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13: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篇: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川卫办发〔2007〕1号

各市(州)卫生局、中医(药)管理局,科学城卫生局,卫生部驻川医疗单位,厅(局)直属医疗机构,医学院校附院: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川府发〔2006〕33号),规范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二○○七年一月九日

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四川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本省城区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包括服务区域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开展执业活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促进优质卫生资源进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政府举办,也可由社会力量举办。

第五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

第六条

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卫生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设置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原则上按照3—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居民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其服务人口一般为0.5~1.5万人。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城镇,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设日间观察床5张,不设住院病床,可设以老人慢病、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由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有住院病床应逐步转为以老人慢病、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

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住院病床。

第九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市(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实施细则,对符合规划布点条件的申请机构进行设置审批,对批准设置的,在30个工作日内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第十条 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实行申报公示和审批公告制度,并征询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一条

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向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设置申请书》;

(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选址报告和标明比例的建筑设计平面图;

(四)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由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五)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申请书;

(六)环境评估报告和消防安全前置审批意见。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担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三章

登记与校验

第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申请执业登记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

(二)《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产权证明或使用证明;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筑设计平面图(含总平面图和楼层平面图);

(五)验资证明、资金评估报告;

(六)规章制度(细化);

(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名册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法定代表人应提供《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任职证明》、《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表》及任命文件。

(八)常用药品清单。

第十四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自受理执业登记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依法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将不予批准的理由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完成执业登记后1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报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不符合规划布点和设置条件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执业登记:

(一)不符合《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核准事项;

(二)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三)投资不到位;

(四)业务用房不能满足诊疗服务功能或内部布局不合理;

(五)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

(六)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

(七)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不合格。

第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事项:

(一)类别、名称、执业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注册资金(资本);

(四)经营性质;

(五)服务对象;

(六)诊疗科目;

(七)床位(牙椅);

(八)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代码);

(九)有效期限。

第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名称,确需使用两个名称的,须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十九条 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在同一执业地点拥有两个名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应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第一名称进行执业登记。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为服务区域内的居民家庭开展家庭病床、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

对无经过转岗培训或规范化培训、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医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登记全科医疗科。

第二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原登记机关管辖区域范围内迁移或需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事项时,应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歇业时应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每年校验一次。持证机构须于校验期满前三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三)上一年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项统计信息资料;

(四)本年度工作报告。

第二十四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结合申请机构的执业情况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情况》,在受理校验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校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标准》由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二)限期整改期间或因改建、扩建停业期间;

未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根据编制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服务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生,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按相关规定配备;护士按与全科医生1:1的比例标准配备。药剂、医技和管理、财务、信息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社区卫生服务站参照上述标准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

第二十七条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执业助理医师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单独执业。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须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二十八条 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执业医师,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或未许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二十九条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可申请注册全科医学执业范围: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需在具有全科医疗执业资格的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三十条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确因工作需要,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可申请同一类别至多三个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

第三十一条

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退休医务人员)可依据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三十二条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

第三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

从业人员上岗,必须佩带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三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三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第三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时间、服务电话和药品、检查及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

第三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卫生部制定的统一的专用标识。各市(州)可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牌匾样式、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工作服(证)和基本设施设备。

第三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和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当地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

第三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做好相关登记,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四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循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应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四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合理用药。

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四十三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 施日常监督与管理,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进行考核评估,对达不到评估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限期整改或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资格;对考核成绩优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奖励。

第四十四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二级以上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评价。

第四十五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建设。

第四十六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负责调查处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诉,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定期公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和考核评估结果。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细则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细则自2007年2月10日起实施。

第二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妇社发〔2006〕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卫 生 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 第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第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 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第十条

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当地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十二条

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第十三条

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第十四条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第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第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现有住院病床应转为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第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第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可选)+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第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专用标识由卫生部制定。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第二十二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第二十三条

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第二十四条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依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第二十五条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在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组织下,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各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高等医学院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步经过规范化培训。第二十六条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第二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第二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第三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第三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第三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第三十三条

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第三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第三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第三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三十七条

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第三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第三十九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第四十条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设。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和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川卫办发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川卫办发〔2007〕1号 【发布日期】2007-01-09 【生效日期】2007-01-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川卫办发〔2007〕1号)

各市(州)卫生局、中医(药)管理局,科学城卫生局,卫生部驻川医疗单位,厅(局)直属医疗机构,医学院校附院: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川府发〔2006〕33号),规范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省卫生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二○○七年一月九日

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四川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本省城区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三条第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包括服务区域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开展执业活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促进优质卫生资源进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政府举办,也可由社会力量举办。

第五条第五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

第六条第六条 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医疗资源、卫生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设置规划和发展计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第七条 原则上按照3―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居民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其服务人口一般为0.5~1.5万人。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城镇,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八条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设日间观察床5张,不设住院病床,可设以老人慢病、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由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有住院病床应逐步转为以老人慢病、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

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住院病床。

第九条第九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市(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实施细则,对符合规划布点条件的申请机构进行设置审批,对批准设置的,在30个工作日内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第十条第十条 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实行申报公示和审批公告制度,并征询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向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设置申请书》;

(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选址报告和标明比例的建筑设计平面图;

(四)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由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五)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申请书;

