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案件引发控告申诉案件现状及应对决策

时间:2019-05-13 17:0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伤害案件引发控告申诉案件现状及应对决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伤害案件引发控告申诉案件现状及应对决策》。

第一篇:伤害案件引发控告申诉案件现状及应对决策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伤害案件引发控告申诉案件现状及应对决策

朱真理

在宣威市公安局共受理控告申诉案件中,因伤害案件引起的上访案件占40%,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轻伤害案件。故意伤害特别是轻微伤害案件成为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的违法犯罪案件之一,案件侦办或查处不及时形成群体性事件或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并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乃至党委、政府的形象。综合分析因伤害案件引起的控告申诉案件中,控告申诉人的愿望和要求,以及伤害案件频频引起群众控告申诉的原因,对于切实减少类似案件,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一、在伤害案件引发的控告申诉案件中,控告申诉人员要求解决的突出问题

伤害案件的产生原因及其整个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因此引起的控告申诉案件中,控告申诉人反映的内容以及提出的要求也相当复杂。

一是因各种原因未及时结案或及时破案,要求司法机关及时结案,要求公安机关快速破案。

二是案件事实基本清楚,但违法犯罪嫌疑人或伤害行为实施人员在逃或未及时到案,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控告申诉人要求及时追究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或民事责任。

三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中形成的伤害案件,因涉及人员相当多,且大多数人员均有姻亲或血缘关系,相互包庇或口径相当统一,难以查明伤害行为的直接实施者。控告申诉人强烈要求追究另一方的责任。

四是要求解决因伤害行为形成的医疗费、误工费。

五是解决与受害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又不属于公安机关解决的问题。这在因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中最为突出,控告申诉人不仅要求追究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还要求从解决产生纠纷的原因的角度彻底解决问题。

六是故意伤害是常见的结果犯罪,从案件的发生到鉴定结果的作出有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有时会相当长,司法机关在先期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有一个等待鉴定结论的过程,但群众对这一过程并不了解,因此误认为司法机关不作为。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一个较长的过程,也为极少数部门的极个别民警不处警或处警不到位带托辞。控告申诉人往往要求司法机关或侦办民警充分履行工作职责。

二、伤害案件久办未结、久侦未破是引起控告申诉的最主要原因

伤害案件之所以成为引起群众控告申诉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一个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原因是伤害案件久办未结或久侦未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案发时的现场状况、当事人的法治参与能力、基层司法机关的工作水平等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一)伤害案件的现场状况相当复杂

一是伤害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边远、落后的乡(镇),地处边远、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在发生伤害案件时群众报警不及时,即使及时报了警,司法机关在客观上也很难及时赶到现场,快速开展调查工作。

二是部分伤害案件在案发时受时间条件限制,司法机关从客观上查证致伤受害人的直接责任人或直接行为。三是因涉案当事人相当多,难以查证致伤受害人的直接责任人或直接行为,或者故意伤害行为是在激情之下实施的,现场人员呈一对一态势,证据材料难以相互印证,给顺利结案或案件侦破带来困难。在伤害案件中,通常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情况,一是涉案当事人相当多,双方当事人纠集族间和亲戚以集体“讨个说法”为名,导致群体性伤害案的产生,参与人员比较多,现场状况比较混乱,且在实施群体性伤害行为之前或之后,通常都有预谋、串供行为,以致难以查证致伤受害人的直接行为人,而从限制打击面的司法实践角度看,分清各参与人的罪责、证明每一个行为人的行为比较困难,因此很难追究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二是因突发性纠纷引起的激情性伤害行为,一般只有受害

人和违法犯罪嫌疑人在场,对具体的致伤情节存在完全相反的说法,使调查工作获取的材料很难相互印证,形成“孤证”,难以通过调查查明违法犯罪事实。

(二)受害人法制意识增强,但法治参与能力不强

一是矛盾纠纷是导致伤害案件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捆绑式的解决要求给相关部门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因山林、土地、道路、坟地等权属与当事人双方利益密切相关,而又有其历史的复杂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但这些矛盾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各种因素不断激化,就会形成积怨最终导致伤害行为产生。在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后,受害人一方自认为自己不仅在利益客体上受到了侵害,还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也受到了伤害,通常将现实的伤害行为与其他利益诉求捆绑起来,要求司法机关一次性彻底解决,客观上增加了工作难度。

二是受害人不愿直接到法院提起诉讼,但又希望得到司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及时解决。一方面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但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得少,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利益受到侵犯或者是受到不法侵害时,部分群众不知道由何机关来解决问题,不知道运用何种法律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伤害案件突出发生在家庭(族)邻里之间。由于居住较近,复杂的利益交织较多,处理得好会成为融洽家庭、邻里关系的润滑剂,而一旦产生矛盾,因为居住较近往往使这些矛盾得不到淡化处理,形成积怨导致伤害行为产生以后,也很难从心理得到及时化解,受害人一方希望得到补偿,但又不愿冒“打一场官司,输几代人感情”的危险,这成为一对双方当事人和司法机关无法逾越的矛盾。但在现行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从化解矛盾,防止事态升级转化的角度出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受害人一方在不主动提起诉讼的同时,希望公安机关能够及时解决因伤害案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三是解决期望与实际标准之间通常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当事人希望从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对解决因伤害案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涉及经济补偿问题一般都抱有比较高的期望值,但在解决过程中这些期望值达不到,就以拖延时间来给对方或司法机关施加压力,以致案件久办未结或久侦不破。

(三)极个别基层公安机关或基层民警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能力不强也是导致伤害案件久办未结或久侦未破的重要原因

一是基层公安机关或民警对伤害案件特别是轻伤害案件的受理、侦办理解存在偏差。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对轻伤害案件均有管辖权,即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警的,可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再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也可以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在受理轻伤害案件后,经常以“自诉案件”为由终止调查,使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上访案件激增。

