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研究

时间:2019-05-13 17:4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研究》。

第一篇:新时期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研究

今年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值此之机,探索检察政治工作基本规律,是检察机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检察政治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检察政治工作基本规律,即是检察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治工作本质和趋势的法则和客观要求。检察政治工作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坚持“两个突

出”、实现“三个依靠”、保证“四个并举”,是检察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一、坚持“两个突出”,是确保检察政治工作正确方向的根本要求

总书记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关系政法工作的成败”。***强调,“政治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对于政法机关来说,尤为重要”。30年检察政治工作实践证明,“突出党性,突出检察特色”,实现鲜明的党性与检察特色的统一,是决定检察政治工作政治方向的基本保证,是我国国体政体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司法特色的具体体现。

检察政治工作要实现“两个突出”,必须从其基本规律出发来思考和谋划。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首要任务。目前思想政治工作要着重在价值观念的转化上下功夫,实践中偏重于价值观念的教育,对如何把价值观念纳入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化为检察行为和结果,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显著等问题,要积极探索依靠“观念的力量”使制度安排和行为结果发生效力的方法途径;要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建设严格、公正、文明专业化的检察队伍,着力于加强职业信念、职业精神、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即“五职”教育,使党性和鲜明的检察特色“内化”与“外显”,从而实现“大学习、大讨论”所要解决的方向问题,促进检察这一政治共同体的发展。

二、实现“三个依靠”,是永葆检察政治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动力之源

孙中山曾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30年检察政治工作的实践证明,依靠领导、依靠干警、依靠社会各界群众这一总体推动力,是检察政治工作不竭的动力之源。

领导干部是政治工作的组织指挥者,是政治工作的骨干核心力量。依靠与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主导作用,“领导抓”、“抓领导”,是检察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也为政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依靠干警是检察政治工作的根本出路。每一名干警都有政治愿望、政治追求、政治评价、政治满足感等,认识不足、调动不力,政治工作势必乏力。必须立足社会看检察,积极营造政治工作有序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吉林省检察机关开展的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基层的“四走进”等活动,使检察人员进一步认清了自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使命,促使他们进一步找准检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与着力点,增强与党和人民的感情,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实现政治工作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统一。

三、实行“四个并举”,是提高检察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基本途径

30年检察政治工作实践证明:教育与管理并举、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继承与创新并举、规范性与艺术性并举,是使政治工作丰富多彩、生动有效的基本规律。

一是教育与管理并举。自1998年开始,检察机关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执法思想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同时,积极探索符合司法规律的检察队伍管理制度和机制,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保障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等管理制度体系正在积极构建,从而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形成教育与管理双管齐下的良好政治工作格局。二是深厚的理论性与高度的实践性并举。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指导服务检察工作实践,实践是检验政治工作的唯一标准和动力。用理性的思考带动实践的推进,用实践的经验升华政治工作的规律,增强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保证政治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目前政治工作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手段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发展的能力不强,制约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破解。要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既遵循以往成功经验,又敢于打破陈规,实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保证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召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四是严谨的规范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并举。规范性是检察权的行使原则,同样适于检察政治工作。政治工作从机构设置、职责、职能、程序等都有严格的原则和标准,必须具有规范性。同时又必须在某些情势下达到灵活处理的艺术性。(吉林市人民检察院·张红)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创新检

察政治工作

来源:本站 作者:陈方荣 时间:-05-25 点击: 91 [大 中 小][打印]

在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政治工作在检察工作中的“生命线”作用,成为动员和组织检察人员坚持“三个至上”、实现检察工作主题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手段。

一、检察

政治工作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方方面面

一是检察政治工作的观念有待进一步创新。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真正把人作为生产力各要素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把培养人、造就人、激发人、成就人作为工作的基本定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和积极性。要在基于实现检察工作目标而强化对检察人员共性要求的同时,更加关注其作为“社会人”的个性感受和需求。

二是检察政治工作的内容有待丰富和延伸。要从检察人员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及时丰富有利于检察人员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提高的内容,让检察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要以改革模式、创新手段、拓宽领域、延伸内涵为前提,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丰富检察政治工作的内容:其一,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政工部门的工作;其二,政工部门的目标是做人的工作,但其首要任务之一在于建立制度和研究方法;其三,强调上下级联动和一体化;其四,强调与系统外的政工部门以及系统内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信息共享;其五,检察政治工作姓“检”,虽不是检察业务工作部门,但只有抓住检察特点才能做强做大。

三是检察政治工作的思想文化含量有待加大。要真正把检察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克服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要善于并努力用思想的力量去征服人,用理论的力量去说服人;要更多地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律知识等提高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和有效性。同时,要增加科技含量,利用网络等先进科技手段,增强检察政治工作的实效和吸引力。

四是检察政治工作的形态和方式有待变革。要进一步实现检察政治工作由注重管控向注重疏导培育的转变。强调既管人又解放人,既以制度管人,又以文化育人,既重视量化考核又倡导奉献精神。

二、检察政治工作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把握好四个“必须”

(一)必须把提高检察人员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意识作为检察政治工作的关键。

改革发展稳定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基本关系,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一定要把为大局服务作为检察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责,并切实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定位检察政治工作。检察政治工作必须肩负起三个任务:

第一,倡导检察机关的大局意识。帮助广大检察人员进一步认清检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检察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提高主动服务大局的意识,克服以案办案的狭隘履职理念。

第二,强化检察人员的民生理念。切实加强检察工作人民性的教育,引导全体检察人员真正在内心深处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履行职责中坚持从法律、政治和社会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权衡,最大程度地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第三,着力培养执法为民的良好作风,促进全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形态的形成。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 问题,围绕易发多发问题的关键岗位和环节,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二)必须把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作为检察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科学发展观对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更是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察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把检察人员作为检察机关的一员,更要把他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独立个体进行定位加以研究,有区别地了解、认识各自的内在需求和情感特征,把以人为本转化落实为人的体验和人的发展,完善人的道德,提高人的品格,激发人的热情,升华人的理想。最大程度地实现两个和谐。检察人员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检察人员内部精神世界与外界的和谐。

(三)必须把符合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作为检察政治工作的有力推手。

当前,检察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着力构建有利于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推动检察工作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1、政治工作要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保证。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执法为民的理念,紧紧抓住改造并确定正确的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发扬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三个至上”,真正把党和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政绩的最高标准。

2、切实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检察机关考评机制。

一是检察业务工作考评体系。要切实把加强业务考评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到增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上,在坚持全面考评的基础上,加强对有利大局、有利民生、有利和谐的工作,以及发展相对滞后业务的支持和考评,推动牢固树立强化监督、服务大局、情系民生的工作导向。

