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8: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滋生蔓延,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群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诱发腐败和经济犯罪,成为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笔者仔细剖析近几年查处的一些商业贿赂案件,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希望可以为当前的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

一是发案领域相对集中。从近几年查处的一些商业贿赂案件看,案件主要集中在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国有企业转制中国有资产流失、药品医疗器械购买中收受回扣、工程建设中违规审批、政府采购中明招暗定、泄露标底等等,行业特点明显,案件类型单一。

二是手段隐蔽,调查取证难。商业贿赂往往十分隐秘,基本上都是行受贿双方“一对一”进行,既没有旁证也没有书证、物证。且通常以“正当”商业回报为借口,经营者往往设有帐外帐,对外以各种名目将贿赂款列入生产成本,或巧立名目以其它合法开支的形式进行入帐。同时,因为犯罪嫌疑人与行贿人长期建立了利益关系,相互之间的行受贿行为已很默契,案发后受贿人不会轻易交待受贿事实,而行贿人通常较难找到,找到后也不会轻易提供行贿证据。

三是窝案串案明显。表现为行贿人为谋取自身利益,采取各种手段用财物同时贿赂多位国家工作人员,从“点对点”式的贿赂发展到“点对面”式。违法犯罪涉及的人员较多,成分复杂,而且连续作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的是连续几年都送给个人财物,还有的行贿者在一片地域行贿,办理一案就可以挖出一窝,牵出一串。如某化工厂厂长钟某某一案,行贿者兰某为低价收购该厂国有废旧设备,在贿赂钟的同时也贿赂了化工厂副厂长、会计等人,从而达到其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同时,通过行贿者兰某又牵出了另外一起受贿案件。

二、引发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

1、“潜规则”意识严重

近年来,一些行业领域正处于体制转型期,制度还尚待健全完善,交易行为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约束,潜在的不成文规则应运而生。“办事就得给好处”等“潜规则”严重影响商业活动。经营者为谋取个人或集体利益,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各种名义给回扣的现象普通存在,使得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认为收受回扣是应得的劳务费,不是犯罪。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潜规则”的影响下,导致商业贿赂犯罪屡禁不止。

2、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力

商业贿赂之所以愈益盛行,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经济规则和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所致。如上述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受贿之所以盛行,就在于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就是厂长的“一言堂”,导致那些靠回扣生存的经营者才会应运而生。要解决该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只靠加大惩罚力度显然是防不胜防,还必须健全相关机制,加大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商业贿赂案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犯罪形式非常复杂,作案手段花样繁多。一些案件罪与非罪界限难以区分。如在经济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与佣金、劳务费混淆在一起,接受礼金与受贿有时很难区分;严格界定是否犯罪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衡量,给了一些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4、打击合力不强

打击未能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商业贿赂犯罪。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经营者不得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并赋予监督管理部门有罚款等处罚权,但实践中该行为的查处少之又少,有行政执法部门即使发现存在商业贿赂犯罪行为,往往也是通过内部处理,进行罚款、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也不主动将案件向有关执法部门移送,导致该查办的案件不能及时查办,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商业贿赂犯罪。

三、对策建议

一是做好宣传教育。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观念上充分认识商业贿赂的危害性,结合“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提高社会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商业贿赂的环境和氛围。

二是强化监督制约。各行各业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内、外部监督制约。在内部,首先有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不能让个别权力集中;其次要加强财务、政务公开,对各种款项收支使用情况必须公开详实内容;最后是要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权力真正受到监督。在外部,要采取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等措施,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同时虚心接受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

三是完善法制体系。目前,我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涉及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条款,但规定比较分散,对一些重要环节的界定不够完善和明确。为此,要尽可能出台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来规范商业贿赂案件办理的各环节。

四是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打击合力。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工

第二篇: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写写帮整理)

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

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2007-12-16 13:38:1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2)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滋生蔓延,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群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诱发腐败和经济犯罪,成为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笔者仔细剖析近几年查处的一些商业贿赂案件,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希望可以为当前的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一是发案领域相对集中。从近几年查处的一些商业贿赂案件看,案件主要集中在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国有企业转制中国有资产流失、药品医疗器械购买中收受回扣、工程建设中违规审批、政府采购中明招暗定、泄露标底等等,行业特点明显,案件类型单一。

