计量授权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授权予其他部门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或技术机构,执行计量法规定的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凡申请计量授权,承担计量授权任务及办理、管理计量授权,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根据本行政区实施计量法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技术力量的作用,按照统筹规划、经济合理、就地就近、方便生产、利于管理的原则,实行计量授权。
第四条计量授权包括以下形式:
(一)授权有关部门或单位的专业性或区域性计量检定机构,作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二)授权有关部门或单位建立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三)授权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其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
(四)授权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或技术机构,承担计量标准、计量认证、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技术考核,仲裁检定,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样机试验,标准物质定级鉴定,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试验和对社会开展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
第五条申请授权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计量标准、检测装置和配套设施必须与申请授权项目相适应,满足授权任务的要求;
(二)工作环境能适应授权任务的需要,保证有关计量检定、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检定、测试人员必须适应授权任务的需要,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和计量
检定、测试技术,并经考核合格;
(四)具有保证计量检定、测试结果公正、准确的有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六条申请授权应按以下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一)申请建立计量基准、承担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的授权,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二)申请承担计量器具新产品样机试验的授权,向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三)申请对本部门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的授权,向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四)申请对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的授权,向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五)申请作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承担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试验和对社会开展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的授权,应根据申请承担授权任务的区域,向相应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七条申请授权应递交计量授权申请书,并同时报送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第八条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在接到计量授权申请书和报送的材料之后,必须在六个月内,对提出申请的有关技术机构审查完毕并发出是否接受申请的通知。
第九条计量授权申请被接受后,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按照以下规定和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进行考核。
(一)申请作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本地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由受理申请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二)申请建立计量基准、非本地区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承担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试验,新产品定型鉴定、样机试验和对社会开展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的,由受理申请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第十条申请授权的单位,其有关计量检定、测试人员,必须经授权单位考核合格。
第十一条对考核合格的单位,由受理申请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发相应的计量授权证书和计量授权检定、测试专用章,并公布被授权单位的机构名称和所承担授权的业务范围。
第十二条被授权单位必须按照授权范围开展工作,需新增计量授权项目,应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新增项目的授权。
违反上款规定的,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计量授权证书。
