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伤害案件多发的原因正稿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7:0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伤害案件多发的原因正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伤害案件多发的原因正稿》。

第一篇:当前伤害案件多发的原因正稿

当前伤害案件多发的原因、特点及遏制对策

南漳县司法局刘小力

当前,伤害案件渐趋多发频发态势,已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为减少此类案件发生,笔者就如何认识把握伤害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遏制、预防、处臵这类案件的应对措施。

一、当前伤害案件发生的特点

据县公安部门统计,2009年南漳县共发生各类伤害案件99起,同比上升了17.9%,占刑事发案总数的22.5%。从发案的原因看,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家庭纠纷导致伤害案件突出,具有隐密性。去年,仅此类伤害案件全县发生12起,占案件总数12.1%。首先,由于城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量增多,导致双方长期分居,加之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恋爱和家庭婚姻的感情破裂情况增多。有的成年人不能理性对待正确处理感情纠纷,受感情支配而发生过激行为,酿成恶果。这类伤害案件的发生虽然有一定过程,但涉及到当事人的很多隐私,双方都不愿意找基层组织调解。即使基层组织掌握了情况,但此类纠纷除了有情感原因外,往往还涉及到财产分割、返还、补偿等,调解难度大。一旦调解无效,矛盾纠纷长期沉积,就可能导致伤害案件发生。

二是利益纷争引发伤害案件突出,具有普遍性。这类伤害案件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农民十分看重田边地角、禾苗庄稼、宅基地界线、房屋排水、采光、道路通行等问题,邻里之间往往为田界、山界、生活生产用水、鸡猪狗牛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矛盾纠纷,发生争执,由于当事人不能互谅

互让、协商处理,进而由普通民间矛盾纠纷演变为打架斗殴,暴力伤害他人。

三是青少年暴力伤害案件突出,具有倾向性。当前,一些渲染暴力、影视、网络游戏等低俗荒诞内容对青少年心灵的浸透污染,使一些青少年迷失了人生方向,心灵发生了扭曲,他们崇尚暴力,追求惊险刺激,以武力征服他人为乐,作案胆大妄为,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从年龄段看16-30岁的人员占犯案人数的40%。此类伤害案件对社会危害性大,作案的青少年往往以团伙为主,越来越呈严重的倾向性发展。

四是日常生活小事引发伤害案件突出,具有突发性。从去年发生的99起伤害案件来看,因口解纠纷发生的即时伤害案件在70余件,占伤害案件发生率70%。在日常生活中,不特定的人与人之间因行走碰撞、车辆擦挂、开玩笑、甚至酒桌上发生的口角纠纷引发矛盾冲突,演化为打架斗殴,伤害他人。案件发生不受时间、地点、环境限制,也不分年幼,这类案件占伤害案件比例较高,防范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危害性大。

五是伤害案件发生分布不均,具有区域性。从伤害案件发生地域分布来看,经济大镇、中心集镇由于人口密集,流动人员多,产生的利益纷争与其它镇区也相对较多,发案率较高。其次是经济文化较落后、交通闭塞、人员思想较陈旧、法律素养不高的山区镇发案率也较高。去年仅城关镇就发生各类伤害案件34起,占总发案率的34%。武安镇、九集、东巩这样的经济大镇发案率也普遍较高,分别占15.1%、14.1%、8.1%。而经济文化较落后的长坪镇、板桥镇各11起,分别占总发案率11%。

二、伤害案件发生的原因

伤害犯罪是一种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形成有其诸多

方面的因素,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素质偏低,道德修养低下是发生伤害案件的思想根源。从2009年全县发生的99起伤害案件的人群结构、文化程度来看,农村户口占80%,初中以下文化占73%,文化素养偏低人员犯罪占绝大部分。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现象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发生家庭、社会利益纷争后不是找基层组织解决或走运用法律解决的途径,而是采了争吵、辱骂、撕打甚至暴力伤害的办法,尤其是低文化层次的人员,法律素养低,自我约束力差,思想狭隘,做事容易冲动,报复心理严重,甚至只为出口气,争个面子,而一意孤行,铤而走险。

(二)受不良文化影响,家庭监管不力是引发青少年伤害犯罪的社会根源。一方面,由于当前网络变化发展较快,内容良莠不齐,加之文化市场管控不力,宣扬暴力的成分越来越多,许多直接针对青少年消费群体,而家庭、学校、社会在这方面还没有效建立“防火墙”。青少年模仿力很强,容易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为琐事大打出手。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居民、农民外出打工、经商,婚姻破裂等社会现象凸显,导致留守少年、单亲家庭增多,对青少年缺乏有效的监护管理,加上同龄群体不良交往的影响,使部分青少年人生方向发生了扭曲,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存在死角。一方面,农村税改后,随着村组合并,地域扩大,干部减少,职能转换,基层组织作用越来越弱化,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人民调解工作疲于应付,尤其是偏远村问题更加突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也很难触及到这些末梢神经,使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依法解决利益纷争的能力偏低。另一方面,农村婚姻家庭纠纷、土地山林纠纷、宅基地纠纷大量增多。一些矛盾纠纷长期得

不到解决易激化。

(四)对伤害类犯罪打击不力,对犯罪分子震慑不大。伤害案件,特别是轻微伤害案件是属自诉案件,不少基层公安干警认为轻伤害案件不是恶性案件、重大案件,因此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偏重调解。同时办案人员证据意识不强,对轻伤害案件的调查往往要等到受害人伤愈、鉴定结论作出后才开始进行,因时过境迁,有的物证灭失,有的发生串供,有的证人迫于各种压力不愿作证,有的证人对案发时的情况确实回忆不清,不但证据的收集十分困难,更有甚者,有的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惩罚出逃外地,使案件长期无法结案。即使部分案件起诉到法院,也是重民事赔偿,轻刑事处罚。

