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调查分析(最终版)
英语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调查分析
一前言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索质的集中体现。这种综合素质包含有自信自立、良好个性、人文精神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并能够触类旁通、能够百折不挠、能够在失败面前东山再起。只有具有这种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及含有人文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大学生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也是一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其他一般的竞争力,具有自己的特点:创新性,实践性,专业性,异质性,稳定性。对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调查有利学校形成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的 人才培养特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之一,在广东省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贯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指导思想,其英语师范专业更承担着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的艰巨任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英语专业学生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的现象。根据05、06、07这三届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存在着定位与现实脱节,主要表现为到职业院校任教人数极少。为了进一步认识我校所培养的个人核心竞争力与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思我校英语专业现行培养的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响应科学发展观号召,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研究会于5月15日至5月30日在我学院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英语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调查。根据反馈信息更好地总结经验,从而为提高我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 调查情况分析
(一)我院05级到08级学生年级及专业人数分布情况
(二)我院的低年级同学对于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关注程度比高年级的同学要高。
(三)我院同学对于学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相关看法
1、个别同学认为学校对于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度不够高,没有充分体现出我校的教育特
色。我校的办学定位是: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全省各级各类中职
和高职院校培养师资。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
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广东
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校长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等。
学校的发展目标:利用我校具有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面向职教的师范教育和多学科协调发
展的优势,以我校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师培中心和高教职教研究中心为基地,坚持“面向职教、服
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定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职
业技术师范大学。但是,就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关于技能培训、技能实操、技能分析与讨论的机会是远远不能赶上时代的要求。
2、学校某些课程的不合理开设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是大学追求的永恒主题。课程设置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同学认为我校课程的设置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不太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成长过程中,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教育,摄入不同的知识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违背了这个规律去设置课程,可能适得其反.二是不符合英语专
业人才培养的规律,三是大学四年学习时间的安排要不够合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务管理部
门和学院不能完全把握规律,或者不能按照规律去设置自己专业课程,这是导向性错误。学院在排
课前,考虑更多的是老师有没有开课的可能,能不能在这个学期开课,根本没有考虑什么人才成长
规律,也没有考虑法学教育教学规律。这样,学生学习四年下来,知识体系构成一片混沌,甚至不
成体系,更不利于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我院同学对于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看法:
1、我院同学对于我们学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的认识:
2、我院同学对于自身核心竞争情况、、、、、、、、、3、从主观方面, 我院同学认为影响所在专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因素是:?
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
存在浮躁心理
自学能力不足
4、我院同学最希望从哪些渠道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优化课程设置校园宣讲会校外培训机构 家庭的帮助专业媒体其它„„
5.我院同学认为本学院应该为广大同学提供的条件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
三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具有较高核心竞争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因此,加强英语专业教学的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调查的意见反馈,我校个人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可归纳为
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与现实脱节
自2004年起,我校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定位,致力追求培养高素质
职教师资的办学目标,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职业技术师范
大学。然而,我学院学生,不但不能显示自身的专业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不能彰显
我校的办学特色。
建议:准确把握办学定位,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学校的办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办学特色,关系到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学校各项功能的发挥。科学合理的定位,是高校谋求发展、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前提,也是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不
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我校的办学定位从培养个人核心竞争
力来看,是培养适应职业院校所需要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目前,我校存在办学定位与现
实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各级相关领导必须以先进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准确把握学校办学定位、理清办学定位的内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使我校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专业对口,适应不断变化
发展的时代需求。
2、培养模式不够灵活
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应当是共性和个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基础性和超前性的统一。人才培养
除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即通过培养过程,使学生能够学习一定的理
论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在这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我校现行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缺乏活力,难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根
深蒂固。这种僵化、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培养模式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
①培养内容单
一、导致学生缺乏综合和跨学科知识。只要求掌握所学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没将知识体系扩大化。
②忽视技能培养,特别是忽视教学技能的培养。我校没有对学生的师范技能进行强化
