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研究

时间:2019-05-13 16:3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研究》。

第一篇:关于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研究

李焦明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控制系,江苏 南京 210048)

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深入探讨校友工作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对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和加强校友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友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对校友与校友工作的认识的深化,校友工作已经不再是学校的边缘工作,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校友工作提到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形成了以校友工作促进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的科学发展观。但高职院校的校友工作则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以江苏省为例,全省现有高职院校76所,把校友工作提到议事日程,成立校友会、建立校友会网站的仅有4所,占5.26%。高职院校为什么要做校友工作

“校友”,是指在某所学校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其主体是学校的“产品”——已毕业的学生,为了便于论述,本文所提到的“校友”,仅指从该校接受过教育的已毕业的学生。

1.1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高校的校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把广大校友凝聚在母校周围,营造和构建和谐的校友社会群体,实现学校与校友的互动、互补、共同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是全体校友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1.2它是教育理念创新的必然要求

校友首先是学校的“产品”,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延伸其教育功能,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跟踪关心、关注校友在社会上的发展,为学生终生服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校要象父母关心子女一样,不断关心校友的进步,积极利用母校资源为校友提供各种服务,帮助校友更新知识、跟踪科技文化前沿、实现终身学习和快速成长,为校友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免费或优惠为“校友”提供进修和培训,免费或优惠为“校友”提供各类信息和咨询,免费或优惠为“校友”提供图书馆等校内的公共设施,使校友在与母校的“师生情”中获得进步,取得发展。同时创造条件促进校友之间的在“同学谊”中合作与交流。校友工作为终身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此外,研究校友成才规律与在校学习期间的表现、成绩等特征的相关性,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优秀人才的成才率,有积极的意义。

1.3它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校友是学校在社会上的“脸面”。校友的表现,具体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校友的成就,具体体现了学校对社会的贡献。因此,人们通过校友来了解和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社会通过校友来检验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成功的校友”是学校的“品牌”和“形象大使”,是学校社会声望的“活广告”。

校友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金矿、银矿,不如人矿”。广大校友编织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形成学校联系社会的公关资源,是学校招生、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是校企

合作、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桥梁和纽带,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友推荐就业人数2006年达到116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1.3%,校友推荐就业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各行各业工作的校友,可为学校提供便捷可靠的就业信息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校友中有的是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教授,有的是政府部门的领导或工作人员,有的是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人才,可真诚地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是学校宝贵的智力资源。成功校友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对学生进行活生生思想教育的宝贵的精神资源。聘请学有专攻的知名校友出任兼职教授,构成学校宝贵的师资资源。校友向母校捐款、捐物、向贫困生资助、设立奖学金等,扩大了学校经费和物质资源。与校友进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学校宝贵的产业资源。校友对学校教育的评价和意见,是学校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珍贵的教学资源。校友,不仅是母校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促进校友自身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校友对一个学校来说,是一种“资源”,但“资源”只有去开发,才能把转变为“财富”。可见,做好校友工作,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天的学生,明天的校友。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都包含着培育校友工作的基础。校友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学校的份内工作而且是关系全局的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做校友工作

校友工作要以校友和学校感情为纽带,以校友和学校沟通为基础,以组织各种活动为载体,以为学校和校友共同服务为手段,以促进学校和校友事业共同发展为目标。

2.1建立健全校友工作组织机构,加强校友工作力度

学校要成立校友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一把手任组长,形成了全校上下齐动员,共同参与校友工作的局面。校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校友联络处或者校友工作办公室,对外称“校友会”,配以专职人员。校友联络处或校友工作办公室列入学校的行政机构,可与学校办公室或对外发展联络办公室等行政机构合署办公。院(系)设立校友联谊会,建立校、院(系)两级校友工作体制。

校友联络处或者校友工作办公室的专职人员不可能很多,但校友工作量很大。为了做好校友工作,同时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校友意识,可借鉴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面向全校在校生公开招募志愿者,成立校友联络会,全面服务学校校友工作。校友联络会是一支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隶属于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开展活动。

中国政法大学校友联络会设秘书长一人,接受校友工作办公室负责老师直接指导,并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联络会工作;设副秘书长两人,协助秘书长工作,协调管理部分小组事务;另设五个职能小组:办公室、刊物与网络编辑组、联谊与接待组、宣传与策划组、财务与礼品组。各组具体分工如下:

