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的实践与思考
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的实践与思考
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惩治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主管(监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进行。
一、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充分认识查处案件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查处案件是专项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量事实说明,商业贿赂犯罪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严重违背国家法律,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面对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要遏制其蔓延发展的势头,仅靠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对商业贿赂犯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鉴于此,中央在总体部署上确定了三项任务,即自查自纠、查办案件、建立长效机制,并且要求三项任务同步进行,整体推进。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查办案件不是辅助性的工作,而是纳入专项治理工作整体格局中来抓的一项重要任务;查办案件也不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要贯穿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全过程。
其次,查处案件是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治理商业贿赂三项任务格局中,查处案件处于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对于推动自查自纠和建立长效机制两项任务的落实,进而整体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查处案件,能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管的威慑力,有效推动自查自纠各个环节尤其是查找问题、搞好整改的工作,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通过查处案件,发挥案件的治本功能,能够有效推进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认真查找体制、机制、制度以及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通过查处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振奋人心的成效,能够有效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积极性,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引向深入。可以说,查处案件是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断深入、健康发展、取得实效、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
二、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努力拓宽信访举报渠道
信访举报少、层次低,是当前各级各部门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影响案件查处工作的一个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公布举报电话和信访举报的受理范围,充分调动干部群众举报揭发商业贿赂行为的积极性。要注意从新闻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其次,各级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要主动联系协调同级党委政府信访部门、纪检监察信访部门以及其他信访机构,对商业贿赂的信访举报件实行统一集中排查。要充分发挥检察、公安、审计、工商和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信访举报系统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投诉举报网络。第三,各级各部门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要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的同志负责信访接待工作,严格值班制度和工作程序,认真受理来信来访,使人民群众对有关商业贿赂的信访举报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要严格保密纪律,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保护和激励机制,对举报有功者要给予奖励。
三、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牢牢把握办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
治理商业贿赂,中央确定了六大领域和九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并且强调要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尤其是要注重查处国家公务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事业单位经营、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的案件。按照有关要求,哪里有案件线索,就要组织力量去调查,不管涉及到哪个领域,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在这个大前提下,各级各部门应当结合实际,确定各自办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点突破。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和焦炭产业是山西的重要经济支柱,煤焦领域既是资本流和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又是腐败问题特别是商业贿赂案件的高发区。因此,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集中力量,紧紧围绕煤焦领域,抓住煤矿开采审批环节、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节、煤焦经营环节和煤炭企业改制四个环节,查处一批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大要案件。
四、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推动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过程中,对重大案件应实行“一案六报告”制度。即案件调查结束后,一要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案件调查报告;二要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用于开展警示教育、提出整改意见、推进源头治理工作的案件剖析报告;三要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用于向发案单位提出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推进改革、改进工作的检查或监察建议报告;四要力争形成一个具有较强警示意义、用于警示教育和帮助挽救更多人的被查对象检查忏悔报告;五要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用于总结案件突破经验的查办案件工作总结报告;六要按照党章规定,将处理特别重要或复杂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向同级党委报告。同时,要对这一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针对煤焦领域的大案要案,通过撰写案件剖析报告等向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一要根据煤焦领域的行业特点和岗位需要,选好人、用好人,坚决杜绝“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现象的发生;二要加强对煤焦领域相关的审批权、许可权、监管权、资源分配权等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确保公共权力不受腐蚀;三要针对煤焦领域行政权力过多过滥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等。