训练,较少给学生提供实训机会。
③过于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性和特长。我校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方法缺乏灵活
性,忽视了英语专业各个方向特点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课堂教学中仍处
于核心地位,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
式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建议:灵活制定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首先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
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的原则规定,是制定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的依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
级各类中职和高职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师资,我们必须根据这个培养目标,制定相关的核心竞争力培
养模式,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在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学生作为个体具有的特质,即应当抛弃计划经济
时代下过于强调人才培养的“共性”,忽视“个性”弊端,转而把“社会发展的共性要求”和“学生不同特
质的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应试教育的限制,制定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办学定位相呼应的多样化的人才。同时,由于教育的前瞻性,所以在制定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时
必须高瞻远瞩、远见卓识,使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在具有稳定性基础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形下,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的超前性为各国在世界性竞争中获得优势
地位奠定基础,也只有具有超强性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超前的人才。
4、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学校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着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影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并最终制约学生就
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紧贴英语专业各个方向课程设置的要求。
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方面都存在不同的意见,如课程结构的不合理、课程建设的不完善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其一,课程设置忽视学生实际情况。大一大二是基础阶段,大三是实践阶段,大四是实习期,学校鼓励低年级学生参加校园活动是好事,但毕业生要准备专业
八级考试,完成毕业论文,而且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学校将课程转移到最后两年,无疑加重了
学生的负担。其二,教育实践课很少,实习时间在整个学习时间占很小比例。其三,课程针对性不
强,没有设置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现有的课程与普通师范院校的课程大同小异,不适应各个专业方
向的课程设置要求。
建议:积极调整课程结构。这就要求学校改革现行“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创新、注重综合”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
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把课程体系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
人的整体发为本,把文化科学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功能的协调融合。调整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者的比例,强调教育类
课程的开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教育实习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使所开设的课程更适合职业院校的具体要求。总之,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构建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
平台,让学生接受多学科的熏陶和感染,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既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又具
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使学生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较强的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能力。
四 结语
本次调查报告主要讨论了我校现有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提
出了具体的改善建议。应该意识到,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随着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首先把握和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尊重社
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其次,应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协调核心竞争力培养模
式中的诸要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往上与学校定
位,办学思路紧密相关,往下又涉及到学校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它本身来看,是关系
到学校这座“工厂”怎样造就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一大问题,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工作者都应
对之作一番深入的思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研究会
二00九年五月
第二篇: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结构“头重脚轻”
重点突破基础领域,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
赛迪研究院公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展望》提出,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基层技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从国家层面洞悉AI发展态势,重点突破基础领域,针对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加强对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底层算法模型的深入研究,并积极布局影响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小团队在做相关开发项目,有一定潜质,而且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应用开发者、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大体量的市场、蓬勃的创新创业环境等,这些都是国外比不了的。”
二、商业应用路径不明确
瞄准市场需求,实现落地是关键
据亿欧智库《2018中国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统计,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获得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商业落地百强创业公司累计收入不足100亿元,90%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亏损。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巨大泡沫,或将迎来一波倒闭潮。《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展望》提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商业化应用路径尚不明确,商业落地痛点突出,致使近期实际商业价值变现难度较大。对初创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有门槛,创业成本较高。因此,建议企业不要太盲目,要尽快找准发力方向,而AI项目商业应用场景的落地是其成败与否的关键,快速积累核心技术优势,打造商业模式,才能做出真正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产生现金流。这也有助于人工智能行业回归理性。据《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机相关技术创业最为火爆;其次为语义分析、语音识别、聊天机器人等自然语言系列技术;然后是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自动驾驶、图像识别等计算机视觉系列技术;另外,情感计算包含心理学、语义、视觉、环境感知等多种复杂应用的技术也在慢慢成长。
三、专业人才成稀缺资源
加快AI及相关学科布局,培养跨学科人才
