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发展
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量器具
检定/校准的发展
Fuzh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measuring instruments
verification / calibration of development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陈建功
Fujian Metrology InstituteChen Jian Gong
(福建省福州市350003)
摘要 分析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检率和合格率低情况,报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服务的特点、经济收入低的难点,提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计量器具实施免费检定的建议和相应的预算。2009年实施部分免费检定和减半收费,促进了检定/校准的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low periodic verification / calibration rate and low passing rate of 2008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measuring instruments, reports the economic difficultie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for its public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proposes free measuring instruments test for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and corresponding budgets, which is some species approved and executed from 2009 and promote the verification / calibration development.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按照福建省、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部署,在福州市辖城区、山区和海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2008年检定/校准了195个单位(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卫生院、所、室;以及一些诊所)的计量器具800多台件。检定/校准的结果是:在用计量器具的周检率仅16.8%,在用计量器具的合格率88.1%。我们向省、市质监局报告了这些情况,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服务的特点、经济收入低的实际情况,提出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计量器具实施免费检定的建议和相应的预算,得到省质监局和相关部门的重视,2009年实施部分免费检定,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发展。
一、2008年医疗卫生计量器具不合格情况,及其对诊断、治疗的影响
2008年检定/校准的单位绝大多数是近一年内通过评审、开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虽然血压计、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B超)、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血液分析仪、氧气吸入器等基本上是政府给新配置的,但是心电图机、B超、X光机等重要计量器具的合格率仅80%左右,而且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问题、不合格,影响诊断、治疗。
(一)心电图机
1、一段时间没有使用、或使用次数很少,产生阻尼太大、走纸速度慢、对病人心率测量的误差大;
2、定标电压超差、幅频特性超差,将不能如实、正确地描记患者的心电图波形,造成误诊;
3、使用电源没有接地、干扰严重,心电图波形严重变形。
(二)X光机
1、使用其它单位退出来的X光机陈旧、射线管老化,致使成像质量太差;
2、管电压的示值超差(规定误差不超过±10%,实际误差超过、多则达25%),医师不能正确掌握管电压将造成图像质量差,重新拍片使得患者受到重复的X射线照射。
(三)B超
1、B超(即使多数是政府新配给的)的探测深度和成像质量普遍是仅仅达到最低的D档合格界限,图像模湖,检查、诊断的效果很差;
2、横向或纵向分辨力超差,不能如实反映人体组织的形状,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四)血压计
1、使用不当、漏水银,使得零位误差就超过2mHg;
2、水银柱气泡、断节,使得示值误差超过允许的±3.75mmHg。
3、气袋、气球等部件损坏,使得示值不稳,或压力示值上不去。
(五)化验分析仪器
1、酸度计的杂散光超差,PH值示值超差;
2、生化分析仪的K值不准,仪器交叉污染,吸光度准确性不符合要求;
3、酶标分析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不准确。
二、周期检定率很低、周检合格率低问题的原因分析
这里有对计量法制管理认识不足的原因以外,还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计量管理制度和经济困难的原因。
(一)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表示计量器具是政府配给的,使用中的强制检定费用、维护修理费用等也应配套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领导和医生、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对检定/校准发现的问题很重视,普遍表示,计量法规定的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确实很重要、很需要,我们也认为计量器具应当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用起来放心,对于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很有好处。但是现在卫生服务机构得到的政府拨款是用于社区卫生管理和公益服务工作,这些很有限的工作经费无法解决政府配给计量器具后必需的工作条件和检定费用问题,希望政府拨款增加仪器设备的检定、维修经费,或者由政府做为公益事业来免费检定。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计量器具使用率远低于区级及以上医院,检验/检查的收费低、收入少,普遍难以支付检定费
城区较中心地点的服务中心计量器具较齐全,种类、型号也较好;也有一些的检验、检查量,但是相对区级医院就差得非常多。南街、鼓西、五凤、茶园、开元、义洲、茶亭、后洲、快安、福德、后县等等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员介绍说,来检验、检查的对象多是免费保健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而绝大多数的病人是到附近的等级医院就诊,确诊后是慢性疾病的在社区服务中心买药、治疗。即使有一些检验、检查费还不够人员费用和试剂、耗品的支出;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服务机构的医生培训了却留不住,结果是仪器用的少,保管差,更谈不上要支出检定费和维护、修理的费用。
较边远的山区、海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计量器具少,门诊、治疗的量更少、收入更少,要支出检定费用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明明知道供电的电源电压低,X光机、B超不能正常使用,但是也无能为力。
三、应当从实施计量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的高度加强医疗卫生计量管理
(一)应当加强贯彻、实施计量法
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使之理解关于用于医疗卫生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的规定,理解实施强制检定的法制性,理解对未经检定合格使用的医疗卫生计量器具实施计量法制监督管理的严肃性,从提高计量法制的认识来促进计量检定/校准的开展。
(二)要从“关注民生、计量惠民”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医疗卫生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
对医疗卫生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是计量法的规定,也是医疗卫生计量器具对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及其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医疗卫生计量器具在使用中必然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原有的精度,甚至不合格。
目前检定的这些新配置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合格率不高就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障留下了隐患。医疗卫生计量器具长期不检定、不发现问题、不维护调修,将使得人民群众得不到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得不到医疗卫生保障。