办公室主要负责:(1)校友工作办公室日常行政事务处理及校友联络会办公用品的管理、维护、更新;(2)筹备印制各种会议材料,整理校友资料,编制并更新《校友通讯录》;(3)负责校友联络会内部文件、刊物的起草与编订;(4)组织各项活动,协调各部门间关系,保证各种指令传达的高效性;(5)档案存放与管理。

刊物与网络组主要负责:(1)采访杰出校友,收集校友活动信息,编辑出版《法大校友》;(2)校友会网站的建立与维护,将母校发展与改革的信息及时反映给校友,同时为校友架设一个超越时空沟通的桥梁。

联谊接待组主要负责:(1)与校友的直接联络与交流,对校友之间施以感情维系,促成地方校友分会的成立;(2)校友会将项活动时的礼仪与接待工作,对校友会的校友服务工作做最直接的形象展示;(3)协同其他部门的对外联络事宜。

宣传与策划组主要负责:(1)校友会各种活动的宣传工作,提高校友会的知名度,打造校友会品牌;(2)针对准校友既在校生举办的各种活动的策划。

财务与礼品组主要负责:(1)校友联络会内部财务帐目的管理;(2)校友会礼品的管理以及日常相关事宜的组织管理;(3)对校友捐赠物品的登记与管理。

2.2建立校友网站和校友数据库,增强校友的归属感

校友分布在海内外的各个角落,而校友工作是以感情为纽带,以沟通为基础。做好校友工作,就必须为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了解与情感联络提供一个超时空交流的便捷通道,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了可能。建立校友网站,为校友搭建一个网上信息交流和多方互动的平台,在校友与母校之间搭建一个“手拉手、心联心、情融情”的爱心桥梁,成为校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友网站首要功能应是情感联络。为此,在校友网站上不仅要发布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后勤等重要新闻和校友会工作的信息,使校友了解和关注母校的发展;网站还应设置校友聊天室、校友论坛、生日祝愿以及班级网页、同学录、网络校园等功能,为校友之间的沟通联系和感情联络提供方便。此外,宣传成功校友的发明、专利、产品、技术、事迹,体现学校以校友为荣的自豪感,无疑也可以增进校友和母校的感情。

信息服务是校友网站的重要功能。一方面,校友网站要为校友提供信息服务,校友资料信息库、每个班的毕业合影照、学校每年的招生信息、进修和培训信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期刊网和学校图书馆的网站链接等校友们需要的信息及时发布在校友会网站上,为校友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校友可通过网站上的在线调查、校友论坛等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校友不仅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而且熟悉母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母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因此可将每年教学计划和大纲发布在校友网站上,供校友们品头论足,提出真知灼见,以此取代每年一度的专家顾问委员会会议。

校友资料信息库是重要的校友资源。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在校友网站上创建学生自己的班级网页,作为他们相互联系的一个永久据点。在学生毕业时,由院系统一在官方数据库上录入各院系毕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信息。校友毕业后,信息发生变更时,可以登陆网站,提交更新自己的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了校友资料信息库的准确性。

2.3 做好成功校友的宣传策划和快速传播,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薛成义同学获得2005年度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后,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等十多家新闻单位,赴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对薛成义同学进行了采访。薛成义同学事迹被各类媒体相继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而积极的反响。

2007年4月30日,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车间班长薛魁获得中国青年的最高荣誉奖项――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消息后,作为薛魁的母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这条新闻的有利时机,吸引新闻媒体主动上门,开展充满母校自豪感与独特内容的宣传,使我们的优秀校友产生更大、更广泛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母校更加令人向往,更加令人折服。

2.4精心策划有特色的校友返校活动

学校可将每年10月1日~4日设为校友返校活动日,活动期间可举行成功校友报告会、成功校友表彰活动、校友奖学金设立和颁发活动、师生联谊等系列活动,以进一步密切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2.5 注意培养在校大学生校友意识

在图书馆里专门开辟“校友书架”,汇集校友的专著,或者校友捐赠的图书资料;在校史陈列室中展示校友的最新研究成果、创造发明,甚至是自愿捐赠的荣誉奖状、证书和奖牌。结束语