第十二条计量标准、计量认证、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技术考核,标准物质定级鉴定和仲裁检定的授权,由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相应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指定的形式办理。
第十四条被授权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计量法律、法规。
第十五条被授权单位的相应计量标准,必须接受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检定;开展授权的计量检定、测试工作,必须接受授权单位的监督。
第十六条当被授权单位成为计量纠纷中当事人一方时,在双方协商不能自行解决的情况下,由县级以上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或仲裁检定。
第十七条计量授权证书应由授权单位规定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被授权单位可在有效期满前六个月提出继续承担授权任务的申请;授权单位根据需要和被授权单位的申请在有效期满前进行复查,经复查合格的,延长有效期。
第十八条被授权单位要终止所承担的授权工作,应提前六个月向授权单位提出书面报告,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终止工作。
违反上款规定,给有关单位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
第十九条被授权单位达不到原考核条件,经限期整顿仍不能恢复的,由授权单位撤销其计量授权。
第二十条凡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本行政区内不能开展的计量检定项目,需要办理授权的,应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第二十一条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计量授权应进行监督,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授权,应予以纠正。
第二十二条申请计量授权的单位,应按规定缴纳技术考核、发证费。
第二十三条与本办法有关的计量授权申请书、证书、印章的式样,由国务
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规定。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热工DCS系统工程师站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热工DCS系统工程师站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5.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热工DCS系统工程师站的授权管理内容、管理目标、主管、协管部门及岗位、管理流程及形成的报告和记录。
本制度适用于大唐景泰电厂热工DCS系统工程师站的授权管理工作。
6.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制度的引用而成为本制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制度,然而,鼓励根据本制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制度。
标准代号或文号标准或文件名称
《热工技术监督制度》(2002)
《火力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导则》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第二版)
7.2.管理内容
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控制系统)在我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工程师站作为DC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及使用对确保DCS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在事故及异常工况下的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应严格管理,确保其运行正常。为加强对工程师站的管理,结合本厂具体情况制订本制度。
1.3 通则
热工专业应按照工程师及历史站生产厂商的说明,对专责人及使用上述设备的人员进行分级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操作使用。
对专责人及允许使用人员的权限应进行分级管理,每年热工专业应将设备专责人和允许使用人员及各自权限的名单上报,经设备部审核并经公司批准后公布,严禁任何非授权人员擅自操作或越权限操作,一经发现,严肃考核;外专业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使用工程师站及历史站,若有必要必须有热工人员陪同并对其工作执行批准手续。
消缺、改进过程中凡涉及到工程师站及历史站的工作,必须有获得相应授权的两位及以上工作人员参与方可进行,原则上单人不得进入或在机房内停留;工作人员应相互监护,并做好事故预想,履行工作票制度。
1.4 权限管理
为确保设备安全,以下人员可进入工程师站:
1.获得授权的热控人员
2.其他热控管理和技术人员。
3.公司领导。
4.设备部和发电部领导。
5.公司安监人员。
6.其他得到领导同意的人员可在热控专业人员陪同下进入。
以上这些人员中除第一类外其余人员不得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操作。
除日常检查及特殊情况外,热工人员不得在没有工作需要的情况下进入工程师站环境,如果工作需要必须进入工程师站环境,必须有工作票,并有人监护。
在工程师站做任何软件及数据修改必须按《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热工自动化设备检修规程》、《热工保护管理标准》。《IA维护手册》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任何人员,未经许可,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计算机进行任何软件的删除、拷贝、修改
