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16:2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XX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保障,是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实现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省正处于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努力奋斗的关键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我省产业发展竞争力,关系着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我省标准化工作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更加注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加注重开拓创新、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坚持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民生需求为宗旨,把服务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保和谐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标准化工作的活力和动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工作目标。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质量兴省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规范、协调、统一作用,加快我省地方标准制(修)订步伐,逐步建立健全与我省市场经济体制及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标准体系;以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支持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湖北特色品牌创建;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力、管理控制力等能力提升为主方向,通过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注册登记、采标、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创建等工作,提高企业标准化程度和水平;以规范我省服务产业,提高服务水平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推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现我省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大对标准化的宣传实施和监督力度,提升标准化的影响力和实施率;加强全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省内各种专业技术标准化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力量,整合资源,齐力共推全省标准化工作。

到2015年,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达30项以上,主导和参与5项以上国际标准、100项以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标准总数达1000项的地方标准体系;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90%以上,累计建设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0家;累计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00个以上,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宗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80%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80个以上;累计建设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50个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制订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各地要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制订切合实际的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加快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从总体上和全局上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管理,横向整合各部门资源,明确发展方向,加强统筹协调,提供支撑服务,强化执行监管,创造有利环境。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切实增强标准化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标准化工作整体上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加强标准研制工作。围绕全省重点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标准研究和自主创新,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向技术标准的转化,加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力度,力争在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跟踪与研究,结合本地特色,建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的地方标准体系。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及时调整地方标准体系结构,鼓励制订技术先进、科学合理、适度超前、操作性强的地方标准。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和制度,坚持开门制(修)订标准,广泛吸取利益相关方及社会各界的意见。通过加大标准研制力度,不断增强标准化的有效性,提高标准化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三)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围绕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优势产品,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重点,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特色鲜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抓手,在巩固已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动示范项目产业化、优势产业规模化,辐射带动相关产业标准化进程。将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与全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相结合,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相结合,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着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进程。

(四)加强重点工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坚持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制定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强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关键技术标准研制的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发展,推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密切跟踪重点产业产品出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等要求的变化,建立和完善重点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研究评议体系,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意识和能力。

(五)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化。以构建“生态湖北”为目标,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以及保护环境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相关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促进企业将节能环保工作纳入标准化管理,实现企业节能环保工作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抓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将循环经济涉及的各个领域、各个流程以及产品设计、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

范化、标准化轨道,运用标准化的手段,加快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经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贯彻落实《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强化企业产品标准责任主体意识。实行企业执行产品标准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执行产品标准登记制度。加强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分类指导,杜绝企业无标生产,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业提升标准水平,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建设。引导企业用标准化手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应对发达国家“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进行技术垄断的趋势,促进企业以标准赢得市场先机。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申请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

(七)加大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力度。围绕推进全省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加速建立面向产业、面向市场的服务业标准体系,突出旅游服务、现代物流、家政服务、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科技咨询、信息服务、公共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扩大标准的覆盖范围,为服务业的规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转型升级互动发展,升级消费结构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鼓励服务业组织建立包括服务规范、人员资质、管理要求、设施设备、安全卫生等在内的服务业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八)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充分挖掘和培育全省具有地域特色、质量特色和传统工艺特色的产品,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力度。加大对已列入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的利用和保护力度,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特色和质量,提高地理标志产品标志的使用效益,促进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管理与规划,充分发挥品牌作用,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发挥各种媒体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认识。

(九)加快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加大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建立完善政府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兼容互换标准体系,不断强化“法人库”作为政府公共基础信息资源的保障作用。进一步推进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领域的开发和利用,抓紧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标识为关键字的实名认证体系,为政府职能部门对经济社会活动实施实名制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规划湖北标准馆建设,并引入数字标准馆、物联网概念和多媒体技术,揭示标准与产品实物、标准与产品检测、标准与质量安全溯源以及标准与WTO/TBT信息的关联关系,实现标准化知识数字化和标准化信息运维传输的客户端管理,为标准化信息的收集、研究和传播搭建公共平台。加快推进湖北省区域物流中心标准体系的研究与规划,尽快建立湖北省区域物流标准化与标准符合性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政府要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质监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配合、标准化中介组织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标准

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质监部门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发展改革、经济信息、财政、科技等部门要根据标准化的发展规划,给予资金支持,实施奖励措施;民政、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商务、卫生、交通运输、水利、教育、环保、林业、体育、广电、旅游、安监、知识产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要做好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工作组织实施。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重要技术标准研制项目要优先列入科技发展等计划,将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成果纳入省级科技进步奖励序列,将信息标准化资源建设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时优先选用。设立标准创新贡献奖,对制(修)订的先进地方标准、标准化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三)保障经费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市场化运作为补充、企业自筹为主体的经费筹集和使用机制。各级政府要把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标准研制、标准化科研项目、标准化推广活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标准文献资源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标准奖励等。根据“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业或行业协会积极出资研制技术标准。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标准化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加强对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标准化科研队伍建设,提升标准科研水平,积极创造有利于标准化科研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展企业标准化培训,普及标准化管理知识。加大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行业、企业和专业技术机构,建立各行业的标准化专家库,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加强宣传交流。以“世界标准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等主题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标准化工作宣传,提高标准化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和普及率,营造全社会了解标准化知识、参与标准化活动、享用标准化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标准化领域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合作,建立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工作格局,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质量标准化工作意见

河南神火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豫神兴字[2012]14号

泉店煤矿2012年安全质量标准化

工作意见

公司各单位:

为夯实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基础,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根据煤业公司质量标准化规划目标,以创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大质量标准化方面的投入,完善安全工程与安全装备,提高矿井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我矿2012年质量标准化工作目标。现对我矿2012年质量标准化工作特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为稳步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实现动态达标,建设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争创“五优”矿井,根据煤业公司《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及创建五优矿井的通知》及《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和地面厂(处)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以开掘巷道质量标准化为重点,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生命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点带面,全面实现动态达标,严格标准,精细管理,突出重点,量化考核,重奖重罚,从而实现矿井全方位达标。

二、工作理念

2012年我矿质量标准化工作要突出一个重点,坚持两个原则,做到三个并重,落实四个到位,实现五个转变,即:

“一个重点”: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一重点; “两个原则”:即坚持“安全、整洁、实用、效益”原则,坚持“全面部署、分段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

“三个并重”:即做到工程质量标准化与工作质量标准化并重,资金投入与规范行为并重,井下安全质量标准化与井上安全质量标准化并重;

“四个到位”:即制度落实到位、细化管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考核到位。

“五个转变”: 即实现点线面达标向全方位达标转变、阶段性达标向持久性达标转变、结果达标向全过程达标转变、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工程装备型向管理措施型的转变。