二是检察人员绩效考评和提拔任用考评体系。必须坚持着政绩用干部,努力在思想、作风、制度上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当前必须做的几项基本工作是:突破瓶颈,从过度行政化的考核模式中解放出来;建立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既考核“人”;又考核“事”;健全考核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和完善考核结果的运用制度。

3、必须创新考核方法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是要研究现代考核理论。遵循从经济视角和利益格局考察人的行为基本规律,并善于开发激发人、凝聚人的基本驱动力。

二是要倡导人性化考核。尊重人的差异性,鼓励自主创新,重视对个人潜力和个性的考核,对检察人员的智商和情商都应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三是要强调动态考核。通过采取建立个人工作台帐、形象档案以及跟踪考察等方式,确保及时、全面、客观地掌握考核对象的各方面情况。

四是要提高考核者的素质。保证考核队伍的稳定性。

(四)必须使检察政治工作遵循与社会形态相结合的基本规律。

检察人员是社会的一个群体,有其职业的特殊性,但作为社会人,又与其他的群体没有什么差异。检察政治工作必须努力探索与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形态尤其是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寻找检察机关与当前社会的最佳结合点,研究解决检察人员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法律地位与现实地位的不匹配、法定权力与个体权利相冲突、个体的人性需求与检察机关的硬性管理刚性目标相抵触、检察人员履职的成就感与社会关系认同程度和评价的不一致性等,并以此为基础好好研究检察人员共同理想、共同发展的内容是什么?真正找准动力之所在,促使检察人员形成既符合个人利益,也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地激发检察人员的履职激情和创新能力。

(四)要求干警做的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会用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感染人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作用,并自觉地为设定目标而努力。一是要了解干警的真思想,做到知心。检察机关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待遇清贫,如何使干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调动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做干警的知心人。针对干警的实际情况,把握其思想脉搏,做到与干警心心相印、心心相通,了解干警想什么、准备做什么、存在哪些困惑,只有做到知心,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凝聚人心,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深入其心。二是要解决干警的实际困难,做到真心。困难所在,问题所在,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所在。干警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上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干警的思想情绪和工作积极性。要使干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解决干警的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做到真心对人。做思想政治工作要让干警充分体会到组织的温暖、领导的关爱,要把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送到干警的心坎上。只有真心实意地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团结大家,才能把干警的集体力量转化为克服突发性事件和重大困难的强大动力。三是帮助干警处理好人际关系,做到热心。干警都生活在社会上,工作在人群中,工作生活中都要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无论是工作上的上下级领导关系、同事关系,还是生活中的邻里关系等,有时会产生误会和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帮助干警理顺关系,让干警做到团结互爱,互相帮助,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的好环境。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用情打动人,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春风化雨,紧扣人心,要让人听了舒心、顺气,产生亲切感,从而消除隔阂,化解不必要的矛盾,融洽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检察干警才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同时又不使之孤单。组织的关心,领导的热心,能使干警在工作中消除不利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一)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是检察政治工作的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前进、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必然成为检察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检察政治工作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和检察事业的全局,努力保障和促进各项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自己的根本落脚点,从坚定检察干警政治信念,提高检察干警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的意识,建设善于领导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班子等方面入手,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把促进经济社会和各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任务落实到检察政治工作各个方面。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检察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检察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全体检察干警,这就要求在推进检察政治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思想,已成为政治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干警素质的提高,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确立人是主题、认识本质的观念,已变成全体干警的要求,在这种思想下,推行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建设,就有了内在推动力。检察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的目标,大力加强检察政治工作,优化创新能力,促进检察干警的全面发展。检察政治工作落实“以人为本”,要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效能,以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引导帮助干警在政治上把好方向、以扎实的教育管理推动干警秉公执法、以完善的奖惩机制促进干警在岗位上建功立业、以周到热情的服务解除干警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同时,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和关爱检察干警,强化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实在在落实从优待检的各项政策;充分激发检察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凝聚力,营造和谐氛围,使检察政治工作真正做到从干警的实际出发,依靠干警一起来做,在共同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中体现出每位检察干警自身的人生价值。

第二篇:如何做好检察机关的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检察机关的政治工作?

发表时间:2009-11-29 04:04 阅读次数:767 所属分类:酒后瞎讲 标签:

一、集中力量抓大事。

要集中政工人员的力量,积极争取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高度重视政治工作,切实履行起“一岗双责”的应尽责任,齐心协力抓好检察政治工作中的大事。抓哪些大事呢?

1、抓规范化建设。要把规范化建设作为检察政治工作的总抓手,是因为各项工作只有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2、抓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抓好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使每一个党员都能在学习工作中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显现出来,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在非常时期能够经得起严峻考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摸准新形势下检察干警的思想状况,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真正起到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调动干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3、抓班子建设。政工部门在抓班子建设方面作为有限,但绝不能因为作为有限而不去作为或无所作为。政工部门同志要在班子建设中给党组书记当好参谋助手。同样是当参谋,但不同的参谋作为大不相同。公道正派的参谋、说真话、说实话的参谋是我们所倡导的、所喜爱的;看眼色行事、不敢说真话、不敢说实话、不说公道话的参谋是我们所摒弃的、所厌恶的。党组书记在班子建设中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对人对事一定要出以公心,平等待人,真诚待人。要有务实民主的作风,有推功揽过的胸怀。作为“一把手”,处事待人举足轻重。即便不是太大的失误,也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后果。由于地位重要,地位特殊,“一把手”认错难,改错难。但正因其难,方显出错而能改的难能可贵。“一把手”不掩过饰非,勇于认错改错,是富有自信心、责任心的表现,更是能力和威信由此而强化的关键。“一把手”对各项工作应做到既总揽又不包揽,既放手又不撒手。要抓大事、办实事、把方向、重协调、作表率,不可事必躬亲,不要包办副职的工作,努力做到指导而不包办。当然在重大问题上该干预的必须干预,该纠正的必须纠正。讲民主不是大撒手。作为副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清醒的配合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检察机关内部的领导体制,是检察长领导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体制。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副检察长和党组其他成员都要自觉维护“一把手”的威信,自觉服从“一把手”的领导,自觉当好“一把手”的助手,自觉为“一把手”分忧解劳。班子成员之间要多交心、多沟通,真正做到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肝胆相照、工作上密切配合,生活上互相关心。领导班子的团结很重要。如果班子不团结,我们的事业必定受损。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加强团结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问题、大局问题。闹不团结就是不讲政治,不顾大局”。希望各基层院一把手一定要竭尽全力搞好班子团结。同时还要接受班子成员与中层干部之间的团结、干警之间的团结。团结出工作质量、出效率、出业绩、出干部。一个班子、一个部门要做到目标相同、工作同步、困难同当。无益之争退一步天高地阔,有碍团结让三分义重情长。