等任何工作。
在工程师站所进行的参数修改或组态修改工作,必须由操作授权人员使用自己授权的用户名登录并进行操作,操作时必须有监护人在场,经监护人确认后,方可存盘,同时必须填写逻辑修改参数调整记录。
在工程师站操作完毕后,应退出自己的帐户到初始化环境下。如发现工作完成后,长时间不退出的,由专业进行考核。
1.5 软件管理
i.总则:工程师站及历史站的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及应用软件)是设备运行的安全保证,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变更。为了保证DCS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非法改动计算机软件及病毒进入计算机,软件只允许经授权的热工人员进行工作,任何其他人员,未经许可,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计算机进行任何软件的删除、拷贝、修改等任何工作也不得随意退出或进入系统。
应用软件可由获得相应授权的热工人员在履行必要批准手续后进行软件修改及软件备份工作。
1、DCS系统的软件备份应专人负责,妥善保管,禁止在办公电脑上安装使用;
2、非DCS系统的工作人员禁止使用DCS系统的软件;
3、DCS系统的软件备份按分类一式两份,均以光盘为介质;为了在网络上使用方便,在各工作站的硬盘上做好实时工程备份。
4、外来人员携带的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未经工作人员允许和病毒扫描,禁止在任何DCS计算机上使用;
5、禁止在任何DCS计算机上安装游戏及与生产工作无关的软件;
6、DCS系统使用的杀病毒软件应15天升级一次;
7、从网上下载的工具软件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扫描,确定无病毒感染后方可使用;
8、对修改过的工程组态,及时进行备份并做好记录;
第五篇:×××公司IT系统运营保障管理办法
IT系统运营保障管理办法(试行)
1.总则
为提高公司信息技术服务质量,保证维护服务及时响应并达到要求,确保业务流程正常运行,特制订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制定了针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网络、终端用户的服务办法及对第三方服务的监管规定,适用于公司层面IT系统(在公司层面运行的各类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和终端设备)的运营维护管理。
各二级公司应针对本公司内部的IT系统参照本办法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进行实施和管理。
3.职责
3.1 技术发展部负责本办法的制订和修订,并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3.2 具体承担维护公司层面某个应用系统的单位,应按照本办法对本单位所负责的应用系统实施管理。
3.3 技术中心城域网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城域网(骨干网)核心设备、汇聚层设备、公司邮件系统等的维护;终端用户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层面终端用户的管理。
3.4 各二级公司负责各自局域网和终端用户的管理。
3.5 应用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对自主开发的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3.6 应用系统管理员负责应用系统用户及权限的分配。
3.7 数据库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对数据库的操作。
3.8 网络管理人员和服务器操作系统管理人员负责提供网络及服务器服务。
3.9 终端用户管理人员负责终端设备和环境的管理。
3.10 应用系统维护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应用系统维护过程中的人员协调工作。
4.管理内容和要求
4.1 IT系统运营维护的范围
根据公司现状,IT系统运营维护应包括以下四个项目的服务:
1)为自主开发的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2)商品软件、合作开发软件和定制开发软件的服务保障;
3)网络及服务器的维护;
4)终端用户及设备的管理。
4.2 IT系统运营维护的前提
1)应用系统在进入服务之前,应保证按照《应用系统开发管理办法》和《应用系统上线管理办法》的规定,完成任务书的要求并成功实施;
2)网络、服务器等已部署完毕。
4.3 服务内容
按照4.1的分类,每个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的服务内容。
4.3.1 自主开发的应用系统
1)为用户提供应用系统的帮助文件或操作手册;
2)开立或撤销应用系统帐号,更改用户权限;
3)对应用系统进行正确和优化的配置,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4)对应用系统本身的故障(BUG),应提供及时的修正;
5)解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根据业务需要,提供程序更改及通过审批的数据维护服务;
7)当相关的应用系统提出接口需求时,应用系统维护部门应予以支持;
8)对用户反映的性能和易用性问题,应用系统维护部门应分析解决;
9)对于服务器等引起的应用中断,应用系统维护部门应提供解决方案。4.3.2 商品软件、合作开发软件和定制开发软件
购买商品软件、与公司外单位合作开发软件或对商品软件进行定制开发时,应在签订的协议中包括服务条款,条款应明确规定该软件的维护方式和期限,以确保用户的请求能够得到及时响应。
4.3.3 网络和服务器服务
1)对公司网络核心设备进行维护及故障排查,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2)保证公司网络的安全,防止非法入侵和攻击;
3)部署防病毒产品,确保应用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4)受理用户的VPN接入申请;
5)受理用户访问Internet或特殊端口的申请;
6)保证公司邮件系统的正常运行,解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7)根据公司的统一安排,分配网络资源;