三、遏制伤害案件发生的措施

(一)健全工作网络,完善联动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平安湖北建设的意见》,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健全工作网络,完善联动机制。一是搭建工作平台,建立三级联劝网络。乡镇综治联动中心要严格按照力量上整合、职能上融合、工作上配合、网络上组合、信息上汇合的要求,坚持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渠道分流的办法,综治办、信访办、派出所、法庭、司法所、民政办、国土所、林业站等部门在联动中心挂牌办公,做到简单的事情马上办,特殊的事情变通办,复杂的事件联合办,切实解决了群众的诉求;村级建立联动工作室,由支部书记(或主任)担任主任,治调主任为副主任,其他班子成员为联动室组成人员,由治调主任负责日常工作,每周集中一天联合办公,集中解决一周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继续加强农村“三联”治安中心户防控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中心户长的作用,网络片区治安积极分子、法制宣讲员、纠纷信息员,认真开展好治安联防、纠纷联调、物事联管,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解决在最基层。通过搭建镇、村、“三联”中心户三级联动平台,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联动工作网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为了最大限度地整合力量,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必须认真执行县综治委下发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暂行办法》,坚持以乡镇综治联动中心为枢纽,对联动中心受理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各自受理的矛盾纠纷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坚持遵循“谁受理,谁处理;先受理,后处理”、“宜调则调、宜诉则诉、先调后诉、以调为主”、“互通信息、相互配合”、“自愿平等,便民利民”四大原则,联动中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联合调解重大疑难纠纷,坚持执行责任查究制度,对渎职失职导致矛盾激化,酿成重大案(事)件的,坚决查究责任。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要认真执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坚持定期对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滚动排查,集中化解。与此同时,要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区域性、阶段性、类别性特别,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治理工作。如农村土地纠纷突出,要认真分析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的具体办法,集中开展排查调处活动,从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入手,从根本上治理土地纠纷突出问题;要坚持治调主任月例会制度,利用例会机会,组织治调主任对调解成功和不成功的纠纷典型案件进行评点,共享成功成果,吸取失败教训,提高调解技巧、运用法律水平和成功率、加大对调处成功的重大疑难纠纷的奖励力度,凡符合重大疑难纠纷奖励办法规定的,均要按规定上报县综治委予以奖励。

(三)加快社区建设,增强管理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上流散着大量的无人管理人员,留下了许多治安隐患,只有加强地域社区组织建设,实行统一治理管控,才能将这些人员纳入有效的管理范围。各镇区中心以及原撤

并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集镇发案多的原因就是人员结构复杂,流动人口较多。要加快这些地域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社区组织,加强社会事物管理,重点抓好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社会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以及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开展群联群防,消除治安隐患。

(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律意识。当前,要结合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利益的相关法律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以案说法、以文释法,深入基层和农村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让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途径解决自身利益诉求;针对青少年特殊群体,要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做到教育关口前移。要从早从小教育,要注重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中父母应当言传身教,耐心地引导、启发,坚决杜绝家庭暴力,远离不健康文化产品,杜绝接触网络暴力游戏,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的社会环境。同时,学校要抓好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反暴力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暴力,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意识的预防犯罪教育。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用健全、文明的精神产品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提高农民的道德素养。

(五)加大打击力度,消除侥幸心理。必须坚持以打促防,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教育作用,政法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对伤害案件坚持依法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处理,一般不得调解处理和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

第二篇:当前煤矿事故多发原因及对策

当前煤矿事故多发原因及对策

摘 要近来煤矿事故多发。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管理松弛、投入不足、培训不够和滥采乱挖。从10个方面提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监察、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宣传、加强安全法规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瓦斯治理、要求保留下来的小煤矿合法开采和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等。关键词 煤矿安全 安全生产 安全监察

自1998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部分地区的乡镇煤矿和一些国有煤矿安全状况不好:在国有重点煤矿中,特大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有发生;乡镇煤矿事故更是接连不断,反复较大;重大、特大事故总的呈上升趋势。

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1)少数领导指导思想不端正,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一些地区和煤矿的领导同志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臵上,当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是首先保证安全,坚持安全第一,而是放松对安全的要求。有的事故单位采掘工作面风量明显不足,瓦斯时常超限,却不及时采取坚决措施进行瓦斯治理和强化通风,而是继续组织生产,甚至高强度生产,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2)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减少,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大大降低。由于煤炭市场持续疲软,货款拖欠增加,资金极度紧张,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职工基本生活,一些企业安全投入大为减少,有的甚至谈不上投入。如陕西省截止1999年5月止,共被拖欠货款7个多亿,其所属局矿、公司全部欠发工资,安全资金投入不能落实和保证。吉林省截止到1998年末,国有重点 煤矿安全欠帐近1.66亿元,其中缺自救器32330台,瓦斯检测仪2930台,瓦斯探头163个。据初步了解得知,现在94个国有煤矿下放给省里后,真正能保证安全投入的只有5个,其余的发工资都困难,根本无法在安全上进行投入。

(3)少数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放松现场管理。不少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思想松、纪律松、管理松”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安全工作抓得不实不细,对井下的问题心中无数,往往讲得多,干得少;浮在上面的多,下井的少;有的以包代管,甚至包而不管。一些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也很不得力,不能严格执行“三不生产”原则,导致劳动纪律松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过去一直坚持比较好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也出现较大滑坡,使安全生产失去可靠基础。

(4)一些煤矿对瓦斯灾害的超前预防工作重视不够,事故隐患严重。在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发现,一些单位没有按规定设臵监测装备和瓦斯报警断电仪;有的装备了,但维修管理跟不上,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工人用工作服包住瓦斯探头而冒险蛮干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高突矿井不重视瓦斯抽放工作,有的虽有抽放系统,但采、掘、抽严重失调,预抽欠账;还有的矿井巷道失修严重,通风断面严重不够,加之通风设施质量不好,造成工作面风量严重不足;一些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可靠,风流短路和循环风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强度生产,但没有实施可靠的通风安全措施,工作面回风流瓦斯超限频繁,这些都是造成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诱因。

