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3 16:2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激励和引导全市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现就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工作大局,加快全市质量管理和标准创新步伐,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全市质量工作在更高水平上的突破,为实现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理念,重点推动我市企业以卓越绩效为导向,强化管理创新和标准创新,实现从“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的飞跃。到2012年底:

(一)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规模以上企业贯标率达30%以上;

(二)主导产业都要建立市级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每年创建10个以上卓越绩效达标企业;

(三)争创市长质量奖累计达10家以上;

(四)建立10个以上企业标准化创新工作站,带动全市企业新增国家、行业和国际标准100项;

(五)依托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形成3至5项推动产业化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标准或标准体系;

(六)构筑标准创新孵化平台,拓展技术创新、人才培训、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综合支撑体系,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化,标准制定市场化、国际化。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质量管理提升工程。突出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同时,要向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延伸,打造一批国际化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建设创新型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培育一批高层次企业家和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充实我市自主创新所需的人才资源。深化基础应用研究,积极引进和推广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引导企业进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创新。依托大专院校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建设配套的资源和技术服务平台。

(二)强化“三大基地”建设。努力将江苏省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和无锡市线缆及冶金两个行业卓越绩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成卓越绩效管理的培训交流基地、人才育成基地、管理示范基地和辐射催化基地,加快其它主导产业的市级示范基地建设步伐,为全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分享经验提供交流平台。实施基地建设“结对子”工程,每个“孵化”基地和“示范”基地都要选择3至5个管理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骨干企业,进行结对式的传授和辅导,及时推广卓越绩效管理先进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的质量管理方面的信息和成果,加快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全市的普及和推广。

(三)凸现“市长质量奖”引领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在我市“质量和知识产权立市”战略中的主体地位,以卓越的经营管理,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推动我市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通过争创“市长质量奖”,表彰行业标杆,分享成功经验,引导和激励各类组织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进一步推动全市范围内质量管理和标准创新发展。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推行中小企业板块的“市长质量奖”。对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引领国际潮流标准的优秀企业,优先推荐参与“市长质量奖”、各级名牌以及质量 管理奖的申报评审,优先推荐纳入政府采购产品目录,在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及高新技术项目等政府专项资金招投标中优先予以扶持。

(四)建立标准创新联盟

依托标准创新联盟内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会和工作组的人才集聚优势,打造标准创新联盟孵化平台,利用国内领先的标准信息资源,引导核心企业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标准化,提高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形成国际、国家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国家标准的能力;建立标准创新工作站,推动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联合会、标准联盟,加强共享技术、共享专利与标准科研的有机协调,形成标准创新常态机制,有效推动产业化应用。

(五)强化关键标准主导权

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要设立独立的标准化机构,规划清晰的企业标准化战略,制定在相关领域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计划。强化关键技术标准对产业主导权的控制,对新能源、传感信息等产业关键技术的标准化、主导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家标准制定,给予激励和资助。要加快重点产业标准化进程。以全球相关产业的顶尖企业内控标准为标杆,开展标准化创新,打造世界级品牌,不断促进产业升级。

(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发挥好导向作用,进一步健全制度基础和推广机制,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营造更有利的政策、市场和舆论环境;引导优势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国际先进标准,为广大企业树立标杆、提供经验;坚持开展推广普及工作,分层次地培育一批典型企业,作为无锡面向高端化、国际化竞争的主力军和后备梯队。优秀企业要充分发挥在管理和标准创新方面的“排头兵”作用,持续抓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国际先进标准的学习和应用,探索集成式创新体系,深入挖掘创新潜力,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确保有序推进。推进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市(县)、区和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统一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做到有指标、有考核、有落实,确保推进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完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多方协同推进机制,市区联动、政企联动、部门联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同、行业推进、中介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大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专题研究,广泛吸取国内外最新的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层次。

(三)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编发宣传手册、在电视报刊开辟专栏、举办相关现场互动等活动,宣传报道相关专业知识、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培育“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质量新文化和城市人文精神。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SJ046-C0100-2011-001实行日期:null发布机构:省安委办文件编号:苏安办〔2011〕34号公开日期:2011-06-28发布日期:2011-06-27苏安办〔2011〕34号

