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16:1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

第一篇: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

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

如何在快速提升银行柜面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如何在银行柜面业务不断创新的同时,规避现有规章制度与实际业务操作脱节造成的基层执行混乱?

如何引入外来的智慧,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管理经验,设计出最适合银行自身柜面业务的体制机制与规章制度?并对柜面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使之限定在可接受的幅度内?

近几年,国内银行在完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完善业务系统、加大违规查处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柜面业务违规操作、有章不循仍比较严重,是制度规范的问题,是人员培训的问题,还是缺少一个统一的监控平台来落实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与具体制度的执行?

据通报显示,仅2005年全国银行机构就发生各类案件1272件,涉案金额54.1亿元;除案件事故外,如再加上差错事故或涉讼事件,银行业柜面操作风险带来损失远大于此。大量的差错事故、法律纠纷和经济案件不仅给相关银行带来极大压力,也给银行全行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并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市场信誉,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发展之重大威胁。于是,如何有效进行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国内少数管理领先的商业银行,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egince,BI)技术,建立对柜面业务风险的一整套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控制、缓释体系。吉贝克公司推出业界领先的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国内商业银行全面增强业务数据分析和业务监测能力,改进监控方式。该系统根据银行总结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对症下药,持续、全面、规范的防范操作风险,改变银行不定期抽查、业务检查滞后等风险控制现状。

银行柜面风险与银行应对之道

吉贝克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充分了解国内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业务流程、业务制度、內控管理现状,对预警风险和差错实施量化分析,建立柜面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控制和缓释风险监控的流程化管理,满足目前银行业务需要和适合银行长远规划的操作风险监测需求。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监控系统可以帮助银行管理机制和体制落到实处,实现风险分析、业务事中监测、事后检查监督一体化风险控制体系。

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服务的对象是银行的会计结算部。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网点柜台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银行建立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旨在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降低操作风险。利用先进的商业智能技术,对业务数据进行快速提取并综合分析,实现对操作风险的监控和有效管理,这也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信息分析和风险管理决策采用的主流技术。

1.完善并规范业务流程、业务管理规范和内控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组织架构设置、制度建设、业务规范、人员素质等是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产生根源。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推出,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路、原则、方法和要求得到了进一步确立,为现代商业银行进一步认知和控制柜面业务风险提供了可靠指导。

2.构建完整、规范的事中与事后风险控制业务流程。强化事中、事后控制,按照能力均衡、衔接流畅、运作高效的要求重构柜面业务风险控制流程,真正实现效率与安全的统一。国内银行大部分对业务操作的管理是事后监督。由于时间的滞后,现行的事后监督难以发挥主动监督的作用。同时,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风险管理,要求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实现横向延伸,推进风险管理关口的前移。因此,银行应加强业务运营实时监测,把风险监测点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和事中监控推进,实现对不规范业务、错误操作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减小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解决操作风险,建立完善的柜面风险管理方案

吉贝克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充分了解国内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业务流程、业务制度、內控管理现状,对预警风险和差错实施量化分析,建立柜面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控制和缓释风险监控的流程化管理,满足目前银行业务需要和适合银行长远规划的操作风险监测需求,为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提供了一个完整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案例展示:

图1: 预警业务监

稽核的标准工作流程的同时,帮助银行客户建立符合内控管理要求的、规范的电子化处理流程。

· 灵活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

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整合了详细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符合国内先进的银行管理需求。事中预警、事后监督的风险监控工作流程可以灵活设置,监控业务的业务规则和参数可以灵活配置,以符合不同银行的业务流程管理需求,有效传递风险指标,实现对风险监测的自动化。成功案例

太仓银行通过实施吉贝克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将有效避免或降低经济损失,使银行在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保持国内先进银行的实践水平。预计取得的收益如下:

· 完善业务机制。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为银行提供识别、度量、监测、汇总、评估和报告操作风险的方法和管理基础,为最终实现全面的操作风险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 辅助管理人员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风险损失。让银行对各业务操作中发生的可疑行为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识别、分类和预警,极大提高了操作风险管理效率,从而降低银行由于操作风险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 提高风险数据质量。整合的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可以提高运行效率,提升银行数据标准化和风险数据的质量。系统实施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无须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

· 适应变化的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帮助银行满足不断变化的监管合规要求和市场竞争需求。

太仓农村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受到用户高度评价

“吉贝克公司为我行带来了先进的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经验,解决了目前我行柜台核算业务的内控管理落后,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风险防范相对滞后,风险管理不能做到全面系统的局面。其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把风险的监控从事后核查转移到事前复核授权、事中预警,在有效业务控制中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预测、防范和管理能力,从而推动我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银行柜面业务A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银行柜面业务》期末试题A卷

姓名班级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教育储蓄

2、通存通兑储蓄

3、外币储蓄

4、单位存款

二、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储户办理跨地区通存通兑业务,还需按交易额的交纳通存手续费。办理通兑业务必须凭支付。

2、客户提出外币兑换申请,需要填写一试三联,非居民个人还需填写。

3、储户在特殊情况下,以口头、电话、电报、信函等方式申请的挂失,均视为挂失,储户必须在办理该手续后的天之内,到原开户行办理正式挂失手续,否则挂失失效。

4、存款冻结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个月,逾期未重新办理冻结手续的,视为。解除冻结时应由原通知单位提出正式的。

5、发现假币应当面收缴,加盖字样的戳记,使用“假币没收登记”交易进行登记,记入。联机打印一式三联凭条,并加盖业务公章和经办员、复核员名章。假币收缴凭证交持币人,并告知有关内容。

6、写出下列外币的代码:美元英镑、欧元港币、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日元、新加坡元。

7、非居民个人出境时未用完的人民币兑回时,应提供、办理,如为ATM机取款单,还需提供。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个人结算账户与储蓄账户的区别

2、外币储蓄的种类

3、单位存款的一般规定

4、贷款发放业务的操作流程

5、贴现业务的操作流程

四、业务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储户王东于2007年5月21日开立个人活期储蓄存折户,开始时存入现金10000元,5月28日存入21000元,6月18日支取6000元。计算2007年6月20日的实付利息,并做出各业务的会计分录(活期利率0.72%)。2、储户马维于2007年3月20日存入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20000,存期3年。开户时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年利率3.22%,计算到期日支取本金及利息并作出相关分录。

第三篇: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银行,从诞生那日起,便伴随着风险存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管理银行就是管理风险。按照属性和性质,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而针对于柜面业务来说,最为常见的是操作性风险。

根据前面介绍的风险分析的方法,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应依次依照下面程序来完成: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对策。

首先是,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辨识。柜面业务多而细,而造成柜面操作风险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操作失误型,操作失误是指员工在业务操作执、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如逆流成或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录入数据有误等,此类风险事件会给银行带来一定损失。这类风险事件通过事中、事后控制能够及时发现纠正。

二、主观违规型,主观违规是指员工在熟知流程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等违规行为。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违反实名制的相关规定,为客户办理大额存款业务,以及在业务操作中当与服务存在矛盾时,一时无法解决而发生不合规的做法。

三、内部欺诈型,内部欺诈主要由于内部员工本身的道德缺失,价值取向失误等原因放弃有关法规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类风险较之前两者性质恶劣,影响力大,危害性强,损失较重。

四、外部欺诈型,显而易见,外部欺诈就表示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被客户利用,给银行带来风险。这类事件容易出现在会计岗位,并且一旦发生损失巨大。

五、技术风险型,技术风险主要指设备配置、操作系统等硬件软件设施存在漏洞从而引发的风险事件。

银行的风险和利润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所以在对柜面业务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辨别之后,就要对这类风险进行风险估计及评价。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从有记录的损失事件数目和金额分布地区来看,操作风险不一定只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所在地区,但肯定会发生在管理薄弱、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的网点。

一、人员问题。首先,实际在岗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其次,人员流动频繁,新员工素质不适应业务要求。