三、工作目标

1、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争创“五优矿井”。

2、综采工作面至少要有1个达到并保持公司精品工程标准,开掘工作面至少要有3个达到并保持公司精品工程标准,皮带、硐室要全部达到并保持公司精品工程标准,其它各头、面、线要全面达标,其他专业达标标准不能低于公司标准化要求。主要硐室达标升级,地面所有生产设施标准化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3、实现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矿井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

4、进一步规范员工作业行为,实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筑牢安全防线。

四、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矿成立2012年安全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

组 长:杨 锤 赵复申

副组长:刘清华 郭国化 冯英博 段现军 王 凯 成 员:王建合 崔 忠 程 磊 刘 超 胡红雨

丁世忠 刘文胜 鹿志梁 夏向阳 蒋笃亮 赵文官 尹站稳

各专业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

1、采掘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郭国化 副组长:尹站稳 成 员:张 辉 王二飞

2、机电、运输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冯英博 副组长:崔 忠 成 员:窦红魁 张松波 曹品伟

3、通风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段现军 副组长:程 磊 成 员:杨亚杰 孙德才

4、调度和井下文明生产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郭国化 副组长:刘 超

成 员:韩良杰 王 飞 曹超伟

5、地测防治水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段现军 副组长:王建合

成 员:陈彦召 丁建军 郏慧慧

6、爆破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冯英博 副组长:蒋笃亮 成 员:魏绍庆

安检科达标办全体人员负责矿井达标日常管理、监督、落实、考核工作。

五、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落实目标责任制

基层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安全质量标准化采、掘、机、运、通、地测、调度、爆破、安全管理各专业成立以本专业副矿长为组长的安全质量达标领导小组,各专业科室科长主管本专业安全质量达标工作。各基层单位也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出本单位具体的质量达标规划、目标及实施措施,班子成员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明确质量达标和文明生产具体负责人。

业务职能科室要严格按照《河南省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进行考评,做到“谁检查、谁考评、谁负责”,现场评分,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层层落实,认真抓好分管业务范围内的质量达标和文明生产工作,加快我矿创建“五优”矿井的步伐。

(二)广泛宣传、更新观念,大力推进“五优”矿井创建

大力宣传“五优”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把“五优”标准(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高产高效、科技贡献、文明建设)的实质贯彻到每个干部职工中去,落实到行动上。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橱窗、条幅等媒体工具,加大宣传力度,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效益工程、形象工程”的新思想。宣传报导矿质量达标方面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典型。采取开展质量标准化知识竞赛、安全质量演讲比赛、质量达标争先创优现场表彰会等多种活动,有效地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

(三)加强学习,规范开展“两述一检”活动 各基层单位要参照矿《“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操作要领手册》有关内容,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掌握精髓,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把手指口述岗位描述转变为职工日常工作的自觉行动,使职工懂标准、用标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贯穿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做到工作质量标准化。

(四)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动态达标机制

加大日常工程质量特别是隐蔽工程质量和文明生产检查力度。坚持安全检查与质量达标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重点监督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安全质量检查网络化,覆盖率达到100%。对工程质量低劣或严重滑坡,文明生产差的单位要立即进行停产整顿,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给予处罚,实现矿井动态达标。

(五)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职工是主体,关键在现场,重点在生产环节。各单位要把安全质量管理的重心放在现场、区队和班组,建立安全质量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全面规范班组安全质量作业行为,做到“具体操作程序化、现场管理规范化、班组考核精细化”,使每道工序都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全面提高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六)加大投入,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2012年我矿达标将按照吨煤5元提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费用。对达标费用的使用,要遵循“轻重缓急”和“规范审批程序、专款专用”的原则,优先用于制约安全生产的系统达标和改善职工作业条件,着力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达标办公室每月初下达达标计划。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目标计划落实,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七)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系列活动 达标办公室将根据达标工作开展情况适时组织系列内的“达标对抗赛”、达标观摩活动。“对抗赛”以月度为单位,月度达标成绩作为 “对抗赛”考核的依据。达标办公室将对获胜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安检科达标办公室适时组织已挂牌的精品工程头、面、线的质量达标现场会。组织开展科队联创精品工程活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双文明考核,各专业工程质量标准化与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挂钩,全矿质量标准化与达标办公室挂钩。

实行达标精品工程挂牌命名表彰制度。精品工程的基本条件如下:

1、全面完成当月矿下达的生产任务和达标任务(机运系列影响时间不超标);

2、当月无轻伤或三级以上非伤亡事故;

3、当月“三违”数不超矿考核指标;

4、按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评办法》(试行)评价得分在96分以上(含96分)。

凡经公司验收认定的达标精品工程(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等,对区队奖励10000元,对区队负责人及达标负责人各奖励1000元;对在公司检查中表现较差的单位及负责人给予罚款、降职、撤职处分。

六、各专业达标目标

1、采煤专业:综采工作面必须保持省一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做到:“一完善”、“两达到”、“两实现”、“两建成”、“三加强”。

“一完善”:完善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系统。

“两达到”:采面上、下隅角瓦斯治理达到规范化;“两述一检”工作达到规范化。

“两实现”:新采面投产一个月内实现质量达标规划;采煤工作面实现动态质量达标。

“两建成”:创建:二1—14050工作面和二3—11070工作面精品工程示范面。

“三加强”:加强采面上下出口及两巷动压区支护;加强油脂管理及液压系统管理;加强综采设备管理,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标准。

2、开掘专业:把开掘巷道的达标作为达标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隐蔽工程质量。做到:“一达到”、“两改善”、“两杜绝”、“三消灭、四校准”。“一达到”:全年质量达标验收达到一级定量标准化要求。

“两改善”:改善文明生产、巷道外观,改善机电设备、皮带管理。

“两杜绝”:杜绝尾巴工程,杜绝未经验收的工程投入使用。

“三消灭、四校准”:消灭不合格工程,消灭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消灭失效锚杆、锚索;“四校准”:施工期间校准巷道中腰线准,校准皮带与巷道中腰线关系,校准水沟与巷道中腰线关系,校准轨道与巷道中腰线关系。

3、机电运输专业:以安全生产为目的,加强日常检查杜绝失爆现象,从完善电器保护、电缆防护、设备维护等薄弱环节入手,矿井机电运输保持省一级标准,做到“一杜绝”、“一保持”、“三提高”、“三消灭”、“五完善”。

“一杜绝”:杜绝电器失爆现象发生;

“一保持”:中央变电所、东翼强力皮带、西翼强力皮带、地面35KW变电站、主、副井车房、压风机房、通风机房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或创新,达到并保持精品工程;

