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旧镇镇林业发展五年规划
旧镇镇林业发展五年规划
为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生态环境,根据旧镇实际,制定林业发展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指针,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区各级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树木资源,推进全镇林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镇,构建和谐文明乡镇的宏伟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社会办林业的大林业发展方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集体、单位、个人相结合,广泛动员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
2、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将林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
3、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树木资源,严格保护经济林,积极发展生态林,林产品深加工及林下种养殖等产业。
4、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造育结合,促进林业协调发展。
5、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大林木保护力度,切实巩固绿化成果。
三、发展思路
全镇林业发展应以建设青地绿水,环境优美的生态镇,构建和谐文明镇为镇的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培育、保护、合理利用树木资源为主片,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围绕八片五路四河四网一园一村进行造林绿化。尧洼东片:大李、大刘、贺家、邱家、周家、杏元马、蝎子王、南新庄、洼里付;尧洼中片:尧洼、高东、高西、东徐、小刘;尧洼西片:南董、南李、霍家、大张、小张、郭庙、樊东、樊西;旧镇片:旧镇、营盘、小付家、北新庄;田楼西片:张龙岗、三合、庄子刘、仁刘赵、桑行赵、高彭庄、高官寨、毡刘、尉口、耿家;田楼东片:东常、西常、彭王、刘王、举门、义和、郑家;田楼北线:董集、姜街、小街;田楼中片:田东、田西、郑家、北李、道门于、贺家方田网、博孙方田网、大张方田网、北新庄方田网、北支新河、丰收沟、东干排、王干;旧镇至大张路、旧镇至东常路、旧镇至贺家路、工业园、小康绿化示范村;重点抓好绿色通道建设、农田林网建设、速生丰产林建设、小村康绿化建设等四项建设工程,统筹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和谐发展,推动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把林业办成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任务目标
2007年,完成1.0万亩,其中经济林种植0.1万亩,速生林0.8万亩(农田林网0.8万绿色通道25公里,村庄绿化6个(折合0.1万亩)
2008年完成0.6万亩
2009年完成0.6万亩
2010年完成0.5万亩
2011年完成0.3万亩
全镇有林面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6%,林业生产总值达到4500余万元,全镇生态状况大为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规模日益扩大。
五、工作重点
根据实际,我镇林业发展的布局应全力突出速生林建设,强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加快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
(一)片林建设
1、绿化工程量
2007年:尧洼东片3600亩、尧洼中片1800亩、尧洼西片1300亩、旧镇片2700亩、田楼片600亩。2008年:尧洼东片1100亩、尧洼中片1500亩、尧洼西片700亩、旧镇片600亩、田楼中片200亩、田楼西片1300亩、田楼北片600亩。
2009年:尧洼东片1500亩、尧洼中片1500亩、尧洼西片350亩、旧镇片600亩、田楼西片900亩、田楼中片400亩、田楼东片3000亩、田楼北片4500亩。
2010年:尧洼东片1500亩、尧洼中片1000亩、尧洼西片420亩、旧镇片250亩、田楼西片300亩、田楼中片180亩、田楼东片200亩、田楼北片650亩。
2011年:尧洼东片1500亩、尧洼中片540亩、尧洼西片180亩、旧镇片350亩、田楼西片180亩、田楼中片100亩、田楼北片150亩。
(二)河流绿化
1、支脉河:全长3公里,沿上50米进行栽植,蝎子王1.5公里,南新庄1公里、贺家1公里,450亩。
2、丰收沟:全长12000米,沿上50进行栽植,张龙岗、庄子刘、道门于、寺后于、邪地王、田西、田东、郑家、北李、义和、辛家、西牛、东牛、坡刘、博
二、博
三、洪家、旧镇、西刘、尧洼。
3、东干排:全长11000米,沿弃土50米进行栽植,旧镇、小刘、大刘、东徐、杏元马、邱家、蝎子王、南新庄。
4、王干:全长13000米,沿弃外50米进行栽植,大道王、联家、举门、郑家、义和、北李、北徐、北新庄、旧镇、南李、霍家、董家、大张、郭庙。
(三)农田林网
2007年大张方田:占地8000余亩;
2008年博孙方田:占地12000余亩;
2009年贺家方田:占地8000余亩;
2010年北新庄方田:占地6000余亩。
2007年小付家至樊东路;
2008年旧镇至大张路;
2009年旧镇至贺家路
2010年旧镇至东常路
2011年杏元马至洼里付路
(五)工业园
2007年龙
六、虎
八、虎十二;
2008年龙
八、虎七;
(六)小康绿化示范村
2007年6个;
2008年20个;
2009年20个;
2010年20个;
2011年8个;
六、绿化标准
1、片林
(1)林粮间作,株距2米。
(2)片林,按3×4标准栽植。
2、河道绿色长廊
按3×4标准栽植
3、绿色通道
按3×4标准栽植
4、农田林网:确保建成农田林网为主,林网、林带、片林相结合的高标准绿化体系,主付林搭配,按3×4标准栽植,付路2×2标准栽植。
5、工业园路
每侧30米,3×4标准栽植
6、绿色小康村
按四周闭合,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的要求,村内适林地块全部按要求栽植树木。
七、质量要求
1、树种:选用107速生杨,2年根生,一年干苗木,胸径2.5㎝以上。
2、栽植要求:栽植穴距为0.6m见方,栽植时要做到大底平,栽正栽直,分层填土,分层踏实,使苗木充分舒展,根与土壤密切接触,栽后立即浇水,然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
(一)加强对林业的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的紧迫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各级要把造林绿化列入重要议程,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到地块,此项作为全年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并予以公布,建立造林绿化激励机制,对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利,完不成任务目标期内造成林木资源滑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
(二)绿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林业承包合同,搞好林木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确权发证。积极促进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林地经营权,道路绿化使用权的卖断。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将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公开承包,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投资发展林业。凡承包经营者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绿化,逾期未完成绿化任务的,林业站有权终止合同。
(三)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强化林业技术部门的服务功能,搞好规划加强对造林过程中的指导。
二是加强对承包户的培训,采取出去学,请进来,现场示范,送技术进户,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林业技术学习宣传活动。
三是鼓励机关干部带头包地造林,引进资金技术和木业加工项目,延长林业产业链,建立镇林业经济示范园,发展林业种养殖项目,抓一批示范林、示范园(旧镇、大张、樊东、樊西等),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林业的科技含量。
(四)依法保护林木资源
一是重点抓好林木的防火工作,要完善林木防火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林木防火责任制,加强防火队伍和防火设施的建设,强化防灭和灭火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达到有火不成灾,坚决杜绝大的火灾的发生。