二、管理问题。若内部管理者短时间内频繁轮岗,那么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了解就会成为薄弱环节,难以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又或者约束和鼓励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考核办法不科学。商业银行在经过转型后,更重视规模指标和进度指标,重心从服务转移到营销,这种导向必将造成柜员把主要精力用于营销而忽视业务质量,潜在风险日渐积累。

三、规定制度执行力度问题。有法不依,那么法规制度将形同虚设,执行力度不同也会带来业务办理上的困难。

在识别出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并进行了相关评估之后,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将该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保障。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要求思想上认识到位。从学习文件、制度、规程入手,提高柜员遵章守纪意识、规范操作意识,以强化“账务核算、内控管理”以无小事的思想为切入点,为做好柜面业务核算工作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培育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

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对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尤其要提高一线操作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使他们能熟练掌握柜面业务操作规范及流程。坚决杜绝精神不集中,办理业务时候心不在焉、一边录入一边打电话或是与同事聊天等工作中的陋习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养成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办事的习惯,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对前台柜员倡导“零错率”操作文化。其次,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要求检查中整改到位。对各级行检查发现的问题,明确专人及时进行落实整改。同时,利用晨会的形式点评上日工作情况,采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减少差错、提高柜面业务核算质量的目的,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即: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监督检查职责,使员工之间真正的做到自查互查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的自觉性。

最后,还要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要求制度上落实到位。从增强柜员制度意识、执行意识入手,细化分工,明确界定岗位分工与责任,强化柜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促使柜员认真、有序办理每笔业务,构筑起业务操作第一道防线,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

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是当前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零差错,零违规”的目标,就要求每一个涉及柜面业务的员工必须对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做好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银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该风险的危害性,从自身做起来防范该风险的发生,从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第四篇:亮剑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

亮剑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

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工行、中行上市之辉煌,农行股改之如火如荼、邮储银行之横空出世时,却也不能忽视银行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柜台。事实上,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仅2005年全国银行机构共发生各类案件1272件,涉案金额54.1亿元,其中大量发生于柜面业务中;如再加上差错事故或其他涉讼事件,银行业柜面操作风险损失远大于此。

于是,探讨并亮剑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据通报显示,仅2005年全国银行机构就发生各类案件1272件,涉案金额54.1亿元;除案件事故外,如再加上差错事故或涉讼事件,银行业柜面操作风险带来损失远大于此。大量的差错事故、法律纠纷和经济案件不仅给相关银行带来极大压力,也给银行全行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并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市场信誉,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发展之重大威胁。于是,探讨并有效进行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客观但可控

柜面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网点柜台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探讨银行柜面业务风险问题,首先需要全面理解其客观存在性与可控性。

柜面业务风险具有存在的客观性,不可能彻底消除,这是由三方面决定的。

首先,是由银行的金融中介本质所决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核心职能是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等服务。从银行柜面业务看,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代理理财等各类业务的资金所有权属于客户,业务指令源于客户,银行仅作为代理机构履行相关义务,银行和客户之间构成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

其次,是由银行内部治理机制所决定。从银行内部看,股东拥有银行的所有权,管理层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管理层又通过内部授权机制,将经营管理的权力责任逐级分解,并最终落实到员工个人,进而形成银行内部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作为独立的关系主体存在,导致利益主体不一致和信息主体的分离,又由于时空、成本限制等原因,普遍存在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所以信息失真和代理行为差错扭曲难以避免,银行柜面业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

第三,是由柜面业务处理对“人”主观判断的依赖性所决定。在柜面业务中,无论对客户身份的鉴别,还是业务单据、印章和相关资料的审查确认,都依靠业务人员根据银行的政策规定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具有较强的技能性、政策性和主观性。由于“人”个体存在差异,主观判断差错在所难免。