二是接到群众报警后不及时出警,收集固定现场证据,而是简单的交待受害人先到医院治疗,待鉴定结果出来后再调查取证,在这一期间,现场状况发生了改变,违法犯罪嫌疑人有机会抓住受害人住院治疗这一有利时机,精心策划应对策略,造成证据丢失或证据转化。

三是极少数公安机关民警工作方法简单。伤害案件的产生或形成相当复杂,当事人在陈述过程中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甚至歪曲事实,而极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缺乏工作耐心,对一时说不清的情况,不是耐心倾听当事人的陈述,而是简单粗暴的以管人者自居,说一些刺激甚至伤害受害人感情的话,不仅未及时解决问题,还因此带来新的问题。事实证明,只要有一定的耐心,听当事人说清楚情况,许多问题就不难迅速解决。

四是跟踪处理不到位,对当事人提供的线索未及时查证,对受害人遭受的经济损失未及时追缴,引起受害人不满导致控告申诉案件的产生。

五是部分民警在接待人民群众时,因个人法律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在没有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就讲一些结论性言论,引起当事人的不满。

三、严格规范处置接报警情是预防伤害案件引起的控告申诉案件的重要途径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治保组织,明确基层治保人员,使在伤害行为发生之时起,基层治保组织既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又能以见证人身份先期了解案件真相,为司法机关介入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对伤害案件从接处警环节开始就建立首问负责制,避免因接处警不当贻误战机,丢失证据,形成控告申诉问题。对所有伤害警情,无论伤情鉴定结论如何,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都要按程序迅速出警勘查现场,尽快收集固定证据,并制作规范的笔录,对不存在违法犯罪事实的,应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报案人并存档备查;对伤害事实存在的,适时委托鉴定机构对被害人的伤情做出鉴定,《法医鉴定》做出后,及时送达被害人,属于轻伤的在送达鉴定结论的同时,书面告知被害人有自诉的权利。

三是明确伤害案件侦办终身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严格按照主办侦查员制度,对案件终身负责办理。特别是对邻里纠纷、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容易引起控告申诉问题的伤害案件,不管伤情鉴定时间长短、结果如何,必须明确相应的责任民警,先期开展调查取证工作,让案件材料等待伤情鉴定结果,决不等待鉴定结果出来后,现场状况已发生了重大改变时再补充案卷材料;确定主办侦查员后,必须实行限时办结制,避免因无限期的拖延引起群众上访。四是进一步规范轻微伤害案件的受理、办理和办案程序,避免接警、处警过程中的随意答复到人民法院起诉的严重不作为行为。法律及相关解释没有规定轻伤害案件只能自诉不能公诉,而明确了需要侦查的轻伤害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受害人及家属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就应当立案侦查。并通过立案侦查依法处理,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伤害案件中被害人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少有能力和条件收集到足以证明犯罪事实的全部证据,如果要求轻伤害案件的被害人都去向法院自诉,既与法律的规定不相符合,也是不现实的。对由《刑诉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项规定的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伤害案件,但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应该受理并及时调查取证,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征求受害人意见,从“接受公安机关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提起公诉”三种结案方式中自由选择办理方式。

对于受害人要求由公安机关调解的,应制作笔录在卷备查;对于选择自诉的,公安机关应出制作询问笔录在案,自诉后办案单位凭法院的立案通知或调查证据通知等法律手续,将证据材料移送至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自诉到法院,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要求公安机关立案调查的,公安机关应当侦查终结后移送法院,按自诉程序办理;对被害人要求公诉的以及属于轻伤偏重,持械伤害,手段情节恶劣,在公共场所故意伤害他人,多次伤害他人,故意伤害老年、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可能打击报复证人,可能再次发生斗殴伤害等案件的,应当对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可能隐匿逃跑,也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刑事拘留,及时向检察机关报捕移送起诉,并告知受害人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五是提高办案民警的工作能力,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工作的随意性。受理伤害案件的过程中,民警必须讲法言法语,对当事人的答复一定要建立在公安机关有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法律事实的基础上。

六是对伤害案件建立集议案制,根据案件产生的原因、受害人的要求等,有针对性的确定议案人员和旁听人员,以公开求公正,以公正求公信。

第二篇:伤害案件处理办法

伤害案件处理办法

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的处理(当事人版)

作者:余音

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大多数可以认为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根据伤情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伤及以下、轻伤、重伤三种不同情况,伤情程度应当以法医鉴定意见为准。作为当事人,具体处理时可参照下面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一、故意伤害、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及以下的,属于治安案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处理:

1、双方自行和解或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是否形成协议依双方的意愿。公安机关一般不会插手处理,但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或和解协议显失公平等情况除外。

2、一方或由群众报案至公安机关的,公安机关在接报案后应当调查案件事实、固定和收集证据。在案件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可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之规定主持调解,调解原则上进行一次,必要时可以再进行一次,调解应当制作《调解笔录》。如调解成功,双方达成协议且履行的,公安机关不予处罚,调解达成协议的办案单位应当制作《治安案件调解协议书》;如经调解,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之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此时公安机关程序结束,民事赔偿问题由被侵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二、故意伤害致轻伤的,属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处理,这类案件的处理较为复杂,具体分为如下类别:

1、双方自行和解或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是否形成协议依双方的意愿。公安机关一般不会插手处理,但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或和解协议显失公平等情况除外。

2、公安机关接到报案或举报的,公安机关会接受刑事案件先予以初查,在伤情鉴定意见做出后,公安机关应当询问被人是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如被害人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但是公安机关认为伤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比如,一耳光把对方打成耳膜穿孔的。)如被害人不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则公安机关的程序结束,且不会再接受被害人再要求立案侦查的请求。

3、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自诉的,对于证据充足,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如法院认为证据不足,需要公安机关侦查而移交公安机关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4、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故意伤害致轻伤的案件,属于公诉案件,任何人

不得再对刑事责任提出不予追究的主张。此时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检、法三机关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5、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前双方自行和解的,对已有法医鉴定意见的,公安机关一般不会主持制作调解协议书或和解协议书,而以被害人不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结束程序;对拒绝做法医鉴定的,如明显不构成重伤,可能以治安调解结案或做其它处理。

综合以上情况,对于被害方,如果要得到较多的赔偿费用,最佳时机是公安机关接受刑事案件后,尚未立案之前这段时间。对于加害方,如果想要不被追究刑事责任,就要争取在公安机关立案前与被害方达成和解。

三、故意伤害致重伤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加害方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求得被害方的谅解是法律意义上的悔罪的表现,是法官在量刑时考量的重要情节,更是能否获得缓刑的关键!