4、抓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是我们做好检察业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这方面需要三管齐下:一是要积极争取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想方设法优化队伍结构。按照《检察官法》的有关规定,严把检察队伍“入口”,不该进的人一定要顶住,一定要把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用在经过招考的优秀大学生身上。二是要大力倡导自学之风,大力推进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一个不愿自学、不善自学的人,机关再给他花多少钱,也难以培养出高素质来。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关键是在本人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伟大领袖毛主席毕业于师范学校,但他一生手不释卷,集多方面才华于一身,恐怕是现今许多博士生、硕士生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我劝同志们在提高个人素质上不要过分依赖机关培训,而是要舍得个人投资,多买书、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多练笔。我相信,只要这样做,一定会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三是要把握好用人导向,匡正用人风气。江泽民同志指出:“选准用好一个人,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我们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一定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检察事业负责的态度、大胆启用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法律业务精通、道德品质高尚、工作实绩突出、善抓敢管工作、有独挡一面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有为了党的事业、敢于除破论资排辈的胸怀和气魄。讲资历而不唯资历,重学历而不唯学历,关键是看其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水平。对年轻干部既要压担子,让其经受锻炼和考验,但该启用的也要及时启用。这样做,对工作有利,对事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我们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只有把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较快较多地用起来,才会带动全市检察干警奋发自学、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争做学者型检察官的良好风气。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要用崇高的理想、高尚的精神、真挚的感情引导和激励各种人才为检察事业建功立业。有一位领导干部曾经讲过,为官一任,选好人、用准人、培养一批人,带出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好队伍是最大的政绩。

5、抓检察宣传工作。刘少奇同志曾经指出:“宣传工作应该走在一切工作的前面”。一个具有全局意识的领导者都非常重视宣传工作。随着民主政治和司法文明的推进,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越来越成为一项必须增大透明度的社会性工作,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为了解和监督。要求做好宣传工作,绝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不务正业、哗众取宠;相反,它是人民检察院应尽的法律义务。做好宣传工作,具有激励干警奋发向上、扩大案源,促进人民群众理解支持检察工作等多方面的作用。政工部门的同志要搞好宣传规划,协调、带动全院同志积极开展宣传工作,鼓励干警多投稿、多写稿,努力把检察宣传工作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二、雷厉风行办实事。检察政治工作涉及面广,要想抓好以上五件大事,必须通过抓具体实事一件件地去落实,而且我市检察政治工作的范围不只局限于上述五件大事,还包括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检察文化建设和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工、青、妇工作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去抓规划、抓协调、抓督促、抓落实。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必须培养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办实事的问题要注意五个方面:

一是政工人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检察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为检察业务服务的。虽然政工部门的同志从事部分领导和管理工作,但领导也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我们每一个政工人员都不能以领导者或管理者自居,要热心地、真诚地、及时地为党组服务,为广大干警服务,为业务工作服务。李瑞环同志曾经讲过:“领导的威信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宣传吹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全心全意地、尽心竭力地坚持为人民办实事,才能逐步树立起来。”这句话对我们每一位从事政工工作的同志包括各级领导同志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 是办实事要分清轻重缓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量力而行。

三是对每年要办哪些实事要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安排、能规范的要尽量规范化。

四是要尽最大努力办好实事,经过努力办不成的,也要说明原因,求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谅解,绝不能把实事办坏办砸,否则不如不办。

五是办实事也要掌握政策法律,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三、善于创新谋发展。检察政治工作需要创新的地方很多,比如如何进一步搞好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如何加强对干警德能勤绩廉的经常性考察;如何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领导责任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如何进一步把思想政治工作搞得卓有成效;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确保公正执法的长效机制;如何进一步推进检察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调研、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政工部门的同志不能完全陷入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要忙里抽闲,思考问题,特别要善于联系现实,着眼长远,思考一些有利于推动检察工作长远健康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并积极付诸于探索实践。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敢于实践,善于创新,我市的检察政治工作一定会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四、公道正派树新风。要真正从内心深处打牢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理念,对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主动查找个人政治、思想、作风及工作方面的不足,真正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坦荡磊落,作风上廉洁务实,堂堂正正做人,正正派派做事;对人对事出以公心,不计私怨,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在检察政工部门要营造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的浓厚政治风气;要营造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公道正派、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干事业风气;要营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善于钻研、善于总结提高的学习研究风气;要营造团结和睦、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关心、热爱集体、珍惜荣誉的团结风气。只要我们政工部门的同志们齐心协力,和衷共济,一定会把两级院政工部门建设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纪律最严、形象最好、工作最出色、党组和干警最信任”的部门。

这是华淳道人2003年11月17日在全市检察长会议上讲话稿摘要,道人执笔非秘书代劳的。因从网上其他渠道看到,转在这里留作历史资料保存。发表于山西检察队伍建设

第三篇:关于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理论建设的思考

关于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理论建设的思考

检察机关的政治工作一向以“生命线”著称,这是与它所创建的光辉历史业绩相一致的。然而,我们面对着检察机关的建设,检察人员的培育等新形势和新任务时,为何“生命线”又显得生命力不强了呢?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在理论建设上作出深层次的思考。

一、对检察机关政治工作定义的再判定

这里首先提出政治工作的定义,并不是故意咬文嚼字,而是实践在不断地提出质疑。如检察机关政工干部中一些年轻同志感到困惑,认为理论的和现实的政治工作两者相差太远了。而一些检察机关老的同志在清除“左”的影响后,又荫发的一种失落情绪长期未能消除。当然,这其中有各种因素。但我认为这与我们对检察机关政治工作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否科学,对其内涵外沿的界说是否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们现行的一些定义性的表述,难以说明政治工作是服务、保证的根本性质。如政治工作就是党的工作一说,似乎两者可以等同。我们理解,政治工作属于党的工作,但党的工作不等于政治工作,党的根本职能是领导,而政治工作却是服务。更常见的是把政治工作内容的重要性表述为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自觉不自觉地把政治和政治工作等同起来。再有,政治工作就是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之说,它只讲明了政治工作的基本形态,并未揭示出本质特征等等。

从一般意义上说,政治工作是以一定的政治思想影响检察人员思

想、行为的一种活动,具体的说,它是以党和国家的政治灌注于检察机关,并对检察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诚然,准确的定义是个大题目,一时难以说的周全,在这里,我只是想说明,由于新的定义尚未确立,它正影响着检察机关的改革和发展。

二、对检察机关政治工作功能的再认识

检察机关政治工作在运转过程中,经常见到予期的目的与实际的效果有极大落差的现象。我认为从根本上说,它涉及到我们对政治工作功能的准确认识。

作为功能,它是该事物本质在其活动过程中发挥的有利作用。也就是说,它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从认识上讲,政治工作是多能的,但绝不是万能的。如思想工作的作用形态,对检察人员的思想道德的幅射是直接的,但又是有过程的;而检察人员的智能的幅射却是间接的,而且是有限的。从实践上说,它的功能圈的划定,又是以必要的时空、条件和操作者的实际能力为半径的,而不是一个任意划定的圈。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上级检察机关,还是基层检察院,不管是任务的提出,还是成果的评估,往往是很大随意地加以褒贬,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既影响了检察机关政治工作作用的有效发挥,也降低了它应有的威信。