二是要加大资源管理力度,严格执法。深入宣传贯彻《森林法》制定护林防火规章制度,严禁乱砍林木,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效果。
总之,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团结实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干事创业,再创林业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青阳镇镇科技发展五年规划
青阳镇2011年科技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今年科技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有明显的提高。使我镇农业、工业、服务业主要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有较大的发展。主要产业,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有明显的提高,努力发展青阳镇的生态旅游观光业;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工作中应用推广先进技术;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技能力有较大增强;科技投入明显增长,综合科技能力,科技队伍的实力有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科技推广,科技成果应用率明显增长,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农、林、水、旅游发展的体制形成合理的科技力量布局,科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建成比较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科技运行机制,建立科技活动中心,与县科技部门沟通,提高“村、企”级科技管理、科技培训、科技服务体系的整体服务功能。完善和发展一批我镇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相匹配的科研成果。
2、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实施科技攻关和科技示范工程,对“工业”、“农业”、“旅游业”加大科技支撑,逐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作用。
3、应用推广新技术,提高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
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技能力有较大增强,科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综合科技能力,科技队伍的实力有明显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55%以上,科技推广,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80%以上。造就20名以上科技带头人,20名以上技术开发推广骨干人才。
5、全镇科技投入明显增长,全镇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全镇生产总值的1.8%,镇财政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1.8%,科技三项费占镇财政当年决算支出的1.8%。
6、全镇45%的村建成科技示范村,示范村班子要健全,示范村班子成员和农民技术员接受过系统培训,每个示范村配备5名农民技术员。
7、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基本完成技术推广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的配置初步优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大力实施全民“素质工程”培训工作
一是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二是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
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三是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培训目标是:培育一批“科技兴镇工程”示范点,建立一批培训基地,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培训对象为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群众,种养业从业人员,各村委干部。培训内容以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农民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为重点。
三、建立持续高效农业技术体系
(1)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工程:主要实施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高效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示范。
(2)高效禽畜业示范工程:继续加强农户与公司、集团的合作,逐步在全镇建立多个高标准、规模化、集约化的专业养殖示范户,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3)特色资源示范工程:重点开发山区特色旅游资源,以原有建设为基础,研究开发系列化配套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形成镇的旅游特色产品,依靠科技发展农业林业生态观光旅游业。
(4)加大科技进步对生态环境领域建设和资源开发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技术问题的研究。
(5)开展推广有关人口、健康、劳动保护、防灾减灾和社会
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广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用科学技术帮助群众增收。
(6)加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加强政府与村委的信息化网络工作,提高政府办公现代化水平,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制度使科技工作更上新台阶
1、加强领导,增强科技意识,全面推进“科技兴镇”工作。加强对“科技兴镇”工作的领导,把“科技兴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部署,真抓实干并取得成效。
2、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的合理流动。吸引优秀人才到青阳创业。要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等多种方式稳定、壮大科技队伍。要重视现有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任用,使其逐步成为技术推广骨干和技术带头人。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农村的乡土人才和技术能手。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3、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资融资体系,增加科技投入。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健全以镇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事业自筹、民间集资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4、推动科技进步和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科技法律法规,广泛开展科技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科技法规意识,把促进科技进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使科技工作沿着法制的轨道有序进行。
5、发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争取镇内外的科技力量支持青阳镇的开发和科技发展,吸引镇内外人才、资金、技术,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加强与镇内外科技部门联系,吸引其科技力量和技术、设施,走共同研究、开发,共享成果,共同发展之路。
青阳镇镇人民政府2011年2月26日
第三篇:##镇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2