对于不属于民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系应当依法惩处的案件,不适用调解与刑事和解,违法犯罪嫌疑人应当受到治安或刑事处罚。

第三篇:谈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谈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投稿部门:邵阳 投稿人:刘海燕 文章来源:绥宁县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1-01-24 15:28 访问次数: 294 次

------------------

民主法制、安定有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伤害案件引发的信访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2007年我县因伤害而引发的信访案件8起,2008年已达14起,上升75%。2009年1—9月,已有12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所占比例来看,2007年我县受理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53起,因伤害而引起的信访案件8起,占总量的15%。2008年,受理涉法涉诉案件48起,因伤害而引起的信访案件14起,占总数的30%。今年1—9月,我局受理的39起信访件中,此类案件已有12起,超过总信访数的30%多,伤害案件引发的重复访、越级访也在增多。分析伤害案件易形成信访问题的原因,探讨对此类信访问题的防治对策,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成因

(一)伤害案件本身的特殊性。一是复杂性。伤害案件的起因大都是为邻里纠纷、私人小利、户族利益等,涉及的人员、起因、案情等方面往往较其它案件相对复杂得多,往往是长时间矛盾纠纷的积累,有时参与的人数较多或随着案件的发展越来越多。调查取证时,目击者往往又害怕得罪人而不愿作证。二是处理机关的多重性。在处理时,由于民事同刑事,民事同治安责任交叉,公安机关按职责只能处理刑事、治安部分,民事部分需要法院作出判决,这样容易造成当事人的不理解。三是伤情的不同性。对伤害者所造成的结果,除伤害致死外,伤情可分为重伤、轻伤、轻微伤。轻伤和重伤属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轻微伤可调解处理,也可对违法者予以治安处罚,但往往存在处罚了但赔偿不能一起到位的现象,而赔偿问题又不是公安机关的职权范围,容易使受害人误解。四是违法犯罪嫌疑人不能抓获归案。有些嫌疑人对受害人进行了严重的伤害后,为逃避打击而畏罪潜逃,这样使得受害人不仅身体上受到伤害,而且在经济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医药费等都得由自己垫付,而公安机关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未将凶手捉拿归案,因此受害人反复上访,要求捉拿凶手.(二)伤害案件办理不规范。一是受理阶段的工作失误。伤害案件,尤其是造成轻微伤的案件,有的办案人员往往认为是一般的治安案件而单纯的以伤害程序考虑,忽视其复杂的起因。由于重视度不够,一般化对待而引发信访问题。二是办理阶段的不负责任。经办伤害案件,往往比其他案件手续繁杂,任务繁重,花费的时间也多,有时甚至会费力不讨好。有的办案人员因而有厌烦情绪,不愿办理此类案件,不认真履行法律职责,工作推诿导致案件久拖不决,由此引发群众上访。三是办案人员素质不高。少数民警素质不高,执法能力不强,在侦查、调查一开始阶段对案件缺乏通盘考虑,证据收集马虎,事实认定不清,法律应用不当,往往会失去最佳的取证时机,使工作被动。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伤害了群众感情,使群众气不顺,心不服。有的民警就案办案,存在不公正、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没有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因而引发上访。

(三)伤害案件当事人的自身因素。一是获取经济赔偿心切。有的伤害案件发生后,当事人基于获取经济补偿等原因双方达成私了的许诺,而当出现一方反悔不能最终达成协议时,再找公安机关处理,增加了公安机关查清事实的难度。有的当事人提出不合理的高额补偿,既没法律依据,也难以使对方接受,达不到要求,便上访申诉。二是对公安机关不信任。案件发生后,当事人担心公安机关处理不公正,想方设法的跑后门,走关系,有的甚至想通过上访给办案单位施压,引起重视。三是法制观念淡薄。公安机关查清处理案件后,有些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提出脱离实际,违背法律的理由,希望通过上访撤消原处罚。四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影响。有的当事人一方,尤其是肇事者,为了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便编造一些假情况,说自己与某位领导或办案人员有关系,或鼓吹自己背后有很多人支持,有的甚至故意挑衅,希望彻底将对方折服,结果刺激受害人产生上访的心理。

二、预防和减少因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防控网络,抓源头治理。一是要加强防控立体化建设,在农村、社区、城区街头加强巡逻控制,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在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备,提高防范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各项专项行动,对重伤案件从严处理,对故意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二是要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在日常工作中,公安机关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必须坚持纠纷必解,以社区与农村警务室为依托,加大与综治、司法联系,广泛发动治保综治群干,认真做好纠纷调解和矛盾缓解工作,把易引发伤害案件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三是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公安机关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短信平台、入户走访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引导群众以民间调处等途径解决相互间的纠纷,一旦发生伤害案件,要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公安机关要联合司法部门深入开展法律下乡、法律进社区活动,从源头上减少伤害案件的发生。