二是手段隐蔽,调查取证难。商业贿赂往往十分隐秘,基本上都是行受贿双方“一对一”进行,既没有旁证也没有书证、物证。且通常以“正当”商业回报为借口,经营者往往设有帐外帐,对外以各种名目将贿赂款列入生产成本,或巧立名目以其它合法开支的形式进行入帐。同时,因为犯罪嫌疑人与行贿人长期建立了利益关系,相互之间的行受贿行为已很默契,案发后受贿人不会轻易交待受贿事实,而行贿人通常较难找到,找到后也不会轻易提供行贿证据。三是窝案串案明显。表现为行贿人为谋取自身利益,采取各种手段用财物同时贿赂多位国家工作人员,从“点对点”式的贿赂发展到“点对面”式。违法犯罪涉及的人员较多,成分复杂,而且连续作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的是连续几年

都送给个人财物,还有的行贿者在一片地域行贿,办理一案就可以挖出一窝,牵出一串。如某化工厂厂长钟某某一案,行贿者兰某为低价收购该厂国有废旧设备,在贿赂钟的同时也贿赂了化工厂副厂长、会计等人,从而达到其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同时,通过行贿者兰某又牵出了另外一起受贿案件。

二、引发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

1、“潜规则”意识严重近年来,一些行业领域正处于体制转型期,制度还尚待健全完善,交易行为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约束,潜在的不成文规则应运而生。“办事就得给好处”等“潜规则”严重影响商业活动。经营者为谋取个人或集体利益,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各种名义给回扣的现象普通存在,使得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认为收受回扣是应得的劳务费,不是犯罪。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潜规则”的影响下,导致商业贿赂犯罪屡禁不止。

2、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力

商业贿赂之所以愈益盛行,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经济规则和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所致。如上述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受贿之所以盛行,就在于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就是厂长的“一言堂”,导致那些靠回扣生存的经营者才会应运而生。要解决该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只靠加大惩罚力度显然是防不胜防,还必须健全相关机制,加大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商业贿赂案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犯罪形式非常复杂,作案手段花样繁多。一些案件罪与非罪界限难以区分。如在经济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与佣金、劳务费混淆在一起,接受礼金与受贿有时很难区分;严格界定是否犯罪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衡量,给了一些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4、打击合力不强 打击未能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商业贿赂犯罪。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规定了经营者不得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并赋予监督管理部门有罚款等处罚权,但实践中该行为的查处少之又少,有行政执法部门即使发现存在商业贿赂犯罪行为,往往也是通过内部处理,进行罚款、行政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也不主动将案件向有关执法部门移送,导致该查办的案件不能及时查办,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商业贿赂犯罪。

三、对策建议 一是做好宣传教育。治理商业贿赂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观念上充分认识商业贿赂的危害性,结合“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提高社会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商业贿赂的环境和氛围。二是强化监督制约。各行各业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内、外部监督制约。在内部,首先有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不能

让个别权力集中;其次要加强财务、政务公开,对各种款项收支使用情况必须公开详实内容;最后是要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权力真正受到监督。在外部,要采取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等措施,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同时虚心接受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

三是完善法制体系。目前,我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涉及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条款,但规定比较分散,对一些重要环节的界定不够完善和明确。为此,要尽可能出台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来规范商业贿赂案件办理的各环节。

四是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打击合力。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工

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

第三篇:商业贿赂案件总结

商业贿赂案件总结 2011在日常查办案件过程中,共办理商业贿赂案件两起,现就办理案件中所积累一点经验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一、案源的发现。商业贿赂案件多发的领域均为竞争激烈,利润较大的行业,较为常见的有医疗器械,外包工程材料,工程取暖设备,房地产企业的广告策划等。这类企业在我局辖区内分布较为广泛,各个所辖区内都能发现,在日常巡查中注意留心观察,很容易发现相应的公司。另外由于现在有些行业过于显眼,部分公司采用一些不相关的行业名称为掩护,实则从事医疗器械,工程材料等物品的销售。