8)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定期巡检;
9)定期给服务器打已知的补丁及进行系统整理。
4.3.4 终端用户和设备的管理
1)提供对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等的维修服务和进行配置管理;
2)为终端用户安装工作用软件;
3)指导用户清除计算机病毒、下载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4.4 服务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各类服务的提供部门可采用以下的服务方式,服务方式应明确告之用户,对与工作无关的问题维护人员有权予以拒绝。
1)热线支持:应向用户公开技术服务支持电话,接受用户咨询;
2)邮件服务:设立专门的邮箱,用户可以将问题提交到该邮箱;
3)远程软件维护:在用户接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帮助用户进行故障排除或软件操作指导;
4)现场服务:对于远程技术支持无法排除故障的用户,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故障处理;
5)Web支持:有条件的部门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在线提问,并汇总问题库,供用户查询。
4.5 响应时间
应根据故障分级不同,努力争取在下述相应的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
1)对于一般性的咨询问题,应当时予以解答;
2)由于应用系统原因造成的系统无法运行,维护部门应与用户协商,确定解决时间,及时提供解决方案或替代方法;
3)由于网络设备故障造成网络中断,故障解决时间一般在4小时之内;
4)由于服务器原因造成的应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应立即替换备机;
5)VPN接入、Internet访问和公司邮件系统的帐户开设等,应在申请批准后的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6)由于应用系统性能受损造成对用户有影响,维护部门必须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经论证后,进行修改;
7)由于应用系统的文字资料或页面需要修改,而不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时,可在未来的应用系统升级中予以解决。
4.6 维护人员
应用系统维护部门负责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城域网管理部门负责网络、VPN接入、公司层面Internet访问及邮件系统的管理,终端用户管理部门负责终端用户及设备的管理。为保证服务质量,维护部门应明确责任,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相关的维护工作。维护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熟悉所从事的工作,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对于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应报告部门负责人,负责人应调动资源,协调关系,保证问题的顺利解决。
IT系统维护人员分工如下:
1)应用系统维护人员负责与用户沟通,回答用户的咨询,解决用户在使用应用系统过程遇到中的问题,并对未及时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提交部门负责人;
2)应用系统管理员负责根据帐户审批表,开立、撤销应用系统帐户或更改用户权限; 3)数据库管理人员负责根据审批通过的《应用系统数据变更申请审批单》,修改数据;负责建立数据库用户并分配使用权限;
4)网络管理人员负责监控公司网络核心设备、汇聚层设备的运行状况,解决网络故障,开立Internet访问权限、建立/撤销VPN用户及对公司邮件系统进行管理等;
5)终端用户管理人员负责终端用户及设备的管理,负责帮助或指导用户给终端设备打操作系统补丁,并与网络管理人员共同负责网络病毒的防治;
6)维护部门负责人负责协调各类维护人员,共同保障IT系统的正常运行。
4.7 服务工作流程
4.7.1 公司层面自主开发的应用系统服务流程
4.7.l.1 服务的提出
用户通过电脑、电话、书面文件向相关的应用系统维护部门提出服务请求,但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必须先填写申请单,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后,再提交到该应用系统的维护部门。
1)申请数据维护时,应由申请人填写《应用系统数据变更申请审批单》;
2)申请程序更改时,应由申请人填写《应用系统程序变更申请审批单》;
3)申请数据接口时,应由申请人填写《应用系统数据接口申请审批单》;
4)申请数据导出时,应由申请人填写《应用系统数据导出申请审批单》。
4.7.1.2 服务的接收与处理
1)应用系统维护部门接受请求;
2)对于咨询性问题:应用系统维护人员应当场予以解答,并记入《
应用系统咨询问题处理表》,转4.7.1.3;对于未能及时处理的问题,应用系统维护人员应进行登记,填写《应用系统待处理问题记录表》,对问题进行分析,提交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进行后续处理;
3)应用系统维护人员对通过审核的审批单进行处理,并在接到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审批通过后的具体处理时间:
a)对于新增或修改功能的需求,按《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处理;
b)对于数据接口需求,若需要以程序的形式实现,按《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处理;若需要在数据库中进行设置,应符合《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帐号及口令管理规定》的要求;
c)对于数据更改需求,应严格执行,严禁私自、单独对正式使用的数据进行直接操作;
d)对于数据导出需求,在审批通过后,应按用户要求的形式提供;
e)对于性能和程序易用性需求,应用系统维护部门应制定解决方案,若需要调整程序,按《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处理;若需要进行其它的配置调整,应经过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实施;
