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特色城镇发展
(四)城市设计滞后
可以说,全省127个县(市、区),都进行了总体规划编制,有的已进行了三轮以上的修编,但做过城市设计的县(市、区)却廖廖无几,这样,对城市建设景观无方向性的控制,更谈不上建设特色城镇的控制了;现在的规划管理,只是对路网的控制和用地性质的控制,景观的控制除少数旅游城市有要求外,大多数城镇还未引起高度的重视。
(五)建设人才缺乏是制约我们建设特色城镇的大敌
云南地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了建设管理人才的缺乏,由于建设管理人才的缺乏,造成了我们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设计水平、建色水平的低下,在城市建设中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例如:根据相关要求,在城镇中建设的一切建筑,必须报规划部门审批,但在审批后建设的建筑仍然出现了许多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建筑,具体表现在容积率偏高,绿地率不足,建筑密度高,特别是一个地段上相邻的建筑一幢是中式,一幢是欧式,造成景观的不协调;这就是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在设计水平方面,大多数设计人员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是不足的,个性设计不足,抄袭现象比比皆是,这是设计水平的低下;在建设过程中,决策水平低下,业主单位领导喜欢欧式就建欧式,喜欢中式就建中式等;完全丧失了建设的方向性、目标性和目的性。
由于上述原因存在,制约了我们建设特色城镇的速度,也削弱了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进程,百城一貌,千城一面现象永无止境。
三、建设特色城镇的意义
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在“
九、五”期间,就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生态大省的奋斗目标,通过十余年的运行在民族文化的宣传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云南映象》在北京的演出,宣起了“云南热”,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云南民族众多,民风民俗古朴动人,民居文化精彩纷呈,这是我们建设特色城镇的基础和优势,也是我们进行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认识到城镇是我省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外界了解云南的窗口,是对外宣传和展现云南的平台,也是云南联系外界的桥梁和纽带;建好云南特色城镇有利于展现云南多姿态多彩的民族文化;建好云南特色城镇有利于加快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生态大省的建设步伐,建好云南特色城镇有利于突出云南风貌,建好云南特色城镇有利于促进云南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云南经济的全面提高,因此,云南特色城镇建设是很有必要的、是势在必行的。
四、建设特色城镇的方法
(一)提高认识是我们进行特色城镇建设的前提
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以什么为依托?以什么为支撑?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问题,毫无疑问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是不可否认的,以现有的民族文化为支撑就显得不够全面了,这是因为宣传的面过窄,只有特殊性而没有普遍性。例如:我们去看《云南映象》,只能了解提炼后艺术化的云南民族歌舞,原生态的民风民俗是看不到的,加之演艺厅容量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够看到,对公众的参与性是不利的。如
果我们进行了特色城镇的打造,又会有什么效果呢?人们在街道上就可了解当地民族的人居环境,走进餐厅就能品尝当地民族的文化美食,走进商场就能买到当地民族的特色产品,特色城镇中,民族文化无处不在,无人不知;这是几台的隆重的文艺演出不能替代的,如果说文艺演出是民族文化的升华,那么,特色城镇就是前奏,没有前奏就不可能体现升华。文艺演出让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美好的特色城镇会给人一生永恒的思念。因此,云南建设特色城镇是必须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它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有利于促进云南经济提高,有利于加强外界对云南的了解和认识。
(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是我们进行特色城镇建设的基础云南众多的民族文化,反映了云南各民族的过去和现在,傣家的竹楼、大理的白族民居、丽江的古城、楚雄的彝寨、文山壮族的杆栏、德宏的景颇山寨等都是各民族生活的体现和智慧的结晶,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建筑形式已不适应现代生活,也不适应城镇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对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研究,吸取其精华、扬弃不适应的东西,创造出即有民族文化精华,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形式,这才是理想的。例如:文山壮族杆栏,原始的下部是牲畜圈舍,如照搬照抄进入城镇,是不适应城镇环境的,也不适应现代城镇生活;而在壮族文化中铜鼓是壮族崇拜的图腾,在壮族发展史上,清代有一位壮族英雄,带领壮族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捍卫了边疆的稳定,为了表彰壮族人民的英雄壮举,清政府把清朝官服方形图案赐与壮族,允许壮族服饰中绣上清朝官服方形图案,我们把方形图案应用
于屋面,把铜鼓应用于山墙,这样房屋的内部功能适应了现代生活,外形上有了民族文化特征,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良好的规划是我们进行特色城镇建设的方向
规划先行是我们多年来城市建设成功的有力保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没有良好的规划为指导,必定是失败的;我们要进行特色城镇建设就必须进行城镇的景观城市设计规划,确定适建区,高层区、低层区、重点区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特色城镇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把特色城镇建设好、管理好。否则,就会造成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带来建设的浪费,这是我们的省情所不允许的,也是我们地(市)级、县级政府承受不起的;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这是我们多年城市建设教训的最好总结。
(四)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是我们实施特色城镇建设的保障
我们有了良好的规划,只是特色城镇建设良好的开始,要保证特色城镇建设的顺利进行,没有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是不行的。国家对城市建设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房屋间距等早就有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但现在超标建设的现象是吕禁不止,违规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都是监督问责不力所造成的,因此,如没有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特色城镇,就是一句空话。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我们进行特色城镇建设的关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我们进行特色城镇建设的关键。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首先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是重要一环。众