各市安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10〕136号)精神,全面推进我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和国办发〔2011〕11号文件精神,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为依据,通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进一步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有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2012年底前,完成全省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二)2013年底前,完成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三)2015年底前,完成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四)交通运输、建筑等其他行业(领域)根据本行业实情,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企业创建。行业(领域)已经制定评定标准的,应立即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在创建活动中企业要明确创建的组织机构,加大安全投入、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监控、规章制度、现场管理、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和绩效评定等方面的力度,要按照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考评细则要求,组织力量对本单位进行安全标准化自评。企业申请三级标准化达标的,经所在地县(市、区)有关部门同意

后,由企业书面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有关部门申请。企业申请二级标准化达标的,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有关部门推荐后,由企业书面向省级有关部门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力不足的企业,可以聘请相关的安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咨询服务。通过三级标准化的企业原则上要经过三年的持续运转才能申请二级标准化企业达标验收。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等通过国际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论证的企业,经设区的市级有关部门推荐,可以书面向省级有关部门直接申请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

第二阶段:考评验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化的评定标准和考评细则要求,在2015年底前结合目标任务分阶段,抓住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创新达标途径,按规定时限努力完成全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考评验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程序主要包括:企业自评和申请、评审组织单位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评审单位进行现场评审并形成评审报告、评审组织单位进行审核和有关部门公告、有关部门或其确定的评审组织单位颁发证书和牌匾。对规模以下企业的考评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简化程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阶段:联合督查。省安委会办公室将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进度,适时组织省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构进行督查、抽查。对在规定时间内经整改仍不具备最低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企业,地方政府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整改直至依法关闭。

四、实施方法

(一)制定考评办法。省级有关部门要区别不同行业(领域)、不同专业和不同规模企业,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等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抓紧制定切合我省实情的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细则。

(二)确定评审单位。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由省各有关部门确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由设区的市级各有关部门确定,并报省安委会办公室备案。省和设区的市级有关部门在确定二、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时,要综合考虑本行业(领域)、本地区的企业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评审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技术力量等因素。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安全评价机构等相关专业技术力量的法人单位的作用,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都应有一定数量的、经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合格的评审人员(具体规定另定)。

(三)加大培训力度。

1、加强法规、标准的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法规、标准的培训工作列为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以培训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2、加强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层次、分专业开展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重点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以及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各级安委会的有关要求等。企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尤其要加强基层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按照安全规程作业的意识和技能,促进岗位达标。

3、加强评审人员的培训。省各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二级、指导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审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评定标准和考评程序等。

(四)加强考评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活动,明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最低等级。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程序,严格考评流程控制,加强对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的管理,规范考评工作,严把考评质量关。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评审单位,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取消评审资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每年的12月25日前将考评结果汇总后以书面形式报省安委会办公室。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中不得收取费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由各级安委会统一领导,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尽快成立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省有关部门负责指导、推动本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

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评审、公告、授牌等有关事项,由国家有关部门或授权单位组织实施;对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公告、授牌等有关事项,由省级有关部门或授权单位组织实施;对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评审、公告、授牌等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级有关部门或授权单位组织实施。

企业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加快实现企业高标准达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要依据标准化评定标准和考评细则,严格考评的条件、内容、标准和程序,对企业的标准化进行严格考评,并对作出的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二)分类指导,重点推进。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等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对于尚未制定考评办法的行业(领域),要抓紧制定;已经制定的,要按照《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完善,规范已达标企业的等级认定。要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特点,加强工作指导,把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置与维护、安全生产系统改造、产业技术升级、应急能力提升、消防安全保障等作为重点,在达标建设过程中切实做到“六个结合”,即与深入开展执法行动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与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与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结合,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建设;与促进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相结合,着力提高先进安全技术装备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信息化水平;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相结合,改善从业人员的作业环境和条件;与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加快救援基地和相关专业队伍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实战救援能力。

(三)严抓整改,规范管理。对达标企业,要深入分析二级与一级、三级与二级之间的差距,找准薄弱点,完善工作措施,推进达标升级;对未达标的企业,要盯住抓紧,督促加强整改,限期达标。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四个一批”:对在规定期限内仍达不到最低标准、不具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条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以及发生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企业,要依法关闭取缔一批;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一批;对具备基本达标条件,但安全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的,要促进达标升级,改造提升一批;对在本行业(领域)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巩固发展一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强对工作进展的实时管理,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动态信息,提高考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各市安委办应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书面向省安委会办公室报告前一季度安全达标进展情况。