(二)规范办理伤害案件。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时查处打击故意伤害违法犯罪活动。要专人专办,快速侦破,在受理、询(讯)问、调查、伤情鉴定等各个环节上尽可能缩短办案时间,要认真细致地办理好每一起伤害案件。一是要适时采取强制措施。伤害案件发生后,要及时出警,对重大嫌疑人要迅速控制,防止当事人逃跑或为了逃避责任串供,建立攻守同盟、毁灭证据、制造伪证等调查工作设置障碍。对作案后逃跑的,要立即组织抓捕,对较明显造成重伤害的嫌疑人,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防止其逃跑。二是要强化证据意识。伤害案件发生后,不论达到何种伤害程度,也不论是什么原因,都要及时赶赴现场,以办理刑事案件的要求积极调查取证,走访当事人和知情人,获取第一手材料,掌握工作主动权。即使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也有充分的依据对当事人说服教育。三是要妥善的处理好伤害案件民事部分的相关事宜。由于伤害案件对社会危害较大,尤其是群体性伤害案件,涉及人员多,且当事人情绪波动大,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办案民警要积极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为最终的民事赔偿服务。四是要做好当事人的回访。这是对受害人精神的一种抚慰。对因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破案处理的,一定要耐心地向当事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求得理解,防止因答复简单硬引起当事人不满而形成信访案件。

(三)切实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公安机关各办案部门要结合“三基”建设,加强岗位练兵,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知识,针对性的学习办理伤害案件的要点、技巧,提高办理伤害案件的能力。教育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综合分析案件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对案件结果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周全考虑,善于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实际进行教育引导,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提高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对于伤害案的办理,要落实首问责任制,即第一个接待的民警为首问责任人,负责对案件的跟踪调查处理。

(四)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湖南省公安厅湘公通[2009]106号文件《湖南省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出台后,明确规定各级公安机关或者公安民警因职务行为过错,导致信访事项发生,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对受理的信访事项查办不力,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信访人,致使信访人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以及接处警不及时,导致现场破坏,嫌疑人逃跑的,都要追究责任。制度的推行,关键在于落实。公安机关应加强执法监督,纪检、督察部门对一些影响较大、群众反映较大的伤害案件应予以督办,防止因办案不力、或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不满引发上访。对确实因违规、违返程序办案而引发信访问题的民警要从严处理。办案民警应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的要求依法办理,尽力做到使当事双方均满意,从而减少上访的概率。

(五)加大对加害人的追逃力度。在有些伤害案中,由于侵害人逃匿,而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为督促公安机关尽快缉拿凶手,赔偿其经济损失而不断上访,而基层派出所由于警力严重不足,经费特别紧张等原因没有过多的精力和经费在全国各地追逃。针对这种情况,公安机关应在办案与追逃经费上给予保障。能第一时间抓捕的立即抓捕,抓捕不到位的,要及时组织力量开展追逃,不能因为工作不到位而使违法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使受害人身心俱损。要做到工作细致、追逃有力,使犯罪份子逃到“天涯也枉然”,坚决杜绝上访隐患。

(六)构建多方联动体系。对案情复杂、较难查清的伤害案件,应在党委政府、政法委的组织领导下,主动加强与其它政法部门的协调沟通,对原被告明确,案情简单,犯罪情节轻微的轻伤案件,要告知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自诉,并将有关证据材料移交法院。对案情复杂,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伤害案,要及时移送检察院,保证其按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使案件能得到合法公正的审判,使受害者得到应有的赔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四篇: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正确适用法律,确保案件合法、公正、及时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伤害案件是指伤害他人身体,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办理的案件。

第三条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应当遵循迅速调查取证,及时采取措施,规范准确鉴定,严格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 管辖

第四条 轻伤以下的伤害案件由公安派出所管辖。

第五条 重伤及因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由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管辖。第六条 伤情不明、难以确定管辖的,由最先受理的部门先行办理,待伤情鉴定后,按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移交主管部门办理。

第七条 因管辖问题发生争议的,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第八条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办案人员应当告知被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被害人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第九条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因证据不足,移送公安机关侦查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第三章 前期处置

第十条 接到伤害案件报警后,接警部门应当根据案情,组织警力,立即赶赴现场。

第十一条 对正在发生的伤害案件,先期到达现场的民警应当做好以下处置工作:

(一)制止伤害行为;

(二)组织救治伤员;

(三)采取措施控制嫌疑人;

(四)及时登记在场人员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询问当事人和访问现场目击证人;

(五)保护现场;

(六)收集、固定证据。

第十二条 对已经发生的伤害案件,先期到达现场的民警应当做好以下处置工作:

(一)组织救治伤员;

(二)了解案件发生经过和伤情;

(三)及时登记在场人员姓名、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询问当事人和访问现场目击证人;

(四)追查嫌疑人;

(五)保护现场;

(六)收集、固定证据。第四章 勘验、检查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现场具备勘验、检查条件的,应当及时进行勘验、检查。

第十四条 伤害案件现场勘验、检查的任务是发现、固定、提取与伤害行为有关的痕迹、物证及其他信息,确定伤害状态,分析伤害过程,为查处伤害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

办案单位对提取的痕迹、物证和致伤工具等应当妥善保管。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伤害案件现场进行勘验、检查不得少于二人。勘验、检查现场时,应当邀请一至二名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见证人。第十六条 勘验、检查伤害案件现场,应当制作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绘制现场图,对现场情况和被伤害人的伤情进行照相,并将上述材料装订成卷宗。

第五章 鉴定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应当对人身损伤程度和用作证据的痕迹、物证、致伤工具等进行检验、鉴定。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受理伤害案件后,应当在24小时内开具伤情鉴定委托书,告知被害人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

第十九条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人身伤情鉴定标准和被害人当时的伤情及医院诊断证明,具备即时进行伤情鉴定条件的,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应当在受委托之时起24小时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在3日内出具鉴定文书。

对伤情比较复杂,不具备即时进行鉴定条件的,应当在受委托之日起7日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对影响组织、器官功能或者伤情复杂,一时难以进行鉴定的,待伤情稳定后及时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第二十条 对人身伤情进行鉴定,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鉴定机构二名以上鉴定人负责实施。

伤情鉴定比较疑难,对鉴定意见可能发生争议或者鉴定委托主体有明确要求的,伤情鉴定应当由三名以上主检法医师或者四级以上法医官负责实施。

需要聘请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鉴定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鉴定聘请书》,送达被聘请人。

