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标点符号的发明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不过,当你翻阅古书时,就会发现文中并无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往往很吃力,有些意思甚至无法理解。
原来,我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直到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义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宋朝使用“,”和“。”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6世纪时,欧洲提出了一套正规的标点符号系统。主要符号源于希腊语法家们所用的小点,但常常改变其含义。希腊文中的问号(;)变成了英语中的分号。
至1919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由当时的教育部负责颁布。
第二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血压计的发明
血压计是用以测量人体血压的工具。它的发明凝聚了几个发明家的心血。
血压计源于欧洲,最初,人们测量血压是在马身上施行的。约在18世纪初,英国人哈尔斯用一根长达9英寸的玻璃管,以铜管连接,插入马腿动脉内,血液在垂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到83英寸的高度,测到了马的血压。以后,法国人普塞利考虑到在测量血压时为了便于观察血液在玻璃管内的高度,提出在测量血压的玻璃管内先装入水银。但这些方法都很容易损伤血管。
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发明了不损伤血管的血压测定计,其构成主要包括橡皮球,橡皮囊臂带以及装有水银的玻璃管3部分。测量血压时,将橡皮囊臂带围绕手臂,捏压橡皮球,观察玻璃管内水银柱跳动的高度,以推测血压数值。以上方法所测得的血压是动脉收缩压,数值并不太准确。
直到1905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介绍他改进的血压测定法,既除了血压计之外,还需用听诊器放置于橡皮囊臂带之后的动脉处,根据听诊器传来第一个脉搏声以及其后传来变弱的脉搏声时,水银柱分别所在的高度,分别测定为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这种测定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的侧压。
第三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加减乘除的发明
从小学就开始使用的+、-、×、÷四种运算符号,简称四则。使用虽普通,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其由来。其实这四种符号并不是一个人发明的。
“-”(减)的符号,是船员使用桶中的水时,为表示当天用水的分量,而以横线做的记号,借以表示减少的水量,后来减法便以“-”作为减法符号。船员重新在使用过的桶内加水时,便在原来“-”的记号上加一纵线,所以加法便以“+”(如)作为符号。
-和+的符号,于1489年,首度出现在书中。
1631年英国欧烈特,在自己撰写的一本数学专著中使用“×”(乘)的符号,他把斜放的十字当做乘法符号。“÷”(除)的符号有两种说法。一是该符号代表除法以分数的形式来表示,“-”的上方和下方各加两点,分别代表分子分母。另一种说法,以分数表示时,横线上下的两点是用来与“-”(减)区别的符号。
第四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拉链的发明
美国有位叫贾德森的工程师,他长得实在太胖了,总腆着个大肚子。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无论是衣服还是靴子,都有很多纽扣,有的长筒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鞋和脱鞋非常费时,何况像贾德森这样胖的人,要弯下腰去扣扣子,那是多么不方便啊!于是,贾德森就发明了一种只需“一拉就好”的靴扣,免去了穿脱长筒靴时扣扣子的麻烦。
贾德森发明了最早的拉链,但由于这种拉链质量不过关,经常会自动裂开,因此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913年,一位叫桑巴克的瑞典人,对贾德森发明的拉链加以改进,把拉链做成齿状,一排凹进去,一排凸出来。这样只有当上面的齿分开了,下面的才会分开,比以前的更牢固了。
拉链最先被用在军装上。士兵在穿用拉链代替纽扣后的军装时,速度大大提高了,这更有利于作战。
1930年,一位服装设计师把拉链用在女装的制作上。渐渐地,拉链被广泛用于服装、包、鞋子等等物品的制作中,在很多地方代替了使用麻烦的纽扣。
拉链的发明或许不太起眼,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贾德森最初发明拉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身遇到的难题,没想到引来了一场大的改革。
第五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_小游戏中的大发明
早在1765年,法国人达尔塞通过实验就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能使火炬一秒钟转8圈,人的肉眼看到的就是一个火环,这种现象被称做视觉暂留现象。聪明的英国人霍纳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一种活动画片的玩具:在一条长长的纸带上画上许多人物或动物,每相邻的两幅画有很细微的区别;然后把画好的纸带贴在圆筒上,快速转动圆筒,从小窗格看圆筒上的画时,画中的人和物好像在运动。
到了1872年,英国摄影家麦布里奇初步研究了电影原理。他用24台一字排开的照相机拍下了马奔跑的动作,然后再按顺序把24张照片在幻灯机上连续快速地播放,人们仿佛看到了马儿驰骋的样子。1884年,美国人古特维发明了胶片,而爱迪生则发明了放映这种胶片的放映机,只要从格子里往放映机里看,就能看到活动的画面。但是小小的窗口只能满足一个人的需求,因此它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法国有一对叫卢米埃的兄弟也热衷于研究放映机。他们把前人的成果应用到自己研究中,使得胶片、摄影机、放映机不断完善。1895年,卢米埃兄弟在巴黎放映了第一部自己拍摄的影片。尽管影片很短,但画面清晰、连续,而且可供大家共同欣赏,观众看到影片里的画面后,都惊呆了。电影诞生了!
100多年来,电影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电影能走进百姓的寻常生活,其实凝聚了众多科学家无穷的智慧和汗水。因此科学的进步需要人们世世代代的努力,而不仅仅靠某一个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