所周知,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为一体的边疆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科技人才缺乏,建设人才缺乏,是我们的省情,受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我们现在从事规划建设管理的在岗人员,还有对建设一巧不通的门外汉,(有的来自部队,有的从别的单位调入),也有专业不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人员,对规划建设管理还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才能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对在岗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才能把城镇管理好,建设好。其次,把好人员准入关,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必须是专业对口的院校毕业生,才能保证管理技术要求。第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21世纪是科技飞跃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民族文化与科技成果的相互溶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不进行知识更新,适应发展,就必将被社会遗弃。
五、结束语
第二篇:星城镇特色工作
星城镇特色工作2004年星城镇始终围绕“以人的发展促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社会的发展”的工作思路,抢抓发展机遇、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改革创新,通过努力奋斗,全镇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主要是有以下几项特色工作:
一、突出抓好了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促经济的发展
1、立足教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星城镇特色工作。以号召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等学习教育来促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动员参加科学文化、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等培训教育促能力素质的提高。今年利用“庆七一”表彰大会,邀请了省委党校知名教授对全镇党员干部进行了为起一天知识讲座,有效地提高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工作能力水平。
2、整章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星城镇机关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星城镇村级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以平时考核和考核相结合,建立竞争机制、量化工作目标,转变干部作风,调动各方积极性,谋求发展,争干实事的氛围日渐浓厚。
3、配强调优,注重核心领导能力建设。大胆起用那些抓经济有本事、对群众有感情,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重点突出抓好了“村书记领头雁”的建设,不断增强支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核心领导能力。2004年,在强力推进并村工作的同时,通过严格程序、意见征求、民主测评,选准选好了11位工委书记,积极稳妥的推进了村级区划调整工作。
4、长远谋划,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应对今年的村级班子的换届,切实解决村级工作“不脱节”的问题,通过公开竞争、组织推选、民主推荐等方式,选拔了全镇52名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工作汇报《星城镇特色工作》。在5月11日-14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并安排到村级进行了三个月“试岗”培训,积累实战经验,接受群众检验。在今年村级区划调整中,有2名后备对象选拔进了临时工委班子,将作为班子换届的预备人选。
二、突出抓好了经济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水产走廊,举办“星城首届涧湖西瓜节”,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无公害优质粮、花卉苗木、畜牧水产、无公害蔬菜、农产品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净增收入520元。
2、全力盘活存量资源。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盘活资源,做好服务,推进征拆,招商引资获得新收获,原谷山乡政府、大湖粮店等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月亮岛和拾比佰项目基本找好了项目替代,南山集团和何记黄浦房产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进入实质性运作,晟通科技已开始征地拆迁,大项目的落户对镇域经济的拉动越来越明显。]
3、加快项目征拆步伐。今年引进重点招商项目共27个,年内已开工建设项目14个,共引进资金5.1亿元。严格依照征拆政策,采用耐心细致工作,遵循“先安置,后征拆”的原则,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省新闻出版局二期工程、鹏达物流、天宝公司、长沙高压开关厂上半年正式交地;佛山鸿基公司千亩回报地10月28日完成拆迁交地;县公路局储备用地在短短的20天内完成交地。
4、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在保持规模企业常规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企业技改的力度,计划投资技改资金10000万元,年底实际完成投资13950万元,创星城历史最高。全镇13家技改后的企业,扩大了生产能力,更新了产品,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5、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展创建“平安星城”工作,建立“维稳”责任追究制,“突发事件”预案制。加大建设环境整治力度,依法拆除违章建筑38栋,取拆违行动取的阶段性胜利,依法打击袭商、扰商、侵商行为,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时刻为引进项目、重点工程排忧解难,为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保驾护航。在星城镇取得成绩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有一心扑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前线的副镇长朱尚赤;有思路清晰,开创组织党建新特色的党委副书记顶翔;默默无闻,只讲奉献的党委委员王炽炎;忘我工作,把办公室当成自己家党政办主任唐华大;乐于奉献,不求功名的计生办主任唐永岗等等。正因为是有了这些好人好事,才有我们星城这样的发展。
第三篇:星城镇特色工作
星城镇特色工作2004年星城镇始终围绕“以人的发展促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社会的发展”的工作思路,抢抓发展机遇、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改革创新,通过努力奋斗,全镇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主要是有以下几项特色工作:
一、突出抓好了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促经济的发展
1、立足教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以号召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等学习教育来促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动员参加科学文化、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等培训教育促能力素质的提高。今年利用“庆七一”表彰大会,邀请了省委党校知名教授对全镇党员干部进行了为起一天知识讲座,有效地提高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工作能力水平。
2、整章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星城镇机关干部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方案》、《星城镇村级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以平时考核和考核相结合,建立竞争机制、量化工作目标,转变干部作风,调动各方积极性,谋求发展,争干实事的氛围日渐浓厚。
3、配强调优,注重核心领导能力建设。大胆起用那些抓经济有本事、对群众有感情,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重点突出抓好了“村书记领头雁”的建设,不断增强支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核心领导能力。2004年,在强力推进并村工作的同时,通过严格程序、意见征求、民主测评,选准选好了11位工委书记,积极稳妥的推进了村级区划调整工作。
4、长远谋划,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应对今年的村级班子的换届,切实解决村级工作“不脱节”的问题,通过公开竞争、组织推选、民主推荐等方式,选拔了全镇52名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在5月11日-14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并安排到村级进行了三个月“试岗”培训,积累实战经验,接受群众检验。在今年村级区划调整中,有2名后备对象选拔进了临时工委班子,将作为班子换届的预备人选。
二、突出抓好了经济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打造水产走廊,举办“星城首届涧湖西瓜节”,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无公害优质粮、花卉苗木、畜牧水产、无公害蔬菜、农产品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净增收入520元。
2、全力盘活存量资源。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盘活资源,做好服务,推进征拆,招商引资获得新收获,原谷山乡政府、大湖粮店等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月亮岛和拾比佰项目基本找好了项目替代,南山集团和何记黄浦房产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进入实质性运作,晟通科技已开始征地拆迁,大项目的落户对镇域经济的拉动越来越明显。]
3、加快项目征拆步伐。今年引进重点招商项目共27个,年内已开工建设项目14个,共引进资金5.1亿元。严格依照征拆政策,采用耐心细致工作,遵循“先安置,后征拆”的原则,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省新闻出版局二期工程、鹏达物流、天宝公司、长沙高压开关厂上半年正式交地;佛山鸿基公司千亩回报地10月28日完成拆迁交地;县公路局储备用地在短短的20天内完成交地。
4、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在保持规模企业常规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企业技改的力度,计划投资技改资金10000万元,年底实际完成投资13950万元,创星城历史最高。全镇13家技改后的企业,扩大了生产能力,更新了产品,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5、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展创建“平安星城”工作,建立“维稳”责任追究制,“突发事件”预案制。加大建设环境整治力度,依法拆除违章建筑38栋,取拆违行动取的阶段性胜利,依法打击袭商、扰商、侵商行为,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时刻为引进项目、重点工程排忧解难,为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保驾护航。在星城镇取得成绩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有一心扑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前线的副镇长朱尚赤;有思路清晰,开创组织党建新特色的党委副书记顶翔;默默无闻,只讲奉献的党委委员王炽炎;忘我工作,把办公室当成自己家党政办主任唐华大;乐于奉献,不求功名的计生办主任唐永岗等等。正因为是有了这些好人好事,才有我们星城这样的发展。
第四篇:建设局特色城镇规划经验交流
为实现**城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县建设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围绕主动融入**城市经济圈和雷公山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找准建设苗疆文化生态旅游城的发展定位,开拓创新,从六个方面着力提升城镇建设品位,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凸显苗族建筑风格。在县城总体柜架下,认真对每条街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每个小区院落,每栋房屋做好城镇风貌设计,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绿化,做到外“特”内“秀”,“一区一景、一街一品”,让游客真正体会到苗族建筑文化的特色。
展现苗族优美歌舞。依托穿城而过的翁你河作好水上娱乐和沿河景观文章,在翁你河上建立梯级坝,做好绿化、灯光、音响、桥梁、防洪堤的规划设计,充分展现苗族文化特色。利用河水面开展一些独特的苗族文化娱乐活动和歌舞表演,扩大公众休闲活动场所,促进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
再现苗族迁徙历史。建设一个高规格、高标准的苗族银饰和刺绣博物馆,传承苗族银饰加工和刺绣工艺,实现对现有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规划一个具有特色个性的民族旅游村寨,将苗族文化内涵彰显出来,展演苗族文化的迁徙历史,实现**民族旅游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苗族精美银饰、刺绣。为将民族银饰、刺绣加工规模做大做强做深,扩大影响力,做好银饰、刺绣一条街的规划选址,在县城建成银饰、刺绣独具特色一条街,发挥其整体带动功能,树立品牌,推进城市建设的扩容和相关配套产业功能长足发展。
汇演苗族民间竞技。在规划区范围内修建一个苗族民间竞技场,开展斗牛、斗鸡、斗鸟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活动,将苗族民间竞技活动变分散为集中,变季节化为日常化,促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实行每日接待开放,进而促进城镇建设的发展。
锦苗族独特美食。在规划区范围内建设苗家饮食一条街,突出苗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为四方宾客提供独特的苗族美食,着力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城镇规划专业特色1
专业特色介绍
