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河池学院生态校园建设思考
关于河池学院生态校园建设的思考
[摘要]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而高等院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其优美的生态校园环境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校园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相关。本文就此提出了生态校园的概念、内涵、特点,生态校园建设的原则,以河池学院为分析对象,从生态学角度对其生态校园建设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校园;河池学院;生态校园建设;校园景观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s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campus school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 civilization.University campus is a complex system of natural ecosystems and human ecosystems constituted to function normally and local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related.The paper presents the principles on this concept,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campus construction in Hechi College is analyzed, from the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campus construction mode
[Key words] Eco-campus;Hechi University;Eco-campus construction;Campus landscape1、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校园,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建立的,将资源节约贯穿于美好的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技术、健康的生态文化、完善的生态管理的新型校园[1]。生态校园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它既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价值取向,又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和校园管理水平,具有强大的育人引导功能。高校重视对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育人环境、生活环境。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生态校园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
2.1生态校园的概念、内涵
生态校园是一种理想的大学校园建设模式。以现代生态技术为手段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的,生态良性循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类聚居地[1]。生态校园不同于普通校园之处主要在于其低耗能、低排放型的运行模式:环境优美,绿化程度高,在硬件上实现生态校园的运行模式。实现形式包括校园路灯、洗浴系统采取太阳能生态系统;空调系统余热回收;教室、宿舍楼及办公楼的建筑耗能指标符合国家节能建筑标准。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与城市一样,由人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共同组成。但学校的社会性职责与功能决定了要以人为主体。要建成理想的生态校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不断完善校园景观与设施,推行生态教育和系统管理,最终实现并保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3]。[2]
2.2生态校园的特点[2][4]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有完善、便捷的校园道路系统;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5)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6)保护校园生物多样性和校园景观多样性;
(7)进行生态校园规划,使校园生态建设工作规范化和常规化;
(8)校园内是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3、生态校园建设的原则[1~8]
(1)以人为本。生态校园的建设需要将坚持以人为本与提高校园设施智能化、满足人的舒适结合起来 ;
(2)以生态学原理为出发点。推行低碳理念,倡导节能减排;生态校园需要规划好能量、物质、信息传输的方式与途径,控制好人与 自然、生物之间的关系,使整个校园达到统一、协调的状态,以保证建成的生态校园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
(3)景观与科技共存。既要高度智能化的生态技术,也要校园中的景观具有调节气候、保持与恢复地方自然特征的生态功能;
(4)以教育为动力。将生态理念融于教育,用教育推广生态校园建设 ;
(5)以管理为保障。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是强制校园使用者、参观者进行生态行为的关键,更是生态校园正常持续运行的保障;
(6)功能高效原则。校园建设是一个功能高效的生态系统;
(7)生态平衡原则。合理规划校区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建立合理的校园生态功能分区,努力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系统;
(8)保护多样性原则。因为校园的物种、群落、生境、人类文明等的多样性影响着校园的结构、功能以及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4、对于河池学院生态校园建设的分析
4.1 河池学院的基本概况
河池学院位于桂西北宜州市,地理坐标为N24°29.660′,E108°39.369′,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36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光 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h,年平均气温19.6~20.2℃,年均降雨量1300~1325mm。校园呈狭长型,依山伴水,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分东、西两个校区,保留有较多的自然、半自然植被,森林覆盖率高达30%,绿地面积约占校园面积的60%,为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境[9]。
校舍建筑总面积为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00多万元,图书馆藏文献总量148万多册(含电子图书)。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和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设有本科专业41个,有教职工650多人[10]。
4.2 河池学院的校园景观情况
河池学院校园景观植物有117科331属430种,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桂西北珍稀保护植物的数量少,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数量更少。校园的大叶榕、阴香、桂花树等受寄生植物侵害较严重,外来入侵植物数量不多。校园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分布的科属为主,属种系数较大,物种多样性较高,但生境比较单一,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居多,乡土植物比例偏少,优势科、属及区域特色不明显,不同物种的生态配置不够合理,景观设计的人文内涵挖掘及园林管理水平尚需加
强和提升[9]。
4.3提升河池学院生态校园建设的对策建议[7~8][11~15]
(1)一切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技术的采用,管理制度的设立要以给周围环境带来最低环境冲击、最少废弃物、最少资源消耗的角度来考量。