我们应该对检察机关政治工作服务、教育、激励、监督等功能形态作出科学的可得性研究,对它的功能过程,功能范围等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认识,政治工作也就比较地容易决策和评估了,它的具

体活动理论也就比较地好研究了。

三、对检察机关政工系统合理运转的再探求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近年来,对政治工作本体在检察机关总体建设中坐标系的标定作了不少好的文章。但忽视了本体运转的理论研究,致使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的有效作用滑坡。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在各级检察机关担任着政治工作的一些领导干部中,缺乏对理论的需求感,他们面对新的挑战,首先考虑的不是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指导,而考虑的却是我们已有一套如何对付新的情况。结果检察机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机构设置上“上下一般粗”,重视了上下对口,忽视了自身的级能;工作内容上“上下一个样”,重视了大的步调一致,忽视了层次类别;工作要求上“上下一个调”,重视了对上负责,忽视了下层的实际状况。

一般的说,在检察机关政工系统中,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指导层、执行层和实践层,而每一层的工作内容大体上又分三个方面,这就是指令传递、基本业务和必要的理论研究。在工作实践中,结合这三项内容在不同层次上的不同侧重,应有指导有计划地提高检察机关政工干部的专业素质,促进政治工作运转的有效性。实践层,以“指令”为重点,由于检察机关政工干部比较新,应强调基本素质的提高。执行层,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应强调做行家里手。指导层,应特别注重理论研究,应强调做专家学者。

在全国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的总系统中,强化工作运转系统的同时,还应强调形成一个省级院的政治部、分市院政治部、基层院的政工

科为依托的若干研究中心。设想,在全国建立一个检察政治工作研究会,沟通内外联系,指导与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创办一种全国性的、大型的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综合性期刊,汇集研究成果,培养理论队伍。使我们检察机关的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建设,在建设中提高工作效率。

四、对检察机关政工理论建构的再思考

首先,对当代大环境的研究。我们前后研究过不少题目,面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怎么办,面对检察改革怎么办,面对科学发展观怎么办等。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回答的,但从总体上看,我们面对的不单发展经济环境是新的,检察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全是新的,我们首先应对这种时代大气候作出必要的总的研究,它关系到整个检察机关的全面建设和政治工作建设。

其次,对当代检察人员思想道德的研究。为什么我们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方面总是不够呢?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是从自然人、社会人两个方面去分析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动因,不是从多型人中去理解其个性,不是从喜怒哀乐中去看人的常态和反态,不是从人的精神世界的科学层次研究精神动力的形成与强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简单地视为工具人或经济人去对待。检察人员是我们工作的对象,只有重视对人,对检察人员的研究,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才会有一个大的进展。

再次,对政工主体的研究。我们从理论角度透视,支撑全国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规范全国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的,是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若干基本原则,再加上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我们的优势。

今年是我们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给政治工作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各科理论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开阔了眼界,新的实践提供了依据。科学的实证性,赋予了我们敢于突破过时结论的勇气,我们应该在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推动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发展,为全面履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提供服务保障。

第四篇:谈谈政治工作研究材料的撰写

本文系邮箱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谈谈政治工作研究材料的撰写

同志们:

关于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和作用,从大的方面讲,它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确定工作方针、把握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是发挥政治机关参谋、助手和“智囊”作用,为党委决策提供科学可靠依据的基本途径。从个人角度讲,能不能掌握这个基本功,善不善于拿出高质量的工作研究成果,是对一个政治干部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际检验。大家都能看到,善于搞调查研究的人,一般来说,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都比较高,往往受领导赏识、同事尊重、下级钦佩,到哪里都受欢迎,发展潜力也比较大。因此,我们应该从政治工作加强、创新与发展的高度,从个人成长、提高和进步的角度,正确认识开展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性,切实抓住宝贵的学习机会,钻研一下政治工作研究材料的撰写。

关于如何写的问题。大家知道,“文无定法”。政治工作研究材料尤其是“公写公有理,婆写婆有理,咋写都有理”。我们写政工研究,大多是在摸索提高的。所以,科班的话、系统的东西,我确实讲不出多少。这方面的教材和专著不少,许多同志可能都看过,那都是高明的老师。这里,我重点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感悟的体会。

一、政研文章与政工信息各自的基本要求

首先,谈一谈政研文章的特点和要求:

一是功能上的指导性。

政研文章不是红头文件、首长讲话或法规条令,但它的功能与这些文字材料一样,都是着眼指导实践起草的。指导性,是政研文章的重要特点,也是撰写上的首要要求。我们说一篇政研文章写得好,首先是因为它对我们从事的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尚待认识、有待解决、亟待突破的问题,政研文章可以充分发挥调查情况深入、剖析问题透彻、研究对策实在的特长,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二是内容上的综合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即所涉及的不是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知识,而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逻辑学、新闻采访学、电子计算机和应用写作等多学科和多领域的知识。二是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从工作的层面说,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党委班子、干部队伍、基层建设、党风党纪、预防案件、法规制度、新闻报道以及历史资料等,都可以列入撰写范围。甚至经济、教育、医疗工作的许多东西,也可以从政治工作服务保障的角度加以探讨。从工作的对象说,纵向的省市县乡村,横向的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各级院校和农林牧副渔等单位,岗位职务上的领导干部、普通群众、单位职工、子女亲属,也都在视野之内。三是服务范围的综合性。政研材料不仅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为各级机关业务部门运作工作提供情况,还能为基层工作者提供经验,它的成果应用领域比较宽。

三是目的上的实践性。

政研文章搞的不是纯理论性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表现在:第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面向现实,为现实服务。如果脱离了社会建设实践的需要,调查研究就没有必要了,政研文章的撰写

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第二,政研文章不是“假大空”,它所承载、表述的研究成果,应尽量为政治工作需要展开的内容、需要破解的矛盾拿出操作性和有效性强的办法,即我们常说的,不仅要有想法,还要拿出办法。

四是方法上的科学性。

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渗透,使工作研究从认识到方法以及运用的工具上,都越来越现代化,我们既要坚持传统的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更要重视当今调查研究的高度信息化的特点。许多科学的方法也已经在研究工作实践中应用,如信息处理法、数据统计法、民意测验法、抽样调查法、专家论证法、概略评估法等。撰写政研文章,应把运用科学方法手段取得的成果,充分体现出来。

