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车生产企业状况
校车生产企业状况
------------------
厦门金旅
厦门金旅从2008年就开始研发校车,目前已完全具备生产满足《国标》技术条件要求的校车的能力,所生产的校车也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技术要求。
据厦门金旅相关负责人介绍,校车的生产研发是厦门金旅一直所关注的重点。目前,在专用小学生校车方面,金旅已经研发出XML6901J13、XML6821J13、XML6603J53和XML6723J53四个产品系列,其产品所拥有的最大座位数分别为57座、48座、30座和41座。
据了解,这4个系列产品的车身均采用整车阴极电泳技术,使得校车无论在耐用程度上还是在安全性上,都有优秀的表现。同时,车内标配适合小学生乘坐的专用座椅,每个座椅上都配有安全带,这样就避免了小学生在乘坐时发生碰撞的现象。车上还配备了行车记录仪、应急门等专用装置,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学生能够及时脱险。车辆配置了国Ⅲ发动机,且采用轻量化的直大梁结构,增加前后防撞梁,为车辆的运行安全提供了保障。另外,车辆还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需求选装其他专用设备。
2010年7月14日,厦门金旅生产的首批15辆金旅校车样车在阿联酋交付使用,开拓了海外校车市场。2011年2月15日,在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举办的“惠山区中小学生校车统一接送工程启动仪式”上,66辆厦门金旅专用校车交付使用。
中通客车
中通客车曹瑞华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中通校车主要销往吉林等地,销量在数10辆,市场反响很不错。中通校车的代表车型LCK6802HX是在原车型LCK6802H-3的基础上,按照校车标准,对车辆结构进行了调整,通过了侧翻、碰撞等多项安全性试验,安全性能比普通客车高,能保障学童的乘车安全。同时,这款校车采用CAN总线仪表,整车及发动机是信息集成显示系统,数字信号更准确,方便人员对整车电器故障进行检测。全车关键电器部位采用进口接插件和继电器,提高了电器系统的可靠性。座椅采用适应小学生身体特点的专用座椅,座椅的尺寸和设计都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每个座椅都配有安全带等防护设备,在意外发生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安全。同时,车辆内部的前后方专门为看护学生的人员设计了专用座椅。”
中通客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校车必然成为客车行业的新增长点。中通客车对于校车市场的关注以及长期以来的探索,会帮助公司在校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路,产品也会更适合校车市场的独特需求。而且,中通客车拥有先进的技术平台。”
长安客车
早在2006年,长安客车就开始研制、开发适用于幼儿园及中小学生乘坐的专业校车。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属SC6678X与SC6910两个系列车型。长安校车产品覆盖6米~9米区间,可根据车辆长度来调整座位数量,例如7米左右的校车有40多个座位,9米左右的校车最多有70多个座位。
长安客车市场策划部副总监焦书斌向记者表示:“考虑到车辆主要是用来拉学生的,所以在座椅数量的设计上就比其他客车多一些。与此同时,根据《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条件》)的标准要求,当学生承载数超过50人时,校车上需要有2名以上的老师陪护,长安校车在设计时也考虑了这一需求,为老师提供了专门的座椅。”
焦书斌还向记者透露:“校车安全被我们放在了第一位来考虑。长安校车不但达到了《条件》所规定的标准,对于其他一些没有规定的细节也力求尽善尽美。以SC6678BFXCG3型校车为例,这是一款专门针对幼儿所设计的校车,无论是外观的颜色、标志,还是内部诸如安全带、安全通道的宽度,我们都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切身需要来设计制造。”
当被问到校车投入市场后的反响,焦书斌表示,虽然现在校车市场还没有完全启动,但增长势头还是不容忽视的。不过,如果想要校车市场完全发展起来,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山东、广东等地区的学校在校车方面开展得比较好,除了这些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对校车需求量大之外,当地政府出台的一些补贴措施作用也很大。
黄海客车
早在2007年3月,黄海客车就针对农村中小学校车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成立了专门的校车研发项目组,并会同辽宁省教育、公安、交通、财政等部门进行了联合开发,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2008年3月,黄海DD6751K01F客车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并获得公告,这是国内第一辆以“小学生校车”为名并获批公告的客车产品,黄海客车也成为国内第一家获批生产小学生校车的企业。
黄海客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技术标准上,黄海系列校车除了满足国内有关校车的标准外,还重点参考了美国及欧洲的一些标准,并根据我国农村的道路运输状况和校车相关的技术要求,研制开发出符合农村中小学生使用的校车产品。目前,黄海客车已形成了长度为6米、7.5米、9.5米和10.5米、12米5个系列的产品,座位数有从20座到66座多种选择。在制造工艺上,黄海客车大量采用合作伙伴德国曼公司的技术及制造工艺,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平台。同时,黄海客车投入了大量的工装设备,采取特殊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黄海校车还具备黄海客车圆润饱满的造型特点,以其专业成熟的底盘技术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动力匹配。车内布置按照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行动方式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专门设计了不同型号的座椅,配有监视人座位。为避免伤害,车内外均没有任何危及乘员安全的尖锐凸出物。车门踏步根据学生的身高特点进行了降低,并配置了伸缩踏板。在车内材料的选用上采用了高阻燃性的环保材料,校车内外均有‘校车’的醒目标识。”
南京依维柯
提到南京依维柯的校车,就不得不说一下NJ6713XC小学生校车。与国内其他由普通客车改装而成的校车不同,这是一款依据国家新校车标准研发制造出来的专业校车。车辆整体
外观呈橙黄色,有明显的校车标识,车辆除去司机与陪护老师之外可以乘坐26位学生。同时,车内的座椅尺寸、防滑扶手以及中控安全带,都是针对儿童特点进行设计的。另外,可伸缩挡板、电动踏步板方便了学生上下车。其他配置诸如前雷达可视系统、行驶记录仪、校车字样显示屏等,则保障了行车安全。
“这款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是一款专门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校车。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成人是不同的,车辆的设计也相应地要与成人乘坐的客车有所区别。比如,在外形设计上,我们采用了橙黄色车身,还涂写了“专用校车”4个黑色大字,这样别人就能很快地将校车与其他客车区别开来。而车子自身配备的行驶记录仪以及前雷达可视系统,进一步保障了学生乘坐校车时的安全。”南京依维柯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这款校车一投入市场就受到众多学校与家长的欢迎,销售成绩也不错。但是由于国内目前校车的使用及管理缺乏相关标准与规范,校车在国内的发展壮大还需要一些时间。