“三提高”:提高机电运输系统装备水平、提高机电精细管理水平、提高机电队伍业务素质;

“三消灭”:消灭“五漏”现象、消灭机电设备带病运转、消灭各类保护不起作用; “五完善”:完善大型设备保护装置、完善皮带保护装置、完善斜巷跑车防护装置、完善井下大巷照明及风水管吊挂、完善井上下供电系统保护装置。

4、通风专业: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以防治瓦斯为中心,以监测监控为保障,狠抓瓦斯治理和综合防尘,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做到:

(1)通风系统实现:优化通风系统;提高通风设施质量。

(2)瓦斯管理实现杜绝瓦斯超限事故发生。(3)综合防尘实现提高全矿职工综合防尘意识,提高捕尘、降尘效果;优化矿井供水防尘管路系统。

(4)巷修工作实现降低巷道失修率,一般巷道失修率降低到7%以下,严重巷道失修率降低到2.5%以下,提高巷修质量,提高巷修机械化水平。

5、地测防治水专业:要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分析,及时准确地搞好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做到杜绝地质事故,杜绝误贯通事故,杜绝突水事故。

6、调度专业:要严格按程序化调度指挥,确保信息畅通,杜绝调度失误,改善调度环境;完善调度装备。

7、爆破专业:完善2012爆破材料管理规定,并行文下发;细化爆破材料的领取、发放、退库等手续,做到手续齐全,有据可查,严格规范作业程序。

8、安全管理:实现无工亡;无重伤;轻伤率不超标;无二级及以上非人身伤亡事故;无损失5000元以上交通、火灾事故;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七、奖罚考核

1、每月9、19、29日上午组织由各科室及区队达标人员参加的月度达标检查,检查后对检查情况及时上网公布。无故不参加会议者及验收过程中不认真、走过场或降低标准的,一经发现,通报批评,取消月度达标兑现,罚款100元。

2、继续执行采掘区队达标结构工资制度(以达标办公室月底考核结果为依据)。坚持工程质量评定现场确认制度,每次达标检查结果要现场告知区队负责人,并由区队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针对采掘头面现场地质条件较好,无特殊地段的头(面)达标,当班达标分数低于80分时,视为现场不达标单位,采掘头面地质条件复杂或遇上特殊条件的头(面)达标,当班达标分数低于70分时,视为现场不达标单位,对于现场不达标单位安检员要立即进行停头(面)处理。并对区队队长、书记每人罚款300元,出现停头(面)后,立即停产整顿,区队提出验收申请后,由安检科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复验,经复验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月度达标计划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达标计划的,区队结构工资下浮20%,对达标计划完成较好的单位结构工资上浮20%(采掘系列结构工资由生产科负责考核,机电系列结构工资由机电科考核)。

3、掘队达标单项工程、机运通达标按工作量经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于次月初3号之前上交达标办,由达标办统一核算。

4、达标材料由相关业务科室把关,达标办审核,企管科核实发放。区队首先根据月度达标计划申报审批所需的达标材料,相关科室要安排专人负责达标材料审批,然后由达标办进行审核,最后由企管科负责审批购置。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材料浪费的,对责任单位同比扣减工资,并对队长、书记及主要责任人各罚款500元。经审批后的达标材料费用由月度达标费用支付,单独考核,若有挪用、浪费现象的,按材料原价10倍罚款。

5、每月标准化考核评为系列第一名的采、掘、机运系列奖单位5000元、4000元、3000元,评为系列最后一名的同等处罚;若第一名的区队达标成绩低于标准分,则不予奖励。凡是出现安全事故、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单位不能参与月度评先。各单位可以自行申请创建亮点工程,通过验收后给予单位3000-5000元的奖励;以上奖罚主职、技术主管各占10%,亮点工程要做到验收一个,巩固一个,凡出现下滑的按奖励标准给予对等处罚。科室包队人员对所承包的专业不负责任,在达标工作中出现问题多不反映,对施工单位不督促整改,达标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科室进行通报,并按情况给予单位领导300-500元的罚款;如果季度达标工作优异,效果显著,根据业绩给予领导组成员及包队人员一定的奖励,不达标单位对科室包队人员进行处罚。

6、达标办公室将根据达标工作开展情况适时组织系列内的“达标对抗赛”、达标观摩活动。“对抗赛”以月度为单位,月度达标成绩作为 “对抗赛”考核的依据。达标办公室将对获胜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安检科达标办公室适时组织已挂牌的精品工程头、面、线的质量达标现场会。组织开展科队联创精品工程活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双文明考核,各专业工程质量标准化与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挂钩,全矿质量标准化与达标办公室挂钩。

7、对于月度达到矿“精品工程”的综采和掘进工作面另给予6000元奖励,轨道运输线:500米以下的另给予500元奖励、500米~1000米的另给予1000元奖励、1000米以上的另给予2000元奖励,皮带线:采掘工作面的另给予500元~1000元奖励、服务于采区或矿井的另给予1000元~2000元奖励,机电峒室另给予300~500元奖励;通风、地测防治水和生产调度在公司季度检查达到95分以上时另给予1000元奖励;低于90分(不含90分)的给予对等罚款。

8、对达到“精品工程”条件的,达到一个奖励一个,区队要巩固和保持建设成果。矿达标办公室不定期组织抽查,对做到动态保持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区队给予区队正职及技术员、包队人员每人每月100元~500元奖励。对“精品工程”创建成绩显著的业务科室、区队,给于另行嘉奖。

9、对不合格工程不予结算,下月整改合格后,仅结算工程工资的80%,队长、书记只发生活费,副队长、班长工资扣减20%,下月该工程仍不合格者,该工程不再结算,队长、书记降职处理。

10、若省局和公司季度达标验收时,“精品工程”创建成绩显著,对达标领导组及办公室成员进行特别嘉奖。

11、月度达标任务完成后各单位要进行保持,对不能动态保持的单位(特殊情况因外力作用如矿压等造成的除外),每发现一次对区队负责人通报批评并罚款500元,情节严重的从严、从重处理。

12、达标检查人员要对照《河南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表格进行检查,现场计算出得分。检查表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字后送达标办公室,达标办公室根据各专业考核结果按专业得分比值计算出达标综合得分。达标办公室同时把区队存在的问题公布上网,并限期整改。在达标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任单位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否则罚款1000元/条,罚单位正职100元/条,罚承包人100元,情节严重者重罚(由区域责任人监督验收,并将结果在规定整改期限完成前反馈到达标办公室)。达标检查人员要做好对各科室达标资料的检查,达标检查时下午对资料进行检查。各检查组除评出达标成绩外,对所检查区域存在的问题要附在检查表后。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对达标检查不负责任,徇私舞弊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13、加大对现场文明施工的监督考核力度。一个月内连续出现三次以上(含三次)文明生产的同类问题,对责任单位罚款3000元,队长、书记分别罚款300元。对在上级部门组织的安全、质量检查中,因文明生产问题被停产一次,对当班副队长、班长、安检员各罚款500元,对队长、书记及主要责任人分别罚款1000元。