五是体裁上以议论剖析为主。

政研文章的主要写法是议论,层层剖析,深入论理,重点回答“为什么”。包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当前的状况如何?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为什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纳你的建议?不这么办为什么不行?这种文体不像调查材料和经验材料那样,对实践依赖性大,它不局限于本单位的实践,说白了,就是做过的可以写,没做过的也可以写;现在的可以写,过去的也可以写;本单位的可以写,外单位的也可以写,只要剖析有理、议论深透、招法得当就可以。一篇好的研究文章,必须把为什么回答清楚。

接下来,再谈谈政工信息的特点和要求:

一是广泛性。

领导机关管理的工作门类很多,决定了信息工作的广泛性。信息工作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各类信息兼收并蓄,才能了然全局。当然,广泛性并不是漫无边际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反映各类信息的过程中,要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只要认为是单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对全局工作有用的都可以向上报送。

二是共享性。

一条信息,你我他都可用,大家都在用,在传播中增加了使用价值。这种共享性有别于其它商品。商品的特点是独享性,谁拥有谁享用,卖给别人后,卖者就失去了享用权,买者就获得了享用权。而信息却不同,“买者”可以获得享用权,但“卖者”并没有失去享用权。这与我们常讲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项知识,我有一项知识,相互交流,每个人都掌握了两项知识”的道理大致是一样的。信息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共享范围。一般说来,共享范围越大,价值也就越大。正因为信息是共享的,制做时一定要精益求精,不能粗制滥造,让人倒胃口。另外,信息是拥有者自愿提供给大家共享的,如果不是自愿提供,而是他人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得的,那就变成了情报。

三是反馈性。

上级经常向下发布指令,这些指令运行如何,领导不能一一下去检查,要靠信息反馈来掌握。这种反馈,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也可能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如杜绝公款吃喝,上级三令五申,某个单位照吃不误,这就会有否定反馈,并引出新的干预举措。反馈还有普遍和个别之分,个别反馈有时与面上情况一致,有时与面上情况相悖。这就需要制做信息时仔细鉴别。

四是时效性。

信息只是在一定时限内发挥作用。应时的信息,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超过一定时限的信息,即使是重要的,也会失去价值。比如在三九天反映一个单位抗洪救灾的信息,可能会让别人笑掉大牙。也有些信息时效性不是很强,如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由于长期没有解决,所以什么时间反映都是允许的,但要注意,在这类信息中,事例不能太陈旧,尽可能用最新的认识、最新的事例和统计数据说明问题。

五是保密性。

机关信息工作与新闻传播媒介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内部性。信息有不少属于单位建设乃至党和国家的秘密,一旦泄露,将使党、国家和单位的利益遭受损失。有些内容虽然没有涉密,但也仅限于领导掌握。比如,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举措产生误解而造成的逆向动态;基层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指示和要求中发生的偏差、失误及发现的不完善方面;一个时期、一项中心工作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重大社会政治动态和灾情、疫情等。这些思想动向和社会动态,往往是不宜扩散的。信息的这个特点,要求信息工作人员必须增强保密观念,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从信息加工、传输、贮存的各个环节上完善保密措施,注意上下有别、内外有别。

根据上述特点,制作信息需要把握五个字:新。就是你所反映的信息,在时间上是最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新鲜的,在看法上是独到的。如刚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新事物、新见解。实。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讲虚话、套话、假话,少讲空话、官话、大话,实实在在,朴素无华。准。由于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不准就容易把领导决策引人歧途,出现失误。所以,要把“准”作为第一标准,做到事实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不添枝加叶,不笔下生花。涉及的时间、地点、名称、数字,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领导活动的重要信息还应送审。快。就是筛选信息快,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在信息运作的各个环节上,都不能拖延、积压,尽可能地抢时间、赶速度。但也要防止忙中出错。短,只有短,才能快;只有短,领导才爱看。每篇信息,要力求文字简练、短小精悍。

二、确定好选题,明确主攻方向

政研材料表面上看是“奉旨行事”“遵命立言”。实际上,无论上级决定还是自己确定,都要也只能从单位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着眼实际,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题。

第一,大处着眼,抓住对全局有指导作用的重大课题。每年初,各省、市都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主要任务,各级也都要据此部署工作,这些都是我们结合实际选题的重要方向。比如每年的“三农”工作,很重要的一条是脱贫帮困,加强基础建设。这里就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如何把国家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基层?如何做好广大农民工作?如何激活脱贫攻坚积极性?等等,都是很好的课题,关键是要结合新任务、新要求,研究拿出新举措。

第二,留心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强预测性,抓住代表发展方向的问题。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大家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非常关注,十分敏感。比如,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随着一些新政策、新制度的出台,大家对今后的定岗落编、福利待遇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波动。对这些思想变化就是十分敏感,既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又注意把这些问题列入研究范围。对新政策制度的研究,是我们的一个重点,比如说干部任用问题,就有研究不完的课题。

第三,把为上分忧与为下解愁结合起来,抓住领导经常思考的、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单位中问题是常有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倾向性问题,成为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我们就是要围绕大家普遍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来用笔,这样才能拨动大家的心弦,引起共鸣。

第四,善于小中见大,抓住那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发展下去会影响全局的问题。用笔选题,大题目要抓,有些小题目也不可忽视。大与小是相对的,有些事,虽然摆不到重要位置,上不到全局高度,但发展下去,就可能影响全局、影响中心。比如,传播小道消息、灰色段子,偶尔有那么一两次情有可原,如果泛滥成灾,那就不正常了。善于小中见大,需要我们留心观察、见微知著,从那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中捕捉有价值的题目。

第五,打攻坚战,抓住那些经常解决又一直解决不彻底的难题。单位建设是个系统,是个过程,很多问题需要经常讲,反复抓。比如党支部建设、干群关系、党员管理等,这些都属于基础性的工作,过去得抓,今后还要抓,其中有取之不尽的题目。抓这些老题目,既有难的一面,也有易的一面。说它难,是因为这类题目各级都很重视,大家琢磨,不易搞出新意来;说它易,是因为搞这类题目素材来源广,研究天地宽,成果应用范围大。只要我们敢于啃硬骨头,善于从形势的变化中把握新的特点,分析新的矛盾,就可以使老题目富有新意,做到常抓常新。

三、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写作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政研材料的“写作权”。政研材料的撰写总是从调查开始的,因此,探讨调查研究问题,也就是探讨写作问题。这里,有五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亲身参与实践。

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是身体力行的。他的青年时代,曾经在学校放假期间,以“乞丐”的身份到乡村体察民情。他的名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更是在吃农民的红薯、睡农民的铺板、与农民促膝长谈过程中形成的。要做到深入实际,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在基层蹲得住,抓住问题刨根问底。