一汽客车
一汽客车研制的专用小学生校车长约9米,从研发到生产历经两年时间。全车最大限度强化了舒适性与安全性:在舒适性方面,除了司机与陪护老师的座椅之外,其余37个座椅都是依照小学生独特的生理特征设计而成。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成为一汽校车设计研发的主要根据。在人机工程布置方面,对包括车内座椅的大小、脚下空间等在内的细节都进行了调整,有效保证了学生乘坐的舒适性。在安全性方面,主要体现在发动机前置式的凸头结构、可选装配备的中央集成解锁装置安全带、增设油箱侧防护、车体骨架特殊闭环等设计上。而4个安全出口的设计,使得校车遭遇事故时,学生能够及时逃生。
该款校车在制造过程中参考了美国校车的制造标准,不但满足了《国标》校车的技术标准,在安全性、舒适性上也有了很大提升。一汽技术中心部长龚礼洲表示:“在校车研发方面,我们依照3个层面标准进行开发,即‘高安全、高舒适、高可靠性’。所谓‘高安全’是指这款校车经过了包括正碰、侧碰、正翻、侧翻等一系列碰撞的测验。‘高舒适’顾名思义,主要是针对小学生乘车环境来说,我们希望能够为他们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高可靠性’主要是就车辆的底盘来说,减少校车中途抛锚的故障发生。”采访中,龚礼洲还向记者透露:“2011年9月~10月,一汽客车将正式把这款校车推向市场。”
恒通客车
目前,恒通校车以5.8米的CKZ6581DX3前置校车为主要代表。该车型的车内外均依照《条件》所规定的技术条件设计。恒通客车在车头的设计上有别于一般客车所采用的平头,采用了半长头设计。这使得车辆一旦被正面撞击,拉伸的驾驶区域能有效缓冲撞击力,降低乘客区所受到的冲撞力量,保障了乘客的安全。除此之外,恒通校车还在车辆的显要位置设置了“安全出口”的逃生窗和红色安全锤,一旦遭遇紧急状况,学生可以借此迅速逃生。另外,根据小学生的体形特点,恒通校车量身打造了高为280mm~380mm的座垫,座位间距超过550mm的专用座椅,这不仅保障了学生乘坐时的舒适度,也提高了安全性。同时,无论是防滑扶手的设置,还是行驶记录仪的配备,都不难看出恒通客车校车的安全性。
“举个例子来说,每到阴天或傍晚,由于路面的能见度降低,很可能导致交通意外的发生。针对于此,恒通客车专门在车身上设计了黄绿荧光色反光轮廓,这样就提高了车辆的辨识度,从而保障了安全性。”恒通客车技术部工程师杨清泉对记者表示。
杨清泉还透露,目前恒通正在研发一款车身长约10米的长头校车,在延续以往校车优点的同时,外型更加鲜明,在安全性及配置上也做了进一步改善。他还表示,校车的前景虽然被很多客车企业看好,但由于国内校车起步晚,大多数校车管理不够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车的发展。
青年客车
青年客车总工程师李冬梅表示:“青年客车目前做了多方面的市场调研和考察,正在积极研发两种类型的校车。一类是幼儿专用校车,年龄范围在3~8岁,包括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身高、体重和特征方面比较接近,对于校车的各方面要求也近似一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好动,自律性差,因此对安全性和防护功能要求更高。另一类是小学生专用校车,主要面向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这一类校车,我们做了专门设计,长度在7.3米左右,座位有27座和35座、36座的,分为前置发动机和后置发动机两种。这两类校车正处于研发阶段,还没有正式投向市场。”
第二篇:有关我市校车安全状况调查
有关我市校车安全状况调查
背景:
中国网4月10日讯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5日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条例,高中学生上下学不纳入校车服务范围,幼儿入园也以保障幼儿就近入园和由家长接送为原则。
载有学生的校车享有路上“优先权”,可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正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小学生及幼儿上、下学乘车需求日益增强,一批批接送学生的运营车辆应运而生,但有些车辆的车况极差、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很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引起市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规范车辆管理,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出行安全,根据城管、公安、交警、交通、教育、安监、保险等部门进行调研的结果,基本掌握了目前我市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的现状
全市现有中小学100多所,在校中小学生28万人,其中市区7所,15081人,不含职教中心和市一中,幼儿园、学前班156所,不含私立幼儿园、小饭桌,在园在册幼儿27159名,其中市区4所,23822人。到目前为止,全市对需要接送的学生及幼儿,因没有明确的政策和统一的管理模式,暂无专门用于接送的校车。接送学生的车辆除自家车、极少数公交车外,大多是无牌无证无保险、假牌假证、套牌套证的面包车、小货车甚至一些乡镇雇用三轮车、农用车、报废车或拖拉机等。这些车辆车况较差、安全系数很低,有的车主为了图方便和经济效益,擅自对车厢进行改造,增加座位和摆上小凳子,不按限载的数量分趟接送,常常把车厢塞满为止,严重超员。上下学时段在校园门口接送学生的车辆蜂拥而至,乱停乱放、随意行驶,秩序十分混乱,交通堵塞严重,只能靠交警临时疏通,孩子家长对安全问题有的熟视无睹,有的心存侥幸心理,有的无可奈何,学生及幼儿出行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一)车辆及驾驶人状况堪忧
从调查的情况看,接送学生的车辆大部分是政府禁止营运的报废车或带“病”车,安全性能很低,且车主又没有购买交强险,令人十分担忧。驾驶人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偏低,安全意识不强,又因接送学生不同于一般乘客,所以根本没有具备从业资格的,个别驾驶人甚至连驾驶证都没有。
(二)超员现象严重 从对接送学生车辆的专项调查来看,超员现象十分严重。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车主及驾驶人为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能上多少上多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特别是幼儿园的接送车,认为学生所占空间小,超载不会影响安全,如定员七人的面包车挤十几个人甚至更多。二是学生乘车时间集中。学生上、下学的时间都是在规定的一个时段内,搭乘车辆的学生只要看到有车,就会争着上车,而驾驶人也不拒载;三是时间紧。接送学生的车辆,由于接送时间的特殊性要求,在实际接送中几乎是“一次到位”,增加了超载现象发生的概率,每逢星期五下午学生放学和星期日下午学生返校时间,超员现象更为突出。
(三)综合管理不够