14、达标计划每月30日前下发,次月3日前达标办公室下发上月度考核结果,月度达标工程必须严格按计划实施,对因人为因素造成没有完成当月计划或工程质量低劣的,对主要责任人罚款500元,连续两个月未完成计划或质量低劣的给予负责人降职、撤职处分。

15、半年和年底,评选达标功臣若干名。

16、实现工作目标,给予达标组成员适当奖励。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第三篇:省人民政府关于

省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黔府发﹝2010﹞17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充分发挥产业园区(见注释)聚集产业发展功能和示范效应,以产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探索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结合我省实际,对全省“十二五”期间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科技引领、体制创新、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的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改革促开放、以创新谋发展,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我省优势产业的集中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原则。创新发展理念,革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产业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促进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速度、质量与效益并重原则。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科学合理、适度超前规划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努力实现质量、速度、结构和效益协调统一。

坚持产业聚集发展、集约节约用地原则。按照创业、创新、创优理念,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推进产业集群、企业聚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效率。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产业特色原则。发挥比较优势,依托资源禀赋,采取灵活政策措施,引导产业园区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园区经济。

(三)总体目标。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以27个经济强县和快速通道沿线交通节点为重点,新建30个以上省级产业园区,申建4个国家级园区,建成1个综合保税区、2个出口加工区、2个加工贸易承接基地和2个“无水港”,并根据资源、环境、区位和产业特点,除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外,努力在全省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县县有园区、园园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格局。

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国家级产业园区建设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即: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省级产业园区建设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即: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通讯和土地平整),市(州、地)、县级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五通一平”(即:供水、排水、供电、道路、通讯和土地平整),污水和垃圾统一处理,基本建立起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

力争到2015年,全省产业园区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50家以上;争取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高于全省5—10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由现在15%左右提升到5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白云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500亿元,安顺、凯里、都匀、顶效、钟山、大龙经济开发区分别超过100亿元,其他5个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超过50亿元;新建省级产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20亿元;积极培育一批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产业园区,努力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点任务

(四)强化规划编制。强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大企业、大项目向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枢纽作用,把产业园区建成加速发展、结构优化、布局完善、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产业园区规模要因地制宜,产业用地比重不得低于园区规划面积的70%。

(五)推进扩区、调区工作。按照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审批程序和相关法规政策,对开发空间不足的园区进行扩区,对不能就地进行扩区的,可在其行政区域内异地选址扩区。全省产业园区扩区、调区原则标准,具体由省商务厅牵头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按商务部有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的原则和审批程序组织实施。

(六)推进转型升级。按照商务部有关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原则和要求,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出台建设我省省级产业园区建设的标准,推动以经济强县为重点,结合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交通节点建设发展需要,突出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城镇、工矿区已有的基础和条件,在现有县级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建设一批重点突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省级开发区。

(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产业园区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环保、通信、消防、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与产业园区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园区路网与铁路、公路及新建高速公路等交通结点的衔接和贯通,提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物流畅通程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以及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按照集约、节约用地要求,各产业园区应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除有特殊要求外,厂房建设一般要求两层以上,控制单层。目前没有能力建设标准厂房的,要规划预留建设标准厂房的土地,积极引导和鼓励投资者参与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率。对当年竣工的标准厂房,经验收合格可按竣工面积,由省、市(州、地)、县(市、区)按一定比例给予投资者一次性建设补贴;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用于鼓励企业购买或租用标准厂房。对建设标准厂房的城市市政建设配套费、人防费、土地使用税实行减免优惠政策;对建设标准厂房的工业土地,先期可采取向农户和村集体租用形式获得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属农户和村集体的,可以进行流转,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合作建设标准厂房。鼓励镇、村利用集体土地建设标准厂房和工业项目集中区。

三、明确产业园区发展的主体功能

(九)发挥比较优势。各产业园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区位优势等因素,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确定各自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避免产业园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努力实现产业园区建设的差异性和错位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十)突出产业重点。加强对各级产业园区的分类指导,进一步强化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我省工业聚集发展中的先导、龙头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聚集水平。贵阳、遵义、安顺三个中心城市的产业园区,要依托三线军工企业和其他大型企业的基础条件,集中力量发展与航空、航天、电子相关联的工业基地,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承接服务外包,努力建设成为我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工贸易基地。

其他省级产业园区和各市(州、地)所建园区,要结合自身特点,依托我省能源、冶金、有色、化工、机械制造、烟酒、食品、药品、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优势,围绕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优质轻工产品基地等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外优强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

县级产业园要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和聚集产业发展需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产业园区集中发展,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依托本地资源,利用优势产业,积极打造地方品牌,推动品牌向名牌转变。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产业,确立“一矿区一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的招商引资策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规划建设一批以促进矿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相关产业相配套的特色产业园。

(十一)鼓励产业聚集发展。除资源型项目选址有特殊要求外,重大产业项目要向产业园区集中,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其他产业项目应进入园区集中建设。要发挥产业园区内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十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生产经营方式,实施节能减排,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在产业园区要鼓励建设生态工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生态保护,实施工业污染物集中治理和达标排放,严格限制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产业进入。

(十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鼓励产业园区企业将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发展—7—成为为生产、经营、社会和政府管理提供中间服务的新兴产业,带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科技研发、市场服务、技术推广、网络信息、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咨询中介等服务领域的发展。

四、创新产业园区发展体制机制

(十四)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机制。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和谐发展的理念,建立合作机制,探索与东部省(市)共建产业园区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深圳、大连、青岛、宁波等对口帮扶城市在人才、资金、管理、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尽快推动与之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和推进战略合作,助推承接产业转移,拓宽发展渠道,增强发展后劲。

(十五)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建设模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产业园区,可采取“共建共享、收益分成”方式,积极推行市(州、地)县(市、区)共建,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与企业联建,引进国际国内优强企业承建,鼓励社会团体承建等多种联建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功能互补、人才互动。按照“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使用流转制度改革,企业产权并购等方面大胆探索。

(十六)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现行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对新建的产业园区实行属地管理。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及新建产业园区的管理机构和产业园区投资开发管理机构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市(州、地),县(市、区)可根据当地产业园区实际确定管理体制。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选择配备素质高、能力强、敢于创新的领导干部担任所属产业园区的主要领导,其他管理人员实行聘用制。