二是放下架子,与调查对象交朋友。

“朋友之间真话多”“好友之间少掩饰”。当你听到一些真话、了解到一些真情的时候,往往是你不以调查者自居的时候,往往是对方也不觉得是在被动接受询问的时候。如果基层把你当“上级”看待,有时难免会把那些“露脸儿”的、“冒尖”的、“名牌”的东西给你看,把存在的问题掩盖起来。如果真把你当做朋友,感到你是真心实意帮助解决问题的,这种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三是肯下笨功,把个别交谈作为听真情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学会运用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封建时代,有作为的皇帝为了体察民情,搞微服私访,基本的方法也是个别交谈。

四是讲究方法,开通多种调查研究渠道。

方式方法是调查研究的手段和载体,一般说来,不存在行或不行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驾驭好。比如在开座谈会过程中,要防止充分肯定一种意见,造成从众心理,堵塞言路。再比如问卷调查,下面六个情况就应该防止:一是问题太笼统、太大,如“你认为今年经济建设形势如何”,就让人有“一言难尽”之感;二是含意模糊,如“你经常想家吗”,这个“经常”就很难界定;三是多个问题交织在一起,如“你们单位党团组织作用发挥得怎样”,这本是两个问题,一古脑儿提出来,使人难以回答;四是选择性的问题不周延,如“你有哪些爱好”,题目后供选择的答案是写作、交际、喝酒、运动,显然没有包括所有可能的回答;五是诱导性、暗示性过强,如“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雷锋式的党员干部”,恐怕没人会说不愿意;六是问题过于敏感,主要是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对直接领导的意见及个人隐私等。

四、努力强化出手材料的理性深度

对政治工作研究材料的基本要求是“碾子砸磨盘——实打实”,但并不是说就与思想深度、理性思考“不搭界”。努力使自己出手的材料思想性强一些,有一定深度,不是为了受领导青睐,博众人喝彩,提高上稿“命中率”,而是为了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追求。具体说要注意以下六点:

一是甘于吃苦——把情况、材料吃透嚼烂。

这里讲的吃苦,就是钻进要写的材料里去。有许多时候,写不深往往是因为想不透,是对要表达的意思、要叙述的材料没吃透拿准。这样匆忙动笔,一会儿发现问题顺序不对,一会儿发现逻辑关系不清,一会儿又想起有些地方没搞准,总是没法把问题说深说透。这就需要在撰写文章前,把材料涉及的人、事、资料、思想和提纲结构,把与之有关的上面的精神、领导的要求、客观的情况统统吃透,把关系理顺。

二是善于学习——文字的深刻来源于思想的深刻。

一般说来,上级站得高,了解全局,对工作的发展方向、趋势能知机在先。他们的思想往往也就领先一步,深入一层,高人一筹。而上级的部署、精神到了下面,常常“慢半拍”。如果你学习再抓不紧,那就很难跟上趟,当然也谈不上深刻。只有始终保持学习渠道的畅通,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善于捕捉最新的思想讯号,再与单位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思考,才能为思想上深刻奠定基础。

三是巧于借鉴——综合就是创造。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综合化,强调“综合就是创造”。综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的过程。我们大家都是在向比自己强的人的借鉴过程中,逐步成长成熟的。善于借鉴,是迅速提高思想水平和文字水平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多学习借鉴过去的、上级机关的范文。我个人的资料柜里,就有一档“他人佳文”,专门收集别人写的好材料,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别人写的好东西多了,自己的笔力自然会增强。同时,要向其它文种学习,借鉴其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这样,既可以充实、丰富材料的内容,又可以深化材料的理性。借鉴,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仿,就是在初入门时“照葫芦画瓢”;第二阶段是比较,就是渐入门后开始以挑剔的眼光选择最值得借鉴的东西;第三阶段是超越,就是入得门来,在不断借鉴中逐步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这些东西,源自他人又高出他人,源自借鉴又超过借鉴。

四是勤于积累——厚度往往就是深度。

写作时的文思泉涌,来源于平时深厚积累。你对一个事物、一个方面的工作接触、体验和积累越多,你对它就越了解,谈出的感受也就越容易振聋发聩,不同凡响。可以说,谁积累搞得好,谁写材料就省劲。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写材料多数情况下不是“有感而发,为己立言”,可以啥时写完啥时算:而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不管你想写不想写,有感没有感,都得限时拿出来。如果平时没有积累,遇到紧急任务现翻材料,“黄瓜菜都凉了”。积累,首先是积累思想。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领导讲话、报刊评论,从中捕捉闪现火花的思想,记录下来,以备写材料用。其次,要积累素材。对研究文章可能涉及的工作要心中有数,上级有什么政策规定,过去开过什么会,定过什么制度,采取什么步骤和措施,现在落实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也包括写过什么材料,要随时能够说得清,道得明,掌握住。再次,要积累论述。关于抓落实的论述,关于克服形式主义的论述,关于抓基层的论述等,都是反复讲的话,“年年岁岁花相似”。但这些常用的论述现编比较难,我们把它积累起来,一旦写到这个问题时,加以改造,就可借用,收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效果。这些论述在文山会海中周转多年,已变成了大家的共有的财富,不存在知识版权问题,只要需要,可以尽量引用,这样还能体现思想的连贯性、政策的连续性。第四,要积累语言。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群众中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鲜活的语言,近些年,政治工作又从其它行业移植进不少语言,比如,医疗界的会诊、解剖等,摄影界的曝光、反差等,体育界的二传手、亮黄牌等,知识界爱说的共识、层面、互动、双赢等,都可以积累起来,巧妙地运用到材料中。写材料本来没有捷径和窍门,如果硬说有的话,就是肯下积累的笨功夫。

五是精干概括——四两可以拨千斤。

有时,认识上的独到就是深刻。独到的概括往往是特点规律的浓缩,别人没概括出来的,你概括出来的,你就比别人深了一层。我们接触机关和基层的机会多,这是深化对单位建设有关问题认识的优势所在。我们每次下基层调查研究,都能从群众听到许多新鲜的、独到的、十分深刻又充分说明问题的概括性语言。比如转变作风,“下边忙是机关搅的,机关忙是领导搞的,领导忙是自己找的”“讲成绩千山万水,说问题蜻蜓点水”“有大事靠干大事出名,没大事靠出大事出名”“键对键不能代替面对面”等,这些已经固定下来的说法,许多都是基层同志高明的概括。我们常说,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对搞政工研究的人来说,还要多琢磨“文”,不断拿出精炼、精当、精粹的概括来。

六是敢于质疑——在逆向思维中探寻事物本质。

如果不动脑筋,人云亦云,既不可能真正了解一点东西,也难以使文字材料见解独到,给人启发。因此,用笔与用脑一样,贵在坚持独立思考,在逆向思维中探寻事物的本质。比如:“两点间直线最近”是几何公理。在其它问题上则不尽然,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想求另一个人办事,怕直接说会碰壁,找别人“迂回前进”,虽然远了点,路却通了。