接送学生车辆的交通安全究竟怎么管理,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交警部门的事。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虽多次明确学生上下学不乘坐“病”车,但效果不明显,对接送学生的车辆存在超员等违法行为,受职权范围所限,无法管理,即使管车主也不听。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校、幼儿园比较分散,学生出行乘坐不合格车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交警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单靠交警部门来管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交警曾查扣一些不合格接送学生的车辆,但学生按时到校、准时回家受到影响,所以对此类车辆可能出现的交通危害也无可奈何。还有些车辆采取“游击战”刻意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管,形成了“教育部门管不了,职能部门抓不着”的局面。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四)安全设施缺乏
保证学生乘车安全不仅要做好学生乘车途中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做好学生候车时的安全工作,这就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安全设施保障学生候车时的安全。城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周边交通标志、标线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候车亭、警示标志、人行横道线、振荡减速标线及停车泊位等,这些安全设施的缺少,不仅给学生候车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在乡镇农村,虽然随着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修建了相当规模的水泥路或砖路,但是,交通安全设施也不健全,很多道路缺少、甚至全段路无任何交通标志、标线,路面较窄,路况较差,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确保学生出行安全的建议
(一)明确职责,综合管理治就能解决的,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出行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政府:主要是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进行责任划分,加强对各部门落实管理措施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单位和领导进行惩戒,保证管理措施倒位。安监部门:要做好与有关部门关于学生乘车安全的协调和督查工作,严格督促各部门、各校学生接送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和监督。交通部门:要在稳定原有运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交系统的主力军作用,会同政府周密、合理地安排接送线路,建好相关接送点上的安全设施,同时,做好接送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工作,使其努力做到认真负责、热情服务、按时准点、安全行驶,全力以赴做好学生的接送工作。公安交警部门:要认真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检测工作,严禁不合格车辆接送学生。定期组织接送学生车辆的驾驶员集中学习和培训,对学习和培训情况做好记录整理存档。促使驾驶员限速、低速行驶,加强对接送过程的检查,及时查处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在学生上、下学等重要时段和路段科学部署警力,加大查处力度,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及学校的联系和协调,督促各校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工作,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制定相关的考核方案。公安部门:要按照公安部《关于农村派出所参加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的精神。组织全市各派出所切实担负起辖区内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工作,对接送学生车辆存在的交通违法行为,决不能手软,更不能姑息迁就,坚决从严从重处罚。城管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建设,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路段均要设置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使校园及周边交通环境明显好转。
(二)严格审批,规范管理。一是实行审批制度。凡是接送学生的车辆,在接送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取得道路运输许可证,且仅限于在规定的道路或相应的行政区域范围内接送学生。并通过调查交警部门的事故记录、保险公司的理赔情况和安全驾驶情况以及现实表现,对驾驶员进行审核,确保接送车辆和驾驶员符合相关规定;二是健全检查制度。成立由城管、安监、教育、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集中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逐校、逐车、逐个驾驶员检查。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掌握接送学生车辆的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当即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人,实行跟踪督查,直到整改到位;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市政府与有关部门要分别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并与各学校、车主之间也要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因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工作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不及时消除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对符合条件的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专门用于接送学生、幼儿的车辆核发“校车准运证”或“临时校车准运证”,并在车身粘贴统一的校车专用标识。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护能力。对学生乘“安全车”的问题,交警联合教育部门通过播放宣传光盘、悬挂宣传横幅、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挂图、发放交通安全宣传画册、宣传单、温馨提示卡等方式,开展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宣传超员、超速、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教育广大学生及家长不乘无牌无证车、不上超员车、不坐带“病”车,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特征,开展“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安全进出校园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教育效果,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并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师进行家访以及通过孩子们给亲属、父母的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增强家长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示范感,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做到如自行车接幼儿一定要有安全座椅,摩托车接送小学生一定要戴安全头盔等,不得超速、超载,不得违章行驶。