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边界城镇发展经验
羊楼司镇边界经济社会发展交流情况
我们羊楼司镇立湘北边陲,与湖北赤壁、通城、崇阳接界。相传元朝年间,朝廷向南推广养羊技术,在此建楼了望,设司管理,而得名。全镇现辖37个村,4个居委会,393个村(居)民小组,53000人口,283平方公里土地。一九九二年由临湘市委、市政府设为乡镇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后相继被定为省级和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作为省级边界重点镇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与毗邻地区地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与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仅为一河之隔,羊楼司镇被称为“湘北门户”,赵李桥镇被称为“鄂南门户”。两个镇同处幕阜山余脉,区位、地理、资源、交通条件基本相当,107国道将两镇紧密连接,两镇之间在多个方面都有不少交流。
1、产业交流。我镇和赵李桥镇的楠竹和茶叶资源都较为丰富。近年来,由于我镇党委、政府注重楠竹资源的培植和楠竹产业的发展,大力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了由晨星竹业、蓝峰竹业等大中型企业带头的楠竹产业集群,目前我镇有大大小小的楠竹加工企业近60余家,个体经营户600余户。竹器品种由30多种增加到五大系列48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13个省市和日、韩等国家地区;楠竹产业从业劳力达8300人,楠竹产业产值达7亿元。楠竹加工技术和产业化程度远远高于赵李桥镇。对茶业产业,由于过去我镇没有集中精力发展,目前比赵李桥镇己落后不少,目前我们准备大力复兴这一传统农业,特别是高山云雾茶的种植和加工。所以,近年来,赵李桥镇的许多村民到我的竹木加工企业来务工和学习技术,我镇的许多村民到赵李桥的茶业加工企去务工和学习加工工艺,两镇之间的劳务交流比较频繁。由于竹材坚韧相济,可塑性强,具有极强的文化艺术承载力,可加工成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文化艺术品。我们两镇之间还积极创造条件举办竹文化节,组织竹精品展览、竹书画展示、竹歌赋表演,不断加大竹文化的宣染和深化力度,推进竹业经济更好发展。
2、政策信息交流。我镇和赵李桥镇分属于湖南、湖北,两省之间许多政策都不太相同,特别是在支持边界城镇发展的政策上面,湖北省的政策优于我们湖南。比如说,林业政策,湖北宽于湖南。一是砍伐指标一多一少。赵李桥镇年分配砍伐指标1000立方米,亩均0.009立方米;羊楼司镇年分配砍伐指标1100立方米,亩均0.003立方米,仅为赵李桥的1/3。二是出境手续一活一死。赵李桥镇灵活运用“房前屋后材”、“处罚材”等渠道搞活木材出境,每年木材出境量达30000-40000立方米,而羊楼司镇要有砍伐指标才能出境,每年木材出境量仅有3000-4000立方米,按总量计算,仅为赵李桥的1/10。三是收费一低一高。赵李桥每出境一立方米木材收取林业“一金两费”30-50元,而羊楼司镇每出境一立方米木材要收林业“一金两费”70-80元。四是管理一松一严。赵李桥镇只有一个林业服务处收费,收费数量
好商量。而羊楼司镇设有三个卡子,收费不折不扣。这样,羊楼司有150多户转到赵李桥镇经营木材,每年流入赵李桥镇的“一金两费”达200多万元。所以,我们经常主动到赵李桥去了解他们的优惠政策与他们进信息交流,然后再利用对方省、市的优惠政策争取在本省内得到政策倾斜。
3、工作经验交流。近年来,我们两镇的党政班子成员每年都会相互拜访,就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交流,互相总结。这样,不仅能学到彼此的长处,还能加深两镇之间的感情,为加强其他方面的交流奠定基础。发展边界经济,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促进资金、信息、技术和人力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的配置下自由流动,发挥最大效益。利用好边界经济的有利因素,可以活跃边界地区的市场交易,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作为边界城镇羊楼司有丰富的林业、矿产、旅游资源,有便捷的交通条件,羊楼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项目上予以倾斜,在政策和体制安排上,放松管制,扩大自主权,让我镇在边界区域经济协作和竞争中保持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湘北第一镇”
第二篇:城镇三小联盟校发展经验
城乡联盟学校捆绑式发展之教育教学经验谈
自2012年以来,为了响应教育局“城乡学校捆绑式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帮扶双方学校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号召,按教育局要求我城镇三小与窝依莫克乡第一中冲乎尔中心校捆绑发展,近两年来为了扎实开展此项活动,以解决当前年轻教师不会上课等实际问题为根本,教务处在教科研活动方面坚持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现将具体捆绑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两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的管理机构,由教务组织捆绑结对活动。
二、具体做法
1、组织我校骨干教师到窝依莫克乡第一中、冲乎尔中心校学学习、体验、献课。
两年来我校先后派26名骨干年轻教师去两所学校,这26名教师有每年的县级优秀教师,有县级学科带头人,有课堂教学进步突出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通过与两所学校的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仅给别人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2、组织校校联动、“同课异构”活动
两年来每学年组织两次年轻教师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两所学校的年轻老师们能够查自身,找不足,让这样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不断地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从而提升上课和听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开展两校教师结对交流活动。
两年来两所学校的青年教师先后四次来到我第三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到五天的跟班学习。这项活动的主要形式为结对交流,我校王雪琴、许艳玲、李月霞、杨清蓉、谌春红、徐佳瑶、张艳7位教师与乡两所学校教师结成对子,随堂听课50多节。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活动,老师们深入课堂、个别交流,对于农村小学如何落实新课改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更为明晰的思考。同时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三、收获及体会
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了我校示范辐射与引领作用,把城区精细的教学管理经验、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带给各兄弟学校,把我校骨干教师简明的课堂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等带到兄弟学校,同时,乡镇学校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也使我校教师自叹不如,真正实现了城乡教师共同成长,教育均衡健康发展,增进了友谊。总之,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继续从实际从发,注重实效,达到相互促进、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目的,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努力。
布尔津县城镇三小教务处
2014.4
第三篇:文明卫生城镇建设经验材料