(十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产业园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区域技术中心为主要载体的技术支持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增强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开发能力,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技术创新的聚集区。

(十八)扩大管理权限。按照“综合部门放权、执法部门派人”的原则,省级综合职能部门可通过授权和委托等方式,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省级执法部门可在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凡属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审批的企业投资项目,除国家明确规定由省级主管部门核准审批的项目外,全部委托给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管委会办理。以确保国家和省赋予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在规划、项目核准和备案、环境保护、节能、消防、工商注册、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审批等方面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十九)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充分挖掘产业园区企业潜力,整合产业园区出口加工企业资源,加快申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工作,积极推进“无水港”建设。在符合货物流向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申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切实改善开发区物流通关环境,增强开发区承接加工贸易能力。

(二十)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产业园区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科技孵化型实体建设,加强与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院所合作,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对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的企业,经认定后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建设人才信息库,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努力为人才施展才能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形成促进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加大产业园区扶持力度

(二十一)规划支持政策。将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抓紧制定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园区环评规划。支持已纳入规划的产业园区优先建设,在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十二)投融资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融资公司积极面向产业园区提供投融资服务,鼓励产业园区设立投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产业园区风险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发展风险投资。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产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优先推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优惠贷款支持;优先推荐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到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

(二十三)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在产业园区内的财政收入,按税利分流和中央、地方分税的原则,属于县(市、区)、市(州、地)留存部分,全部留给产业园区滚动发展。为改善产业园区投资环境,自2011年起省级财政建立“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市(州、地)、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一定的建设发展扶持资金,用于支持所属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整合部门资金,优先安排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重点项目资金。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一些发展快、带动性和示范性强的园区,由省财政按照“以奖代补”方式给予奖励。

(二十四)建设用地支持政策。国土资源部门要留足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对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各级产业园区的土地收益全部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在确定工业用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土地所在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的10%至50%执行,适当降低产业园区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积极探索盘活现有土地存量资产,提高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鼓励和引导产业园区建设向山地、坡地发展,进行“梯田式”开发,对一些荒坡、荒地实施成块连片开发的,免缴地方相关规费。

(二十五)税收支持政策。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区域性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对外来投资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征缴优惠政策。对进入园区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赋予各产业园区对引进重大项目按属地管理原则“一事一议”个案处理的权利,给予投资方在地方税费等要素配套政策方面的支持。

(二十六)商贸支持政策。积极支持园区发展加工贸易及配套产业,省级外贸发展资金重点向加工贸易企业倾斜,产业园区新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形成生产能力并实现出口业绩后,按实际到位资金给予一次性补助。鼓励发展加工贸易配套企业在产业园区内进行直接产业配套,配套率达60%的新办企业,享受与加工贸易企业同等的资金扶持政策。

六、建立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保障机制

(二十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产业园区加快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研究涉及园区建设与发展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园区建设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省有关部门分别负责联系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和产业园区的指导协调及管理日常工作,以及领导小组委托和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八)健全统计考评制度。各产业园区要按照统计考评制度,配置统计人员,及时报送有关经济发展统计指标等信息资料;建立和完善产业园区投资环境考评办法,建立以产业园区各项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成绩显著的产业园区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发展缓慢的产业园区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整改不能达标的,按照有关程序处理直至撤销。

(二十九)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对发展质量好、规模提升快、环境优化强、对经济社会贡献效果突出的产业园区,对其主要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

自本意见下发之日起,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在1个月内制定具体措施。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一日

(注释:“产业园区”包括: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聚集区,省级工业园;市(州、地),县(市、区)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文化和动漫产业基地等)

第四篇:省妇联工作总结和工作意见 [定稿]

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全省各级妇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精神,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主线,以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能力为核心,在强化妇联职能、转变机关作风、服务妇女群众、建立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整体工作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了妇联组织的“三服务”能力和水平,省妇联工作总结和工作意见。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围绕中心,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大胆实践,积极发挥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群众的作用,切实履行促进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的基本职能,四大主体活动亮点频出,全省妇女儿童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大力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为妇女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以纪念“北京+10”为契机,精心策划组织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专场报告会。配合省委、省政府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到我省作《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报告。省委副书记丹增在报告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报告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开到全省各州市、县市区,各级领导干部1.59万余人聆听了报告,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深刻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报告会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省及州市各媒体加大了宣传报道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宣传声势,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热潮。各地妇联反应迅速,行动快,组织召开了领导干部座谈会,有的县市还积极推进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党校,为深入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同时,加强了对基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状况的宣传,省妇联、省妇儿工委办公室与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首次联合组织了省市主要新闻媒体,深入部分州市和省级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采访报道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情况,宣传实施“两法”、“两个规划”取得的成绩,宣传优秀妇女典型以及妇女事业发展情况,较好地展示了各民族妇女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全社会共同维护妇女权益、关注妇女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妇女问题的理论研究。各级妇联越来越重视妇女理论研究工作,围绕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调查研究。省妇联、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召开了“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发展中的云南妇女”研讨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王义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研讨会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参与面广、撰写论文人数多,涌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文章,受到了省委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会议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凝聚了我省社会各界妇女研究的力量,拓展了妇女研究的领域,对于深化妇女理论的研究,指导和促进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彭珮云同志到云南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我省妇女理论研究工作,并为我省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认真筹备组织“中国妇女十年发展成就展”云南展区工作。抓住在北京举办的“促进性别平等,实现共同发展--再聚北京”——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暨“中国妇女十年发展成就展”的有利时机,省妇联和相关州市妇联密切配合,围绕“云南、民族、文化、女性”的特点,精心组织了以反映云南妇女参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展览。展览特色突出,设计新颖,赢得了全国妇联及海内外嘉宾的高度赞誉。云南展团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设计制作奖”。通过展览和以展览为契机的大量宣传报道,充分展示了云南各民族妇女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了云南妇女的良好形象。各地妇联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北京+10”系列活动。

二、提高了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各级妇联紧紧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促进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为重点,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深化“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巾帼社区服务工程,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继续加大小额信贷实施力度,精心打造妇联小额信贷传统特色品牌。各地想方设法拓展筹资渠道,扩大小额信贷规模,规范和完善小额信贷管理、运行措施,在已运作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8000多万元的基础上,又与省扶贫办、省农行合作,在10个州市的42个县争取以妇联为主实施小额信贷计划资金4518万元,年末贷出3600余万元,帮助城市和农村贫困妇女发展种、养殖和加工业等,运用小额信贷工作模式,使更多的妇女受益,实现发展。