目前,人工智能最大痛点之一是人才难得,AI被炒得很热,稍微懂点算法的人一出来就能收到很多Offer,身价水涨船高。《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人才缺失可能会对未来AI产业发展产生牵制作用。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中,前50名均位于欧美地区,我国大学无一上榜。此外,国内缺乏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跨界人才,不利于AI在各垂直行业应用推广。据业内对中美AI人才分析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有592家人工智能公司,拥有员工约39200名。相比之下,美国人才数量是我国两倍。据领英数据显示,我国从业经验10年以上的AI人才比例不足40%,而美国这一比例超过70%;美国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人才数量占比分别为22.7%、37.4%和39.9%,而中国为3.3%、34.9%和61.8%。我国需加快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布局,高校加强学科建设,依托现有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培养跨学科人才,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加大与人工智能企业、国外高校及相关机构的合作力度,打造多种形式人才培养平台;针对人工智能芯片、基础算法模型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现有各类人才计划,并设立专门通道和定向优惠政策,加大对国际顶级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加快人才引进效率,扩大人才引进规模;重视培养贯通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软硬件技术、市场产品及垂直领域应用的纵向跨界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横向跨界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和法律等横向跨界人才。
第三篇: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也有核心竞争力问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拥有的别的银行所没有并能为银行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这项资源(或能力)可以是人力资源、产品、技术、流程、银行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等等;随着经济、金融愈益全球化、各商业银行之间围绕着新机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体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如果一个商业银行没有核心竞争力,机会就有可能变成陷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像一艘船没有了持续的动力,搁浅和沉没是迟早的事。
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机构同处相同的金融环境变革之中,资金供给者的侃价能力随着国家利率管制的放开而逐步增强;资金需求者的以压低产品价格和要求高质量服务为主导的侃价能力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体现并不十分明显,而今后会集中体现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同行业的竞争则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竞争压力。商业银行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国有银行改制后经营活力的提高、股份制银行规模发展效应和管理机制优势、外资银行渗透后对市场的蚕食和引发的市场行为方面的变化。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优于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体现了商业银行特殊的市场价值取向、抵抗市场风险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集中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通过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被客户认可反映出来,能否留住和吸引优质客户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一)树立以追求真实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利润是商业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衡量一家银行好坏的最根本标准。银行的风险发生有其滞后性,账面利润有可能隐藏着风险因素,一旦风险暴露,就会严重侵蚀原有的利润,纸上富贵也就荡然无存。因此,在追求利润过程中金融论文,必须考虑资金成本和充分覆盖了风险后的资金回报,以追去真实利润为中心的理念指导银行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这也是构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
二)推进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是效益的源泉。从战略高度重视创新,要通过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体制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为保障,实现产品、制度、技术和营销的持续创新,全面培育和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创新也是赶超同业竞争对手的基本方式。
高度重视经营思路的创新。要深入研究全面开放下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规律,全面总结中外先进银行实践经验,提炼和确立具有国际视野的经营管理理念,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对经营发展的支持力度,研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提升创新的技术含量
cssci期刊目录
。强化创新支持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创新考核激励机制,要通过科学的测算,对创新产品合理分摊成本和分配利益,并对开发人员进行奖励;完善创新产品的后评估及监测体系,跟踪创新效果。
三)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
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要依靠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应从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经营结构、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几方面加大对核心竞争力的支持力度。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股东价值最大化、有效激励和约束并重、信息透明的原则,完
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运作制度,提高经营管理层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健全各职能委员会,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决策和监督系统,真正发挥公司治理对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制衡作用,实现银行市值稳定增长。
优化经营组织结构。经营组织结构决定了经营组织的效率,银行个性化的产品创新、多样化的营销、优质化的服务都有赖于科学的经营组织架构的支撑。要通过稳步推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的改善,并加强技术支撑,加强重点业务部门的建设,为提高组织体系运转效率和事业部制的实施创造条件。
提高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继续加大信息建设的投入力度,弥补中外银行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要从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渠道、综合化经营等方面加快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优化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实现管理决策的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进行产品开发标准化参数管理,进而通过参数化调整开发新产品或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做到风险管理全过程控制,有效进行风险识别、项目筛选和实时监控工作。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敬业奉献。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人才招聘、开发、管理和使用水平。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建立股东、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均能合理分享经营成果的长期激励制度,以提高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完善薪酬体系金融论文,在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基础上,让薪酬真正体现经营者以及员工的贡献水平。
四)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客户是银行的利润来源,拥有客户才能保证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持续增长。为此,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重视与客户的关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银行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银行的大量客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在市场竞争中最有价值的黄金客户群,确定目标市场,将客户通过多种指标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策略,为目标客户群提供一对一式的、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要求基层客户经理必须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措施寻找真正的赢利客户,留住高端老客户,挖掘新客户的潜在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创造银行价值和客户价值。参考文献:
第四篇:伊利核心竞争力分析.