母校是校友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和快速成长坚实后盾,校友是母校建设发展中最弥足珍贵的办学资源和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做好校友工作,实现校友和母校的互动、互补、共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郭福春.以校友资源为纽带促高职教育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6-57.[2]聂永江.高校校友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江苏高教,2007(1):80-83.[3]郭樑.论校友资源的育人功能:以清华大学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05(3):327-328.[4]杨杰.增强校友工作创新意识谱写校友服务新篇章——浅析校友联络会在校友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及运作

[EB/OL].http:///yantaohui/zhengfadax.htm.(2007-12-15).[5]陈褀.刍议在“迎评促建”中的校友工作实践[EB/OL].http:///saru2004/11262004230414.asp.(2007-12-15).A Work Research on Subject of Alumni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 Jiao-ming

(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 Nanjing 210048,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necessity and concrete practice in keeping in touch with alumni, which is significant in bringing the alumni into full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in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m.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work of alumni;research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立项课题《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B-a/2006/01/012)

作者简介:李焦明(1970—),男,河南沁阳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控制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电气工程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第二篇: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研究定稿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研究

张名艳,张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无锡214153)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大,结构不够合理,根据辅导员的发展方向,从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评价机制、形成崭新的管理模式、引进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等方面入手,实现对辅导员的有效激励,创新辅导员工作团队管理的机制,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 —0

2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大,结构不够合理,素质参差不齐,队伍比较年轻,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有所欠缺,专业化、专家化、受学生欢迎的人员匮乏。把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的现状和阶段性特点,循序渐进,深入破解制约队伍建设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源头上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推动现有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的进程由一般型向专业型转变,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辅导员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逐步打造一只“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一、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件,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同时一些高职院校也作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一些学者也在关注展开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但是,总的来看,这些政策还大多停留在指导性意见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具有操作性的制度,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还局限在自己学校之内,没有形成社会共认的标准和模式,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更是停留在对学生事务性工作的指导上,以及对辅导员队伍工作团队建设应该怎么做进行简单的评述上,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理论意义。在高教改革中,重视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化而忽略对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大多数的教师专业化研究理论都是偏向于专业任课教师的,而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研究很少,从现有的资料看,也只是个别领导的讲话中提倡辅导员专(职)业化,以及个别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辅导员专(职)业化进行的比较初步的探讨。

2.实践意义。当前的社会变革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都对原有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原有的辅导员工作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无论是工作理念,还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都存在矛盾。比如,大学生变化新特点与辅导员自身教育管理理念、方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辅导员原有的工作职能之间的矛盾;辅导员周期性轮岗与辅导员工作能力可持续提升之间的矛盾等等。就我们当前的高等教育而言,很多问题不是依靠专业教师能解决得好的。比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自杀;比如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远离素质教育,越来越缺乏人文精神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学生工作一线的专职辅导员,而承担着育人功能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完善,也成为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辅导员的研究由来已久,尤其从2007年后有了明显的增长。目前,我国学者对中小学辅导员的研究成果比较多,笔者从“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显示,自2001年到 2009年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就有325篇,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丰富。但有关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的论文就比较少,有116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但关于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的论文却没有。从期刊论文内容来看,学生管理、思想政治类文章占绝大多数,真正专业性的研究很少。据笔者上网搜索,迄今为止,有关研究高校辅导员的理论书籍,大多为某些大学的学生工作论文集、学生工作手册、辞典和相关学生工作的论著等。这些研究很难说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辅导员是一项职业,其专业化和发展应该赋予更多的社会学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仅从辅导员的来源看,现在各个大学的辅导员的来源基本上都是从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中招收。其人员来源渠道单一,没有向全社会开放。辅导员还只是一种职业,没有使自己成为一种专业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辅导员职业没有专业化,也不具备社会性。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辅导员职业的长久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工作的长久、深入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工作水平的提高。

1.明确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的目标,避免发展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中,建立“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能力培养方式。对每位辅导员进行分析、定位,帮助其确立自身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级目标等方面3-5年的发展轨迹,使其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指导辅导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预期的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的科学规律,正视辅导员自身成才的需求和自我劳动价值实现的愿望,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2.优化辅导员团队结构,提高辅导员团队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各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规划,优化现有辅导员队伍结构,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了学校师资培养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辅导员管理体制,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教学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逐步解决他们的职级和待遇问题,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