(5)有的煤炭企业技术管理混乱,业务保安工作落实不够。一些矿井的许多重大隐患和问题长期存在,有的甚至从一开始设计时就存在和留下了安全上的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又迟迟得不到整改。如采区部署不合理,工作 面密度过大,甚至在高瓦斯区域内密集布臵许多采掘面,造成了风门过多,通风系统复杂,发生事故后容易造成事故扩大。

(6)煤矿工人安全培训滞后,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职工素质普遍较低。煤矿事故多发和技术管理水平低的问题,暴露了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差距。大量生产一线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他们是伤亡事故中受到伤害的主体,但是他们当中一些人也往往是伤亡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煤矿一线职工中80%以上为农民协议工,他们文化基础差,招工到矿后仅仅经过短暂的培训就进入采掘一线,部分职工连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安全措施都不了解,自主保安意识相当淡漠,不具备起码的抗灾害能力。特别是许多从农协工中提拔上来的基层现场管理干部,素质偏低,对规程一知半解,执行很不自觉,对灾害应变能力较差。

(7)乡镇煤矿的滥采乱挖给自身的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矿的安全生产。煤炭行业关井压产以及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地区继续非法开采,煤矿生产秩序仍然比较混乱,反复较大。许多无证非法小煤矿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却仍然私开滥挖,超层越界,争抢大矿资源,不仅自身事故频发,而且往往殃及大矿的安全生产。

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理顺和健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加强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监察力量。安全生产实行国家监察,以及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是以法制的形式确立的,是对生产实践活动进行安全综合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我国现行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监察的管理体制是符合企业安全管理客观要求的,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在加强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监察力量上下功夫,调整充实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代表国家履行对煤矿的安全监察职责,加大对国有企业下放后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监察力度,督促企业严格管理,加大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外部压力,确保安全生产。

(2)调整和改善局、矿两级安全监察机构的管理,强化企业的安全监察工作。当前局矿两级安全监察机构(矿务局安监局、矿安监处)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演变为局、矿行政领导下的一个工作部门,很难在生产过程中大胆履行安全监察职能,尤其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往往安全服从生产。有鉴于此,矿务局安监人员最好由上级煤炭管理部门派出并负责管理;矿安监人员由矿务局派出和负责管理,以此来强化企业的安全监察。

(3)大力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安全管理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必须深入持久地把这项基础工作做好,要使各级领导、企业法人、生产经营者和广大职工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分析事故,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酿成的事故,在整个伤亡事故中占绝大多数,必须向安全教育、安全管理要安全。要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消除愚昧落后、违章蛮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安全生产。

(4)大力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监察。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地方以后,不能过于强调依靠企业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去搞好安全生产,尤其是那些乡镇煤矿。作为政府以及煤炭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加强对煤矿安全的监督检查。要尽快加强安全监察队伍的建设,提高安全监察人员的素质,尽可能地改善各级监察队伍的交通、通讯和技术装备。

(5)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现在各级局(矿)工会组织都普遍建立健全了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和女工家属协管安全委员会,全国有不脱产的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员约20余万人,直接工作在生产一线,对安全生产最有知情和发言权,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各级领导必须继续重视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认真落实煤矿工人安全生产十项权利,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6)进一步落实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企业必须对安全生产负责,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的义务。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必须从严和强化。因此,要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坚持全员全过程抓安全,实行全面安全质量管理。

(7)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有关安全生产法律和贯彻执行法规的建设。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国家的基本策略。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突出问题不是没有法,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已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所以,怎样进一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抓紧落实仍显得非常重要。

(8)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瓦斯灾害治理力度。全国国有重点煤矿有一半左右属于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最 大危害,预防瓦斯事故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瓦斯煤尘事故控制不住,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因此需要继续坚持原煤炭部要求的以风定产和先抽后采的原则,狠抓矿井通风系统和瓦斯检测系统改造,使之科学、合理、规范。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针对瓦斯煤尘事故多发单位的特点,认真寻找规律,帮助指导瓦斯的综合治理和瓦斯灾害预防的科研工作。

(9)整顿煤炭生产秩序,促进乡镇煤矿依法办矿。应抓住当前关井压产这一契机,切实搞好关井压产工作,督促协同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和布局合理小煤矿以及严重威胁大矿安全生产的小矿。对保留下来的小矿要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监督其合法开采。力争通过整顿,努力减少和消除隐患,使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明显的好转和改善。

(10)按“三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当前需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查处重大责任事故的规定,依照事故的处理程序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对因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而造成事故的责任者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综合手段,严肃查处事故,努力防止和克服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偏袒责任者的错误做法和行为,一经发现,要对这些单位的领导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还要指导和帮助事故单位落实事故的防范措施,防止和克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第三篇:关于当前农村上访事件多发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关于当前农村上访事件多发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当前,农村信访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群众上访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阻碍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群众上访事件。群众上访内容由过去的以落实政策、解决历史遗留以及负担过重等问题转变为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为主。在上访案件中,现实问题的反映率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反映的问题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已经涉及到经济、政治、法律、精神文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当前农村群众上访的主要特征

一是上访领域存在复杂性。由于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矛盾的领域不断扩大,因山界林权、集体土地征用、财务问题、房屋拆迁、工程欠款等方面的纠纷引起的上访,涉及到经济、民事、行政、涉法诉讼、行政执法等领域。

二是参与主体存在多元化。上访的人员中有退休干部职工、教师、农民占大多数。三是反映的问题存在尖锐性。涉及到政策性的,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的,基层政权建设的等问题。