我们应当从“关注民生、计量惠民”的高度认识对医疗卫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就是服务民生的重要意义,重视和加强医疗卫生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
四、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服务特点和经济困难情况,加强宣传,受到政府的重视,2009年实行部分免费检定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服务、向社会基层补充医疗服务的特点,现在政府给予配置计量器具和仪器设备,并按照所服务的社区人数给予日常工作经费,承担着卫生管理服务任务,他们使用计量器具和仪器设备得到的收入确实很少。
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服务特点、实际经济收入和承受能力来看,应当由政府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计量器具的种类、数量和收费标准专项拨款给计量检定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免费检定。我们对此作了如下宣传、报告工作:
(一)向省、市计量行政部门报告,向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
我院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积极向省、市计量行政部门报告、向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的不合格情况,以及不合格对诊断、治疗的影响。
(二)分析、统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免费检定的预算
根据福州市卫生局有关部门的统计,至2007年4月福州市城区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2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4家;我们依据卫生部 卫医发〔2006〕240号《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规定的计量仪器配置的基本标准,作了福州市城区(未含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检定/校准费用的预算,向相关领导报告,受到省、市质监局的重视。
(三)2009年实行部分免费检定,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检定/校准发展
2009年,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对部分计量器具实行免费检定和减半征收检定费的规定,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的血压计、氧气吸入器和化验仪器实行免费检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血压计实行免费检定、其它计量器具实行减半征收检定费,促进了检定/校准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了积极支持、配合。2009年,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在福州市区检定/校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增加70%,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台件增加120%,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诊断、治疗质量提供了重要的计量保障。
第二篇: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管理制度A。doc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规范计量、测量器具的操作、维护和保养管理,确保各计量 和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性,以满足使用要求。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辖范围内贸易结算和各装置间核算的计量器具
三、责任单位
质检科
结算大厅
生产技术科
各使用生产车间
四、工作程序
1、各单位的职责
1.1 质检科对本公司计量器具实施联络回来后相关部门检定统一管理,是计量器具的归口管理部门。
1.2 生产技术科是全厂现场计量器具维护保养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现场计量器具维护保养的监督、考核和奖惩等各项管理工作。
1.3 各使用车间、岗位负责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按操作规程操作,发现异常立即报告或送检。
1.4 电仪车间是负责计量器具的检查、维修。
2、管理内容与要求
2.1 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和计量器具的重要性,准确性的要求,对计量器具实行A、B、C 分类管理。
2.2 本企业凡列入计量器具台帐并构成在用或备用计量器具实行统一编号管理。2.3 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各使用单位应建立《现场计量器具台帐》《备品备件计量器具台帐》《周检计量器具台帐》三种台帐。
2.4 使用部门或使用者应在计量确认间隔内使用,按周期检定计划进行检定、校准,如发现超差或故障,应立即报告或送检。2.5 对大型、精密、关键的计量器具和计量标准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精心使用和维护保养。
2.6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控制计量器具故障或事故的发生,保证计量器具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7 计量器具必须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2.8 对某些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经专业人员检查修理后,仍不能达到该器具的技术要求或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可以降级使用或申请报废。2.9 对计量器具使用人员按要求制定标准,并进行培训与考核,量值溯源、检定、校准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的检定员证书,持证上岗。
2.10 计量标准器周检率、周检合格率、计量器具周检率和周检合格率为计量考核指标。
3、相关文件
《计量器具台帐管理规定》、《计量器具的分类和确认间隔
管理规定》、《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维护保养管理标准》
4、相关计量记录
《计量器具检定计划》、《现场计量器具台帐》、《备品备件计量器具台帐》《周检计量器具台帐》、《检定记录》。
五、附则 本制度由质检科负责监督执行和解释。
计量器具检定/校验(校准)管理制度
编号:HB/PSJ-T4-56-2012
一、目的
为加强规范公司计量、测量器具的检定、校验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各类计量和测量的数据结果准确、可靠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辖范围内所有的计量器具、计量设备的检定(校验)过程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三、责任单位
品证部、技术安全部、生产管理部及生产车间。
四、工作程序
1、各部门职责
1.1 品证部负责全公司计量器具检定(校验)计划编制,并组织协调各部门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校验),并负责监督、检查执行检定(校验)工作。1.2 生产管理部组织对生产车间的计量器具实施定期的校准。1.3 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具体负责对计量器具使用情况进行信息反馈。
2、计量器具检定(校验)原则
2.1 全公司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按规定进行检定。有确定的检定间隔的测量器具实施周期检定;无法确定检定间隔的测量器具按检修期进行检定。
2.2 公司最高计量设备应按规定的确认由品证部组织外送合规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2.3 维修后的计量器具使用前,须进行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才能使用。2.4 对计量结果发生争议时,由品证部组织对有争议的在用计量器具进行仲裁检定。
2.5本公司要求对每批次或每班次生产的首件、末件产品,所用的计量器具须进行校准和校验。
3、计量器具检定(校验)计划的实施
3.1 品证部依据要求。建立《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和《产品专用量检具校准记录》。3.2 品证部根据各生产车间的检定(校验)计划及检修等情况,妥善安排计量器具的检定(校验)时间,予以实施。
3.3 公司的计量器具能够检定(校验)的计量器具,由生产管理部协调各车间及相关部门依据《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的日期进行检定(校验);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必须严格按《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的日期组织实施检定(校验)。3.4 各车间检定(校验)的计量器具,应按国家的相关检定、校验要求的方法、步骤进行。没有检定规程或没有检定装置的计量器具应按本企业自定校准规程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校准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确认合格的标准器具。