二、现场证据的固定。在巡查中发现有较大商业贿赂嫌疑的公司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对该公司进行检查,重点是要控制财务室,一般一人进经理办公室,一人进财务室,必须保证第一时间控制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我们需要的证据,尤其是现金账册,银行账册等对案情认定有重大辅助作用的证据。现在商业上贿赂现在较为严重,有贿赂的公司大部分都才用做账外账的形式来填补用于贿赂的金额,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能够对账册进行简单的甄别,看公司的资金是否入对了相应的科目。

三、笔录的取得。在取得第一手现场资料后,当事人会到工商所来说明情况,在做询问笔录时,一定要注意技巧,首先应该和当事人认真的沟通,拿出做朋友的诚意,多跟他谈谈生意,比如他们这

一行虽然利润高,但是竞争激烈,不给点贿赂就很难拉到单子,是一种潜规则,从事这种行业的公司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的行为,让他内心产生法不责众的意识,放松对这方面的警惕,在关键证据都取得证实,笔录程序完成后,再告诉相对人所犯的错误,根据其认错态度、配合程度,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商业贿赂案件较其他类型的案件复杂一些,主要是证据的取得和现场的控制,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注意好这两方面,商业贿赂案件就和其他案件一样可以轻松完成。

第四篇:对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几点思考

商业贿赂在我国已经俨然成为一种“市场潜规则”,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引起了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目前我们分局治理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执法实践来看,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也遇到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进一

步研究解决。

一、目前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发现线索难。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它手段买通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争取交易机会或交易优惠条件的行为,既包括直接给付的现金和实物,也包括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等,其行为依附于商业交易关系,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可以说在各类市场主体及不同行业中普遍存在,甚至成为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商业贿赂行为往往发生在有交易关系的单位与单位、个人与个人之间,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排他性,其商业贿赂行为的完成,只在少数当事人中完成,双方暗中交易“利益均沾”,并为稳妥起见订立“生死契约”,局外人很难发现,一般需要“知情人”举报或当事人之间发生“内讦”才能发现案件线索。

二是调查取证难。由于当事人拒不接受检查或以种种理由规避检查,有的为逃避检查,将办公地址迁往居民区、写字楼,即使发现了案件线索,工商执法人员却难以进入其场所检查、查阅相关资料信息、调查取证,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更有像外地南京、上海、山东等在汉企业或所设办事处,跨省跨市,调查取证成本高,加之没有专项办案经费,难以查找相关信息资料,调查取证更为困难,询问局外人又很难得到真实有价值的资料证据,明知其涉嫌有商业贿赂行为,但执法人员往往束手无策,因找不到有价值的证据材料而不得不“半途而废”。

三是认定事实难。由于商业贿赂行为表现形式复杂,涉及领域宽、行业广,而我国现行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规章中虽对商业贿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有些条文过于原则、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往往造成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对某种行为是否构成商业贿赂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观点,还由于有关法律法规有交叉、冲突,难以准确认定,有的公司发生了商业贿赂案件,立案查处时,将贿赂行为归咎于纯个人行为,与本公司无关,将业务员开除出公司,“丢卒保车”,逃避处罚,影响了执法效果。

四是适用法律不足。目前,我国反商业贿赂的非刑事立法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和199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工商总局等就具体问题所作的司法行政解释,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适用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对附赠式商业贿赂行为规定、实施商业贿赂行为时的心理因素和主观心态、认定商业贿赂行为的归责原则、间接实施商业贿赂并获得利益的行为等没有明确细化规定如何适用法律条文,做到定性准确,处罚得当,仍有一定的难度。

五是干扰阻力大。多年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部门干预较多的“痼疾”,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消除,为局部地域经济利益而损害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经济利益在一些地方或部门仍然存在。再者,“人情风”、“关系网”等庸俗的人际关系也干预其中,无形中增加了办案的难度和阻力,形成办案不顺,处罚额度较低,投入的行政执法成本高而收益少的“到挂”现象。