3.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评价机制。一支队伍要保持长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格管理是基础,而严格的管理要建立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为此,对辅导员工作要有条例,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实行纵向考核与横向考评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查和学生评议相结合。辅导员工作纵向考核应主要考核所分管学生是否要求进步、上课出勤率、院系及班组织活动参与情况、宿舍卫生评比、减少事故突发事件及违纪控制等方面,横向主要指学生辅导员间的工作评比上,做到各有所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妥善运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团队的行动力。绩效考核是团队建设中的一种激励和检验手段。严格考核辅导员工作的业绩,是激励辅导员工作的热情,调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主要从辅导员工作的数量、工作过程、工作效果等方面综台、量化考核辅导员工作业绩。过程考核主要是考核辅导员的能力、细节、工作措施、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生中的综合评价和整体形象影响等,每学年总评一次,评出优秀辅导员予以表彰奖励,促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通过与优秀的对照比较,达到团结进步的目的。

4.引进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辅导员生涯发展管理制度。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帮助其进行职业锚的准确定位。通过高校和辅导员共同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规划和执行,把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既保证了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又使学校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客观上学校也就建立了一支稳定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5.完善辅导员团队的激励机制。根据辅导员的发展方向,探索出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对辅导员的有效激励转变为着力研究如何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事业心和成就感,构建辅导员职业的人生价值实现模式上来,逐渐破除现行的鼓励辅导员“出路在于转行”,逐步完善激励辅导员“岗位成才”、“岗位发展”、“岗位奉献”,建立辅导员考核、奖惩、晋升的一系列长效机制。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难度,适当在岗位津贴、工作奖励、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倾斜,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稳定辅导员队伍。

6.完善培训体系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立日常培训、职业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分层次、多形式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坚持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脱产或半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想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在多种培训中开阔辅导员的视野、拓宽辅导员的思路、提高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积极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攻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硕士学位,选拔优秀辅导员到本科高校进行挂职锻炼,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对各方面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提升理论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7.推动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由一般型向专业型转变。一是高校应在原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特点和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开办能培养高水平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辅导员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二是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树立专业意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专业的继续学习和培训。三是建立辅导员资格认证和执业准入制度。执业准入制度从进口上设立平台,限制不当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以保证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资格认证可以从专业的层面设定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素质要求以及业务水准,按照教师、教育管理职称评定的程序规定,建立辅导员资格认证和职称评定制度。

8.打造学习型的辅导员团队。根据辅导员的专业和特长,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心理健康咨询团队、创新创业团队等专业性团队,不断提升辅导员索质和能力,打造学习型的辅导员团队。建立工作交流制度,通过建立辅导员工作Q群、工作论坛等,让大家相互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做到互通有无;定时不定时地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召开团队内部的交流会、经验介绍会,研究学生教育管理的难点和热点,不断探索工作规律,不断提高辅导员乃至整个团队的理论素养、政治水平、组织管理水平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王玉国.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2]彭移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困境与出路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3]罩东兰.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8).邮寄地址:

邮编:214153

江苏省无锡市钱胡公路809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院学生工作处

张阳收***

第三篇: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策略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一)生源参差不齐,舞蹈基础差异较大当前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普通高中,只有少数是来自职高等艺术等学校。因此,刚入学的学生有的基本上没接触过舞蹈,根本没有舞蹈基础,另外,这些学生年龄偏大,身体的柔软度以及韧性没有开发过,这给舞蹈教学增加了不少的难度。由于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生源不同,对于那些从职高等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学校训练过几年,有一定的基础,不管是在柔软度还是柔韧性上都要比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好的多。因此,这就造成了舞蹈素质上的差异。

(二)学习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不够对于入学前没有受过任何舞蹈训练的学生来讲,刚开始的基本功素质课比较枯燥单一,而且也比较累,这些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烦躁等现象,对于那些增加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讲,这些课程是轻而易举的,容易自满,这些都不利于舞蹈教学。传统的舞蹈教学教师主要强调模仿教学。在实际中舞蹈教学的课时比较少,而内容又是非常多的,从而造成基本技能的教学不足。