总之,利益主体不一致、信息不对称、业务处理的主观依赖性是柜面业务风险的产生根源,只要这些因素不能消除,柜面业务风险就必然存在。

不过,柜面业务风险是可识别的,具有可控制性。

尽管柜面业务风险无法消除,但并非完全无法预知和控制。从银行柜面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无论是主体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还是柜面业务的主观依赖性,都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机制建设进行有效管理,使之限定在可接受的幅度内。

例如,主体利益的差异可以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信息不对称可借助有效的沟通机制,柜面业务的主观依赖性则诉求于业务处理的标准化、自动化等。一些优秀的商业银行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已经建立了对柜面业务风险的一整套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控制/缓释体系;同时对最终出现的可接受风险,也制定了提取拨备、利润冲销等承担制度,从而对柜面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推出,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路、原则、方法和要求得到了进一步确立,为现代商业银行进一步认知和控制柜面业务风险提供了可靠指导。

中国式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银行业通过建章建制、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完善业务系统、加大违规查

处和责任追究等,在加强柜面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柜面业务案件事故依然不断,违规操作、有章不循较为严重,管理缺位现象依然突出,案件损失触目惊心。此些情况,既彰显了当前柜面业务风险形势的严峻,也暴露了我国银行业风险控制体系的缺陷,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从风险控制组织体系看,监控的整合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银行业在柜面业务后续监管中,有事后稽核、会计检查和审计监督三大体系的多重把关,虽然起到了积极的风险防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三。

一是各体系间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造成不应有的检查重叠和监督空白,既带来监督人力、时间、成本的巨大浪费,也加大了被检查机构的负担。

二是各体系监控信息沟通不充分,监控结果运用不足,整体协防作用尚不突出。

三是传统的监督检查方式不科学,难以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在传统的监督检查模式下,除现场的实物检查外,对柜面业务检查通常还是以历史业务交易为重点,以审查凭证资料等为主要手段。这样,由于依据同样的规章制度、同样的信息、同样的流程、同样的凭据资料对同笔业务进行审查,即使经过多次反复,通常只能发现凭证用错、书写不规范、记账串户等操作差错问题,很难发现欺诈、盗窃、贪污等深层问题,监控的效果尚不理想。

其次,从风险控制的对象看,缺乏对客户风险的必要关注和有效防范。

由于客户是银行柜面业务的委托人,因此客户风险不仅是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也是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重要根源。正是因为这种原因,银监会将“了解您的客户”作为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银行业仅对贷款户、重大存款户进行了专门管理,确定了客户经理,建立了客户调查和信息沟通制度;但数量庞大的“非贷户”和一般性存款户并未纳入管理体系,既没有专管人员,也没有客户事前的实地调查和事后的定期访问,对客户的了解基本限于客户开户资料,客户信息的确认主要是开户过程中由柜面人员对客户提交的纸面材料进行的审查,企业是否存在,企业地址、联系方式、法人代表、经营范围、生产规模、财务状况、存续期间等重要信息,银行并无调查核实,从而对其真实性无法判断。

多年来,皮包公司诈骗、企业内部员工欺诈、第三者欺诈等案件事故的发生,大多由于犯罪分子利用了银行和客户间信息不沟通的缺陷。某银行对近三年发生的柜面业务案件分析发现,在全部54起案件中,约有45件属于客户资金被诈骗、挪用、侵吞的案件;若当初建立良好的银企信息沟通,如及时进行电话核实或账户核对,则这些案件几乎都可以避免或及时发现,而不至于出现案件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情况。第三,从风险控制流程看,事前事后控制不足,过度依赖事中控制,难以平衡效率和风险。

在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控制流程中,客户调查了解、柜员分工组织、业务系统设计属事前控制,业务办理中的复核、授权、审批等属事中控制,业务监测、风险分析、检查监督等属事后控制。三者前后衔接、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业务调查、控制、监测、评价的完整风险控制链。

在我国商业银行实践中,业务调查、监测、评价等事前事后控制较为薄弱,风险控制过度依赖于业务办理的事中过程控制,从而造成柜面处理流程多、环节多、手续多、授权复核多等现象。由于不能从流程控制全过程出发,未能真正增强事前、事后的控制作用,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的要求常依靠事中控制的调节实现,经常在柜员授权大小、业务复核量的增减、审批层次收放上做文章,因此出现“一人感冒、全家吃药”的现象,难以走出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