二、对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治理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认识,增强工商行政执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纪委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将治理商业贿赂列为今年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之一,治理商业贿赂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商业贿赂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妨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它使市场竟争变成贿赂、人情、关系网的恶性博弈,造成物价虚高,直接导致“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伤民心、逆民意的问题,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与当前倡导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国家工商总局、省局、市局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并已提到今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各级工商管理部门和全体工商干部应识大体、顾大局,理应站在反商业贿赂斗争的最前沿,责无旁贷,努力增强工商行政执法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篇:对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几点思考

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现象,它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从目前工商部门治理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执法实践来看,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也遇到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新形势下商业贿赂的主要特征

关于商业贿赂的界定,国家工商总局第60号令第2条第二款明确指出: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商业贿赂做出了禁止性规定,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贿赂行为已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的发展态势,现阶段的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单一存在的,而往往是交错,混合在一起的,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一是商业贿赂涉及的行业领域 多,范围广。从当前社会反映和查处的情况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六大领域是商业贿赂存在的重点领域和行业,也是中央确定的反商业贿赂专项整治的重点对象。另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电信、金融、保险和商业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商业贿赂行为。二是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在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中,以“现金”回扣形式争取交易机会,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在商业流通领域,供货商利用买断费、进场费和进店费等形式获得交易机会,排挤竞争对手,也成为商业企业默认的行规;另外假借促销费、宣传费、劳务费、技术服务费、咨询费、顾问费、考察费等名义,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财物,也是当前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当前商业贿赂方式花样繁多,手段多样。三是商业贿赂的隐蔽性越来越强。商业贿赂是通过“账外暗中”等秘密隐蔽的方式向个人或单位给付或收受财物的行为,或以报销各种费用冲账的方式给以贿赂,还有的采取提供境内、境外等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和赞助业内研讨会,其所给付或收受的金额款项通常以伪造财务会计帐目等非法形式进行掩盖,隐蔽性非常强。随着查处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商业贿赂行为更加隐蔽,给查处工作带来困难。

二、工商部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方式隐蔽,发现线索难。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 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它手段买通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争取交易机会或交易优惠条件的行为,既包括直接给付的现金和实物,也包括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等,其行为依附于商业交易关系,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可以说在各类市场主体及不同行业中普遍存在,甚至成为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商业贿赂行为发生在有利益关系的单位与单位或者单位与个人之间,多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和排他性。加之现有的企业会计制度尚不健全,假账现象普遍存在,账本表面真实和实质失实的矛盾,造成执法部门发现商业贿赂难,也给市场监管造成障碍。

(二)手段有限,调查取证难。一是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行为执法手段、措施有限,按照现有法律规定,查处商业贿赂只能从账面上找问题,对变相以实物折扣方式的贿赂行为很难固定证据;另外,由于当事人拒不接受检查或以种种理由规避检查,难以取得证人证言,无法形成证据链,直接导致案件推进艰难。二是商业贿赂的行贿方多为异地企业或个人,流动性较强,跨省跨市,调查取证成本高,工商机关执法没有必要的强制措施作保障,使执法人员往往束手无策,而不得不“半途而废”,导致涉案企业能够轻易逃避法律的制裁。

(三)法律缺位,认定事实难。从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治理商业贿赂的有关法律条款散存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独立的法律体系。对于商业贿赂形式,法律规定得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适用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对附赠式商业贿赂行为规定、实施商业贿赂行为时的心理因素和主观心态、认定商业贿赂行为的归责原则、间接实施商业贿赂并获得利益的行为等没有明确细化规定如何适用法律条文,做到定性准确,处罚得当,仍有一定的难度。

(四)多头执法,处罚实施难。从目前立法和执法的实践看,不同法律对商业贿赂的调整缺乏必要的衔接和有机的统一,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商业贿赂问题不仅工商部门有权查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赋予其他一些行业(监管)部门执法监管的权力,形成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混乱状况,导致不同部门在查处商业贿赂的标准把握上既可能对管辖权产生争议,又可能在责任追究方面存在分歧,造成执法尺度不一。另外,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部门干预较多的“痼疾”,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消除,为局部地域经济利益而损害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经济利益在一些地方或部门仍然存在。再者,“人情风”、“关系网”等庸俗的人际关系也干预其中,无形中增加了办案的难度和阻力,形成办案不顺,处罚额度较低,投入的行政执法成本高而收益少的“到挂”现象。