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伊利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浅析
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手工坊的的地方小厂,经过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近百亿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目前伊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乳制品行业的一艘巨型航母,2010年世界乳制品中伊利排名第17位,目前伊利是国内乳制品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健全的乳业领军者。伊利在短短的发展的时期中,创造出了属于每一个伊利人的传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细细思索下来可以归结以下几点。一. 强占优质奶源,确保产品质量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倒下了不仅仅是一个乳制品的巨头,同时也使整个乳制品整个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社会信任危机,各大中小乳制品企业无一在这一事件中独善其身,使每一个企业的老总的深深的认识到产品质量的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控制奶制品的质量就要从源头做起。
尽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整个乳制品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行业生存与发展危机,并同样处于世界经济寒流的大潮中,但这并未影响到伊利这家中国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的坚挺前行。伊利集团在2005年的时刻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率先开展了织网计划,抢先一步抢占了中国三大黄金奶源基地。同时伊利已经建立了呼包、京津唐、东北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同时开辟了内蒙古锡盟、赤峰和山东、山西、西安、沈阳等新的奶源基地,拥有优质牧场200个,可控良种奶牛超过200万头。形成了纵横数千公里的奶牛产业带,并且逐步从过去分散饲养到集中资源规模化、产业化。
同时在生产经营上伊利集团拥有着优质的奶源,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会进行质量监控,把好每一道关卡,与联想服务器一起打造放心奶。在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研发新技术,打造绿色产业链。
控制奶源,并且对奶源基地进行合理科学布局,为伊利冲击全国市场,提供坚强的后盾,国际的先进的设备为伊利乳制品的质量保驾护航,这是任何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同时伊利采取的公司+奶牛战略,也极大的削弱的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而进一步降低伊利乳制品的山品生产成本,进而使伊利在对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二. 品牌价值 2008年可以说是乳制品行业一个黑暗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伴随着国内对乳制品的不信任,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中也开始注重乳制品的品牌,产地进行关注,消费者的选择倾向也开始偏向于国外知名品牌,国内大企业知名品牌,规模小实力薄弱的地方性区域性的乳制品企业成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被国内大型的乳制品企业远远摔在其后,伊利蒙牛成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分别成为国内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知名品牌。
伊利的品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之上,依靠真情的付出渗透到消费者心里,在伊利眼里品牌战不是空间战,而是持久战,强大的品牌根植于优秀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中。继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惟一乳制品赞助商之后,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又经过极其严格的考核之后,被内蒙古“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和新疆“学生饮用奶计划”锁定为惟一专供乳制品企业,并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惟一一家符合世博会标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经过奥运世博会的赞助,伊利集团旗下的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伊利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提升了伊利集团在激烈的乳制品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 完善的销售渠道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如果不能快速的将产品流进消费者市场,那么恐怖的产能将会成为企业的噩梦,伊利在2006年就在全国开展了“织网计划”,率先完成了“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战略布局,成为第一家真正拥有能力同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被商务部推荐加入到“万村千乡”活动中,覆盖农家店近25万个。2009年,伊利再创新渠道模式,与中国石油便利店进行销售旗下产品。
覆盖全国市场的销售网络,增强了伊利集团产品转换成流通资金的能力,源源不断的资金回流,又会迅速转变成为生产力,成为产品进入消费者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伊利带来绵绵不断的价值。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早在2005年,伊利的掌舵人潘刚即前瞻性地意识到,在乳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要提升企业执行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除了必须实施极度精细的科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种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因此,伊利在中国企业中率先提出“快乐工作”的理念,并且建立起健全绩效评估系统、关键岗位继任计划。推进明确用人标准、用人机制,塑造健康用人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9年夏季,潘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员工享受企业发展成果”的战略规划,并在企业内部推广十大项、三十余小项“关爱员工系列措施”,具体包括:薪资、福利、晋升、培训、住房、爱心救助、员工沟通渠道、文体娱乐、生活工作环境、外派员工及大龄青年等诸多方面,至此,伊利关爱员工的福利项目达到了60多项。