第四,从风险控制依据看,对规章制度缺陷和影响认识不足。

业务规章和管理制度是防范柜面业务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是柜面业务风险控制的主要依据。

一般而言,案件事故的发生,常伴随着违规操作和有章不循。然而,一些银行在分析有章不循的原因时,即通常归疚于基层管理人员及柜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上级行的监督管理不到位,较少关注规章制度本身的合理性。

纵观我国银行业有关柜面业务的规章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出多门,规章制度互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造成基层执行混乱;二是统一性和灵活性处理不当,制度规定过于笼统空洞和部分条款过于僵化,不能很好指导业务实践;三是制度与实际操作脱节,不符合业务办理的客观规律,甚至基层根本不具备部分规定的实施条件;四是规章制度过于庞杂,修改频繁,缺乏稳定性,造成基层理解和掌握的困难。第五,从风险控制主体看,柜员控制风险的动力、能力、精力、条件等未被充分关注,柜员“知”与“行”的矛盾没能有效解决。

柜面业务办理的主体是银行柜员,柜面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也必须依赖直接面对和处理风险的柜员们,因此,柜员对控制风险的态度、能力、经验、手段和条件就直接关系到最终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并未得到全面认识和充分重视,基层风险控制中存在“四无”现象,即由产品规章和管理制度繁多和柜员流动过快导致对内控知识和技能不足的“无知”现象;由关心不足、奖少罚多或只罚不奖等导致内控动力不足的“无心”现象;由业务繁重、身心疲劳、工作超时、负荷超量等导致的“无时”现象;由手段落后、工具欠缺、系统缺陷等导致的“无力”现象。这些因素构成柜员的实际工作环境,也是导致员工操作失误、控制疏忽和管理失效的重要成因。

最后,从风险控制的手段看,风险控制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例如,在银行的开户资料审核、客户身份识别、印鉴审核、账户核对乃至业务监测、监督检查等方面还较多依赖手工,相关业务系统尚不完备、现代管理工具和先进技术没有充分运用,严重制约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和风险控制效果的提高。

全方位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应及时探讨解决之道,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事前事后控制,按照能力均衡、衔接流畅、运作高效的要求重构柜面业务风险控制流程,真正实现效率与安全的统一。

要根据好坏客户、员工、交易的大小数分布原理,在保证对极少数“消极因素”严密跟踪和及时发现的前提下,尽可能疏通业务处理流程,满足柜面服务效率要求。因此,要跳出始终眼盯“事中控制”的习惯思维,从“前、中、后”全程统筹规划和重新布局,按照“重了解、强监测、简控制”的思路,重建业务处理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既要抓好业务处理流程疏通提效工作,更应建立和完善事前事后监测。在建立事前监控防范方面,要从增进客户调查、优化客户结构、规范岗位设置、优化业务系统着手全面改进,作到事前“心明”;在建立事后检测监督方面,要切实改进账户核对、业务检查和审计监控效果,尤其要建立完备的业务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使柜面业务的所有交易、客户、柜员受到严密监测和风险评估,做到事后的“眼亮”。只有如此,变单段重点控制为全程均衡管理,才能全面增进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服务效率。其次,健全柜面客户管理体制,建立银企沟通机制,努力化解信息不对称。

这方面工作的具体要求有三,一是应消除客户管理“真空”,将“非贷户”和“存款柜面自动增长户”纳入银行客户管理体系,确立管理部门和管理职责,明确客户经理;二是建立存款客户开户调查、跟踪分析、定期回访、产品营销、关系维护等客户管理制度,有效沟通银企双方信息,切实贯彻“了解你的客户”原则,真正建立银企风险联防机制;三是要加强客户规划和有效监控,制定存款客户规划,建立“瑕疵客户”和“危险客户”管理制度,努力改善客户结构,实现客户风险的主动管理。