四是解决矛盾存在艰巨性。因上访涉及的利益矛盾大多是跨区域、跨部门、超时限或历史遗留问题,或因缺乏政策依据,或因基层政府财力有限,或是执法主体权限问题,致使矛盾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当前群众上访多发的原因

一是部分群众法律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首先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群众总认为领导就是“青天老爷”,认为只有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产生“权大于法”的观念。在他们看来,出了问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作为政府官员就有义务替自己伸张正义,遇到不顺的事情,就寻求“谁的官大就找谁”。其次是“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认为将事情闹得越大,解决问题的希望就越大。只有闹到省里、闹到中央才能给基层增加压力,迫使基层解决问题。第三是“盲从“心理。有的上访人看到别人上访解决了问题,也不管自己的诉求是否有理、是否合法,盲目效仿,盲目上访。甚至个别上访群众,就因为基层干部的某句过激的话激起上访欲望,目的就是为了赌口气、讨个说法。第四是许多问题通过法律途径很难得到及时有效解决。首先就是费用问题。其次是时间问题,一个案件的进行,需要调查、审理、调解、宣判等复杂的程序,这都需要当事人亲自参与。但对于群众而言,很难有精力去应付这些。再次是执行问题。“上访”大多是民告官,官司即使打赢了,但能否执行得了,能否执行到位还很难说。

二是因征地、拆迁、环境问题引发大量非正常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由于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和安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或者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群众不断非正常上访甚至群体性上访,上访时往往人数较多,情绪激动,堵塞交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三是农村财务、村务问题引起的村民非正常上访。有的村由于财务管理混乱,财务、村务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成为村民上访事件的导火线。譬如片区纪工委查处的巡场镇塘坝村,当其会计账余额与出纳的资金余额有较大出入时,其支部书记一句话就将会计账重新以现有资金余额进行做账,致使会计账没有连续性,不能真实反映其资金状况。这就要求尽快建立农村财务、村务公开制度,保证财务、村务公开、透明,让群众明白。

四是干部作风不实,科学决策欠缺。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和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漂浮,在重大问题面前不调研、不结合实际,“拍脑门”决策、“拍胸膛”表态,出了问题“拍屁股”溜人,有的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劳民伤财,侵害了群众利益,伤害了群众感情。

五是贫富差距拉大。目前在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特别是农村一些群众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给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六是历史遗留过多。历史遗留问题是最让受访部门头痛的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受政策调整、当事人变迁、证人失散等影响,很难得到有效解决,时间越长问题越复杂越难以调解。七是基础工作滞后。虽然各级都高度重视上访,但基础性政治思想教育还不完善,《信访条例》宣传不到位,群众不知道哪些问题应该上访、哪些问题不应该上访、哪些上访是违法行为、属于什么问题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上访等,造成群众盲目上访。

减少和避免群众上访的对策及建议

如何处理好农村群众上访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通过处理群众上访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群众上访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避免的。

一是搞好乡(镇)村基层班子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优劣是减少上访和及时有效化解上访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配好一把手,大量的实践证明,凡是村级班子好的,党政一把手过硬的,很少或基本没有上访案件。

二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中,反映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为政不廉的占大多数,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教育和法规政策教育,特别是现行政策,法律知识、社会主义公德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教育群众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用政策法规约束村社干部的行为。

三是结合实际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在土地调整上,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政策,做到合法、合情、合理。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要立足本地实际,科学规划,向群众讲明利害关系,争得群众满意。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花架子工程,面子工程。干事业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决不能盲目从事。

四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提高干部依法行政水平。部分村的各项制度成了墙上的“摆设”,导致干部作风不民主,独断专行。对此,要大力加强民主化管理,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特别是建立起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及其监督机制。

五是解决群众具体实际问题,把好处理关。解决具体问题是减少上访的最有效的手段。不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只靠死看死守,围追堵截,那是权宜之计。对于绝大多数上访群众来说,只要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息诉罢访。

六是及时掌握群众上访的信息,超前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群众上访一般有个酝酿过程,只要我们注意掌握其事态形成前的酝酿、串联状态,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掌握工作主动权,就能有效地遏制上访事件的发生。

七是认真宣传贯彻《信访条例》,严格规范群众上访程序。要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法律,对群众集体上访必须按照选派代表的规定办理,对不派代表的集体上访,一般情况下坚决不予受理。对不到指定场所反映问题、围堵党政机关、拦截公务车辆的行为应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对少数组织、串联、煽动群众集体上访或利用集体上访闹事者要依法处理。2

第四篇:薛献杰谈当前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结合实际谈当前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薛献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汽车下乡步伐的加快,机动车正以前所未有的增势进入寻常百姓家,但与之并生的是: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拥有全世界

1.9%的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5%,每年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数超过10万,交通意外死亡数在全球最高。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作为主管事故处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只有认真分析构成交通事故的“人、车、路”三大要素,探索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努力寻求破解交通事故的有效方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达到路畅民安的目的。从我县境内穿过的105国道、101省道作为横贯南北交通的公路大动脉,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不容忽视,现结合我县道路交通实际,就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和对策浅析如下:

一、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情形与原因

由于近期来我县机动车增长趋势变快,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速度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由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引超的交通事故开始成为道路交通事故主流。有些驾驶员,因交通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差,忽视交通安全,导致事故时有发生。主要有情况以下几种情况:

1、酒后驾车。有些司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拿酒后开车不当回事,对红绿灯视而不见,经常超员、超载、超速行车,形成了习惯,这些驾驶陋习往往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表明:司机酒后开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6倍,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酒后开车、酒醉驾车引起。

2、追求经济利益。有些车辆驾驶人或车主为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使车辆违章超载超速,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交通安全隐患。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从事交通运输的车辆逐渐增多,一些客、货运企业和从业人员只顾赚钱,多拉快跑、超载超速,不顾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有的客运车辆为抢客源,违章停车上下客,甚至逆向行驶。货运车辆违章超载、超高、超速行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的比例相当大。