第二十一条 对人身伤情鉴定意见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十二条 人身伤情鉴定文书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规范要求。鉴定文书中应当有被害人正面免冠照片及其人体需要鉴定的所有损伤部位的细目照片。对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应当制作《鉴定意见通知书》,送达被害人和违法犯罪嫌疑人。

第六章 调查取证

第二十三条 询问被害人,应当重点问明伤害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伤害工具、方式、部位,伤情,嫌疑人情况等。

第二十四条 询问伤害行为人,应当重点问明实施伤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致伤工具、方式、部位等具体情节。

多人参与的,还应当问明参与人员的情况,所持凶器,所处位置,实施伤害行为的先后顺序,致伤工具、方式、部位及预谋情况等。

第二十五条 询问目击证人,应当重点问明伤害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双方当事人人数及各自所处位置、持有的凶器,实施伤害行为的先后顺序,致伤工具、方式、部位,衣着、体貌特征,目击证人所处位置及目击证人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十六条 询问其他证人应当问清其听到、看到的与伤害行为有关的情况。第二十七条 办理伤害案件,应当重点收集以下物证、书证:

(一)凶器、血衣以及能够证明伤害情况的其他物品;

(二)相关的医院诊断及病历资料;

(三)与案件有关的其他证据。

办案单位应当将证据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完善证据保管制度,建立证据保管室,妥善保管证据,避免因保管不善导致证据损毁、污染、丢失或者消磁,影响刑事诉讼和案件处理。

第七章 案件处理

第二十八条 被害人伤情构成轻伤、重伤或者死亡,需要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以及被害人伤情达不到轻伤的,应当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十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情节较轻尚不够刑事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调解处理:

(一)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双方均有过错的;

(二)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三)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

(四)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调解处理: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

(三)寻衅滋事的;

(四)聚众斗殴的;

(五)累犯;

(六)多次伤害他人身体的;

(七)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调解处理的伤害案件,除下列情形外,应当公开进行:

(一)涉及个人隐私的;

(二)行为人为未成年人的;

(三)行为人和被害人都要求不公开调解的。

第三十三条 公安机关进行调解处理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注重教育和疏导,化解矛盾。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中有未成年人的,调解时未成年当事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在场。

第三十五条 对因邻里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进行调解时,可以邀请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人员或者双方当事人熟悉的人员参加。

第三十六条 调解原则上为一次,必要时可以增加一次。对明显不构成轻伤、不需要伤情鉴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对需要伤情鉴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伤情鉴定文书出具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对一次调解不成,有必要再次调解的,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次调解。

第三十七条 调解必须履行以下手续:

(一)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

(二)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制作调解书。

第三十八条 调解处理时,应当制作调解笔录。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由调解机关、调解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签名、盖章。调解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一份,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查。

第三十九条 经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八章 卷宗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应当严格按照办理刑事案件或者治安案件的要求,形成完整卷宗。

卷宗内的材料应当包括受案、立案文书,询问、讯问笔录,现场、伤情照片,检验、鉴定结论等证据材料,审批手续、处理意见等。

第四十一条 卷宗应当整齐规范,字迹工整。

第四十二条 犯罪嫌疑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侦查卷(正卷)移送检察机关,侦查工作卷(副卷)由公安机关保存。

侦查卷(正卷)内容应包括立案决定书,现场照片、现场图,现场勘查笔录,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决定书、通知书、告知书,各种证据材料,起诉意见书等法律文书。

侦查工作卷(副卷)内容应包括各种呈请报告书、审批表,侦查、调查计划,对案件分析意见,起诉意见书草稿等文书材料。

第四十三条 伤害案件未办结的,卷宗由办案单位保存。

第四十四条 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调解处理的伤害案件,结案后卷宗交档案部门保存。

第九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造成案件难以审结、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依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追究办案人员和主管领导的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包括本数。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附:

1、刑法234条 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殴打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和处罚 “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公安部关于如何认定轻微伤害问题的批复

(2001年7月6日公复字〔2001〕13号)吉林省公安厅:

你厅《关于轻微伤害如何认定的请示》(吉公请字〔2001〕2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目前,对人体轻微伤害的认定及鉴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强制性的执行标准。在实践中,认定“轻微伤害”,除应当有被害人的陈述、侵害人供述及证人证言等证据外,同时还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伤情诊断证明或者法医鉴定。对人体轻微伤害的鉴定,可以参考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推荐性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人体轻微伤害的鉴定》(GA/T146-1996)。

轻微伤害案件处理:一般这种情况,轻微伤不算犯罪,不够判刑,最多拘留10天,可处罚金500元。

你可以选择拘留他或者让他赔偿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派出所会了解实际情况

和双方的意见,然后进行调解。还是多让他赔点钱(要拟好损失清单如:误工费、交通费、饭费、住宿费、精神损失费、后遗症治疗费等),赔礼道歉了事。如果和你索赔的差距大,他再不说理就拘留他。

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l46-1996(1996年7月25日公安部发布 1997年1月1日实施)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轻微损伤的评定的原则方法及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公、检、法、司及院校系统进行损伤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违反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所造成的轻微损害。2 总则

2.1 本标准根据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及技术为基础,结合我国法医工作的实践经验,为鉴定轻微伤提供科学依据。

2.2 轻微伤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o 2.3 鉴定人应当由公安机关及有关执法部门委托的法医人员或经培训过的兼职法医人员担任。鉴定人进行鉴定时,有权了解有关案情、现场勘查情况和调阅病例档案。有关部门必须给予协助。

2.4 鉴定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人体损伤当时的伤情并结合损伤的预后作出综合评定。

2.5 轻微伤的鉴定应在被鉴定者损伤消失前作出评定。

2.6 本标准为轻微损伤的下限,上限与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稿)衔接,未达到本标准的为不构成轻微伤。3头颈部损伤