###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建设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制定《###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1)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坚强的思想保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迫切需要精神文明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证。
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又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只有当经济高度发展时,精神文明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我乡经济快速稳步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群众普遍希望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要求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盼望社会安定、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
(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省委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总的部署和要求,要加强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教育卫生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到新的水平。因此,努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乡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社会秩序逐步好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不断发展,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提高。但是,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相比,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全乡整体建设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事业建设不够配套,脏乱差状况比较普遍;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技文化素质还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还个别存在。乡党委和政府必须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改变上述状况。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
我省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搞好村乡规划,改善村乡面貌,创造文明卫生的生活环境;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开展创建文明村乡、文明户活动,大力宣传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破除封建迷信,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我乡计划于“十一五”末初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要从现在起,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并于基本实现小康的同一时期内,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
我乡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六个方面:(1)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形成文明进步的新农村、新风尚。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成为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带领群众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坚强队伍;农民和乡乡企业职工成为能够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发展市场经济的高素质队伍;农村青少年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少年;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公民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和市场经济意识大为增强;勤劳俭朴、诚实守信、尊崇科学、讲究卫生、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美德蔚然成风。
(2)乡容村貌普遍改善,努力把我乡建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备、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的现代乡镇、村规划充分体现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功能完善、设施共享、城乡协调的要求。全面实施乡区集中排水、供气、供热工程。建成小康样板示范点100户,小康住宅改造率达到96%以上。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城乡一体化道路改造工程,建成乡区连接村组的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乡、村主次干道硬化、平整,改造率达到90%以上。实施节水灌区和人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以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为基础,使农民住房和生活条件城市化,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40%以上。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小康村乡建设,实施农村经济带和交通沿线绿化,营造环乡林带、生态片林、小绿地等,乡区绿化率达到30%。加大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提高综合环境质量。加大防洪设施,提高防洪能力。实施农村居民点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和绿化美化环境的双重效果。乡区集市整洁,服务网点卫生状况较好,“窗口”服务单位和执法单位文明服务、规范执法。
(3)文化设施普遍改善,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完善乡文化和广播电视站,建成藏书1万册以上的图书阅览室,在15个行政村建有文化中心。在村级文化室的发展规划中我乡将通过文化站、村团支部共同组织现已建起的文化活动室“室室有活动”,在此基础上,到2017年,全乡各村的文化室80%要达到能满足村民正常开会、学习,设施齐全的高标准、高要求,并逐步巩固、发展、完善、利用。在乡域中心建成一批高标准的文化、广电、科普、体育设施。有线电视、电话和电信宽带入户率分别达到90%、90%、30%以上,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3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育场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达到30%。
(4)医疗保健普遍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现国家规定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要求。乡卫生院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实现每千人拥有医师和助理医师2人以上,每1000人拥有1个以上村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8%,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达到98%,无传染性疾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2010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6万人以内。婴儿出生性别比例基本正常,育龄妇女基本享受生殖健康保健。“五保老人”生活标准达到当地农村人均收入60%以上。