彝良县城始建于1912年,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小城镇。多年以来,由于受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脏、乱、差、挤”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彝良地方形象,影响了彝良人的形象,极大地阻碍了全县对外开放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县委、政府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切实把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XX年12月我县城市综合治理整顿万人动员大会开始,拉开了县城“六大秩序”治理整顿管理序幕。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全县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彝良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县城“一湖二环四片区”精品旅游文明卫生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民动员,克服了建设资金缺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队伍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严格管理,使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日常化的管理轨道,县城“脏、乱、差、挤”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始终保持了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文明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树立了彝良良好的地方形象,受到国内外来宾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加强了乡级集镇管理,形成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建队伍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XX底,我县就组建了城管监察大队,负责城市管理工作,但由于力量薄弱,管理效果不明显。为确保真正管到位,XX年底,成立了由1名政府副县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城市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落实了政府办一名副主任兼任主任,专职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此项工作,改变过去多个部门实施多头管理,实际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状况,理顺了管理体制。办公室下设“一队、一站、四个中队”分工负责开展工作。即: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全县抽调12名精干人员组成,落实了编制,负责城市规划建筑等秩序管理;角奎环卫中队,聘请了69名环卫工作组成,负责全城14条街道的保洁工作;交通秩序管理中队,由交警队抽人组成,负责交通秩序管理;河道秩序管理中队,由水利局抽人组成,负责河道秩序管理;城市管理警察中队,由公安局抽人组成,负责为城管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对全县18个乡镇设立了集镇管理所。管理经费由县城干部职工每年每人承担50元的城市管理维护费和财政预算解决,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县委政府每季度听取一次城管工作专题汇报,城管委每月召开一次城管工作专题会议,并把城管工作和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秩序情况纳入各机关事业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抓规划,建制度 规划是龙头,制度是保证。我县始终坚持规划
优先的原则,完成了县城总规和详规,严格规划控制,重点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市场进行了全盘统筹规划,确保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根据规划布局和县城管理的实际需要,制订出台了《彝良县城市管理试行办法》,对“六大秩序”管理做出了具体的管理规定,使城管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一是规范交通秩序。控制电三轮总量,划定区域集中停放小客车、电三轮和花轮车,严禁乱停乱放,严禁载重车辆进城。二是规范市场秩序。严禁地摊和屋檐摊,“坐商一律归店、行商一律归市”,禁止大型建材和机械修理在城区内经营。三是规范卫生秩序。严禁乱丢、乱倒、乱帖、乱挂、乱吐和燃放烟花爆竹、敞养牲畜;对机关单位、个体经营户和居民户全部实行门前“三包”制,签订保洁责任书;对街道实行由环卫工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全天候24小时保洁责任制;对主要街道进行定期冲洗。四是规范建筑秩序。严禁违章建筑、私搭乱建,实行封闭施工。五是规范河道秩序。六是规范治安秩序。建立了以110为龙头的城管、公安、交警、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执勤、分别执法、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联动联防监管体系,制订了服务承诺制,保证及时出警,及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对违反相关规定行为,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相应制订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三、抓建设,打基础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核心在建设。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切实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投入,吸纳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聚财聚力搞建设。先后筹集资金1亿余元完成了人民街改造,工商小区、个私园区等小区和人民广场、罗炳辉广场以及县城主要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和硬化工程建设,对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种植了行道树,设置了垃圾桶,市政功能得到极大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为抓好城市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抓宣传,造舆论 舆论是先导。两年多来,我县始终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县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活动,采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和广大市民中开展正反两个方面的宣传,引导市民爱护卫生、爱护环境、养成文明卫生习惯、自觉参与、自觉维护、自觉与各种破坏环境秩序的人和事作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共使用广播宣传21次、电视宣传101次、标语42条、宣传专刊27期、宣传车46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0余份,广电部门还专门开辟了城管专题《见到就说》新闻栏目,定期和不定期通报各机关单位城管工作情况,公开暴光破坏环境和损害公共设施的人和事。通过地毯式的大力宣传,广大市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执法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营造了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抓服务,严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要保持城市一时的整洁有序易,长期保持整洁有序难,必须坚持长期抓,经常管。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清理与重点整治相结合