(四)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建立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及时发现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重大问题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切实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强化先进安全理念、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的重要手段,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式,扎实推进。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列入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要区别对待达标企业和未达标企业,有效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积极研究安全生产标准化激励政策措施,将达标结果与行政许可、经济政策、行政执法、评先评优、产业政策挂钩,将达标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信用评级、融资贷款等重要参考依据。

(五)严格监督,加强宣传。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分行业(领域)、分阶段组织实施,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严格对有关评审和咨询单位进行规范管理。要深入基层、企业,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专题服务指导。要加强安全专题教育,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不断提高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积极性。一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思想内涵、目的意义的宣传,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加强对达标企业的正面宣传,提高达标企业在社会上的美誉度,让达标企业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得实惠,并带动其他企业做好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营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在规定时间内不达标的企业,要在媒体上公开曝光,促使企业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省安委会办公室以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公告制度,定期发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和达标企业、关闭取缔企业名单;及时总结推广有关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经验做法,培育典型,示范引导,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属地管理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属地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依据《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及中发[2002]3号、苏发[2002]8号等有关法律和政策,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民族宗教工作属地管理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工作及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工作,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中央确定的“宗教工作最根本的任务是做信教群众的工作”,“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两个“根本”,通过进一步推进民宗工作的属地管理,强化基层组织对民族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形成敢于并善于管理的工作队伍和协作配合良好的工作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谐稳定。

2、工作原则:民族宗教工作属地管理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原则。

二、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一)各级党委政府职责

1、各级党委、政府对辖区范围内的民族宗教工作负总责,要明确党政分管领导,建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研究解决民族宗教工作中的重大问题1-2次。把民族宗教工作列入当地综合考核内容。

2、做好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工作,注意听取民族宗教界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切实维护民宗界的合法权益,及时指导并解决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对辖区民族宗教领域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对因推诿扯皮、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党政领导的责任。

(二)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民族宗教事务是社会事务的一部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需要各职能部门共同协作配合。市、市(县)区各成员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根据锡委发[2003]21号文件要求,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依法行使管理职能。

(三)民族宗教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职责

1、充分运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共政策法规,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市民宗部门对市直寺观教堂工作负总责。市民宗部门及市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市直寺观教堂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财务监督检查及基建项目等管理工作。相关区民宗部门及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辖区内市直寺观教堂的有关工作,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其饮食卫生、环境面貌、防火防盗等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市直场所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各市(县)、区民宗部门对本辖区内的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活动场所及存在的问题,实行动态管理。督促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规章制度,并及时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帮助宗教活动场所解决在改、扩、迁建中的困难,把握好宗教房产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宗教活动场所逐步完善房产权属手续。要指导各有关场所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并对工程招标、工程监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3、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注重宗教活动场所布点的合理性和规划编制,在坚持总量控制与合理布局相结合的原则下,结合城市建设,对信众多、场所少的区域,适当增加布点,满足广大信众过宗教生活的需求。同时,在近几年开展“三项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对乱建寺庙、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假僧假道乱做佛事道场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综合治理。

4、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改变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宗教工作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支持和推动宗教团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发挥宗教团体在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和对宗教场所监督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把好人员进出关,不断探索宗教教职人员的激励机制,注重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教职人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5、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做好新形势下的少数民族工作。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习俗等风俗习惯,严禁出现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情况。对辖区清真饮食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扶持。建立健全辖区少数民族工作动态台帐,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关心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生活,并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切实做好来锡经商外来穆斯林的服务和教育引导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县(市、区)民宗工作部门力量。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地方宗教工作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4〕5号)和锡编办[2000]第4号、锡编办[2002]119号等文件精神,配齐民族宗教工作干部,确保工作力量,特别是城区和新区民宗部门的力量,并保证必要的经费。江阴、宜兴等地民宗部门可实行财务等独立核算。

2、不断完善各项沟通协调机制。健全人大民宗侨工委、政协民宗委和民宗局的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建立民宗部门与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健全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村(居委)民族宗教工作职责。各乡镇(街道)要在市(县)、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基层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在健全管理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管理网络的作用,把问题处理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4、建立一支懂政策、会管理的基层管理队伍。要加强基层党政干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业务培训,将民宗知识列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的内容。每年要定期对基层民宗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健全民族宗教工作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当地民族宗教动向,确保信息畅通