3、超速行驶。“十次车祸九次快”,一些驾驶员在正常情况下白天能做到小心谨慎,保持安全行驶,但是到了夜间,特别是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5时这段时间,我辖区内的国道105、省道101处于交通畅通时间,由于车流量少,道路通畅,部分驾驶员的心理就占了上风,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他们开始争分夺秒,忘记了交通法规,风驰电掣般地高速行驶,眼中,开英雄车,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反应不及,纵有再多的经验也无力回天,眼睁睁地酿成大祸。

4、疲劳驾车。连续驾车、疲劳驾车是构成交通肇事案件的又一重要原因。疲劳开车是最危险的,许多重大交通事故都是因为司机疲劳驾驶所致。大部分长途客车都配有两个司机,但疲劳驾驶的现象还是依然存在,一些长途货车、客车驾驶员由于长时间行车,在夜间精神疲惫,神情恍惚,加之国道道路平直,路况单一,夜间又无路灯照明,车辆驾驶人易产生视觉疲劳,使大脑麻痹。另外,货车驾驶员夜间长时间连续驾驶、疲劳驾驶现象严重,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极易发生车毁人亡的追尾交通事故。方向盘掌握着一车人的生命安危,司机对紧急情况的反应迟钝一点儿,都可能酿成一场悲剧。不少惨烈的交通事故,尤其是节日期间

很多事故都和司机的疲劳驾驶有关,而大巴车又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大事故。

5、注意力不集中。车辆驾驶员在遇上夜间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和行人相对较少时,一些有着一定驾龄和技术的驾驶员由于盲目自信,认为自己的驾驶技能高超,从而疏忽了安全行车的准则。这些人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吃东西、吸烟、打电话、与同坐的他人聊天、嬉戏,甚至两手不把握方向盘。当遇前方有突发情况时就来不及采取措施,瞬间造成追尾、偏离车道、翻下路沟或驶向左侧与前方对向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等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6、无证驾车。现在的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仍有人并未通过正常考试取得合格驾证。有的没有经过培训,甚至有的人驾驶证是出钱买来的。还有的情况是,自己没有车,但跟着别人开过两、三趟,再有事情时就借人家的车开。这类人多数不懂交通规则,驾车不系安全带,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是最容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人群。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比例升高多出于这种原因。

7、机动车机械故障原因发生交通事故。一些驾驶员自身安全意识不强,认为缺些装备无关紧要,驾驶报废或有严重故障的车辆,方向失控、刹车不灵、灯光不亮、喇叭不响、倒后镜没有,仍照常在道路上行车。有些车辆经过一整天的长途行驶后,司机在途中又常忽视检查照明设备,进入夜间行驶往往灯光发生故障,致使车灯“全盲”或成了“独眼龙”。有的灯光暗淡,射程不足,有的远近灯光不全,对公路两旁物体及路上的车辆行人动态观察不清,能见度差,造成驾驶员心理压力,突遇情况措手不及,引发事故。

8、违法停放,未设置警示标志。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在夜间行驶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如驾驶员需要停车休息,下车方便时,随意停放,不开停车夜视灯,不放置警示标志,车身占据行车道,甚至有的车辆停放在陡坡处、转弯处、交叉路口等,这既影响过往车辆的正常行驶,又容易造成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疏忽大意驾驶的车辆追尾碰撞。或有的摆设大块石头作为警示标志,放在路中间,快速行驶的车辆驾驶员因看不见就会碰上摆放的石块发生事故。

9、行人交通安全意识差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行人的安全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行人不走人行道,乱穿公路、对交通信号灯熟视无睹等,因行人横穿公路造成事故发生的比例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由于各乡镇的发展,道路两旁的农村也开始城镇化、公路两边陆续建起了很多住宅、工厂、商店,道路上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明显增多,机动车、非机动和行人在同一平面的路面混行,道路的设施却还是乡村公路的配置。还有的在公路上堆草晒粮,路面障碍物清理不及时等都给交通安全留下隐患。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警力不足,管理不到位,驾驶员的侥幸心理等。

1、警力严重不足。我大队属于警力严重缺乏的大队之一,交通管理力量缺乏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匹配。据了解,全国各地交通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编制少,警力不足,经费、装备、科技投入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警力的严重不足,导致日常管理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尤其是农村道路长期处于失漏管状态。此外,车辆装备、通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受编制压缩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各地交通安全管理警力的投入的差距较大,有些地方的交巡警中队仅有5-6人,交通协勤人员待遇低,工作量大,质量差,队伍极其不稳定,人心浮动,跳槽颇多,把协勤工作当作过渡,一旦找到合适工作,就自动退职离开,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管理工作。当前各项非警务活动很多,部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为了撑门面,摆阔气,在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时,经常要求警车开道,沿途警力保障。这样做一方面对交警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极大浪费了本已有限的警力,使交管人员疲惫不堪,导致路面失控引发事故。

2、恶劣天气的影响。当出现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时,公路路面特别是桥面容易结冰、水面和低洼地带容易起雾,行驶在同一条道路上短短的十公里路段有可能因为水面、桥

梁等不同情况出现几种不一样的天气,这样会使驾驶员对突然出现的恶劣天气应对不及,判断失误,从而诱发交通事故的发生。

3、夜间交通管理相对松懈,部分路段处于失控状态。与白天相比,夜间交通管理力度还不够,夜间巡查警力不足,已不适应当前日益变化发展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特别是在一些警力不足的地方,夜间很难在公路上见到交警和警车,部分路段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致使部分夜行车辆的违章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这也是驾驶员侥幸心理的一个间接原因。

4、事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重点时间段,一是凌晨时分,此时路面车辆少,行人少,执勤交警少,司机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行车速度快。同时一些长途车辆司机因疲劳驾驶,此时容易产生困乏感,注意力不集中,极易诱发交通事故,而且肇事逃逸案件居多。二是上下班时间,一些司机和行人争道抢行,心情急躁,最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和刮擦、碰撞现象,造成交通事故。