(三)学习时间偏少,任务落实不到位高职属于专科教育,学制3年。如何在3年时间里综合考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是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教育更重信息,更讲究实用性和全面性。首先,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广泛的舞蹈信息。要改变舞蹈学科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避免学院派训练过分追求技术规范的特点,创造接收各类舞蹈信息机会。比如在舞蹈学院的教学中,朝鲜舞要从基本体态、屈伸训练、手位、脚位慢慢练起至少要学满一个学期。选择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要强,如省略技巧训练,而加强舞蹈编导训练,增加剧目排练等科目,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覆盖面广、具备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二、高职舞蹈教学策略分析

(一)在高职院校应开设舞蹈艺术教育课程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也可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开设一些必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坚持舞蹈教学以美育人、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舞蹈教师提高专业素质,鼓励和支持教师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经常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和教学观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要为舞蹈教师提供登台表演和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使其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三)教学重信息、重实用、重全面

第四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周灌中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摘要: 从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内外培训相结合、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关键词:教师队伍;保障体系;教学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人才是强校之本,高职院校要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针对当前高职教师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而合理的措施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学团队,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①二 当前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高职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民众对高职教育认可度逐年提高,同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希望孩子在职业院校所学到的知识能紧密贴近企业实际工作,这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有如下不足。

(一)动手能力不足,双师素质比例低

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是从本科院校毕业而直接从事职业教育的,这部分教师是在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又几乎没有从事过企业实践工作,所以虽然专业理论较为扎实,但专业技能缺乏,动手能力严重不足。即使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实行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仍由于教师本身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的技能不能与岗位实际结合,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双师素质比例偏低,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高层次人才缺乏,科研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其中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高职院校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然而,由于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升格而来,学校缺乏科研氛围,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当然由于政策等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又往往缺少科研机会。这样势必造成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不上去,高层次人才自然就会缺乏,为地方服务能力也相应较差,无疑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 合就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作者简介:周灌中(1976-),男,江苏省连云港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三)职业理想淡薄

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缺乏崇高的理想,缺乏敬业、乐业、爱业的精神,造成了这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他们只会埋怨学校的生源差、学校管理差、机制不完善,怨天尤人,只讲客观条件,不讲主观条件,工作态度不积极,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四)教育教学能力缺乏

职业教育有一种特殊的属性,就是他的职业性,而教师普遍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念缺乏整体理解,还停留在一般的学科教学上,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有效课堂管理等方面运用老思路、老知识、老方法;兼以教师又普遍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毋庸置疑,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显著。所以,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三 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水平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多措并举,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水平。

(一)完善机制,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相关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机制、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1、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机制

高职学院应以校企合作理事会、董事会等多种形式为平台,在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站,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应制订《专任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与合作企业就相关教师的实践锻炼时间、岗位责任、工作流程、锻炼目标、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双方权责,真正将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落到实处,不断拓展了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渠道。

2、建立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机制。高职院校应在教师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有更多的作为,建立有效的机制。制定并实施《科研与社会服务奖励暂行规定》,成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积极联系地方相关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承担科研项目,解决技术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制定体现重视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

对高层次人才给予优惠政策,提高其待遇。为了吸引校外高学历、高职称、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应出台《高层次人才管理暂行规定》,实践证明,通过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带动,激发了在校教师快速提升基础素质及相关能力的积极性,教师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

4、建立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的机制

完善《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带头人、骨

干教师的任职条件,按照个人申报、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会议研究审核、院内公示、确定培养对象的程序,对于每个专业,可以从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中分别选拔1名专业带头人、4-6名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重点培养的带头人、骨干教师不但大大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可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实施师德修养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具有一支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思想先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在广大教师中树立起了“教育之本,育人为先”、“教师之本,师德为先”的理念。

1、开展师德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新途径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发挥师德讲堂的作用,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定期组织交流会、座谈会、报告会,邀请校内师德先进个人进行宣讲。二是每两年进行一次师德标兵评比,每学期进行一次师德建设活动,加大师德典型宣传力度,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2、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三)坚持内外培养培训相结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坚持内外培养培训相结合,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1、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实施教师教学水平达标工程

需围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两个方式,以说课的方式定期对全院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测评。测评中要求教师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计理念、内容组织、情境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要突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以学生为中心,依托职业情境,突出能力目标,坚持行动导向,贯彻工学结合、做学合一)。

2、组建讲师团,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为提升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解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有效课堂管理等教育教学基本能力,高职院校需专门成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讲师团。讲师团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由学院教学

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扎实的教授、副教授组成。讲师团成员每学年为新进教师开展教学基本规范、教师基本技能等培训,使新教师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把握职业教育普遍规律;还需为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培训,促进全院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广阔舞台。