第四篇:街道办事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

街道办事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林业局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构建和谐柴河、幸福柴河、平安柴河,为我局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现结合林业局社会管理的现状和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探索创新为动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与科学发展、富民强区要求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谋划,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林业局实际,正确把握形势任务,认真谋划社会管理创新,使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二)坚持服务全局,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 1

化管理,努力实现由“治理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四)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林业局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使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五)坚持立足实际、改革创新。从林业局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街道改革以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先发优势,积极挖掘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积极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之中,为推进“平安区”、“和谐区”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六)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把握规律,大胆探索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思路务实、措施切实、工作扎实、绩效落实,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三、总体目标

坚持以建立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以完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以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关键,建立健全柴河林业局社会管理的新格局,实现社会管理型小区化、信息化、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转变,进一步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基层基础、法治基础,全面提升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整体效能和水平,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并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做好总结、提炼

工作,形成较为完善配套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当今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望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完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

为了进一步理顺街道、社区的管理体系,强化社区在居民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一是建立小区管理模式,实现基层管理服务全覆盖,依据社区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任务轻重、基础好坏等情况,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单元,形成小区责任区、楼栋责任区、单元责任区三级管理网络,确保把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覆盖到社区、延伸至千家万户。二是建立和逐步完善一分钟便民服务圈,成立社区便民服务站,集法律咨询、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居家养老、社会性交费、爱心超市、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活动、信访代理、职业介绍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三是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基层管理服务新体系,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等各级综治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完善治保、调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矫正等力量的协作制度,落实相应工作人员,积极探索综治工作力量向末端延伸。完善“小区化管理”载体,健全综治协管员、安全管理员、楼道长等队伍,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新格局,达到全员和无缝隙的管理和服务,对居民小组长、楼栋长视财力情况给予一定的通讯补助,调动其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四是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建全志愿者服务机制,鼓励党员、团员、技术人员以及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队

伍,志愿服务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将参与自愿者队伍和自愿服务活动作为党员、团员评先创优给予奖励。五是在社区建立起社区监督委员会,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代表会议决策权、居委会执行权、监委会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二)落实工作职责,推进基层管理服务精细化。

一、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综治协管员、楼道长等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其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职责。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全面了解、动态掌握辖区居民家庭、出租房屋、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等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走访交流、信息采集、协调处理、便捷服务等工作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直接、更加高效的服务,推进社会管理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以社区便民服务工作站为基础,广泛延伸服务,按照“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的原则,将社区干部、社区综合协管员落实到每一个小区,落实责任区,形成三级立体式服务体系,并公布社区工作制度、服务项目、服务时间以及社区干部联系方式。

三、全面摸清家底。建立居住人口、辖区单位和特殊群体台帐,在登记中做到清查不漏幢、摸底不漏户、造册不漏人,并建立好人户一致居民户台帐、人户分离居民户台帐和租房户台帐;摸清辖区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社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规模、地址、党组织设置情况、党员数、经营类别;建立特殊群体台帐,把社区党员、低保户、困难户、育龄妇女、残疾人、优抚对象、退休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高龄老人、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群体按片设立台帐。

四、规范完善党务、区务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限、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街道、社区都要设立公开栏。

五、加强内部管理考核,提升社区的战斗力和全员的整体素质。制定出台街道机关、各社区、各岗位管理制度、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考核实行百分制和“双考核”制度,即街道成立考核组,对各社区进行考核,社区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两级书记、主任任考核组组长,主管副主任负责具体考核,各部门人员为成员。考核分数与绩效工资对接。考核实行“两结合”,即:月份考核和平时抽查相结合,街道考核和社区内考相结合,每月核算得分情况通报公示。经考核,第一次末位诫勉谈话、第二次末位黄牌警告、第三次末位调离工作岗位。每一个街道社区人员人手一份职工手册,时时刻刻对照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

(三)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一、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夯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突出矛盾解决的工作基础,形成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加强信访工作,实行信访代理制度。通过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务公开、分片包户等居民自治制度,使社区成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重要阵地。深入开展“法制进社区”等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广大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依法维护权益,依法表达诉求,不断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健全定期排查、归口调处等制