积极推广巾帼社区文化项目试点经验。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项目试点工作,并将项目实施县扩大到11个州市的14个县,帮助民族地区妇女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既丰富了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帮助妇女找到了增收致富门路。项目实施以来,已带动8000余名妇女实现增收910万元。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已在全省推开。

努力打造妇联家政服务品牌,以此为龙头,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女性创业再就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和服务。全年各级妇联共组织输出女劳动力6.44万余名,部分州市积极开辟就业岗位,帮助下岗求职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以实施妇女发展循环金、香港扶贫基金、母亲水窖、母亲沼气、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等各种扶贫项目为着力点,加大对农村妇女实用技术的培训,全年各级妇联共举办培训班16694期,培训妇女202.47万余名。积极创建巾帼科技示范村和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扶持了一批以妇女为主的农村科技示范户和下岗创业领头人,辐射和带动更多的贫困妇女和家庭增收致富。在女职工较为集中的行业,大力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先争优活动,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春蕾计划”不断拓展。全省多渠道筹集资金919.2万余元,新建春蕾学校10所,搭建春蕾桥4431对,受助女生1.15万余名。省妇联、省儿基会创新工作思路,将“春蕾计划”延伸到5所高校,今年有5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女大学生获得“优秀贫困女大学生奖学金”共计55万元;普遍开展了“三八连心桥”挂钩扶贫结对送温暖活动,投入资金158.11万余元,帮助贫困妇女、儿童和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深受群众欢迎。

继续做好滇沪对口帮扶工作,省妇联与上海市妇联签定了新一轮对口合作项目协议。同时重视定点挂钩扶贫工作,加大了工作力度,省妇联多方协调项目资金76万元,通过下派干部为挂钩扶贫点建学校、母亲水窖、母亲沼气,组织村干部到昆明学习考察等,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三、提高了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加大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实事化维权的力度

不断深化“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在深入开展“拒绝毒品,不让艾滋病进我家”宣传教育关爱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加强了领导,制定了“拒绝毒品,不让艾滋病进我家”(2005—2008年)宣传教育活动规划,围绕“禁毒防艾”这一主题,通过抓阵地、抓队伍、抓宣传、抓关爱、抓帮教,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预防知识讲座,实施艾滋病致孤儿童社区寄养关怀和妇女参与禁毒、预防艾滋病项目等一系列活动,使926万余人受到教育,组建妇女禁毒防艾组织4248个,创建“无毒家庭”443.6万个,110万名妇女参与活动,28万人得到关爱和帮助,进一步发动了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入“禁毒防艾”的人民战争。妇女禁毒小组、禁毒联防队、妇女“攻心队”已成为活跃在“禁毒防艾”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联合卫生等部门,广泛开展了以防治艾滋病为主要内容的“尊重生命尊重爱——婚前医学检查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努力增强群众婚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卫生服务资源的能力。

努力探索预防和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长效机制。省妇联与省公安厅等4家单位联合,推动7个州市的38个县“预防和遏制拐卖妇女儿童宣传教育示范村”工作深入开展。加强调研,与英救会、国际移民组织探索跨国拐卖解救回归等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继续与国际劳工、英救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实施湄公河次区域预防拐卖妇女儿童项目,项目覆盖8个州市,探索出妇女及女童参与、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解决拐卖问题的有效途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昆明市视察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注重参与法律、法规的修改,积极反映妇女儿童权益诉求,力争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纳入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维权机制,努力构建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有的地方建立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联席会议制度、陪审制度、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有的地方完善了信访制度、开展了法律援助工作,开通了维权热线等,逐步形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维权工作平台,拓展妇联代表妇女参与政策、法规制定、贯彻、实施及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通道,工作总结《省妇联工作总结和工作意见》。

发挥妇联信访窗口作用,法律援助力度加大。全年各级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21189件、1.74万人次,基本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全省各级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为困难弱势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3397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基础工作。有的地方开展了副处级、正科级女干部情况的调查摸底,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妇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并向组织部门推荐了一批处级后备干部;有的地方通过专题调研、女性专题讲座、女干部联谊会等形式,积极推进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有的地方加大了对女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

四、提高了教育引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促进以家庭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突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和省委23号文件精神,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指导,注重创新,努力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省妇联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加强家庭教育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意见;突出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理论研究;省和各级妇联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大力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和骨干培训,组织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县、乡村,为5万余名家长、学生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教材,填补了我省家长没有系统、专门的家庭教育教材的空白,组织了31余万个家庭参加“双合格”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和“双合格”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报告会,表彰了一批“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成功举办的云南省首届女童论坛,其规模、组织形式和探讨贫困大龄女童的生存、发展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关注。

进一步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办、环保部门密切合作,上下联动,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美在家庭”活动。同时与创建平安家庭、无毒家庭等相结合,通过抓组织、抓宣传、抓环节、抓载体、抓示范,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内容丰富的活动方式,教育引导城乡广大家庭成员提高素质,共同营建美好家园,涌现出一大批“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文明楼栋(道)等。

各地还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了以“四有”、“四自”精神为主题,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妇女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创造新生活、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平安和谐云南作出了贡献。

五、提高了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夯实妇联组织基础

围绕“能力建设年”的要求,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妇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妇联干部队伍素质和妇联组织的创新发展能力。重点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创新组织形式,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进一步推进妇女代表联系制度的实施。各级妇联努力探索多层面的妇女代表联系制度,建立和完善妇联常、执委和妇女代表联系制度,加强妇女代表间、妇女代表与妇女群众间的联系与沟通,扩大了工作的覆盖面,推动了妇联工作重心下移;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组织,积极推进“妇女之家(妇女学校)”向社区、机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延伸,为广大基层妇女提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场所,不断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发展活力。全省表彰了一批优秀“妇女之家(妇女学校)”,不断夯实了妇联组织的发展基础;加强对团体会员工作的指导以及对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妇委会的联系,并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二是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各级妇联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参加党校学习、外出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干部的知识水平。省妇联首次与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合作组织昆明、大理、楚雄、红河、怒江等5个州市的基层妇女干部及女能手赴京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任务,推动妇联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省委、省委组织部的指导、支持下,成功召开了云南省妇联八届五次执委会议,会议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全国妇联有关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了以发挥妇联优势,深化禁毒防艾为重点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为推动妇联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矗按照省妇联八届五次执委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10—11月,省妇联组织了5个专题调研组,由会领导带队分赴全省8个州市,对经济发达、边疆民族、禁毒防艾前沿和旅游开放地区分类进行调研,总结妇联在禁毒防艾中的经验、模式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禁毒重点地区和艾滋病的高度、中度和低度流行区情况,提出了新的工作意见,明确了各级妇联要以家庭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拒绝毒品、抗击艾滋、保护家园、共创平安”的十六字主题开展工作,通过扎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力求使工作取得实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七、积极推动将我省妇女儿童发展相关指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下半年,省妇联党组把促进我省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我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及相关指标纳入正在编制的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通过省妇联党组积极争取,省委高度重视,在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全面实施云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我省妇女儿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妇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各级妇联组织和各位执委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不足:如妇联工作的机制、方法和妇女干部素质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社会化工作的格局有待进一步推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2006年工作意见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创妇联工作新局面,满怀激情迎接云南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的一年。妇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妇联九届三次执委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促进男女平等、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工作优势和协调优势,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平安和谐云南,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紧紧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促落实谋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妇联组织进一步做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全面实施云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省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各级妇联要以促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落实为目标,把握各地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具体方案的重要契机,推动将“两法”、“两个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体系,促进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配合妇儿工委做好“两个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要着力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在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将要换届的重要时期,积极推荐优秀女干部,配合组织部门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要扩大联谊,加强对外交往,同时,抓住社会协同这个突破点,在政府的支持下,协调各方力量,加强与其它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互动合作,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妇委会,各种妇女联谊会及团体会员的作用,优势互补、合力谋事、联手成事,吸纳更多的资源服务于妇女儿童事业。