同时公安交警部门要安排足够警力,维护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及时纠正和制止危及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行为,从源头上杜绝“病”车接送学生的现象。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问题既事关诸多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加大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检查力度,及时排除隐患,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市中小学生及幼儿的人身安全。
第三篇: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办法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0]58号)、《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39号),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督促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巩固成果,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分级考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分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企业:指企业完全具备隐患排查和治理能力,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能自下而上的开展隐患排查,能及时将各类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B级企业:指企业具有较强的隐患排查和治理能力,隐患排查工作经常化,对排查出的隐患能及时组织整改。
C级企业:指企业隐患排查和治理能力较弱,部分隐患需要通过外部督促检查才能发现。
D级企业(危险级):指企业未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以上水平或虽达到标准化企业水平,但未按标准化要求运行,隐患排查和治理流于形式。
第四条 国家已经制定标准,经考评为一级的,直接作为A级企业监管;经考评为二级的,直接作为B级企业监管;经考评为三级的,直接作为C级企业监管。国家没有制定标准的,经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认可的考评机构按《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细则(简称考评细则)》组织考评,标准分为1000分,得分在950分以上的,评定为A级企业;得分在850分以上950分以下的,评定为B级企业;得分在650分以上850分以下的,评定定为C级企业;得分在650分以下的,评定为D级企业。
第五条 企业按《考评细则》考评,达到相应级别后,在考评周期内,国家又出台标准的,不再重复组织考评。在下一轮考评时,按国家标准执行。
第六条 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全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以及A级企业的认定、公告以及证书、匾牌的颁发工作。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以及B级企业的认定、公告以及证书、匾牌的颁发工作。
第七条
市以上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委托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按考评权限,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的申报受理、考评等工作。
第八条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分为企业自评、委托评估、复核评估。
(一)企业自评:由企业对照《考评细则》,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自查自评后,写出自评报告,按考评权限报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同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二)委托评估:企业可根据需要,聘请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参与指导或委托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写出自评报告,按考评权限报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三)复核评估: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按考评权限,对企业自评或委托评估情况组织现场复核评估。
第九条
企业自评或委托评估时,要对照《考评细则》和本行业有关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对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情况、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情况、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情况、隐患排查和整改效果等情况,通过查资料、查现场、看效果,进行100%评价。
复核评估时,采取现场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的原则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考评内容中,对资料抽查不少于文本数量的15%;人员抽查考核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数量的10%;设备设施的考评,根据设备设施的分类及拥有量(H),按下列比例抽样(包含在用、试运行、租赁等设备设施),隐患查出率按《湖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整改效果评价办法》(鄂安„2010‟22号)进行。
a.H≤10时,抽100%; b.10<H≤100时,抽10台; c.100<H≤500时,抽10%; d.500<H≤1000时,抽50台; e.H>1000时,抽5%。
第十条 安全监管部门或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复核评估时,应邀请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参加。第十一条 考评申请和确认