(2)建筑材料应选用节能、环保、可再生材料。
(3)设计处理废水系统,在一定范围内作为绿化用水。
(4)把绿色生命赋予建筑,使建筑富有生机、活力,使建筑和生态系统紧密结合。
(5)要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生态设施的效益。有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明确责任,保证设施用时有专人管,日常有人维护。
(6)因地制宜优化校园景观环境。连木、任豆、台湾相思、伊桐和国槐等为桂西北岩溶地区石山绿化首选的优良先锋树种。作为桂西北地区的高等院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应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相结合。
(7)生态校园离不开健康的校园文化。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如同无形的力量,能够促使教风、学风、校风的健康形成,起到对在校大学生思想引导、情感熏陶和意志磨练的功能,起到对教职员的精神上鼓舞、工作上推进的效果。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师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8)节能环保生态型图书馆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图书馆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应协调融入设计之中。充分利用自然风和光,即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更应采用太阳光设备,节能又环保。
(9)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自然,合理规划,增加物种,多引乡土物种,生态配置。
5、结束
河池学院还没达到理想的生态校园建设,还需不断完善。但河池学院物种丰富,包括野生的非景观植物进行统计,校园植物的数量达600种以上,其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程度与同区域的国内高校相比属较高水平。这是对它不可忽视的一个优势,针对其优势,合理规划,可塑造一个优美的生态型的景观校园。校园的布局和景致能第一时间获得人们的评价和反馈意见,以自然化景观的生态校园,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王伟.西北高校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西安高校为例[D].山东建筑大学,2012.[2]张予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生态校园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1(5).[3]杨万禄.关于生态校园建设的思考[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1,2(17).[4]王莹,马三津,田真.高校校园环境与生态校园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1,4.[5]罗贤宇,俞白桦.关于农林院校生态校园建设的思考— —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6.[6]赵风.校园生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一种方式[J].江苏高教,2013,3.[7]沈志猛.高校校园生态建设浅议[J].现代园艺,2012,7.[8]叶季波.高校老校区生态型校园建立浅论[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9]蒋裕良,覃勇荣,等.河池学院景观植物调查及区系地理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4, 42(1):180~184.[10]学院简介.河池学院官网.2013年7月.[11]覃勇荣,农艳春,等.桂西北65种石山植物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9):49~53.[12]覃勇荣.大学校园园林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7(4).[13]孙红伟,许莺歌,等.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014(1).[14]吴力武.节能环保与图书馆生态建设研究[J].图书馆界,2008,2.[15]姜增清.借鉴成功经验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J].创新科技,2013(5).
第二篇:如何建设生态校园
如何建设生态校园
----C12302
1.废纸不要随意扔掉当垃圾,应该用一人废纸箱(或废纸袋)把它们集中起来,期末拿去卖,变废为宝;
2.要全校行动,把乱写乱画在墙壁上的脏话秽语、下流漫画清除,禁止在校园内起哄怪叫,清除精神垃圾;
3.各班负责把本班卫生区域的草地圈围好,自己平时不践踏草地,也制止别人乱踏草地行为。
4.尝试用一句话呼吁同学们一起保护环境,共建绿色校园。
5.尝试用书信的方式呼吁父母、亲人、朋友保护环境,节电、节气,做好回收。
6.尝试用倡议书方式所有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
7.整体规划校园建设,计划在校园修建的基础上,对花草树木布局进行调整、扩种,使植物群落布局合理。
8.继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设立环保标语牌,悬挂环保主题的图片或美术作品.增设环保宣传栏,学校广播站定期播放环保内容的文稿,努力营造环保氛围。
9.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建设,做到校园净化,教室整洁,宿舍卫生,厕所清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开展“弯腰一秒、净化校园”活动和“四不乱”教育。德育处对学校区域进行安排,实行卫生包干,要求一日两扫,不随意乱扔果壳,纸屑,养成良好习惯,做好保洁工作。寝室实行寝室长负责制,每天搞好卫生,内务工作,每周进行卫生大扫除。各班教室,公区卫生工作和寝室卫生工作,每天由值周领导、值周班班级监督全校的清洁卫生,以及学生会进行检查,结果作为月班级工作考核依据。
10.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
11.大力开展宣传,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设立宣传栏,在各班级设立宣传墙报,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宣传环保知识,环保动态,并抓住各个环保宣传节,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组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12.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节假日开展学生的绿色环保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环保调研和环保实践活动。
通过营造生态校园,开展绿色活动,使全校师生员工树立绿色生态理念,提高绿色教育水平;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高并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争创一个文明健康,清新宜人,绿意融融的“生态学校”。
第三篇:生态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生态校园建设 汇报材料
近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借助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的历史机遇,持续加大生态校园建设投资力度,努力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通过校园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展示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营造整洁优美的育人环境。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通过加强学校绿化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为抓好生态校园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抓好卫生工作,净化校园环境。学校德育办认真落实各项卫生扫除、检查、公示制度,各班级卫生区每天定时清扫并随时保洁,做到室内外地面整洁,无痰迹、废纸、烟蒂、果皮等杂物;校内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和果皮箱外表清洁,无垃圾暴露,无卫生死角。