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开发规律的妇女教育培训体系。要以市场和妇女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层次、分类别、宽领域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广大城乡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对农村妇女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加强对城镇妇女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引导妇女增强创业本领,提高就业层次;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力资源;鼓励女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在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中施展才华。

要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化“城市农村统筹、外输内转结合、创业就业并举、培训维权齐抓”的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思路,继续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重中之重,拓展为农村妇女增收服务的网络体系,强化科技培训、实施致富项目、创新扶贫模式、培树先进典型,进一步促进农村妇女尤其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妇女依靠知识、依靠科技寻找致富门路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妇女树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发展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城市,要联合工会、共青团共同拓展活动的空间和领域,继续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把促进妇女创业再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为妇女创业再就业提供项目开发、小额信贷、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的服务体系,使更多的妇女得到实惠。

三、大力推进和谐家庭建设,深入开展“拒绝毒品、抗击艾滋、保护家园、共创平安”主题活动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矗各级妇联要把和谐家庭建设作为新时期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进一步将工作重心下移,把着力点放到家庭,根据城乡、区域和不同层次家庭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推进以家庭为对象的各种特色创建活动,大力建设和谐家庭,以家庭和谐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引导广大家庭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作用。要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为建设平安和谐云南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贡献。

各级妇联要认真总结参与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经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类别(分为富裕、贫困、有社会裂痕、吸毒和艾滋病五类家庭)摸清底数,立足家庭,面向妇女,把“拒绝毒品、抗击艾滋、保护家园、共创平安”主题活动引向深入。以提高广大家庭成员对毒品、艾滋病危害的认知水平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关爱及帮教行动,充分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在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要广泛开展“六个一”的活动:即掀起一场禁毒防艾及普法宣传教育热潮,巩固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妇女之家,培养壮大一支妇女禁毒防艾骨干队伍,发展组建一批家庭联谊会,培育树立一批禁毒防艾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帮教转化一批有劣迹的人员。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大力推进禁毒防艾宣传教育进社区、妇女维权工作进社区、家庭美德建设进社区、扶贫帮困进社区、文化体育生活进社区。要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特点的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妇女之家(学校)”建设,推广“家庭联谊会”等工作模式和试点经验,实施各种项目带动家庭增收致富,在点上探索,在面上推广,以点带面,把妇联参与禁毒防艾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做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务求实效,努力创造妇联参与禁毒防艾工作的良好局面。6月份,省妇联将在部分试点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四、认真做好妇联系统“法治宣传年”的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各级妇联要加大法制宣传、源头维权和社会监督力度,切实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要把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纳入各级政府的“五五”普法规划。要认真组织和实施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工作,以“三八”妇女维权周等活动为依托抓主题宣传,以学校为阵地抓课堂宣传,以舆论为导向抓社会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妇女自觉依靠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责任。要完善妇女民意反馈机制、妇女利益表达机制、妇女权益维护与监督机制;加强基层维权网络建设,抓好信访和法律援助工作,推动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案件。要进一步创新维权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维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五、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妇女理论研究

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妇女群众中深入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四自”精神,全面宣传妇女先进典型,筑牢妇女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矗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为推进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要把妇联在禁毒防艾主题活动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特色亮点采集起来、提炼出来、宣传开来;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妇女群众在思想观念、利益需求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认真做好妇女思想动态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扩展妇女舆情信息直报点覆盖面;要切实加强妇联网站、下属学会等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妇联主流报刊的业务指导作用;要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深化“双合格”活动和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行动,使之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要进一步丰富宣传思想工作内涵,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载体,把开展思想工作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特点、富于生活气息、可亲可信。

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广泛凝聚妇女研究力量,加强妇女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转化应用好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的建设,积极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制定法律政策、指导妇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不断推进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各级妇联要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原则,以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妇女发展与维权需求为目标,把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影响力作为重要课题,把加强村居、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覆盖面。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面向基层开展工作,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组织。要针对妇联干部实际,积极举办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等培训讲座,着力提升妇联干部的理性思维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基层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注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要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要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要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能力建设,努力做好新时期党的妇女群众工作,为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贡献。

七、认真做好云南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今年将要召开云南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是我省妇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筹备好这次大会是各级妇联的共同任务,一定要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认真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要运用大众传媒的力量,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为大会的召开营造一个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为大会做好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

第五篇:省脱钩改制工作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

钩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鄂政发〔2006〕32号

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坚决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现就进一步推动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脱钩改制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本届政府要完成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总体要求,2006年基本完成省直机关所属工商企业脱钩改制任务,2007年全面完成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任务。脱钩改制工作的重点是省经济委员会(省中小企业发展局)、省信息产业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国防科工办、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省林业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旅游局、省粮食局、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省机械汽车行业投资促进中心、省石化行业投资促进中心、省轻工行业投资促进中心、省纺织行业投资促进中心、省冶金行业投资促进中心、省建材行业投资促进中心等部门所属企业。

脱钩改制的形式:(1)国有净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整体划转省国资委监管,在省国资委的指导下进行改革。(2)国有净资产在3000万元以下、能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整体划转省宏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监管,并按照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对企业实施改制重组。(3)没有净资产的企业,由主管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采取重组、联合、兼并、合资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关闭破产等形式进行改制,改制后企业与原主管部门脱钩。

脱钩改制工作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6年7月底前):根据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脱钩改制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由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脱钩改制办)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列入脱钩对象的所有企业进行资产核实和财务清理。依据中介机构出示的报告,省脱钩改制