(一)达到标准化二级以上企业水平的,每年至少应按《考评细则》组织一次自评,并将自评报告报省(市、州、直管市、林区)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同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二)达到标准化最低等级企业水平的,经半年运行后,应向市以上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委托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提出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的申请,在向考评机构提出申请时,应提交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自评或委托评估报告。
(三)考评机构收到企业申请后,应于6个工作日内回告企业考评时间。考评工作完成后,应于10个工作日内向企业提交考评报告。
(四)考评机构要及时将考评报告、拟确认的等级以及相关资料报送市以上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同时抄当地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和行业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 企业级别评定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应负责进行分类指导。
(一)对确认为A级或B级的,要抓好巩固或提升工作。
(二)对评定为C级的,要督促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提升安全生产级别。对存在问题多、整改难度大的,应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实。专家会诊和整改落实情况应报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三)对评定为D级的,安全监管部门下达整改指令,提请县级安委会挂牌督办,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整顿,限期完成整改。整改结束后,由企业提出申请,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复核评估,达到C级以上级别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对限期内未完成整改或整改无望的企业,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十三条 对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和未开展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的,安全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开展,拒不开展的,纳入安全生产D级企业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实行动态管理,B级以上企业由企业组织考评,C级企业由省级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按一定比例每年组织抽查考评。D级企业由市级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按下达的整改指令每半年进行一次督办。
第十五条 企业在标准化达标期内,经分级考评,能持续保持相应水平的,期满后,考评机构免去复核评审环节,直接换发标准化企业相应等级证书。
第十六条 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岗位达标、班组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推进措施,积极开展岗位达标、班组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工作,确保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必需的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第十七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档案,将开展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的活动方案、资料、台账进行整理、归档,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评定的依据。第十八条 各类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要积极配合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面向企业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咨询服务,协助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推进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指导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十九条
企业没有保持安全生产条件,应降级或撤销原认定级别的,由安全监管部门向原标准化企业认定单位提出降级或撤销的建议,报原考评发证机关确认后,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并收回原证书。
第二十条 在标准化企业有效周期内,企业发生负主要责任的死亡事故或一次重伤2人以上责任事故的,其标准化等级降低一级。由安全监管部门向原标准化企业认定单位提出撤销的建议,重新进行标准化企业考评。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将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结果作为产业调整、产业指导目录、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或要素之一。积极发展有利于安全的产业。对产业目录中限制类的产业,其中的保留企业和新建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正式投入运营前要完成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达到安全生产C级以上等级要求。
第二十二条 在产业调整及转移工作中,产业转出地、承接地应将企业安全状况分级达到C级以上水平作为本地保留企业、接收企业的门槛条件之一。
第二十三条 对达到安全生产A级水平且考评周期内持续保持A级水平的,在政策扶持方面优先考虑:
(一)以自我管理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对该企业的执法监察和安全检查。
(二)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时直接换发,免去现场审核环节。
(三)标准化达标有效期满时,建议评审机构免去复核评审环节,直接换发标准化一级企业证书。
(四)国家、省组织的安全生产评先、劳模评选等,优先考虑和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条 对达到安全生产B级水平且考评周期内持续保持B级水平的,在政策扶持方面优先考虑:
(一)以自我管理为主,安全监管部门抽查督促为辅,每年安排不超过一次对该企业的执法监察和安全检查。
(二)标准化达标有效期满时,建议评审机构免去复核评审环节,直接换发标准化二级企业证书。
(三)省组织的安全生产评先、劳模评选等,优先考虑和予以支持。
第二十五条 对安全生产达标创建工作等次较低或工作滞后的,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促使其扭转安全生产工作被动局面。