2、校园绿化美化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根据教委统一规划,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小品景点,做到点面结合。新建《弟子规》文化长廊一处,景观桥三座,莲藕池和鱼池各一个。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
3、绿化美化做到不留死角。对校门口、教学楼后等待绿化的地方进行土地整翻和花木移植。为提高绿化率,对已有草坪进行了杂草清理和整理补苗,清除影响校园环境绿化的枯枝败叶,并新栽了桃树、石榴树和核桃树,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4、创新思路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在今年春季校园绿化活动中,创新工作举措,积极邀请历届校友中的成功人士,通过组织同学聚会、校友联欢等形式,共植纪念树、共叙同学情。今春以来,各届校友共为学校捐赠梨树、海棠、樱桃、槭树、枫树、栾树、柿树、银杏、山楂等名贵花木400余株,为学校节省绿化投资5万余元。
5、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科学养护好花木。为了进一步管理好学校已有的花木,学校安排专人进行管护。定期浇水施肥,认真做好花草树木的修剪整理工作,及时喷洒药物,防治病虫害。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生态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暑假前期举行的全区校园环境建设综合检查评比中,我校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先后有10余所镇内外的兄弟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不会骄傲,我们会把领导的鼓励和社会的赞誉化作今后工作的动力,在新的学期把生态校园建设工作做到更好。我们将本着“追求高品味,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坚持全员参与,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使校园形象更美,校园环境更优、校园品位更高。让师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工作和学习。
第四篇:生态校园建设论文
我国农村生态校园建设与城市生态校园建设
一:农村生态校园建设
1.关于农村生态校园的内涵研究
对农村生态校园内涵的探索最早见于安徽师范大学喻家龙1996年发表的《农村中学生态校园建设当见》一文,文章认为:农村中学可以“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学校人力、智力资源优势,以科学技术为主导、校园为依托、沼气为纽带,合理利用校园资源,形成一个高效的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此外,作为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学校“生态校园创新工程”项目的陕西省,2007年在其汇报材料中也涉及了农村生态校园的内涵:“依据农业生态工程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对传统果园和设施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和组装配套,在农村乡镇初级中学(以下 简称“初中”,陕西省农村生态校园最早在初中建立,后来逐渐扩展到农村中小学)建起以沼气为纽带的‘果一草一畜一沼一肥’生态果园,或‘畜一菜一沼一肥’农牧复合生态工程。”可见,截至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农村生态校园的明确定义,对农村生态校园内涵的研究尚处于对经验进行总结的层面上,研究深度与广度都有 待加强。
2.我国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概况
2004年,湖北省恩施州抓住农业部与荷兰政府合作开展的“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项目机遇,在充分利用好项目资金的同时,通过地方财政投入、部门帮扶和学校自筹资金等渠道建设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农村生态校园。2005年7月,经过专家论证,恩施州委、州政府决定在全州推广中小学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截至2006年11月底,恩施州已完成农村能源生态校园建设314所。受湖北省农村能源办的委托,由恩施州生态能源局有关专家起草的“全省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建设技术规范”已初步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农村生态校园的地方标准。2007年4月,湖北省“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截至2008年9月,全省17个市(州)35个县市区,271所农村中小学己经纳入试点范围,受益师生达140124人。
二:城市高校生态校园建设 1.高校校园出现失衡的原因(1)地方高校的外部环境
在生态学中,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表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输入不足或者输入不当的时候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紊乱,使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对地方高校来说,物质、能量和信息输入不足和不当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生态因子。具体表现在:
其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为了维系高教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特定、充足而持续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即相应的教育资源。可是,自 1999 年扩招以来,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拨款虽呈每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8.14%,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却呈总体下降趋势; 其二,教育政策缺位和错位。教育政策相当于生态系统中信息流。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在很多方面控制着高校的工作运行,比如人事安排、干部任免、教育资源分配等,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政府行政干预面前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地方高校上面的行政关口比国家直属院校的要多,所以受到的约束也就更多;其三,同类院校间的无序竞争。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地方高校间为争夺生源和办学经费而进行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一些高校无视自己的实际情况上规模、上层次,盲目攀比,致使高等教育市场处于空前的无序竞争之中。(2)组织结构环境
扩招引起了高校规模的扩张,而规模的巨大必然引起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需要思考高校内部的机构怎么建立、层级如何设置、权力怎样分配。这些组织结构环境要素所造成的生态效应会直接影响高校本身、教师员工,特别是大学生的发展。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高校都是按照“官本位”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内部不同的层级被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级别。而校园里学术委员会、督导机构等由于没有相应的权力,往往会成为虚位组织,流于形式,其行使 的学术权力甚至还需要由学校的行政权力予以确认。(3)生活环境