在查办重大商业贿赂案件中实行“一案六报告”制度,对于增强查办案件的有效性,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和健全工作机制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涉及面广,难度很大,调查难、取证难、认定难,仅靠各级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力量远远不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对查处阻力大、久拖不结、跨地区跨部门的大要案件,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排除干扰。要严格落实办案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部门负责人、案件调查组负责人和调查人员分级负责的办案工作责任制,严格办案考核制度和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要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正确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分清罪与非罪。各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主管(监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依纪依法查处或配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办案联席会议、重要案件协查等制度,完善查处重大案件的协作机制,真正形成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合力。
第二篇: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的实践与思考
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的实践与思考
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惩治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主管(监管)部门要采 取有力措施,有效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进行。
一、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充分认识查处案件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查处案件是专项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量事实说明,商业贿赂犯罪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严重违背国家法律,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面 对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要遏制其蔓延发展的势头,仅靠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对商业贿赂犯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鉴于此,中 央在总体部署上确定了三项任务,即自查自纠、查办案件、建立长效机制,并且要求三项任务同步进行,整体推进。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中,查办案件不是辅助性的工作,而是纳入专项治理工作整体格局中来抓的一项重要任务;查办案件也不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要贯穿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的全过程。
其次,查处案件是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治理商业贿赂三项任务格局中,查处案件处于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对于推动自查自纠和建立长效机制 两项任务的落实,进而整体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查处案件,能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管的威慑力,有效推动自查自纠各个环 节尤其是查找问题、搞好整改的工作,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通过查处案件,发挥案件的治本功能,能够有效推进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认真查找体制、机制、制度以及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通过查处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振奋人心的成效,能够有效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积极性,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引向深入。可以说,查处案件是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断深入、健康发 展、取得实效、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
二、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努力拓宽信访举报渠道
信访举报少、层次低,是当前各级各部门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影响案件查处工作的一个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新 闻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公布举报电话和信访举报的受理范围,充分调动干部群众举报揭发商业贿赂行为的积极性。要注意从新闻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其次,各 级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要主动联系协调同级党委政府信访部门、纪检监察信访部门以及其他信访机构,对商业贿赂的信访举报件实行统一集中排查。要充分发挥检 察、公安、审计、工商和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信访举报系统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投诉举报网络。第三,各级各部门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要挑选政治素 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的同志负责信访接待工作,严格值班制度和工作程序,认真受理来信来访,使人民群众对有关商业贿赂的信访举报件得到及时妥善处 理。要严格保密纪律,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保护和激励机制,对举报有功者要给予奖励。
三、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牢牢把握办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
治理商业贿赂,中央确定了六大领域和九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并且强调要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尤其是要注重查处国 家公务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事业单位经营、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的案件。按照有关要求,哪里有案件线索,就要组织力量去调查,不管涉及到哪个领域,不 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在这个大前提下,各级各部门应当结合实际,确定各自办案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集中优势兵力,进 行重点突破。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和焦炭产业是山西的重要经济支柱,煤焦领域既是资本流和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又是腐败问题特别是商业贿赂 案件的高发区。因此,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集中力量,紧紧围绕煤焦领域,抓住煤矿开采审批环节、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节、煤焦经营环节和煤炭企 业改制四个环节,查处一批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大要案件。