事实上,伊利一直以来都将员工视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奶粉危机”事件后,伊利是业内为数不多没有减员、降薪的企业。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伊利是行业内福利好、流失率低的企业。2009年,在乳品行业快速恢复,伊利取得良好发展的情况下,伊利投入1亿多元用于普调全体员工的薪资待遇。进入2010年,伊利集团又出台了新的员工薪资提升计划,计划再次投入1亿多元用于整体员工的薪资提升,这相当于所有伊利员工的薪资平均上调了30%—40%。
伊利在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带领下,不仅仅消耗的是企业有形的物质资源,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无形财富。正是这种无形的财富,将伊利人牢牢地凝聚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伊犁人的神话。伊利传奇已经上演了将近30年,伊利人相信他们仍在创造着这个传奇。
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伊利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五篇: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金融危机下的餐饮企业 金融危机下的餐饮企业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市场消费能力明显萎缩,餐饮企业面临的环境也相对变得严峻起来,受 到以下因素的挑战:顾客消费能力下降;顾客进店率下降;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的受到影响;顾客需求的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餐饮投资也在下降.这些影响不仅给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个别竞争力弱 的企业还导致了破产.因此,餐饮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潜在危险,挖掘企业潜力,即核心竞争力.力争 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力的态势,为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机遇或条件.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以厦门为例 特区建设给厦门餐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地,民(私)营经济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 大批知名企业和与不断深化改革, 发展壮大的传统老字号企业交相辉映, 共同演绎了厦门餐饮繁荣的景象.据 2008 年统计,厦门餐饮企业已达 15900 家,营业面积 150 万平方米,营业收入 64.4 亿,同比增长 28%, 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13.6 个百分点,增幅居各行业之首.纵观近几年厦门的餐饮业,特色餐饮成为新的亮 点,连锁餐饮企业捧得半壁江山,西式餐饮迅猛扩张,外埠餐饮开拓势头有增无减.在西式餐饮市场上, 肯德基一马当先,领导快餐潮流,麦当劳,必胜客,自助餐厅等也是洋快餐,休闲餐的主力军,形式多样 的咖啡,酒吧则成为西餐市场上的另一道风景线;在中式餐饮市场上,黄则和,鹭发美食,老知青,好清 香等老字号企业再现昔日辉煌,新的知名私企沃头,亚马逊餐饮,豪享来,御面堂,金象湾等不仅给当地 餐饮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且成功地实施了品牌扩张,连锁店扩张迅猛如沃头 80 多家,这些连锁店分 布于华东,华北等地,为扩大宣传和推动厦门餐饮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厦门餐饮业仍然没有 形成自己的品牌或品牌餐饮,更加确切地说还不具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无法同国际著名餐饮业相对 抗,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对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阻 碍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促使餐饮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餐饮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资源系统,人力资本,核心技能和企业文化等四方面,应用到餐饮业方 面,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由技术能力,产品质量,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活动能力等四方面要素构成.1,技术能力.是指餐饮业必须具备和掌握的特殊技能,包括转化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 能手.2,产品质量.是指餐饮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均属于产品质量范畴,即: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而服 务的过程是顾客与服务提供者