高校环境就是一个个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当前,地方高校校园生活环境有这么几个特点:其一,扩招虽然有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教育,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的教育质量下降;其二,校园人际关系不是特别和谐。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和师生之间较以往比较疏离,那种问疑辩难、自由讲学的象牙塔精神和校园文化已经渐行渐远;其三,在地方高校中,农村的学 生占多数。农村的孩子由于在家庭背景、受教育背景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可能跟城市里的孩子有些差异,所以他们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会不太适应,这都直接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性格、学习和情绪状态。如果这些生态因子没能充分的重视或者没有调节好,不但学生个体发展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事关学生群体生态的平衡,进而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4)学术生态环境
学术生态环境是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个重要的形态,它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环境和课程环境,专业机构和课程结构要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可是很多地方高校不安其位,为了追求利益,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师资力量完全不具备的条件下,盲目地上专业,一味地去迎合市场、欺骗学生。像有些专业牵强附会地在自己的专业后面加上影视、艺术、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方向;其次,课程结构失调。主要表现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不均衡,即以科学的技术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以现代文化教育基本取代传统文化教育,以单一的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人格整体教育。1.解决校园失衡的措施(1)立足办学自主
地方高校是整个地方生态系统中的一环,需要跟政府、社会和其他院校进行沟通和联系才能生存发展下去。首先要确立生态学的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变被动为主动,化竞争为双赢,化对立为共融,立足办学自主,采取主动策略,积极与校外机构进行联系,以 便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办学资源;其次,除了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地方高校还应该开拓思路,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变索取为服务,以项目开发、产权转让、师资培训、校外服务等形式与社会其他部门进行合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办学自主权。只有地方高校的输入和输出渠道是畅通的,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才是健康的。(2)立足学术本位
日本学者岸根卓郎提出过文明大学校园的构想。这种校园以知识系统的科学、宗教与艺术三位一体化作为办学精神,以物和心取得调和的自然共生型社会系统为目标的。实际上,这种大学校园在本质上就是文化、学术生态式的校园。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首先要承认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同时,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方面,要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主体性的人、一个有情感有智慧的人、一个兼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人。在地方高校学术生态环境日益弱化的今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术精神、学科专业、课程知识、师生关系等生态因子有机组织成一个校园内部生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3)立足办学特色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并不仅仅是低层次的数量和种类的均衡,而是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就是要实现内涵发展,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内涵发展在本质上就是特色发展。追求特色,这实际上应该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普遍战略。当然,不同的高校也应该有不同的特色战略。对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最主要的是客观反映所在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是充分发掘利用地方特有的办学资源。地处鄂西北的郧阳师专,因为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曾三次被国家教委黄牌警告,学校条件差,没有特色。最近几年,学校领导对学校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组织研究本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收集武当山文献,撰写武当山及道教文化研究成果。郧阳师专人自豪地说,“我们创立了一门新学科:‘武当山学’,要研究武当道教文化,请到郧阳师专来。”在武当研究的带动下,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员工的士气风貌出现了崭新的气 象,1998 年受到教育部的表彰。郧阳师专的经验告 诉我们,改变地方高校落后面貌的关键在于找到属于 自己的发展策略,也即特色发展。(4)立足实践应用
无数实践经验表明,生态分析是一种深深扎根于实践的科学思维,生态分析出思想,生态分析出策略,生态分析可以挖掘形成新的活力,生态分析可以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地方高校的实践性突出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更注重区域性需求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工业发达地区、商业发达地区、农业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结构应不同,特色专业设置应不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应不同。不可否认的是,大家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还不够,一些地方高校更关注学校的升格,专科学校想升本科,本科学校想上硕士点,有了 硕土点的学校想上博士点。单科学校想办成多科学校,多科学校想办成综合大学。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总之,地方高校建设生态校园需要认真进行生态系统环境分析,立足校园优势生态因子,努力提高自身的自组织能力,最终达到生态平衡状态。
第五篇: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刘家小学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的良性发展与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刘家小学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校园环境建设,努力打造生态人文校园,成效显著。
一、认真进行环保教育,在师生与学校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为提高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课堂化,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利用多种措施开展绿色环保宣传。
二、落实好硬件建设,为生态校园优化布局。校园美化离不开硬件的合理布局。由于多种原因,原先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如活动场地不够正规,厕所不够规范等。为了彻底改变此现象,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对学校进行了科学规划。
三、积极抓好校园清洁,保持生态校园校貌。好的校容校貌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今年以来,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保持校园清洁:一是抓好打扫工作;二是抓好垃圾管理;三是抓好卫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