(六)环境评估报告和消防安全前置审批意见。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一)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担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第三章 登记与校验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申请执业登记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

(二)《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产权证明或使用证明;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筑设计平面图(含总平面图和楼层平面图);

(五)验资证明、资金评估报告;

(六)规章制度(细化);

(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名册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法定代表人应提供《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任职证明》、《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表》及任命文件。

(八)常用药品清单。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自受理执业登记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依法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将不予批准的理由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完成执业登记后1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报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有权纠正不符合规划布点和设置条件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执业登记:

(一)不符合《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核准事项;

(二)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三)投资不到位;

(四)业务用房不能满足诊疗服务功能或内部布局不合理;

(五)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

(六)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

(七)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不合格。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事项:

(一)类别、名称、执业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注册资金(资本);

(四)经营性质;

(五)服务对象;

(六)诊疗科目;

(七)床位(牙椅);

(八)执业许可证登记号(医疗机构代码);

(九)有效期限。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名称,确需使用两个名称的,须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在同一执业地点拥有两个名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应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第一名称进行执业登记。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为服务区域内的居民家庭开展家庭病床、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

对无经过转岗培训或规范化培训、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医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登记全科医疗科。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原登记机关管辖区域范围内迁移或需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事项时,应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歇业时应办理注销手续。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每年校验一次。持证机构须于校验期满前三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疗机构校验申请书》;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

(三)上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项统计信息资料;

(四)本工作报告。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结合申请机构的执业情况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情况》,在受理校验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校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标准》由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给予1―6个月的暂缓校验期:

(一)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二)限期整改期间或因改建、扩建停业期间;

未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暂缓校验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根据编制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服务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生,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按相关规定配备;护士按与全科医生1:1的比例标准配备。药剂、医技和管理、财务、信息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社区卫生服务站参照上述标准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执业助理医师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单独执业。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须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执业医师,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或未许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可申请注册全科医学执业范围: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需在具有全科医疗执业资格的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确因工作需要,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可申请同一类别至多三个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退休医务人员)可依据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

从业人员上岗,必须佩带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时间、服务电话和药品、检查及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卫生部制定的统一的专用标识。各市(州)可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牌匾样式、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工作服(证)和基本设施设备。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和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当地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做好相关登记,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循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应经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合理用药。

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进行考核评估,对达不到评估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限期整改或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资格;对考核成绩优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奖励。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二级以上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评价。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建设。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负责调查处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诉,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定期公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和考核评估结果。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本细则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本细则自2007年2月10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6〕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三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

第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 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第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

第九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条、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当地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十二条、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三条、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四条、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第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现有住院病床应转为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

第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第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 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可选)+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专用标识由卫生部制定。

第四章 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二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第二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

第二十二条、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二十三条、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二十四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依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二十五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在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组织下,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各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高等医学院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 作的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步经过规范化培训。

第二十六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

第二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

第五章 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二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

第三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

第三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

第三十二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三十三条、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

第三十四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三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

第三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第六章 行业监管

第三十七条、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

第三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

第三十九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四十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设。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和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

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

川编办〔2007〕4号

各市(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

为建立和完善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资源合理配置,功能正常发挥,依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发〔2006〕96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川府发〔2006〕3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要符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要充分调剂和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机构设置,要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人员编制的核定,要符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

二、机构设置

(一)机构构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

(二)设置范围

政府原则上按照3-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区域内设置的卫生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新建社区,可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举办形式

要加大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政府对现有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可按照本实施意见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人员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一级医院或街道卫生院可按本实施意见的标准,直接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

三、职能配置

(一)服务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对危急重病、疑难病症治疗等,应交由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担。

(二)主要职责

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三)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调整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将适宜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承担职能的情况,对其编制进行统筹考虑。

四、编制配备

(一)核编范围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核定人员编制。

(二)核编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

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按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配备。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转型或改造的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

五、机构编制管理

(一)贯彻实施

各地应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规定,结合本地经济和财政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实际,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设置机构、核定和使用人员编制。

(二)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

按照省管总量、市(州)分解下达、区(市)具体安排的原则,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卫生行政部门分工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核定。具体为:

1.拟定机构编制的方案

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规定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和规划,提出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调整配备意见,经机构编制、财政部门审查同意,以三部门联合报市(州)卫生、机构编制、财政部门。市(州)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机构编制、财政部门审查区(市)上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调整配备意见,同意后,三部门联合报省卫生、机构编制、财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市(州)上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调整配备意见提出意见,报省机构编制部门。

2.机构编制总额的审定

省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省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调整配备意见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并由省机构编制部门分别下达给各市(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由各区(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省、市批准和下达的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量予以落实。

(三)编制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所需人员按有关规定划转、调动或公开招聘,不得超编进人。受聘全科医师等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资质条件。

(四)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实施意见的落实。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下发文件和部署工作不得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方面的内容。

下载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 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省民政厅 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

    福建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福建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卫妇社......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河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

    四川省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川建发[2012]15号 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水务局、卫生局、发展改革委员会: 根据《四川省城市供......

    四川省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四川省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工作,确保二次供水水质、水量,保障公众生活饮用水安全,满足用户用水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

    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最终五篇)

    附件: 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

    四川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有效地为城市社区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在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和编制核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副厅长 黄顺玲 (2008年10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