2002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以来,我们人才培养坚持“面向技术、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的方针。2005年后,院将城镇规划专业作为全省重点示范。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岗位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素质为先、能力为本、实践为重”的办学理念,培养建筑行业一线懂技术、会施工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努力把我系建设成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的系科。现将特色介绍如下: 一 指导思想明确,专业设置协调配套
我系办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建筑行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和教育内容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为基本途径;以师资队伍、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教材建设为保证,根据建筑行业对人才需求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把我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扎实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人才,经过师生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建筑系是以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为主的多科性系,已走过了近8年的办学历程。目前本专业涵盖了“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建筑装饰”、“园林工程技术”等。这些专业具有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补充、为城乡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此外,我系的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是专业有特色。在南昌10多所高职院中,开办建筑类专业比较齐全仅此我一家,应该说是人无我有;第二句话是就业有市场。城乡建设迅速发展,需要一批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一线人才;第三句话是待遇有保障。据初步了解,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2年以上者,一般年收入在3-5万元,有的甚至年收入10万元以上。第四句话是前途有发展。从我系历届毕业生中有不少人担任市、县级建筑部门领导职务和企业家。
二、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满足建筑行业设计和和施工第一线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充分体现高职特色,在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构建了“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既2年的理论教学+半年的强化训练和半年的校外顶岗实训。但这里要说明的是,在2年的理论教学期间,我们经常把学生带到工地现场进行参观与现场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在半年的校外实训期间规定学生定期检查(每月至少一次)按照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由指导老师进行检查并布置新的阶段性实训任务,在实训期间校内指导教师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与工地兼职指导老师共同研究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现实表现、技能掌握及需解决的问题,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确定一是要考虑职业和岗位发展要求,二是要及时吸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深化教育改革,就必须根据培养目标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革新,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工作。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实际使用状况,我们把传统的力学教学三大内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整合为建筑力学来教学,使三个部份的教学内容既有相互独立性,又有整体融合性,适当削减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环节和实验环节的操作;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根据现代建筑业的实际状况,增加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模型制作》的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和领略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和时代的进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引入适合产学研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顶岗实习法、开展培训法、案例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结合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开展快题设计大赛,进行学生分组组合,教师把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交给老师评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将本专业的各门相关专业课程很好的在实际中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形式,能够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第四教学手段改革。我系特别重视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在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培训,举办课件制作比赛,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如在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教学过程中,利用观看光碟影像,让学生有身临施工现场的感觉,从施工机械到施工组织,在视觉效果上给学生一个强烈的观感,这样即免去了去工地的交通费用,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五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是度量教学效果的标尺。我系加大了考试方法改革的力度,除笔试外还采用了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引入大型作业,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方法的改革促进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力发展。同时,我们还把多证书制度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考试考核的手段之一。为保证高职教育的基本质量,前几年教育部就提出:“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基本工作思路。为此,在学生中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职业岗位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能力。如测量上岗证,事实证明,我们推行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一专多能的效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不少用人单位领导赞扬我系学生“综合素质好,职业能力强,上岗快,单位留得住、用得上”。