3.5 计量器具在检定后,合格的计量器具需填写检定记录,并粘贴上确认标记;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按报废审批要求处置。
3.6 公司内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由品证部联系,采取委托国家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来公司检定(校验)或送外检定(校验)。
3.7 采取委托国家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来公司检定(校验)或送外检定(校验)的检定证书和记录统一由品证部保管,各使用部门可保留复印件。
3.8 如计量器具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送检,须书面通知品证部,并要在两个月内创造条件予以检定(校验)。
3.9 严禁使用检定不合格或未经检定(包括超出周期)的计量器具;擅自使用者,责任自负。
4、检定(校验)记录与证书管理
4.1 最高标准器及外检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由品证部保存两个周期。4.2公司内部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由使用单位保存一个周期。
五、附则
本制度由品证部负责监督执行和解释。
计量器具使用、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规范计量、测量器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管理,保证在用计量器具完好,具有良好特性,不断提高计量器具的运行质量和维护水平。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辖范围内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三、责任单位
生产技术科
各使用车间
四、工作程序
1、各单位职责
1.1 生产技术科是计量器具使用、维护和保养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检查、监督、考核和奖惩等项管理工作。
1.2 各生产车间的计量器具由本单位负责管理、使用和日常维 护保养工作。
1.3 电仪车间按照规定的负责对相关生产车间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工作。
2、管理程序
2.1 各生产车间的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2.2 在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确认合格,最后溯源到国际、国家或国际公认的基准上。2.3 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计量器具的操作规程精心操作与监控。
2.4 计量器具维护人员每日必须对所辖区域内的测量器具运行状况、零点、灵敏度、完好情况进行检查。每天进行维护保养、清洁擦拭,做到器具表面无灰尘、无油污、干净整洁、线缆规范、整齐。杜绝捆、绑、吊、挂和跑、冒、滴、漏现象。并每日认真填写维护记 录。
2.5 用于结算的计量装置必须定期进行零点检查,按时完成校准,以确保计量装置的准确。
2.6 维护人员应按检定计划做好本辖区内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使计控器具处于受控状态。
2.7 各生产车间应及时反馈计量器具维护中存在的问题,维护人员要认真改进及时整改,生产技术科进行跟踪验证。
2.8 维护人员应根据季节变化而采取相应的计控器具保护措施。夏季要做好防雨、防潮、冬季做好保温、防冻,常年做好防尘、防腐蚀的保护工作。
五、附则
本制度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监督执行和解释。
第三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妇社发〔2006〕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卫 生 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 第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第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 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第十条
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当地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十二条
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第十三条
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第十四条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第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第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现有住院病床应转为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第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第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可选)+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第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专用标识由卫生部制定。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第二十二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第二十三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第二十四条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依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第二十五条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在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组织下,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各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高等医学院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步经过规范化培训。第二十六条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第二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第二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第三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第三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第三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第三十三条
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第三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第三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第三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三十七条
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第三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第三十九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第四十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设。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和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卫
办妇社发〔2011〕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人发〔2010〕98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经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我部研究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切实使群众受益,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运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对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的运行管理、功能实现、服务模式和服务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第三条 本办法考核对象为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整体接受考核。