四、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推动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过程中,对重大案件应实行“一案六报告”制度。即案件调查结束后,一 要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案件调查报告;二要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用于开展警示教育、提出整改意见、推进源头治理工作的案件剖析报告;三要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用于向发 案单位提出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推进改革、改进工作的检查或监察建议报告;四要力争形成一个具有较强警示意义、用于警示教育和帮助挽救更多人的被查对象检 查忏悔报告;五要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用于总结案件突破经验的查办案件工作总结报告;六要按照党章规定,将处理特别重要或复杂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向同级党 委报告。同时,要对这一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针对煤焦领域的大案要案,通过撰写案件剖析报告等向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一要根据煤焦 领域的行业特点和岗位需要,选好人、用好人,坚决杜绝“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现象的发生;二要加强对煤焦领域相关的审批权、许可权、监管权、资源分配 权等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确保公共权力不受腐蚀;三要针对煤焦领域行政权力过多过滥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等。在查办重大商业贿赂案 件中实行“一案六报告”制度,对于增强查办案件的有效性,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和健全工作机制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涉及面广,难度很大,调查难、取证难、认定难,仅靠各级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力量远远不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给予支 持,对查处阻力大、久拖不结、跨地区跨部门的大要案件,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排除干扰。要严格落实办案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办 案部门负责人、案件调查组负责人和调查人员分级负责的办案工作责任制,严格办案考核制度和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要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正确区分正常的 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分清罪与非罪。各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主管(监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依纪依法查处 或配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办案联席会议、重要案件协查等制度,完善查处重大案件的协作机制,真正形成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合力。
第三篇:关于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力度的思考
关于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力度的思考
当前,要加大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并着力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一、治理贿赂工作是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开展宣传发动、调查摸底、自查自纠、整改提高、案件查处和资料归档等各项工作。同时,建章立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一是领导重视,确保专项工作不走过场。成立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实施方案》,规范各成员单位及其工作职责。二是认真开展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出版墙报、写心得体会文章,以及上治理商业贿赂专题辅导课,使广大国家公务员和企业经营者受到警示教育,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商业贿赂的危害性,增强抵御商业贿赂的自觉性,筑牢反对商业贿赂的思想防线,形成以廉洁守法为荣,贿赂违法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深入开展自查自纠,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对经营者和从业者的引导、约束和监管,严厉查处市场主体的商业贿赂行为,对涉案企业和个人实行高额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甚至吊销证照。加强企 业、行业自律和社会诚信建设,形成健康商业文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用治贿工作来夯实民生基础。改善民生,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实现。只有不断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而要发展,大力开展治贿工作是方法之一。谋划民生大计,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针对茂港区实际,着眼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夯实民生物质基础,提出“工业兴区,农业立区、旅游旺区”的发展战略。同时,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重点实施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等惠民行动,努力办好群众急需、群众受益的事。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使惠民之举进村入户,落实到社区、落实到村组、落实到人头,让惠民行动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
三、以治贿工作为契机改进干群关系关注民生诉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大力开展治贿工作,为社会创造良好的廉政环境。通过改进干群关系,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一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对所辖范围、所管领域 群众反映强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国企改制、水库移民中出现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领导责任,想方设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二是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敏感事项,均严格实行公示、听证、咨询等制度,广泛听取和积极采纳群众意见。同时,建立领导干部群众来访接待制度,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团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机制,搭建多种形式的对话平台。三是构建干群工作网络。完善区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试点,探索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民生保障。
第四篇: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体会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体会