三、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我系围绕培养建筑行业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不断探索岗位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建特色基地。我院是一所老建院校,相比之下条件比较薄弱,经费比较困难,但我们充分利用过去行业办学的特点和往届毕业生担任各级领导和企业家的优势,建立了15个校外实训基地。值得一提是安昆明新正东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为实验基地,几年来形成了长期良好的协作关系,本专业所有建筑设计、村庄规划均在该实验基地做,从未收过实验费用。又如学生在靖安县建筑设计院顶岗实践,参与工程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接触到了最新的生产技术,熟练地掌握了生产技能,培养了学生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了生产、教学的无缝对接。
聘兼职教师。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系聘请一批建筑行业的专家为特聘教授,他们不定期来系讲学,将新的科技成果和新观念带给学生和教师。同时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本专业还从设计一线聘请了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他们长期在设计一线从事设计和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多的管理经验,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他们的教学形象生动,效果良好,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也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育合格毕业生。产学研结合,深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校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加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我系学生因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07、08、09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而且每年都是供不应求,有95%以上的毕业生都是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总结多年产学研结合的经验,我们认为,校企合作,走多样化的产学研结合之路,提升了我系的整体实力,培养了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拓宽了办学路子,实现了我系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把我系建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
专业特色
专业教学改革使得城镇规划专业形成如下鲜明的特色、创新点和亮点:
●紧紧依托行业优势,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行业办学路子,形成了鲜明的 行业特色 ;
● 按照“三个合一”即“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工地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真正统一,形成了鲜明的 高职特色 ;
●在科研中有丰收硕果,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土木类设计作品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六个。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闪光点。
1、依托建筑行业,走紧密型产学研结合之路
我院是江西建筑行业所属唯一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几十年来,依托建筑行业的优势形成行业办学的浓厚氛围。依托江西建筑行业经建设厅批准成立了“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由省建设厅总工程师任理事长。聘请了行业专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托行业建立了 15个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合作发展理事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专业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设备、教师锻炼、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鲜明特色。
2. 按照 “三个合一” 即“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工地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的要求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真正统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的情况: 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的比例占 76%,“双师素质型”教师的比例占88%。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聘任的工地实习指导教师19人中,则100%为工程系列职称,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1人,助理工程师7人,满足了 “教师与师傅合一”的要求。“教室与工地合一”的情况:校内的课程实习、校外的毕业综合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均为“ 教室与工地合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业与产品合一”的情况:教学计划规定的一系列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作业,学生在工地的顶岗实习的直接作业等都在努力贴近“作业与产品合一”的要求。
3、在科研中有丰收硕果,参加全国2009年高职高专土木类设计作品赛,村庄规划编制。分别获得 “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2010年参加全国2009年高职高专土木类设计作品赛,村庄规划编制,分别获得“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优秀奖一个,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闪光点。
改革以来,老师们的学习热潮迭起。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紧接着考上了研究生。本系师资队伍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结构的要求。改革以来,老师们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与进取精神,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业务素质得到大跨步的提升,极大增强了综合竞争力,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提供了根本的保障。连续多年本系被评为学院先进集体。
城镇规划教研室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