第四篇:边界协议书
边界协议书
甲方:罗亨国(以下称甲方)
乙方:袁宏德(以下称乙方)
甲方1993年随苏南医院迁址到黄莲开发区高兴队,自建楼房上下层8间,北山墙及与乙方相邻(北山墙及围墙在建房时均除50公分地)现乙方在利用,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现盖后房由于地土较少,经协商甲方同意将50公分地给乙方利用,但没胡通过转让,为了邻居友好相处,甲方土地自愿给乙方利用,如今后有拆迁这50公分地块归甲方土地面积,无拆除现象永久居住,甲方在房屋维修时乙方应给于方便。
2、甲方的北边山墙双转墙约20余米属于甲方私有,甲方不转让,也就是说不与乙方公山墙,乙方尽量不利用,另起墙当地也有常规操作,一得损伤甲方墙体体面。
3、以上协议如甲、乙双方能遵守,有见证人在场方可签字为据,若有乙方有意见再作处理,不行可申请请求建设部门处理。
立协议定书:罗亨国
2010年4月18日
第五篇:边界管理工作
边界管理工作
1国务院关于我国地图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线划法问题的批复([64]国秘字191号1964年4月29日)(195)
2公安部关于新版中国地图省区界划法的请示(公办[71]13号1971年5月6日)(195)
3总参谋部测绘局关于军用地图上国内省、县界线不作为划界的依据的函(总参谋部测绘局测边字第103号1972年8月13日)(196)
4民政部印送《关于查处森林案件的管辖问题的联合通知》的函([82]民民字第53号1982年4月26日)(196)
5国务院批转林业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调处省际山林权纠纷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国发[1984]95号
1984年7月17日)(1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号——《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1989年2月3日)(203)
7民政部、国家测绘局关于勘定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设置界桩署名问题的请示(此件经国务院领导批准)(民行[1989]3号1989年11月11日)(207)
8民政部关于开展勘定行政区域界线试点工作的通知(民行发[1989]47号1989年11月13日)(208)
9民政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测绘局关于勘界期间处理“三省边界线交会点”问题的通知(民行发[1989]9号1989年11月17日)(209)
10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勘定各级行政区域界线范围问题的通知(民办函[1991]147号1991年7月10日)(210)
11民政部关于当前勘界工作中陆海分界线问题的意见(民行函[1991]343号1991年11月15日)(211)
12民政部关于统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勘定境内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署名标准的通知(民行函[1995]11号1995年1月16日)(212)
13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勘定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勘发[1996]4号1996年3月1日)(212)
14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的通知(国勘办发[1996]6号1996年8月9日)(217)
15国务院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6]32号1996年8月12日)(232)
16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行政区域界线命名、代号及界桩编号的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勘办发[1997]1号1997年1月8日)(234)
17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勘界档案立卷工作的通知(国勘办发[1997]3号1997年1月24日)(236)
18财政部关于全国省级勘界专项经费使用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社字[1997]79号1997年7月2日)(245)
19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勘界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勘办发[1997]12号1997年7月25日)(247)
20民政部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关于勘定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审批问题意见的函(民勘办发[1998]2号1998年6月25日)(253)
21民政部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关于加强勘界档案资料保管工作的通知(民勘办发[1998]7号1998年9月8日)(254)
22民政部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关于对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有关文件上报备案问题的答复(民勘办发[1998]11号1998年11月2日)(255)
23民政部办公厅对海域勘界工作意见的复函(厅办函[1999]55号1999年5月6日)(256)
24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关于密切配合推进勘界工作加强土地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35号1999年9月27日)(257)
25民政部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对《关于对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批复问题的请示》的答复(民勘办发〔1999〕15号1999年11月12日)(258)
26民政部关于开展行政区域界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1]316号2001年11月2日)(259)
27民政部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勘界收尾和界线管理工作的通知(民勘办发[2002]7号2002年3月27日)(261)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3号)——《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2002年5月13日)(263)
29民政部关于深入宣传贯彻《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的通知(民发[2002]96号2002年6月10日)(267)
30民政部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省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的公告(2002年7月1日)(269)
31民政部、国家测绘局关于出版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2]165号2002年11月8日)(274)
32民政部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关于做好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成果材料类档案上报备案工作的通知(民勘办发[2002]20号2002年11月13日)(275)
33民政部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关于开展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通知(民勘办发[2003]5号2003年4月2日)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