五、反复推敲修改才能出精品

不经修改“一遍成”的材料,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见。政研文章出手前的修改打磨,主要是“六看”:

一看题目是否精当。材料好不好,标题很重要。一个材料写得挺好,但标题不理想,就会减色不少。修改标题,要看是不是反映了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凝炼、生动,能一下子抓住人。

二看结构是否合理。文字材料结构不合理,会使人感到别扭,也妨碍内容的表达。材料写好后,看完标题就要粗略地翻一翻,看看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毛病没有,几个部分的摆放是否得当,关系是否妥贴,次序是否顺畅,详略是否得当,有没有因果颠倒的,有没有结构调整的必要。

三看事实是否确凿。修改材料时,在基本事实上千万不能添油加醋。对数字、百分比、人名、地名要仔细核对,因为这些地方出了毛病,念着也是通顺的,不容易被发现,要格外小心。

四看表述是否准确。文中提法不能违背中央、省委的有关精神,不能与现行的法律、政策、典章、规定相抵触,不能有政治上的错误,不能有常识的毛病。特别是点问题、批评人和触及敏感问题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有五类稿子尤其应注意:一是后进变先进的稿子。因为要衬托今天的先进,必然会对过去加以鞭挞,写少了吧,难以说明今天的进步和变化,写多了吧,必然引起老班子的不满。二是抵制不正之风的稿子。总要涉及被抵制的人和事,写到谁谁不高兴,弄不好就要可能引出一点小麻烦。三是对现有的法规制度进行改革的稿子。前些年刚实行基层干部岗位津贴时,有个单位写来一篇“改革性的稿子”,说是对表现一般的基层干部扣发岗位津贴,扣下来的钱用于奖励干得好的干部。这个稿子不但被压下了,我们还给那个单位打了电话,建议他们终止这种违反政策的做法。四是做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稿子。这方面的工作往往是帮助人、改造人、挽救人,就要触及到被帮助、改造对象及连带人的短处、隐私,很敏感。五是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稿子。

五看内容是否周密。周密细致,是对机关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政研材料写作的基本要求。材料写完了,要注意检视一下,看看要说的意思、要交待的问题是不是都写了,还有没有丢项的,有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内容周密方面,常犯的毛病有四个:一是时间重合,在同一时间安排的工作过多,使有些工作无暇顾及。二是空间拥挤,在同一个单位或场合安排活动太多,造成互相冲击。三是人员打架,让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参加两个以上的活动,造成顾此失彼。四是与友邻部门工作不协调,使一些要求互相抵触。

六看语言是否得体。要把话说到位,不要说了半天没叨到“骨头”。要注意语言的分寸,标准是不温不火。一个是形容词要注意分寸,封顶的、绝对的说法要尽量避免,为情况发展留点回旋余地。感情色彩很浓的话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不要用。文字材料比较忌讳用“最”“很”“非常”“绝对”一类的字眼,语言要润色,尽量去除老套、干巴、有失准确的语、句、词、字,以鲜活、传神的代之。

政研材料出手之后,请别人挑毛病,是好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逐步成熟起来。在实践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高度不够”怎么改?啥叫高度不够?说白了,就是你这个材料就事论事多了,没跳出局部工作、业务部门和个人看法的小圈子,认识上没有提起纲来,重要性、伟大意义没有论述清楚,没说到位。

政研材料涉及的工作、问题、事项,往往有好几层高度,在材料中,究竟要把这个问题提到什么高度来认识,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定。如果挑毛病的同志认为你的材料高度不够,那你就把这个事的伟大意义、对全局的影响再往高处拔一拔,往深了说一说。

二是“份量不够”怎么改?如果说你的材料份量不够,可能是四种情况:一个是篇幅短了。

这是首先应该想到的,想不到这一点,说明你还缺乏职业敏感性。特别是领导的文章,短了有时显得轻飘飘,但领导又不好明说:稿子给我写长点。“份量不够”是个表达重要的词语,如果是因篇幅短导致的份量不够,那就把材料该展开的就展开,加宽加厚。另一个是含量小了。比如写党委建设的材料,你只列举了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而没涉及到抓基层。再比如写干部队伍建设,你只写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没写考核、调配,这都会显得内容不厚实,份量不够。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打开眼界,把材料的外延扩大一点,让它延伸到有关领域里去,通过增加覆盖面来增加份量。还有一个是缺少力度。所提的要求软绵绵,没有硬性规定、措施没有明确的督导手段。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要琢磨点“治人”的招,并把这些招法强调得严肃些,说得狠些。第四个缺乏权威性。这可以通过“亮牌子”的办法解决,要交待清楚这个事是根据哪一级领导的指示办的,是党委集体决定的,主要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做过什么重要指示,这样把“圣旨”宣读出去,把“尚方宝剑”亮出来,可以使大家不容易懈怠。

三是“不大鲜明”怎么改?如果说你的材料不鲜明,可能是材料标题没有把主要之点“点透”,也可能是段落太长,还有可能是内容分类不好。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大、小标题着眼,尽量一针见血,字数不要太多,多了容易使人产生不鲜明的感觉。段落上,不要分得太长,打印材料一般一段不超过1000字;必要的话,段落开头可加上个观点,告诉别人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意思。如果是内容划分不好,“葫芦搅茄子——混沌一片”,“哭了半天还不知死的是谁”,那就要静下心来,重新扒扒堆,把五谷杂粮分分类,不要让它们掺和在一起,使所有内容都从不同侧面紧扣主题。

四是“空了一点”怎么改?写政研材料,总要讲点道理,发些议论,道理和议论写得恰到好处,可以给人以启发;

写多了,材料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明白了这个道理,解决空的问题就不难了。要把那些说也可以、不说也可以的,理论上驳不倒、实践中用不着的,我会说、你也会说的“正确的废话”,那些很“过硬”也很过时的陈旧办法,毫不惋惜地删掉。

五是“碎了一点”怎么改?这类文章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层次太多、段落太小、例子太杂、内容太散。

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主题延伸的领域别太宽泛。一般说来,延伸到第三个层次也就可以了。比如写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材料,第二层次可写党支部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骨干队伍建设。在这几个方面还可以分出杈来,成为第三层次,就拿干部队伍建设来说,可分为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形象建设等方面。一般写到这个层次也就可以了。如果再往下延伸,还能分好几个层次,能力培养可分为送学、办班、传帮带、自学等,自学又分为学习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基础知识又可分为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等若干科目。这样分下去,肯定扯远了,把材料搞得支离破碎。在段落划分上如果太短,像诗歌那样,“啊”一声也算一段,势必把材料弄得碎糟糟。小例子、小的统计数据不能太多,多了容易使人眼花缭乱,在一段里留一、两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可以了。