5、深夜和凌晨发生的交通事故主要是大型车辆,司机趁民警换班或吃饭时间,尤其是超载超员车辆,钻这个空隙,加速行驶,对过往行人和车辆躲避不及,遇有紧急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上下班发生的交通事故主要是小型车辆和私家车居多,上班的怕迟到,下班的盼早点回家,互不相让,轻微刮碰事故多。

6、辖区内国省道纵横,道路两侧农田较多,平交路口多,农忙时农用车频繁横过公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有些国省道路口还存在违章建筑,影响司机和行人视线,尤其是外地司机对路况不熟悉,对突然出现的车辆、人员没有足够的警惕,遇有紧急情况不能采取有效措施。

7、司机心态。纵观辖区发生的各种道路交通事故的起因,发生司机有以下四种不良心态:一是驶出北京的车辆认为出了城市路宽了、车少了,从心理上放松了警惕;二是违章司机存在躲避的心里特别是超限车辆,见空就钻,而且车速较快;三是一些农用车驾驶员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而地域观念强烈,认为在家门口走路,车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不管不顾,横冲直撞;四是农村驾驶人只把有钱买车作为硬件,对驾驶技术不求甚解,物证驾驶,无牌车辆行为突出,存在匆忙上路现象,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有效控减交通事故的对策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简要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建设。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抓与不抓,力度大与不大,宣传到不到位与交通违章、交通事故的多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宣传教育必不可少。要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标语、横幅、板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基本知识送进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常见常知,警钟长鸣,提高全民交通安全素质和文明素质,将交通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2、进一步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在构成交通事故的“人、车、路”三大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机动车驾驶员。抓好这些人的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交通法规、职业道德及以人为本的意识、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是减少事故、实现交通秩序根本好转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少单位的领导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置交通安全于不顾,很少或根本不安排时间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致使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一些个体运输户更是为金钱所驱动,违法驾车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对此,交警等有关部门要加大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影响和引导广大驾驶员的交通行为,教育驾驶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养成良好的驾驶作风,时刻遵守交通法规,特别是在夜间更要遵章守纪,做到安全行车。为此要抓好两个重点环节,一是严格规范对驾驶员的考核、准入关,加强规范的管理,努力提高广大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利用多种形式对驾驶员进行警

示教育,让他们从血的事实中吸取教训,筑牢安全提防,做到警钟长鸣。

3、强化源头管理,防患于未然。规范驾驶资格准入制度,严把驾驶员培训考试关,坚决堵绝不合格驾驶员进入驾驶队伍,从根源上降低不合格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加大对违章驾驶的处罚教育力度,依法从严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查处超速、不按规定行驶、违章超车、会车、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加大吊、扣驾照力度,辅助严厉的经济处罚。严把车辆检验关,加强对上路车辆的检测,严禁报废车辆、无牌无证车辆和带病车辆上路行驶。同时要毫不放松地强化依法整交,对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超员超载超速、拼装报废车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该扣分的坚决扣分,该处罚的坚决处罚,该暂扣车辆证件的坚决暂扣,该吊销驾证的坚决吊销,该拘留的坚决依法拘留,形成依法严管的凌厉态势,震摄违法行为,净化交通环境,最大限度地放大依法整治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效应,营造人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行为的生存空间,保持高压严管态势,营造人人不违章的局面。只有多措并举,协调联动,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的目标。

4、加强事故处理的硬件建设。要严格值班备勤制度,做到闻警而动,以最短的事件赶赴事故现场,实现出警快、抢救快、勘察现场快,这既可以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又能有效地为侦破逃逸案件赢得宝贵时间。

5、对重点时间和路段加大管理力度,有针对性地完善备勤管理制度,例如早高峰、学生岗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国省道交通秩序实行综合治理,加强交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技含量,如流动电子警察、路口监控探头、黄闪警示灯,在事故多发点段,危险路段路口完善各种限速、警示标志等。这些均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6、公平适用法律法规,严格掌握缓刑标准。我国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罪责自负,也就是说是谁的责任就由谁承担。不光要教育机动车驾驶员,还应当加大对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要坚持对机动车和行人,非机动车管理并重的原则,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不管是行人,还是机动车驾驶人,只要是违反了相关法规,都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行人、非机动车违章,公安交警应当勤管理、勤纠章、勤教育,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区别情况,合理处罚,以收到教育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目的。过多的适用缓刑会减弱刑罚的打击力度,使部分肇事者有恃无恐,对社会公众亦起不到震慑作用。故在审判实践中应严格按照相关司法解释和新近实施的《交法》及配套法规,对交通肇事犯罪被告人综合考量,依法把握好缓刑的适用尺度,只要具有从重、加重处罚情节的,一般不要判处其缓刑,不能以赔代罚,多赔少罚,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对于肇事后逃逸、或逃逸致人死亡的,因其犯罪情节恶劣、主观恶性较深,即使其进行了赔偿,也不宜适用缓刑,以体现法律、社会对此种犯罪行为的重点打击态度。

7、交警机关要改革勤务制度,加强夜间巡查,确保105国道昼夜24小时不失控。“保畅通、整秩序、压事故”是交警部门的主要任务。夜间交通事故发生率能否降低,关键要靠交通民警加强管理。根据当前的交通状况,公安交警部门要积极探索改革勤务制度,建立路面巡查机制,把执勤中队建立在主要公路上,使交通民警从三尺岗台延伸到公路干线,进一步扩大管理覆盖面,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查纠车辆夜间违法时,要严格执法,不枉不纵,绝不可姑息迁就。通过强化路面控制与管理,努力把夜间交通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8、切实整治道路安全隐患,完善道路标志、标线。进一步排查交通安全隐患,发现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不符、不齐的路段,要制订整治方案,切实落实整治措施,进一步科学、规范、合理地设置标志、标线。加大乡级道路标志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路面状况,加大对道路的管理。对于一些重要的地段要加设明显的交通标志和警示标牌,保障交通安全。每到夜晚公路上漆黑一片,驾驶员对道路的信息全部依赖于车灯的照射和反光的道路标志,醒目的道路标志、标识能够给驾驶员提供准确道路信息,从而使驾驶人能够采取正确的驾驶措施。