第三,完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流程制度是规范银行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活动的具体指南,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流程制度不仅要关注理论先进性,要与执行的客观环境相适应,与基层的风险控制实践想吻合。从规章制度的制定看,要强调对基层员工意见的听取和采纳,对部分操作性强的规章应探索“自下而上”的制定过程,体现员工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规章制度要“精”,要“管用”,要对现有规章制度大幅度清理整合,使之更为科学合理,并保持必要的稳定。

第四,彻底转变监控方式,整合增强事后监控体系功能。

从监控体系规划上,进一步明确事后监督、业务检查和审计监督的职责分工,避免职能重合和管理真空。事后监督应重点负责柜面业务的全业务持续性监测,旨在监测动态、发现疑点和提供线索。业务检查重点是调查核实和现场检查,从而摸清情况、评价风险和排除风险。审计监督重点是履行再监督职责,进行制度有效性和遵循性评估监督。从监控方式上,事后监控体系应摒弃“交易审查和凭证审核”为中心的方

法,以数据分析、模型监测、风险定位、风险评估、调查询证、监控录像等现代监控工具为手段,以核实交易“真实性”为主要目的,建立“交易、账户、客户、柜员”全方位监测体系,全面提高柜面业务监控能力。第五,强化“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银行员工风险控制的主体作用。

柜员和柜员主管是柜面业务风险认识和控制主体,是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控制的主力军。要从 “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柜员们履行风险控制的目标、责任、环境、能力和条件,切实解决“四无”问题。同时,要关心尊重员工,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平衡激励与约束,加大对违规处罚的同时,也要建立柜员风险补偿制度,加大对合规操作和优秀管理的奖励;通过发展自动化处理平台,加大柜面业务分流,分解柜面业务压力;加快柜面业务流程改造,促进前台处理的标准化;积极推进前后台分离改革,降低柜面处理复杂度。

最后,引进先进技术工具,改造提升风险管理的技术环境。

比如,指纹认证技术能大大提高身份识别的可靠性、唯一性,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柜员卡使用保管的普遍问题;以短信通知加综合对账系统能大幅提高银企对账效果,彻底改善银企信息沟通;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全面增强数据分析和业务监测能力,改进监控质量。此外,电脑验印技术、电子密码系统等先进技术工具的推出,为银行改善柜面业务风险控制现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应大力研究应用,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柜面业务技术防范水平。

强调:

某银行对近三年发生的柜面业务案件分析发现,在全部54起案件中,约有45件属于客户资金被诈骗、挪用、侵吞的案件;若当初建立良好的银企信息沟通,如及时进行电话核实或账户核对,则这些案件几乎都可以避免或及时发现,而不至于出现案件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情况。

柜员和柜员主管是柜面业务风险认识和控制主体,是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主力军。因此,要从“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柜员们履行风险控制的目标、责任、环境、能力和条件,切实解决“四无”问题。柜面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网点柜台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

大量的差错事故等不仅给相关银行机构带来极大压力,也给银行全行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探讨并有效进行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来源:论文网)

第五篇: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成因及对策

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成因及对策

柜面服务是为个人客户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产品服务、信用服务的重要场所。银行在提供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风险。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粗略总结了以下几点,以期通过对柜面业务风险的分析,消除隐患,规避风险,提高银行运营效率。

一、柜面业务风险

(1)操作风险,这是柜面业务风险最主要的风险。柜面业务操作的主体是柜员。柜员的日常业务办理直接影响着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操作风险究其原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柜员对业务不熟悉,不能按照制度要求操作业务而导致的风险;另一类是业务柜员疏忽所致,例如取款错办成存款、金额错误等。

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一线员工对业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的认识没有深刻的认识,总认为不会发生什么风险,许多员工对柜面风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其次,在追求效益的利益驱动下,柜员每天都处于高强度和繁琐的柜面操作流程中,其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有些不足。