3.1 头皮擦伤面积在5cm2以上;头皮挫伤;头皮下血肿。3.2 头皮创。

3.3 头部外伤后,确有神经症状。3.4 面部软组织非贯通性创。

3.5 面部损伤后留有瘢痕,外伤后面部存留色素异常。3.6 面部表浅擦伤面积在2cm2以上;划伤长度在4cm以上。3.7 眼部挫伤。

3.8 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3.9 眼部外伤造成实力下降

3.10 耳损伤造成一耳听力减退26dB以上。外伤后引起听觉器官的其他改变。3.11 耳廓创在lcm以上;耳廓缺损。3.12 外伤后鼻出血;鼻骨线形骨折。3.13 口腔粘膜破损,舌损伤。3.14 涎腺其导管损伤。

3.15 外伤致使牙齿脱落或者牙齿缺损。

3.16 外伤致使牙齿松动2枚以上或三度松动1枚以上。3.17 外伤致下颌关节活动受限。3.18 颈部软组织创口长度在lcm以上。

3.19 颈部皮肤擦伤,长度在5cm以上,面积在4cm2以上,或挫伤面积在2cm2以上。躯干部和会阴部损伤

4.1 躯干部软组织挫伤面积在15cm2以上,擦伤面积在20cm2以上,躯干皮下血肿。

4.2 躯干皮肤及皮下组织单个创口长度在1cm以上或者创口累计长度在1.5cm以上,刺创深达肌层。

4.3 肋骨一处单纯性线性骨折;确证肋软骨骨折。4.4 女性乳房浅表损伤。4.5 外伤后血尿。4.6 会阴部软组织挫伤。

4.7 会阴、阴囊、阴茎单纯性创口。4.8 阴囊、阴茎挫伤。4.9 脊柱韧带损伤。

4.10 损伤致孕妇先兆流产的。5 四肢损伤

5.1 肢体软组织挫伤面积在15cm2以上;擦伤面积在20cm2以上。5.2 肢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创口长度在lcm以上,刺创深达肌层。5.3 肢体关节、肌键损伤,伴有临床体症。5.4 手、足骨骨折。

5.5 外伤致指(趾)甲脱落,甲床暴露,甲床出血。6 其他损伤

6.1 烧烫伤

6.1.1 躯干、四肢一度烧烫伤,面积在20cm2以上,或浅二度烧烫伤面积在4cm2以上;深二度烧伤。

6.1.2 面部一度烧烫伤,面积在10cm2以上;浅二度烧烫伤。

6.1.3 颈部一度烧烫伤面积在15cm2以上;浅二度烧烫伤面积在 2cm2。6.1.4 烫伤达真皮层。6.2 牙齿咬合致使皮肤破损。6.3 损伤致异物存留体内。

6.4 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致的轻微损伤。参照相应条款。附录 A(标准的附录)附加说明

A1 本标准未作规定的轻微损伤,可以比照本标准相应的条款作出鉴定。A2 未成年人损伤下限为本标准损伤的50%;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损伤下限为本标准损伤的60%。

A3 两种接近本标准以上的损伤,可综合评定;同类损伤可以累计。A4 本标准所说的以上、以下都连本数在内。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1990年6月20日“两院两部”共同发布)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 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法医检案的实践经验制定,为轻伤鉴定提供依据。

第二条 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 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

第三条 鉴定损伤程度, 应该以外界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害及后果为依据,包括损伤当时的伤情、损伤后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第四条 鉴定人应当由法医师或者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也可以由司法机关聘请或者委托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鉴定人有权了解案情、调阅案卷、病历和勘验现场,有关单位有责任予以配合。

鉴定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保守案件秘密,遵守有关法律规定。

第二章 头颈部损伤

第五条 帽状腱膜下血肿头皮撕脱伤面积达20平方厘米(儿童达10平方厘米);头皮外伤性缺损面积达10平方厘米(儿童达5平方厘米)。

第六条 头皮锐器创口累计长度达 8厘米, 儿童达 6厘米;钝器创口累计长度达6厘米,儿童达4厘米。

第七条 颅骨单纯性骨折。

第八条 头部损伤确证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第九条 眼损伤

(一)眼睑损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的;(二)眶部单纯性骨折;(三)泪器部分损伤及功能障碍;(四)眼球部分结构损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的;(五)损伤致视力减退,两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7以下(较伤前视力下降0.2以上),单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5以下(较伤前视力下降0.3以上);原单眼为低视力者,伤后视力减退1个级别。

视野轻度缺损;(六)外伤性斜视。

第十条 鼻损伤

(一)鼻骨粉碎性骨折,或者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的;(二)鼻损伤明显影响鼻外形或者功能的。

第十一条 耳损伤

(一)耳廓损伤致明显变形;一侧耳廓缺损达一耳的10%,或者两侧耳廓缺损累计达一耳的15%;(二)外伤性鼓膜穿孔;(三)外耳道损伤致外耳道狭窄;(四)耳损伤造成一耳听力减退达41分贝,两耳听力减退达30分贝。

第十二条 口腔损伤

(一)口唇损伤影响面容、发音或者进食;(二)牙齿脱落或者折断2枚以上;(三)口腔组织、器官损伤,影响语言、咀嚼或者吞咽功能的;(四)涎腺损伤伴有功能障碍。

第十三条 颧骨骨折或者上、下颌骨骨折;颞下颌关节损伤致张口度(上下切牙切缘间距)小于3厘米。

第十四条 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3.5 厘米(儿童达 3厘米),或者创口累计长度达5厘米(儿童达4厘米)或者颌面部穿透创。

第十五条 面部损伤后留有明显瘢痕, 单条长 3厘米或者累计长度达4厘米;单块面积2平方厘米或者累计面积达3平方厘米;影响面容的色素改变6平方厘米。

第十六条 面神经损伤致使部分面肌瘫痪影响面容及功能的。

第十七条 颈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 5厘米或者累计创口长度达 8厘米。

未达到上款规定但有运动功能障碍的。

第十八条 颈部损伤出现窒息征象的。

第十九条 颈部损伤伤及甲状腺、咽喉、气管或者食管的。第三章 肢体损伤

第二十条 肢体软组织挫伤占体表总面积6%以上。

第二十一条 肢体皮肤及皮下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10厘米(儿童达 8厘米)或者创口累计总长度达15厘米(儿童达12厘米);伤及感觉神经、血管、肌腱影响功能的。