9、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交通安全宣传是做好交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开展好105国道、101省道沿线村庄、工厂企业、运输企业、汽车修理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对于辖区内的交通秩序和遏止交通事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在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时,要注重宣传教育效果,宣传形式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针对被宣传教育对象,取得接受宣传教育单位领导的支持和配合。对于沿线乡镇的交通安全宣传,要取得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进入沿线村庄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时要依靠村庄“两委”主要负责人或者村治保主任配合支持。进入企事单位的交通安全宣传,要依靠法人代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要持之以恒。要统筹策划宣传内容,既要有长期宣传规划,又要有短期宣传内容。根据行业特点、季节变换适时进行宣传,在宣传内容上可有所侧重,切忌宣传“一阵风”,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事在人为,只要我们牢牢树立“事故可防、事故必防”的信心,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切实可行,落实上坚强有力,构建全社会综合治理的良性机制,就一定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第五篇: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各种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占有关部分统计,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5%,每年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数超过10万,交通意外死亡数在全球最高。从我们文登市的情况看,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和人民购买力的增强,机动车数目逐年增多,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致使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从法院审理的案件情况看,2004年、2005年文登法院审理民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分别为237件、287件,今年1至10月份为232件。刑事交通肇事上升趋势尤为明显,2004件审结15件,2005年猛增到50件,今年1至10月份已审理48件。交通肇事已经成为仅次于故意伤害、抢劫、盗窃案件的多发性案件类型。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题目。笔者就近年来的交通事故的多发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助于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一、交通事故多发情况面面观

(一)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有些驾驶员,因交通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差,忽视交通安全,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1、酒后驾车,占有关资料表明:司机酒后开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6倍,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酒后开车、酒醉驾车引起。

2、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违章超载超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又一主要原因。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从事运输的车辆增多,一些客、货运企业和从业职员只顾赚钱,多拉快跑、超载超速,不顾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有的为抢客源,违章停车上下客,甚至逆向行驶。违章超载、超高,超速行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的比例相当大。

3、疲惫驾车。连续驾车、疲惫驾车是构成交通肇事案件的又一重要原因。疲惫开车是最危险的,很多重大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司机疲惫驾驶所致。大部分长途客车都配有两个司机,但疲惫驾驶的现象还是依然存在,一些大巴司机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节日期间,很多人要开私人车回家,疲惫驾驶比较普遍。方向盘把握着一车人的生命安危,司机对紧急情况的反应迟钝一点儿,都可能酿成一场悲剧。不少惨烈的交通事故,尤其是节日期间很多事故都和司机的疲惫驾驶有关,而大巴车又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大事故。京石高速河北看都段“12?19”特大交通事故共造成17人死亡。

4、无证驾车。现在的机动车数目越来越多,但是不少人并未通过正常考试取得合格驾证。有的没有经过培训,甚至有的人驾驶证是出钱买来的。还有的情况是,自己没有车,但随着别人开过两、三趟,再有事情时就借人家的车开,这种情况多见于农村。这类人多数不懂交通规则,驾车不系安全带,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是最轻易发生肇事的人群。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摩托车肇事比例升高多出于这种原因。

5、过于自信。生活中,驾驶员太过“自信”引发交通事故的情形也不计其数,自以为

技高一筹,驾车如儿戏,行驶中打手机,吸烟,换音乐片,与乘车人聊天,随意超车等,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分散驾驶员的留意力,导致事故发生。

6、机动车机械故障原因发生交通事故。一些驾驶员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以为缺些装备无关紧要,驾驶报废或有严重故障的车辆,方向失控、刹车不灵、灯光不亮、喇叭不响、倒后镜没有,仍照常在道路上行车。

(二)行人交通安全意识差也是导致此类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行人的安全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行人不走人行道,乱穿公路、对交通讯号灯熟视无睹等,因行人横穿公路造成事故发生的比例较以往有大幅度进步。

(三)道路及相关设施 不公道,公路维护不完善也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由于各乡镇的发展,道路两旁的农村也开始城镇化、公路两边陆续建起了很多住宅、工厂、商店,道路上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明显增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同一平面的路面混行,道路的设施却还是乡村公路的配置。还有的在公路上堆草晒粮,路面障碍物清理不及时等都给交通安全留下隐患。

二、深层次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笔者以为,回根到底与执法不严、治理不到位和交通肇事量刑偏轻有直接关系。

所谓执法不严,是指有关部分对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尤其对于无证驾车、驾驶故障车报废车、违章驾车等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至六十三条规定的行人应遵守的几条规定,并在八十九条法律责任里规定:如违反这些规定,就处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而实践中对行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却闻所未闻。行人继续置法律于不顾,执法职员对行人的违法职员也是视而不见,助长了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不良习气。

车辆增多而治理不到位是交通事故潜伏的隐患。驾驶员的高违章现象,应该回咎于有关部分对驾驶资格的治理审核出现了偏差。从各地表露的情况来看,一些驾驶学校不按照行业标准实施驾驶培训,有的根本就不具备培训资格;有些驾驶学校的上级主管部分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在体检、考试等环节上或徇私舞弊或把关不严。这样,就直接催生出大批的“马路杀手”。另外,在农村对机动车治理疏松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于不治理,致使三照无一照(指车牌照、驾驶执照)情况严重。