(5)教育设施普遍改善,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完善一批现代化示范性幼儿园、中小学校、农技学校。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与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农村劳动力培训覆盖面达90%以上。农村师资素质显著提高,90%的幼儿园教师达到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80%的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达到专科、本科层次。普及学龄前三年幼儿教育,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人识字率达95%以上,50%的农民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村党支部、村委会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达到30%,最低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农民党员60%达到初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每村有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6)治安状况普遍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创建“平安乡”、“平安村”为重点,着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治安安全村”标准。无流氓恶势力、非法宗教势力、非法民间组织、各种多发性违法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发生。农村交通干道和乡、村道路安全畅通。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1)有重点、分层次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要按照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结合各项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经常不断地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进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育,进行民主法制教育,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结合全党在农村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要在全乡持续进行农村现代化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联系实际,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和任务,增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自觉性,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增强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的自觉性。
(2)紧密结合小城乡建设搞好乡村环境建设。要认真执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乡村环境建设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编制、完善乡村体系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调整、改善乡村布局,提高城乡化水平和乡村建设水平。配套搞好水、电、路、通讯、教育、科技、文化、广电、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公共设施的共享性。建立乡村环境管理队伍,健全管理机制,严格依法管理。认真控制和治理污染,着重解决乡村垃圾处理等问题,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实现“硬化”、“净化”、“美化”、“绿化”目标。
(3)制订并实施农村文化、广电等事业发展规划。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网络,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乡区文化、村居文化。加强农村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乡广播电视站建设。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引导,坚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促进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4)制订并实施农村教育、卫生、体育、科普等事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创建教育强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多方面增加对各类教育的投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加快卫生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加农村各类卫生投入,加强乡卫生院建设,建立卫生服务体系,推广全科医疗服务,严格办医资格标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不断完善乡计划生育服务站、人口学校和村计划生育室,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和服务。努力创建体育强乡。进一步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制止乱葬乱埋和建造“建筑性”坟墓。
(5)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好上级主管单位,加强乡派出所规范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坚持开展禁毒禁赌斗争。推进小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创建“平安乡”和“治安安全村”活动。加强乡司法所建设,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和普法教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6)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组”、“文明户”活动。要把创建“文明村乡”、“文明户”活动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领导,逐步推进,不断扩大创建面,努力提高创建水平。要与提高城乡化水平这一战略相适应,着重抓好创建“文明乡”,带动“文明村组”、“文明户”的创建。要把创建活动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乡村环境建设等工作相结合。计划生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抓好创建“文明户”活动,使我乡文明户达到全乡总户数的90%以上。要推动文明村乡示范点提高创建水平,发挥示范作用。
四、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
党委、政府要从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在此基础上,要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分工作计划,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同时,确定一名主要负责同志,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实给各村及乡属和驻乡单位,加大考核力度。健全工作机制,提高队伍素质。要坚持改革的思路,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和资助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探索公益型和经营开发型并举的路子。
(2)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乡属和驻乡单位,保证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逐年得到实现。坚持分类指导,在全乡形成滚动推进、全面创建文明村乡的工作格局。同时认真、及时地了解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及时表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创建文明村乡先进单位,推广它们的经验。
(3)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加强检查考核。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本村精神文明建设负主要责任。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中,并作为对村两委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分阶段进行考核。