广泛的接触,其产品的质量是由服务人员与顾客共同决定的.3,组织管理能力.是指餐饮业根据经营的特点与需求,设立组织结构,财务控制,信息传递,企业 文化和激励机制等机构和手段.4,市场活动能力.是指餐饮业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 的能力,具体包括市场应变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总体评价分析 厦门餐饮业虽然取得了辉煌成绩,但是与国际著名餐饮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或差距.特别 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距离较大,现引用以下三方面资料来评价分析厦门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状况.1,厦门餐饮业零售额增幅明显趋缓.厦门餐饮业 2008 年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90.86 亿元,比 2007 年同期增长 11.5%,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 25.7 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占总的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 10.34%,比 2007 年下降 2.2 个百分点.2,厦门餐饮业存在的经营问题.产品线过长,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缺少产品支撑,未能形成具有 强势品牌的餐饮企业;餐厅布局单一,未能对消费者的就餐目的进行区别对待;促销手段匮乏,未能形成 持续热点聚拢并维持人气.3,厦门餐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连锁扩张遭遇人才瓶颈.二是经营品种,风格偏于单调, 虽然,厦门餐饮业在改善就餐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扩大产品种类等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对营造餐饮企 业品牌形象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利用.但是,在创新菜肴方面对企业的品牌正面影响却很少.由此可见, 这些不足和差距都将阻碍厦门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而企业缺少了核心竞争力,
难以同国际著名餐饮业相对抗,促进餐饮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厦门餐饮业必须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构 成要素或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可以是设定为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品牌 影响度,市场占有率,顾客信赖度和人力资源等指标.也可以用定量指标(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和人均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和定性指标(品牌影响度,市场占有率,顾客信赖度和人力 资源等)来衡量或判断.提升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二,提升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企业核心竞争力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如:资源系统,人力资本,成本控制,核心技能和企业文化等, 在某一方面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因此,为了提升厦门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我 们进行了比较与选择,制定了以下四方面的对策:(一)提升餐饮业战略决策的能力 1,运用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
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不是一成 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竞争对手,企业发展等情况的不同,随时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竞争优势的 增长或品牌形象的不断完善 2,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厦门餐饮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它特有的经营理念.(二)提升餐饮业技术开发的能力 1,运用模块化生产的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千年来我国的餐饮企业均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 生产着 60000 余种传统的地方菜点.这是目前中国餐饮业的实际状况,也正因为这个实际状况,导致中国 的餐饮业很难全面实施烹饪生产的科学化.因此,我们力争在中式快餐生产方面努力争取或实现机械化生 产和工业化生产.而在社会餐饮生产方面则向着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中国菜 的传统特点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模块化生产完 全符合社会餐饮的生产要求(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是实现社会餐饮生产科学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标准化生产的前提.2,开发人本化的产品提升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的餐饮行业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 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本化菜单, 为餐饮生产提供依据或参考;为中国餐饮业早日接轨世界, 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中国餐饮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一份基础性的数据.(三)提升餐饮业营销方式的能力 营销这种方式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而且,目前涉及到的营销内容确实很多,如:市场营销, 品牌营销,文化营销,全员营销和整合营销等内容.但在实际的促销过程中手段匮乏,不能形成厦门餐饮 业持续热点和人气,有必要在营销方面大做文章来提升厦门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社会影响.具体可从 以下三方面入手: 1,运用“整合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整合营销”是强调一切产品和服务要紧跟顾客 需求灵活应变,不存在固定模式,利用系统与权变理论来诠释营销学.2,运用“后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后营销理论以现有消费者的满足为出发点,以如何 让现有顾客对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足为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 不断消除顾客的不满或抱怨, 极大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最大化的让客价格,与现有顾客的关系不断固化,提高顾 客的忠诚度,促使顾客不断地,重复地购买.3,运用“水平协同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协同营销就是指不同行业之间通过