3、加大外出培训力度,通过学习进修取得真经

优先支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培训进修、科研课题、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和教育发展趋势,拓宽视野,提高教学科研、专业开发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创新意识,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4、建立教师成长在线学习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为扩大教师外出培训成效,使培训成果惠及全院教师,实现培训进修效益最大化,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发展成长深度融合,需专门组建教师成长在线学习中心,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中心可搜集来校专家与本校名师的精彩专题讲座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汇报,企业最新工艺及操作规范等材料,全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的自主学习。

(四)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生产一线的作业现场是职业教育教师最好的课堂,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1、落实专业教师任教准入制度,把好教师专业素质关

为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应制定专业教师任教准入制度,把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招聘教师的必要条件,在教师入职面试时除了对其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先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如实践考核不通过测一票否决。

2、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挂职、定期交流”制度,提高系主任专业认知水平系部领导及职能处室中层领导分批次到企业生产一线担任兼职部门经理或科队长,参加企业生产作业,了解专业技术优化升级的最新动态;企业一线部门经理或科队长择优兼任学院系部主任,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优化,使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同时也把企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带到学院,开阔了专业教师的视野。

3、建立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

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只有在真实的生产一线才能得到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寒暑假时间安排专任教师到生产企业现场顶岗实践;所有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应脱产半年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锻炼实践,参加劳动生产,参与工程技改项目和技术研发,提高双师素质,通过在企业兼职和实践了解行业产业最新技术前沿,使学院教学内容、科研开发工作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真正做到“上得讲台下得企业、既能动口也能动手”,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4、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提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5]

组织各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师的专业教学岗位任职要求,提炼教师专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多个岗位知识模块,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各系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专业教师并进行专业岗位能力鉴定,考核通过后发放教师专业技能合格证书。[6]三 结语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决定高职教育水平的基础性指标,也是目前制约高职教育的瓶颈之一。探索建立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是高职院校提升内涵的重要内容,也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1134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59-160.[2]张爱华, 高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21-23.[3]张伟萍,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构建与实践动向[J], 中国高教研究,2010(6),99-102.[4]邵海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0(2):254.[5]王庶熙,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2010(5):69-71.[6]刘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76-79.作者联系方式:周灌中,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科教二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66404,电话***,Email:306434121@qq.com。

第五篇: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研究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实践

王吉乐

摘要:围绕职业素质内涵作者调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总结分析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培养实践,以期通过项目化教学、校企融合、第二课堂、学分手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研究实践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2013年9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财政部门对高职教育“坚持优化区域专业布局,推动高等职业院校调整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整体提升高职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7月15日,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毕业生三年后收入翻番,有六成左右实现了职位晋升,呈现出较为强劲的职业发展能力。[1]

高等职业教育面对新时期改革发展要求,在提升质量的同时存在着就业与生源供需变化、应用型本科发展等严峻挑战。这些信息体现出高职教育已经从以往单一就业率升高发展到逐渐承担国家经济建设人才储备任务。与此相悖,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工作中也体现出非专业素质水平较低现象,以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职业素质缺失会导致职业拓展的维度和深度受限。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表1.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调查

调查从2014年6月开始8月底结束,问卷、访谈围绕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内涵对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毕业生、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同类院校、行业协会进行多方调查评价,包括在校生能力培养、毕业生职业发展、同类院校职业素质培养途径、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

表1.2 在校生、毕业生择业考虑因素

表1.3 学生认为最需加强的职业能力

表1.4企业用人需求职业能力考虑因素

从上述分析中,学生认为最需加强的职业能力前三位分别是心理承受能力、实践能力和岗位技能,高职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差9.9%(学生)、38%(企业),职场的竞争压力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受教者开始关注心理素质能力培养,但在实际素质教育实践中