办协调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确定各企业的脱钩形式,提出企业改制的初步意见,报省脱钩改制领导小组审定。

第二阶段(2006年8月底前):对符合划转条件的企业,由省脱钩改制办组织省国资委、各企业主管部门和省宏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有关单位完成划转企业劳动人事、资产财务等交接工作。对实施改制的企业,由省脱钩改制办指导企业主管部门制订和完善企业改制方案,提出职工安置费用补贴意见,报省脱钩改制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第三阶段(2006年9月底前):由省脱钩改制办协调各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脱钩改制企业启动改制方案,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分类落实离退休、内退人员的管理机构,协调处理企业资产处置、金融债务处理、工商变更登记、社区职能移交等工作。

第四阶段(2006年12月底前):由省脱钩改制办对各主管部门脱钩改制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凡有脱钩改制任务的部门,须向省政府出具“承诺函”,承诺完成脱钩改制任务后不再保留自办企业。确需保留的,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脱钩改制领导小组重新核准后,工商部门办理企业年检。

二、进一步明确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的有关政策规定

(一)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工作的主要政策依据。

企业改制应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93号)等政策规定,做到规范操作。

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应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改组职工安置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鄂政发〔2000〕66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改组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1〕6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方案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初审、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批。

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首先通过企业资产变现解决;企业资产变现不足的,由主管部门调剂解决;调剂后职工安置费用仍有缺口的困难企业,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脱钩改制办对主管部门及改制企业筹资情况进行审查认定,并委托中

介机构对改制企业资产、财务状况进行核实;对确需省财政补贴的,省脱钩改制办审核后提出补贴方案,报省脱钩改制领导小组批准后予以适当补贴。

(二)需要省财政给予补贴的职工安置费用测算标准。

1.职工安置费测算标准。职工安置费按每1年工龄不高于1000元的标准测算。职工安置方案已被批复但未实施的企业,职工安置费标准高于每1年工龄1000元的,按不高于1000元的标准补贴;职工安置费标准低于每1年工龄1000元的,按原批准方案执行。

2.拖欠职工费用测算办法。(1)拖欠工资(指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应发未发的工资)数额依据企业财务及工资报表、职工提供劳动的凭证、劳动合同约定、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等情况认定。企业因经济效益下降而降低工资标准的,按照降低后的标准进行认定,最低按当期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认定。未提供正常劳动的,按当期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测算。(2)拖欠内退人员的生活费,按当期下岗职工第一年生活费标准测算。1998年6月以前拖欠的,按1998年的标准测算。(3)拖欠职工医疗费,原则上实行定额补贴。根据拖欠年限,按职工总人数每人每月不高于20元的标准一次性测算3年;情况特殊的经核实测算5年。企业根据职工治病情况,区别对待。(4)挪用职工已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据实核定,予以清算。职工在购房时已抵扣房款的,不再清算。(5)企业拖欠职工的借款和集资款,应分清性质,属借款性质的,据实计算,不计利息;属投资性质的,计入企业财产。(6)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按社保机构认定的数额进行测算,其中个人欠缴部分不纳入测算范围。对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在脱钩改制工作中,按属地原则参加社会保险,所需社会保险费纳入职工安置费用测算之内。

3.其他。(1)职工住房补贴、由企业支付的退休人员统筹外项目费用不纳入改制测算范围。(2)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按照《关于研究省属企业改革脱困和改制重组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年6号)精神,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组织摸底调查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出台前暂不执行该项政策。(3)预留内退人员生活费按当期下岗职工第一年生活费标准测算。预留、预缴内退人员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用,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测算。省直机关所属脱钩改制企业不预缴离退休人员一次性养老保险费用。(4)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用按企业所在地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标准测算。

本实施意见中未明确的职工安置费用测算办法,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已明确的办法进行测算。

(三)有关规定。

1.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已出台的国有企业改革优惠政策,省政府有关部门、武汉市政府及其部门要予以落实。省直机关所属企业同等享受地方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

2.企业因改制需要进行国有资产处置的,须经主管部门同意,报省脱钩改制办审批。其资产处置和经营收益,必须缴入省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企业脱钩改制中的职工安置费用支出。资金使用接受省国资委和省财政厅的监督。

3.企业改制和安置职工后,剩余国有资产、国有股权以及“空壳”企业的债权债务,一并交省宏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和处置。

4.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以职工安置方案确定的时间及双方签字解除劳动关系时间为准,但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应确定在职工安置方案得到批复后的3个月内。

三、加强领导,严明纪律,切实保障脱钩改制任务顺利实施

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不仅涉及许多历史遗留的矛盾和问题,而且关系到诸多利益的调整,特别是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领导小组要定期召集协调会议,研究解决脱钩改制中的重大政策问题。省脱钩改制办要对脱钩改制企业的各项工作实行“一条龙”服务,简化手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加强对各部门脱钩改制工作的政策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省直各部门是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工作专班,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头包干抓,抓紧做好脱钩改制企业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在企业脱钩改制过程中,各主管部门和企业要严明工作纪律,凡符合划转条件的企业要坚决划转到位,杜绝出于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而拖延交接、阻碍脱钩的现象发生;要严格财经纪律,不准抽逃、隐匿资金,不得擅自转移、出卖资产,不得突击花钱、私分财物。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程序,完备手续,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场交易。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影响脱钩改制工作顺利进行的,要依法依纪追究主要负责

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帮助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和职工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八日

下载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5年工作意见(镇人民政府)

    2005年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示范镇十分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省、市丘区经济工作会精神,克服困难,振奋精神,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

    省妇联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意见

    2006年工作总结sO1002006年,全省各级妇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

    县人民政府2010年纠风工作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市纪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县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关于纠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

    岳池县人民政府2007年党委工作意见

    岳池县人民政府2007年党委工作意见2007年党委工作意见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翠湖景区管委会,县级各部门,各群团组织,省市驻岳单位,重点工业企业:为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保持全......

    镇人民政府二00五年工作意见

    2005年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示范镇十分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省、市丘区经济工作会精神,克服困难,振奋精神,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

    镇人民政府二00五年工作意见

    2005年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示范镇十分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省、市丘区经济工作会精神,克服困难,振奋精神,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

    xx镇人民政府爱国卫生工作意见

    xx镇人民政府 2008年度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 各村(居)委、镇属各部门、驻镇各单位: 2008年,全镇爱国卫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深入持久地开展爱......

    镇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意见[五篇模版]

    2005年工作意见(镇人民政府)2005年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示范镇十分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省、市丘区经济工作会精神,克服困难,振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