对交通肇事罪被告人量刑过宽是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文登法院几年来判处量刑情况看,2004年判处交通肇事罪15人,其中缓刑11人占73%,2005年判处50人,缓刑36人占72%,2006年1至10月份判处50人,缓刑39人占78%,缓刑适用率较高。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相关司法解释,将交通肇事罪分为三个量刑档次:一是一般交通肇事罪,是指造成死亡1 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

重的;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出发点在3万元至6万元之间的。其量刑在三年以下。二是重大交通肇事罪,是指造成2人以上死亡的;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出发点在6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其量刑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三是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其量刑是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又规定了一般交通肇事罪和重大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情节:(1)犯交通肇事罪,畏罪叛逃,或者有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以邻为壑的;(2)酒后驾车的;(3)非司机驾驶机动车辆的;(4)驾驶无牌照车辆的;

(5)明知机动车辆关键部件失灵仍然驾驶的;(6)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从以上法规可以看出,除因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其最低刑是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不能够适用缓刑外,其他情形都可以判处缓刑。而根据刑法学理论和实践,对于6种情节加重犯应当在法定刑内从重处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顶格判,如对一般交通肇事罪被告人,假如有前述6种情形之一者,依法应当顶格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根本不应当判处缓刑。

从目前的司法实践看,由于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长期以来一直是被视为“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固然发案率逐年增加,但法院对这类被告人判处实体刑的很少,尽大多数都是判处缓刑。对于相关司法解释中的诸如酒后驾车、无照驾车这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安全的6种从重处罚情节予以加重处罚的情形并不明显,一般交通肇事罪被判处实刑的,大多不是那些酒后驾车或无照驾车者,而是一些由于犯交通肇事罪、赔偿不了受害人经济损失的人。能否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事实上已成为一些审判职员对被告人是判处实刑,还是判处缓刑的量刑依据。

也正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机动车驾驶员抱着有钱就不怕判的想法,使得其对交通法规意识淡漠。肇事司机撞死行人所付出的赔偿金至多数十万,这对一些富裕阶层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另外交强险的实施使得有些驾驶员有恃无恐,出了事大不了赔钱,而且有保险公司赔偿。当特权感和优越感在某些群体的头脑中占据上风时,责任感和安全感无疑被弃置一边,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居高不下。

三、有效控减交通事故的对策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治理体系建设。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抓与不抓,力度大与不大,宣传到不到位与交通违章、交通事故的多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宣传教育必不可少。要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气力开展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资料、板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基本知识送进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常见常知,警钟长叫,进步全民交通安全素质和文明素质,将交通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强化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规范驾驶资格准进制度,严把驾驶员培训考试关,果断堵尽分歧格驾驶员进进驾驶队伍,从根源上降低分歧格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加大对违章驾驶的处罚教育力度,依法从严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查处超速、不按规定行驶、违章超车、会车、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加大吊、扣驾照力度,辅助严厉的经济处罚。严把车辆检验关,加强对上路车辆的检测,严禁报废车辆、无牌无证车辆和带病车辆上路行驶。

(三)公平适用法律法规。我国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罪责自负,也就是说是谁的责任就由谁承担。不光要教育机动车驾驶员,还应当加大对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要坚持对机动车和行人,非机动车治理并重的原则,严格按照《交法》规定,不管是行人,还是机动车驾驶人,只要是违反了相关法规,都应当依照相关法规处罚。对行人、非机动车违章,公安交警应当勤治理、勤纠章、勤教育,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区别情况,公道处罚,以收到教育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目的。

(四)重新审阅交通肇事的社会危害性,严格把握缓刑标准。过多的适用缓刑会减弱刑罚的打击力度,使部分肇事者有恃无恐,对社会公众亦起不到震慑作用。故在审判实践中应严格按照相关司法解释和新近实施的《交法》及配套法规,对交通肇事犯罪被告人综合考量,依法把握好缓刑的适用标准,只要具有从重、加重处罚情节的,一般不要判处其缓刑,不能以赔代罚,多赔少罚,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对于肇事后逃逸、或逃逸致人死亡的,因其犯罪情节恶劣、主观恶性较深,即使其进行了赔偿,也不宜适用缓刑,以体现法律、社会对此种犯罪行为的重点打击态度。

(五)切实整治道路安全隐患,完善道路标志、标线。进一步排查交通安全隐患,发现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不符、不齐的路段,要制订整治方案,切实落实整治措施,进一步科学、规范、公道地设置标志、标线。加大乡级道路标志硬件设施的投进,改善路面状况,加大对道路的治理。对于一些重要的地段要加设明显的交通标志和警示标牌,保障交通安全。

下载当前伤害案件多发的原因正稿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伤害案件多发的原因正稿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伤害案件处理办法

    伤害案件处理办法 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的处理(当事人版)作者:余音 故意伤害、殴打他人案件,大多数可以认为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根据伤情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伤及以下、轻伤、......

    当前赡养案件突出的原因与对策

    当前赡养案件突出的原因与对策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扶助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但是近年来,在现实生活中,老人因得不到子女的赡养而引发的案......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2010-06-29 18:33:3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浅谈......

    浅谈夜间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也造成了各种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夜间视线不好,造成了夜间道路交通事故危害性、破坏性、......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推荐)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方法:通过总结近几年来查出的关于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资料,对当前企业......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正确适用法律,确保案件合法、公正、及时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浅析轻伤害案件之处理

    随着城镇化发展建设的进程,城镇商业活动快速发展,公安机关接受和处理由民间纠纷引起的轻伤害案件也日益增多,但由于某些政策法规的新改变与本地实际情况有冲突,轻伤案件处理困难......

    人身伤害案件参考代理词5篇

    代理词(人身损害) 代理词(人身损害)审判长、审判员: 广东国意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告的委托,指派我担任原告诉被告XX中心小学、XX、XX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本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