(一)确定为C级的,督促整改期间,在未达到B级以上水平时,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1.市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将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的结果在新闻媒体公布,并向银行、证劵、保险、担保、财政、经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项目用地审批、专项资金扶持、品牌创建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2.暂缓其不属于提升安全技术水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不推荐其参加省级劳模、省级“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安康杯”等评选。
3.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频次和监督执法力度。
(二)确定为D级的,由所在地县级安委会挂牌督办。1.县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将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的结果向银行、证劵、保险、担保、财政、经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暂停企业信用评级、项目用地审批、专项资金扶持、品牌创建等工作,并在当地新闻媒体公布。
2.暂扣其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3.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下达限期整改指令,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整改,限期达到C级以上水平。
4.整改期满仍未达到要求的,由安全监管部门提请县(市、区)级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二十六条 对未积极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以及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的政府和部门,取消其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评优评先资格,并将情况在全省通报。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省安委会办公室。
第四篇: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法规标题】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颁布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文字号】公告2012年第25号 【颁布时间】2012-6-25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 【全文】
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本规则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本规则施行后,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附件: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附件:
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管理,维护专用校车产品市场竞争秩序,保证专用校车生产一致性,提高专用校车产品安全性能,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境内使用的专用校车产品生产的企业(以下简称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专用校车产品,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专用校车产品,是指国家标准GB 24407-2012《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中第3.1款至第3.4款所定义的,设计和制造上专门用于运送幼儿或学生的校车。
第二章 准入条件及管理
第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专用校车产品类别,对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实施分类管理。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产品类别组织相应产品的生产、销售。
专用校车按照产品类别分为轻型专用校车和大中型专用校车,具体见《专用校车产品划分表》(附件1)。
专用校车生产企业按生产方式分为整车类生产企业和改装类生产企业,其中改装类生产企业不得生产承载式车身的专用校车产品。第四条 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
申请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具有《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内整车类客车或改装类客车生产资质,且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
(二)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必要的生产能力及条件,并有同类客车的生产业绩。
(三)具备必要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四)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规定。
(五)具备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能力。
(六)具备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
前款规定的具体准入条件见《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考核要求》(附件2,以下简称《准入条件》)。
本规则发布前已按《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10]第132号公告)通过商用车生产企业准入考核的客车企业申请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准入时,可适当简化考核内容,不再考核重复条款。
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下简称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承担相应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其下属企业(下属子公司及分公司)的准入条件可以适当简化,具体见《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条件及考核要求》(附件3)。第五条 专用校车产品准入条件:
(一)专用校车产品符合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有关标准和规定。
(二)专用校车产品经指定的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三)专用校车产品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四)改装类生产企业生产的专用校车产品,应当采用已按本规则考核合格的整车生产企业提供的底盘产品。