第二十二条 皮肤外伤性缺损须植皮的。

第二十三条 手损伤

(一)1节指骨(不含第2至5指未节)粉碎性骨折或者2节指骨线形骨折;(二)缺失半个指节;(三)损伤后出现轻度挛缩、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或者侧方不稳;(四)舟骨骨折、月骨脱位或者掌骨完全性骨折。

第二十四条 足损伤

(一)2节趾骨骨折;(二)缺失1个趾节;(三)庶骨2节骨折;跗骨、距骨、跟骨骨折;踝关节骨折或者庶跗关节脱位。撕脱骨折除外。

第二十五条 四肢长骨骨折;膑骨骨折。

第二十六条 肢体大关节脱位、关节韧带部分撕裂、半月板损伤或者肢体软组织损伤后瘢痕挛缩致关节功能障碍。

第四章 躯干部和会阴部损伤

第二十七条 躯干部软组织挫伤比照第二十条。

第二十八条 躯干部创口比照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九条 躯干部穿透创未伤及内脏器官或者重要血管、神经的。

第三十条 胸部损伤引起气胸、血胸或者较大面积的单纯性皮下气肿,未出现呼吸困难。

第三十一条 胸部受挤压, 出现窒息征象。

第三十二条 肩胛骨、锁骨或者胸骨骨折;胸锁关节或者肩锁关节脱位.

第三十三条 肋骨骨折(一处单纯性肋骨线形骨折除外)。

第三十四条 女性乳房损伤导致一侧乳房明显变形或者部分缺失;一侧乳房乳腺导管损伤。

第三十五条 腹部闭合性损伤确证胃、肠、肝、脾或者胰挫伤。

第三十六条 外伤性血尿(显微镜检查红细胞>10/高倍视野)持续时间超过二周。

第三十七条 会阴部软组织挫伤达10平方厘米(儿童酌减)或者血肿二周内不能完全吸收的。

第三十八条 阴茎挫伤致排尿困难;阴茎部分缺损、畸形;阴囊撕脱伤、阴囊血肿、鞘膜积血;一侧睾丸脱位、扭转或者萎缩。

第三十九条 会阴、阴囊创口长度达 2厘米;阴茎创口长度达 1厘米。

第四十条 外伤性肛裂、肛瘘或者肛管狭窄。

第四十一条 阴道撕裂伤、子宫或者附件损伤。

第四十二条 损伤致孕妇难免流产。

第四十三条 外伤性脊柱骨折或者脱位;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外伤影响脊髓功能短期内能恢复的。

第四十四条 骨盆骨折。第五章 其他损伤

第四十五条 烧、烫伤

(一)烧烫伤占体表面积

浅二度5%以上(儿童3%以上);深二度2%以上(儿童1%以上);三度0.1%以上。

(二)头、手、会阴部二度以上烧烫伤,影响外形、容貌或者活动功能的。

(三)呼吸道烧烫伤。

第四十六条 冻伤比照本标准相关条文。

第四十七条 电烧伤当时伴有意识障碍或者全身抽搐。

第四十八条 损伤致异物存留深部软组织内。

第四十九条 各种损伤出血出现休克前期症状体征的。

第五十条 多部位软组织挫伤比照第二十条。

第五十一条 多部位软组织创伤比照第二十一条。

第五十二条 其他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损伤, 致人体组织、器官结构轻度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的比照本标准相关条文。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多种损伤均未达本标准的, 不能简单相加作为轻伤。若有三种(类)损伤均接近本标准的,可视具体情况,综合评定。

第五十四条 本标准所定各种数据冠有“以上”或者“以下”的均含本数。第五十五条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法医学鉴定。

第五十六条 本标准自1990年7月1日起试行。

第五篇:浅析轻伤害案件之处理

随着城镇化发展建设的进程,城镇商业活动快速发展,公安机关接受和处理由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害案件也日益增多,但由于某些政策法规的新改变与本地实际情况有冲突,轻伤案件处理困难,致使此类案件大量积压在基层派出所,给基层派出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带来巨大困难,成为目前困扰派出所工作的一大顽症。

一、轻伤害案件的处理途径

我县

城关商业发达,娱乐场所多,人口流动性大,接处警量非常大。在这些警情中因群众之间小事引起的纠纷占到多数,其中造成伤害的也不乏其例。通常情况下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情节轻微的伤害治安案件,民警遵循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注重教育和疏导,化解矛盾,使大部分双方当事人达成当场和解。而一些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也不在少数,根据目前法律法规有三种解决途径,分别是公安机关调解、公诉和当事人向法院自诉。

(一)由公安机关组织调解。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案件适用调解的,公安机关优先采取调解。因为本身此类案件一般情况下都是街坊邻里之间、顾客之间、学生之间因为一点点小矛盾引发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激化引发轻伤害案件。这些案件基本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公安机关的职责就是要认真调解,化解这些人民内部矛盾。在民警的说服教育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对当事人来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程序简单;对民警来说是用了最简单的办法有效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但是现在的轻伤案件中,大多数当事人都在经济赔偿方面不能达成一致,造成调解失败。受害人经鉴定确认构成轻伤后,有的不愿意调解,要求严办嫌疑人,有的认为自己因为受伤而误工,且在治疗过程中花费时间和金钱,身心均造成伤害,遂向违法嫌疑人及家属提出大额赔偿,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而违法嫌疑人有的认为自己主观过错不大,或者认为案件起因双方均有过激行为,案件过程中双方均有过错,虽答应赔偿但无法接受受害人一方狮子大开口式的大额赔款;而且有的违法嫌疑人因家庭经济确实困难,无法承担全部或部分经济赔偿。一方大额索赔,一方拒不赔偿,由此双方当事人在经济赔偿问题上互不退让,公安机关的先前劝说也因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而失效。因此,轻伤案件调解多因在经济赔偿问题上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一致而造成调解失败。