“十五”期间,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局,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通过三到五年的发展,使我乡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各种污染治理和整治取得一定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乡容村貌有明显改观。
第四篇:梁山镇中心小学五年规划
梁山镇中心小学
教师2011--2015校本研修五年规划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和市人事局《关于开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为满足新时期我县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特制定梁山镇中心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为我镇基础教育提供高水平的师资保障。
二、基本原则
1、面向全员,整体推进。关注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全面开展。
2、区域协作,资源共享。树立“大校本”理念,加强校内外合作,构建研修合作机制。
3、以校为本,突出特色。立足学校实际,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解决学校自身的师资建设问题,形成适合本校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4、聚焦教育教学,着力行动研修。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根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做中学,学中做,学用结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研训结合,注重实效。将行动研修与能力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提高校本研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总体目标:
用五年时间实现全体一线教师人均每学年校本研修达120学时,打造一支具有鲜明特色,良好团队精神,专业素质过硬、富有创新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精良的教师队伍,一个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模范班主任为主体的优秀教师团队。
1、通过校本研修,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德育能力。培养“四种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求实开拓的创新精神、争创一流的奉献精神。力争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扎实、乐于奉献、自主发展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2、通过校本研修,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激活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高效课堂,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校本研修,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将教学、教研和科研相结合,解决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习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让研究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鼓励教师一专多能,逐步提高教师群体的学习能力、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铸造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
四、实施步骤:
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1年3月—7月)准备阶段,主要进行校本研修制度的建立于完善,计划和方案的制订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5年4月)实施阶段,按照当年校本研修计划实施研修工作。
第三阶段(2015年5月—2015年9月)总结阶段,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提供依据。
五、校本研修主要工作进程 1、2011年,督促镇内完小、初小小学完成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的制定,逐步构建我镇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2、创建县级校本研修示范校。3、2013年完成构建我镇校本研修的运行和管理机制,镇内完成10名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对各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检查评估1次,对校本研修活动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4、2014年完成15名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建立一批校本研修优质课程资源。5、2015年,在全镇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建立一批具有我镇地方特色的校本研修优质课程资源。并对五年来全镇各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实现全镇校本研修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六、研修内容:
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确定如下方面的培训内容:
1、教学技能培训
2、教师教育成果
3、师德培训
4、教师的职业素养培训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6、教师微型课题研究培训
7、班务管理工作技能培训
8、教研组长教研管理与设计能力培训
七、研修方式:
1、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案例分析等。
2、教教研室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交流研讨等等。
3、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兴趣小组等。
4、名校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项目合作;校际结对等。
5、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 QQ群交流等。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建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核心领导力量,加强组织管理,协调部门间的合作关系,为该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严整的组织机构保障。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奖励制度,确保工作
3、人员保障:建立培训专职人员,承担培训工作。
4、硬件设施保障:学校要提供校本研修的活动室、多媒体教室、档案存放管理设施、录放机、摄影机、适于培训人数的电脑等硬件设施。
5、活动经费保障:规划期内,学校要确保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放,积极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创造条件。
梁山镇中心小学 2011年3月1日
第五篇:仁寿镇五年发展纪要
仁寿,成长中的骄阳
(一)改革春风好,仁寿激情扬。
落实“十一五”,稳健促发展。
风雨五年来,变化处处新;
硕果累累现,幸福言不尽。
(二)科学发展领全局,生态农业基础好; 干部群众埋头干,社会、经济协调伴。社会事业稳步增,工、农产值排排升; 财税增加贡献大,农民收入顶呱呱。产业结构巧调整,因地制宜出特色; 果木竹烟菌与荪,蓬勃发展争创先; 经济环境两协调,生产生活效益高。“引进、走出”思路好,发展平台创先锋; 长盛、隆盛、华鑫企,解决就业有保障; 制鞋、制衣、箱包产,第三产业速发展。新区建设狠推进,城镇道路辟新春; 改善民生抓建设,公共设施福利多; 修复水利防洪汛,修缮旧舍抗火灾。落实计生好政策,“三免一补”促教育;
夯实社保利民生,人人共享安康乐。党内建设重“五要”,领导干部为民效; 公正廉洁党风建,民情民生温暖到。
(三)仁寿回首五年长,困难、挑战相彼长; 统筹保障能力弱,发展方式较粗放; 基础设施条件差,各个瓶颈待突破。干部群众形伟力,负重拼搏攀上去; 拟定路线切落实,热火朝天创雄风。农业富镇目标定,农民增收势必行; 工业强镇猛推进,经济增收竞争强; 招商引资提开放,三产活镇效益高; 统筹村镇并发展,产业带动服务兴。安全生产造平安,满意政府人民赞; 共同富裕家家有,幸福指数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