六是“再推敲推敲”怎么改?这是别人最爱挑的一个毛病。

如果挑毛病的人指出哪句话要推敲,那就好办了。如果挑毛病的人只是笼统地提出这个问题,你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修改:一是检查一下成绩是否说满了。说满了会显得不谦虚,头脑不清醒,所以,要把那些“过头话”往回拉一拉,留点回旋余地。二是检查一下问题是否说重了。说重了,容易否定前任班子或别人的劳动成果。挫伤下边积极性。因此,要把点问题的口气放缓和些。三是检查一下口径是否偏离了。可以翻翻文件和报纸,看看权威人士的话是怎么说的,尽量一致起来。与党中央、省委保持一致,在平时很重要的是体现这个方面。四是检查一下语言是否失当了。有些话,基层群众可以讲,但领导干部不适宜说;文学作品可以写,文件材料却不能用。比如,有些歇后语、顺口溜、四六句,基层群众说了招人爱,首长和机关说了讨人嫌。所以,在政研文章中,档次比较低的歇后语、四六句一般不要用,即使是那些高档次的歇后语、四六句,也要尽量少用。有的可以把它翻译成官方语言来讲,使之与领率机关的地位相一致。

今天就讲这么多,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写作方面的一点粗浅的体会,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新时期检察机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检察机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略谈浅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思想教育向提高个人的能力培养进而达到提高团队整体素质的转变。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过去那种“我说你听”的强制性工作格局,容易招致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负面影响。取而代之的,主体和客体地位平等的双向交流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由于其很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心理活动的特点,满足了工作客体受尊重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工作客体参与、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在表现形式上,也由过去提倡开展集中、统一、大型活动形式向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变。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导向正受到网络文化传播的严重挑战。网络发展相伴相随的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不但会导致网络犯罪,给虚假和不健康甚至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可乘之机,而且会使西方社会腐朽没落的人生观、价值观长驱直入。当然,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无论是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转变,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导向受到网络文化传播的严重挑战,都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势而上,创造了新的契机。

当前,就检察机关的队伍来看,将逐步实现年轻化、知识化,由过去单纯的政工干部到现在的复合型干部转变的现象,这也为思想政治工作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善于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工作理念

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点和落脚点就是做人的工作,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检察工作的主体是干警,检察工作的潜力在干警,检察工作的水平看干警,检察工作的发展靠干警。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定位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定位在鼓励人、提高人、造就人上,把促进干警的全面发展作为推进检察工作的根本动力。作为检察机关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干警的法律监督能力。然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干警由于成长经历、接受教育和个人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其思想观念、气质、性格和素质、能力会有较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切忌“一刀切”,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要坚持“从严治检”和“从优待检”并举,切实从关心、爱护干警出发,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服务主题的理念。近年来,高检院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确定为检察工作的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实现是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为基础的,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牢固确立“服务主题”的理念,紧紧围绕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主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当前,要着重抓好专项教育工作,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从而不断提升干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办案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检察工作主题提供有力的思想、作风、保证和智力、人才支持。

三是注重效果的理念。在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和部署工作时,必须坚持紧密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和干警思想的实际,决不能照搬照套,缺乏针对性,要注重实际效果;在开展各类活动中,切忌形式主义,要有必要的形式和载体,同时必须赋予实实在在的内容,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当时的条件和干警的承受力,力戒急躁冒进,脱离实际,时机和条件成熟了,适时推进改革举措,在实施中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四是换位思考的理念。政工部门作为全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工作定位,坚持服务部门和服务干警的方向,自觉从部门和干警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审视政治工作的利弊得失,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和干警们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什么样的服务,需要帮助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及时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使各部门和干警真切感受到政治工作所带来的好处,使政工部门真正成为“干警之家”,从而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五是互动共赢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涉及全局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政工部门的职责,而且也是全院各部门共同的任务,唯有把专门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实现互动、共赢,才能使检察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取得实效。因此,政工部门要主动深入科室,加强与各部门的日常联系、沟通,共同商量、研究,一方面加强对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指导,一方面听取对政工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三个增强”

一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要围绕检察工作主题,根据检察干警思想现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检察干警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着力点,通过多做思想动员、释疑解惑、提供服务、凝聚人心的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在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同时使所要倡导的检察精神文化得到全体干警的认同。

二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要针对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干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眼界更宽、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情况更加复杂的新特点,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和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由单向灌输型方法向交流互动型方法转变,由单纯说教向多种载体传播转变,运用好互联网、局域网等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性和生动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采用沟通疏导、群众参与和民主讨论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耐心诚恳、潜移默化,切忌简单生硬。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和实际需要,把大道理贯穿和渗透在小道理之中,体现对人的关爱,让人感到平实可亲,入情入理,富有人情。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和谐”为目标

罗干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政法机关既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检察机关要通过履行职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还要重视检察机关内部的和谐与协调,着力建设和谐型检察院。具体应做到“四个和谐”。

1、理念和谐。办案、做事、待人都要着眼于和谐、致力于和谐、服务于和谐。一是以和谐的理念办案。把是否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衡量检察工作的重要标准。如对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多做劝解工作,促进双方和解,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当事人之间的积怨,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以和谐的理念做事。做每一件事都要考虑是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大背景相一致,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要进行换位思考,看是不是有利于和谐。三是以和谐的理念待人。从待人接物、衣着语言、外部交往等方面,时时处处站在和谐的角度考虑。

下载新时期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检察机关政治工作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新时期基层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浅探(最终定稿)

    加强新时期基层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浅探 衡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晓春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长期以来加强组织建设、团结一致夺取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一项特殊的社......

    新时期统一战线研究

    培育民族精神 构建统一战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小康社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革命......

    新时期小说研究

    《新时期小说研究》讨论发言可选篇目 韩少功:《爸爸爸》、《马桥词典》 王安忆:《小城之恋》、《流逝》、《富萍》 阿城:《棋王》 贾平凹:《商州初录》 汪曾祺:《受戒》、《大淖......

    政治工作

    解放军报:提高军队政治工作法治化水平我要评论 2015年03月06日 16:06:20 来源: 解放军报 我有话要说(0人参与). 提高军队政治工作法治化水平 ■李升泉 习主席从实现中国梦......

    政治工作

    第一篇边防部队基层政治工作效益评估的调研报告政治工作是公安边防部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效益是政治工作生命力之所在。公安边防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的效益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安......

    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社会化的几个认识问题(最终版)

    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社会化的几个认识问题 苏战宝 史俭松 军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是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军队“三化”建设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密......

    浅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汪耕云编辑:studa1211论文摘要 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是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服务人民群众、深入......

    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研究(定稿)

    摘要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政治课题,对这个贯穿于社会主义始终的历史性的重要课题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