f)对于应用系统中存在的BUG,应用系统维护部门应按《应用系统变更管理办法》立即处理。
4.7.1.3 服务请求的反馈
应用系统维护人员在对用户请求处理完成后,应及时通知用户,并在相应的申请表或记录表中填写意见。
4.7.1.4 服务的管理
1)应用系统维护部门的负责人应定期审查《应用系统待处理问题记录表》,确保用户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应用系统维护部门应不定期组织维护人员整理完善问题库,以便用户能够得到更好的技术支持。
4.7.2 网络故障处理流程
网络故障包括网络中断、网络运行异常缓慢、无法访问Internet网络、公司邮件服务无法响应等需要紧急处理的异常情况。
4.7.2.1 服务的提出
用户发现网络异常情况后,应立即通过电话通知网络管理部门:公司机关的用户应通知技术中心城域网管理部门;其他人员应通知所在二级公司网络管理部门。
4.7.2.2 服务的响应
1)二级公司应首先判断各自局域网及所租用城域网线路是否正常,公司机关局域网由技术中心城域网管理部门负责检查。若城域网线路中断,应尽快通知线路服务提供商;若局域网设备、线路、配置等出现故障或由于病毒引起网络中断,应立即修复;网络恢复正常后,转4.7.2.3;
2)若二级公司局域网及城域网线路正常,二级公司网络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技术中心城域网管理部门;
3)技术中心城域网管理部门应立即安排网络管理人员进行问题排查,对于重大问题,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4)城域网网络管理人员应及时判断故障原因,无法解决时,应尽快联系设备或服务提供商,对于超出服务期的,部门负责人应协助联系人员处理;对于大面积的病毒发作,网络管理人员应立即排查,二级公司及终端用户管理人员予以协助,迅速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对传播病毒的机器隔离清除,必要时对其系统重新安装;
5)城域网网络管理人员与二级公司网络管理人员保持必要的沟通,确保网络故障的排除。
4.7.2.3 服务的反馈
故障排除后,服务申请接收部门应通知用户,并填写《网络故障处理情况登记表》。
4.7.3 终端用户及设备的服务流程
4.7.3.1 服务的提出
用户通过电话、书面文件向所属终端用户管理部门提出相关服务需求或终端用户管理部门巡检时发现问题。
4.7.3.2 服务的响应
a)终端用户管理部门负责安排终端用户管理人员提供服务;
b)对于硬件故障,首先确定故障原因,对于人为损坏、安装非工作用软件造成的损坏,终端用户管理部门不负责维修;对于增加硬件配置可能需要采购的需求,进行资产采购后处理。需要更换配件的应做好配件更换的资产登记,填写《配件更换登记表》,替换下的配件应有专人管理以备检查;
c)对于软件安装服务,终端用户管理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步骤操作,确保所使用的安装介质是无毒的,方可使用。终端用户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安装非工作用软件;
d)终端用户管理人员应指导用户使用杀毒软件,帮助或指导用户下载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确保终端设备环境的安全。
4.7.3.3 服务的反馈
服务完成后,终端用户管理人员应填写《终端用户服务登记表》,经用户签字后交终端用户管理部门保存。
4.7.4 网络资源的分配流程 二级公司或公司本部需要申请公司城域网地址等网络资源时,首先由相应的网络管理部门填写《网络资源申请审批表》,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报技术发展部;技术发展部审批通过后,由技术中心城域网管理部门网络管理人员统一分配,然后通知申请部门。
4.7.5 VPN接入工作流程参见《VPN帐号管理规定》执行。
4.7.6 Internet访问工作流程参见《局域网用户访问Internet网络管理规定》执行。
4.7.7 病毒防范管理流程参见《计算机病毒防范管理办法》执行。
4.7.8 应用系统帐户管理流程参见《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帐号及口令管理规定》执行。
4.8 服务及设备保障
为确保核心网络、服务器和应用系统能够稳定、高效运行,除维护部门应提供规范的服务外,公司和二级公司还应制定服务及设备保障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包括服务提供商、设备供应商、软件提供商等)服务的监管,并根据IT运营风险的控制需求以及现有冗余设备情况,对硬件设备及网络服务定期进行服务需求分析,根据分析报告制定服务/维护协议。
4.8.1 服务及设备保障措施
根据公司的IT系统现状,应提供如下保障措施:
1)与城域网线路服务提供商签定协议,确保通讯线路的质量;
2)购买网络设备时应与供应商签订满足需要的服务/维护协议,包括定期巡检和网络故障的及时排除等;
3)运行关键业务的服务器应有备机,或能从供应商处及时借用服务器维持应用系统等运行并保证数据安全;
4)公司网络的核心设备应采用双机模式,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购买的商品软件、合作开发软件、定制开发软件及关键设备在协议签订的服务期结束后,应续签/定制服务协议,否则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服务办法,保证业务流程能够正常运行,并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服务。
4.8.2 对第三方服务的评估与监督
对于经过第三方实施的服务,技术发展部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监督管理:
1)技术发展部应建立应用系统、网络及硬件设备维护服务登记制度。公司内协议的签订部门在协议签订后应及时到技术发展部备案,向技术发展部提交服务协议复印件;
2)第三方应及时向公司内协议的签订部门提交日常运行故障和故障处理情况报告,公司内协议的签订部门应定期对第三方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并向技术发展部提交评估报告;
3)技术发展部汇总对第三方服务的评估报告,作为考核依据,纳入服务商管理体系。
5.附则
5.1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试行。
5.2 本办法由技术发展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