第四条 考核原则:
(一)科学、规范、有序。科学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规范绩效考核工作流程与方法,有序开展考核工作。
(二)公平、公正、公开。不同举办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等参与考核。统一考核内容、标准与方法,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三)简便、适宜、高效。简化考核程序,将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采用适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四)激励、促进、有效。发挥考核作用,奖励先进、改进不足,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群众受益。
第五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领导,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完善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为绩效考核提供条件。
第二章 考核内容与方法
第六条 考核内容:
(一)机构管理,包括机构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药品管理、文化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模式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
(三)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医疗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合理用药、医疗费用、康复服务等。
(四)中医药服务,包括中医治未病、中医医疗服务。
(五)满意度,包括服务对象和卫生技术人员满意度。第七条 考核指标体系:
(一)遵循科学性、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制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考核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明确考核指标内容、权重、标准以及评分办法。
(三)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可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指标标准及评分办法。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核指标体系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八条 考核方式方法:
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与专业考核相结合方式,通过现场查看、资料查阅、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考核。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九条 考核主体:
(一)区(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本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
(二)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区(市、县)考核结果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复核或组织统一考核。
(三)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第十条 考核组织:
(一)设区的市、区(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成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协调。
(二)成立绩效考核工作组,成员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行业组织及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
(三)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委托第三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
(四)原则上考核周期为一年。第十一条 考核程序:
(一)组织准备。确定考核实施机构和考核人员,明确考核程序和工作安排。如委托第三方实施考核,应当签订相关协议。
(二)具体实施。制订考核方案,考核工作组根据方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三)公示公布。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将考核结果以适当形式公示公布。
(四)沟通反馈。领导小组对被考核机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二条 考核工作要求:
(一)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经费,用于绩效考核组织与实施。
(二)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订本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程序和方法以及考核结果应用,完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机制。
(三)建立绩效考核责任制,明确考核相关人员职责和纪律要求,考核过程中尽可能不影响被考核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被考核机构确保提供信息真实、准确,积极配合绩效考核工作。
第四章 结果应用
第十三条 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各个等级的绩效分值。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拨付和负责人聘任的重要依据。对考核成绩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表彰或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给予警告直至取消机构资格。
第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结合本办法建立和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和要求对工作人员实施分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及人员聘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 根据考核结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整改存 在问题,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和规范日常管理,提高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订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后30日起施行。
附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第五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讨 作者:王静 程平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2期
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一方面对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机构的服务也具有引导作用。本文将以潍坊市奎文区内潍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梨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收集整理三所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其医务人员进行访谈,结合相关文献,运用参照对比法、文献查阅法、经验总结法、访谈调查法,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调查对象,其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服务与管理三项,通过对主要指标的研究提出如下问题:
(一)未注意考核对象间的差异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医技人员、护理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目前考核中简单地将考核内容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外,其他没有被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来。笼统的指标体系分类到具体考核对象上无法明确其考核内容,增加考核实施的难度。