(二)提请检察机关公诉。公安机关在处理轻伤案件时,如果案件不适用调解,或者调解失败时,可依据刑事诉讼程序向检查院提请诉讼。由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已构成刑事案件,嫌疑人身份明确时,对有证据证明有殴打他人犯罪事实,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公安机关应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嫌疑人。对于需要逮捕而且符合逮捕条件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及时向检查院提请批准逮捕嫌疑人。我国现在提倡“宽严相济”政策,我县响应国家政策,对刑事案件处理提出了“宽严相济”司法政策,因此我县检察院在审查批捕工作时,着重强调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认为轻伤案件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对轻伤案件案件很少批准逮捕,大部分均以含糊的理由推回公安机关。这样公安机关无法对嫌疑人进行逮捕,也就无法对该嫌疑人起诉。正是这个原因,公安机关对轻伤案件的公诉处理解决途径也就中断了,而且因为检察院不批捕,致使许多受害人还认为是公安机关办事不力,造成轻伤不逮捕嫌疑人致使嫌疑人逍遥法外,形成对公安机关的误解。

(三)当事人向法院自诉。在调解不能解决经济赔偿问题以及公安机关因检查院不批捕而无法对嫌疑人起诉的情况下,最后的途径就是公安机关建议案件当事人就此案件向法院自诉,由法院依据诉讼程序对案件进行处理。但是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案件当事人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到法院诉讼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提前支付诉讼费用,程序繁琐复杂,有时还要聘请律师,所以他们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到法院自诉。用群众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们也不愿意因为这样的一个拌几句嘴赔几个钱引起的事闹到法院打官司。但是他们自己又因此事花费了医药费并造成了其他损失,无法解决最终还是再次找到公安机关强烈要求违法嫌疑人对其进行经济赔偿。这等于再次要求公安机关对先前调解失败的案件重新进行调解,但在经济赔偿金额问题上双方当事人还是相互不退让,害怕自己吃亏,致使调解再度无法进行。正是这样,无奈之下轻伤案件处理这样被动地恶性循环,就造成了轻伤案件在公安机关大量停滞积压,而且严重公安机关的精力甚至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轻伤害案件大量积压的危害

轻伤案件处理这样恶性循环、大量积压,造成两个严重后果:

(一)影响派出所正常工作。本身派出所警力就比较紧张,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所内每位民警都负有各种重大责任,但眼下民警都被这样一起接一起的处理不了的轻伤案件困住了,其他所内日常工作的开展也极大地受到了限制,群众对案件处理不理解、不满意,天天来找,天天

来闹,民警们几乎没有精力去处理其他事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二)极易造成非法群体上访事件。就我县本身实际情况而言,群体越级非法上访事件比较多,尤其是近年来,各种矛盾突显,上访频率比较高,级别也比较高,发展到了赴省、赴京群体性上访。不仅县委县政府工作受阻,公安机关的工作也带来巨大麻烦,每次都由县公安局派局里及各派出所

民警出去劝说并带领群众返回,回来的事件安置处理也由公安局及派出所民警加班进行,力求妥善处理好群众矛盾,安抚好群众情绪。在这样的先期情况下,如果轻伤案件再这样无奈地积压在派出所不能处理,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会越来越膨胀,最后极易引发新一轮的越级非法上访事件,再次给全县全局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三、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轻伤害案件

轻伤案件在派出所的大量积压,不能说是哪个人哪个部门的过错和疏漏,应该说是有些新政策新法规在实际运用中与本地实际发生了冲击,产生了矛盾。我个人认为要缓和这个矛盾,减少案件积压量,可以从以下几点做些准备。

(一)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应当说,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司法的公正高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努力把政策实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政策讲的是大的方面,对我县工作的实际,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在处理轻伤案件时,都要做到在宽严之间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 既不宽大无边或严厉过苛, 也不时宽时严宽严失当,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只有宽严协调才能实现政通人和的效果。

(三)公安机关民警要加强自身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指学习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熟悉并正确理解该政策,还指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与群众交流时既要能讲明道理,又要能以理服人,尽量把轻伤案件圆满地解决在调解过程中,解决好群众矛盾。

下载伤害案件引发控告申诉案件现状及应对决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伤害案件引发控告申诉案件现状及应对决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身伤害案件参考代理词5篇

    代理词(人身损害) 代理词(人身损害)审判长、审判员: 广东国意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告的委托,指派我担任原告诉被告XX中心小学、XX、XX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本代理人......

    一起私了案件引发的思考

    前不久,笔者接触了一起案件。一天夜里,某村几个男青年酒后窜入邻村一家杂货店。当时已是深夜,店主已关门休息,这几个青年将店主用电线捆绑后,又踢又打,并抢走店中钱物。他们走后,店......

    浅谈校园伤害案件的法律预防

    浅谈校园伤害案件的法律预防 2010年3月至5月,校园伤童案件不断发生,短短两个月里,六起血案,数十名孩子倒在血泊之中,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我市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形势也是相......

    办理轻伤害案件意见(5篇)

    各市、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分)局: 为了规范办理轻伤害案件,为创建“平安江苏”提供政策法律保障,根据省委政法委《关于组织开展2004年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苏政......

    保险诉讼案件引发的思考

    保险诉讼案件引发的思考 摘自2012年5月3日《中国保险报》第7版保险公司作为风险防范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经济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服务社会、服务保险客户......

    辽宁省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暂行规定

    辽宁省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工作,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及时化解矛盾,降低司法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辽宁省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暂行规定2011

    辽宁省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暂行规定 (2011.2.1)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调解轻伤害案件工作,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及时化解矛盾,降低司法成本,根据《中华人民......

    劳动争议案件现状及问题研究[范文模版]

    劳动争议案件现状及问题研究自1987年我国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后,劳动争议的数量逐年递增。近几年,其数量更是急剧上升,涉及劳动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从2008年到现在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