三、对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商业贿赂法律法规,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当前商业贿赂的形式纷繁多样,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已无法满足打击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的需要。为此,应该尽快对有关商业贿赂的内容进行完善修改,加快建立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重点是修改、完善并整合现有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启动专门立法,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明确规范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的范围,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等责任追究手段,加大对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为治理商业贿赂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二)扎实开展预防工作,营造反商业贿赂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帮助人们正确识别正常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澄清人们种种认识误区,增强广大消费者及各类经营者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与监督意识。要教育行政机关和企业正确认识市场转轨时期的特点规律,切实认识到商业贿赂行为对地区和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危害,自觉抵制地区保护主义和消除相互攀比心理。要适时公布查处的商业贿赂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使广大市民和经营者通过案例认清商业贿赂的现实表现和巨大危害,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行为,为推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要深入到商业贿赂多发行业、企业宣 传法律法规和政策,送法到门,帮助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增强企业抵制商业贿赂行为的自觉性。对处罚过的企业,要进行回访式宣传教育,认真开展法律法规的释解工作,教会企业懂法用法,规范经营。

(三)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针对商业贿赂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等特点,必须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广泛拓展案源。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执法经验,建立职业举报人制度,改进举报人奖励制度,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监督违法。可以探索在医药购销、图书出版发行等部分重点行业和企业试行公益举报制度,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和同类企业举报揭发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商业贿赂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并查处商业贿赂行为。完善对举报人的保密、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惩侵害举报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好、发挥好举报人的积极性。要设立并公布固定的商业贿赂投诉电话、网站等,建立简捷方便、顺畅通达的监督渠道,鼓励消费者、知情者积极检举。

(四)加大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力度,强化部门协作配合。要充分发挥12315等投诉举报网络和工商所的日常巡查优势,对辖区内的企业和单位实行实时监控,继续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排查案件线索,突出抓好大要案件查办工作。同时,由政府居中协调,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健全监管机构,建立综合治理体系,使分散的力量得以有 效整合。特别要加强监察、工商、税务、审计、检察以及公安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及联席会议等制度,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切实将监管职责落到实处,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而弥补工商手段软弱和知识体系不全面的缺陷,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五)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企业自律机制。工商机关要监督和督促企业通过制定科学、规范、制衡的工作流程,设臵必要的监控机构,加强对经营管理和财务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对采购、销售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监督企业资产的运行。积极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和不正当交易“黑名单”机制,对不遵循商业活动规则的,进行公开曝光,对其相应的商业活动进行一定限制及实施市场禁入等惩罚性措施。同时通过普法活动和工商所的日常巡查,帮助企业树立守法诚信和公平竞争观念,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的经营动向。

周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O一一年八月十七日

下载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思考[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贿赂案件移送问题探析

    商业贿赂案件移送问题探析治理商业贿赂一直是近几年来工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 一。工商部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涉及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受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单位受贿罪、对......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体会(范文大全)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体会商业贿赂已成为当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顽疾。多数商业贿赂行为,行贿和受贿双方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双方从中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利......

    法院审理商业贿赂案件汇报

    突出审判重点 惩处商业贿赂 X市中级人民法院治理商业贿赂是今年中央确定的反腐倡廉的一项重点工作。X市两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商业贿赂的重大决策,按照市治理商业贿赂......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难点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难点 2012-09-17 09:48 1.现有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

    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几点启示[最终版]

    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几点启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也相应存在一定的腐败现象,那就是商业贿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今年反腐倡廉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现阶段......

    工商局积极查办商业贿赂案件(范文大全)

    工商局积极查办商业贿赂案件近年来,××市工商局将查处商业贿赂行为作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重点,加大力度,积极办案,并做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规范与引导相结合,取......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一些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一些思考当前,商业贿赂在许多领域发展蔓延,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治理商业贿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并且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惩防并......

    治理商业贿赂的思考

    align=center>治理商业贿赂的思考align=center>宿雪岗商业贿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伴随着法规不够健全,监督管理不够到位,盛行于不够成熟的市场经济时期。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