商业贿赂已成为当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顽疾。多数商业贿赂行为,行贿和受贿双方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双方从中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利益,行贿者和受贿者所用的财物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侵害的还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现就我局在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专项行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具体办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仅在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该条没有明确回扣和一般商业贿赂行为以及折扣、佣金、附赠行为的特征和性质,且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1996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不高,不能满足执法和诉讼的需求,还有就是规定商业贿赂的主体过窄,致使查处非国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员的受贿行为存在法律盲区。另外我国现行法律中将账外暗中和明示入账作为回扣和折扣的本质区别并不恰当。竞争者并不一定都是单位,在实践中很多个体户和承包户都没有自己的账户,也就没有入不入账的区别,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建帐,而他们不建帐又不归工商机关管,法律很难确定其行为究竟是属于折扣还是回扣。所以,仅把账外暗中与否作为判断折扣和回扣的主要根据而无其他实质标准,在实践中很容易导致许多表面上取得合法形式的所谓“折扣”又往往会产生与回扣同样的后果,对社会的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妨碍。
(二)取证难,查证难。主要是受执法手段和权限的制约,及一些潜规则的影响,导致直接取证难。例如,我队调查某超市收受三鹿奶业代理商堆头费、进场费、上架费的案件时,在三鹿代理商取超市所要费用的收据或发票时,代理商非常不情愿提供,原因就是如果我们对超市处理不了,造成的后果就是超市不会再销售他的产品,最后是细致的做工作才取得证据,拿着证据到超市检查其帐目时,超市以经理不在或是会计不在为由不提供帐目,而办案人员又不能采取任何的强制手段,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有劲使不上致使案子一拖再拖,从而给对方提供再作一套帐或者活动的机会。又如,检查某小学强制给学生上保险非法收受保险公司给予的“保险代办费”的行为时遇到的问题也是取证难,如果要体现出“强制”的字样就得从学生或是家长入手,而学生或是家长考虑还得在学校学习等原因不予提供,造成取不到证据从而没法去学校查证,而保险公司现在又是网上报帐制,要想看帐就得到市公司,另外我们没有其他的强制措施只能是表面的了解一下而已。还有就是一些行业已形成“潜规则”,查处的一些案件中的药商向医院推销药品都是采取“两笔扣”方式:“明扣”给医院的小金库,“暗扣”给药房的工作人员或是主治医师。经查,目前这种手段已成为医药购销领域的“行规”,“圈内人士”都直接按“程序”办理,操作更加隐蔽。类似的领域还有存款信贷、工程发包、车辆保险等,这些行业“潜规则”已经根深蒂固,给取证工作带来了不小难度。
(三)执法主体交错,各自为政,形不成执法的合力。按照法律法规,对于商业贿赂案件,除工商局外,检察院、公安局、法院、海关缉私局、税务局、纪委和审计等部门也都有调查取证乃至立案查处的权力,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执法不力、打击不力的后果发生。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执法主体交错导致各个机关各自为战,各自执行各自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都在自己的那个框框内执法决不跃雷池一步,是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直接原因。要知道打击商业贿赂不单单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这就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有机配合,形成一个执法的合力。向上面提到的超市不配合问题,如果公安机关介入控制住财会人员或是搜查相关的帐目的话就不会有后事发生。为什么公安机关只是简单的配合呢?就是因为这个案件不够它们立案的标准,所以它们只是象对待普通防碍执法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案件那样来处理,这样就伤及不到当事人的筋骨,也就没能形成一个合力的拳头。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规范商业贿赂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涉及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条款,但规定比较分散,对一些重要环节的界定不够完善和明确。对此,一要明确商业贿赂的主体和客体,对不同行业、领域内不同性质和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规定统一的判定依据,让办案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也就是给各个执法机关制定出相应的条例或办法;二要明确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主管机关,建议将检察机关确定为主管机关,由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协助配合,形成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合力。象上面查处超市收受“堆头费”的案件,如果公安的经侦部门带着搜查证依法对该超市的财务科进行搜查的话,当时就能拿到第一手的证据,就能够给案件一个准确的定性。学校收受“保险代理费”案件,如果纪检部门、检查机关与工商共同办案的话就可以轻松地取到证据,因为检查机关有司法强制措施,他们可以对学校相关的财务和人员予以控制,而我们可以对保险公司进行检查,这样采取“双管齐下两头堵”的办法就解决了没法取证的难题。
第二,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和财务制度。对当前普遍存在“吃回扣”不良风气的领域和行业,出台行业规范,健全财务制度,从源头上加大打击力度。
第三,多种渠道治理商业贿赂,形成打击合力。商业贿赂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多方面的,因此也应该从多种渠道入手,形成打击的合力。一是检察机关应当大力查办职务犯罪。在惩治受贿人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行贿人的打击。二是平等的市场竞争者可以对不正当行为提起民事诉讼。应当出台明确规定,鼓励平等经营者通过法
律途径对商业贿赂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
第四,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当务之急是充分唤起全社会对商业贿赂行为危害性的清醒认识,形成“民要举官要纠”的氛围,由此建立起以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为核心,以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舆论为辅助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更有效地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预防和打击。
第五篇: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难点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难点
2012-09-17 09:48
1.现有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的主体及表现方式的规定比较简单,对于交易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利害关系人收受商业贿赂的问题缺少明确规定。另外,商业贿赂违法所得的计算方式也存在争议。
2.商业贿赂行为隐蔽性较强,调查取证存在一定难度
商业贿赂行为多为“潜规则、暗箱操作”,经营单位多以做假账、账外账、不入账等违法方式进行,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同时,由于商业贿赂案件涉及点多面广,贿赂双方作为利益共同体,串案、窝案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也使得调查取证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3.商业贿赂案件专业性比较强,案情的认定较复杂
认定商业贿赂行为,需要从违法的主体、主观、客体、客观等方面考虑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其给付或收受财物是否影响正常的公平交易秩序,商业贿赂与正常的商业模式、规则有什么区别,“账外暗中”如何理解等,准确把握这些问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业务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办案经验,对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4.协作机制不健全
工商机关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中,由于缺乏案源、取证等方面的有效协作,往往使案件陷入僵局。而且,在现有体制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上银行、保险、招投标等领域商业贿赂管辖权的争议,给办案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执法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