度,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处理、有调处方案、有解决时限”。

三、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纠纷调委会等群众组织,第一时间发现并化解民间矛盾的作用,推广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探索整合力量资源、吸收第三方参与调处、依靠行业自律等形式和方法,有效解决劳资纠纷、物业纠纷、民意纠纷等突出矛盾和纠纷。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 县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2009年2月28日)

为了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密切党群关系,构建民主、开放、规范的党务工作机制,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推进党务公开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推行党务公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以宪法、党章和党内其他法规为依据,以监督、制约领导干部权利为着力点,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公开党内事务,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增强全县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突破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发展原则。紧紧围绕县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依法依纪原则。按照宪法、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把党务公开纳入全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之中,努力使党务公开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真实公正原则。尊重和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实事求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内容真实可信,结果公平公正。

4、注重实效原则。科学把握党务公开的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增强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方便党员群众知情参与,又保障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采取合适的公开形式,讲求形式和效果的统一。

5、积极稳妥原则。推行党务公开,既要积极主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又要科学安排、规范操作、注重效果。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扩大深化,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注重长效管理。

二、公开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限

(一)公开内容。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本县党员和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应当公开。

1、县委公开的主要内容:

(1)县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2)县委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完成情况;

(3)县委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决议、决定;

(4)党费收缴、管理、使用情况;

(5)县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及考核的情况;

(6)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典型案件处理情况;

(7)县管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8)县委领导分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信访接待日安排、结对帮扶、联系困难户、下基层工作、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等情况;

(9)县委关于宣传教育及政法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实情况;

(10)其他需要公开的党内事务。

2、乡镇党委、县直单位党组织公开的主要内容:

(1)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的情况,本级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情况。

(2)领导班子党建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班子成员工作分工、联系重点项目和基层单位等情况。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

(4)干部选拔任用、奖惩考核情况。

(5)组织设置及隶属组织调整、党内选举、发展党员、民主评议、评比表彰、党费收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情况。

(6)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和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

(7)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

3、农村、社区、学校、基层站所、企业等党组织公开的主要内容:

(1)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的情况,本级党组织对重大问题决策的情况;

(2)党组织的任期目标,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班子成员分工的情况;

(3)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和考核奖惩情况;

(4)党内选举、发展党员、民主评议、评比表彰情况;

(5)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结对帮扶、设岗定责、交纳党费情况;

(6)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

(7)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

(二)公开形式。党务公开采取因事而宜、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及时、利于监督的方式,针对不同内容

确定公开形式。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通过党内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定期通报、党员活动室和设立文件查阅处等形式公开。适宜对全社会公开的,可采取设置党务公开栏、办事指南、广播电视、局域网、互联网、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报纸和公开电话等形式公开。党委要设置党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意见箱;政府或其它工作部门党委、党组、党(总)支部可依托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公开;基层党支部在事务(村务、企务、财务)公开栏中充实党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形式要注重实效,便于党员群众了解监督。

(三)公开程序

1、制定公开方案。各单位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公开方案,明确应当公开的内容及公开的形式和时限。

2、确定公开内容。按照公开方案的规定,收集、整理公开事项的有关资料,并经本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

3、实施公开。按照方案规定的形式和时限,对确定的内容予以公开。

4、收集和处理意见。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电话等形式,收集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整改。

5、立卷和归档。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公开的有关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并妥善保存。

(四)公开时限

1、长期公开:主要指党的有关政策规定、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办事机构等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的内容;

2、定期公开:主要指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常规性工作,原则上每季度公开一次;

3、分期公开:主要指动态性、阶段性的工作,应根据进展情况分期逐段公开。跨的工作除按阶段公开外,还应在工作结束时进行总结性公开;

4、即时公开:主要指临时性工作,如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内容,应根据情况随时进行公开。

三、正确处理好几方面关系

(一)处理好党务公开与政务、村务、校务、厂务公开的关系。党务公开是政务、村务、校务、厂务公开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在具体工作中,既不能以政务、村务、校务、厂务公开代替党务公开,又不能以党务公开削弱“四公开”,要努力形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不断完善、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达到既利于巩固、深化“四公开”成果,又利于保证党务公开取得实效的目的。

(二)处理好党内公开与党外公开的关系。党务公开有两个层面,一是对广大党员公开,为组织党员广泛参与党内事务、扩大党内民主创造条件;二是根据实际情况,一些党内事务和党的活动还要向党外群众和全社会公开。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对内公开与对外公开结合起来,切实处理好党内公开与党外公开的关系。