社交能力及心理锻炼活动形式载体缺乏且单一;职业道德能力的另外三项:思想认识6.3%、32.6%,社会责任5.3%、47.8%,是非判断5.4%、20.7%,在当代青年学生中道德滑坡已经形成社会问题:缺乏诚信,缺乏理想信念,缺少社会责任感。一部分青年学生受社会思潮影响,形成个人中心的人生态度,个人本位思想意识强烈。80%的高职学生没有或很少思考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表现淡漠,择业时54.4%的同学选择向“钱”看,人职匹配、专业对口因素考虑比率较低。企业人力资源反馈:企业招聘越来越看重软素质(职业道德能力、拓展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短时间训练提高,软素质则需要一个较长阶段的认知积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缺乏事业心、敬业意识,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对企业忠诚度、缺乏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中国传统用人哲学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栋梁,有德无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可使用,至于二者皆无之辈,当然是“垃圾”了。[2]职业道德能力欠缺导致企业对高职学生总体评价降低,而非专业素质在多数企业考核评价体系中权重过半。

我们再来分析专业素质拓展能力。问卷显示:创新能力6%(学生)、21.7%(企业),协作解决问题能力6.5%、59%,实践能力8.3%、23.9%,适应能力6.5%、59.8%,学习能力3.2%、52.2%,岗位技能8.1%、63%。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专业拓展面窄小、实践动手能力缺乏、信息来源掌握应用能力弱、不具备创新能力,这些拓展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及在职后的个人提升。企业需要毕业生有一定理论基础,扎实的实操能力,良好的适应沟通能力,缩短上岗培训周期,尽快创造效益。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应定位在职业道德、综合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及时有前瞻性的预见行业需求,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适应企业用人需求。

二、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职业素质培养实践

(一)结合市场需求,主动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两次央财支持专业的专家检查(2013.3、2013.9)和验收,我系对2013级人才培养

方案进行了重新制定和编写。对原有以学科体系构建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职位晋升和能力元素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标准。

表2.1 根据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基本情况、艺术设计系专业设置情况、中装协十二五规划、(二)做实校企合作办学理念

建立与精工装饰有限公司,北京叶之峰装饰公司,楚天广告模型有限公司,博维装饰有限公司,元洲装饰有限公司,东腾嘉业装饰有限公司,东易日盛佳欣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福州紫恒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实创装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为企业订单培养储备开发人才,企业为学校创建实际岗位职业化师生队伍。企业实际情境教学中,学生体验感受企业文化职业能力要求,把对职业素质的学习转化为自觉行为。

(三)改革创新,促进职业素质培养

1、学生口高素质培养。一年级学院教育:开展精典诵读、演讲比赛;二年级职业教育:开展辩论赛、专题研讨;三年级社会教育。创新设计形式多样的、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形成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全员性参与提高了学生社会交往和应变能力,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活动同时,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思考,并且认识到通过自己的语音组织能力表达体现出较强职业素质水平,获得“职业”成功感。

2、教学口高技能培养。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我系在三个年级开展专业技能大赛:“陶艺制作”、“建筑沙盘模型”、“绘画、书法”“广告设计”、“摄影作品”、“室内外装饰装潢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工程体验”。我们还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书画技能大赛,获奖颇多。加强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素质教育:一年级加强职业素养教育,认识职场环境氛围,二年级开展专业教育(开展技能大赛),提高职

业职场的适应性,三年级加强职业道德,职业应聘技巧训练。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设计任务为引领,形成主题性教学思路;考核办法的改革上结果考核变为过程考核,一次考核变为多次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变为技术和能力考核,单一形式考核变为多种形式考核;把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学院教学副院长朱玉春在会议中提出拟制定“学分手册”,学生在校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竞技比赛、道德品质等通过学分手册体现培养过程,累计学分,经学院测评小组考核合格即可毕业。

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为企业直接创造价值的专门教育,我们要引导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形成富于个人特点的职业素质,根据职业学习过程构建典型工作任务、建立“校企融合”岗位情景教学、开展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建立“学分手册”过程控制学生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李勇.德才兼备.[M].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7:1

[3]时春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开发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4]王仁清.职业技术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

下载关于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的应用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高职院校开始探索进行高职计算机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日期:2007-07-28]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谢一风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人目标的真正动力......

    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现代化是其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比较高职院校管理和高职院校治理的运行特征,分......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逐步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固定资产也逐渐增加并且越来越多元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资产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为研......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化,我国高职教育需求El益高涨和教学资源供给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己经成为当......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

    辅导员工作职责 一、根据学工部(处)要求和院系工作实际,制定各学期学生工作计划、学习计划。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初探 李勇 (湖南长沙410114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摘要:本文就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分别从强化制度建设、推......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项政治工作。面临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定位,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又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