(2)由于内部事务较多、手续繁琐造成麻木应付思想,进而引发风险。

主要表现为:内控风险管理手段与柜面业务需求吻合度不高。有些内控风险防范点与实际不太切合,例如,碰库单的打印顺序,其先清现金还是先打印碰库单,对风险防范并无大碍,尤其是对柜员制网点,这样要求没有太大必要;再有,系统内各类手工登记簿较多,大约25个,会计人员每天忙于纷杂的日常事务,而忽略了对内控制度的监督,甚至出现了应付现象,使手工登记簿形同虚设。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第一,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没有切实考虑到一线柜员的具体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使得有些管理制度反而成为办理柜面业务的绊脚石;第二,柜面风险管理手段有些还没有抓住风险的实质,繁琐并不代表严谨。如何在效率与效果中寻找平衡点也是目前我们风险管理所需要关注的内容;第三,系统故障。综合业务系统是一个银行的核心系统,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决定着一切,如果核心系统出现故障会造成客户恐慌,会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感,另外,系统故障造成的差错,会直接形成银行的支付风险,并提高银行的纠错成本。

二、柜面业务风险的后果

1.纠错成本大增。目前,因柜面业务风险所引起的纠错成本是不可预计的,因此而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未知的。

2.收益的无果性。一般而言,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具有相关性。收益越大,风险也随之加大。然而银行柜面风险却违背了此规律,因为它并不能给银行或客户创造相应的收益。

3.影响整体形象。客户需要的是安全、稳定、有保障的服务,由于系统故障、操作失误等造成的错帐不仅造成银行本身成本的增加,而且有损银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影响银行的声誉。

三、加强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柜面风险管理要走出以往制度只约束一线柜员的方式,把范围扩大到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层面。一旦一线岗位出现柜面风险,要层层分摊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把制度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上层领导开始全员注重柜面风险隐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关注员工的自身利益,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切实站在一线员工的立场上,考虑员工的各方面需求。要抛开只讲效益不要质量的做法,通过组织各项学习和竞赛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员工识别柜面风险的意识和抵抗柜面风险的能力。同时,一线员工要转变学习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领会规章制度的精髓。

3.加强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银行要加强柜面风险管理的力度,对柜面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严格要求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柜员的权限卡要按照事权进行划分;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按流程规定办理;加强对授权业务的管理与审核;对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处理。

4.借助高科技手段,完善管理方法。借助于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银行柜面业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无疑也会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打破以往人工鉴别客户身份的方式,代之以身份鉴别仪、电子验印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鉴别的准确率和时效;又如,柜员的签到由以前的权限卡签到发展为目前的指纹签到,提高了柜员操作的安全性。

5.加强后台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综合系统的稳定关系到整体业务质量,只有提高系统运行速度,提高后台的管理质量,才能为一线员工提供流畅的操作流程。

下载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柜面业务差错分析及风险防范

    银行柜面业务差错分析及风险防范 本机构在2013年四季度发生柜面业务差错三笔,分别为: 一、 办理银行卡销卡后误将销卡后的银行卡归还客户,造成凭证缺失于次日找回。 二、 办理......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银行,从诞生那日起,便伴随着风险存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管理银行就是管理风险。按照属性和性质,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1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导致银行和客户资金财产损失(内部,外部) 2类型:操作失误,主观违规,内部案件,外部欺诈,技术风险 3操作风险:声誉影响,管理影响,发展影响......

    银行柜面业务100问

    运营业务100问 一、基础知识类 1、业务办理结束,客户不会签字,如何处理?可以代理吗? 解答: 若本人办理业务结束,客户不会签字,可以通过摁手印的方式进行确认。可以代理,若代理人办理......

    内控经验交流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及其控制

    内控经验交流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及其控制从复杂性和现实性来看,银行柜面业务已成为风险集聚的“洼地”和源头;从重要性和必要性来看,柜面业务风险已然成为风险控制的重要对象。......

    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

    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摘 要] 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风险管理,从风险的特点入手,对目前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提出提升商......

    浅析如何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如何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

    浅析如何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浅析如何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