(二)部分考核指标缺乏代表性与科学性 选取的指标片面强调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等二级指标,如该指标体系中,“服务质量”二级指标下的 “平均住院费用”三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相关性不大,不能代表和衡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三)部分考核指标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匹配 社区卫生服务对其服务主体采用的评价指标必须与其发展的水平程度相适应,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考核指标的过高过低都会导致被考核者为了达到要求虚假填写,结果将失去真实性。在对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中发现例如“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率”、“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指标大而空,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相匹配,难以确切衡量,操作可行性不大。
(四)考核指标繁琐,考核工作费时费力 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指标体系大而全,每年考核需要抽调大量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例如,“公共卫生服务”一级指标下分成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居民满意度”共七项二级指标,而且每项二级指标又包含了三到四项三级指标,指标设置繁琐。由于一些不必要的考核占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而实际的考核操作者也确实感到有些考核项目不必要,结果很容易使考核流于形式。另外,像“居民
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协助疾病控制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处理情况”这样的三级指标很难进行定量判断,增加考核实施难度,考核工作费时费力。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具体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步骤如图1所示:
(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工作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类: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其中,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可统称基本医疗服务人员。考核对象因其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应具备的条件不同,所选取的考核指标也要有所差异。根据考评目的,结合考核对象的自身特点,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的基本职责、资格要求,得出相应的岗位分析结果。
(二)确定考核指标 具体如下:
(1)明确考核对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及特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对象可分为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相比较以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对象的选择,增加了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注意了考核对象的差异性,考核指标全面、客观的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服务内容。
(2)指标体系的确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构成以及对其工作分析的结果,设定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护理人员、职能管理人员五类考核对象。具体指标如下:
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的一级指标包含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的一级指标包括服务数量和患者满意度;职能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一级指标包含服务质量、满意度。
全科医生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普通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出诊人次数、院前急救人次数,手术服务人次数。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激素百分比、门诊处方使用合格率、门诊处方见效平均时间,其中门诊处方见效平均时间以类似病症的康复时间为参考依据。患者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纠纷次数、医疗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病情解释满意度。
护理人员服务数量二级指标包括住院服务床日数,家庭病床服务日数,观察室输液病人数。患者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括投诉纠纷次数、护理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公共卫生人员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接种的人次数(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妇女保健人次数、儿童保健人次数、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糖尿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精神病人规范管理人数、艾滋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结核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新建档案人次数、签约家庭户(人次)数和健康体检人次数。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服务文件书写合格率、规范管理效果总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准确率。患者满意率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与纠纷次数、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医疗技术人员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辅助检查人次数、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药房规范化建设情况。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检查报告及时性、检查准确率、检查报告书写合格率。患者满意率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与纠纷次数、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职能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括目标完成情况、差错率、责任感。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括职工满意度、患者投诉率。
(三)指标标准的确定 具体如下:
(1)量化标准。量化标准往往紧随结果指标之后,能够精确描述指标需要达到的各种状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指标体系中,对于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的考核,通常使用量化标准。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激素百分比等指标的考核标准设计参考了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发《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见表1)。
(2)描述性标准。描述性标准常见于特质指标、行为指标之后,在对整体性绩效结果的评价中运用的较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职能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比较复杂,且服务内容多于维护中心高效运作有关,适用于描述性标准。
参考文献:
[1]马起龙、尹文强、黄冬梅等:《社区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年第3期。
[2]董恒进、曹建文:《医院管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葛楠:《综合医院临床科室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石晓宇:《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管理观察》2009年第2期。
[5]姚中华、陶红:《社区卫生服务新型绩效考评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7期。
(编辑 杜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