第六条 申请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附件4)一式2份。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中外合资企业还应当提交中外股东持股比例证明。
(三)质量手册(全文)及程序文件(目录),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四)企业具备专用校车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能力,以及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等方面的说明。
(五)企业近三年生产销售客车(含专用校车)产品的情况。
(六)检测机构出具的专用校车产品检测报告。第七条 申请专用校车产品准入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公告》参数。
(二)《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配置备案表》。
(三)《车辆产品强制性检测项目方案表》。
(四)检测机构出具的专用校车产品检测报告。
(五)专用校车产品的其他证明文件。
专用校车产品准入申请材料应当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的信息系统提交。
第八条 新建专用校车生产企业或现有非客车生产企业跨类生产专用校车产品的,应当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先行办理客车投资项目批准手续。待满足《准入条件》后,方可申请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第九条 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基本情况或能力条件发生变化的(包括变更企业名称、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注册地址、变更或增加生产地址、扩展产品类别等),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变更,并提交以下部分或全部申请材料:
(一)企业相关条件变化情况或拟开展兼并重组的申请。
(二)公司章程和兼并重组协议、合资协议。
(三)职工代表大会、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
(四)根据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需办理的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或企业变化符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说明。
(五)企业隶属的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相关批复文件。
(六)企业变化前后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七)企业对照《准入条件》进行自我评估的报告。
(八)列入《公告》的产品清单及产品变更方案。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相关情况及佐证材料。
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准入条件》对除变更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前述申请变更企业进行考核;对达不到《准入条件》规定的,将暂停其专用校车新产品申报或暂停其专用校车生产资质。第十条 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应当持续满足准入条件和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正常开展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经营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实行动态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当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视情节轻重,给予其暂停专用校车新产品申报,暂停或撤销专用校车产品《公告》,暂停或撤销专用校车生产资质处理:
(一)不能持续满足《准入条件》。
(二)不履行在生产一致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承诺。
(三)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生产一致性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经整改仍不能符合要求。
(四)在监督检查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资料或者拒绝提供真实资料,或者拒绝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三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专用校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资质有效期为三年,需延续生产资质的企业应在有效期届满前六个月前提出申请。符合《准入条件》规定的具体准入条件并履行承诺的企业,可延续专用校车生产资质。其中,对于正常生产的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可简化准入批准手续。第十三条 在本规则发布前已有专用校车产品列入《公告》的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专用校车产品满足现行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且在本规则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企业准入申请并通过准入考核后,方可继续生产专用校车产品。逾期未提出准入申请、或者准入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暂停或撤销其专用校车生产资质。第十四条 本规则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规则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摸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状况的通知
各市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及时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强化安全监管措施,省局决定进一步摸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状况,并核对有关安全生产许可证信息。请你们在附件中下载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台账,逐一落实企业目前状况(暂时停产、长时间停产、计划检修和正常生产四种状态任选一种),并与你局台账进行核对,不一致之处,请用红色字体修改或直接删除后,于月日时前将台账发送至电子邮箱。
另请四个安全生产许可证委托下放地区将本地区换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情况台账一并列入本台账。
联系人: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