(三)处理好上级组织公开与下级组织公开的关系。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工作的指导,抓好规定范围内的党务公开。要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找准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公开。

要注意上下左右之间的信息反馈和互动互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整体水平。党员个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个人重大事项,特别是廉洁自律有关情况。

(四)处理好遵守党内条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既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进行,又要在《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工作。各级党组织在推行党务公开工作中,要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坚持全面落实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保持社会稳定、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最大限度地增强党的工作透明度与遵守党和国家各项保密规定的有机统一,确保党务公开工作依纪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五)处理好公开内容与公开形式的关系。要坚持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凡是上级党组织要求公开的,下级党组织和个人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上级党组织没有统一要求、但干部群众比较关心、本级组织和个人应该公开的内容,也应全面公开。

(六)处理好组织推动与依靠群众的关系。全县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长期坚持,求真务实。要注意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反映党内外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和问题,要认真组织办理,及时进行反馈。

四、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党务公开是加强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新的实践和探索,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实效。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推行党务公开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纪委协调监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党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或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是党务公开的直接责任人。县委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县纪委、县委政法委、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农工部、县直属机关工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全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副书记担任,负责党务公开的日常事务,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同时,成立县党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对各单位能否按组织原则和严格的程序要求实行党务公开进行监督检查。其他各级党组织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加强对所辖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的领导和指导,确保党务公开工作正常开展。

(二)广泛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各乡(镇)、县直各党(工)委要立即组织人员学习文件精神,成立机构,结合实际拟定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采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县委各部门、各党(工)委按照县委《意见》和本党(工)委的《实施方案》要求,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审定公开内容,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台帐资料(会议、活动记录,文件,意见反馈,公开的原始资料,媒体宣传资料等)。通过公示牌、广播电视、公开栏、党建网站、意见箱、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形式进行党务公开,编发工作简报,培

育推广典型,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党(工)委、党组对本党委(党组)及所属党组织推行党务公开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年末县委组织相关部门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

(三)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县委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加强配合,全力推进。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办公室承担县委及各党组全局和中心工作相关内容及本机关的公开任务;纪委承担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内容的公开任务,具体负责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党务公开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打击报复、侵犯党员群众民主权利等问题,对违反党务公开有关规定的行为,依据党内条规实施责任追究;县委组织部负责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内容的公开,对各级党组织相关内容的公开进行检查指导;县委宣传部加强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促进作用;政法委、统战部在抓好本部门党务公开工作的同时,负责对政法、统战业务相关部门的指导工作;机关工委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一是聘请监督员制度。党务公开要广泛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县委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党务公开工作监督员。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党务公开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参谋助手;及时收集、反馈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务公开的内容,促进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二是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对党员、群众围绕党务公开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派专人搜集整理,特别是对署真实姓名的举报者,应视情况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听取其意见。三是实行党务公开责任制。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工)委、各总支、支部要明确党务公开各个环节的责任,主要领导对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负具体责任,及时向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提出公开方案,报告公开情况,对党务公开的形式、内容以及实施进行督查;县委各工作部门对职责范围内事项的公开负责。

(五)严格检查考核制度。县委把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各乡镇党委和县直局以上单位党组织党建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低的,予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

下载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2(精选)

    关于全区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区委政法委) 2012.4.19 2011年,区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市委、市府和区委、区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南岸区实......

    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

    生产部培训资料请传阅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随着文明进化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异彩纷呈,高速、资讯、多元、交互渗透,逼人而来,目眩神迷的景象令人在慨叹的同时顿生无所适从之感。而......

    共青团重点工作绩效管理实施意见

    共青团重点工作绩效管理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共青团工作,现就共青团重点工作实行绩效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全市共青团重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 税总发〔2013〕1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

    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竹委政法【2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时间步骤1、指导思......

    2020对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精选合集]

    5 5 篇 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通知》、《**市殡葬改革实施方案》、《**市开展乱埋乱葬、修建活人墓、豪华墓、大......

    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镇殡葬改革成果,倡导文明丧葬新风,节约土地资源,落实殡葬惠民政策,镇党委、政府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河南省......

    关于进一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最终5篇)

    各中小学、幼儿园、直属单位,局机关各科室: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不断优化全市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